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运动学重点24002

上传人:y****3 文档编号:12831811 上传时间:2020-05-30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体运动学重点24002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人体运动学重点24002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人体运动学重点24002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体运动学重点整理第一章 人体运动学总论一、名词解释1、人体运动学:是研究人体活动科学的领域,是通过位置、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描述和 研究人体和器械的位置岁时间变化的规律活在运动过程中所经过的轨迹,而不考虑人体 和器械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2、刚体:是由相互间距离始终保持不变的许多质点组成的连续体,它有一定形状、占据空 间一定位置,是由实际物体抽象出来的力学简化模型。在运动生物力学中,把人体看作 是一个多刚体系统。运动形式有平动、转动和复合运动。3、复合运动:人体的绝大部分运动包括平动和转动,两者结合的运动称为复合运动。4、力偶: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互相平行,但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一对力。5、人体运动的始发姿势:身体直立,面向前,双目平视,双足并立,足尖向前,双上肢下 垂于体侧,掌心贴于体侧。6、第三类杠杆:其力点在阻力点和支点的中间,如使用镊子,又称速度杠杆。此类杠杆因 为力臂始终小于阻力臂,动力必须大于阻力才能引起运动,但可使阻力点获得较大的运 动速度和幅度。7、非惯性参考系:把相对于地球做变速运动的物体作为参考系标准的参考系叫非惯性参考 系,又称动参考系或动系。8、角速度:人体或肢体在单位时间内转过的角度,是人体转动的时空物理量。9、人体关节的运动形式: (1)屈曲(flexion)、伸展(extension):主要是以横轴为中心,在矢状面上的运动。 (2)内收(adduction)、外展(abduction):主要是以矢状轴为中心,在前额面上的运动。 (3)内旋(internal rotation)、外旋(external rotation):主要是以纵轴为中心,在水平 面上的运动。 (4)其他:旋前(pronation)、旋后(supernation)、内翻(inversion)、外翻(eversion)。二、单选题【相关概念】第一类杠杆:又称平衡杠杆,其支点位于力点和阻力点中间,如天平和跷跷板等。主要作 用是传递动力和保持平衡,它即产生力又产生速度。第二类杠杆:其阻力点在力点和支点的中间,如一根一端支在地上,向上撬动重物的棍棒。 其力臂始终大于阻力臂,故称省力杠杆。第三类杠杆:其力点在阻力点和支点的中间,如使用镊子,又称速度杠杆。此类杠杆因为 力臂始终小于阻力臂,动力必须大于阻力才能引起运动,但可使阻力点获得较大的运动速 度和幅度。1、第三类杠杆属于( )A、平衡杠杆 B、省力杠杆 C、速度杠杆 D、一般杠杆 E、省时杠杆2、第一类杠杆属于( )A、平衡杠杆 B、省力杠杆 C、速度杠杆 D、一般杠杆 E、省时杠杆3、康复医学治疗的主要办法( )A、理疗 B、运动疗法 C、针灸、按摩 D、疗养、保健 E、作业治疗答案:1、C 2、A 3、B三、多选题1、杠杆在康复医学中的作用( )A、省力 B、获得速度 C、防止损伤 D、保持平衡 E、省时2、运动学研究的领域包括( )A、生物力学 B、生物化学 C、生理学 D、人体机能解剖学 E、体育医学答案:1、ABC 2、ABCDE四、简答题1、试述人体运动的面和轴。 (1)面:水平面(与地面平行的面,把人体分为上下两部分) 额状面(与身体前后面平行的面,把人体分成前后两部分) 矢状面(与身体侧面平行的面,把人体分为左右两部分) (2)轴:横轴(与地面平行且与额状面平行的轴) 纵轴(额状面与矢状面相交叉形成的、上下贯穿人体正中的轴) 矢状轴(与地面平行且又与矢状面平行的轴,在水平方向上前后贯穿人体)2、试述杠杆原理在康复治疗学中的应用。 (1)省力:在人体杠杆中肌拉力的力臂一般都短,可以通过籽骨、肌肉在骨上附着点的隆 起等来延长力臂。如股骨大转子就增大了臀中肌、臀小肌的力臂。提重物时,使重物 靠近身体也可以缩短阻力臂而省力。 (2)获得速度:人体杠杆中大多数是速度杠杆,在运动中为了获得更大速度,经常使几个 关节组成一个长的阻力臂,如掷铁饼就要伸长手臂。有时还要附加延长的阻力臂。 (3)防止损伤:人体肌杠杆多属于速度杠杆,一般不能省力。所以阻力过大时,容易引起 运动杠杆各环节,特别是力点和支点(肌腱、肌止点以及关节)的损伤。应加强肌力 训练,并适当控制阻力及阻力矩,以保护肌杠杆。五、其他概念1、运动治疗的英文:kinesiotherapy2、人体运动学与康复治疗的关系:人体运动学是康复治疗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作为以恢复 患者功能为己任的康复治疗师,必须熟练掌握人体运动学各个领域的知识。3、力的三要素:大小 方向 作用点。4、粘弹性材料的特点:蠕变 应力松弛 滞后第二章 骨运动学一、名词解释1、成骨细胞:排列在骨表面或紧紧包靠在邻近成骨细胞上,当成骨细胞被骨基质包埋、细 胞质突伸进骨基质时,他们就在骨基质中形成骨细胞;当成骨细胞一旦被激活,则会从 钙化骨基质的缝隙中游离出来。2、破骨细胞:破骨细胞由多核巨细胞组成,直径100m,含有2-50个核,主要分布在骨 质表面、骨内血管通道周围。破骨细胞数量较少,它是由多个单核细胞融合而成的,包 质嗜碱性随细胞的老化,渐变为嗜酸性。二、单选题【相关概念】长骨:四肢 短骨:踝部和腕部 扁骨:头部、胸部及四肢带部 不规则骨:脊椎、头颅。拉伸载荷:是指在骨的两端受到一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沿轴线的力的作用。压缩载荷:是施加于骨组织表面的两个沿轴线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对的载荷。弯曲载荷:是使骨沿其轴线发生弯曲形变的载荷。剪切载荷:表现为在骨的表面受到一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相距很近的力的作用。扭转载荷:加在骨上并使其沿轴线发生扭转的载荷。复合载荷:使骨处于两种或多种载荷的状态。1、位于四肢的骨多为( )A、扁骨 B、长骨 C、短骨 D、不规则骨 E、含气骨2、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沿轴线方向作用于骨的两端的载荷是( )A、剪切载荷 B、压缩载荷 C、拉伸载荷 D、复合载荷 E、弯曲载荷3、施加于两个骨组织表面的两个沿轴线的大小相等、方向想对的载荷是( )A、剪切载荷 B、弯曲载荷 C、拉伸载荷 D、复合载荷 E、压缩载荷4、当一对相距很短、方向相反的力作用于骨时可能会产生( )A、剪切骨折 B、扭转骨折 C、压缩骨折 D、粉碎性骨折 E、拉伸骨折答案:1、A 2、C 3、E 4、A三、多选题1、对长骨的正确描述是( )A、呈长管状 B、两端膨大部为骨骺 C、主要分布于四肢 D、骺软骨终身不骨化 E、骨干的主要结构是骨密质2、对短骨的正确描述是( )A、呈立方形,仅表面为骨密质,内部则为松质骨B、有多个关节面,可与相邻的数块骨构成多个关节C、多分布于承受压力较大、运动形式较复杂而运动又灵活的部位D、常以多个短骨集群存在,当承受压力时,各骨紧密聚集,形成拱桥结构E、多分布于躯干答案:1、ABCE 2、ABCD四、其他概念1、骨的力学功能:支撑功能 杠杆功能 保护功能2、骨的生物学功能:钙、磷储存与物质代谢 造血和免疫功能第三章 肌运动学一、名词解释1、运动单位:肌收缩必须有完好的神经支配,一个前角细胞,它的轴突和轴突分支,以及 他们所支配的肌纤维群,合起来成为运动单位。