语文版中考语文试卷D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2961157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版中考语文试卷D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语文版中考语文试卷D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语文版中考语文试卷D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版中考语文试卷D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古诗文阅读 (共3题;共34分)1. (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袁宪,字德章。幼聪敏,好学,有雅量。年十四,被召为国子正言生,谒祭酒到溉,溉目而送之,爱其神彩。居数日,君正遣门下客岑文豪与宪候周弘正,会弘正将登讲坐,弟子毕集,乃延宪入室,授以麈尾,令宪树义。时谢岐、何妥在坐,弘正谓妥曰:“恣卿所问,勿以童稚相期。”时学众满堂,观者重沓,而宪神色自若,辩论有馀。弘正请起数难,终不能屈,因告文豪曰:“卿还咨袁吴郡 , 此郎已堪见代为博士矣。”时生徒对策,多行贿赂,文豪请具体束脩 , 君正曰:“我岂能用钱为儿买第耶?”学司衔之。及宪试,争起剧难,宪随问抗答,剖析如流,到溉顾宪曰:“袁君正其有后矣。”三年,迁御史中丞,领羽林监。时豫章王叔英不奉法度,逼取人马,宪依事劾奏,叔英由是坐免黜,自是朝野皆严惮焉。宪详练朝章,尤明听断 , 至有狱情未尽而有司具法者,即伺闲暇,常为上言之,其所申理者甚众。尝陪宴承香阁,宾退之后,高宗留宪与卫尉樊俊徙席山亭,谈宴终日。高宗目宪而谓俊曰:“袁家故为有人。”其见重如此。宪以久居清显,累表自求解任。高宗曰:“诸人在职,屡有谤书。卿处事已多,可谓清白,别相甄录,且勿致辞。【注】馀:同“余”。袁吴郡:即袁君正,袁宪的父亲。束脩:旧时常用作馈赠的一般性礼物。第:及第,指古代科举考试应试中选。衔:衔恨。听断:听讼断狱,判决诉讼。(1)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 时 豫 章 王 叔 英 不 奉 法 度(2)写出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意思。 会弘正将登讲坐_乃延宪入室_及宪试_(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叔英由是坐免黜,自是朝野皆严惮焉。(4)请结合事例具体分析袁宪是怎样的一个人? 2. (10分)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王维寒更传晓箭,清镜览衰颜。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借问袁安舍,翛然尚闭关。【注】袁安:东汉大臣,字邵公。有一年大雪下了一丈多深,袁安家门前被雪封住。洛阳令以为他已冻死,命人扫雪而入,却见他躺在床上睡觉。问他为什么不出去,他说:“大雪天大家都在挨饿,不该去求人。”翛(xio)然:无拘无束的样子。(1)作者把胡居士比作袁安,有什么用意? (2)有人评价颈联“雪字不着,尽得风流”,请赏析其诗句的妙处。 3. (6分)古诗文默写。 (1)_,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2)成长的道路上,我们难免会碰到一些困难与挫折,这时我们可以用李白行路难(其一)中的诗句自勉:“_,_。” (3)结庐在人境,_。(陶渊明饮酒(其五) (4)范仲淹在渔家傲中用相关的景物描写了边塞的悲凉,相应的词句是_,_。 