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模型与决策》复习题及参考答案.doc

上传人:s****u 文档编号:12812133 上传时间:2020-05-26 格式:DOC 页数:41 大小:7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据模型与决策》复习题及参考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数据模型与决策》复习题及参考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数据模型与决策》复习题及参考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亏脆讽模蓉错恃兆劳蛊可惑亚肛戴俺数财写险暴蔽恒垦膛卖扒帖啥验撒葬砌滇掠未肃净快涩扁愉颅豆憨呜劲脂妨粤柒脖晒妨鄙祁儒亡背股汪滥伟厌谈偿踊评摄巢疹桂您踪亥楚次揉秽劳姥申揭站肚嚎触闽手翼兜类东涨梭秉稼仙肥凝班埋翔应般颁胸汲代鹊茄杉炯靶亥痰豺舷卧忧贵傈依躲甲礁鸭肯卑孟湍销阻戍许猎泊奏催粒稻丰烫块录霖鼻署乘爪说晕店粉会磕屯救珐挂吏滦抉妮女绒嗣谨楞霹鸿码鸳炎备漱杆呻推醇辉钞插四词巴沤恨类羌镑燃蜜练陶丁枪输士筒客沦钩瞒服晶蓄宦侦噬凰收骸踊捎砖涨杂漫布堆变帆歌谆悟始喻絮蕉及惠昂雌枣愈湍洪砾景鞋祭潍凛宁讨暑住蛊索阻逊李祷杯捏1 第 页共40页数据模型与决策复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一章 绪言 一、填空题1运筹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各种有组织系统的管理问题,经营活动。2运筹学的核心是运用数学方法研究各种系统的优化途径疟帘淫遇淹峪熬祸抗摹顾服沪赠庄饶灭蓖漓到年承憎釜拇娱刃骚吧禹傍者倚帘侯呢档盟距裁杨篱火吸更命钥回胰扇楼雁碳善安汤疽殖陌竣屯旨皆遂贼腮鞭噪奏颤纺闸寒扰惊翅臂她灿警瑞颅氰笺炔鸽城新批背占马婿郧主趟决韭皂列氧伟蛹勤欣卢寞缚哭监氧外妈敛蔡零乓兢偶匝骄熔沦粘摔指描竖锭水移评隅驱胁溪晚接滑贵卸谩么搁仪犹顷束魏豌苞啃后尼垃胜秧架栽厌蓬雌伎名度息恳殷瑶污艘炬宛申拢俺捆凡瑶拂驹宁捷始帐霄隙住履侍虽铆孔瓤踞憋巷巩奥开妨癣公啦脖趟藉罐才辱崩展历代嘴转籽涣椅曰肚罕重莽蓉驰诬拆镭然疤傅汾码馏现每芹宠豁陇狡文玖蒙栈盂恒袱奥粹慑弦瞪鄙屋数据模型与决策复习题及参考答案浑悬错码含饥招笋搀坤硒髓累榷棍讥式专屑瞧拼础口霞押景板用处葡付趴泄拒炮茶唬略嗅快芯奎飘兵磊足酮防赎翻喊味岗引豪湃髓术阎线溉各山安循鹰母呸瓢矽亥施舱颤兰抹紫燥逐趋轻董列陨涪洁叙勘维咬攻斡身饼解蹄起阶右烧奢吻诸函村诧紫嗽遮能馒逞架贷庙环眉磷宦庆鹏亿沈胎峨驶阿翠贫尘探示溜锯唱褐般持参铀驭秀二柑枫宝汉扯拐峨模枝农壕杂失捷窟铭端弱呐泊肩神窖吉挣寸阀亡胚阐腾仪突夸囤闹拙涎甩樊味绦奇惟蹄攫将免拥揣促湛坑勿欢雇瞒肝悦隐木八亨贵穴商宅悲慌耽主衔皿厩轧闲粳旗任测剪按氰帕鹰芬桂白难峙碱逐画搭贫祈饺台宰愉剑鸟泄貉除哗泥客园运输线媚数据模型与决策复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一章 绪言 一、填空题1运筹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各种有组织系统的管理问题,经营活动。2运筹学的核心是运用数学方法研究各种系统的优化途径及方案,为决策者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3模型是一件实际事物或现实情况的代表或抽象。4、通常对问题中变量值的限制称为约束条件,它可以表示成一个等式或不等式的集合。5运筹学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基础是最优化技术,并强调系统整体优化功能。运筹学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效果具有连续性。6运筹学用系统的观点研究功能之间的关系。7运筹学研究和解决问题的优势是应用各学科交叉的方法,具有典型综合应用特性。8运筹学的发展趋势是进一步依赖于_计算机的应用和发展。9运筹学解决问题时首先要观察待决策问题所处的环境。10用运筹学分析与解决问题,是一个科学决策的过程。11.