2、肌力:是肌收缩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以肌最大兴奋时所能负荷的重量来表示,体现肌 主动收缩或对抗阻力的能力,反映肌最大收缩水平。3、肌的生理横断面:肌由肌纤维组成,每条肌纤维的横断面总和称为肌的生理横断面。4、向心运动:也称向心收缩,是指肌收缩时,肌的长度缩短,两端附着点互相靠近。6、离心运动:也称离心收缩,是指肌收缩时肌力低于阻力,使原先缩短的肌被动延长。6、协同动作:多个肌群在一起工作所产生的合作性动作。7、主动肌:直接完成动作的肌群称为原动肌,其中起主要作用者称为主动肌。8、拮抗肌:与原动肌作用相反的肌群称为拮抗肌。二、单选题【相关概念】静力性运动:亦被称为等长运动或等长收缩。等长运动时,肌的张力或应力作用在附着点 上,起止点无位移;此时肌收缩力与阻力相等,肌长度不变,不引起关节运动,因此等长 运动不产生运动动作,也不做功,但肌收缩仍需消耗能量。等长运动时,外力与肌本身所 产生的最大张力即内力相等,大小则视主观用力程度、对抗重力或固定阻力而定。等长运 动是固定体位和维持姿势时主要的肌运动形式。动力性运动:可分为向心运动和离心运动。向心运动:也称向心收缩,是指肌收缩时,肌的长度缩短,两端附着点相互靠近。肌的向 心运动作用是促发主动肌收缩。离心运动:也称离心收缩,是指肌收缩时肌力低于阻力,使原先缩短的肌被动延长。肌的 离心运动作用是促发拮抗肌收缩,以稳定关节、控制肢体动作或肢体坠落的速度。原动肌:直接完成动作的肌群称为原动肌,其中起主要作用者称为主动肌,协助完成动作 或仅在动作的某一阶段起作用者成为副动肌。拮抗肌:与原动肌作用相反的肌群称为拮抗肌。当原动肌收缩时,拮抗肌应协调地放松或 作适当的离心收缩,以保持关节活动的稳定性及增加动作的精确性,并能防止关节损伤。固定肌:为了发挥原动肌对肢体运动的动力作用,必须将肌相对固定的一端所附着的骨或 更近的一连串骨充分固定。中和肌:其作用为抵消原动肌收缩时所产生的一部分不需要的动作。1、等长运动中,( )除外。A、固定体位和维持姿势 B、力的大小不变 C、起止点无位移 D、不做功 E、维持姿势2、下列哪种肌运动不做功( )A、向心运动 B、离心运动 C、等长运动 D、等张运动 E、减速运动3、牵拉-缩短周期,肌先( )A、等长运动 B、向心运动 C、等张运动 D、离心运动 E、以上都是4、肌实现向心运动或离心运动最基本的功能单位是( )A、肌纤维 B、肌原纤维 C、肌小节 D、肌动蛋白 E、肌丝5、最易引起肌痛的运动形式( )A、向心运动 B、等张运动 C、离心运动 D、等长运动 E、等速运动6、产生最大张力的运动形式( )A、A、向心运动 B、等张运动 C、离心运动 D、等长运动 E、等速运动7、与拮抗肌互为拮抗肌的是( )A、原动肌 B、副动肌 C、固定肌 D、中和肌 E、协同肌8、关于等张收缩不正确的是( )A、肌力大于阻力 B、运动时肌张力大致恒定 C、引起明显的关节运动D、肌长度不变 E、也称动力性收缩9、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典型步态( )A、痉挛步态 B、画圈步态 C、剪刀步态 D、前冲步态 E、垂足步态10、慌张步态见于( )A、脊髓灰质炎 B、小脑功能障碍 C、帕金森病 D、痉挛型脑性瘫痪 E、脑血管病11、帕金森步态表现,错误的是( )A、肌张力异常增高 B、肌张力异常降低 C、步行启动困难 D、止步困难 E、行走时躯干前倾12、( )不是胫前肌麻痹时的步态表现。