二、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4分)4. (20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安笠,演绎万般风情在我国,笠帽的历史悠久,无论是皇室贵族,还是平民百姓,形形色色的笠帽都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伴侣。笠帽也经常出现在文人墨客的笔下,唐代大诗人李白有诗咏“笑”。“饭颗山头逢杜甫,头戴笠子日卓午。”唐代诗人张志和在渔歌子)一词中写道:“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在江雪一诗中也写道:“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蓑衣笠帽,犹如拆不开的搭档,经常出现在我国劳动人民的身上,同时也是画家喜欢撷取的写意画:屡见渔翁穿蓑衣戴笠帽,驾着小舟在水墨渲染下的水畔柳岸垂钓自乐:身披蓑衣头戴笠帽的老农,赶着老牛手扶木犁在雨天耕田;即便是田园吓唬鸟兽的稻草人,农家人也不忘给它戴上一顶选风档雨的笠帽。笠帽,成为一道独特的田园风光。在闽南地区有一种外地鲜见、当地人情有独钟的安笠。安笠以细小的竹篾为经纬,在编好的上下两层篾丝网中间衬嵌竹叶,状如硕大的圆锥形大漏斗,远远望去,颇似埃及金字塔。它直径一般为五六十厘米,尖顶、圆边、低垂,戴上它可选掩半个脸庞;因为锥形,顶部不招风,不易被大岚吹落。史载,旧时闽南沿海草木稀疏,风沙肆虐,人们外出劳作常被晒得很黑,患眼疾、皮肤者甚多,老百姓苦不堪言。明代时,闽南沿海人从威继光军队使用的大藤牌(形似安笠的手持盾牌)得到启示,他们破竹制笠,取名“安笠”,从此染疾者渐少。民间还流传一首咏安笠的歌谣:“安笠圆圆裁头端,遮阳挡风又美妆。大人细因皆喜欢,保健防病渡难关。”据当地老一辈人回忆说,由于安笠看起来有几分神秘感和奇异感,人们外出山野,途中倘遇老虎,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就是解下头上的安笠,反转过来像盾牌一样对着老虎,老虎见到就会拔腿退避。闽南地区沿海的女性特别喜爱安笠,视其为必不可少的生活伴侣,骄阳下,风雨中,滩涂上,随处可见女性头戴安笠辛勤劳作,呈现一幅充满诗意的画面。安笠的实用价值也得到女主人们的认可:除了遮风挡雨、遮阳防晒,赶集时,想买海鲜山货也不用发愁没有盛器,只要把安笠反转,铺垫菜叶纸张,就可充当菜篮子使用。安笠不但实用,名称也很吉祥。“安”字,多么像一个妇女头上戴顶帽子呀!姑娘们把对安笠的钟爱化成行动,有的涂以网油使之坚固耐用,有的买来彩线在笠檐、笠尖编织缀以吉祥美丽的图案,把它装点得更加妩媚动人。行走在城镇街市,可见一顶顶新潮笠帽如彩蝶般在女人的头上飞舞,令人眼花缭乱。对娇羞忸怩的姑娘来说,安笠还是爱情的辅助工具。戴上安签后,看得见别人,但别人不易瞅见她的芳容,平添几分神秘感。至于姑娘是否长得眉清目秀,只有慢慢去猜想了。这种朦胧之美,独具一番情趣。(1)文章以“安笠,演绎万般风情”为题有什么表达效果? (2)文章第段中的加下划线词语“一般”有何作用? (3)文章第段中的画线句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第段的主要内容。 5. (24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谢道韫:从三字经里走来1600年前,她出生在东晋谢家。陈郡谢家与琅琊王家齐名,钟鸣鼎食之家,诗礼簪缨之族,合称“王谢”。“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说的就是他们。世说新语记载:有一年冬天,谢安给几个孩子上课,他望着窗外漫天飞舞的雪花,随口问道:“白雪纷纷何所似?”谢朗抢先答道:“撒盐空中差可拟!”