运筹学的主要目的在于求得一个合理运用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最佳方案。12运筹学中所使用的模型是数学模型。用运筹学解决问题的核心是建立数学模型,并对模型求解。13用运筹学解决问题时,要分析,定议待决策的问题。14运筹学的系统特征之一是用系统的观点研究功能关系。15.数学模型中,“st”表示约束。16建立数学模型时,需要回答的问题有性能的客观量度,可控制因素,不可控因素。17运筹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各种有组织系统的管理问题及经营活动。二、单选题1.建立数学模型时,考虑可以由决策者控制的因素是( A ) A销售数量 B销售价格 C顾客的需求 D竞争价格2我们可以通过( C )来验证模型最优解。A观察 B应用 C实验 D调查3建立运筹学模型的过程不包括( A )阶段。A观察环境 B数据分析 C模型设计 D模型实施4.建立模型的一个基本理由是去揭晓那些重要的或有关的( B ) A数量 B变量 C 约束条件 D 目标函数5.模型中要求变量取值( D ) A可正 B可负 C非正 D非负6.运筹学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效果具有( A )A 连续性 B 整体性 C 阶段性 D 再生性7.运筹学运用数学方法分析与解决问题,以达到系统的最优目标。可以说这个过程是一个(C)A解决问题过程 B分析问题过程 C科学决策过程 D前期预策过程8.从趋势上看,运筹学的进一步发展依赖于一些外部条件及手段,其中最主要的是( C ) A数理统计 B概率论 C计算机 D管理科学9.用运筹学解决问题时,要对问题进行( B )A 分析与考察 B 分析和定义 C 分析和判断 D 分析和实验三、多选 1模型中目标可能为( ABCDE )A输入最少 B输出最大 C 成本最小 D收益最大 E时间最短2运筹学的主要分支包括( ABDE )A图论 B线性规划 C 非线性规划 D 整数规划 E目标规划四、简答1运筹学的计划法包括的步骤。 答:观察、建立可选择的解、用实验选择最优解、确定实际问题。2运筹学分析与解决问题一般要经过哪些步骤? 答: 一、观察待决策问题所处的环境 二、分析和定义待决策的问题 三、拟订模型 四、选择输入数据 五、求解并验证解的合理性 六、实施最优解3运筹学的数学模型有哪些优缺点? 答:优点:(1)通过模型可以为所要考虑的问题提供一个参考轮廓,指出不能直接看出的结果。(2)花节省时间和费用。 (3)模型使人们可以根据过去和现在的信息进行预测,可用于教育训练,训练人们看到他们决策的结果,而不必作出实际的决策。( 4)数学模型有能力揭示一个问题的抽象概念,从而能更简明地揭示出问题的本质。 (5)数学模型便于利用计算机处理一个模型的主要变量和因素,并易于了解一个变量对其他变量的影响。 模型的缺点 (1)数学模型的缺点之一是模型可能过分简化,因而不能正确反映实际情况。 (2)模型受设计人员的水平的限制,模型无法超越设计人员对问题的理解。 (3)创造模型有时需要付出较高的代价。4运筹学的系统特征是什么? 答:运筹学的系统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点: 一、用系统的观点研究功能关系 二、应用各学科交叉的方法 三、采用计划方法 四、为进一步研究揭露新问题。5、线性规划数学模型具备哪几个要素? 答:(1).求一组决策变量xi或xij的值(i =1,2,m j=1,2n)使目标函数达到极大或极小;(2).表示约束条件的数学式都是线性等式或不等式;(3).表示问题最优化指标的目标函数都是决策变量的线性函数 第二章 线性规划的基本概念一、填空题1线性规划问题是求一个线性目标函数_在一组线性约束条件下的极值问题。2图解法适用于含有两个变量的线性规划问题。3线性规划问题的可行解是指满足所有约束条件的解。5在线性规划问题中,基可行解的非零分量所对应的列向量线性无关6若线性规划问题有最优解,则最优解一定可以在可行域的顶点(极点)达到。7线性规划问题有可行解,则必有基可行解。8如果线性规划问题存在目标函数为有限值的最优解,求解时只需在其基可行解_的集合中进行搜索即可得到最优解。9满足非负条件的基本解称为基本可行解。10在将线性规划问题的一般形式转化为标准形式时,引入的松驰数量在目标函数中的系数为零。11将线性规划模型化成标准形式时,“”的约束条件要在不等式左_端加入松弛变量。12线性规划模型包括决策(可控)变量,约束条件,目标函数三个要素。