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二轮复习综合模拟卷.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12947904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高考二轮复习综合模拟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3年高考二轮复习综合模拟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3年高考二轮复习综合模拟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综合模拟卷(六)专题一至十四(45分钟 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发迹的阶梯是对任何人都开放的,无论其家庭、出身和宗教信仰如何。事实上,在不同社会集团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流动性。权势之家或名门望族可能会因子孙不肖而败落,出身低微者则会通过这种制度而发达。”这种制度是( )A.宗法制B.郡县制 C.均田制 D.科举制2.“古先圣王之所以导其民者,先务于农。民农非徒为地利也,贵其志也。民农则朴,朴则易用,易用则边境安,主位尊。”材料体现出 ( )重视农业生产关注农民利益抑制商业发展 力求社会稳定A. B. C. D.3.“所贵乎史者,述往以为来者师也。为史者,记载徒繁,而经世之大略不著,后人欲得其得失之枢机以效法之无由也,则恶用史为?”王夫之读通鉴论中的这段话重在强调( )A.人们很难从历史记载中找到规律 B.历史研究应该立足现实,学以致用C.历史记述不必涉及繁琐的历史细节 D.资治通鉴史学研究价值不高4.(2012吉林模拟)某学者写道:“衰落是一个容易使人上当的词,因为它包含了两个相去甚远的概念:一是外部力量的减弱,一是内部力量的衰败拿意大利来说在外部因素使其丧失了经济强国的地位之后,内部文化仍可达到巅峰。”这里所说的“外部因素”是指( )A.贸易通道的改变B.殖民争霸战争的失败C.世界市场的形成D.西班牙、葡萄牙的竞争5.英国首相卡梅伦在北大演讲时说:“我在英国当首相没有专门的厨师为我做饭,只能去内阁蹭饭。不仅如此,每年收入全部公开。每周二、周四还要去下院接受质询,回来基本满脸都是口水。”上述言辞主要反映了英国首相( )A.政治上无实权,必须服从议会B.为官清廉,能与阁臣共进退C.作为内阁首脑,接受议会监督D.经济待遇与其政治地位不相称6.恩格斯说:“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下列各项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风能发电B.化学工业兴起和发展C.太阳能开发利用D.潮汐能的开发利用7.(2012扬州模拟)启蒙运动时期,法国人让梅叶说:“人们必须仅只遵循人类的理智和智慧的法则因为这样的做法比起他们迷信的宗教中的一切虚伪规则和荒唐的仪式来,要给所有的人们肉体上和精神上带来多过千百倍的幸福、快乐和安宁。”他的意图是( )A.揭露封建神学世界观的虚伪 B.号召人们与迷信专制作斗争C.确立“人是万物尺度”的信条 D.掀起改革封建宗教的巨浪 8.下图漫画名称为救火器的误用,用来表达对下列哪一事件的看法最为恰当( )A.晚清政府镇压“武昌起义” B.北洋军阀政府镇压“五四运动”C.武汉国民政府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D.南京国民政府镇压“湘赣边秋收起义”9.下图是漫画重庆谈判,对其寓意解读最准确的是( )A.人民厌恶战争期盼和平B.蒋介石玩弄“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C.谈判实现了武力均势下的和平D.军事力量的处置是谈判的焦点10.(2012济南模拟)下表反映了1928-1940年苏联粮食和肉类人均产量。对此表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苏联的粮食和肉类人均产量发展长期停滞,甚至下降B.当时苏联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消费品的生产C.苏德战争爆发对农业生产造成影响D.农业集体化政策对促进农业生产力本身发展的作用不大11.1948年,在一批运往希腊的物资上印有这样的标志(下图),标志以美国国旗为基础,形状如同盾牌般的纹章,正中写有“为了欧洲的复兴,由美国所援助”的标语。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一现象与下列哪一选项直接相关( )A.“铁幕”演说的发表B.杜鲁门主义的提出C.马歇尔计划的实施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12.(2012郑州模拟)“履行承诺的过程充满了预言、犹豫、质疑和勇气。全球资本都将目光瞄准中国,中国资本也开始游猎全球。与此同时,被全球化浪潮挟裹前行的中国一路狂奔之后,开始调整自己的呼吸和步伐。”文中的“”应指( )A.开放浦东 B.体制改革C.加入世贸 D.举办奥运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4分,第14题16分,共40分)13.