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桩基技术设计规范方案试题库.doc

上传人:s****u 文档编号:12813775 上传时间:2020-05-2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3.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桩基技术设计规范方案试题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建筑桩基技术设计规范方案试题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建筑桩基技术设计规范方案试题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范文范例参考建筑桩基技术规范培训题库一、单选(80道)1、在施工过程中,单桩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到达破坏状态前或出现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时所对应的最大荷载,它取决于对桩的( )和桩身( )。 A、支撑阻力、承载力 B、支撑压力、承载力 C、支撑强度、荷载力 D、支撑阻力、强度力2、在考虑上部结构形式、荷载和地层分布以及相互作用效应时,通过调整( )、( )、( )等改变基桩支撑刚度分布,以使建筑物沉降趋于均匀、承台内力降低的设计方法。 A、桩径、桩长、桩距 B、桩径、桩长、高度 C、桩径、桩高、桩距 D、桩长、承载、内力3、在一般施工过程中,用来表示混凝土抗拉、抗压强度的设计值符号是( )、( )。 A、Ft、 Fc B 、FX、 Fy C、Fa、 Fb D 、Fk、 Fh4、桩基础应按下列哪两类极限状态设计( )。 A、承载能力极限状态、非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B、承载能力极限、强度 C、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D、强度状态、荷载状态5、当桩端平面以下存在软弱下卧层时,应进行( )承载力验算。 A、非强层 B、软弱下卧层 C、荷载 D、力度6、桩基结构设计安全等级、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和结构重要性系数 o 应按现行有关建筑结构规范的规定采用,除临时性建筑外,重要性系数o 不应小于( )。 A、0.8 B、1.0 C、1.2 D、1.57、对建筑场地的不良地质作用,如滑坡、崩塌、泥石流、( )、( )等,有明确判断、结论和防治方案; A、岩溶、土洞 B 、洪水、土洞 C、岩溶、腐蚀 D、岩溶、泥浆8、对于摩擦型桩:宜按 2035m布置勘探孔,但遇到土层的性质或状态在水平方向分布变化较大,或存在可能影响成桩的土层时,应适当( )勘探点。A、均匀 B、加密 C、扩大 D、疏散9、按桩径(设计直径 d)大小分类,小直径桩为d( )、大直径桩为d( )。 A、250mm 、800mm B、200mm 、850mm C、200mm 、800mm D、250mm 、850mm10、对于严格要求不出现裂缝的一级裂缝控制等级,桩身应设置预应力筋;对于一般要求不出现裂缝的二级裂缝控制等级,桩身宜设置( )筋。 A、加强 B、荷载 C、疏散 D、预应力11、当桩身直径为 3002000mm 时,正截面配筋率可取 0.650.2 (小直径桩取高值);对受荷载特别大的桩、抗拔桩和嵌岩端承桩应根据计算确定配筋率,并不应( )上述规定值 A、等于 B、小于 C、大于 D、忽略不计12、混凝土预制桩的截面边长不应小于 200mm;预应力混凝土预制实心桩的截面边长不宜小于( )。A、350mm B 、320mm C、300mm D、 400mm13、对于受水平荷载的桩,主筋不应小于 812;对于抗压桩和抗拔桩,主筋不应少于 610;纵向主筋应沿桩身周边均匀布置,其净距不应小于( )。 A、65mm B、 50mm C、70mm D、 60mm14、当桩基形状不规则时,可采用等代矩形( )计算桩基等效沉降系数,等效矩形的长宽比可根据承台实际尺寸和形状确定。