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化学题库做完答案的.doc

上传人:s****u 文档编号:12815359 上传时间:2020-05-26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7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化学题库做完答案的.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药化学题库做完答案的.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药化学题库做完答案的.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章 总论一、选择题1两相溶剂萃取法的原理是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在两相溶剂中的( B )A. 比重不同 B. 分配系数不同 C. 分离系数不同D. 萃取常数不同 E. 介电常数不同2原理为氢键吸附的色谱是( C )A. 离子交换色谱 B. 凝胶滤过色谱 C. 聚酰胺色谱D. 硅胶色谱 E. 氧化铝色谱12. 红外光谱的缩写符号是( B )A. UV B. IR C. MSD. NMR E. HI-MS15一般情况下,认为是无效成分或杂质的是(B ) A. 生物碱 B. 叶绿素 C. 鞣质18硅胶吸附柱色谱常用的洗脱方式是( B) A洗脱剂无变化 B极性梯度洗脱 C碱性梯度洗脱 D酸性梯度洗脱 E洗脱剂的极性由大到小变化 22原理为分子筛的色谱是( B) A离子交换色谱 B凝胶过滤色谱 C聚酰胺色谱 D硅胶色谱 E氧化铝色谱(二)多项选择题1加入另一种溶剂改变溶液极性,使部分物质沉淀分离的方法有( ABD )A水提醇沉法 B醇提水沉法 C酸提碱沉法 D醇提醚沉法 E明胶沉淀法2调节溶液的pH改变分子的存在状态影响溶解度而实现分离的方法有( BCE )A醇提水沉法 B酸提碱沉法 C碱提酸沉法 D醇提丙酮沉法 E等电点沉淀法4用于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分离和精制的方法包括( ACE ) A聚酰胺色谱 B红外光谱 C硅胶色谱 D质谱 E葡聚糖凝胶色谱5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分离方法有( ABD ) A重结晶法 B高效液相色谱法 C水蒸气蒸馏法 D离子交换树脂法 E核磁共振光谱法 9. 下列有关硅胶的论述,正确的是( ABDE ) A. 与物质的吸附属于物理吸附 B. 对极性物质具有较强吸附力 C. 对非极性物质具有较强吸附力 D. 一般显酸性 E. 含水量越多,吸附力越小10对天然药物的化学成分进行聚酰胺色谱分离是( ADE ) A通过聚酰胺与化合物形成氢键缔合产生吸附 B水的洗脱能力最强 C丙酮的洗脱能力比甲醇弱 D可用于植物粗提取物的脱鞣质处理 E特别适宜于分离黄酮类化合物20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结构研究采用的主要方法有( BDE) A高效液相色谱法 B质谱法 C气相色谱法 D紫外光谱法 E核磁共振法二、名词解释2. 有效成分 : 指经药理和临床筛选具有生物活性的单体化合物,能用结构式表示,并具一定物理常数。4. 有效部位 :在天然药物化学中,常将含有一种主要成分或一组结构相近的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部分,称做有效部位。