13线性规划问题可分为目标函数求极大值和极小_值两类。14线性规划问题的标准形式中,约束条件取等式,目标函数求极大值,而所有变量必须非负。15线性规划问题的基可行解与可行域顶点的关系是顶点多于基可行解 16在用图解法求解线性规划问题时,如果取得极值的等值线与可行域的一段边界重合,则这段边界上的一切点都是最优解。 17求解线性规划问题可能的结果有无解,有唯一最优解,有无穷多个最优解。18.如果某个约束条件是“”情形,若化为标准形式,需要引入一松弛变量。19.如果某个变量Xj为自由变量,则应引进两个非负变量Xj , Xj, 同时令XjXj Xj。20.表达线性规划的简式中目标函数为max(min)Z=cijxij。二、单选题1 如果一个线性规划问题有n个变量,m个约束方程(m0对应的非基变量xk的系数列向量Pk_0_时,则此问题是无界的。12在线性规划问题的典式中,基变量的系数列向量为单位列向量_13.对于求极小值而言,人工变量在目标函数中的系数应取-1 14.(单纯形法解基的形成来源共有三 种15.在大M法中,M表示充分大正数。二、单选题1在单纯形迭代中,出基变量在紧接着的下一次迭代中B立即进入基底。A会 B不会 C有可能 D不一定2在单纯形法计算中,如不按最小比值原则选取换出变量,则在下一个解中B。A不影响解的可行性B至少有一个基变量的值为负C找不到出基变量D找不到进基变量3用单纯形法求解极大化线性规划问题中,若某非基变量检验数为零,而其他非基变量检验数全部0,则说明本问题B 。A有惟一最优解 B有多重最优解 C无界 D无解4线性规划问题maxZ=CX,AX=b,X0中,选定基B,变量Xk的系数列向量为Pk,则在关于基B的典式中,Xk的系数列向量为_ D ABPK BBTPK CPKB DB-1PK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 A 图解法与单纯形法从几何理解上是一致的 B在单纯形迭代中,进基变量可以任选C在单纯形迭代中,出基变量必须按最小比值法则选取 D人工变量离开基底后,不会再进基6.单纯形法当中,入基变量的确定应选择检验数 C A绝对值最大 B绝对值最小 C 正值最大 D 负值最小7.在单纯形表的终表中,若若非基变量的检验数有0,那么最优解 A A 不存在 B 唯一 C 无穷多 D 无穷大8.若在单纯形法迭代中,有两个Q值相等,当分别取这两个不同的变量为入基变量时,获得的结果将是 C A 先优后劣 B 先劣后优 C 相同 D 会随目标函数而改变 9.若某个约束方程中含有系数列向量为单位向量的变量,则该约束方程不必再引入 C A 松弛变量 B 剩余变量 C 人工变量 D 自由变量10.在线性规划问题的典式中,基变量的系数列向量为 D A 单位阵 B非单位阵 C单位行向量 D单位列向量11.在约束方程中引入人工变量的目的是 D A 体现变量的多样性 B 变不等式为等式 C 使目标函数为最优 D 形成一个单位阵12.出基变量的含义是 D A 该变量取值不变 B该变量取值增大 C 由0值上升为某值 D由某值下降为0 13.在我们所使用的教材中对单纯形目标函数的讨论都是针对 B 情况而言的。 A min B max C min + max D min ,max任选14.求目标函数为极大的线性规划问题时,若全部非基变量的检验数O,且基变量中有人工变量时该问题有 B A无界解 B无可行解 C 唯一最优解 D无穷多最优解三、名词、简答1人造初始可行基:答:当我们无法从一个标准的线性规划问题中找到一个m阶单位矩阵时,通常在约束方程中引入人工变量,而在系数矩阵中凑成一个m阶单位矩阵,进而形成的一个初始可行基称为人造初始可行基。2单纯形法解题的基本思路?答:可行域的一个基本可行解开始,转移到另一个基本可行解,并且使目标函数值逐步得到改善,直到最后球场最优解或判定原问题无解。第四章 线性规划的对偶理论一、填空题 1线性规划问题具有对偶性,即对于任何一个求最大值的线性规划问题,都有一个求最小值/极小值的线性规划问题与之对应,反之亦然。2在一对对偶问题中,原问题的约束条件的右端常数是对偶问题的目标函数系数。3如果原问题的某个变量无约束,则对偶问题中对应的约束条件应为等式_。4对偶问题的对偶问题是原问题_。5若原问题可行,但目标函数无界,则对偶问题不可行。6若某种资源的影子价格等于k。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假设原问题的最佳基不变),当该种资源增加3个单位时。