A、足下垂 B、跨越步 C、髋关节屈曲度增大D、膝关节屈曲度减小 E、踝关节在摆动相呈跖屈13、( )抵消原动肌不需要的动作。A、主动肌 B、副动肌 C、拮抗肌 D、固定肌 E、中和肌14、帕金森病的步态是( )A、痉挛步态 B、慌张步态 C、剪刀步态 D、画圈步态 E、垂足步态15、偏瘫的步态是( )A、痉挛步态 B、慌张步态 C、剪刀步态 D、画圈步态 E、垂足步态16、痉挛型脑性瘫痪的步态是( )A、痉挛步态 B、慌张步态 C、剪刀步态 D、画圈步态 E、垂足步态答案:1、B 2、C 3、D 4、C 5、C 6、C 7、A 8、D 9、B 10、C 11、B 12、D 13、E 14、B 15、D 16、C三、简答题1、简述肌力的影响因素。 (1)肌的生理横断面 (2)肌的初长度 (3)肌的募集 (4)肌纤维走向与肌腱长轴的关系 (5)杠杆效率2、简述超量恢复原理。运动和运动后肌经历一个疲劳与恢复过程,肌疲劳时,其收缩力量、速度和耐力都会明显下降,同时肌内能源物质、收缩蛋白和酶蛋白都有所消耗,在休息后的恢复过程中,上述已消耗物质得到补充、生理功能逐渐得到恢复,并超过运动前的水平,这即是肌超量恢复。四、其他概念1、肌的功能解剖学:完整的肌由肌束组成,肌束由肌纤维组成,每个肌纤维含有许多平行 排列的肌原纤维,而肌原纤维又由一连串的肌小节组成。肌小节是具有收缩性的结构单 位,由许多相互穿插肌丝组成,肌丝分为粗肌丝和细肌丝两种,粗肌丝主要由肌球蛋白 组成,肌球蛋白对肌肉收缩的力量和速度的发展至关重要;细肌丝由收缩蛋白和调节蛋 白组成。2、肌的类型:肌可分为红肌纤维和白肌纤维两类。前者对刺激产生较缓慢的收缩反应,也 称为慢肌。后者对刺激常产生快速的收缩反应,也称为快肌。与白肌相比,红肌具有较 丰富的血液供应,能够承受长时间的连续活动;而白肌能在短时间内产生巨大张力,即 爆发力,但随后极易陷入疲劳。红肌和白肌的神经支配不同。3、正常人行走速度:60-75m/min (1.3m/s)4、步态周期:分为站立相和摆动相两个阶段。5、偏瘫步态:又称画圈步态,常见于脑卒中和脑外伤后偏瘫患者。6、剪刀步态:又称交叉步态,是痉挛型脑性瘫痪的典型步态。7、帕金森步态:又称前冲步态或慌张步态,步态表现为步行启动困难、行走时躯干前倾, 步长、跨步长缩短。由于躯干前倾,致使身体重心前移,为了保持平衡,患者以小步幅 快速向前行走,而一旦启动却又难以止步,不能随意骤停或转向,呈现出前冲或慌张步 态。8、臀大肌步态:躯干前后摆动显著增加,形成仰胸挺腰腹状,类似鹅行走姿态,又称鹅步。9、臀中肌步态:一侧受损,行走中患腿站立相时,躯干向患侧侧弯;两侧受损,步行时上 身左右交替摇摆,状如鸭步。10、股四头肌步态:表现为足跟着地后,髋关节伸展,膝关节被动伸直,造成膝反张。11、跨越步态:又称垂足步态。踝关节在摆动相呈跖屈,表现为足下垂;步行摆动期,患者需要通过抬高患肢进行代偿,髋及膝屈曲度代偿性增大,形成跨越步。第四章 关节运动学一、名词解释1、肩肱节律:上臂的外展与前屈活动系由肩肱关节和肩胸关节共同完成,其中最初30外 展和60前屈是由肩肱关节单独完成。当外展、前屈继续进行时,肩胸关节开始参与并 以与肩肱关节活动成一比二的比例活动,这种肩关节运动伴有肩胛骨旋转的节律性变化 称为肩肱节律。即肩部每活动15,其中肩肱关节活动10,肩胸关节活动5。2、腕管:由屈肌支持带和腕骨沟共同围成,有指浅、深屈肌腱及其屈肌总腱鞘、拇长屈肌 肌腱及其腱鞘和正中神经通过。3、对掌运动:是拇指向掌心、拇指尖与其余4个指尖掌面相接触的运动,使得手具有强力 的抓握功能,有利于从事各种劳动与运动。这一运动加深了手掌的凹陷,是人类进行握 持和精细操作时所必须的主要动作。4、鱼际:由四块运动拇指的肌肉组长,各肌主要起自屈肌支持带,分别是拇短展肌、拇短 屈肌、拇对掌肌、拇收肌。