三、填空题1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分离主要依据分配系数差异、溶解度差异、酸碱度差异、分子量差异、极性差异等,根据上述差异主要采用的方法有:两相溶剂萃取法、沉淀法、pH梯度萃取法、凝胶色谱法、硅胶色谱法或氧化铝色谱法等。6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提取方法有:溶剂提取法,水蒸气蒸馏法和 升华法 。13聚酰胺吸附色谱法的原理为 氢键吸附,适用于分离酚类,羧酸类、和醌类 等化合物。四、问答题4溶剂提取的方法有哪些?它们都适合哪些溶剂的提取?答:浸渍法:水或稀醇为溶剂。渗漉法:稀乙醇或水为溶剂。煎煮法:水为溶剂。回流提取法:用有机溶剂提取。连续回流提取法:用有机溶剂提取。 第二章 糖和苷一、选择题1.最难被酸水解的是( D )A. 氧苷 B. 氮苷 C. 硫苷D. 碳苷 E. 氰苷5. 下列几种糖苷中,最易被酸水解的是( A )6. 糖的纸色谱中常用的显色剂是( B ) 14Molisch反应的试剂组成是( B )A苯酚-硫酸 B-萘酚-浓硫酸 C萘-硫酸 D -萘酚-硫酸 E. 酚-硫酸16苦杏仁苷属于下列何种苷类( E )A醇苷 B硫苷 C氮苷 D碳苷 E. 氰苷2,6二去氧糖苷 E. 6去氧糖苷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2从中药中提取原生苷的方法是( )A沸水提取 B70%乙醇提取 C取新鲜植物40发酵12小时D甲醇提取 E在中药中加入碳酸钙 3酶水解具有( ABDE )A专属性 B选择性 C氧化性 D保持苷元结构不变 E条件温和 4水解后能够得到真正苷元的水解方法是( AD )A酶水解 B碱水解 C酸水解 D氧化开裂法 E剧烈酸水解二、名词解释3.苷类 :亦称苷或配糖体是由糖或糖的衍生物,如氨基酸,糖醛酸等与另一非糖物质通过糖的半缩醛或半缩酮羟基与苷元脱水形成的一类化合物。4. 苷化位移:糖与苷元成苷后,苷元的-C,-C和糖的媏基碳的化学位移值均发生了变化,这种改变成为苷化位移。 三、填空题:1Molisch反应的试剂是_萘酚和浓硫酸_用于鉴别_糖和苷_,反应现象_两液面间紫色环_。3苷类又称 配糖体 ,是糖与糖衍生物与另一非糖物质通过糖的 端基碳原子 连接而成的化合物。四、分析比较题,并简要说明理由1 A B C D酸催化水解的难易程度: B D A C 理由:酸催化水解的难易顺序为:N-苷O-苷S-苷C-苷 B为N-苷,D为O-苷,A为S-苷,C为C-苷六、问答题1苷键具有什么性质,常用哪些方法裂解?答:苷键是苷类分子特有的化学键,具有缩醛性质,易被化学或生物方法裂解。苷键裂解常用的方法有酸、碱催化水解法、酶催化水解法、氧化开裂法等。2苷类的酸催化水解与哪些因素有关?水解难易有什么规律?答:苷键具有缩醛结构,易被稀酸催化水解。水解发生的难易与苷键原子的碱度,即苷键原子上的电子云密度及其空间环境有密切关系。有利于苷键原子质子化,就有利于水解。酸催化水解难易大概有以下规律:(1)按苷键原子的不同,酸水解的易难顺序为:N-苷O-苷S-苷C-苷。(2)按糖的种类不同1)呋喃糖苷较吡喃糖苷易水解。2)酮糖较醛糖易水解。3)吡喃糖苷中,吡喃环的C-5上取代基越大越难水解,其水解速率大小有如下顺序:五碳糖苷甲基五碳糖苷六碳糖苷七碳糖苷糖醛酸苷。C-5上取代基为-COOH(糖醛酸苷)时,则最难水解。4)氨基糖较羟基糖难水解,羟基糖又较去氧糖难水解。其水解的易难顺序是:2,6-去氧糖苷2-去氧糖苷6-去氧糖苷2-羟基糖苷2-氨基糖苷。第三章 苯丙素类化合物一、选择题1鉴别香豆素首选的显色反应为( D )A. 三氯化铁反应 B. Gibbs反应 C. Emerson反应D. 异羟酸肟铁反应 E. 三氯化铝反应3香豆素的基本母核为(A )A. 苯骈-吡喃酮 B. 对羟基桂皮酸 C. 