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诊断学考试重点-下

上传人:y****3 文档编号:12833898 上传时间:2020-05-3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影像诊断学考试重点-下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医学影像诊断学考试重点-下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医学影像诊断学考试重点-下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 大四下影像诊断第7章 消化系统和腹膜腔1、 消化道首选检查方法:钡剂造影2、 右前斜位观察食管的常规位置,在其前缘可见三个压迹,从上至下为主动脉弓压迹、左主支气管压迹、左心房压迹3、 胃一般分为胃底、胃体、胃窦三部分及胃小弯和胃大弯。胃的形态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牛角型钩型瀑布型长钩型4、 胃服钡后排空时间24h;服钡后26h钡的先端可达盲肠,79h小肠排空;服钡后6h可达肝曲,12h可达脾曲,2448h排空。5、 食管壁厚度3mm,胃壁的厚度正常在25mm,小肠壁厚度约3mm,回肠末端肠壁厚可达5mm,正常结肠壁厚35mm6、 龛影:是由于胃肠道壁产生溃烂,达到一定深度,造影时被钡剂填充,当X线呈切线位投影时,形成一突出于腔外的钡剂影像。7、 憩室:是由于钡剂经过胃肠道管壁的薄弱区向外膨出形成的囊袋状影像,或是由于管腔外邻近组织病变的粘连、牵拉造成管壁全层向外突出的囊袋状影像,其内及附近的黏膜皱襞形态正常,称之为憩室8、 充盈缺损:是指充钡胃肠道轮廓的局部向腔内突入而未被钡剂充盈的影像9、 胃肠道粘膜皱襞的改变:黏膜皱襞破坏黏膜皱襞平坦黏膜皱襞增宽和迂曲黏膜皱襞纠集胃微皱襞改变10、 食管贲门失迟缓症X线表现:食管下端自上而下逐渐狭窄呈漏斗或鸟嘴状,狭窄段长短不一,边缘光滑,质地柔软,粘膜皱襞正常,呈光滑的细条影状 钡剂通过贲门受阻,呈间隙性流入胃内,呼气时比吸气时容易进入胃内 狭窄段以上食管不同程度扩张,扩张程度与贲门狭窄程度相关 食管蠕动减弱或消失,代替原发蠕动的是同步低频幅收缩,遍及食管全长,此外,尚有第三收缩波频繁出现 并发炎症及溃疡时,则粘膜皱襞紊乱,出现溃疡龛影11、 环形征:食管平滑肌瘤造影时,当钡剂大部分通过后,肿瘤的上、下方食管收缩,肿瘤处食管似被撑开,肿瘤周围钡剂环绕涂布,其上、下缘呈弓状或环形,称为环形征12、 早期、进展期食管癌病理分型及影像表现答:早期食管癌:癌浸润至食管粘膜,粘膜下层,不论有无淋巴结转移者,统称为浅表食管癌,其中无淋巴结转移者为早期食管癌。早期食管癌X线表现:平坦型:切线位可见管型边缘欠规则,扩张性略差或钡剂涂布不连续,粘膜粗糙呈细颗粒状或大颗粒状,提示癌性糜烂。病灶附近粘膜粗细不均,扭曲或聚拢、中断 隆起型:病变呈不规则状扁平隆起,分叶或花边状边缘,表面呈颗粒状或结节状之充盈缺损,可有溃疡形成。 凹陷型:切线位示管壁边缘轻微不规则,正位缘可为单个或数个不规则浅钡斑,其外围多见多数小颗粒状 中晚期食管癌X线表现:髓质型:范围较长的不规则充盈缺损,伴有表面大小不等的龛影,管腔变窄,病灶上下缘与正常食管分界欠清晰,呈移行性,病变处有软组织致密影 蕈伞型:管腔内偏心性的菜花状或蘑菇状充盈缺损,边缘锐利,有小溃疡形成为其特征。与正常食管分界清晰,近端食管轻或中度扩张。 溃疡型:较大不规则的长形溃疡,其长轴与食管的纵轴一致,龛影位于食管轮廓内,管腔内轻或中度狭窄 缩窄型(硬化型):管腔呈环状狭窄,范围较局限为35cm,边缘较光整,与正常区分界清楚,钡餐通过受阻,其上方食管扩张。13、 食管静脉曲张根据曲张的起始部位分为起自食管下段的上行性食管静脉曲张与起自食管上段的下行性食管静脉曲张。前者为门静脉高压的重要并发症,常见于肝硬化。后者常由上腔静脉阻塞而引起14、 食管静脉曲张X线表现:吞钡后的食管造影表现为:早期,下段食管粘膜皱襞增粗或稍迂曲,管腔边缘略呈锯齿状。