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初中毕业升学适应性检测试卷D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2960170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8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初中毕业升学适应性检测试卷D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苏教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初中毕业升学适应性检测试卷D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苏教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初中毕业升学适应性检测试卷D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初中毕业升学适应性检测试卷D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字词书写 (共1题;共5分)1. (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中国文化崇尚“和(Ah Bhu)”,有关“和”的思想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丰富多采。“和”既被视为诞育万物的本原,也被看作修德养性的关键,(甲),更被尊奉为国家共处的原则。日常生活中处处有“和”:故宫的三大殿被命名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商人们常说“和气生财”,贺人新婚要讲“和和美美”“琴瑟(Ash Bs)谐和”,而孔子唱导的“和而不同”的思想,不仅是一种人际交往的方式,(乙),更是一种对待世界的哲学态度。(1)为文中处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只填序号。 处_;处_(2)文中画波浪线的字字形有误,请将正确的汉字写在横线上。 采改为_;唱改为_(3)根据语境,为下面这个句子在文中选择正确的位置。(只填甲或乙即可) 应放在_处。还被认为是社会交往的准绳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6分)2. (6分)请在答题卡相应的田字格中或横线上端正地书写正确答案或填写相应选项。 (1)露从今夜白, _。(杜甫月夜忆舍弟) (2)_,人迹板桥。(温庭筠商山早行) (3)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以青天为友,把酒相问,显示出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气魄的语句是:_? _。 (4)醉翁亭记欧阳修借“_,_”两句表达了自己放情林木,醉意山水的心境。 三、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5分)3. (5分)七年级开展以“文明出行”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下面是同学们在活动中整理的闯红灯原因统计表,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其中是信息。(不得出现数字) 闯红灯原因 有急事 看到没有车 看到别人闯 习惯了闯红灯人数 12 86 369 84(2)配合交警在十字路口值勤时,几位同学发现,一些闯红灯的行人不服交警的劝阻和处罚,甚至出言不逊。针对下面的情况,请你选择一个对象,对其进行规劝。 一位大妈不耐烦地说:“等,等,等,一等就是几十秒,我等得起吗?”一位大叔掏出一张20元钞票对交警说:“不用找了,我再闯10块钱的。”(3)活动中,赵阳同学写了一篇倡导文明出行的短文。下面是文中的部分内容,请你按要求帮助他修改。 最近我市发生的几起重大交通事故,原因都是行人不遵守交通法规、闯红灯引发的。我们应该从中吸取深刻的启示,增强安全意识,A严格遵守交通规则,B认真学习交通法规,C切买做到文明出行。处画线句子有语病,应该将“_”或“_”删去。处画线句子把“_”改为“_”。最后三句ABC语序不合理,应该把_与_调换。(只填序号)四、 名著阅读 (共2题;共7分)4. (6分)阅读红星照耀中国,讲好中国故事。 目录第一篇 探寻红色中国一些未获解答的问题通过红色大门第二篇 去红都的道路遭白匪追逐造反者第四篇 一个共产党的由来在长沙的日子苏维埃运动第七篇 去前线的路上同红色农民谈话第八篇 同红军在一起“真正的”红军彭德怀印象为什么当红军游击战术红军战士的生活(有删节)(1)班级准备举行“走近领袖”故事会。你认为应该选择哪些方面的内容来突显人物特点?请选择下面一个人物,参考目录,简要说明。 A毛泽东 B周恩来 C彭德怀(2)向斯诺学习写故事,就纪实作品如何做到“用事实说话”这一点,你从斯诺的写作过程中得到怎样的启示?