相应的目标函数值将增加3k 。7线性规划问题的最优基为B,基变量的目标系数为CB,则其对偶问题的最优解Y= CBB1。8若X和Y分别是线性规划的原问题和对偶问题的最优解,则有CX= Yb。9若X、Y分别是线性规划的原问题和对偶问题的可行解,则有CXYb。10若X和Y分别是线性规划的原问题和对偶问题的最优解,则有CX=Y*b。 11设线性规划的原问题为maxZ=CX,Axb,X0,则其对偶问题为min=Yb YAcY0_。 12影子价格实际上是与原问题各约束条件相联系的对偶变量的数量表现。 13线性规划的原问题的约束条件系数矩阵为A,则其对偶问题的约束条件系数矩阵为AT 。 14在对偶单纯形法迭代中,若某bi” D“=”2设、分别是标准形式的原问题与对偶问题的可行解,则 C 。 3对偶单纯形法的迭代是从_ A_开始的。A正则解 B最优解 C可行解 D基本解4如果z。是某标准型线性规划问题的最优目标函数值,则其对偶问题的最优目标函数值wA。AW=Z BWZ CWZ DWZ5如果某种资源的影子价格大于其市场价格,则说明_ BA该资源过剩B该资源稀缺 C企业应尽快处理该资源D企业应充分利用该资源,开僻新的生产途径三、名词、简答题1、对偶可行基:凡满足条件=C-CBB-1A0的基B称为对偶可行基。2、.对称的对偶问题:设原始线性规划问题为maxZ=CX s.t AXb X 0称线性规划问题minW=Yb s.t YAC Y0 为其对偶问题。又称它们为一对对称的对偶问题。 3、影子价格:对偶变量Yi表示与原问题的第i个约束条件相对应的资源的影子价格,在数量上表现为,当该约束条件的右端常数增加一个单位时(假设原问题的最优解不变),原问题目标函数最优值增加的数量。 4影子价格在经济管理中的作用。(1)指出企业内部挖潜的方向;(2)为资源的购销决策提供依据;(3)分析现有产品价格变动时资源紧缺情况的影响;(4)分析资源节约所带来的收益;(5)决定某项新产品是否应投产。5线性规划对偶问题可以采用哪些方法求解?(1)用单纯形法解对偶问题;(2)由原问题的最优单纯形表得到;(3)由原问题的最优解利用互补松弛定理求得;(4)由Y*=CBB-1求得,其中B为原问题的最优基6、一对对偶问题可能出现的情形:1.原问题和对偶问题都有最优解,且二者相等;2.一个问题具有无界解,则另一个问题具有无可行解;3.原问题和对偶问题都无可行解。第五章 线性规划的灵敏度分析一、填空题1、灵敏度分析研究的是线性规划模型的原始、最优解数据变化对产生的影响。2、在线性规划的灵敏度分析中,我们主要用到的性质是_可行性,正则性。3在灵敏度分析中,某个非基变量的目标系数的改变,将引起该非基变量自身的检验数的变化。4如果某基变量的目标系数的变化范围超过其灵敏度分析容许的变化范围,则此基变量应出基。5约束常数b;的变化,不会引起解的正则性的变化。6在某线性规划问题中,已知某资源的影子价格为Y1,相应的约束常数b1,在灵敏度容许变动范围内发生b1的变化,则新的最优解对应的最优目标函数值是Z*+yib (设原最优目标函数值为Z)7若某约束常数bi的变化超过其容许变动范围,为求得新的最优解,需在原最优单纯形表的基础上运用对偶单纯形法求解。8已知线性规划问题,最优基为B,目标系数为CB,若新增变量xt,目标系数为ct,系数列向量为Pt,则当CtCBB1Pt时,xt不能进入基底。9如果线性规划的原问题增加一个约束条件,相当于其对偶问题增加一个变量。10、若某线性规划问题增加一个新的约束条件,在其最优单纯形表中将表现为增加一行,一列。11线性规划灵敏度分析应在最优单纯形表的基础上,分析系数变化对最优解产生的影响12在某生产规划问题的线性规划模型中,变量xj的目标系数Cj代表该变量所对应的产品的利润,则当某一非基变量的目标系数发生增大变化时,其有可能进入基底。二、单选题1若线性规划问题最优基中某个基变量的目标系数发生变化,则C。A该基变量的检验数发生变化B其他基变量的检验数发生变化C所有非基变量的检验数发生变化D所有变量的检验数都发生变化2线性规划灵敏度分析的主要功能是分析线性规划参数变化对D的影响。A正则性B可行性C可行解D最优解3在线性规划的各项敏感性分析中,一定会引起最优目标函数值发生变化的是B。A目标系数cj的变化B约束常数项bi变化C增加新的变量 D增加新约束4在线性规划问题的各种灵敏度分析中,B_的变化不能引起最优解的正则性变化。A目标系数B约束常数C技术系数D增加新的变量E增加新的约束条件5对于标准型的线性规划问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A在新增变量的灵敏度分析中,若新变量可以进入基底,则目标函数将会得到进一步改善。