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词法句法复习之二.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12816634 上传时间:2020-05-26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2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文言文词法句法复习之二.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初中文言文词法句法复习之二.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初中文言文词法句法复习之二.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文言文词法句法复习之二,虚词和文言句式,文言虚词,文言虚词是指文言文中那些没有明确实在意义,而偏重于语法意义的一类词。它的基本作用是帮助实词构成句子,表达一定的意思,初中阶段要求熟悉掌握“之、以、而、其、于、者、乃、夫、且、然、盖、则、焉”13个文言虚词的基本用法。其中“之、以、而、其、于”应重点掌握。在学习和掌握文言虚词时,首先根据它在句中位置,弄清在句中充当什么成分,再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词语间的相互关系,确定它的词性,辨别它的意义。,初中阶段常用虚词(11个),之、于、以、焉、为、所、然、其、乃、夫、而,之,(1)代词:指代前面出现的人、事、物。如:渔人甚异之愿陛下亲之信之(2)助词a、用在主谓之间,无意:两狼之并趋如故无丝竹之乱耳b、结构助词,“的”:忘路之远近小大之狱,虽不能察(3)复指代词,译为“这样的,那样的”:曾不能损魁父之丘(4)动词,译为“到”:辍耕之陇上寡助之至多助之至(5)音节助词,无实际意义,可不译:怅恨久之久之,目似瞑(6)宾语提前的标志:孔子云“何陋之有?”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于,(1)介绍与动作发生相关的时间地点a、在:其一犬坐于前b、到:指通豫南C、从:每假借于藏书之家(2)介绍行为动作所涉及的对象,可译为“向”“给”“对”a、向:告之于帝b、给: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c、对:万钟于我何加焉(3)介绍比较的对象,可译为“比”或不译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以,1、作介词(1)介绍动作行为所使用的工具、凭借的条件,可译为“凭借、用”:以刀劈狼首(2)介绍行为动作的对象,可译为“把”:屠惧,投以骨(3)介绍行为动作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4)介绍行为动作发生的根据,可译为“根据”: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2、作连词(1)表目的,可译为“来”、“用来”、“以便”: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家贫无从致书以观(2)表原因,可译为“由于”“因为”:扶苏以数谏故(3)表结果,可译为“以致”:以伤先帝之明(4)表连接,可译为“而”,或不译:计日以还,焉,灰1、语气词(1)用在句尾,表直陈的语气,相当于“呢”“了”,可不译: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2)用在句尾,表疑问语气,相当于“呢”:万钟于我何加焉?又何间焉?2、兼词:相当于“于之”其中于为介词,之为代词,可译为“在这里”、“从这里”:来此绝境,不复出焉夫大国,难测焉,惧有伏焉3、代词:(1)用在动词后做宾语,相当于“之”,可译为与之相当的词语(2)疑问代词,“哪里”“怎么”:且焉置土石,为wi,1、介词(1)介绍与行为动作发生相关联的对象,可译为“替”、“给”等:尚思为国戍轮台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为天下唱不足为外人道也(2)介绍行为动作发生的原因或目的,可译为“为了”“因为”等:愿为市鞍马为宫室之美(3)介绍动作的主动者,译为“被”: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士卒多为用者2、连词,表因果关系,“因为”: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3、语尾助词:夫子何命焉为,所,1、特殊代词,它不能单独做句子成分,必须和别的词组成所字短语,才能做句子成分,“所“字经常位于动词前和动词组成“所”字短语,所字指代的是受它后面的动词支配的人、事、物。这种短语是名词性的,在句子里一般做主语、宾语、谓语、定语。如:“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中“所思”、“所忆”都是所字短语,即想的人、事、物,做宾语;“问所从来,具答之”,所从来,即来的地方,做宾语2、“所以”,这是“所”字短语后来慢慢发展成的,“以”是介词,表示方法、手段或原因: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然,1、指示代词,常用来指代上文所说的情况,含有“这样”的意思,常常充当谓语,也可单独成句,偶尔还做状语:虽然,受地于先王2、由代词演化来做词尾,常常附在动词、副词、象声词、形容词等后面,以模拟声响或描绘事物、动作、状态、可译为“的样子”,或不译: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杂然相许3、连词,表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然足下卜之鬼乎?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4、连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然后”“然后才”,表示承接:人恒过,然后能改5、然则,相当于现代汉语“既然这样,那么”: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6、然而,相当于现代汉语“虽然这样,可是”,表转折: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其,(1)代词a、通常作第三人称代词,可以代人、代事、代物。有时在句子里做定语。代人,可译为“他的”“她的”;代事、代物。可译为“它的”: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既出,得其船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b、如果“其”后面跟的是代词,那么“其”就译为“其中的”,做定语:其一犬坐于前c、特殊用法,第一人称代词:蹲其身,使与台齐(2)加强反问语气:其如土石何?其真无马耶?(3)表推测语气:其真不知马也。,乃,(1)连词a、表前后两件事在情理上顺承,时间上一前一后,可译为“于是就、于是才、终于”:陈胜、吴广乃谋曰乃行卜乃悟前狼假寐b、表条件关系,前一分句提出的条件,后一分句说明了这种条件的结果:弗胜,守臣死,乃入据陈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2)副词A、表示对事物或事情的确认,可译为“是”、“实在是”、“本来是”等:当立者乃公子扶苏B、表出乎意料之外。可译为“竟然”:闻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夫,(1)指示代词,念f,表远指,相当于“彼”,可译为“那”、“那个”:予观夫巴陵胜状(2)语气词a、用于句尾,表感叹,相当于“啊”: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b、用于句首,表示将要发表议论,用来引出议论。夫战,勇气也夫环而攻之,而,(1)表顺接,可译为“然后”“就”:温故而知新聚室而谋曰(2)表转折,可译为“却”、“可是”:人不知而不愠环而攻之而不胜(3)表并列,可译为“并且”,或不译:黑质而白章蔚然而深秀者,琅玡也(4)表修饰,可译为“地”,或不译:默而识之,初中阶段常见文言句式,1、判断句,古汉语判断句一般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对主语进行判断,一般不用判断词“是”字。其基本形式是“者,也”,“,者”,“,也”。另一种是用“则”、“皆”、“乃”、“为”、“即”、“非”等判断词表示肯定或否定判断。还有一种情况是不用判断词,要根据上下文判断。