进一步发展,典型者为呈串珠状或蚯蚓状之充盈缺损,管壁边缘不规则,食管腔扩张,蠕动减弱,排空延迟。胃底静脉曲张则表现为胃底贲门附近粘膜皱襞呈多发息肉状卵圆、类圆形或弧状充盈缺损,偶呈团块状。15、 食管裂孔疝:是指腹腔内的脏器通过食管裂孔进入胸腔的疾病。疝入的脏器多为胃,是膈疝中最常见的一种。依其形态可分为:滑动型短食管型(先天性或后天性的食管痉挛)食管旁型混合型X线:直接征象为膈上疝囊 膈上A环,B环:疝囊大小不等,疝囊的上界有一收缩环,即上升的下食管括约肌收缩形成的环或称为A环,该收缩环与其上方的食管蠕动无关。疝囊的下界为食管裂孔形成的环形缩窄,该缩窄区的宽度常超过2cm。当胃食管前庭段上升时,因其上皮交界环位于膈上,管腔舒张时显示为管腔边缘的对称性切迹,即食管胃环或B环,此环浅时仅12mm,深时达0.5cm左右,也可呈单侧性切迹表现,通常位于A环下方的2cm处。 疝囊内可见粗而迂曲或呈颗粒状的胃粘膜皱襞且经增宽的裂孔与膈下胃粘膜皱襞相连16、 慢性胃炎病理分型:浅表型胃炎:病变仅限于黏膜表面,不累及腺管部分,有炎细胞浸润,病变严重者上皮层脱落,黏膜糜烂 萎缩型胃炎:炎症的范围扩大到粘膜全层,另外主要改变为腺体数目减少甚至消失,有时可以发生肠上皮化生 肥厚型胃炎:黏膜及黏膜下层肥厚,腺管发生破坏、修复,最终导致纤维增生及囊性变17、 胃溃疡的特殊类型:穿透性溃疡慢性穿孔性溃疡胼胝性溃疡多发性溃疡X线表现:直接征象,代表溃疡本身的改变;间接征象则为溃疡所致的功能性与瘢痕性改变。 胃溃疡的直接征象是龛影,是钡剂充填胃壁缺损处的直接投影,多见于小弯侧,切线位呈乳头状、锥体或其他形状,其边缘光滑整齐,密度均匀,底部平整或略不平。龛影口常有一圈黏膜水肿形成的透明带。这种黏膜水中带是良性溃疡的特征,依其范围与不同位置的显示而有如下表现:黏膜线:为龛影口部一条宽12mm的光滑整齐的透明线;项圈征:龛影口部的透明带,宽0.51.0cm,犹如一项圈;狭颈征:龛影口部明显狭小。另一良性溃疡的特征为:慢性溃疡周围的瘢痕收缩而形成的黏膜皱襞均匀性纠集。18、胃良性溃疡与恶性溃疡的X线鉴别诊断良性恶性龛影形状正面观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光滑整齐不规则,星芒状龛影位置突出于胃轮廓外位于胃轮廓之内龛影周围与口部黏膜水肿的表现如黏膜线、项圈征、狭颈征等,黏膜皱襞向龛影集中直达龛影口部指压迹样充盈缺损,有不规则环堤,皱襞中断、破坏附近胃壁柔软有蠕动波僵硬、峭直、蠕动消失19、 胃癌,好发4060岁,以胃窦、胃小弯与贲门区常见。早期胃癌:指癌限于黏膜或黏膜下层,而不论其大小或有无转移。病理分型:型,隆起型;型,表浅型(a型:浅表隆起型,b:浅表平坦型,c:浅表凹陷型);型,凹陷型。早期胃癌多见于胃窦部与胃体,尤以小弯最多,症状轻微,无自身症状。X线:为双对比造影可显示胃黏膜面的微细结构而对早期胃癌诊断具有重要价值。隆起型(型):肿瘤呈类圆形突向胃腔,高度超过5mm,境界锐利、基底宽,表面粗糙,双对比法及扣压法显示为大小不等,不规则的充盈缺损,境界锐利清楚。 浅表型(型):肿瘤表浅,平坦,沿黏膜及黏膜下层生长,形状不规则,多数病变边界清楚,少数病变边界不清楚,其中的三个亚型隆起与凹陷均不超过5mm,在良好的双对比与加压的影响上方能显示出胃小区与胃小沟破坏呈不规则颗粒状杂乱影,有轻微的凹陷与僵直,多数病灶界限清楚。 凹陷型(型):肿瘤形成明显凹陷,深度超过5mm,形状不规则。双对比法及加压法表现为形态不整,边界明显的龛影,其周边的黏膜皱襞可出现截断杵状或融合,较难与溃疡龛影鉴别。进展期胃癌:指癌组织越过粘膜下层已侵及肌层以下者,亦称中晚期胃癌或侵袭性胃癌,常有近处的癌细胞浸润或远处转移。Borrmann分型:型,巨块型或蕈伞型;型,溃疡型;型,浸润性溃疡;型,浸润型(局限型与弥漫型)。进展期胃癌的病灶大小在215cm之间,好发部位依次为胃窦、幽门前区、小弯、贲门、胃体胃底。主要临床症状为上腹痛,消瘦,食欲减退,呈渐进性加重,贫血与恶病质,可有恶心,呕咖啡样物或黑便,出现转移后有相应症状与体征。X线:型:局限性充盈缺损,形状不规则,表面欠光滑,与邻近胃壁分界清楚。 型:不规则龛影,多呈半月形,外缘平直,内缘不整齐而且有多个尖角;龛影位于胃轮廓之内;龛影外围绕以宽窄不等的透明带即环堤,轮廓不规则但锐利,其中常见结节状或指压状充盈缺损,以上表现称之为半月综合症。