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常用检验的适应症及送检注意事项

上传人:y****3 文档编号:12830818 上传时间:2020-05-3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床常用检验的适应症及送检注意事项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临床常用检验的适应症及送检注意事项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临床常用检验的适应症及送检注意事项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临床常用检验的适应症及送检注意事项 1、 血液检查(血液常规检查)(一)、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1.增加:(1)生理性:新生儿、高原居住者;(2)病理性: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代偿性红细胞增多症。 2减少:各种贫血、白血病、产后、手术后、大量失血。(二)、白细胞计数1增加:(1)生理性:初生儿,妊娠末期,分娩期,经期,饭后,剧烈运动后,冷水浴后及极度恐慌与疼痛等。(2)病理性:大部分化脓性细菌所引起的炎症,急性出血,组织损伤。手术创伤后,白血病等。2减少:病毒感染,伤寒,副伤寒,黑热病,疟疾,X线及镭照射。肿瘤化疗后,非白血性白血病。(三)血小板计数临床意义:1生理性:正常人血小板计数一天内可有6-10%变化;表现为早晨较低,先后略高;春季较低,冬季略高;平原居民较低,高原较高;静脉血比毛细血管血高10%;2血小板减少(100109/L)见于(1)血小板生成障碍 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等。(2)血小板破坏增多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PT)、脾功能亢进、SLE。(3)血小板消耗过多 DIC,血栓性血小板减少紫癜。(4)家族性血小板减少 巨大血小板综合征等。(四)血小板计数3血小板增多(400109/L)见于(1)骨髓增生综合征: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真红细胞增多症等。(2)急性反应:急性感染、急性失血、急性溶血等。(3)其他:脾切除术后。二、出凝血试验检查(一)、凝血系统检测临床意义:1PT(1)延长(超过正常对照3s以上):先天性因子、缺乏症和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获得性见于DIC、原发性纤溶症等。(2)缩短:先天性因子增多症、长期口服避孕药、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等。2.APTT(1)延长(超过正常对照10s以上):因子、缺乏症,且见于严重的因子、凝血酶原、纤维蛋白原缺乏症,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时本试验延长。(2)缩短:因子、活性增高、DIC高凝血期、血栓性疾病、血小板增多症等。3.Fbg(1)增加:脑血栓、脑梗死、心肌梗死、恶性肿瘤、炎症性疾患、肾病综合症、妊娠期。(2)减少:先天性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骨髓疾患(恶性贫血、白血病、转移癌等)、 慢性肝炎、肝硬化、纤溶性紫斑病、弥散性血管内溶血。(二)、D-二聚体测定临床意义:D-D水平的升高,表明体内存在频繁的纤维蛋白降解过程。因此,D-D是深静脉血栓(DVT),肺栓塞(PE),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关键指标。临床应用于:静脉血检、肺栓塞和动脉血栓塞的诊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诊断;纤溶作用机制的早期检测、血栓前危险评价;妊娠与分娩复杂性评价;血栓形成过程及溶栓治疗的监测;肿瘤辅助诊断。三、尿液检查(一)、尿液有形成份检查临床意义:1白细胞增高:表示泌尿系统有炎症,如肾盂肾炎。2红细胞增高:新鲜尿中红细胞形态对鉴别肾源性(变形红细胞血尿)和非肾小球源性血尿(肾小球均一红细胞血尿)有重要的价值。常见于肾小球肾炎,泌尿系结石,结核或恶性肿瘤。(二)、尿液有形成份检查3管型:1)透明管型:可偶见于正常人清晨浓缩尿中。