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半期考试题.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12953556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72.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历史半期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二历史半期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二历史半期考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霞浦一中12-1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 二 历 史 试 卷(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卷(选择题 共50分)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有人做过统计,论语书中,“仁”字的出现概率很高,达109次之多,这一现象说明 A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 B“仁政”为春秋多数统治者所接受 C孔子一贯很重视“仁慈” D“仁”的思想在春秋时已成为主流2战国时期在治国方略上主张:“名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法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之,合于善也”的思想家是 A孟子 B墨子 C韩非子 D荀子 3.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这一学派是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4古代儒家思想包含了大量社会和谐的内容,儒家强调天人和谐、人我和谐、君民和谐以及身心和谐。下列思想体现“人我和谐”的是A天人合一 B已所不欲,勿施于人C民贵君轻 D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5明清之际三位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实质是()。A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 B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兴起 C汉唐民本思想的悄然复兴 D宋明理学的深化和发展6.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某人的著述“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排击孔子,别立褒贬”这里的“某人”是指 A李贽 B顾炎武 C王夫之 D唐甄7黄宗羲认为:“然则其(封建国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即论者谓有治人无治法,吾以谓有治法而后有治人。”黄宗羲思想的核心是 A建立一家之法 B反对君主专制,实行法治 C建立君主立宪 D法律是由人来决定的 8. 利普斯(德)在事物的起源一书中写道:“中国人造纸的知识随着阿拉伯人传入欧洲,这就为知识普及口号打开道路,标志着我们心目中所谓书籍的开端。”这段材料表明造纸术的西传 A改变了欧洲人的阅读方式 B消除了人们对宗教的迷信 C促进欧洲文化事业的发展 D促成了近代欧洲科学兴起9. 古代中国人在生产火药时,发现硝石在溶于水时会吸收大量的热,可使水降温到结冰。于是,酷热时节商人们甩硝石做冰,再把糖加到冰里,卖给挥汗如雨的过路客。这种现象最早可能出现于A唐朝 B宋朝 C18世纪末 D19世纪末10汉印体现了汉代文化艺术博大雄浑的气象。为适合印面的方形,其布局严正均匀,端庄大方,笔画多方折、盘曲。下列篆刻最能体现上述特征的是 A B C D11 欧阳文忠盘车图诗云:“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忘形得意知者寡,不若见诗如见画。”该诗描绘的绘画及其风格是 A. 文人画,重视写意 B. 山水画,重视写实 C. 花鸟画,浓墨重彩 D. 人物画,形神俱备12宋人洪迈在容斋随笔中曾感叹说:“唐人诗歌,其于先世及当时事,直辞咏寄,略无避隐。”即使那些“非外间所应知”的宫闱秘闻,诗人“反复极言”,“上之人亦不以为罪”,“今之诗人”则绝不敢如此。这段论述说明了 A唐朝诗人大多热衷于描写宫廷秘史 B唐朝诗歌的空前繁荣C开明的文化政策有利于文化的发展 D诗人受人尊重的原因13中国古代文学表述的主流形式经过了以下变迁:先秦诗歌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下列对不同时期文学主流形式变迁特点的概括,正确的有多元兼容、雅俗共赏 体现了时代的发展变化 逐渐平民化、世俗化 文学形式由落后到先进A B C D14.日本福泽谕吉在文明论概略中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与此相比,中国的近代化进程A正好相反 B完全相同 C部分相似 D三者同步15.从右侧的书目看,严复的翻译主要涉及哪一领域? A宗教文化B科学技术C社会理论D文学艺术16. 英国哲学家罗素在中国问题一书中说:“甲午战争,中国被日本打败,义和团运动后,中国又遭到列强的报复,这终于使中国的有识之士看到中国的当务之急是要有一个更好的更现代化的政府,而不是一个濒于崩溃的帝王之家。”这里的有识之士应该是 A洋务自强的践行者 B民主共和的实践者C民主科学的倡导者 D维新图强的呼吁者17. 新青年创刊时即大力提倡民主与科学,但其后十余年间所发表的专门论述民主与科学的文章并不多,尽管如此,“民主”与“科学”仍然被认为是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这主要因为民主与科学是 A改造中国的迫切要求 B倡导文学革命的需要C西方兴起的历史经验 D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18. 