伴有黏膜纠集中断于环堤外。 型:其特征类似于型,不同之处在于由于浸润生长的缘故,环堤外缘呈斜坡状隆起,宽窄不均且有破坏,与正常胃壁之间无界限,故环堤外缘多不清楚。 型:局限性与弥漫型二者均可有胃壁不规则增厚,主要特征为胃壁僵硬,边缘不整,全周性浸润可引起局限或弥漫性胃腔狭窄、变形。弥漫型者呈典型的皮革胃,弹性消失、僵硬,与正常胃壁间无明确界限之分。黏膜皱襞增宽,挺直或呈结节状,加压检查无变化。特殊部位胃癌X线:贲门胃底癌:贲门区肿块,胃底部变形和胃体上部浸润,贲门区龛影,食管下段浸润,钡剂分流、转向,喷射显像。 胃窦癌:引起的狭窄段多呈漏斗状,严重者呈长条形或线形,狭窄的边缘极不规则,或呈结节状,胃壁僵硬,蠕动消失,狭窄近端与正常胃交界处分明,可出现肩胛征或袖口征。前者指狭窄的胃窦与其近端舒张的胃壁相连呈肩胛状,后者则表现为近端随蠕动推进套在僵硬段上呈袖口状。20、 胃扭转根据扭转方式不同可分为三型:器官轴型或纵轴型扭转 网膜轴型或横轴型扭转 混合型扭转21、 十二指肠溃疡:常见病,最好发于十二指肠球部,其次为十二指肠降部。发病多为青壮年。临床表现:周期性节律性右上腹痛,多在两餐之间,进食后可缓解,伴有反酸、嗳气,当有并发症时可呕吐咖啡样物,黑便。X线:直接征象为龛影,通常使用加压法可显示类圆形或米粒状钡斑,边缘大多光滑整齐,周围有一圈透明带,或带有放射状黏膜皱襞纠集,可以是单个亦可以是多个。 球部因痉挛和瘢痕收缩而变形,是球部溃疡的重要征象,常为球部一侧壁的切迹样凹陷,以大弯侧多见;也可为山字形,三叶形或葫芦形等畸变。 间接征象:球部溃疡也可表现为钡剂到达球部后不易停留而迅速排出的激惹征,以及幽门痉挛、开放延迟及胃分泌液增多。球部固定的压痛等征象。也常伴有胃炎的一些表现及胃黏膜皱襞的增粗迂曲。22、 笔杆样压迹: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X线相当于肠系膜上动脉走行一致的局限光滑整齐的纵行压迹,状如笔杆,黏膜皱襞可变平。23、 小肠克罗恩病:好发于回肠末端。 卵石征:X线上对比造影,为纵横交错的裂隙状溃疡围绕水肿的黏膜形成,弥漫分布于病变肠断。 假憩室样变:小肠克罗恩病双对比造影显示病变轮廓不对称,肠系膜侧常呈僵硬凹陷,而对侧肠轮廓外膨。24、 小肠腺癌好发于空肠近端与回肠远端。X线:小肠造影检查,肠腔内不规则充盈缺损,伴有不规则龛影及便捷清晰的管腔狭窄,管壁僵硬,黏膜皱襞破坏,钡剂通过受阻及近端管腔扩张为本病的常见征象。25、 回盲部肠结核:好发于回盲部及回肠末端,多继发于肺结核。 感染途径:肠源性:主要方式 血源性:肺结核的血行播散 周围脏器结核的蔓延。吞食含有结核菌的痰液或污染物26、 跳跃征:钡剂造影检查时,溃疡型病变区由于炎症与溃疡刺激而痉挛收缩,黏膜皱襞紊乱,钡剂抵达病变区时,不能在该区滞留而迅速即被趋向远侧肠管,而致盲肠,回肠末端或升结肠的一部分不充盈,或仅有少量钡剂充盈呈细线状,而其上下肠管则充盈正常,即所谓“跳跃征”/激惹征,为溃疡性肠结核典型表现。27、 克罗恩病与肠结核鉴别:回盲部克罗恩病特征为节段性受阻,境界明显,小肠系膜一侧受损较重,游离缘常有假憩室变形,溃疡以纵横行线状为特征,黏膜增粗如铺路石状,另外肠瘘或瘘道较肠结核多见;而回盲部肠结核病变为连续性,溃疡龛影较少见到,且多在与肠管长轴相垂直的方向上分布,以及结合其他典型的肠结核X线可鉴别。28、 结肠、直肠癌病理表现分三种类型:增生型:肿瘤向腔内生长,呈菜花状,表面刻有浅溃疡,肿瘤基底宽,肠壁增厚 浸润型:浸润致肠壁增厚,病变常绕肠壁呈环形生长,致肠腔向心性狭窄 溃疡型:向肠腔生长浸润全层,形成巨大溃疡。X线:增生型:腔内出现不规则的充盈缺损,轮廓不整,病变多发于肠壁的一侧,表面黏膜皱襞破坏中断或消失,局部肠壁僵硬平直,结肠袋消失,肿瘤较大时可使钡剂通过困难,病变区可触及肿块 浸润型:病变区肠管狭窄,常累及一小段肠管,狭窄可偏于一侧或形成向心性狭窄,其轮廓可光滑整齐,也可呈不规则状,肠壁僵硬,黏膜破坏消失,病变区界限清晰,本型常引起梗阻,病变区亦可触及肿块 溃疡型:肠腔内较大的龛影,形状多不规则,边界多不整齐,具有一些尖角,龛影周围有不同程度的充盈缺损与狭窄,黏膜破坏中断,肠壁僵硬,结肠袋消失。