反式邻羟基桂皮酸D. 顺式邻羟基桂皮酸 E. 苯骈-吡喃酮8Gibbs反应的试剂为( B )A. 没食子酸硫酸试剂 B.2,6-二氯(溴)苯醌氯亚胺 C. 4-氨基安替比林-铁氰化钾 D. 三氯化铁铁氰化钾 E. 醋酐浓硫酸 97-羟基香豆素在紫外灯下的荧光颜色为( C )A. 红色 B. 黄色 C. 蓝色 D. 绿色 E. 褐色18香豆素结构中第6位的位置正确的是( C )A.是第6位 B. 是第6位 C. 是第6位D. 是第6位 E. 是第6位20能与Gibbs试剂反应的成分是( E ) A B C D E伞形花内酯(二)多项选择题2七叶苷可发生的显色反应是( ADE )A异羟肟酸铁反应 BGibbs反应 CEmerson反应D三氯化铁反应 EMolish反应4香豆素类成分的荧光与结构的关系是( BD )A香豆素母体有黄色荧光 B羟基香豆素显蓝色荧光 C在碱溶液中荧光减弱 D7位羟基取代,荧光增强 E呋喃香豆素荧光较强10香豆素类成分的生物活性主要有( A B D E ) A抗菌作用 B光敏活性 C强心作用 D保肝作用 E抗凝血作用。 15提取游离香豆素的方法有( BDE )A酸溶碱沉法 B碱溶酸沉法 C乙醚提取法 D热水提取法 E乙醇提取法16采用色谱方法分离香豆素混合物,常选用的吸附剂有( ABD )A硅胶 B酸性氧化铝 C碱性氧化铝 D中性氧化铝 E活性碳17Emerson反应呈阳性的化合物是( BC )A 6,7-二羟基香豆素 B5,7-二羟基香豆素 C7,8 -二羟基香豆素 D3,6 二羟基香豆素 E6-羟基香豆素18区别6,7-呋喃香豆素和7,8-呋喃香豆素时,可将它们分别加碱水解后再采用( BC )A异羟肟酸铁反应 BGibbs反应 CEmerson反应D三氯化铁反应 E醋酐-浓硫酸反应19Gibbs反应为阴性的化合物有( BCDE )A7,8-二羟基香豆素 B8-甲氧基-6,7-呋喃香豆素 C6,7-二羟基香豆素 D6-甲氧基香豆素 E七叶苷三、填空题1羟基香豆素在紫外光下显 蓝色 荧光,在 碱性 溶液中,荧光更为显著。2香豆素及其苷在 碱性 条件下,能与盐酸羟胺作用生成 异羟肟酸铁 。 在酸性条件下,再与三氯化铁试剂反应,生成为 红 色配合物,此性质可用于鉴别或分离。3.游离香豆素及其苷分子中具有 内酯环 结构,在 碱水 中可水解开环,加 酸 又环合成难溶于水的 内酯 而沉淀析出。此性质可用于香豆素及其内酯类化合物的鉴别和提取分离。 4香豆素是一类具有_苯骈-吡喃酮_母核的化合物。它们的基本骨架是_。四、鉴别题1用化学方法鉴别6,7-二羟基香豆素和7-羟基-8-甲氧基香豆素(Gibbs反应1.蓝色7-羟基-8-甲氧基香豆素2.不显色6.7-二羟基香豆素) 与 答:分别取6,7-呋喃香豆素和7,8-呋喃香豆素样品于两支试管中,分别加碱碱化,然后再加入Emerson试剂(或Gibbs试剂),反应呈阳性者为7,8-呋喃香豆素,阴性者为6,7-呋喃香豆素。五、问答题2写出异羟肟酸铁反应的试剂、反应式、反应结果以及在鉴别结构中的用途。答:试剂:盐酸羟胺、碳酸钠、盐酸、三氯化铁反应式: 反应结果:异羟肟酸铁而显红色。 应用: 鉴别有内酯结构的化合物。第四章 醌类化合物一、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5中药丹参中治疗冠心病的醌类成分属于( C )A. 苯醌类 B. 萘醌类 C. 菲醌类 D. 蒽醌类 E. 二蒽醌类11番泻苷A属于( C)A.大黄素型蒽醌衍生物 B.茜草素型蒽醌衍生物 C.二蒽酮衍生物D.二蒽醌衍生物 E.蒽酮衍生物16专用于鉴别苯醌和萘醌的反应是( B )A菲格尔反应 B无色亚甲蓝试验 C活性次甲基反应 D醋酸镁反应 E对亚硝基二甲基苯胺反应17从下列总蒽醌的乙醚溶液中,用冷的5% Na2CO3水溶液萃取,碱水层的成分是( A)A. B. C. D. E.18从下列总蒽醌的乙醚溶液中,用5NaHCO3水溶液萃取,碱水层的成分是(A) A. B. C. D. E.20下列蒽醌用硅胶薄层色谱分离,用苯-醋酸乙酯(31)展开后,Rf值最大的为( A )24某成分做显色反应,结果为:溶于Na2CO3溶液显红色.