除拇短屈肌由正中神经和尺神经双重分配,拇收肌由尺神经 支配外,其余两肌均由正中神经支配。这群肌可以使拇指屈、内收、外展和对掌运动。5、Q角:是股四头肌肌力线和髌韧带力线的夹角,即从髂前上棘到髌骨重点的连线为股四 头肌肌力线,髌骨中点至胫骨结节最高点连线为髌韧带力线,两线所形成的夹角为Q角, 国人正常Q角为11-18。6、多关节肌主动不足:多关节肌作为原动肌工作时,其肌力充分作用于一个关节后,就不 能再充分作用于其他关节,这种现象叫多关节的“主动不足”。7、多关节肌被动不足:多关节肌作为对抗肌工作时,在一个关节处被拉长后,在其他的关 节处就再不能被充分拉长的现象,叫多关节肌的“被动不足”。8、鹅足:缝匠肌、股薄肌和半腱肌肌腱的止点是在胫骨内侧髁稍下方的前内侧面上,其腱 纤维与小腿深筋膜互相交织形成鹅足。9、步态周期的支撑相:指下肢接触地面和承受重力的时间,占步行周期的60%。支撑期大 部分时间是单足支撑。10、步态周期的摆动相:指足离开地面向前迈步到再次落地之间的时间,占步行周期的40%。11、内翻和外翻:当足跖屈时,距骨滑车的较窄部分位于关节窝内,使关节头的两侧留有空隙,此时距骨和足部的其他所有跗骨、跖骨等一起作为一个整体,可绕足的矢状轴作内、外运动,该运动称踝关节的内翻和外翻。12、足外肌:指来自小腿的前、后及外侧等处的足部肌。二、单选题【相关概念】腕掌关节:由远侧列腕骨与5个掌骨底构成。拇指腕掌关节是由大多角骨与第1掌骨底构 成的鞍状关节。掌指关节:为髁状关节,只有两个自由度,接近有90屈,大约20外展。指骨间关节:为屈戍关节,仅有一个自由度。拇指掌指关节:为屈戍关节,比其他手指的掌指关节运动范围自傲,屈为45-60,过 伸为0-20。近侧指间关节和远侧指骨间关节:一个运动自由度的屈戍关节,近侧屈120,远侧稍小 于90,过伸为0。外来肌(手外肌):起自前臂或肱骨,指伸肌、示指的伸肌、小指的伸肌、拇长伸肌、拇 短伸肌、拇长展肌、指浅屈肌、拇长屈肌。固有肌(手内肌):起点、止点均在手骨,4块蚓状肌、3块掌侧骨间肌、4块背侧骨间肌、 鱼际肌、小鱼际肌。指关节运动范围:掌指关节从零位置屈的范围约90,但这个值在各手指间不同。小指 弯曲最大,约95,示指约70。髋关节运动:屈0-125,伸0-15,外展0-45,内收0-45,内旋、外旋 0-45,外旋大于内旋。限制髋关节运动幅度的因素:(1)关节窝深 (2)关节囊厚而坚韧 (3)关节周围韧带 数量多且紧张有力,如其中的髂骨韧带限制髋关节过度后伸,耻骨韧带及坐骨韧带防止髋 关节过度外展、内收或旋内。颈干角:成年时平均为127(正常范围约为110-140),男性小于女性。前倾角:新生儿15-20,成人不超过10-12。髋关节运动的肌群: (1)屈肌群:髂腰肌及股直肌、缝匠肌、耻骨肌、臀中肌前部、阔筋膜张肌、长收肌。 (2)伸肌群:臀大肌、股二头肌、半腱肌、梨状肌、腘绳肌。 (3)外展肌群:臀中、小肌。 (4)内收肌群:长、短及大收肌、耻骨肌、股薄肌。 (5)内旋肌群:臀小肌、阔筋膜张肌、臀中肌。 (6)外旋肌群:臀大肌、闭孔肌、股方肌。髋关节的活动范围:0-1351、下列对肩关节描述不正确的是( )A、由肱骨头和关节盂构成 B、关节囊厚而且坚韧 C、可做屈伸运动D、灵活性比坚固性大 E、肩关节内有肱二头肌长头腱通过2、肩关节脱位多发生在( )A、前下方 B、上方 C、下方 D、后下方 E、前上方3、下列不属于肘关节结构的是( )A、桡骨环状韧带 B、肱尺关节 C、肱桡关节 D、桡尺近侧关节 E、桡尺远侧关节4、下面哪个结构通过腕管( )A、尺侧腕屈肌 B、尺神经的深支 C、尺动脉 D、正中神经 E、桡动脉5、经过尺侧腕管的结构有( )A、正中神经 B、尺动脉 C、桡静脉 D、指浅屈肌 E、拇长屈肌6、第一腕掌关节属于( )A、鞍状关节 B、球窝关节 C、滑车关节 D、椭圆关节 E、杵臼关节7、使腕关节内收的主要肌是( )A、尺侧腕屈肌和尺侧腕伸肌 B、尺侧腕伸肌和桡侧腕长、短伸肌C、桡侧腕屈肌和拇长展肌、拇收肌 