29、 肝硬化的CT:肝脏大小的改变:早期肝脏可能表现为增大,CT检查没有特异性。中晚期肝硬化可出现肝叶增大和萎缩,也可表现为全肝萎缩,更多地表现为尾叶、左叶外侧段增大,右叶、左叶内侧段(左内叶)萎缩,部分也可表现右叶增大并左叶萎缩或尾叶萎缩,结果出现肝各叶大小比例失调,如尾叶/右叶横径比0.65 肝脏形态轮廓的改变:因结节再生和纤维化收缩,肝边缘显示凹凸不平。部分肝段正常形态消失,如方叶由菱形变为圆钝,右叶下段正常内凹的前后边缘变为膨隆等 肝密度的改变:脂肪变性,纤维化可引起肝弥漫性或不均匀的密度降低。较大而多发的再生结节表现为散在略高密度结节 肝裂增宽:纤维组织增生,肝叶萎缩,致肝裂和肝门增宽,胆囊也因此而外移 继发性改变:脾大,脾外缘超过5个肋单位,或脾下缘低于肝下缘 门静脉扩张,侧支循环形成,脾门、胃底、食管下段及腰旁静脉血管增粗扭曲。如出现海绵样变,在肝门的门静脉主干及左、右分支周围出现大量扭曲、扩张的肝静脉血管丛 腹水30、 肝脓肿MRI:肝脓肿的MRI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的病灶 脓腔在T1W1呈均匀或不均匀的低信号,T2W1表现为极高信号 环绕周围的脓肿壁,在T1W1上信号强度高于脓腔而低于肝实质 ,T2W1表示为中等信号 脓肿壁外侧水肿带T1W1呈低信号,T2W1呈明显高信号 增强扫描脓肿壁T1W1明显环形强化31、 肝血管瘤CT:平扫检查表现为肝实质内境界清楚的圆形或类圆形低密度肿块,CT值在30HU左右。 对比增强扫描时CT检查海绵状血管瘤的关键。在快速注入对比剂后2030s内扫描获得动脉期,可见肿瘤边缘出现散在斑状。结节状明显强化灶,接近同层强化的大血管密度。注入对比剂后5060s扫描获得的门静脉期,散在的强化灶互相融合,同时向肿瘤中央扩展。数分钟后延迟扫描,整个肿瘤均匀强化,且强化程度逐渐下降,但高于或等于周围正常肝实质的强化密度。整个对比增强呈早出晚归的特征。 部分海绵状血管瘤延迟扫描时肿瘤中心可有无强化的不规则低密度区,代表纤维化或血栓化部分,然而肿瘤周围强化仍显示早出晚归征。海绵状血管瘤内的血窦和血窦内充满缓慢流动的血液,形成MRI颇具特征性表现,T1W1肿瘤表现为圆形或边缘分叶的类圆形的均匀低信号肿块;T2W1肿瘤表现为均匀的高信号,随回波时间延长,信号强度增高,在肝实质低信号背景衬托下,肿瘤表现边缘锐利的明显高信号灶,临床上称为“灯泡征”。对比增强扫描,肿瘤从边缘增强,逐渐向中央扩展,最后充盈整个肿瘤,形成高信号肿块。32、 肝转移瘤:转移到肝脏有四条途径:邻近器官肿瘤的直接侵犯 经肝门部淋巴性转移 经门静脉转移,常为消化道恶性肿瘤的肝转移途径 经肝动脉转移,肝癌比较常见。病理见肝内多发结节,易坏死,囊变,出血,钙化。33、 牛眼征:少数的肝转移牛尖见无增强的低密度,边缘强化呈高密度,外周有一稍低于肝密度的水肿带,形如牛眼状。34、 急性胰腺炎:病理分类:急性间质性胰腺炎(水肿性胰腺炎)坏死性胰腺炎急性水肿性胰腺炎:早期可无表现 胰腺弥漫性增大,密度减低,边缘模糊 胰腺周围积液 增强呈均匀轻度强化,无坏死区急性坏死性胰腺炎CT:胰腺体积常有明显增大 胰腺密度不均匀,有低密度水肿,高密度出血 增强呈不均匀强化 胰腺界限模糊 胰周积液 胰腺蜂窝组织炎和胰腺脓肿 假性囊肿形成,大小不一囊性肿块35、胰腺癌CT:胰腺局部增大并有肿块形成 肿块的密度多等密度或低密度 中心液化可见更低密度区 远端胰腺萎缩 胰腺周围受侵 胆道系统扩张呈双轨征(胰管与扩张胆管) 淋巴结转移与远隔转移第八章 泌尿生殖系统和腹膜后间隙1、泌尿系统X线平片常简称为KUB。KUB上,肾脏周围多有较丰富的脂肪组织,因而常可显示肾的轮廓、大小和位置;而输尿管、膀胱和尿道与周围组织结构之间通常缺乏自然对比,难以显示。2、输尿管三个生理性狭窄区,即与肾盂连接处、越过骨盆边缘即与髂血管相交处和进入膀胱处。3、正常肾盏注入对比剂后23min开始显影,1530min时显影最浓。正常肾盏最佳显影时间是注入对比剂后1530min4、肾脏的强化表现分为三个期相:皮质期(约开始注药后30s至90s),实质期(约开始注药后90120s),排泄期(约开始注药后510min)5、磁共振尿路造影(MRU):正常含尿液的肾盂、肾盏、输尿管和膀胱为高信号,周围软组织等背景结构皆为极低信号,犹如X线静脉性尿路造影所见并可进行多个角度观察。