与醋酸镁反应显橙红色.与-萘酚-浓硫酸反应不产生紫色环,在NaHCO3中不溶解。此成分为(E )A. B. C. 三、填空题 12常见的含有蒽醌类化合物的中药材,除大黄外,还有 虎杖 、 番泻叶 、 芦荟 、 决明子 、 何首乌 等。蒽醌类的主要生物活性有 泻下 、 抗菌 、 抗癌 等。16大黄中主要游离蒽醌类化合物有 大黄酚 、 大黄素 、 大黄酸 、 大黄素甲醚 、 芦荟大黄素 。19苯醌及萘醌的化合物在醌环上有未被取代的位置时,可在 碱性 条件下,与 活性次甲基试剂 试剂反应,生成蓝绿色或蓝紫色。20羟基蒽醌类化合物的酸性强弱顺序排列是含COOH 含-OH含-OH。四、鉴别题1 与 与 A B C答:上述成分分别用乙醇溶解后,分别在滤纸上进行无色亚甲蓝反应,样品在白色背景上与无色亚甲蓝乙醇溶液呈现蓝色斑点是B和C,无正反应的为A;再分别取B、C样品液,分别加Molish试剂,产生紫色环的为C。2 与 A B答:将A、B分别加5%的氢氧化钠溶液,溶解后溶液显红色的是B,溶解后溶液不变红色的为A。五、问答题1醌类化合物分哪几种类型,写出基本母核,各举一例。醌类化合物分为四种类型:有苯醌,如2,6-二甲氧基对苯醌;萘醌,如紫草素;菲醌,如丹参醌;蒽醌,如大黄酸。萘醌5用显色反应区别下列各组成分:(1)大黄素与大黄素-8-葡萄糖苷 (2)番泻苷A与大黄素苷 (3)蒽醌与苯醌答:(1)将二成分分别用乙醇溶解,分别加Molish试剂,产生紫色环的为大黄素-8-葡萄糖苷,不反应的为大黄素。(2) 将二成分分别加5%的氢氧化钠溶液,溶解后溶液显红色的是大黄素苷,溶解后溶液不变红色的为番泻苷A。 (3)将二成分分别用乙醇溶解,分别滴于硅胶板上加无色亚甲蓝试剂,在白色背景上与呈现蓝色斑点为苯醌,另一个无反应的是蒽醌。六、设计提取分离流程1.大黄的提取、分离答:提取分离游离蒽醌的流程为: 中药材粗粉 等体积稀硫酸、氯仿水浴回流4h 氯仿层溶液 剩余物(药渣以及水溶性杂质)5%NaHCO3萃取碱水层 氯仿层 酸化 5%NaCO3萃取 黄色沉淀 (大黄酸) 碱水层 氯仿层 (大黄素) (大黄素甲醚)七、解析结构(二)天然药物黄花中得到一蒽醌化合物:为黄色结晶,mp.243244,分子式为C16H12O6(M+300)。溶于5%氢氧化钠水溶液呈深红色,不溶于水,可溶于5%碳酸钠水溶液。与-萘酚-浓硫酸不发生反应。主要光谱峰特征为: IR:3320cm-1 1655cm-1 1634cm-1 1HNMR:ppm:3.76(3H,单峰)、4.55(2H,单峰)、7.22(1H,双峰,J=8Hz)、7.75(1H,双峰,J=8 Hz)、7.61(1H,多重峰)、7.8(1H,单峰)试写出化学反应或光谱数据的归属,并确定结构。15%氢氧化钠水溶液呈深红色:示有 羟基蒽醌类 2-萘酚-浓硫酸阴性:示有 不是苷类物质 3可溶于5%碳酸钠水溶液:示有 -OH, 排除了B的可能 ,4醋酸镁反应呈橙红色:示有 5IR:1655cm-1 1634cm-1:示有 示有两种类型的C=O,二者相差21 cm-1,示有1个-OH取代,排除了C的可能。 61HNMR,3.76(3H,单峰):示有 一个OCH3 ,说明是A的可能性大 7在4.55(2H,单峰)示有 CH2OH , 说明是A的可能性大 81HNMR7.22(1H,双峰,J=8Hz)、7.75(1H,双峰,J=8Hz)、7.61(1H,多重峰),另一个7.8(1H,单峰):示有 4 个 芳 氢9该化合物结构式是: A 。 