A、面积 B、长宽 C、大小 D、重量15、当土层不均匀或建筑物对不均匀沉降较敏感时,尚应将负摩( )引起的下拉荷载计入附加荷载验算桩基沉降。A、阻力 B 、压力 C、体积 D、重量16、承台和地下室外墙与基坑侧壁间隙应灌注素混凝土,或采用灰土、级配砂石、压实性较好的素土分层夯实,其压实系数不宜小于( )。A、0.90 B、0.94 C、0.85 D、0.1017、承台与承台之间的连接构造不符合下列那个要求( )。A、一柱一桩时,应在桩顶两个主轴方向上设置联系梁。当桩与柱的截面直径之比大于2 时,可不设联系梁。B、两桩桩基的承台,应在其短向设置联系梁。C、按照靠近最相邻的承台设置主梁。D、联系梁顶面宜与承台顶面位于同一标高。联系梁宽度不宜小于 250mm,其高度可取承台中心距的 1/101/15,且不宜小于 400mm。18、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桩桩尖型式宜根据地层性质选择闭口型或敞口型;闭口型分为( )和( )。A、平底十字型、锥型 B、弯曲型、接口型 C、平底十字型、弯型 D、敞口型、闭口型19、桩身混凝土及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符合下列那个要求( )。 A、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小于 C25, 混凝土预制桩尖强度等级不得小于 C30。 B、灌注桩主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 35mm,水下灌注桩的主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得小于 50mmC、四类、五类环境中桩身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港口工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JTJ 267、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 50046 的相关规定。D、桩身混凝土满足混泥土强度。20、对于主裙楼连体建筑,当高层主体采用桩基时,裙房(含纯地下室)的地基或桩基刚度宜相对弱化,可采用( )基础。A、天然地基、复合地基、疏桩或短桩B、天然地基、复合地基、疏桩、C、混泥土、复合地基、疏桩D、天然地基、复合地基、疏桩、长桩21、桩与承台的连接构造应不符合下列那条规定( )。A、桩嵌入承台内的长度对中等直径桩不宜小于 50mm;对大直径桩不宜小于 100mm。B、对于一承台一桩基础,承台与桩直接连接时,承台纵向主筋锚入桩身内长度不应小于 35 倍。C、混凝土桩的桩顶纵向主筋应锚入承台内,其锚入长度不宜小于 35 倍纵向主筋直径。D、对于大直径灌注桩,当采用一柱一桩时可设置承台或将桩与柱直接连接。22、灌注桩成桩后一定时间,通过预设于桩身内的注浆导管及与之相连的桩端、桩侧注浆阀注入水泥浆,使桩端、桩侧土体(包括沉渣和泥皮)得到加固,从而提高单桩( ),减小沉降A、承载力 B、压力 C、强度 D、连接23、下列建筑桩基那些不应进行沉降计算( )。A、当桩端平面以下存在软弱下卧层时,应进行软弱下卧层承载力验算。B、设计等级为甲级的非嵌岩桩和非深厚坚硬持力层的建筑桩基。C、设计等级为乙级的体型复杂、荷载分布显著不均匀或桩端平面以下存在软弱土层的建筑桩基;D、软土地基多层建筑减沉复合疏桩基础。24、对于框架核心筒结构高层建筑天然地基承载力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宜于核心筒区域局部设置增强刚度、( )沉降的摩擦型桩。A、减小 B、加强 C、增大 D、忽略不计25、桩基设计应具备以下那些资料( )。A、岩土工程勘察文件、建筑场地与环境条件的有关资料、建筑物的有关资料、施工条件的有关资料、供设计比较用的有关桩型及实施的可行性的资料。B、岩土工程勘察文件、建筑场地与环境条件的有关资料、建筑物的有关资料、施工条件的有关资料。C、岩土工程勘察文件、建筑场地与环境条件的有关资料、施工条件的有关资料、供设计比较用的有关桩型及实施的可行性的资料。D、建筑场地与环境条件的有关资料、施工条件的有关资料、供设计比较用的有关桩型及实施的可行性的资料。