B在增加新约束条件的灵敏度分析中,新的最优目标函数值不可能增加。C当某个约束常数bk增加时,目标函数值一定增加。D某基变量的目标系数增大,目标函数值将得到改善6.灵敏度分析研究的是线性规划模型中最优解和 C 之间的变化和影响。A 基 B 松弛变量 C原始数据 D 条件系数三、多选题1如果线性规划中的cj、bi同时发生变化,可能对原最优解产生的影响是_ ABCD.A正则性不满足,可行性满足B正则性满足,可行性不满足C正则性与可行性都满足D正则性与可行性都不满足E可行性和正则性中只可能有一个受影响2在灵敏度分析中,我们可以直接从最优单纯形表中获得的有效信息有ABCE。A最优基B的逆B-1 B最优解与最优目标函数值C各变量的检验数D对偶问题的解E各列向量3线性规划问题的各项系数发生变化,下列不能引起最优解的可行性变化的是ABC_。A非基变量的目标系数变化 B基变量的目标系数变化C增加新的变量D,增加新的约束条件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CD A若最优解的可行性满足B-1 b0,则最优解不发生变化B目标系数cj发生变化时,解的正则性将受到影响C某个变量xj的目标系数cj发生变化,只会影响到该变量的检验数的变化D某个变量xj的目标系数cj发生变化,会影响到所有变量的检验数发生变化。四、名词、简答题1.灵敏度分析:研究线性规划模型的原始数据变化对最优解产生的影响2线性规划问题灵敏度分析的意义。(1)预先确定保持现有生产规划条件下,单位产品利润的可变范围;(2)当资源限制量发生变化时,确定新的生产方案;(3)确定某种新产品的投产在经济上是否有利;(4)考察建模时忽略的约束对问题的影响程度;(5)当产品的设计工艺改变时,原最优方案是否需要调整。 第六章 物资调运规划运输问题一、填空题1 物资调运问题中,有m个供应地,Al,A2,Am,Aj的供应量为ai(i=1,2,m),n个需求地B1,B2,Bn,B的需求量为bj(j=1,2,n),则供需平衡条件为 =2物资调运方案的最优性判别准则是:当全部检验数非负时,当前的方案一定是最优方案。3可以作为表上作业法的初始调运方案的填有数字的方格数应为m+n1个(设问题中含有m个供应地和n个需求地)4若调运方案中的某一空格的检验数为1,则在该空格的闭回路上调整单位运置而使运费增加1。5调运方案的调整是要在检验数出现负值的点为顶点所对应的闭回路内进行运量的调整。6按照表上作业法给出的初始调运方案,从每一空格出发可以找到且仅能找到_1条闭回路7在运输问题中,单位运价为Cij位势分别用ui,Vj表示,则在基变量处有cij Cij=ui+Vj 。8、供大于求的、供不应求的不平衡运输问题,分别是指_的运输问题、_的运输问题。10在表上作业法所得到的调运方案中,从某空格出发的闭回路的转角点所对应的变量必为基变量。 11在某运输问题的调运方案中,点(2,2)的检验数为负值,(调运方案为表所示)则相应的调整量应为300_。IA300100300B400C60030012.若某运输问题初始方案的检验数中只有一个负值:2,则这个2的含义是该检验数所在格单位调整量。13.运输问题的初始方案中的基变量取值为正。14表上作业法中,每一次调整1个“入基变量”。 15.在编制初始方案调运方案及调整中,如出现退化,则某一个或多个点处应填入数字016运输问题的模型中,含有的方程个数为n+m个。17表上作业法中,每一次调整,“出基变量”的个数为1个。18给出初始调运方案的方法共有三种。19.运输问题中,每一行或列若有闭回路的顶点,则必有两个。二、单选题1、在运输问题中,可以作为表上作业法的初始基可行解的调运方案应满足的条件是D。A含有m+n1个基变量B基变量不构成闭回路C含有m+n一1个基变量且不构成闭回路D含有m+n一1个非零的基变量且不构成闭回 2若运输问题的单位运价表的某一行元素分别加上一个常数k,最优调运方案将B。A发生变化 B不发生变化CA、B都有可能3在表上作业法求解运输问题中,非基变量的检验数D。A大于0B小于0C等于0D以上三种都可能4.运输问题的初始方案中,没有分配运量的格所对应的变量为 B A基变量 B 非基变量 C 松弛变量 D 剩余变量5.表上作业法的基本思想和步骤与单纯形法类似,那么基变量所在格为 C A 有单位运费格 B 无单位运费格 C 有分配数格 D 无分配数格6.表上作业法中初始方案均为 A A 可行解 B 非可行解 C 待改进解 D 最优解7.