A B C第五章 黄酮类化合物一、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构成黄酮类化合物的基本骨架是( D ) A. 6C-6C-6C B. 3C-6C-3C C. 6C-3C D. 6C-3C-6C E. 6C-3C-3C2黄酮类化合物的颜色与下列哪项因素有关( D ) A. 具有色原酮 B. 具有色原酮和助色团 C. 具有2-苯基色原酮 D. 具有2-苯基色原酮和助色团 E.结构中具有邻二酚羟基3引入哪类基团可使黄酮类化合物脂溶性增加( A ) A. -OCH3 B. -CH2OH C. -OH D. 邻二羟基 E. 单糖4黄酮类化合物的颜色加深,与助色团取代位置与数目有关,尤其在( B )位置上。 A. 6,7位引入助色团 B. 7,4/-位引入助色团 C. 3/,4/位引入助色团 D. 5-位引入羟基 E. 引入甲基5黄酮类化合物的酸性是因为其分子结构中含有( C ) A. 糖 B. 羰基 C. 酚羟基 D. 氧原子 E. 双键6下列黄酮中酸性最强的是( D ) A. 3-OH黄酮 B. 5-OH黄酮 C. 5,7-二OH黄酮 D. 7,4/-二OH黄酮 E. 3/,4/-二OH黄酮7下列黄酮中水溶性性最大的是( D ) A. 异黄酮 B. 黄酮 C. 二氢黄酮 D. 查耳酮 E. 花色素8下列黄酮中水溶性最小的是( A ) A. 黄酮 B. 二氢黄酮 C. 黄酮苷 D. 异黄酮 E. 花色素9下列黄酮类化合物酸性强弱的顺序为( B ) (1)5,7-二OH黄酮 (2)7,4/-二OH黄酮 (3)6,4/-二OH黄酮 A.(1)(2)(3) B.(2)(3)(1) C.(3)(2)(1) D.(2)(1)(3) E.(1)(3)(2)10下列黄酮类化合物酸性最弱的是( B ) A. 6-OH黄酮 B. 5-OH黄酮 C. 7-OH黄酮 D. 4/-OH黄酮 E.7-4/-二OH黄酮11某中药提取液只加盐酸不加镁粉,即产生红色的是( E ) A. 黄酮 B. 黄酮醇 C. 二氢黄酮 D. 异黄酮 E. 花色素12可用于区别3-OH黄酮和5-OH黄酮的反应试剂是( D ) A. 盐酸-镁粉试剂 B. NaBH4试剂 C.-萘酚-浓硫酸试剂D. 锆-枸橼酸试剂 E .三氯化铝试剂13四氢硼钠试剂反应用于鉴别( B ) A. 黄酮醇 B. 二氢黄酮 C. 异黄酮 D. 查耳酮 E. 花色素14不能发生盐酸-镁粉反应的是( E ) A .黄酮 B. 黄酮醇 C. 二氢黄酮 D. 二氢黄酮醇 E. 异黄酮15具有旋光性的游离黄酮类型是( E ) A. 黄酮 B. 黄酮醇 C. 异黄酮 D. 查耳酮 E. 二氢黄酮16既有黄酮,又有木脂素结构的成分是( D )A. 槲皮素 B.大豆素 C. 橙皮苷 D.水飞蓟素 E.黄芩素 17黄酮苷的提取,除了采用碱提取酸沉淀法外,还可采用( B ) A. 冷水浸取法 B. 乙醇回流法 C. 乙醚提取法 D. 酸水提取法 E.石油醚冷浸法18用碱溶解酸沉淀法提取芸香苷,用石灰乳调pH应调至( C ) A. pH67 B. pH78 C .pH89 D. pH910 E. pH10以上19黄芩苷是( A ) A. 黄酮 B. 黄酮醇 C. 二氢黄酮 D. 查耳酮 E. 异黄酮20槲皮素是( B ) A. 黄酮 B. 黄酮醇 C. 二氢黄酮 D. 查耳酮 E. 异黄酮21为保护黄酮母核中的邻二-酚羟基,提取时可加入( B ) A. 石灰乳 B. 硼砂 C. 氢氧化钠 D. 盐酸 E. 氨水22芸香糖是由( E )组成的双糖 A. 两分子鼠李糖 B. 两分子葡萄糖 C. 一分子半乳糖,一分子葡萄糖 D.一分子鼠李糖 , 一分子果糖 E. 一分子葡萄糖,一分子鼠李糖23查耳酮与( C )互为异构体 A. 黄酮 B. 黄酮醇 C. 二氢黄酮 D. 异黄酮 E. 黄烷醇24可区别黄芩素与槲皮素的反应是( B ) A. 盐酸-镁粉反应 B. 锆-枸橼酸反应 C.