人类社会的发展伴随着不同文明形态的碰撞、交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这一阶段(公元前771-公元前403年)结束时,希腊城邦由盛转衰不过,他们这种多权制约、轮流坐庄、主权在民的体制,在人类历史上无疑是一种健康的人道的体制,尽管在古希腊人手里,它存在着许许多多这样那样甚至是幼稚荒唐的十分可笑的毛病,但这毕竟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历史证明,古希腊人创造的这一粗糙体制,比华夏精致的专制主义体制,更有利于人类文明的进步。刘红星先秦与古希腊中西文化之源(1) 依据材料指出古希腊 “粗糙体制”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体制产生的原因。(7分)材料二 在反对西方入侵的时候中国人则把保卫自己的文明和保卫清朝等同起来,这是满族人所提倡的唯一的思想道路。当这个王朝在20世纪初垮台的时候,中国人失去了对他们成功地坚持了2 000多年的文明模式的信念朝廷灭亡了,中国人没有什么可以继续依托的了。 皮特N斯特恩斯全球文明史(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人把保卫自己的文明和保卫清朝等同起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中国人失去信念”后,找到了哪些新的“依托”?(10分)材料三 1996年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认为,冷战后,世界冲突的基本根源不再是意识形态,而将是“文明的冲突”。国际上也有一些知名的学者和政治家对亨廷顿的理论提出了质疑和批评,如福勒认为:“因权力、财富影响分配不公以及大国不尊重小国引起的世界性冲突大大超过基督教、儒教与伊斯兰教之间的文明冲突。文化是表达冲突的载体,而非原因。”(3)结合冷战后的相关史实,评述福勒关于世界冲突的观点。(7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14.历史是包罗万象的,也是丰富多彩的,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对历史加以解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形态更替的根本原因,在阶级社会里,这种矛盾运动表现为阶级斗争,不同的利益集团通过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斗争形式为社会发展开辟道路,阶级斗争就成为了阶级社会发展的动力。据尚庆飞、韩步江论毛泽东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逻辑环节材料二 以现代化为主题,世界近现代史可以划分为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现代化的准备阶段,这个阶段起源于中世纪晚期,离现在约六七百年。第二个阶段是现代化的起动阶段,在这个阶段,由于西欧的某一个角落开始现代化,整个世界都被拉进了一个新时代。历史的主流逐渐被调整到新的方向上来,一个“现代”世界注定要出现了据钱乘旦以现代化为主题构建世界近现代史新的学科体系(1)依据材料一的观点研究世界近现代史,应该对哪些重要历史事件评价较高?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在现代化的准备阶段,西欧出现哪些“瓦解农业文明”的事件?(8分)材料三 由于世界历史发展的不平衡性,先后出现了两种具有代表性的、性质不同的现代化发展道路:原发内生型其现代化动力主要来自于内生的技术、经济和文化因素;后发外生型其现代化动力首先来自于外生的原发现代化国家所施加的影响和压力。华炳啸试论发展中国家后发外生型现代化的首要问题(2)结合材料三,比较英国现代化和中国早期现代化的不同之处。运用19世纪中期的相关史实,说明两者之间的联系。(8分)答案解析1.【解析】选D。分析各选项,只有科举制符合材料所述,科举制打破贵族世袭的现象,不论出身、贫富皆可参加。相对于世袭、举荐等选才制度,科举考试无疑是一种公平、公开及公正的方法。2.【解析】选B。题干材料选自吕氏春秋,大意是要重视农业和农业生产,以稳定社会、稳固封建统治。3.【解析】选B。王夫之认为,历史研究应该“述往以为来者师”“经世”,即把历史研究的学术活动与研究者自身和时代统一起来,对历史的观察应反映出时代精神。【方法归纳】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具有浓郁的时代特征,反映了当时社会进步的要求,具有民主色彩,对后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产生了重要影响。但这些观点尚未突破封建思想的束缚,还没有提出资本主义性质的新政权方案,因此没有形成一股强大的社会改革洪流。4.【解析】选A。新航路开辟后欧洲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开始走向衰落,西、葡等国兴起。联系材料可知意大利衰落的“外部因素”是指A项贸易通道的改变。5.【解析】选C。