参考目录,结合你的阅读体会,加以阐述。 5. (1分)根据你对三国演义的阅读理解,完成以下两道题目:(1)“三姓家奴休走,燕人张飞在此!”中的“三姓家奴”说的是_。(2)仔细观察图片,写出相关人物与对应的故事情节。甲乙丙五、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9分)6. (12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孙子的麦收王旭乌云从南面的天空急急地飞过来,眼看就到头顶上了,大老刘急忙抱起塑料布往麦场里跑,今天收的麦子,不能被雨水冲了。电话响了。谁的电话?真是添乱。哦,是儿子的,儿子大学毕业后,在城里工作,成了家,有了孩子。“爷”“哎是孙子哟。”大老刘心里灌了蜜,劳累顿时全散了。“我今天收麦了!”孙子高兴地喊。大老刘一听,恁小的孩子能收麦?上哪收麦?城里有麦子?收麦是很累人的活计,时间紧,天热,活计重,活计脏,一个麦收等于两个秋收,人们说“一麦两秋”就是说收麦活重。大太阳底下如火烤,麦秸上有一层厚厚的灰,手一动,灰便飞起来。还有小蠓虫子围着头飞来飞去,直打脸,往鼻子嘴里钻。“你收麦?累不累?”“一点也不累。好玩着呢!”好玩?收麦子好玩?割麦时要蹲在熟透的麦子边,蹲累了,跪地上,跪累了,坐地上,一点点地往前欠着身子,一把一镰才割四指远,一天也就割亩把地。一天下来,浑身是灰,往床上一躺,像散了架子。“今天我和爸妈一起去体验农家乐了,妈妈还给我买了一身运动装,我穿上可好看了。带上饮料,我最爱喝的。”“这不是旅游吗?”“差不多,你猜我割了多少麦子?”这一问难住大老刘了,孙子一天能割多少麦子呢?半亩不能,有一间房子大的一片儿就不少了。他想着。“猜不到吧。我割了二百六十棵麦子!”孙子很有成就感。天哪,孙子能用棵来统计割麦的数量!“割那么多,累吗?”大老刘算是明白了,孙子是玩,不是收麦子。“不累!妈妈一边给我打着伞,一边给我拿饮料,一会儿喂我一口,一会儿给我擦擦汗;爸爸接我割的麦子,我割一棵,爸爸计一棵,一共二百六十棵!”大老刘没有回话,只“噢”了一声。“爷,唐诗错了!就那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咋错了?”大老刘心里一疼,像是被谁狠狠地砸了一下,赶紧问。“我觉得,收麦一点也不辛苦啊!我把麦棵交给加工人员,他给我打了二万零五十八粒麦子,可是哪有一点辛苦啊?所以粒粒皆辛苦错了!”乌云遮蔽了天空,远处传来了雷声。大老刘愣了半天,才说:“明天你回来帮爷爷割麦子吧。”第二天,艳阳高照,真是麦收的好天气!大老刘只带了孙子一个人下了田。只一会儿工夫,孙子就脸色潮红,汗珠直滴,动作也慢了下来,开始用求救的眼光看向爷爷。大老刘什么话也没说。孙子越割越慢,终于割不动了。大老刘指着孙子割下的麦子说:“你数一数,今天你割了多少粒麦子?”孙子看着自己浑身湿透的衣服和那割下的一点点麦子,一下子呆住了一进门,孙子就累得瘫倒在地上,苦着脸说:“真是粒粒皆辛苦啊”看着孩子疲劳的样子,爸爸妈妈噌的一下脸红了,大老刘却高兴地笑了。(选自2016年第7期微型小说选刊,有删改)(1)请用合适的词在下列方框中写出“大老刘”的心理状态。接到孙子电话时_听说孙子参加割麦时_听到孙子说劳动不辛苦时_听到孙子说“真是粒粒皆辛苦啊”时_(2)请说说文中画线句子的写作意图。(3)阅读下列两句话,联系全文,回答问题。孙子看着自己浑身湿透的衣服和那割下的一点点麦子,一下子呆住了爸爸妈妈噌的一下脸红了。这两句话中的划线词都用了什么方法描写人物?_简要分析划线词的内涵。呆住了:_脸红了:_(4)月迹中的奶奶是一个高明的教育家,她注重引导孩子自己去寻找月亮,发现美,把孩子的心灵不断带进新的高尚境界。文中的“大老刘”也用这样的方式教育了“孙子”。请你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他们这种教育方式的认识。(80100字)(5)请用合适的词在下列方框中写出“大老刘”的心理状态。接到孙子电话时_听说孙子参加割麦时_听到孙子说劳动不辛苦时_听到孙子说“真是粒粒皆辛苦啊”时_(6)请说说文中画线句子的写作意图。(7)阅读下列两句话,联系全文,回答问题。孙子看着自己浑身湿透的衣服和那割下的一点点麦子,一下子呆住了爸爸妈妈噌的一下脸红了。这两句话中的划线词都用了什么方法描写人物?_简要分析划线词的内涵。呆住了:_脸红了:_(8)月迹中的奶奶是一个高明的教育家,她注重引导孩子自己去寻找月亮,发现美,把孩子的心灵不断带进新的高尚境界。文中的“大老刘”也用这样的方式教育了“孙子”。请你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他们这种教育方式的认识。(80100字)7. (17分)灯笼可以照明,灯笼法可以指导我们的写作。阅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 写文章有三法,简称之:黑箱、灯笼和灯塔。“黑箱法”是科技术语。我们平时从事某项工作,不必知其所以然,只了解它的结果就够了。如开汽车不一定要知道汽车的全部构造及生产过程,品酒员不一定会酿酒。写文章也是这样,作者并不一定懂得多少文章作法,只是看得多了,心里又有话要说,发而为文。“灯笼法”是指手中有个灯笼照明,不完全摸黑走路。作者确实研究过语法、修辞、文体,懂得一些为文的技巧和规律,知道文章的风格类别。