26、基桩可按下列那些( )规定分类。A、按承载性状分类、按成桩方法分类、按桩径(设计直径 d)大小分类。B、按桩径(设计直径 d)大小分类。按数量分类。C、按承载性状分类、按桩径(设计直径 d)大小分类。D、按承载性状分类、按成桩方法分类。27、导管接头处外径应比钢筋笼的内径小( )以上。A 、200mm B、100mm C 、50mm D、300mm28、灌注桩灌注混凝土前,孔低( )以内的泥浆相对密度小于1.25,含沙量不得大于8%,黏度不得大于28s。A、300mm B、100mm C、50mm D、500mm29、沉管灌注桩混凝土的坍落度宜为( )。A、180-220mm B、30-50mm C、80-100mm D、60-80mm30、静力压桩施工时,抱压力不应大于桩身允许侧向压力的( )倍。A、1.0 B、1.1 C、1.2 D、1.531、桩基工程应进行桩位、桩长、桩径、桩身质量和( )的检验。A、动侧 B、单桩承载力 C、静载 D、桩身混泥土强度32、预制桩焊接接头的质量检查宜采用探伤检测,同一工程探伤抽样检验不得少于( )个接头。A、2 B、3 C、4 D、533、锤击桩桩锤的选用应根据地质条件、( )、桩的密集程度、单桩竖向承载力以及现有施工条件等因素确定。A、试桩情况 B、桩长 C、桩型 D、施工工艺34、灌注桩桩身混泥土强度等级不得小于( ),混泥土预制桩尖强度等级不得小于( )。A、C25、C30 B、C20、C30 C、C25、C40 D、C20、C4035、以下不同桩径桩嵌入承台内的长度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是( )。A、桩径700mm的桩嵌入承台70mm。B、桩径800mm的桩嵌入承台80mm。C、桩径1000mm的桩嵌入承台100mm。D、桩径600mm的桩嵌入承台50mm。36、下列灌注桩保护层厚度满足规范的是( )。A、沉管灌注桩主筋保护层厚度为40mm。B、人工挖孔桩主筋保护层厚度为35mm。C、冲孔桩主筋保护层厚度为45mm。D、旋挖桩主筋保护层厚度为50mm。37、灌注水下混凝土时,应有足够的混凝土储备量,导管一次埋入混凝土面以下不应少于( )。A、0.8 B、1.0 C、1.6 D、1.538、下列对基桩选型表述正确的是( )。A、凡嵌岩桩必为端承装。 B、挤土灌注桩也可应用于高层建筑。 C、人工挖孔桩质量稳定可靠。 D、扩底不一定提高承载力。39、水下灌注混凝土导管使用前应试拼装、试压、试水压力可取为( )Mpa。A、0.5-1.0 B、0.6-0.8C、0.5-0.8 D、0.6-1.040、混凝土实心桩的吊运和运输时,对混凝土强度要求是( )。A、吊运要求强度达到70%及以上,达到100%方可运输。B、吊运要求强度达到75%及以上,达到100%方可运输。C、吊运要求强度达到70%及以上,达到90%方可运输。D、吊运要求强度达到75%及以上,达到90%方可运输。41、以下对锤击沉桩打桩顺序要求错误的是( )。A、对于密集桩群,自中间向两个方向或四周对称施打。B、当一侧毗邻建筑物时,由毗邻建筑物向另一方向是施打。C、根据基础的设计标高,宜先深后浅。D、根据装的规格,宜先小后大,先长后短。42、抗震设防烈度为( )度及以上地区,不宜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和预应力混凝土空心力桩。A、6 B、7C、8 D、943、预制桩纵向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宜小于( )。A、40mm B、30mmC、35mm D、50mm44、灌注桩混凝土灌注之前,孔低沉渣厚度指标不符合规定的是( )。A、对端承型桩,不应大于50mm。B、对摩擦型桩,不应大于100mm。C、对抗拔桩,不应大于150mm。D、对抗水平力桩,不应大于200mm。45、钢筋笼制作检查不符合检查的是( )。A、钢筋规格 B、焊条规格C、钢筋品种 D、钢筋笼就位标高46、预制桩施工过程中不进行检验的是( )A、 打入深度、停锤标准、静压终止压力值B、接桩质量,接桩间歇时间及桩顶完整状况C、 桩身垂直度检查D、桩顶标高应严格控制在设计桩顶标高位置47、那些灌注桩不适宜用于地下水位以下的粘性土、粉土、沙土、填土、碎石土及风化岩层( )。A、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B、旋挖成孔灌注桩C、冲孔灌注桩D、人工挖孔桩48、桩基承台的构造,应满足以下那些( )要求。