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质量监测试卷A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2960219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8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质量监测试卷A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鲁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质量监测试卷A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鲁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质量监测试卷A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鲁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质量监测试卷A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 (2分)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以身试法的犯罪分子终究逃不过法律的仲裁。B . 作为二十世纪最成功的革命家,毛泽东在政治、战略、军事、理论、外交等方面,均有独创的理论与实践。准确理解毛泽东,需要全面把握他在各个方面的建树。C . 秃鹤挺着瘦巴巴的胸脯,有节奏地迈着长腿,直朝人群走来。现在最吸引人的就是那顶帽子:雪白的一顶帽子,这样的白,在夏天就显得很稀罕,格外的显眼,使秃鹤显得鹤立鸡群。D . 美国加快战略东移的步伐,实际上就是不想失去亚洲这块蛋糕,拼命遏制中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殚精竭虑要抑制中国崛起的势头。2. (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里约奥运会女乒团体赛上,经过三位姑娘的奋力拼搏,再次赢得了女团冠军。B . 学习成绩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C . 为了防止安全事故发生,各班再次进行了安全隐患排查。D . 我们在心里由衷地感谢老师多年来的默默付出。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3. (5分)默写。 (1)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_。(定风波) (2)可怜身上衣正单,_。(卖炭翁) (3)2019年春节,“我和我的祖国”快闪唱响大江南北,再次点燃了中国人的爱国热情,不由使人想起艾青的诗句:_?_。 (4)家信,蕴含着亲情的温暖,铭刻着战火的记忆,承载着华夏的文明。请写出与“家信”有关的古诗词(连续两句):_,_。 三、 字词书写 (共1题;共1分)4. (1分)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png w_,便是敬。一个衣服ln l_的年老水手拿小刀一下撬开牡蛎,递给两位先生。他对杜小康带着哭腔的请求,zh zh b l_,只是不停地撑着船。慧能说:“下下人有上上智。”我们岂可以z bo z q_呀!四、 语言表达 (共1题;共1分)5. (1分)句子仿写语文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语文是 , 让人 ;五、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0分)6. (8分)文言文阅读 石钟山记(有删节)宋苏轼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余韵徐歌,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莫夜月明,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闭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回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 , 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吆者相应,如乐作焉。