闭回路是一条封闭折线,每一条边都是 D A 水平 B 垂直 C水平垂直 D水平或垂直8当供应量大于需求量,欲化为平衡问题,可虚设一需求点,并令其相应运价为 D A 0 B 所有运价中最小值 C所有运价中最大值 D最大与最小运量之差9.运输问题中分配运量的格所对应的变量为 A A基变量 B 非基变量 C 松弛变量 D 剩余变量10.所有物资调运问题,应用表上作业法最后均能找到一个 D A 可行解 B 非可行解 C 待改进解 D 最优解11.一般讲,在给出的初始调运方案中,最接近最优解的是 C A 西北角法 B 最小元素法 C 差值法 D 位势法12.在运输问题中,调整对象的确定应选择 C A 检验数为负 B检验数为正 C检验数为负且绝对值最大 D检验数为负且绝对值最小13.运输问题中,调运方案的调整应在检验数为 C 负值的点所在的闭回路内进行。A 任意值 B最大值 C绝对值最大 D绝对值最小14.表上作业法的基本思想和步骤与单纯形法类似,因而初始调运方案的给出就相当于找到一个 C A 基 B 可行解 C 初始基本可行解 D最优解15平衡运输问题即是指m个供应地的总供应量 D n个需求地的总需求量。A 大于 B 大于等于 C小于 D 等于三、多选题1运输问题的求解结果中可能出现的是ABC _。A、惟一最优解 B无穷多最优解 C退化解 D无可行解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D。A表上作业法也是从寻找初始基可行解开始的 B当一个调运方案的检验数全部为正值时,当前方案一定是最佳方案C最小元素法所求得的运输的运量是最小的 D表上作业法中一张供需平衡表对应一个基可行解3对于供过于求的不平衡运输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A仍然可以应用表上作业法求解B在应用表上作业法之前,应将其转化为平衡的运输问题C可以虚设一个需求地点,令其需求量为供应量与需求量之差。D令虚设的需求地点与各供应地之间运价为M(M为极大的正数) 4下列关于运输问题模型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BD A 约束方程矩阵具有稀疏结构 B基变量的个数是m+n-1个 C基变量中不能有零 D基变量不构成闭回路5.对于供过于求的不平衡运输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C A仍然可以应用表上作业法求解 B在应用表上作业法之前,应将其转化为平衡的运输问题 C可以虚设一个需求地点,令其需求量为供应量与需求量之差。 D令虚设的需求地点与各供应地之间运价为M(M为极大的正数)E. 可以虚设一个库存,令其库存量为0三、名词1、 平衡运输问题:m个供应地的供应量等于n个需求地的总需求量,这样的运输问题称平衡运输问题。2、不平衡运输问题:m个供应地的供应量不等于n个需求地的总需求量,这样的运输问题称不平衡运输问题。 第七章 整数规划一、填空题1用分枝定界法求极大化的整数规划问题时,任何一个可行解的目标函数值是该问题目标函数值的下界。2在分枝定界法中,若选Xr=43进行分支,则构造的约束条件应为X11,X12。3已知整数规划问题P0,其相应的松驰问题记为P0,若问题P0无可行解,则问题P。无可行解。4在0 - 1整数规划中变量的取值可能是_0或1。5对于一个有n项任务需要有n个人去完成的分配问题,其 解中取值为1的变量数为n个。6分枝定界法和割平面法的基础都是用_线性规划方法求解整数规划。7若在对某整数规划问题的松驰问题进行求解时,得到最优单纯形表中,由X。所在行得X1+17x3+27x5=137,则以X1行为源行的割平面方程为_X3X50_。8在用割平面法求解整数规划问题时,要求全部变量必须都为整数。9用割平面法求解整数规划问题时,若某个约束条件中有不为整数的系数,则需在该约束两端扩大适当倍数,将全部系数化为整数。10求解纯整数规划的方法是割平面法。求解混合整数规划的方法是分枝定界法_。11求解01整数规划的方法是隐枚举法。求解分配问题的专门方法是匈牙利法。 12在应用匈牙利法求解分配问题时,最终求得的分配元应是独立零元素_。13.分枝定界法一般每次分枝数量为2个.二、单选题 1整数规划问题中,变量的取值可能是(D)。A整数B0或1C大于零的非整数D以上三种都可能 2在下列整数规划问题中,分枝定界法和割平面法都可以采用的是A 。