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晓清教授:学术自由的能力.ppt

上传人:za****8 文档编号:12926617 上传时间:2020-06-02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282.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晓清教授:学术自由的能力.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高晓清教授:学术自由的能力.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高晓清教授:学术自由的能力.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术自由的能力,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高晓清Email:gaox,由自然科学研究所想到的,一、大学为什么诞生在十二世纪的欧洲,而不是同时代的中国,1、教育规律:教育社会发展具有密切关系中国:(11271279年)政权:南宋的开国皇帝宋高宗赵构。在1127年也就是北宋灭亡的那一年,赵构河北兵马大元帅利用国家危难之即当上了南宋开国皇帝。由此建立了长达152年之久的南宋朝。经济:南宋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科技进步的一个朝代。靖康之变时宋徽宗、宋钦宗被宋灭亡后宋室皇族在江南建立的政权。据李剑农宋元明经济史稿、斯波义信宋代江南经济史研究:宋代人口增长很快,到北宋末年达到1.2亿左右,是唐朝的1.52倍。北宋的垦田至少在700750万顷之间,比唐朝高出300万顷以上。宋代的一般亩产量为2石,某些发达地区如两浙路的亩产达5、6石或6、7石,已经接近明清时期这一地区的亩产量。这个水平在当时世界上居于绝对领先地位。当时南宋的经济总量占世界的二分之一。,欧洲:政权:国家四分五裂和连绵不断的战乱十字军东征(1096年1291年)是一系列在罗马天主教教皇的准许下,由西欧的封建领主和骑士对他们认为是异教徒的国家(地中海东岸)发动了持续近200年的宗教战争,参加这场战争的士兵佩有十字标志,因此称为十字军。经济:欧洲所有国家加起来也不及南宋王朝的二分之一全世界,结论:在政权的强大与经济的发达程度上,欧洲国家远远无法与中国相比。大学的诞生,与政权的强大与稳定,以及经济发达没有必然的联系。,12世纪的欧洲具有什么样的与中国不同的东西或超过中国,使它能够孕育大学这种伟大机构的诞生?12世纪中世纪欧洲背景:文艺复兴,12世纪文艺复兴是欧洲中世纪早期和中期的一段社会、政治、经济发生剧变,哲学和科学的源头重新被找回的时期。这一段时期为15世纪意大利文学和艺术的变化以及17世纪的科学革命铺路。查尔斯霍默哈斯金斯(CharlesHomerHaskins)是一位广泛记录1070年开始的文艺复兴的历史学家。他在1927年写道:“从许多方面看来,欧洲在12世纪都处于充满朝气与活力的时代。在十字军东征、城市崛起、民族国家建立的背景下,罗马艺术达到了最高峰,哥德艺术开始萌芽。白话文学问世,拉丁古典学、拉丁诗、罗马法再兴,希腊科学与哲学经过阿拉伯人的钻研后于欧洲复活,而欧洲第一批大学也建立起来。12世纪在高等教育、经院哲学、欧洲法学、建筑、雕塑、礼拜式戏剧、拉丁诗、白话诗都留下了印痕。”,2、从古希腊寻找“自由”的涵义(1)荷马:人的命运伊利亚特:阿喀琉斯两种命运:安乐一生,或短暂阵亡奥德赛:奥德修斯历经苦难,遵守命运的安排虽有命运规定,但仍然要活得精彩,活出意义,(2)赫西奥德:人间的正义工作与时日:与兄弟帕萨斯的官司。在法庭上,赫西奥德对帕萨斯说:哪怕人间的法官唾弃正义,宙斯仍旧维护它正义与非正义的厄里斯,工作和苦难必然是同时来到这世上的,但是它们并不是神明最初对于事物完美计划的一部分。它们是被引入的,是被普罗米修斯盗取神赐火焰的灾难性举动所引入的。为了惩罚这一行为,宙斯创造了第一个女人,狡猾的潘多拉,所有女性的母亲。