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注释】彭蠡:鄱阳湖的别称。郦元:指水经注作者郦道元铿然:敲击金石所发出的响亮的声音。硿硿焉:硿硿地(发出响声);焉,相当于“然”。后文的“噌吰”、“窾坎镗鞳”都是类似敲击钟鼓洪亮的声音。磔磔:鸟叫声。罅:缝隙。(1)写出下列句中加下划线字的意思。 下临深潭_而此独以钟名 _徐而察之_噌吰如钟鼓不绝 _(2)给下面句子用“/”划出正确的断句(限两处)。 今 以 钟 磬 置 水 中 虽 大 风 浪 不 能 鸣 也 而 况 石 乎!(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4)选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 ) A . 这篇文章通过夜游石钟山的实地考查,对郦道元和李渤关于石钟山得名的说法进行了分析批评,提出了“事不目见耳闻不能臆断其有无”的论断。B . 石钟山记的结构不同于一般的记游性散文那样,先记游,然后议论,而是先议论,由议论带出记叙,最后又以议论作结。C . 文章语言灵活畅达,变化多姿,很有特色:写两处水都写得比较舒缓,有徐察细勘之意;写两处鸟鸣则大致相同,都先写叫声,再写鸟名。D . 本文巧用各种修辞手法,生动的比喻有“如钟鼓不绝”,形象的拟人有“森然欲搏人”,贴切的拟声词有“噌吰”、“铿然”。(5)苏轼因一二小诗而遭诬陷(乌台诗案),在被贬黄州途中写下此文,与记承天寺夜游、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等创作时间相近,结合文章内容、联系学过的苏轼作品,谈谈苏轼创作此文的心境。 7. (12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登泰山记姚鼐余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复循西谷(复:再,又)B . 古谓之天门溪水(谓:叫做,称为)C . 及既上(及:到,至)D . 或曰(或:又)(2)用“/”给文中画线句断句。(限断 3 处) 日 上 正 赤 如 丹 下 有 红 光 动 摇 承 之。(3)根据内容,简要概括“我”登泰山的具体路线。 (4)“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一句写出泰山怎样的特点?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六、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5分)8. (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父亲的田野金小林暮春的傍晚,妹妹打来电话提醒我又到栽秧的时节了,问我休息日能否回乡下帮衬父亲。犹记得今年春节返城时,我再一次叮嘱父亲:“今年的田就不要种了!”父亲仍像往年一样,不置可否地“嗯”了一声。然而,年届古稀的父亲终究没有听劝,又买回了谷种,撒进了小山岙(o,山间平地)里的那丘母田。父亲不肯歇种是有原因的。村里像他这般年纪的老农,早高高兴兴把田地交给儿孙们打理了。而作为父亲唯一的接班人,我离开乡村已二十多年了。他怎舍得那一丘丘的稻田就此荒芜?那可是长出过金灿灿的稻谷,养育了一大家子人的田野20世纪80年代初责任田分到户后,父亲一直精心伺候着他的每一寸土地,那心思如同母亲待我们兄妹般细腻。那时乡亲们认定,子孙长大后是要种一辈子田的。所以,我十一二岁甚至更早时,便跟了父亲下地。清明过后就要撒谷种育秧了。村上的农户大多育的是水秧,谷种直接撒进蓄水的母田里,然后就等着插秧了;而我的父亲,总是先在一长溜田块上,用覆着尼龙膜的弓形棚育好秧苗,然后再移栽到水田里。秧苗的移栽即栽秧,这是一件极为枯燥而劳累的农活。栽秧时我整天跟着父亲,弓着背伏在水田中央,左手掌托着一大柄带泥的秧苗,右手拇指和食指小心翼翼拔了秧,然后一根一根逐一插入田泥。三两天下来,刚搬了家的秧苗,绿油油、颤巍巍,成片成片立在初夏的微风中,煞是惬意。而我却浑身酸痛得直不起腰,走起路来像个老头儿。父亲是不计较栽秧的工夫和辛苦的,他只知道,比起水秧,这种方式育的秧插到田里,长势会更好、谷穗会更饱满。那时的乡村,插秧和尝新米是极为重视的两件事,分别代表着希望与丰收。因此,插秧那几日,家家户户的饭桌都特别丰盈。那些年,我既盼望丰盛的插秧饭,又害怕插秧。因为我插的秧总是疏疏密密、歪歪扭扭,横秧更是经常上下排错了行。而父亲对插秧是非常讲究的,每一株秧都要与前后左右四株秧间隔二十多厘米,竖秧横秧对得笔直,就像参加广播体操表演的队伍那样。