谢安还没有来得及评价,一旁的谢道韫不慌不忙站起来说:“未若柳絮因风起。”谢道韫因此被人们称赞为“咏絮之才”。转眼间,谢道韫到了出嫁的年龄,谢安把目光投向了能与谢家平起平坐的琅琊王家。都说婚姻是女人的第二次投胎,命运的走向却往往不遂人心愿。虽说王羲之书法独步天下,儿子个个风流儒雅,器宇轩昂,但谢道韫的夫婿凝之却略显愚钝。她与他的精神世界不在一个层次,她是一朵立于寒风中灿灿的梅花,衣袂飘飘,青丝飞扬,骨子里透出一股淡淡的傲气;而他,是一棵躲在秋风里瑟瑟发抖的老槐,资质平平,皱褶里藏着迂腐和平庸。谢道韫很失望,“大薄凝之”。尽管对丈夫的畏畏缩缩不太满意,但她还是恪尽妇道,该干嘛干嘛。尽显魏晋风流的王家,是文人雅士的聚集地。许多文人、官宦、书画名流都喜欢在他们家诗酒唱和,谈玄论辩,兰亭集会。谢道韫很是喜欢这样的场合,虽不能抛头露面,坐在帘后听他们思辨,也是一种享受。有一次,谢道韫听到小叔子献之与客人辩论,竟然被大家说的理屈词穷。帘后的谢道韫坐不住了,她遣婢女出去,“欲为小郎解围”。一言既出,语惊四座,纷纷为她鼓起掌来。她在屏后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娓娓道来,讲得入情入理,环环相扣,宾客们被她驳得哑口无言,甘拜下风。读书多的人,通身带着一股书卷气,慧黠幽默,清雅睿智,在俗世纷扰中自成一方天地,挡也挡不住熠熠闪烁的光辉。日子就这样在精彩与无奈间切换着,一天天过去了。晋安帝隆安三年,孙恩叛乱,会稽被围,城中大乱。作为会稽最高领导的王凝之,并不急着派兵,而是在府中设坛祭神,祈祷神灵保佑。任她磨破嘴皮子,他依然不为所动。后来城破兵败,王凝之被砍了脑袋,他们的儿子也被杀。谢道韫横刀在手,抱着年幼的外孙,杀出重围,终因寡不敌众,“手杀数人,乃被虏”。孙恩要杀她,谢道韫神态淡定,气势凛然,那是知识与智慧的沉淀,是深入到骨子里的高贵。孙恩胆怯了,他对才女谢道韫以礼相待,护送其返回会稽。战乱平息后,家园残破,物是人非,谢道韫把家里收拾干净,在堂上拉一素帘,传道、授业、解惑,受益学子不计其数。谢道韫最令人钦佩的,不是美貌,也不是文采,而是那种任波澜起伏宠辱不惊的淡定。这位魏晋才女,用一生阐释了“巾帼不让须眉”的含义。“若有诗书藏在心,岁月从不败美人。”那个读书多的女孩,被后人写进了三字经:“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作者:孟庆果,选自散文百家201902,有删改)(1)第段划线词语各指什么内容? “精彩”是指:_。“无奈”是指:_。(2)研读文章第段,谈谈坐在素帘后的谢道韫此时的心境。 (3)结合文中描写谢道韫的事件,在下面三字经空白处续写两句。谢道韫,能咏吟,_,_。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 (4)文中多次运用对比手法表现谢道韫的才情与性格,请任选一处赏析。 (5)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赏析第段。 (6)现代国学大师余嘉锡先生曾评价谢道韫,说她“以一女子而有林下之风,足见其为女中名士”。请结合本文,说说你对“林下之风”的理解。 三、 名著阅读 (共1题;共10分)6. (10分)下面是水浒传片段,阅读后回答问题。 A却说宋江、柴进先归到忠义堂上,和众兄弟们正说李逵的事,只见李逵脱得赤条条地,背上负一把荆杖,跪在堂前,低着头,口里不做一声。宋江笑道:“你那黑厮,怎地负荆?只这等饶了你不成!”李逵道:“兄弟的不是了!哥哥拣大棍打几十罢!”B李逵见说,亦垂泪道:“罢,罢,罢!生时伏待哥哥,死了也只是哥哥部下一个小鬼!”言讫泪下便觉道身体有些沉重。当时洒泪,拜别了宋江下船。回到河州,果然药发身死。李逵死之时,嘱咐从人:“我死了,可千万将我灵柩去楚州南门外蓼儿注和哥哥一处埋葬。”嘱罢而死。从人置备棺椁盛贮,不负其言,扶柩而往。(1)请结合材料A和原著内容,简述宋江和李逵“兄弟”间发生了什么事? (2)金圣叹认为水浒传令人看不厌,“无非为他把一百八个人性格都写出来”。