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急救中患者的转运程序及护理

上传人:y****3 文档编号:12940378 上传时间:2020-06-0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院前急救中患者的转运程序及护理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院前急救中患者的转运程序及护理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院前急救中患者的转运程序及护理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院前急救中患者的转运程序及护理一、院外转运(一) 转运联络 当接到急救电话后,立即通知出诊人员,并简单询问病情,告知家属简要的急救方法,如清除口腔内的分泌物,有条件的给予吸氧。(二) 转运前的准备 医护人员接到出诊信息后,要求5 min到位并立即出车,出车前应检查急救药品、器械设备,针对病情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确保途中能正常使用。携带物品包括:便携式多功能监护仪、简易呼吸囊、便携式简易呼吸机、喉镜、气管导管、负压吸引器、便携式氧气瓶。(三 )稳定病情 出诊人员到达现场后,立即畅通气道,吸氧,同时详细询问病史,做全面体检,并采取各种治疗措施,使患者病情达到相对稳定再考虑转运。救护人员应向患者、家属或与患者有关的人员做好转运解释工作,说明病情、途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及发生意外的危险,取得患者、家属及有关人员的同意、理解与合作,稳定患者及家属的情绪。(四) 转运中的护理 1、 维持呼吸道通畅。在转运过程中始终要保持呼吸道通畅,这是保证足够通气量的先决条件,指导患者有效的呼吸技巧,如:膈式呼吸、缩唇呼吸,刺激或有意识地咳嗽,通过体位引流、背部叩击和振动等促进痰液排出,每12 h变换1次体位,有助于改善通气和血流灌注,促进某些肺段的痰液引流。必要时予以吸痰。在吸痰前后各给2 min高流量吸氧,否则不仅会引起低氧血症,还可导致组织严重缺氧。吸痰时要严格无菌操作,吸痰手法采用旋转提拉。 2、 建立有效静脉通路 对于转运的呼吸衰竭患者建立有效静脉通道十分重要。为了便于转运途中补液及使用急救药物,应选择外周静脉套管针建立静脉通道,以便做到方便、快捷、牢固、准确。另外在途中由于颠簸的原因可能会出现针头移位或其他一些输液故障,转运护士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高超的穿刺技术。3、 严密观察病情,监测生命体征 转运途中严密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呼吸频率、节律及深浅度,昏迷患者要观察瞳孔大小、对光反射、肌张力、腱反射及病理征。途中予以心电、血压监护,观察心律、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呼吸困难可选用茶碱类或2受体兴奋剂,有助于缓解小气道平滑肌痉挛。必要时建立人工气道,给予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同时做好抢救、观察、监护记录。4、心理护理 呼吸衰竭患者往往焦虑不安,易激动,定向力障碍和精神错乱。在转运途中要注意患者心理情绪的变化,积极采用语言与非语言的沟通方式,耐心地安慰患者及家属,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提供必要的帮助。并使家属能适应疾病所带来的压力,能支持、理解患者,缓和紧张情绪,配合医护人员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使患者正确认识自己的疾病(五) 转运结束 到院后根据病情进行处理。如经过处理后病情明显缓解,可安排收住普通病房,如病情危重应立即将患者转运到ICU病房,继续给患者监护和生命支持,向值班医护人员交班,交代转运过程中患者的状况及相应处理,以保证患者治疗和护理的连续性。填写转运记录单,清点药品、物品,及时补充,使之处于完好的备用状态。二、院內转运(一)在急救转运过程中受客观环境条 件的限制,急救转运制度的不完善,科室间的配合欠密切等,给转运过程带来困难,直接影 响患者安全转运。 如何最大限度地消除不安全因素是医护人员研究的重要课题。 危重病人院 ,内转运的过程比较复杂,涉及到转运的指征及风险评估、转运人员的组成、转运的器械药品 准备等问题。(二)具体实施方法;1、护士执行医嘱,了解转运目的,如进行 CT、急诊手术等进一步的检查、诊断和治 疗。2、通知检查科室 联系相关的检查治疗科室,并简要介绍病情及检查目的。确定具体时间,做好相关准备。3、 通知后勤保障部门 通知电梯的工作人员,告知等候时间及路线,保证绿色通道的畅通,做好电、气等的保 障工作。4、通知家属,做好充分的解释工作, 转运前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检查的目的及必要性、可 能的风险、途中转运的实施方法,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配合。在未征得患者和家属理解 支持的情况下,视情况推迟转运,原则上在家属签字同意后才启动转运。(三)转运前病人准备 1、转运前评估 呼吸系统:评估呼吸频率、节律、血氧饱和度、气道是否通畅,有无影响呼吸的危险 因素,是否需要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气管导管固定是否牢固、有无误吸的可能。