A、抗冲切、抗剪切、抗弯承载力和上部结构 B、 抗冲切、抗剪切、强度C、抗冲切、 强度上部结构 D、强度、上部结构、力度49、承台底面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当有混凝土垫层时,不应小于( ),无垫层时不应小于( );此外尚不应小于桩头嵌入承台内的长度。A、50mm、60mm B、40mm、50mmC、50mm、70mm D、60mm、70mm50、当有抗震设防要求时,对于一、二级抗震等级的柱,纵向主筋锚固长度应乘以 1.15的系数;对于三级抗震等级的柱,纵向主筋锚固长度应乘以( )的系数。A、1.05 B、1.1C、1.02 D、1.1551、对于筏形承台,当桩端持力层深厚坚硬、上部结构刚度较好,且柱荷载及柱间距的变化不超过20%时;或当上部结构为框架核心筒结构且按变刚度调平原则布桩时,可仅按( )进行计算其弯矩。A、上部结构作用原理 B、局部弯矩作用 C、均布荷载作用D、地基桩承台上部结构共同作用原理 52、桩基承台厚度应满足柱(墙)、基桩对承台的( )要求。 A、冲切承载力 B、受压承载力 C、受剪承载力 D、抗拔承载力 53、对于承台的受剪计算,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柱(墙)下桩基承台,应仅对柱(墙)边、变阶处和桩边联线形成的贯通承台的斜截面的受剪承载力进行验算。B、当承台悬挑边有多排基桩形成多个斜截面时,可只对受力最大的斜截面的受剪承载力进行验算。C、柱下独立桩基承台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可以不考虑承台及上土自重。54、承台受压计算中要求,对于柱下桩基,( )应验算柱下或桩上承台的局部受压承载力。A、当承台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于柱或桩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时B、当承台混凝土强度等级低于柱或桩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时C、当承台混凝土强度等级等于柱或桩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时D、当承台混凝土强度等级与柱或桩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时相差较大时55、当设计桩径大于1000mm,且采用机械挖孔时,灌注桩成孔桩径偏差为( )A、-50mm B、-80mm C、-100mm D、100mm 56、当设计桩径大于1000mm,且采用机械挖孔时,灌注桩成孔垂直度偏差为( )A、1% B、2% C、3% D、4% 57、灌注桩钢筋笼长度允许偏差为( )A、50mm B、100mm C、50mm D、100mm 58、灌注桩钢筋笼主筋间距允许偏差为( )A、15mm B、5mm C、10mm D、20mm 59、对于灌注桩混凝土试块留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直径大于 1m或单桩混凝土量超过25m3的桩,每根桩桩身混凝土应留有1组试件;B、直径不大于 1m的桩或单桩混凝土量不超过 25m3的桩,每个灌注台班不得少于1组;C、直径不大于 1m的桩或单桩混凝土量不超过 25m3的桩,每个灌注台班不得少于3组;D、每组试件应留3件60、下列对于泥浆护壁的说法错误的是( )A、施工期间护筒内的泥浆面应高出地下水位1.0m以上,在受水位涨落影响时,泥浆面应高出最高水位1.5m以上;B、在清孔至浇筑水下混凝土前这段时间内,可不用置换孔内泥浆;C、浇注混凝土前,孔底500mm以内的泥浆比重应小于1.25;含砂率不得大于8%;黏度不得大于28s;D、在容易产生泥浆渗漏的土层中应采取维持孔壁稳定的措施。61、灌注桩施工时,砂土中护筒埋设深度为( )A、1.0m B、1.2m C、1.5m D、2.0m 62、水下灌注的混凝土塌落度宜为( )A、140160mm B、160180mm C、180220mm D、220240mm63、灌注桩开始灌注混凝土时,导管底部至孔底的距离宜为( ) A、200300mm B、300500mm C、500700mm D、7001000mm64、旋挖钻机成孔应采用跳挖方式,钻斗倒出的土距桩孔口的最小距离应大于( ),并应及时清除。