跑出潘多拉之盒的疾病和衰老的恶魔,以及其他一万种罪恶,现在已经居住在所有的土地和海洋中,人的自由,是在神的规定性中实现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人是神之间的联结教化之源结论:自由与秩序,(3)自由教育最先由亚里士多德提出自由教育是“自由人”的教育自由发展理性为目标的教育亚里士多德的自由教育有两个突出的互相联系的涵义以受教育者具有闲暇为前提又以受教育者充分利用闲暇为手段目的在於探索高深的纯理论知识。,七艺:逻辑、语法、修辞、数学、几何、天文、音乐,自由、秩序构成了大学的精神,也成为了大学的内容文、法、神、医是自由的古典希腊精神,为大学的诞生提供了文化的源头,4、与自由相关的民主、教会及对大学产生的影响古希腊民主民主与大学的产生古希腊的神与中世纪西方宗教与大学的关系,结论:是西方文化或精神,或者神的不同,导致了大学诞生于欧洲。古希腊文化的核心,乃是寻求人在神的框架下中意义,是人自由与宇宙秩序规定之间关系的一种追问所以:人没有绝对的自由,但人可以在有限的规定性之内尽可能大的追求自由,接近自由。因为真正的自由,只有神才能拥有。对人而言,只有建立人和神的沟通,人才会拥有神性,而具备自由的能力,二、学术自由能力对大学的重要性,自由是人的一种神性神性对通往真理非常重要它要求人具有智慧大学的使命:承传高深学问、探究高深学问、创造高深学问高深学问相对于生活常识、经验知识学术:高深知识,所以,学术自由的能力,可以解读为:在智慧的引领下,去传承高深学问、探究高深学问与创造高深学问的能力大学只有具备这种能力,大学才能实现它的使命,智慧是一个核心概念智慧与聪明智慧不是一种固的状态,而是一种追求真理也是一样。所有的科学发现,或科学理论体系,都只是一种假设人文学科也是这样:福山,三、学术自由的能力需要制度保护,流行的观点认为:学术自由是一种权利?原因可能也是基于它对大学的重要性。自由是一种神性,在没有神的世界,它是无比脆弱的。制度的重要性,四、我国学术自由的现状,有人说:中国没有学术自由,我不完全同意。至少对自然科学研究,我认为我们的学术自由比国外宽松得多。克隆鱼,中国对自然科学经费的投入巨大中科院院士贪污科研经费感动中国10个人科研造假,华裔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成长的教育背景与家庭背景我国离诺奖较近的科学研究是胰岛素,其核心团队人员也具有同样的背景,五、学术自由能力的现实表达,自由的能力,很多人都把它理解成具体的某一项知识把握或技术掌握的能力,因为具有了这种能力,就能在某一领域内获得更大的自由,人生整体自由度就会提升。如你掌握了教育学的知识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技能,你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就会更加自如。这是一种自由的能力,这种能力,可通过学校教育专和业训练获得。这种自由能力,是从事专业活动的基本条件。应该说,每一个在学术机构中或在大学里的从事学术活动的学者,都已具备或基本具备这种自由能力,否则就不会进入学术领域中来。,实际上,对自由的驾驭,还需要另外一种能力,而且是更重要的、对学者来说更加具有本质意义的一种能力,那就是与个人德性有关的、抵制外在功利诱惑和去除自已内心障碍的能力。这种能力,不是专业知识与技能训练的结果,而是在特定文化历史背景下生成的个人的内在修为。,是雅斯贝尔斯在大学的理想一文中谈到所谈到的将真理当作学术的最高目标的能力:“大学作为追求真理的机构,只忠诚于真理,而不论其所产生的智力或社会的后果如何;只服从真理的标准,而拒绝服从任何权威”。这一名言,被中西方学者广泛用来说明大学的精神、学者的理念。学术自由的能力,乃是这样一种只“唯真理”、“唯学术”的能力。,学术自由的能力,是坚守寂寞的能力。在任何时候,学术自由的能力,都是一种能抵抗内外干扰、心存定念、潜心学术、坚守寂寞的能力。,雅斯贝尔斯对学术的寂寞所进行的描述几近赞美:“本真的科学研究工作是一种贵族(指精神贵族)事业,只有极少数人甘愿寂寞地选择了它。”这种精神贵族与精神附庸的区别在于:“前者会昼夜不停地思考并为此形销体瘦,后者则要求工作与自由时间分开”。