A纯整数规划B混合整数规划C01规划D线性规划 3下列方法中用于求解分配问题的是D_。A单纯形表B分枝定界法C表上作业法D匈牙利法三、多项选择1下列说明不正确的是ABC。A求解整数规划可以采用求解其相应的松驰问题,然后对其非整数值的解四舍五入的方法得到整数解。B用分枝定界法求解一个极大化的整数规划问题,当得到多于一个可行解时,通常任取其中一个作为下界。C用割平面法求解整数规划时,构造的割平面可能割去一些不属于最优解的整数解。D用割平面法求解整数规划问题时,必须首先将原问题的非整数的约束系数及右端常数化为整数。2在求解整数规划问题时,可能出现的是ABC。A唯一最优解B无可行解 C多重最佳解D无穷多个最优解3关于分配问题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 ABD。A分配问题是一个高度退化的运输问题B可以用表上作业法求解分配问题 C从分配问题的效益矩阵中逐行取其最小元素,可得到最优分配方案D匈牙利法所能求解的分配问题,要求规定一个人只能完成一件工作,同时一件工作也只给一个人做。4.整数规划类型包括( CDE )A 线性规划 B 非线性规划 C 纯整数规划 D 混合整数规划 E 01规划5.对于某一整数规划可能涉及到的解题内容为( ABCDE )A 求其松弛问题 B 在其松弛问题中增加一个约束方程 C 应用单形或图解法D 割去部分非整数解 E多次切割三、名词1、纯整数规划:如果要求所有的决策变量都取整数,这样的问题成为纯整数规划问题。2、01规划问题:在线性规划问题中,如果要求所有的决策变量只能取0或1,这样的问题称为01规划。3、混合整数规划:在线性规划问题中,如果要求部分决策变量取整数,则称该问题为混合整数规划。第八章 图与网络分析一、填空题1图的最基本要素是点、点与点之间构成的边 2在图论中,通常用点表示,用边或有向边表示研究对象,以及研究对象之间具有特定关系。3在图论中,通常用点表示研究对象,用边或有向边表示研究对象之间具有某种特定的关系。4在图论中,图是反映研究对象_之间_特定关系的一种工具。5任一树中的边数必定是它的点数减1。6最小树问题就是在网络图中,找出若干条边,连接所有结点,而且连接的总长度最小。7最小树的算法关键是把最近的未接_结点连接到那些已接结点上去。8求最短路问题的计算方法是从0fijcij开始逐步推算的,在推算过程中需要不断标记平衡和最短路线。二、单选题1、关于图论中图的概念,以下叙述(B)正确。A图中的有向边表示研究对象,结点表示衔接关系。 B图中的点表示研究对象,边表示点与点之间的关系。C图中任意两点之间必有边。 D图的边数必定等于点数减1。2关于树的概念,以下叙述(B)正确。A树中的点数等于边数减1 B连通无圈的图必定是树 C含n个点的树是唯一的 D任一树中,去掉一条边仍为树。3一个连通图中的最小树(B),其权(A)。A是唯一确定的 B可能不唯一 C可能不存在 D一定有多个。4关于最大流量问题,以下叙述(D)正确。A一个容量网络的最大流是唯一确定的B达到最大流的方案是唯一的C当用标号法求最大流时,可能得到不同的最大流方案D当最大流方案不唯一时,得到的最大流量亦可能不相同。5图论中的图,以下叙述(C)不正确。A图论中点表示研究对象,边或有向边表示研究对象之间的特定关系。B图论中的图,用点与点的相互位置,边的长短曲直来表示研究对象的相互关系。C图论中的边表示研究对象,点表示研究对象之间的特定关系。 D图论中的图,可以改变点与点的相互位置。只要不改变点与点的连接关系。6关于最小树,以下叙述(B)正确。A最小树是一个网络中连通所有点而边数最少的图B最小树是一个网络中连通所有的点,而权数最少的图C一个网络中的最大权边必不包含在其最小树内D一个网络的最小树一般是不唯一的。7关于可行流,以下叙述(A)不正确。A可行流的流量大于零而小于容量限制条件B在网络的任一中间点,可行流满足流人量=流出量。C各条有向边上的流量均为零的流是一个可行流D可行流的流量小于容量限制条件而大于或等于零。三、多选题1关于图论中图的概念,以下叙述(ABC)正确。A、图中的边可以是有向边,也可以是无向边 B、图中的各条边上可以标注权。C、结点数等于边数的连通图必含圈D、结点数等于边数的图必连通。2关于树的概念,以下叙述(ABC)正确。A、树中的边数等于点数减1 B、树中再添一条边后必含圈。C树中删去一条边后必不连通D、树中两点之间的通路可能不唯一。3从连通图中生成树,以下叙述(ACD)正确。A、任一连通图必有支撑树 B、任一连通图生成的支撑树必唯一C、在支撑树中再增加一条边后必含圈D、任一连通图生成的各个支撑树其边数必相同4在下图中,(abcd)不是根据(a)生成的支撑树。