四氢硼钠(钾)反应 D. 三氯化铝反应 E. 以上都不是25. 盐酸-镁粉反应鉴别黄酮类化合物,下列哪项错误( C ) A. 黄酮显橙红色至紫红色 B. 黄酮醇显紫红色 C. 查耳酮显红色 D. 异黄酮多为负反应 E. 黄酮苷类与黄酮类基本相同26. 硅胶吸附TLC,以苯-甲酸甲酯-甲酸(541)为展开剂,下列化合物Rf值最大的是( A )A山奈素 B槲皮素 C山奈素-3-O-葡萄糖苷D山奈素-3-O-芸香糖苷 E山奈素-3-O-鼠李糖苷271H-NMR中,推断黄酮类化合物类型主要是依据( B )AB环H-3的特征 BC环质子的特征 CA环H-5的特征 DA环H-7的特征 EB环H-2和H-6的特征28黄酮苷类化合物不能采用的提取方法是( A ) A酸提碱沉 B碱提酸沉 C沸水提取 D乙醇提取 E甲醇提取29二氯氧锆-枸橼酸反应中,先显黄色,加入枸橼酸后颜色显著减退的是( A )A5-OH 黄酮 B黄酮醇 C7-OH黄酮 D4-OH黄酮醇 E7,4-二OH黄酮30. 聚酰胺色谱分离下列黄酮类化合物,以醇(由低到高浓度)洗脱,最先流出色谱柱的是( C ) A山奈素 B槲皮素 C芦丁 D杨梅素 E芹菜素(二)多项选择题1具有旋光性的黄酮苷元有(BDE ) A. 黄酮 B. 二氢黄酮醇 C. 查耳酮 D. 黄烷醇 E. 二氢黄酮2影响聚酰胺吸附能力的因素有(ABCDE ) A. 酚羟基的数目 B. 酚羟基的位置 C. 化合物类型 D. 共轭双键数目 E. 洗脱剂种类3芸香苷具有的反应有(ABDE ) A. 盐酸-镁粉反应 B. -萘酚-浓硫酸反应 C. 四氢硼钠反应 D. 三氯化铝反应 E. 锆-枸橼酸反应4黄酮苷类化合物常用的提取方法有( ABD ) A. 碱溶解酸沉淀法 B. 乙醇提取法 C. 水蒸气蒸馏法 D. 沸水提取法 E. 酸提取碱沉淀法5芸香苷经酸水解后,可得到的单糖有( AE ) A. 葡萄糖 B. 甘露糖 C. 果糖 D .阿拉伯糖 E. 鼠李糖6. 下列各化合物能利用其甲醇光谱区别的是( ABE ) A黄酮与黄酮醇 B黄酮与查耳酮 C黄酮醇-3-O-葡萄糖苷与黄酮醇-3-O-鼠李糖苷 D二氢黄酮与二氢黄酮醇 E芦丁与槲皮素7聚酰胺吸附色谱法适用于分离( ABD ) A. 蒽醌 B. 黄酮 C. 多糖 D. 鞣质 E. 皂苷二、名词解释1黄酮类化合物 : 主要是指基本母核为2-苯基色原酮类化合物,现在则泛指两个具有酚羟基的苯环(A-与B-环)通过中央三碳原子相互连接而成的一类化合物。 2 碱提取酸沉淀法:黄酮类虽有一定极性,可溶于水,但却难溶于酸性水,故可用碱性水提取,再将碱水提取液调成酸性,黄酮苷类既可沉淀析出。三、填空题1黄酮类化合物的基本母核是_2-苯基色原酮_。现泛指两个苯环(A与B环),通过_中央三碳_相互联结,具有_6C-3C-6C _基本骨架的一系列化合物。10黄酮类化合物常用提取方法有_溶剂提取_法,_碱提取酸沉淀_法。用溶剂提取法提取黄酮类化合物,若原料为叶或种子时,可用石油醚处理除去_叶绿素_,_油脂_,_色素_,等脂溶性杂质。也可在浓缩的提取液中加多倍量的浓醇,除去_蛋白质_,_多糖_等水溶性杂质。11黄酮类化合物分离方法有_活性炭吸附_法,_ pH梯度萃取_法和_聚酰胺色谱_法。12聚酰胺色谱法是通过聚酰胺分子上的_酰胺基_与黄酮类化合物分子上的_游离酚羟基_ 形成_氢键缔合_ 而产生吸附。吸附强度取决于黄酮类化合物_羟基数目和位置_,以及溶剂与黄酮类化合物或与聚酰胺之间形成氢键缔合能力大小。常用_水和醇_混合溶剂作为洗脱剂,不同类型黄酮类化合物在聚酰胺柱上先后流出顺序为:_异黄酮_二氢黄酮_黄酮_黄酮醇_。14芸香苷又称_芦丁_,是_槲皮素_和_芸香糖_缩合的双糖苷。在冷水中溶解度为_1:10000_,沸水为_1:200_,冷醇为_1:300_,热醇为_1:30_。因此可利用芸香苷在冷水和沸水中溶解度的差别进行精制。