A、3m B、4m C、5m D、6m65、灌注桩浇筑混凝土时,应控制最后一次灌注量,超灌高度宜为 0.81.0m,凿除泛浆高度后必须保证暴露的桩顶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等级的( )A、50% B、75% C、90% D、100%66、钻、挖、冲孔灌注桩及地下连续墙的沉渣(虚土)、泥皮和桩底、桩侧一定范围土体的加固可采用什么办法处理( )A、灌注桩后注浆法 B、桩侧补桩法 C、基土夯实法 D、换填法67、灌注桩后注浆法的注浆作业宜于成桩( )后开始;A、1d B、2d C、3d D、4d68、对于混凝土预制桩,混凝土设计强度达到( )及以上方可起吊,达到( )方可运输;A、50%;50% B、50%;75% C、50%;100% D、75%;100%69、用于地下水有侵蚀性的地区或腐蚀性土层的钢桩,应按设计要求作( )A、防腐处理 B、防沉降处理 C、防冲击破坏处理 D、防电处理70、承台挖土应均衡分层进行,对( )的基坑开挖,高差不应超过 1mA、亚粘土 B、流塑状软土 C、砂土 D、砂砾土71、承台混凝土施工时,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 )引起裂缝。A、天气原因 B、沉降作用 C、渗透压力 D、温度应力72、沉管灌注桩混凝土的塌落度宜为( )A、180-220mm B、30-50mm C、80-100mm D、60-80mm73、抗震设防烈度为( )度及以上,不宜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和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方桩。A、6 B、7 C、8 D、974、灌注桩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小于( ),混凝土预制桩尖强度等级不得小于( )A、C25,C30 B、C20,C30 C、C25,C40 D、C20,C4075、水下灌注混凝土导管使用前应试拼装、试压、试水压力可取为( )A、0.51.0 B、0.60.8 C、0.50.8 D、0.61.076、锤击桩桩锤的选用应根据地质条件、( )、桩的密集程度、单桩竖向承载力及现有施工条件等因素。A、试桩情况 B、桩长 C、桩型 D、施工工艺77、预制桩纵向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宜小于( )A、40mm B、30mm C、35mm D、50mm78、灌注桩粗骨料可选用卵石或碎石,其粒径不得大于钢筋最小净距的( )A、1/2 B、1/3 C、1/4 D、1/579、下列灌注桩保护层厚度满足规范要求的是( )A、沉管灌注桩主筋保护层厚度为40mm;B、人工挖空桩主筋保护层厚度为35mm;C、冲孔桩主筋保护层厚度为45mmD、旋挖桩主筋保护层厚度为50mm80、以下不同桩径桩嵌入承台内的长度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是( )A、桩径700mm的桩嵌入承台70mm;B、桩径800mm的桩嵌入承台80mm;C、桩径1000mm的桩嵌入承台100mm;D、桩径600mm的桩嵌入承台50mm;二、多选(20道)1、承台截面弯矩计算中要求,箱形承台和筏形承台的弯矩宜考虑的因素有( )A、地基土层性质 B、基桩分布 C、承台上部结构承受的荷载 D、承台和上部结构类型和刚度 E、桩端持力层的性质2、灌注桩施工应具备的资料有( )A、建筑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B、桩基工程施工图及图纸会审纪要 C、桩基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 D、水泥、砂、石、钢筋等原材料及其制品的质检报告 E、主要施工机械及其配套设备的技术性能资料及有关荷载、施工工艺的试验参考资料3、以下哪些土可以用于制备灌注桩施工中所需的护壁泥浆( )A、膨润土 B、砂土 C、耕植土 D、高塑性黏土 E、亚粘土4、钻孔达到设计深度, 灌注混凝土之前,孔底沉渣厚度指标为( )A、对端承型桩,不应大于50; B、对端承型桩,不应大于100;C、对摩擦型桩,不应大于100; D、对摩擦型桩,不应大于150;E、对抗拔、抗水平力桩,不应大于 200 ;5、冲孔桩施工过程中,当遇到孤石时,可采取什么办法将孤石击碎或挤入孔壁( )A、采用预爆法爆破 B、采用高冲程不断冲击 C、采用低冲程缓慢冲击 D、采用高低冲程交替冲击 6、冲孔桩施工过程中,( )应该进行验孔?