当代德国哲学家马卡尔德极力歌颂学者寻求寂寞的能力,在1983年的一场题为“为寂寞能力辩护”的演讲中,认为学术活动的理想状态是“学者寻求、也需要寂寞,没有寂寞,就没有学术”他甚至将寂寞看成是学术自由的制度化的防火墙:寂寞“是学术必要的制度性条件,是认知易爆物的绝缘层。寂寞是必要的,作为象牙的象牙塔,作为思考的防爆层。,学术自由的能力,是勇于牺牲的能力。在政治形势动荡不安、政治高压十分严酷、主流文化具有强烈排他性的时代,学术自由的能力,是一种敢于冒险的、勇敢的、甚至是物质形态的自我牺牲的能力。,“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古今中外,为了追求自由而宁愿牺牲生命的大有人在,是世人所称颂的对象。在学术界,对真理的追求有时也是需要以生命为代价的,而宁愿这样做的学者,必然具有大无谓的勇气、高度的学术自觉、坚定的学术自信,这便是学者达到崇高境界后的自由能力。正是这样一种勇敢的、以牺牲物质形态的自我为代价的自由能力,成就了哥白尼、伽俐略等人科学家的英名。,学术自由的能力,是抵制权威的能力。介于政治高压与和平时期之间,学术自由的能力是自觉抗拒权威与权势、不轻易服从任何霸权、坚守真理的能力。,中国的学者中,马寅初算得上是具有这种自由能力的知识分子。马寅初早年留学美国,精通英文、德文、粗通法文,可以说学贯中西。作为一名以学问为业的职业学者,应该说他的能力已经足够。然而,为了研究苏联的社会主义经济,在69岁那年,他又开始钻研俄文,在三内利用业余时间,就能够自如地出入俄文书报。并且,他还“皓首穷经,老而弥坚;人在校园,心系苍生;思考的是理论,关注的是实际;着眼的是中国,辐射的是世界;检索的是历史,透视的是未来”。,使马寅初向一位具有世纪影响力知名知识分子转向的,是20世纪50年代他的那部著名的新人口论的问世。随之而来的命运已为大家所熟知:面对“右派分子”的政治高帽随时可能扣落的生存险境,和挚爱亲朋力劝姑且检讨、蒙混过关的苦口婆心,马寅初却选择了在新建设上刊登重申我的请求,以“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决心,公开宣布:“我接受光明日报开辟一个战场的挑战书。这个挑战是很合理的,我当敬谨拜受。我虽年近80,明知寡不敌众,自当单身匹马,出来应战,直至战死为止,决不向专以力压服、不以真理说服的那种批判者们投降”。他甚至放言“不怕冷水浇,不怕油锅炸,不怕撤职,不怕坐牢,更不怕死”!真所谓“真理在胸笔在手,无私无畏即自由”。正因为真理在胸,所以才能胸怀坦荡,自由应对。饱经政治风霜的马寅初,活到101岁才离开人世,我们不能佩服他的自由能力的强大。,学术自由的能力,是抵御功利的能力。在经济繁荣、没有政治压迫的和平年代,学术自由的能力是一种自觉抵御功利诱惑、专心于学术职业、并在学术上“有所为”的能力。,人类具有好奇的天性,这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能力。天生的好奇心,以及出于好奇心自由地探索事物的本源,便是学术的原始动力。好奇心越强烈越持久,便越有可能成就学术。学者在自由的状态下对知识与真理的追求,作为一种纯粹的探索精神,是以人的良知、理性为依据,对各种常识进行无条件的追问,对各种既有知识规范进行追根究底的质疑。这种发自内心的求知欲,没有任何现实的功利性。,学术本是和功利无关的事,但当下的学术往往将功利诱导加进来,这使得我们不得不分析一下功利与好奇心的关系了。以一个有趣于研究濒临绝境的鸟类的科学家来为例,他要进行研究,就首先要在深山老林中到寻找到这种鸟,然后才有机会对它进行观察和实验,然后才的机会对它进行真正的研究。但光就寻找到这种鸟的过程,也一个漫长的过程,也许一辈子也不能找到。按这一模式进行研究的话,但很难获得现实的功利。但如果他换一种模式,即按我们现在常说的,以“学者走穴”的方式,到处讲座,对一种人间少有的鸟通过华丽的和哗众取宠的包装之后进行“科学”的“解读”,那么他将在现实中获得实在的功利,名利双收。由此可见,功利诱导对学术自由具有副面作用,功利诱惑会使学者的好奇心分散。,在上面的例子中,后一种模式没有带来新的发现,没有增加人类的知识整量,因而不能推动真正意义的学术进步。