6、KUB平片检查时,能够显影的尿路结石称为阳性结石,不能显示着称之为阴性结石。肾结石X线:表现为肾门区的高密度影。结石的密度可均匀一致、分层或浓淡相间;形态可为类圆、类方、三角形、鹿角状或珊瑚状及桑葚状;大小不定,小者仅为点状或结节状,大者充满全部肾盂肾盏。其中,分层、桑葚及鹿角状高密度影均为肾结石的典型表现。侧位片上,肾结石的高密度影与脊柱重叠。7、肾结核时若机体抵抗力增强,则病变趋向好转,出现钙盐沉积,发生局部钙化,甚至全肾钙化(肾自截)。8、肾细胞癌分为透明细胞癌、乳头状细胞癌、嫌色细胞癌、集合管癌和未分类癌五种亚型。X线:平片上,可见点状或弧线状钙化和肾轮廓局限性外突。尿路造影检查,显示邻近肾盏拉长、狭窄和受压变形,也可表现相邻肾盏聚集或分离。CT:平扫,RCC通常表现为肾实质内单发肿块,少数为多发,呈类圆或分叶状,常造成局部肾轮廓外突。透明细胞型和乳头状型肿瘤尤为较大者,密度常不均,内有代表陈旧性出血和坏死的不规则低密度区,偶可呈囊性表现;嫌色细胞癌或其他亚型较小肿瘤,密度常均一,类似或略高于邻近肾实质;10%20%肿块内可见点状或弧线状钙化。增强检查,肿块的强化程度和形式与组织学亚型相关:常见的透明细胞癌于皮质期,肿块的实性部分明显强化,程度类似肾皮质,并于实质期强化程度迅速减低,呈所谓“快进快出”型;而乳头状和嫌色细胞癌,在皮质期,肿块的实质部分强化程度较低,明显低于肾皮质,且其后各期强化程度有增高趋势,呈“缓慢升高”型,此外,嫌色细胞癌的强化相对军医,极少有强化的坏死区,即使为较大的肿瘤。9、膀胱癌影像学表现:X线:平片诊断价值不大,仅偶可发现肿瘤钙化,呈细小斑点状或结节状致密影。膀胱造影检查,乳头状癌表现为自膀胱壁图像腔内的结节状或菜花状充盈缺损。当肿瘤侵犯膀胱壁或为浸润性生长的非乳头状癌,局部膀胱壁表现僵硬。 CT:平扫,在低密度膀胱周围脂肪和腔内尿液的对比下,膀胱癌可清楚显示,多表现为自膀胱壁突入腔内的软组织密度肿块,常位于膀胱侧壁和三角区;肿块大小不等,呈才华、结节、分叶或不规则状,与壁相连的基底部多较宽;密度常均一,少数肿块表面可有点状或不规则钙化。部分膀胱癌无明确肿块,仅表现膀胱壁局部不规则增厚,表面常凹凸不平。增强检查:早期扫描肿瘤多为均一强化。 MRI:膀胱癌的形态表现与CT检查相仿。在T1W1上,肿瘤的信号强度类似正常膀胱壁,在T2W1上,多为中等信号,要显著高于正常膀胱壁。10、年轻人,前列腺平均上下径、横径和前后径分别为3.0cm、3.1cm和2.3cm,而老年人则分别为5.0cm、4.8cm和4.3cm11、良性前列腺增生主要发生在移行带,临床表现主要为尿频、尿急、夜尿及排尿困难。 CT:显示前列腺弥漫性一致性增大。正常前列腺的上缘低于耻骨联合水平,如耻骨联合上方2cm或更高层面仍可见前列腺,或(和)前列腺横径超过5cm,即可判断前列腺增大。12、宫颈横径小于3cm13、T2W1上,宫体、宫颈和阴道呈分层表现。宫体分三层信号:中心高信号,代表子宫内膜和分泌物;中间薄的低信号带,亦称联合带或结合带,为子宫肌内层;周围呈中等信号,代表子宫肌外层。宫颈自内向外有四层信号:即高信号的宫颈管内黏液、中等信号的宫颈黏膜皱襞、低信号的宫颈纤维基质和中等信号宫颈肌层。14、子宫平滑肌瘤影像学表现:X线:平片偶尔能发现子宫肌瘤的堆积样颗粒状钙化或较大肌瘤产生的盆腔肿块影。子宫输卵管造影时黏膜下肌瘤可产生圆形充盈缺损。 CT:子宫增大,可呈分叶状表现,主要见于较大的肌层内肌瘤和浆膜下肌瘤。平扫肌瘤的密度可等于或略低于周围正常子宫肌,增强检查肌瘤可有不同程度强化,多略低于正常子宫肌的强化。 MRI:是发现和诊断子宫肌瘤的最敏感方法,能检出小至3mm的子宫肌瘤。在T1W1上,子宫肌瘤的信号强度类似子宫肌;然而在T2W1上,典型肌瘤呈明显低信号,边界清楚,与周围子宫肌信号形成鲜明对比。15、子宫颈癌,在我国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CT:期肿瘤:表现为宫颈增大,直径大于3.5cm。 期肿瘤:增大宫颈的边缘不规则或模糊;宫旁脂肪组织密度增高,甚至出现与宫颈相连的软组织肿块;输尿管周围脂肪密度增高,或出现肿块。 