每钻进 45m 应验孔一次,在更换钻头前或容易缩孔处,均应验孔A、每钻进 23m B、每钻进 45m C、每钻进 67m D、更换钻头前 E、容易缩孔处7、下列对于冲孔桩成孔的操作要点,说法正确的是( )A、遇黏性土层,用中、小冲程 1 m2m,孔内泵入清水或稀泥浆,且需经常清除钻头上的泥块;B、遇粉砂或中粗砂层,用中冲程 2m3m,孔内泥浆比重 1.21.5,且需投入黏土块,勤冲、勤掏渣;C、遇软弱土层或塌孔回填重钻时,用中冲程或小冲程反复冲击,加黏土块夹小片石,孔内泥浆比重 1.31.5;D、遇砂卵石层,用中、高冲程 3m4m,孔内泥浆比重1.3 左右,且需勤掏渣 E、遇砂卵石层,用中、高冲程 5m6m,孔内泥浆比重1.3 左右,且需勤掏渣8、冲孔施工中遇到( )情况时,应停止施工,采取措施后方可继续施工。A、斜孔 B、弯孔 C、梅花孔 D、塌孔及护筒周围冒浆 E、失稳9、旋挖钻成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如遇容易产生泥浆渗漏的土层,处理措施有( )A、提高泥浆比重B、泥浆中掺入锯末C、不断更换泥浆D、掺入适量增黏剂提高泥浆黏度E、加快泥浆循环10、灌注桩后注浆要求浆液的水灰比应根据土的( )确定A、饱和度 B、黏性 C、渗透性 D、硬度 E、密实度11、灌注桩后注浆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时可终止注浆( )A、注浆孔内溢出水泥浆液;B、注浆总量达到设计要求;C、注浆总量和注浆压力均达到设计要求;D、注浆压力达到设计要求;E、注浆总量已达到设计值的75%,且注浆压力超过设计值12、承台和地下室外墙与基坑侧壁间隙回填要求有( )A、回填土前,应排除积水,清除虚土和建筑垃圾;B、回填土应按设计要求选料;C、回填土应分层夯实;D、如无施工条件,回填时可先回填基坑或承台的一侧;E、回填时应对称进行;13、桩基工程应进行的检验项目有( )A、桩位 B、桩长 C、桩身质量 D、桩径 E、单桩承载力14、灌注桩施工前,混凝土拌制应对、( )等进行检查;A、原材料质量与计量 B、混凝土配合比 C、坍落度 D、混凝土强度等级 E、混凝土凝固时间15、混凝土预制桩的接桩方式有( )A、焊接接桩 B、硫磺胶泥 C、法兰接桩 D、螺纹连接 E、啮合式16、哪些灌注桩适宜于地下水位以下的粘性土、粉土、砂土、碎石土、以及风华岩层。( )A、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 B、旋挖成孔灌注桩 C、冲孔灌注桩 D、人工挖孔桩 17、钢筋笼制作应检查的内容有( )A、钢筋规格 B、焊条规格 C、钢筋品种 D、钢筋笼就位标高18、当出现下列哪些情况之一时,应暂停压桩作业,并分析原因,采用相应措施( )A、桩难以穿越硬夹层;B、实际桩长与设计桩长相差较大;C、压桩机下陷;D、 桩身出现异常响声,压桩机械工作状态出现异常;19、下列对浇筑混凝土预制桩注意事项说法正确的有( )A、浇筑混凝土预制桩时,宜从桩尖开始灌注,并应防止另一端的砂浆积聚过多;B、锤击预制桩的骨料粒径宜为540mm;C、一批锤击预制桩在龄期20天时,通过检测混凝土强度已经达到100%,同意改批次桩立即投入施工;D、上层桩或相邻桩的浇筑,必须在下层桩或相邻桩的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70%以上时,方可进行;E、桩的重叠层数不应超过4层;20、静压桩施工终压应符合下列规定:( )A、应根据现场试压桩的试验结果确定终压标准;B、对于入土深度大于8m的桩,终压连续复压次数可为2-3次;C、稳压压桩力不得小于终压力;D、稳压压桩的时间宜为510s; 完美Word格式整理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