2009年10月7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强调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下列关于近代社会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表述正确的是 十月革命胜利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李大钊、陈独秀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作出了贡献 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政党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A. B. C. D. 19. 中国近代的留学教育始于19世纪70年代,留学主要目的地是欧美;19世纪末,留学主要目的地转向日本。促成这一变化的主导因素是A.推动洋务运动发展的需要 B.西方国家对华政策的转变 C.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要求 D.民族资本主义兴起的影响20. 有学者认为,能够有效推动中国现代化的政治体制,应该符合三个条件:一是具有有效的权威控制能力;二是具有相当的市场导向性;三是具有制度创新的能力。下列关于中国近现代史上四种政治模式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百日维新模式缺乏转化为开明权威体制的制度创新能力B邓小平模式既有权威整合的强大能力又有市场导向性C毛泽东模式国家全面控制社会但基本上排斥市场导向D孙中山模式既具有市场导向性又具有权威整合能力21.“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形成于( )A.国民革命时期(1924-1927年)B. 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年) C.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D. 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年)22.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下列红色旅游景点最能见证毛泽东思想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的是 A. 革命摇篮井冈山 B. 遵义会议旧址 C. 革命圣地延安 D. 西柏坡23. 在毛泽东思想的直接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取得了许多重大成果,包括 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开创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A B C D 24. 关于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的关系,正确的理解有 前者是后者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先导 后者是前者的继承和发展 都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后者取代前者成为党的指导思想A B C D25.以下对社会主义的本质的论述,最有可能出自邓小平的是A社会主义就是公有制和按劳分配 B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 C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 D社会主义就是苏维埃加全国电气化 第卷(选择题 共50分)二、非选择题:26. (14分)阅读春秋战国时期,一些思想流派的言论:材料一: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材料二: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材料三:不尚贤,使民不争;大道废,存仁义;法令滋章,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材料四: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邪,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引自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请回答:(1) 以上言论都是围绕什么中心问题展开的?概括四段材料各自提出的核心主张。(6分)(2) 上述各种主张中,哪一种在战国时期更能受到各国统治者的重视?(2分)(3) 上述各种主张中,哪一种对后世影响最大?原因是什么?(6分)27. (1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人在古代最重要的发明一定不止于那四项。”著名学者余秋雨日前在一档电视节目中对流传已久的指南针、火药、造纸术、活字印刷“四大发明”的说法提出了质疑,在他看来,中国古代的第一发明应该是天文历法。被国人引以为傲的四大发明,一直以来口口相传,似乎天经地义。但对“四大发明”的说法来源,却含含糊糊,莫衷一是。目前比较流行的说法是,英国汉学家李约瑟撰写的中国古代科技史一书首次对“中国四大发明”给予了世界性高度评价。自此以后,这一观点长期影响了之后中国史学家的观点,世界史学界也就此认为,“中国四大发明”指南针、火药、造纸术、活字印刷通过阿拉伯人传到欧洲后,给欧洲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从而影响了人类的进程。然而,余秋雨却对“四大发明”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在电视节目中表示,中国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农耕文化的民族,天文历法理应是第一发明;而中医中药对于中国这个人口最多的民族而言,重要性也非同一般,应排在第二位,中国的四大发明应首先考虑这两项。同时,余秋雨还指出,“一个民族的创造力就像人的生命一样,要通过长期的延续来证明”,传统意义上的“四大发明”之所以令西方了解并高度评价,关键在于李约瑟等西方汉学家的大力推介,而实际上四大发明对于现代生活的贡献与国外不少发明创造还有一定距离。