期肿瘤:继续向外生长可侵犯盆壁,可发现盆腔淋巴结增大。 期肿瘤:肿瘤侵犯膀胱和直肠,出现其他脏器转移表现。MRI:期肿瘤:不能识别原位癌和微小肿瘤。 期肿瘤:显示肿瘤突入和侵犯阴道上部,或显示宫颈增大,外缘不规则或不对称,宫旁出现肿块或宫旁脂肪组织内出现异常信号的粗线状影。 期肿瘤:除上述异常表现外,还显示肿块向下侵犯阴道的下部,向外延伸至盆壁,或出现肾积水表现。 期肿瘤:表现膀胱或直肠周围脂肪界面消失,正常膀胱壁或直肠壁的低信号有中断,或这些器官的黏膜信号中断,乃至出现膀胱壁或直肠壁的增厚或腔内肿块。16、肾上腺位于肾筋膜囊内,正常肾上腺呈软组织密度,类似肾脏实质,不能分辨皮、髓质。右侧肾上腺常呈斜线状、倒V或倒Y形,左侧者多为倒V、倒Y或三角状。通常用肾上腺侧肢厚度和面积来估计肾上腺大小,正常侧肢厚度小于10mm,面积小于150mm2第九章 骨骼肌肉系统名解1、 生长障碍线:骨骼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暂时停止而遗留的痕迹,表现为在长管状骨的两端,垂直于骨皮质的细线,一条或数条,宽约1mm2、 骨骺瘢痕:骺线完全消失后残留的痕迹3、 骨气鼓:短管骨骨干结核也称结核性指(趾)骨炎或骨气鼓,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病变常为双侧多发,好发于近节指(趾)骨4、 Ollier病:伴软骨发育障碍和肢体畸形的多发性软骨瘤,有单侧发病倾向5、 Maffucci综合症:多发性软骨瘤并发软组织血管瘤则称Maffucci综合症6、 碎片陷落征:骨囊肿合并骨折时,病灶常出现病理骨折,表现为骨皮质断裂,骨折碎片可插入囊腔内,即所谓碎片陷落征7、 Albright综合征:骨纤维异常增殖同时并发皮肤色素沉着,性早熟,则称为Albright综合征8、 Schmorl结节:椎间盘突出时髓核还可经相邻上下椎体软骨板的薄弱区突入椎体骨松质内,形成压迹,称之为Schmorl结节简答1、 骨骼肌肉系统透视检查主要适用于哪些情况?答:异物的定义、摘除 骨折、脱位的诊断、复位2、 骨龄及其意义答:骨龄:在骨的发育过程中,每个骨骼二次骨化中心出现的年龄和骺线完全消失的年龄。 作用:协助诊断内分泌和发育障碍性骨病法医判断年龄3、 X线片椎间隙内包括哪些解剖结构?答:相邻两椎体终板间的透亮间隙为椎间隙,是椎间盘的投影。椎间盘由透明软骨终板、髓核和纤维环构成4、 何谓骨质疏松?答:指单位体积内骨组织的含量减少,即有机成分和无机成分减少,但两者的比例仍正常。量变5、 何谓骨质软化?答:指单位体积内骨组织有机成分正常而钙化不足,因而骨内钙盐含量低,骨质变软。质变6、 何谓骨质破坏?答:指局部骨质为病理组织所取代而造成的骨组织的缺失7、 何谓骨膜反应?答:骨膜受到各种刺激,发生水肿、增厚,内层的成骨细胞活动增加而导致骨膜新生骨的过程。8、 死骨X线表现为局限性骨质密度增高的原因?答:骨质坏死是骨组织局部代谢的停止,坏死的骨质称为死骨。形成死骨的主要原因是血液供应中断。 原因:绝对骨密度增高:死骨小梁表面及髓腔内的新生骨,坏死的骨质被压缩 相对骨密度增高:周围骨质被吸收,密度降低而死骨本身密度不变,或在肉芽组织、脓液的包绕衬托下,死骨显示为相对高密度9、 关节基本病变有哪些?答:关节肿胀关节破坏关节退行性变关节强直关节脱位10、 关节强直的分类及其鉴别答:骨性强直:关节破坏后,关节骨端由骨组织所连接,X线关节间隙变窄或消失,可见骨小梁通过关节连接两侧骨端,多见于化脓性关节炎愈合后 纤维性强直:X线可见狭窄的关节间隙,无骨小梁贯穿。多见于结核11、 如何判断骨折不愈合?答:骨折已半年以上,骨折断端仍有异常活动,X线上无成桥骨痂形成,骨折断端的髓腔已被浓密的硬化骨质封闭、变光滑,即为骨不愈合12、 何谓Colles骨折?答:为最常见的骨折,是指桡骨的远端距离远端关节面2.5cm以内的骨折,且伴有远侧断端向背侧移位和向掌侧成角,桡骨倾角减小或成为负角,使手呈银叉状畸形,机制为摔倒时手掌保护性触地所致。骨折线常为横形,有时为粉碎性骨折,并累及关节面。此种骨折常合并尺骨茎突骨折和下尺桡关节分离。桡骨远端骨骺未联合前,常发生桡骨远端骨骺分离。