本题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首相是内阁首脑,内阁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从议会产生,由占议会多数席位的政党组成,并对议会负责。6.【解析】选B。本题考查对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的理解。根据所学可知A、C、D三项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化学工业会造成对石油等能源的过度利用,危害环境。故B项符合要求。7.【解析】选B。把握启蒙运动的指导思想“理性主义”,根据材料中的“理智和智慧比迷信幸福、快乐和安宁”可知选择B项。8.【解析】选B。从图片建筑物可以判断该事件发生在北京,又从图片中人物可以判断是北洋军阀政府在镇压学生的游行示威,即五四运动。9.【解析】选B。本题考查对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理解。根据图示桌子上面在握手,桌子下面伸出的手枪,应该理解为蒋介石是在以和谈为幌子,为其发动内战赢得准备时间。10.【解析】选C。斯大林模式下苏联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国家从农民那里拿走的东西过多,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农业集体化运动违背农民的意愿,对促进农业生产力本身发展的作用不大。苏德战争爆发于1941年,与题目时间不符合。11.【解析】选C。提取材料中的信息“为了欧洲的复兴,由美国所援助”可知与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相关。1947年,为了帮助西欧恢复经济,美国开始实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的对欧洲经济援助计划,以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12.【解析】选C。题干中“预言、犹豫、质疑和勇气”等信息,体现了参与过程中的机遇与挑战,由此分析,该事件应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其余三项体现的是中国的发展。13.【解析】第(1)题,古希腊 “粗糙体制”的特点在材料中有明确点出,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第(2)题,要依据洋务运动、维新变法等政治运动的指导思想分析回答。第(3)题,亨廷顿“文明的冲突”理论和福勒认为“因权力、财富影响分配不公以及大国不尊重小国引起的世界性冲突”的理论是从不同的视角观察分析,为我们研究当今世界冲突的原因提供了有益的借鉴。答案:(1)特点:多权制约、轮流坐庄、主权在民。原因:“多山、多港、多水、地少”的自然地理环境,工商业经济的发展,“小国寡民”的城邦林立,人文主义精神的产生。(7分)(2)事件: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发动洋务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托古改制”,发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提出“扶清灭洋”,抗击八国联军侵华。新的依托: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10分)(3)略14.【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运用不同史观解读世界历史重大事件的能力。第(1)题,第一小问可以从革命史观加以归纳:再现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主义的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史实。第二小问可从欧洲经济、政治和思想近代化角度分析。第(2)题,不同可以结合材料三从类型、动力、起步早晚等加以考虑;联系从英国首先完成工业化而发动了对中国的鸦片战争,继而中国开始学习英国的技术、机器,紧跟欧美工业化展开说明。答案:(1)材料一事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共产党宣言、巴黎公社、俄国十月革命等。材料二事件: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圈地运动、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等。(8分)(2)不同:英国:属于原发内生型,其动力主要来自国内资本主义因素的成长;起步早,率先实现现代化。中国:属于后发外生型,其动力首先来自欧美先进国家的影响;起步晚,现代化进程曲折艰难;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下进行,与追求民族独立相结合。联系:初步实现现代化的英国发动两次鸦片战争。受此影响,中国洋务运动兴起,现代化启动。(8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