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三模试卷D卷新版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2958282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历史三模试卷D卷新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考历史三模试卷D卷新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考历史三模试卷D卷新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历史三模试卷D卷新版一、 选择题 (共25题;共50分)1. (2分)下列远古人类的遗址,位于长江流域的是( ) A . 山顶洞人B . 元谋人C . 河姆渡人D . 北京人2. (2分)论语中载:“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这是古人对下列哪一历史时期政治局面的描述( ) A . 夏朝B . 商朝C . 西周D . 春秋3. (2分)孔子的言论被他的学生编成的书是( ) A . 论语B . 孔子C . 道德经D . 孟子4. (2分)在秦末农民战争中,最终率领起义军灭亡秦朝的是( )A . 陈胜B . 吴广C . 项羽D . 刘邦5. (2分)北魏孝文帝下令鲜卑族一律改穿汉服,与此同时胡服也在汉人中流传开来。这表明当时的一个时代特征是( ) A . 民族交融B . 国家统一C . 中外交往D . 经济发展6. (2分)“国家根本,仰给东南”,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于( ) A . 唐朝B . 南朝C . 北宋D . 南宋7. (2分)我国历史上版图最大的朝代是( )A . 商朝B . 西周C . 北宋D . 元朝8. (2分)下列选项与“中外友好交往”这一主题不符的是( )A . 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B . 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大唐文化C . 郑成功收复台湾,维护国家统一D . 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9. (2分)下表为列强在18931928年间在华设立的商行户数(补注:日本在1920年达4278家,1928年达8926家)。对其解释正确的是( )A . 一战期间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B . 一战后列强加大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C . 资本输出是列强攫取利益的重要手段D . 各国开行户数可直观地反映各国实力10. (2分)极力宣传“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的观点,推动维新变法的人物是( )A . AB . BC . CD . D11. (2分)历史学名著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他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在1911年,第三次发生在1949年”,这三次“革命”是指( ) A . 秦朝建立、中华民国成立、新中国成立B . 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C . 封建制度确立、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确立D . 小农经济的出现、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确立12. (2分)“在宣传十月革命的过程中,他自己的党悟得到迅速提高,从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并且成为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这里的“他”是( ) A . 陈独秀B . 李大钊C . 董必武D . 鲁迅13. (2分)与下图历史人物无关的历史事件是( )A . 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B . 参与领导1927年的南昌起义C . 西安事变中被中国共产党派往西安参与调停D . 领导新文化运动14. (2分)下列历史材料反映的军队称号,出现在国共第二次合作时期的有( )A . B . C . D . 15. (2分)从1953年起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 ) A . 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B . 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C . 在中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D . 进行社会主义建设16. (2分)“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的这项基本政治制度是( )A . 册封达赖、班禅B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 . “一国两制”17. (2分)请你为“中共八大、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历史事件拟定一个主题,最恰当的是( ) A . 走向社会主义之路B . 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C . 社会主义建设的转折D . 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18. (2分)查士丁尼法典的序言中说:“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武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这说明查士丁尼制定法典的目的在于( ) A . 宣扬皇帝的权威至高无上B . 强调法律在和平时期的作用C . 消除战争带来的社会隐患D . 利用法律维护统治19. (2分)历史人物是历史长河中最鲜活的元素。下列人物和事件搭配错误的是( )A . 但丁英国资产阶级革命B . 哥伦布新航路开辟C . 华盛顿美国独立战争D . 拿破仑法兰西第一帝国20. (2分)下列发明,其最初目的是为了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是( )A . 珍妮机B . 改良蒸汽机C . 耐用电灯泡D . 坦克21. (2分)英、美、法三国在资产阶级革命中,分别颁布了权利法案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人权宣言与前两部法律文献相比,其突出特点表现在( ) A . 