D、拇长伸肌、拇短伸肌和掌长肌E、桡侧腕屈肌和拇收肌8、腕骨共八块,均属于( )A、不规则骨 B、籽骨 C、短骨 D、扁骨 E、长骨9、与肩关节内旋无关的肌是( )A、三角肌 B、胸大肌 C、肩胛下肌 D、大圆肌 E、小圆肌10、可绕三个基本轴做运动的关节是( )A、膝关节 B、肘关节 C、桡腕关节 D、髋关节 E、踝关节11、颈干角的范围是( )A、120-145 B、110-140 C、110-125 D、100-140 E、110-15012、限制髋关节过神的主要结构是( )A、髋臼 B、关节囊 C、坐骨韧带 D、骶髂韧带 E、耻骨韧带13、限制髋关节外展和外旋的主要结构是( )A、髋臼 B、关节囊 C、坐骨韧带 D、骶髂韧带 E、耻骨韧带14、限制髋关节内收和内旋的主要结构是( )A、髋臼 B、关节囊 C、坐骨韧带 D、骶髂韧带 E、耻骨韧带15、属于髋外展肌群的是( )A、臀中肌 B、大收肌 C、髂腰肌 D、臀大肌 E、闭孔外肌16、属于屈髋肌群的是( )A、臀中肌 B、大收肌 C、髂腰肌 D、臀大肌 E、闭孔外肌17、参与踝关节组成的骨有( )A、胫骨、腓骨、距骨 B、胫骨、腓骨、跟骨 C、胫骨、距骨D、胫骨、跟骨 E、胫骨、跟骨、距骨18、未参与踝关节组成的骨关节面是( )A、胫骨的下关节面和内踝关节面 B、腓骨外踝关节面 C、距骨滑车的上关节面D、跟骨上关节面 E、距骨滑车两侧关节面19、关于踝关节叙述错误的是( )A、由距骨滑车和胫腓骨下段组成 B、内侧有三角韧带 C、外侧有距腓前、后韧带和跟腓韧带 D、可单独做屈伸、内外翻运动 E、屈大于伸20、踝关节正常背屈的幅度是( )A、20-30 B、20-40 C、20-50 D、30-50 E、40-5021、髋关节屈曲的范围( )A、0-125 B、0-30 C、0-35 D、0-40 E、0-4522、髋关节伸展的范围( )A、0-125 B、0-30 C、0-35 D、0-40 E、0-4523、髋关节内旋的范围( )A、0-125 B、0-30 C、0-35 D、0-40 E、0-4524、髋关节外展的范围( )A、0-125 B、0-30 C、0-35 D、0-40 E、0-4525、颈椎的运动( )A、前屈 B、后伸 C、侧屈 D、旋转 E、以上都是26、哪个不是腰段脊柱的运动( )A、前屈 B、环转 C、后伸 D、侧屈 E、旋转27、哪个不是腰椎的主要活动( )A、前屈 B、旋转 C、后伸 D、侧弯 E、侧屈答案:三、多选题1、桡腕关节的特点是( )A、也称腕关节 B、是球窝关节 C、关节头是近侧列四块腕骨 D、尺骨不参与构成关节窝 E、关节窝是桡骨的腕关节面和关节盘 2、腕关节的组成包括( )A、桡腕关节 B、腕中关节 C、腕骨肩关节 D、掌指关节 E、腕掌关节3、屈腕关节的肌有( )A、桡侧腕屈肌 B、掌长肌 C、尺侧腕屈肌 D、指浅屈肌 E、指深屈肌4、作用于手的外来肌有( )A、指伸肌和食指伸肌 B、小指伸肌和拇长伸肌 C、拇短伸肌和拇长展肌D、浅指屈肌 E、拇长屈肌 5、桡腕关节可做的运动为( )A、屈 B、伸 C、外展 D、内收 E、环转6、作用于腕关节的肌有( )A、掌长肌 B、尺侧腕伸肌和尺侧腕屈肌 C、旋前圆肌 D、桡侧腕屈肌 E、桡侧腕长伸肌和桡侧腕短伸肌7、指关节可做的运动有( )A、内旋和外旋 B、内收和外展 C、环转 D、屈 E、伸8、下列关于髋关节描述正确的是( )A、由髋臼和股骨头组成 B、关节囊厚而坚硬 C、稳定性比灵活性大 D、可作屈、伸、展、收运动 E、髋关节的排列和控制精确9、髋关节可绕三个轴做( )A、屈伸 B、展收 C、回旋 D、水平屈伸 E、环转运动10、胫骨关节的运动包括( )A、水平轴的屈伸运动 B、垂直轴的内外旋运动 C、矢状轴的内收外展运动D、冠状轴的前后旋转运动 E、前后位水平移动11、屈膝关节的肌有( )A、股四头肌 B、腓肠肌 C、股二头肌 D、半腱、半膜肌 E、股薄肌12、关于踝关节说法错误的是( )A、关节囊前后紧张、两侧松弛 