材料二 中国发明了指南针、印别术和火药这些重要的东西,外国今日知道利用他,所以他们能够有今日的强盛。由此可见中国古时不是没有能力的,因为后来失了那种能力,所以我们民族的地位也逐渐退化。现在要恢复固有的地位,便先要把我们固有的能力一齐都恢复起来。 孙中山选集材料三 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史,古圣贤的道德、教诲、祖宗制度的成法,是古代辉煌的象征,同时也是进取的阻力。立论,言必称三代;著文,开篇子曰诗云;行事,祖宗成法不可更改。因循守旧,不思变革,是我们伟大民族的另一种“色彩”。 中西对比五百年请回答:(2) 根据材料一,你认为指南针、火药、造纸术、活字印刷术“四大发明”的说法流传已久的主要原因是什么?(6分)(3) 余秋雨对“四大发明”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据材料一概括他的论据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6分)(3)材料二中孙中山对“我们民族的地位也逐渐退化”原因的分析是否正确?结合材料三说明你判断的理由。(5分)28(19分)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从“天朝上国”的梦幻里惊醒,开始探索新知,寻求强国御侮之道的新思想。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有好些新的因素推动着人们更新对西方和中国的认识:1892年,在西方传教士所办的各种学校中学习的学生已达一万六千余名。从1815年至1891年间,中国先后创办的各种华文报刊达64种,加上香港地区的6种,共达70种之多,努力介绍西方的科学技术成就、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状况以及近日新闻,为中国士子的视野与世界连接提供了客观条件。同时,有数以百计的外国书籍翻译为中文出版。到外国考察、留学、经商和做工的中国人至70年代末已达80万以上。 袁伟时帝国落日材料二 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而我们不能只是仇恨和愤怒,我们不能狭隘地站在爱新觉罗家族政权的立场上,而是应该站在文明中国的立场上。“清代中国”需要改变,封闭和孤立的,腐朽和没落的,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无论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还是辛亥革命;无论是李鸿章、康有为,还是孙中山,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中国。 据裴钰改变中国相关内容整理材料三 图文材料:中国不可能只从我们这里引进知识、科学和工业资源模式而不引进那些带有病毒性质的政治上的改革。否则,她将什么也得不到。1881年7月23日纽约时报社论材料四 中国人从林则徐“开眼看世界”开始,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在这个过程中,每一步都伴随着古今中西新旧之争。陈旭麓(历史学家)中国近代史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 依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了解西方的主要途径。(6分)(2) 依据材料二,说明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促使中国“内部改变”的指导思想分别有哪些?(3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在“改变中国”中的作用。(4分)(3) 透过材料三中的图片,从中可以获取哪些有效的历史信息?(4分)(4) 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近代学习西方的认识。(2分)12-13学年上期高二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题号12345678910111213答案A CDBAABCABACB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A CBADCDBCBAB2、 非选择题26. 参考答案: 围绕的中心问题:如何治理国家,才能巩固统治。材料一主张“德”、“礼”;材料二主张尚贤;材料三主张无为;材料四主张重罚。(6分) 答:材料四的主张。(2分) 材料一的主张。因为儒家学说经过西汉董仲舒的发挥,适应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6分) 27.(1)四大发明被国人引以为傲,一直以来口口相传且认为这四大发明完全代表中国古代科技的最高水平;李约瑟撰写的中国古代科技史一书首次对“中国四大发明”给予了世界性高度评价,以及一些西方汉学家的大力推介;四大发明传到欧洲后,给欧洲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从而影响了人类的进程。(6分)(2)中国古代重要发明的历史;文明的传承;重大发明的用途和作用;对流行观点的成因等方面。(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得6分)(3)不正确。(1分,未说明理由则不给分)中国落后的原因在于封建统治思想的束缚和完备的封建制度;因循守旧、不思变革的保守心理。(4分)27.参考答案:(1)教会学校的教育;报刊的宣传;新闻的传播;译著的介绍;国外华人的影响。(答到三点即可给6分)(2)指导思想:“中体西用”;维新思想(实行君主立宪);三民主义(实行民主共和)。(3分)作用:推动了救亡图存的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有助于中国社会的转型。(4分)(3)信息:清政府开始重视海洋权,建立比较强大的近代海军;清政府把受挫的原因归结为不利的外部环境;清政府政治制度腐败,没能实现国家的强大。(任答两点即可得4分)(4)中国学习西方过程中新旧思想产生激烈的碰撞,经历了一个由表及里,逐步深入的过程;经历了一个由思想认识到付之实践的过程。(任答一点得2分)高二历史试卷(第8页 共9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