在108将中,他评说“李逵是上上人物,写得真是一片天真烂漫到底”。你认可金圣叹的评论吗?结合上述的情节和原著内容,说说你的看法。 四、 积累与运用 (共4题;共15分)7. (2分)下列划线字注音和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 阻遏() 愧赧(nn) 不屑置辨 世外桃源B . 莅(l)临 埋(mn)怨 气冲斗牛 颠沛流离C . 羁绊(bn) 蛮横(hng) 弹精竭虑 咄咄逼人D . 拜谒() 斡(w)旋 怪诞不经 郑重其事8. (2分)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 杨绛先生对中国的责任,对国家和民族的爱,都非常纯粹,格调非常之高,令知道她的人对她高山仰止。B . 昨晚那小偷可真大胆,趁李大伯一家人熟睡之时,竟登堂入室 , 把金项链和家中存放的现金都偷走了。C . 第一次月考考砸了,面对别人的嘲笑,他却充耳不闻。经过不懈努力,他终于在四月调考中取得了好成绩。D . 春天的遗爱湖,草长莺飞,风声鹤唳。漫步在遗爱湖畔,你一定会被这美丽的景色深深吸引。9. (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中美贸易之争让世界认识到,我们再也不是任意被列强欺侮的国家。B . 外卖小哥雷海为夺得第三届中国诗词大会总冠军,缘于他痴迷于古典诗词,13年坚持不懈日积月累的结果。C . 这个集团目前己成为拥有11个专业公司、2个研究所、3个生产厂、现有固定资产9000万元。D . 冯小刚导演的电影芳华,上映以来深受观众好评,该片用纯粹、美丽、残酷的方式告诉人们青春年华十分宝贵。10. (9分)某校八年级开展以“你好,冬奥会”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下图是北京申办2022年冬奥会的标识,请你向班上同学简要解说标识。 (2)有同学写了两句话,以此向世界各地朋友发出诚挚的邀请,请你仿照画线句子将横线上的内容补充完整。 用那方块字,把盛情书写,片片雪花做请帖 , 请你来滑雪。编个中国结,_,请你来联欢。(3)活动中,李涛同学写了一篇评价这次北京成功申办冬奥会的短文。下面是文中的部分内容,请你按要求帮助他修改。 国际奥委会再次垂青北京,【A】既表示了对中国经济稳步发展、社会持续进步的信心 , 也是对北京举办的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又一次高度肯定。【B】中国由此成为第9个既举办夏奥会也举办冬奥会 , 北京则成为全球首个荣获过冬、夏两季奥运会举办权的城市。【A】处画线句中,“_”一词使用不当,可改为“_”。【B】处画线句成分残缺,可在句末加上“_”。五、 作文 (共1题;共1分)11. (1分)生命是一场奇妙的旅行,也像一场没有彩排的演出。一天又一天,我们感知世界的美好,享受成长的快乐,也体验深深浅浅的忧伤。回首过往,是否有某个时刻让你念念不忘?反思从前,是否有某些情景总萦绕心间? 请以“那天,如果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第 11 页 共 11 页参考答案一、 古诗文阅读 (共3题;共34分)1-1、1-2、1-3、1-4、2-1、2-2、3-1、3-2、3-3、3-4、二、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4分)4-1、4-2、4-3、4-4、5-1、5-2、5-3、5-4、5-5、5-6、三、 名著阅读 (共1题;共10分)6-1、6-2、四、 积累与运用 (共4题;共15分)7-1、8-1、9-1、10-1、10-2、10-3、五、 作文 (共1题;共1分)1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