B、由胫骨下端与距骨滑车构成 C、腓骨参与构成踝关节 D、距骨滑车的内外侧均无关节面 E、以上都是错误的13、纵弓( )A、分内侧纵弓和外侧纵弓 B、外侧纵弓较高,弹性好 C、内侧纵弓较高,弹性好D、内侧纵弓较低,稳固性好 E、外侧纵弓较低,稳固性好14、站立相期时,足的生物力学特征是( )A、足跖屈 B、足跟外翻,距舟关节、跟骰关节活动轴平行 C、足活动度最大,且稳定,以适用不平地面 D、足肌大多参与活动 E、A+B+C15、加固肩肱关节的韧带主要有( )A、喙肩韧带 B、盂肱韧带 C、喙肱韧带 D、尺侧副韧带 E、桡侧副韧带16、肩袖是由哪几块肌所组成的腱性组织A、冈上肌 B、大圆肌 C、冈下肌 D、小圆肌 E、肩胛下肌答案:四、简答题1、简述肩肱关节的组成和运动方式。 (1)组成:肩关节由肩肱关节、第2肩关节、肩锁关节、喙突锁骨 、肩胛胸廓关节和胸 锁关节6个关节共同组成。 (2)运动方式:肩部关节有内收、外展、前屈、后伸、内外旋转等运动,以及这些运动综 合而成的环转运动。2、简述肘关节的构成、结构特点和运动方式。 (1)构成:肘关节由肱尺关节、肱桡关节、桡尺近侧关节三个单关节,共同包在一个关节 囊内所构成。 (2)运动方式:主要是屈、伸运动,其次是旋内、旋外运动。3、简述腕关节的构成、结构特点和运动方式。 (1)构成:腕关节由桡腕关节、腕骨间关节、腕掌关节组成。 (2)运动方式:较大幅度的屈、伸、外展、内收等复杂运动。4、简述运动肩关节的主要肌。 (1)屈曲:三角肌前部、胸大肌锁骨部、喙肱肌、肱二头肌短头(外旋位) (2)伸展:三角肌后部、背阔肌、大圆肌、肱三头肌长头(内旋位) (3)外展:冈上肌、三角肌中部、肱二头肌长头(外旋位)、肱三头肌长头(内旋位) (4)内收:胸大肌、背阔肌、大圆肌、三角肌后部 (5)外旋:冈下肌、小圆肌、三角肌后部 (6)内旋:胸大肌、肩胛下肌、大圆肌、背阔肌、三角肌前部 (7)环转运动:屈伸、内收外展及内外旋的复合运动5、简述肩关节稳定性的结构基础。 (1)静态稳定结构:软组织、喙肩韧带、盂肱韧带、盂唇、关节囊以及关节面的相互接触、 肩胛骨的倾斜和关节内压力。 (2)动态稳定结构:肩袖、肱二头肌及三角肌。6、简述运动腕关节的主要肌。 (1)屈腕的肌群:桡侧腕屈肌、掌长肌、尺侧腕屈肌、指浅屈肌、指深屈肌 (2)伸腕的肌群: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短伸肌、伸指总肌、尺侧腕伸肌、拇长伸肌、拇 短伸肌、食指和小指固有伸肌等 (3)外展腕的肌群:桡侧腕屈肌、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短伸肌、拇长展肌、拇短伸肌和 拇长伸肌 (4)内收腕的肌群:尺侧腕屈肌和尺侧腕伸肌6、简述腕关节的运动方向。绕额状轴可以作屈伸运动,绕矢状轴可以作内收和外展运动。7、简述指关节的组成和运动方向。 (1)组成:由各指相邻两节指骨的底和滑车构成。 (2)运动方向:只能做屈伸、内收外展和环转运动。8、手的适于抓握功能的方式有哪些?有力握和精细握。9、精细握和有力握的重要区别是什么? (1)每个抓握中拇指位置不同。在有力握中,拇指内收;精细握中,拇指外展。 (2)手和前臂的关节也显著不同。在有力握中,手通常向尺侧偏移,腕约保持在中间位置 以致于拇指的长轴与前臂的长轴一致;在精细握中,通常手位于桡侧偏移和尺侧偏移 之间,腕明显背屈,以致于拇指的长轴与前臂的长轴不在一条直线上。10、试述髋关节的结构和运动。髋关节是多轴性球窝关节,由股骨的股骨头和髋骨的髋臼两部分组成,其中心位于腹股沟韧带中1/3稍下,关节面相互成曲面状。基本运动方向有:屈伸、内收外展、旋内旋外及环转。11、简述胫股关节的运动范围。胫骨关节的运动范围在矢状面内最大,膝完全伸直到完全屈曲的范围是0-140左右;胫股关节在横面内的活动范围,随膝完全伸直到屈曲90而有所增加。完全伸直时,在这个平面内几乎没有运动的可能。