插秧时,父亲打头,我在右侧。若是碰到百十米长的大丘田,我总要被父亲训斥几回。这期间,还免不了被他拔掉几排歪扭得太不像话的秧重插。望着父亲三五下就把我的秧行纠得笔直,挨了责的我虽然有些愤愤然,内心却也很是佩服。村里的农户,也有像我父亲一样把秧插得笔直的,但多数人家只管把竖秧插好,横秧则不做要求。秧插直了,主要为日后耘田时,田创能顺溜地通过。秘插下田后大约二十天,便迎来第一次耘田。耘田时,人挽着裤脚站立行走,双手一前一后握住田创柄,一推一拉间,田创在竖秧弄里“哗哗哗”地游走,创去杂草、创松了淤泥。而父亲的稻田,是必须隔月再耘第二遍的让田创沿横秧弄也走一趟。那时的秧已密密匝匝,长到了齐腰高,秧叶边沿的锯齿锐得刺人。父亲是不允我放下裤脚耘田的,因为长长的裤脚糊着烂泥,会损坏秧叶。只消半天下来,原本光溜的腿肚子就被划得布满了不规则的血痕,细细长长,刺痛难耐。那时我便觉得在父亲的心里,我是不如他的稻田重要的。父亲不仅对稻田精耕细作,对田间地头的管理也总是一丝不苟。在父亲的农活日历中,自然也排上了拔田坎、砍田岸沿、铲田岸这些人工锄草的项目。经过一番辛苦的劳作,父亲的田野,总是田内郁郁葱葱、田外清清爽爽。几年下来,我们家种过的田地,就像有教养人家的后生一般,清爽而敦实。每次村里重新抓阄分责任田时,乡亲们都希望抓到的是我们家的稻田因为好种!而父亲,则又开始调教起他新分来的田地。如此几轮分田后,父亲的汗水和足迹,几乎遍布了村庄里所有的稻田父亲的田野是我的另一个课堂,我的童年与少年时期一直都在不停地学习着祖辈传下的农耕技术。然而,我学会了耕田、插秧、耘田、刘谷、打稻,最终并没有子承父业成为一个农民我破天荒地成了全村第一个考上大学的人,并留在离家乡两百多里的城市工作。父亲老了,可是他依然不愿离开他的田野。有两回因为膝盖的骨刺让他疼痛难当,我把他接到了城里。去医院做完检查后,我想留他多住几日好好休息两天。然而,在熙熙攘攘的城市里,父亲显得无所适从他一个人不愿上街,也不敢过马路。儿子上学,我和妻子上班,他就整天窝在家里的沙发上一直迷迷糊糊地睡觉。两天下来,父亲就仿佛池塘枯水期的鱼、烈日下离了土的葱一般,蔫蔫的没有了生气,整日唠叨着要我送他回去。可是只要他一回到乡下老家,没一会儿,他便又像一位重返沙场的老将军,精神抖擞地扛上农具,巡视他的田野去了。父亲的田野,年复一年,青了又黄,黄了又青!(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1)父亲对稻田的精耕细作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2)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按要求回答问题。 “栽秧时我整天跟着父亲,弓着背伏在水田中央,左手掌托着一大柄带泥的秧苗,右手拇指和食指小心翼翼拔了秧,然后一根一根逐一插入田泥”,句子中划线词有何作用?请简要说明。“经过一番辛苦的劳作,父亲的田野,总是田内郁郁葱葱、田外清清爽爽”,句子中划线词的含义是什么?请简要概括。(3)文章为什么要写父亲在城里的生活?请简要分析。 (4)文章以“父亲的田野”为题,有什么含义?请结合全文简要概述。 9. (16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三月艾草香林巧赟一个周末艳阳天,我们一家三口回到乡下的老家。正是春光大好时,路上不时可见油菜花、桃花、杏花竞相开放,在灿烂的阳光下艳得灼眼。欣赏花儿看花了眼,低头却发现另有一番春意:A路侧,溪边,墙角,田埂上,乱石丛中,一簇簇嫩绿的生命毫不示弱地绽放着。远看团团簇簇,近看丝丝缕缕,鲜嫩碧绿的角状小叶片,上面铺着似有若无的白色绒毛,这就是艾草。蛰伏了整个冬天,蓄满了天地日月之精华,在大好春光里醒了过来!我禁不住满怀激动,像与好友握一下手,轻捋一把艾叶,空气中立刻弥漫开一种特殊的清香,沁溢出一股甘香。我贪婪地嗅着艾香,神清气爽,思绪飘向无忧无虑的童年。那时,闲着无事,我常常会沿着小溪信手采摘艾草。溪边的艾草长得特别嫩绿、惹人怜爱,我不费吹灰之力,就采了一大捧,掀起衣角当菜篮子,带回家让母亲拾掇出好吃的。母亲把艾草洗净,晾在阳光下小半天,再用开水焯过后,捞到竹箕中,然后把艾草搓烂,把草筋全洗出来,只剩下绵软的艾草茸,加入糯米粉、红糖、碎花生仁等拌和搓揉了,做成小糯米团子,最后捏扁了放入锅中蒸。艾粄蒸熟了,颜色也变深了,墨绿墨绿的,清香扑鼻。每次我会迫不及待地待在锅边,等锅盖刚刚打开,热腾腾的白气还没散尽,就向母亲讨来一块艾草粄,换着手吹着气去咬第一口。口中,一种清香从舌尖蔓延开去直至鼻腔,又与刚从鼻孔萦绕进来的外面空气中的香味儿汇合。吃着母亲做的艾叶粄,我满嘴都是幸福的味道。母亲却当成了宝贝,把它的功用发挥到了极致。