大量出现见于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肾盂肾炎、肾瘀血、恶性高血压、肾动脉硬化等疾病。2)颗粒管型:多见于肾实质性病变。如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肾动脉硬化等。3)细胞管型: 红细胞管型:可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炎急性发作。白细胞管型:表示肾实质有细菌感染性病变。常见于急性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等,有红斑狼疮肾炎患者亦可见到。肾上皮细胞管型:酯酶染色呈阳性,过氧化物酶染色呈阴性,供此可与白细胞管型鉴别。此类管型常见于肾小管病变如急性肾小管坏死、子痫、肾移植后排异反应及肾淀粉样变性等。4结晶:(1)草酸钙结晶:是尿路结石的主要成分之一。患者表现尿痛、尿频、尿急或有肾绞痛合并血尿,尿中见到此类结晶则应注意患尿路结石症的可能性。(2)尿酸结晶:见于急性通风症,慢性间质性肾炎等。(3)尿酸铵结晶:如在新鲜尿中出现应考虑存在膀胱的细菌感染。(4)胆固醇结晶:此类结晶常在乳糜尿中见到,亦可见于脓尿中。四、粪便常规检查1.肉眼检查:颜色、性状和硬度2.显微镜检查:观察红细胞、白细胞、吞噬细胞和寄生虫卵等。五、其他体液检查(一)、浆膜腔积液检查临床意义:1以分叶核白细胞为主:见于脓性炎症或早期结核性积液,在结核性渗出液的吸收期可见嗜酸性粒细胞为主。2以淋巴细胞为主:提示慢性炎症,可见结核性渗出液,病毒感染,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多发性浆膜炎等。3以间皮细胞及组织细胞为主:提示膜上皮细胞脱落旺盛,可见于淤血,恶性肿瘤等。(二)、脑脊液常规检查临床意义:1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结核性或霉菌性脑膜炎时,以淋巴细胞为主的白细胞中度增高。2细菌感染时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的白细胞显著增高。3寄生虫病时可见嗜酸细胞增高。4脑室或蛛网膜下腔出血时,脑脊液可见大量红细胞。(三)、总蛋白测定临床意义:1总蛋白增加:(1)脱水:如摄入不足,下痢,呕吐,肠梗阻穿孔,灼伤,急性传染病。(2)网状内皮系统疾病:如多发性骨髓瘤,单核细胞性白血病等。(3)慢性传染病:如结核,梅毒,血液原虫病等。2总蛋白降低:(1)血清蛋白漏出版如出血,溃疡,蛋白尿等。(2)营养不良:如营养失调,低蛋白饮食,维生素缺乏症,恶性肿瘤,恶性贫血,糖尿病等。 (四)、葡萄糖测定临床意义:1生理性高血糖:见于情绪紧张肾上腺分泌增加时。2病理性高血糖:内分泌功能障碍引起高血糖,如糖尿病;颅内压增高;脱水引起的高血糖。3生理性低血糖:饥饿或剧烈运动。4病理性低血糖:胰岛B细胞增生或瘤使胰岛素分泌过多;对抗胰岛素的激素分泌不足;严重肝病患者肝胀不能有效调节血糖。(五)、血清胆固醇测定临床意义:血清胆固醇浓度增高见于动脉粥样硬化,肾病综合症,胆总管阻塞,粘液性水肿和糖尿病等。(六)、甘油三酯测定临床意义:1高甘油三酯血症有原发和继发两类,前者多见遗传因素,后者见于糖尿病,糖原累积病,甲状腺机能不足,肾病综合症,妊娠,口服避孕药,酗酒等。高血压,脑血管病,冠心病,糖尿病,肥胖与高脂蛋白血症等往往有家族性集聚现象。2高脂蛋白血症可分为,a,b,等6型,除a型以外都有高TG。(七)、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临床意义急性肝炎黄疸前期ALT可明显升高,无黄疸性肝炎ALT升高可能是唯一异常的肝功能指标。但是心、骨骼肌等组织ALT含量也较高,这些组织受损时ALT也可能升高;某些药物,如异烟肼,他巴脞等也可能导致ALT的异常。七、临床免疫学检查(一)、肝炎标志物检测肝炎标志物常规检测方法:1.酶标法:测抗原/抗体2.分子生物学法:测HBV-DNA、HCV-RNA八、临床病原学检查各种标本的细菌培养、病原体鉴定抗生素药物敏感试验细菌耐药性监测血液及骨髓培养检测临床常见于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菌血症和败血症中段尿细菌培养尿液标本的细菌学检验,可反应肾脏、膀胱及尿道的炎症变化 。尿液中常见致病菌:大肠埃希菌,变型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等肠杆菌科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非发酵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等革兰阳性球菌。