在法律上限制了国王权力B . 提出了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原则C . 国家政权实际由议会执掌D . 宣告脱离殖民统治,成为自由独立国家22. (2分)近几年,非洲引起国际社会的空前关注,关注的焦点是贫穷问题。在联合国确认的49个最不发达的国家中,非洲占34个。在全世界38个负债最重的国家中,非洲占32个,造成非洲贫穷的根源是( )A . 三角贸易B . 第一次世界大战C . 亚历山大大帝东征D . 蒸汽革命23. (2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讨论会上,有些同学认为德国是有罪的,而有些同学则主要责备英国和法国,还有些同学说这罪行双方都有份,总的说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应该是( )A . 帝国主义争夺霸权的战争B . 英法被迫应战的正义战争C . 德国蓄意发动的侵略战争D . 塞尔维亚的民族解放战争24. (2分)电影濒临城下中有这样一个片段:一位苏联将领说:“本市承载着领袖的名字,它不仅是个城市,更是个象征,如果德军占领本市,全国就会瓦解”。请问该电影是以哪场战役为背景的( )A . 莫斯科保卫战B . 诺曼底战役C . 斯大林格勒战役D . 中途岛海战25. (2分)二战后到七十年代,西欧和日本经济快速发展,其相同的原因不包括( )A . 利用最新科技成果B . 利用美国经济援助C . 组建区域经济组织D . 制定合适的经济政策二、 材料分析题 (共2题;共35分)26. (15分)改革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发展,就要不断改革,与时俱进.19世纪中后期,中国、俄罗斯和日本都面临这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双重挑战,各国纷纷改革以应对挑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探索中的中国】材料一 李鸿章说:“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西西方利器,欲学外国利器,则莫如克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材料二 1898年6月16日光绪个皇帝与康有为对话节选(如图)【变革中的俄日】材料三 1861-1900年,俄国的工业产值增长了6倍,铁路长度从1861年的1500公里增至1900年的5.2万公里材料四因此,当日本在19世纪中叶开始面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威胁时,能够以这些国家为榜样,顺利地实现了本国的社会变更,走上独立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吴玉崖 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成与败的反思】(1)材料中李鸿章的核心主张是什么?为实现“自强”,洋务派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请举出两个具体事例(2)材料中李鸿章的核心主张是什么?为实现“自强”,洋务派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请举出两个具体事例(3)材料二反映了康有为的什么“变法”主张?与材料一相比,该主张是如何进一步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的?(4)材料二反映了康有为的什么“变法”主张?与材料一相比,该主张是如何进一步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的?(5)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俄国发生上述变化的原因是什么?(6)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俄国发生上述变化的原因是什么?(7)材料四中,日本的“社会变更”始于哪一年?力图实现的目标是什么?(8)材料四中,日本的“社会变更”始于哪一年?力图实现的目标是什么?(9)19世纪中后期,上述国家应对“挑战”的结果是中国失败、俄日成功请结合所学知识,以日本的“明治维新”或中国的“戊戌变法”为例,选其一分析其成或败的原因(10)19世纪中后期,上述国家应对“挑战”的结果是中国失败、俄日成功请结合所学知识,以日本的“明治维新”或中国的“戊戌变法”为例,选其一分析其成或败的原因27. (20分)阅读下来,回答问题材料一:2000多年前,我们的先辈筚路蓝缕,穿越草原沙漠,开辟出联通亚欧非的陆上丝绸之路;我们的先辈扬帆远航,穿越惊涛骇浪,闯荡出连接东西方的海上丝绸之路。古丝绸之路打开了各国友好交往的新窗口,书写了人类发展进步的新篇章: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这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习近平于207年5月14日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发表演讲材料二:“一带一路”重大倡议提出三年以来,从无到有、由点及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形成的共识取得的进度和成果都大大超出预期。目前,沿线国家地区以及联合国等国际组织态度积极,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之中,亚投行成员已达到70个国家,中国已与56个国家和区域合作组织发表了对接“一带一路”倡议的联合声明,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备忘录或协议,与20多个国家开展了国际产能合作,连接中国与欧洲大陆的“中欧班列”累计开行超过5000列。-陈文玲“一带一路”将如何重塑全球新经济请回答:(1)材料一中提到的“我们的先辈:开辟的陆上丝绸之路”与中国古代历史上哪位伟大人物紧密相关?请结合材料指出古丝绸之路蕴涵着怎样的精神内涵?(2)根据材料二,“一带一路战略彰显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归纳这一战略实施三年来我国取得了哪些成果?(3)综合上述材料概述你对古代丝绸之路与当今“一带一路”的认识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25题;共50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21-1、22-1、23-1、24-1、25-1、二、 材料分析题 (共2题;共35分)26-1、26-2、26-3、26-4、26-5、26-6、26-7、26-8、26-9、26-10、27-1、27-2、27-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