每年的端午节,她把艾和茅草、桃叶捆在一起,挂在房门上方,说能驱邪避灾,保佑一家老小平安。在端午节的午时,哪怕再忙,她一定要到野外采艾,采回来晾在屋檐下,晾干后以备急时之需。她说,那天午时的艾,药力最强。有一次,我吃了寒凉的食物,肚子疼得厉害,母亲神情自若捋下一把干艾叶,用双手揉搓,直至揉成了艾绒。然后把黄豆大小的艾绒放在生姜片上,点燃艾绒后,把姜片放在我身上做艾灸。我至今还记得,她在我肚脐眼上放一块,双膝下,三寸的地方各放一块,直到我被灼得嘴里“呦呦”喊痛了,她才把生姜片拿开片刻,过一会儿再放上去。如此轮番换了几次后,我的肚子痛竟神奇地消失了。那年,村里有个女子得了月风病。出于好奇,我拉着母亲的衣角去探望过一次。B看到原本清俊如花的姐姐被折磨得形销骨立,我悄然打了个寒颤。以后再也不敢进那扇门。每次从那户人家门前经过,我总是跳着脚,小心翼翼地躲开路边的药渣。那药渣红红绿绿,在我眼里是神秘、不祥的污秽之物。红曲、黄姜还有黑乎乎的不知名的药材,各种各样,药气氤氲。母亲不怕,还天天不厌其烦去送艾草。她说,艾草性温,可以治寒症,那些药中少不了艾草。不久,那个女子从屋里走出来晒太阳。看见我,她嫣然一笑,那笑容我觉得比太阳还要暖和。都说女人如花,我却觉得母亲似平凡的艾草,粗生、易长,随意而谦卑。当人们需要时,她又毫不犹豫地奉献出自己的芳香和温暖。能把苦处人生过得有滋有味,就是一种大智慧。(选自2016年3月14日羊城晚报,有删改)(1)围绕“艾草香”,作者回忆了童年的哪几件事? (2)从A,B处画线句中任选一句加以赏析。 (3)研读标题、开头与结尾,说说三者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4)阅读下面链接材料并结合上文,探究艾草寄寓的中华文化内涵。链接一: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诗经采葛)链接二:小时候,故乡人每逢过端午节,都会采集艾草连同竹叶、石榴枝合成一小束,用红头绳绑了,挂于门额。大概也是避邪驱虫之意。现在想来,邪倒不见真有,但故乡人那种传统习俗,倒因为有了这些物质化的符号,深刻地印在了记忆中。(谢娇兰三月乡间艾草香)链接三:羊却不爱吃,猪也不爱吃,大概都是嫌它气味的霸道。它是草里的另类,做不到清淡,从根到茎,从茎到叶,气味浓烈得汹涌澎湃,有种豁出去的决绝。采艾的手,清水里洗过好多遍了,那艾草的味道,还久久逗留在手上,不肯散去。苦中带香,香中带苦,你根本分不清到底是苦多一些,还是香多一些。苦乐年华,它一肩扛了。(丁立梅艾草香)七、 命题作文 (共1题;共1分)10. (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榜样,意指“值得学习的人、单位或事例(多指好的)。请根据上述提示,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写一篇文章要求:自拟题目,题目要包含词语“榜样”;自选文体;不少于500字;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班名。八、 名著阅读 (共1题;共15分)11. (15分)名著阅读。 (1)西游记和海底两万里都描写了神奇的海底世界,请从科幻作品与神话小说的角度,结合具体情节分析这两本小说中的海底世界有何不同? (2)在平原地带天气很热,可是在过大雪山时,这些衣衫单薄、气血不旺的南方战士不习惯于高原气候,冻死不少。更难的是爬荒凉的炮铜岗,他们可以说是自己铺出一条路出来的,一路砍伐长竹,在齐胸深的泥淖上铺出一条曲折的路来。毛泽东告诉我:“在这个山峰上,有一个军团死掉了三分之二的驮畜。成百上千的战士倒下去就没有再起来。” 选段文字选自作品红星照耀中国,文中的“我”指的是谁?请选取这部作品中的一个主要人物,概括其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1、2-1、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3-1、3-2、3-3、3-4、三、 字词书写 (共1题;共1分)4-1、四、 语言表达 (共1题;共1分)5-1、五、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0分)6-1、6-2、6-3、6-4、6-5、7-1、7-2、7-3、7-4、六、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5分)8-1、8-2、8-3、8-4、9-1、9-2、9-3、9-4、七、 命题作文 (共1题;共1分)10-1、八、 名著阅读 (共1题;共15分)11-1、1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