前一种模式,虽然也许会失败,也许对研究者个人毫无物质主义的益处,但它一旦成功,它带来的却是真正的学术进步,是人类精神财富的增加。从这个意义上看,学术本质上是精神的,与物质产义的功利工具是勃然相反的。,在学术与功利的关系上,世界许多知名学者也都有过精辟的论述。美国著名学者胡克认为,学术自由的真谛是“为了获得真理,或者取得在最可靠的证据基础上建立的结论,教授和研究人员应该忠实地探索。他或她必须是一个摆脱了任何束缚的工作者,不接受外界企图灌输的或炮制的证据的指挥,不被收买。”罗素甚至主张,大学的学术研究应该与“眼前用途无关”,不应以功利主义为指导,它的目的应该“仅在于更好地认识世界”。这是因为,一方面,“一切伟大的进步起初都是纯理论的,只是后来才发现能够实际应用”;另一方面,“即使有些辉煌的理论永无实用的可能,它们本身就是有价值的;因为认识世界是最大的用处之一。”,学术自由的能力,至少是一种“有所不为”的能力。在无法抗拒现实压力、或个人精力不济、或没有真正研究志趣之时,学术自由的能力,便表现“不为”的能力,它体现的是学者的学术诚实风骨。,两千多年前的孔子最赞赏中庸之道,但他知道“中庸之道”过份难为,就提出了狂者和狷者的概念。论语子路中有云:“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这里,孔子将人分为狂者和狷者,“狂者有点类似我们今天所说的理想主义者,事事追求完美;狷者与积极进取相反,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事不该做,对于不该做的坚决不做,这就是有所不为,洁身自好。在儒者看来,第一等标准是从容中道的君子,其次是积极进取的狂者,君子的底线是狷者,狷者的“不为”能力对于学术之所以可贵,至少在于他们知耻,懂得真学问的重要性,所以他们如果不够发奋,不够有建树,就不轻易去拉关系、找后门来发表自己的低水平论文,因为这样会损失他们的名誉;他们会控制自己,不会明明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工作、对自然科学一无所知,却为了金钱的缘故而去申报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他们至少不会用假发票去报课题经费!知耻与控制自己的能力,放弃不正当所得的能力,乃者学者的一种起码自律,是学术职业的基本要求。,中国学术体制内的学者难以进行学术创新,缺少的不仅是猖者那种有所为的自由能力,而且也缺少狷者那种“无为”的自由能力。面对政府出台的各种鼓励学术创新的政策,面对“某某基金申报”、“某某课题申报”,一些知名或不够知名的学者,酝酿的往往是如何针对指南选取一个容易到拿手的课题,全然不顾自己对这个课题是否真的具有研究兴趣;一旦课题进入评审阶段,这些学者紧张的是如何说服评委给自己的课题投票或给高分。于是,“跑项目”、“跑课题”成为中国学术界每几个月一度的繁荣盛况。,如果说前面这些不自由,是出于不得已的原因(如为了完成学校的任务、评职称甚至是为了得到一笔课题经费),这此原因还可以理解的话,那么,这些知名或不够知名的学者在通过“千辛万苦”获得课题经费以后,拿到这些课题经费后所做的事,就更令人费解了。应该说,一个学者在通过了课题申请,并获得了经费后,他的学术自由的外在体制实际上已经得到了保障,因为他研究的内容是政府鼓励的,他的经费是个人申报的(当然也许还有不太够的情况)。,这时候,应该是恪守寂寞,进行真正学术研究的时候的了。但是,那些学者们又为出成果而“作为”了。于是,尽管近二十年,“理论的繁荣跃然纸上17”,“中国人写出来的论文和所谓著作,在数量上足以比肩于数千年文库的总和18”;但是,正如蕫云川教授所指出的那样,所有成果中,有思想、有影响、有突破的著述却凤毛麟角。外国学术界不认可这些所谓的研究成果,中国学者自己也知道这些所谓的成果乃是学术垃圾、学术泡沫。不具备“无为”的知耻、自知、自控与自律能力,结果就是出不了真学术。,所以,我们的不应光埋怨是外在的不够制度自由,更要内省自己的是否具有学术自由能力。,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