下呼吸道标本(痰)培养 A群链球菌可引起猩红热、风湿热、急性肾炎及急性咽喉炎;金黄色葡萄球、化脓性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可引起急性鼻炎;肺炎链球菌可引起大叶性肺炎。流感嗜血杆菌可引起急性咽喉炎、气管炎、肺炎。脑脊液标本培养当人体患有脑脊髓炎症时,在脑脊液中可以出现病原菌。常见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A群、B群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等革兰阳性球菌;脑膜炎奈瑟菌等革兰阴性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革兰阴性小杆菌;产单核李斯特菌等革兰阳性杆菌;新型隐球菌,白色念珠菌等真菌。粪便标本培养肠杆菌科细菌是人和动物肠道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主要引起各种急,慢性肠道感染,食物中毒,旅行者腹泻及肠热症等。粪便标本中常见的病原菌:沙门菌属,志贺菌属,致病大肠埃希菌,弧菌属等革兰阴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革兰阳性球菌。抗生素药物敏感试验定义:对敏感性不能预测的临床分离菌株进行药敏试验,以指导临床选择治疗药物和了解区域或医院内常见病原菌耐药性变迁,有助于临床经验性治疗选药。临床耐药流行菌株的检测 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 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PRSP)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 质粒介导的超广谱b-内酰胺酶(ESBL) 多重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嗜麦芽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九、临床标本送检注意事项影响标本质量4个环节:1)受检者准备2)样本采集3)样本运送4)样本保存 常见标本送检注意事项血液标本:1.须空腹抽血的检测项目:血糖、血脂全套。2.所有采集标本的器皿均应加塞密闭。3.冷凝集试验、血氨、凝血项目检测立即送检。 常见标本送检注意事项尿液标本:尿液标本采集应采用清洁、干燥的一次性容器。标本留取后及时送检,以免因光线、细菌滋生造成化学物质和有形成分的改变和破坏。 常见标本送检注意事项粪便标本:应在半小时内送检,2小时内检测完毕,否则应PH变化及消化酶的影响可使粪便的细胞成分破坏分解。 常见标本送检注意事项脑脊液标本:及时送检、及时检验。久置可致细胞破坏、变性、自溶,糖分解及病原菌破坏或溶解等影响检验结果。常见标本送检注意事项肝功能、肾功能、脂质等检测注意事项:1.一般提倡空腹采血,进食会影响部分项目检测结果。2.严重脂血时,酌情考虑素食后复验。3.一般为空腹12小时后采血,餐后应注明采血时间。如:糖耐量测定(五点测定)。常见标本送检注意事项血气分析:1.标本应隔绝空气2.保存在含氯化钠冰水容器中3.肝素抗凝特殊检验项目检测送检注意事项(微生物培养)血培养一般原则 (1)病人发热初期或发热高峰 (2)使用抗菌素前(3)已经用药者,应在下次用药前每位病人24 h内须抽两次血,或同时在双侧手臂抽两次。抽血后的血培养瓶不能放于冰箱中。微生物培养尿培养中段尿采集方法:清洗尿道口,排尿弃去前段尿,留取中段尿10毫升于无菌容器中立即送检。女性患者须严格消毒,门诊女患者由中心治疗室护士留取。微生物培养粪便培养自然排便后,挑取有脓血,黏液部位的粪便于无菌容器内送检。粪便标本一般不做厌氧菌培养。微生物培养痰及上呼吸道标本培养1自然咳痰法:清晨起床后,清水反复漱口后用力除第一口痰于无菌容器中立即送检。2.痰标本不能包于纸内,不能做厌氧菌培养。3.结核杆菌检测应连送3次。4上呼吸道标本:采用无菌棉拭子。微生物培养化脓及创伤标本培养1开放性感染:标本采集前清创创口,然后用无菌拭子采取脓汁及病灶深部分泌物于无菌管中立即送检。2闭锁性脓肿:无菌操作,穿刺抽取标本于无菌管中立即送检。九、结论根据临床指症选择合适的检测项目。正确采集合适的标本。保证检测结果的正确性,有利临床正确诊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模板表格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