比如,读鲁迅“雷峰夕照的真景我也见过,并不见佳,我以为”,便知道这是倒装,以加强语势。以后写文章就不只是照着样子写,而是有一个灯笼照路。“灯塔法”不只要求懂一点文章写作知识,而且要对文学和其他门类的艺术也都熟悉,对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都有涉猎,古今中外都有研究。这样就不是手握灯笼只照眼前,而是四野八荒了了在目,尽可纵横驰骋。文章要做到这种程度算是最高品位了。如果把“黑箱法”写出来的文章比作是一棵没有根,或根须很浅的树,用“灯笼法”写出的文章便是只有主根而侧根不多的树,而用“灯塔法”作出的文章则是_。唯有这种巨木才经得起历史的风雨,有极强的生命力。我们要扎下深深的生活的根须才能培植起自己文章的大树;要架起高高的知识的灯塔,才能使文章之舟冲出死寂的港湾,搏风击浪,扬帆远航。(1)第段中划线的“灯笼”在这里指的是_。 (2)结合上下文在第段的横线处补写合适的内容。 六、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分)8. (1分)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桶,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注】此诗当是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秋李白遇赦由江夏南游洞庭时登岳阳楼而作。迥:远。行杯:传杯而饮。历代文人写下过许多有关“洞庭湖”“岳阳楼”的传世佳作。范仲淹著有岳阳楼记,孟浩然创作了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李白写下了与夏十二登岳阳楼。请仔细比较这三篇作品,完成下表。作品洞庭湖的景象景物描写的作用岳阳楼记(范仲淹)霪雨霏霏,连月不开春和景明,波澜不惊_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_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_七、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7分)9. (17分)阅读文言文,回答下列各题。【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q)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1)解释下列划线词。以其境过清_不可名状_(2)解释下列划线词。以其境过清_不可名状_(3)翻译下列句子。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徘徊溪上,为之怅然!(4)翻译下列句子。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徘徊溪上,为之怅然!(5)两文各突出了水什么特点?(6)两文各突出了水什么特点?(7)两文在写法上的共同点是什么?请举例说明。(8)两文在写法上的共同点是什么?请举例说明。八、 语言表达 (共1题;共5分)10. (5分)根据语境,仿照画线句子,接写两句,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在这个世界上,只要你有真实的付出,就会发现许多门都是虚掩着的:在商界中,你付出智慧,你会发现财富的大门是虚掩着的;在人生道路上,你付出坚持,你会发现真理的大门是虚掩着的;_九、 话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1. (5分)作文:每个人心中都有想倾诉的话,给妈妈的,给老师的,喜悦的,烦恼的,关于个人的,关于社会的因为没有合适的机会,一直埋在心里。现在,请拿起你的笔,我们在倾听请以“心声”为话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人名、校名。第 15 页 共 15 页参考答案一、 字词书写 (共1题;共5分)1-1、1-2、1-3、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6分)2-1、2-2、2-3、2-4、三、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5分)3-1、3-2、3-3、四、 名著阅读 (共2题;共7分)4-1、4-2、5-1、5-2、五、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9分)6-1、6-2、6-3、6-4、6-5、6-6、6-7、6-8、7-1、7-2、六、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分)8-1、七、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7分)9-1、9-2、9-3、9-4、9-5、9-6、9-7、9-8、八、 语言表达 (共1题;共5分)10-1、九、 话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