,常见判断句形式一,(1)“,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2)“者,也”: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3)“者,”: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4)“,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夫战,勇气也(5)“也”: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常见判断句形式二,(1)“为”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2)“乃”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当立者乃公子扶苏(3)“即”表肯定判断,可译为“就是”:吟鞭东指即天涯(4)“则”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5)“是”做动词,表肯定判断:斯是陋室,惟吾德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6)“非”表否定判断,可译为“不是”:非天质之卑兵革非不坚利也,2、被动句,一是用“于”、“为”、“为所”、“见”字表被动句:a、“为”表被动: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b、“为所”: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为所吞”即“被吞掉”c、“于”表被动:管夷吾举于士,“举于”即“在被举荐”。二是没有被动词,意思上隐含被动,要根据上下文语意去推断: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被所感动,3、倒装句,(1)主谓倒装。在感叹句或疑问句中,为了强调谓语而将它放到句首,以加强感叹或疑问语气。(2)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疑问代词充当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以及用“之”字或“是”字作为提宾标志时,宾语通常都要前置。(3)定语后置。古汉语中有时为了突出修饰语,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4)介宾结构后置,(1)主谓倒装,主谓倒装也叫谓语前置或主语后置。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例:甚矣,汝之不惠。全句是“汝之不惠甚矣”。谓语前置,表强调的意味,可译为“你太不聪明了”。,(2)宾语前置,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放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一定条件下,宾语会前置。A、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介词的宾语也是前置的。a、介宾倒装例: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微斯人,吾谁与归b、谓宾倒装例:何有于我哉?孔子云:“何陋之有”(“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宾语前置,B、文言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例:僵卧孤村不自哀“不自哀”是“不哀自”的倒装,可译为“不为自己感到悲哀”。C、用“之”或“是”把宾语提于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例: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孔子云:“何陋之有”D、介词“以”的宾语比较活跃,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表示强调。例:是以谓之“文”也。(“是以”是“以是”的倒装,可译为“因此”。“是”是指示代词,指代前面的原因)E、其他,表示强调。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关山度”是“度关山”的倒装。,(3)定语后置,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词前边,但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的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或使语气流畅,往往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A、“中心词后置定语者”: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B、“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花之隐逸者”是“隐逸之花”的倒装。可译为“具有隐逸气质的花”C、数量词做定语后置尝贻余核舟一:“核舟一”是“一核舟”的倒装,定语“一”后置,可译为“一个核舟”,(4)介宾结构后置,A、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后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译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做状语。例:何有于我哉?于我有何告之于帝于帝告之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于南阳躬耕,于乱世苟全性命B、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后置,在今译时,一般都前置做状语。例:屠惧,投以骨以骨投之为坛而盟,祭以尉首以尉首祭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以文述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以讨贼兴复之效托臣,4、省略句,常见的是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和介词省略,有时也省略数量词和定语等。,(1)省略主语,a、承前省渔人甚异之(渔人)便舍船,从口入b、蒙后省c、对话省:例曹刿论战,(2)省略谓语,例:1、禽兽之变诈(有)几何哉:宾语“几何”前面省略谓语“有”,译时要补上2、会天(下)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宾语“大雨”前面省略了谓语“下”,译时要补上,(3)省略宾语,a、省略介词宾语,承上省略宾语“之”,代前面已经提到的“人、事、物“。温故而知新,可以(之)为师矣吴广以(之)为然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士卒都为(之)用者念无与(之)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b、省略动词宾语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之)上使(之)外将兵,(4)省略量词,文言文中数词后常省略量词一(张)桌,一(把)椅,一(把)扇,一(块)抚尺而已孔子东游,见两(个)小儿斗二(个)男新战死,(5)省略介词,a、省略“于”屠乃奔倚(于)其下则题名(于)其上得之(于)心而寓之酒也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之)分(于)人b、省略”自“,可译为“从”(自)潭西南而望,5、固定格式,初中文言课文中固定结构有:“不亦乎”、“有者”、“得无乎”、“如何”、“奈何”、“然则”等。(1)“不亦乎”相当于“不是吗”: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如何”相当于“对该怎么办”、“把怎么样”:如太行王屋何?其如土石何(3)“以为”相当于“把当作”: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4)“何为”相当于“为什么要呢”、“为什么会呢”:此何遽不为福也(5)何以:何以战,作业,1、完成本堂内容的巩固;2、完成相关练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