13、 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X线表现答:早期:股骨头外形、关节间隙正常。股骨头内可见硬化区,小囊性透光区 中期:股骨头塌陷,关节间隙正常。新月征、台阶征、双边征 晚期:股骨头塌陷,关节间隙变窄。增生硬化,透光区,沈通氏线不连14、 何谓Brodies脓肿?答:Brodies脓肿是慢性骨脓肿,表现为骨干骨松质内类圆形,椭圆形透光区,边缘可以有硬化边。常伴有邻近关节的肿胀和疼痛。 X线:多位于干骺端,圆形或类圆形,边清,有硬化,骨膜反应少,死骨少见15、 急性骨髓炎X线表现?答:骨髓炎发病710天内,骨质改变常不明显,可出现局限性骨质疏松,主要为软组织肿胀;其后,出现骨质破坏、死骨形成,骨膜新生骨,并伴有骨破坏区周围的骨质增生。16、 椎体结核的X线表现答:平片上表现与类型有关。中心型(椎体型):多见于胸椎,椎体内骨质破坏;边缘型(椎间型):腰椎结核多属此型。椎体的前缘、上或下缘局部骨质首先破坏,椎间隙变窄为其特点之一;韧带下型(椎旁型):主要见于胸椎,病变在前纵韧带下扩展,椎体前缘骨质破坏,椎间盘完整;附件型:较少见,以脊椎附件骨质破坏为主,累及关节突时跨越关节。以上各型均可产生椎旁冷脓肿,死骨较少见17、 滑膜性关节结核、化脓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鉴别要点答:滑膜性关节结核:多发病于膝、踝关节 早期关节囊增厚,滑膜充血水肿,关节囊和软组织肿胀膨隆,密度增高,软组织层次模糊,关节间隙增宽,邻近骨质疏松 中晚期出现关节面骨质破坏,关节间隙变窄,周围骨质疏松,破坏边缘可出现硬化 病变愈合后产生关节强直,多为纤维强直。化脓性关节炎:起病急,症状体征明显且较严重。病变进展快,关节软骨较早破坏而出现关节间隙狭窄,常为匀称性窄。骨破坏发生在承重面,骨破坏同时多伴有增生硬化,骨质疏松不明显。最后多形成骨性强直。类风湿性关节炎:骨破坏亦从关节边缘开始,骨质疏松明显与结核相似,但类风湿常对称性侵及多个关节,关节间隙变窄出现较早,且匀称性窄,然后再侵及骨性关节面。18、 骨软骨瘤X线表现?答:骨软骨瘤可发生于任何软骨内化骨,长骨干骺端是其好发部位,以股骨下端和胫骨上端最常见。X线片上肿瘤包括骨性基底核软骨盖帽两部分。前者表现为自母骨骨皮质向外伸延突出的骨性赘生物,发生于长骨状骨者多背离关节生长,其内可见骨小梁,且与母骨的小梁相延续。基底部顶端略为膨大,或呈菜花状,或呈丘状隆起。基底部顶缘为不规则的致密线,软骨盖帽在X线片上不显影。当软骨钙化时,基底顶缘外出现点状或环形钙化影。19、 骨巨细胞瘤X线表现?答:骨端膨胀性、多房性、偏心性骨质破坏 皮质膨胀,形成包壳,内见骨嵴,典型皂泡样 膨胀明显者,可包绕关节对侧骨端 关节面成为肿瘤的部分包壳 横向膨胀,最大径与骨干垂直 破坏区与正常交界面清楚,不锐利,如硬化边 破坏区无钙化,无骨膜反应20、 骨肉瘤X线表现?答:骨质破坏:多始于干骺端中央或边缘,小斑片状或虫蚀样破坏,哈佛管扩张而呈筛孔状破坏,融合扩大成大片缺损 肿瘤骨:云絮状:密度较低,边界模糊,是分化较差的瘤骨;斑块状:密度较高,边界清楚,为分化较好的瘤骨;针状:多为数细长骨化影,大小不一,边缘清楚或模糊,且彼此平行或呈辐射状,位于骨外软组织肿块内 软组织肿块:表示肿瘤已侵犯骨外软组织,肿块多呈圆形或半圆形,境界多不清楚,在软组织肿块内通常可见高密度的瘤骨 骨膜新生骨和Codman三角:骨肉瘤可引起各种形态的骨膜新生骨以及Codman三角,两者虽是骨肉瘤常见而重要的征象,但并不具有特异性。 根据骨破坏和肿瘤骨的多少,骨肉瘤可分为三种类型:硬化型:有大量肿瘤新生骨生成,骨内见大量云絮状、斑块状瘤骨,密度较高溶骨型:以骨质破坏为主,呈虫蚀状、大片状骨破坏混合型:即硬化型与溶骨型的两种X线征象同时存在21、 骨囊肿X线表现?答:骨囊肿最好发于长管状骨干骺端的骨松质或骨干的髓腔内 不跨越骺板,不累及关节面 病灶大多数呈卵圆形,其长径与骨长轴一致 均居于中心,很少偏心性生长 囊肿向外膨胀性生长,皮质可变薄 外缘光滑,可并有硬化边 膨胀的程度一般不超过干骺端的宽度 骨片陷落征:骨囊肿合并病理性骨折时,表现为骨皮质断裂,骨折碎片陷入囊腔内,并随体位改变22、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X线表现?