屈曲90时,膝的外旋范围从0-45左右,内旋范围从0-30。膝屈曲90以上时,横截面内运动范围减少,这主要是由于软组织的限制功能所致;在额状面内可得到同样的模式。膝关节伸直时几乎不可能外展或内收。当膝屈曲30时,该面内的运动增加,但不论在被动外展或被动内收时,其最大运动也只有几度。同样,由于软组织的限制功能,屈曲超过30时,这个面内的运动减少。13、叙述膝关节的轴。 (1)力学轴:从股骨头中心到踝骨中心的连线,在踝间结节穿过膝,使髋、膝、踝三个关 节中心的轴偏离垂直方向约3。 (2)解剖轴:为贯穿股骨干的直线,由近端向远端偏离力学轴约6,而髌骨解剖轴与下 肢力学轴一致,二轴与膝关节相交时形成170-175的钝角,称为膝部的生理外翻, 正常时地心引力经过膝关节中心,重量均分在膝关节内侧和外侧的结构上。五、其他概念1、参与肘关节运动的肌:屈肘:肱二头肌、肱肌、肱桡肌、旋前圆肌、腕关节屈肌群(指深屈肌除外)伸肘:肱三头肌、肘肌、腕伸肌群旋后:旋后肌、肱二头肌、桡腕长伸肌、拇长展肌、肱桡肌(桡腕短伸肌除外)旋前:旋前圆肌、旋前方肌、腕屈肌、肱桡肌、肘肌2、8块腕骨的名称:小多角骨、大多角骨、舟骨、月骨、头状骨、籽骨、三角骨、钩状骨。3、凸凹定律:凹面关节在运动时滑动方向和自体运动方向是一致的,凸面关节在运动时滑 动方向和自体运动方向是相反的。4、拇指的屈伸:拇指在手掌平面上向掌心靠拢为屈,离开掌心为伸。5、拇指的收展:拇指在与手掌垂直的平面上离开示指为展,靠拢示指为收。6、桡神经支配的肌肉:指伸肌、示指伸肌、小指伸肌、拇长伸肌、拇短伸肌、拇长展肌。7、正中神经支配的肌肉:指浅屈肌、第一二蚓状肌、拇长屈肌、拇短屈肌浅部、拇对掌肌、 拇短展肌。8、尺神经支配的肌肉:第三四蚓状肌、所有骨间肌、掌短肌、拇短屈肌深部、拇收肌。9、手:19块骨和14个关节。10、适用于抓握功能的模式:手的抓握功能指物体被抓后部分或整个的包在手里。这种运动用于有目的性的活动。有效的抓握功能依赖多种因素,最重要的是:大拇指腕掌关节的活动到一个较小的程度,第四、五掌指关节的活动;第二、三腕掌关节的相对硬度;手指和拇指纵弓的稳定性;长的外来肌和固有肌之间的协作和对抗的平衡;手的所有部位足够的感觉输入。每个掌指体的长度、活动和位置之间的精确关系也起着本质的作用。正常手的易于抓握运动的两个不同模式是有力握和精细握。有力握是手指在三个关节弯曲时进行的有力动作,物体握在手指和手掌间。拇指位于物体的掌侧,对物体施加力以确保物体在手掌里。通常情况下,腕的尺侧偏移和轻微背屈能增加屈肌肌腱的拉伸。精细握包括在一个精确控制方式中拇指和手指屈肌之间对小物体的控制。腕的位置变化以增加操作范围。手指通常在半屈位置,大拇指外展且相对。某些易于抓的运动包括了有力握和精细握。精细握中拇指、示指和中指在紧密配合精细握物体的工作中有一个动态的动作,而示指和小指主要用于支撑和静态控制。11、膝关节旋转运动产生的机制主要有:股骨内外髁弧度不同,内髁大、外髁小,屈伸时出现以胫骨髁间隆突内侧为轴的旋转运动;胫骨平台内外侧外形不同;韧带的制约作用;内旋肌力大于外旋肌力。12、膝关节的肌:伸膝关节的肌有:股四头肌。屈膝关节的肌有:腓肠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股薄肌。内旋膝关节的肌:缝匠肌、半腱肌、半膜肌、股薄肌、腓肠肌内侧头。外旋膝关节的肌:股二头肌、腓肠肌外侧头。13、膝部的双关节肌有下列运动组合: (1)结合伸髋的屈膝:俯卧或直立伸髋再屈膝,屈膝很难完成。 (2)结合屈膝的伸髋:仰卧或坐位时做直腿抬高(屈髋,膝保持伸直状态),一开始并无 困难,但随后腘绳肌不能进一步延展。 (3)结合屈髋的屈膝:屈膝时,可使腘绳肌在髋部延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模板表格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