15实验中提取芸香苷时,加0.4硼砂的目的是:_调节溶液pH值_,_保护芸香苷分子中邻二酚羟基不被氧化_,_保护邻二酚羟基不与钙离子配合而沉淀_。16花色素亲水性强于其它黄酮,是因为分子呈_离子型_形式存在,二氢黄酮的水溶性强于黄酮类是因为其分子呈_非平面_型,有利于水分子进入,所以水溶度稍大。四、鉴别题1 与 (A) (B) 答: 2. 与 (A) (B)答:3. 与(A) (B) 答: 4 A B C答:分别取A、B、C样品乙醇液,加入2NaBH4的甲醇液和浓HCl,如产生红紫红色物质为A。再分别取B、C的乙醇液,加等量的10%-萘酚乙醇液,摇匀,沿壁滴加浓硫酸,试管中两液界面有紫色环出现为C、无上述现象的是B。五、分析比较题,并简要说明理由1以聚酰胺柱色谱分离下列化合物,以浓度递增的乙醇液洗脱时的洗脱先后顺序 A B C答:洗脱先后顺序是: C A B 理由: A、C都具有4个酚羟基,但是C是非平面的二氢黄酮,与聚酰胺吸附力较弱,所以先于A洗脱;B分子中羟基最多与聚酰胺吸附最牢固,所以最后洗脱下来。2下列化合物水溶性强弱顺序: A B C答:水溶性强弱顺序: C B A 理由:C是离子型化合物,水溶性最大;B是二氢黄酮,分子是非平面结构,且分子中羟基较多,所以水溶性较平面型结构的A大。4用乙醇为溶剂提取金钱草中的黄酮类化合物,提取液浓缩后,经聚酰胺柱色谱分离,以20%、50%、70%、90%的乙醇进行梯度洗脱,指出用上述方法分离四种化合物的洗脱 的先后顺序,并说明理由。 槲皮素 山奈酚 槲皮素-3-O-葡萄糖苷答:洗脱先后顺序是:槲皮素-3-O-葡萄糖苷山奈酚槲皮素 原因:槲皮素中羟基数最多,与聚酰胺吸附力较强,最后洗脱下来;山奈酚与槲皮素-3-O-葡萄糖苷的羟基数相同,后者是单糖苷,因为空间位阻的作用与聚酰胺吸附力较弱,最先洗脱下来。5用聚酰胺柱色谱分离下列化合物,以浓度递增的乙醇液洗脱时的先后顺序,并说明理由。 A B C洗脱先后顺序是:B AC原因:以含水溶剂系统洗脱时,苷比苷元先洗脱下来,因此B最先洗脱。而分子内芳香程度越高,共轭双键越多,吸附力越强。黄酮二氢黄酮,即CA,因此A比C先洗脱下来。六、问答题1试述黄酮类化合物的基本母核及结构的分类依据,常见黄酮类化合物结构类型可分为哪几类?答:主要指基本母核为2-苯基色原酮的一类化合物,现在则是泛指具有6C-3C-6C为基本骨架的一系列化合物。其分类依据是根据中间三碳链的氧化程度,三碳链是否成环状,及B环的联接位置等特点分为以下几类:黄酮类.黄酮醇类.二氢黄酮类.二氢黄酮醇类.查耳酮类.二氢查耳酮类.异黄酮类.二氢异黄酮类.黄烷醇类.花色素类.双黄酮类。2试述黄酮(醇)多显黄色,而二氢黄酮(醇)不显色的原因。答:黄酮(醇)类化合物分子结构中具有交叉共轭体系,所以多显黄色;而二氢黄酮(醇)不具有交叉共轭体系,所以不显色。7根据下列流程,指出划线部分的作用,并回答相关问题槐花粗粉加约倍量已煮沸的0.4%硼砂水溶液,搅拌下加入石灰乳至pH89,并保持该pH值30分钟,趁热抽滤,反复次水提取液药渣在6070C下,用浓盐酸调pH45,搅拌,静置放冷,滤过,水洗至洗液呈中性,60C干燥。滤液 沉淀 热水或乙醇重结晶 芸香苷结晶(1)流程中采用的提取方法与依据是什么?(2)提取液中加入0.4%硼砂水的目的?(3)以石灰乳调pH89的目的?如果pH12以上会造成什么结果?(4)酸化时加盐酸为什么控制pH在4-5?如果pH2以上会造成什么结果?(5)以热水或乙醇重结晶的依据?提取芸香苷还可以采用什么方法?答:(1)流程中采用的提取方法是:碱提取酸沉淀法依据:芸香苷显酸性可溶于碱水。(2)提取液中加入0.4%硼砂水的目的:硼砂可以与邻二羟基络合,保护邻二羟基不被氧化。(3)以石灰乳调pH89的目的:芸香苷含有7-OH,4-OH,碱性较强可以溶于pH89的碱水中。如果pH12以上,碱性太强,钙离子容易与羟基、羰基形成难溶于水的鳌合物,降低收率。