循环系 统:评估血压、心率、心律、中心静脉压,有无持续性出血,输液通路是否通畅,血管活性 药物使用情况, 循环血量是否得到充足补充, 尿量如何。 中枢神经系统: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射情况,有无颅骨骨折、颅内压增高、 剧烈烦躁。创伤评估: 有无气胸、胸腔内出血或腹腔内出血,伤口引流液量、色、质,有无颈椎、肋骨、长骨及骨 盆骨折等,骨折部位牵引、固定是否有效,检查出血部位是否包扎牢固及敷料渗血情况。 心理反应:评估患者有无精神紧张不安、恐惧等;评估家属的心理反应。只有正确系统地评 估, 才能预计途中可能出现的潜在性安全隐患, 避免发生险情时毫无准备而无法实施有效抢 救。2、转运前的预处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静脉通路通畅。颅内高压病人检查前按医嘱使用脱水剂, 尽量去除增加颅内压的因素,同时观察病人双侧瞳孔大小、是否对称、对光反射情况。有 引流管和尿管者,检查各管道连接是否紧密,引流液满者放空引流袋,并给予夹闭和妥善固 定, 尤其胸腔闭式引流者搬运前应暂夹闭胸腔引流管, 防止引流液逆流; 对颈椎骨折的病人, 使用颈托正确固定,保持颈部过伸位;对下肢及骨盆骨折的病人,应患肢固定,观察固定器 材是否松动。有精神症状、烦躁的病人, 检查前按医嘱使用镇静剂,控制烦躁,妥善约束。 在转运前应确保患者的异常化验结果已得到处理。记录外出前病人的意识、瞳孔、生命 体征、采取的护理措施等,以便与外出过程中的病情变化进行对照。3、心理护理 实施心理护理, 使患者及家属有安全感。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介绍检查的目的及安 全性、检查中的一些具体情况和体验、如何配合检查,让他们有一定的思想准备,解除患者 的心理疑虑,缓解患者的焦虑与恐惧,帮助维持最佳的检查状态。(三)抢救器械、药物的准备 1、氧气袋、小氧气钢瓶、便携式呼吸机充气充电备好,根据病情、医嘱选择使用。 2、吸痰用物:吸痰管、便携式吸痰器、压舌板、生理盐水、手套,纱布。 3、抢救箱: 肾上腺素、多巴胺、洛贝林、可拉明、阿托品、甘露醇、地塞米松、利多卡因、安定、注射器、头皮针、输液管、口咽通气管、砂轮、胶布、手电筒、相关科室的联系方 式等。4、转运工具:选择多功能转运床。(四)安全转运1、陪检人员要求 对护理人员要求:负责转运的护士要求必须有三年以上监护室的工作经验,责任护士因 熟知病情,应随同前往。另 1 名随行人员为主管医生。 2、途中监测及应急处理 (1)严密观察病情并做好应急处理,途中应密切注意意识、瞳孔、血氧饱和度、面色、 生命体征的变化、监测病人的心率和心律。当监护仪的数据有异常时,要注意识别是病人的 病情变化还是监护仪的故障。一旦出现紧急事件,应在第一安全时间内进行紧急处理,并做 好记录。 (2)保持呼吸道通畅,建立气道管理规范,定时进行气道清理、人工气道调整,防 止气管导管、呼吸机导管脱落。给氧,保证氧合。呼吸浅慢者,即给予简易呼吸气囊辅助呼 吸,并接上氧气,必要时终止检查,尽快返回病房。 (3)各管道护理:保持静脉输液通畅, 以便抢救用药。根据医嘱随时调整药物剂量和输液速度; 病人的引流管应妥善固定,安全放 置,管道长短适宜,防止因病人烦躁及体位变化发生脱落,防止管道扭曲、受压、堵塞、漏 液。如有胸腔闭式引流管,最好夹闭引流管,防止发生气胸。 (4)安全合适的体位:取平卧 位,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有脑脊液耳漏者头偏向患侧,有颈椎损伤的病人带颈托 固定,烦躁的病人应给予适当的约束,并拉上床档。尽可能避免剧烈的震荡,保持头在前, 上下坡时保持头高位。医生、护士站在病人的头侧,一手扶床,以便观察病情,护理员站在 对侧双手扶床,推床时防止过快、过猛。(5)检查科室 相关检查科室接到申请检查电话,做好接受病人检查的准备。护送人员将病人运送 到目的地后,与检查科室的医护人员共同安置病人,包括安置和摆放检查体位、固定管道、 吸氧等,并简要将转运途中的病情、生命体征、用药情况、特殊治疗措施、病人的心理状态 等做沟通介绍,接收检查科室的医护人员了解情况后,按要求进行相应的检查和治疗。过床前确定床的稳固性,床的高低是否适度。搬动时护士为组织者和指挥者,医 护人员始终站在带有管道的一侧, 保护管道及相关仪器设备。过床后再次检查各管道连接是否牢固、设置的 参数是否有改变、体位的舒适度等。3、安全检查 检查过程中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发生脱落及扭 曲。如果有使用简易呼吸器的病人,应由医生和护士在旁操作,一旦出现紧急事件,应立即 停止检查进行紧急处理。医护患密切配合,保证检查的顺利进行。返回到病房与主管护士进行交接班, 安抚病人, 及时向主管医生反馈检查治疗 的有关情况,做好整理和各种记录。程序化转运具有操作有序、统一、科学、规范、安全等特点。转运中所需药品物品器械及运输工具应纳入急救物品的管理范围,做到定基数、定 点放置、定人管理,班班清点交接,用后及时补充、维护,保证随时处于备用状态。程序化转运的流程及具体实施的步骤方法应全员培训,做到全体医护人员人人 熟练掌握。加强医院绿色通道管理,密切科室间的协调与配合,充分发挥医院各系统的团队作 用,确保急危重病人生命抢救链的完整性。程序化转运危重病人,主要从规范和安全方面出发。.转运中仍必需根据病人的特殊情况做有针对性的调整。, 4、总结 建立程序化、 规范化、 标准化的转运程序, 并根据患者的特殊情况设立相应的应急措施, 是从事危重病工作者关注的重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职业技能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