答:囊状膨胀性改变磨玻璃样改变丝瓜瓤样改变地图样改变23、 佝偻病X线表现?答:佝偻病的主要表现有:先期钙化带薄,模糊、消失 骺板增厚,表现为干骺端膨大 干骺端骨小梁稀疏,呈毛刷状 骺核出现晚、模糊 骺和干骺间隙宽 全身改变:全身密度减低,小梁模糊,皮质变薄,承重骨变形,出现假骨折线。哈氏沟24、 坏血病的X线表现?答:全身骨密度减低,皮质变薄呈铅笔画线样 呈坏血病线 坏血病透亮带 骨刺征 先期钙化带出现断裂 角征 环状骨骺 骨膜下出血选择题1、 患部痛,夜间中,服水杨酸类药可缓解,X线片示大片增生硬化区内,见1.5cm左右破坏区。(骨样骨瘤)2、 该肿瘤多位于干骺愈合前的骨骺,可跨越骺板向骺端扩展。不累及骺板和骨骺的极少见,30岁以上罕见(软骨母细胞瘤)3、 由纤维组织和骨组织构成,多发生于颅面骨。长骨病变多位于胫骨前骨皮质,易出现胫骨弯曲畸形。病变密度可高可低,也可不均匀或呈磨玻璃样。(骨化性纤维瘤)4、 骶尾部囊性膨胀性骨破坏,有包壳,破坏区可见钙化,骶前见软组织肿块,可压迫直肠。病变生长慢,病程长。本病还可见于颅底骨,脊椎少见。(脊索瘤)5、 多见于颅骨外板和鼻旁窦壁,呈致密的结节样突起。一般小于2cm。(骨瘤)6、 常位于脊椎附件,呈膨胀性骨破坏,其中可见钙化,随病程进展,出现广泛的致密钙化和骨化。(骨母细胞瘤)7、 肿瘤多位于四肢长骨距骺板34cm的干骺部,随年龄增长骨骼发育成熟时,有可能自行消失(非骨化性纤维瘤)论述1、良恶性骨肿瘤的鉴别良性恶性生长情况生长缓慢,不侵及邻近组织,但可引起压迫移位;无转移生长迅速,易侵及邻近组织、器官,可有转移局部骨质变化呈膨胀性骨质破坏,与正常骨界限清晰,边缘锐利,骨皮质变薄,膨胀,保持其连续性呈浸润型骨破坏,病变区与真长骨界限模糊,边缘不整骨膜增生一般无骨膜增生,病理骨折后可有少量骨膜增生,骨膜新生骨不被破坏可出现不同形式的骨膜增生且多不成熟,并可被肿瘤侵犯破坏周围软组织变化多无肿胀或肿块影,如有肿块,其边缘清楚长入软组织形成肿块,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2、 椎间盘突出的影像学表现?答:X线:平片表现无特异性,有些征象提示诊断:椎间隙变窄或前窄后宽 椎体后缘唇样肥大增生,骨桥形成或游离骨块 脊柱生理弯曲度异常或侧弯CT:直接征象:椎间盘向周围呈局限性膨隆,致椎间盘外缘曲线的连续性中断,膨胀处密度与相应椎间盘一致,形态不一,边缘规则或不规则 突出的椎间盘可有大小、形态不一的钙化,多与椎间盘相连,上下层面无连续性 髓核游离碎片多位于硬膜外,密度高于硬膜囊 间接征象:硬膜外脂肪间隙变窄,移位或消失 硬膜囊前缘或侧方及神经根受压移位。CTM有助显示蛛网膜下腔、脊髓及神经根受压征象 Schmorl结节表现为椎体上板或下缘、边缘清楚的隐窝状压迹,多位于椎体上下缘的中后1/3交界部,常上下对称出现,其中心密度低为突出的髓核及软骨板,外周为反应性硬化带MRI直接征象:髓核突出:突出于低信号的纤维环之外,呈扁平形、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信号强度依髓核变性程度而异,一般为呈等T1,中长T2信号,变性明显者呈短T2信号。髓核突出与未突出部分间多由一“窄颈”相连 髓核游离:髓核突出于低信号的纤维环外,突出部分与髓核本体无联系。游离部分可位于椎间盘水平,也可移位于椎间盘上或下方的椎体后方 Schmorl结节:为一特殊类型的椎间盘突出,表现为椎体上、下缘半圆形或方形压迹,其内容与同水平椎间盘等信号,周边多绕一薄层低信号带。 间接征象:硬膜囊、脊髓或神经根受压,表现为局限性弧形受压,与突出的髓核相对应,局部硬膜外脂肪变窄或消失 受压节段脊髓内等或长T1,长T2异常信号,为脊髓内水肿或缺血改变 硬膜外静脉丛受压、迂曲,表现为突出于层面椎间盘后缘与硬膜囊之间出现的短条或弧状高信号 相邻骨结构及骨髓改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模板表格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