(4)酸化时加盐酸为什么控制pH在4-5足以是芸香苷析出沉淀,如果pH2以上容易使芸香苷的醚键形成金羊盐,不易析出沉淀。(5)以热水或乙醇重结晶的依据是:芸香苷在热水和热乙醇中溶解度较大,在冷水及冷乙醇中溶解度较小的原因。提取芸香苷还可以采用乙醇回流提取法。第六章 萜类与挥发油一、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单萜类化合物分子中的碳原子数为( A ) A10个 B15个 C5个 D20个 E25个3难溶于水,易溶于乙醇和亲脂性有机溶剂的是( A ) A游离的萜类化合物 B与糖结合成苷的萜类化合物 C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 D皂苷类化合物 E单糖类化合物5通常以树脂、苦味质、植物醇等为存在形式的萜类化合物为( B ) A单萜 B二萜 C倍半萜 D二倍半萜 E三萜7非含氧的开链萜烯分子符合下列哪项通式( B )A(C8H5)n B(C5H8)n C(5C8H)n D(C5H5)n E(C8H8)n8二萜类化合物具有( C )A两个异戊二烯单元 B三个异戊二烯单元 C有四个异戊二烯单元D五个异戊二烯单元 E六个异戊二烯单元14组成挥发油的芳香族化合物大多具有( A ) A6C3C的基本碳架 B异戊二烯的基本单元C内酯结构 D色原酮的基本母核E6C3C6C的基本碳架15鉴别挥发油时,一般先测的物理常数为( C )A相对密度 B旋光度 C折光率D比重 E沸点16区别油脂和挥发油,一般可采用( B )A升华试验 B挥发性试验 C泡沫试验D溶血试验 E沉淀反应24分离挥发油中的羰基成分,常采用的试剂为( A ) A. 亚硫酸氢钠试剂 B. 三氯化铁试剂 C. 2%高锰酸钾溶液 D. 异羟肟酸铁试剂 E. 香草醛浓硫酸试剂29卓酚酮不具有的性质是( C )A酸性强于酚类 B酸性弱于羧酸类 C溶于6070%硫酸 D与铜离子生成绿色结晶 E多具抗菌活性,但有毒性30奥类所不具有的性质是( A )A与FeCl3呈色 B能溶于60%硫酸 C与5%溴/CHCl3呈色D呈现蓝色、紫色或绿色 E能溶于石油醚32CO2超临界萃取法提取挥发油的优点不包括(C )A提取效率高 B没有污染 C较常规提取方法成本低、设备简便 D可用于提取性质不稳定的挥发油E缩短提取流程(二)多项选择题1萜类化合物的分类依据不是(BCDE ) A分子中含有的异戊二烯单位数 B氮原子的结合状态 C分子中是否具有6C3C骨架 D结构中有无碳环及碳环的数量 E含氧官能团的种类20挥发油的提取方法包括( ABCDE )A水蒸汽蒸馏法 B溶剂提取法 C冷压法 D油脂吸收法 E超临界流体萃取法22挥发油具有的通性有( ABCE )A特殊气味 B挥发油 C几乎不溶于水 D稳定性 E具有一定的物理常数二、名词解释2挥发油: 挥发油(Volatile oils)又称精油(essential oils),是一类具有芳香气味的油状液体的总称。在常温下能挥发,可随水蒸气蒸馏.3精油: 是一类难溶于水、可随水蒸气蒸馏、具有芳香气味的油状液体混合物。5脑: 挥发油在常温下为透明液体,低温时某些挥发油中含量高的主要成分可析出结晶,这种析出物习称为脑。三、填空题1低分子量和含功能基少的萜类,常温下多呈 液 态,具有 挥发性 性,能随水蒸气蒸馏。随着分子量的增加、功能基的增多,化合物 极 性增大,沸点也相应 ,增高 。2青蒿素是过 氧 倍半萜,系从中药青蒿中分离得到的 抗疟疾 有效成分。5.挥发油是存在于_植物_中一类可随水蒸气蒸馏得到的与水不相混溶的挥发性_油状液体_。6. 萜类的主要分类法是根据分子中包含 异戊二烯 单位数目进行分类。二萜由 20 个碳组成。7某些挥发油在低温条件下,析出固体成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