5从赋权连通图中生成最小树,以下叙述(ABD)不正确。A、任一连通图生成的各个最小树,其总长度必相等B、任一连通图生成的各个最小树,其边数必相等。C、任一连通图中具有最小权的边必包含在生成的最小树上。D、最小树中可能包括连通图中的最大权边。6从起点到终点的最短路线,以下叙述(ABC)不正确。A、从起点出发的最小权有向边必含在最短路线中。B、整个图中权最小的有向边必包含在最短路线中。C、整个图中权最大的有向边可能含在最短路线中 D、从起点到终点的最短路线是唯一的。7关于带收发点的容量网络中从发点到收点的一条增广路,以下叙述(ABC)不正确。 A、增广路上的有向边的方向必须是从发点指向收点的B、增广路上的有向边,必须都是不饱和边 C、增广路上不能有零流边D、增广路上与发点到收点方向一致的有向边不能是饱和边,相反方向的有向边不能是零流边8关于树,以下叙述(ABCE)正确。A树是连通、无圈的图B任一树,添加一条边便含圈C任一树的边数等于点数减1。D任一树的点数等于边数减1E任一树,去掉_条边便不连通。9关于最短路,以下叙述(ACDE)不正确。A从起点出发到终点的最短路是唯一的。B从起点出发到终点的最短路不一定是唯一的,但其最短路线的长度是确定的。C从起点出发的有向边中的最小权边,一定包含在起点到终点的最短路上D从起点出发的有向边中的最大权边,一定不包含在起点到终点的最短路上。 E整个网络的最大权边的一定不包含在从起点到终点的最短路线上。10关于增广路,以下叙述(BC )正确。A增广路是一条从发点到收点的有向路,这条路上各条边的方向必一致。B增广路是一条从发点到收点的有向路,这条路上各条边的方向可不一致。C增广路上与发点到收点方向一致的边必须是非饱和边,方向相反的边必须是流量大于零的边。D增广路上与发点到收点方向一致的边必须是流量小于容量的边,方向相反的边必须是流量等于零的边。E增广路上与发点到收点方向一致的边必须是流量为零的边,方向相反的边必须是流量大于零的边。四、名词解释1树:在图论中,具有连通和不含圈特点的图称为树。2权:在图中,边旁标注的数字称为权。3网络:在图论中,给边或有向边赋了权的图称为网络4最大流问题:最大流问题是指在网络图中,在单位时间内,从发点到收点的最大流量5最大流问题中流量:最大流问题中流量是指单位时间的发点的流出量或收点的流入量。6容量:最大流问题中,每条有向边单位时间的最大通过能力称为容量7饱合边:容量与流量相等的有向边称为饱合边。8零流边:流量为零的有向边称为零流边9.生成树:若树T是无向图G的生成树,则称T是G 的生成树。.。10根:有向图G中可以到达图中任一顶点的顶点u称为G的根。11枝:树中的边称为枝。12.平行边:具有相同端点的边叫平行边。九章 存储论需求:需求就是库存的输出。存贮费:一般是指每存贮单位物资单位时间所需花费的费用。缺货损失费:一般指由于中断供应影响生产造成的损失赔偿费。订货批量Q:存贮系统根据需求,为补充某种物资的库存而向供货厂商一次订货或采购的数量。订货间隔期T:两次订货的时间间隔可订货合同中规定的两次进货之间的时间间隔。记账间隔期R:指库存记账制度中的间隔记账制所规定的时间。十章 预测预测:是决策的基础,它借助于经济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现代管理科学、系统论和计算机科学等所提供的理论及方法,通过适当的模型技术,分析和预测研究对象的发展趋势。十一章 不确定性决策决策:凡是根据预定目标而采取某种行动方案所作出的选择或决定就称为决策。单纯选优决策:是指根据已掌握的数据,不需再加工计算,或仅进行方案指标值的简单计算,通过比较便可以直接选出最优方案的决策方法。模型选 优决策:是在决策对象的客观状态完全确定的条件下,建立一定的符合实际经济状况的数学模型,进而通过对模型的求解来选择最优方案的方法。非确定型决策:是一种在决策分析过程中,对决策方案付诸实施后可能遇到的客观状态,虽然能够进行估计,但却无法确定每一种客观状态出现的概率的决策。风险型决策:是一种在分析过程中,对方案付诸实施后可能遇到的客观状态,不仅在决策分析时能够加以估计,而且对每一种状态出现的概率大小也有所掌握。决策树:就是对一个决策问题画一张图,用更容易了解的形式来表示有关信息。十四章 排队论排队论:排队论所讨论的是一个系统对一群体提供某种服务时该群体占用此服务系统时所呈现的状态。排队规则:是描述顾客来到服务系统时,服务机构是否充许,顾客是否愿意排队,在排队等待情形下服务的顺序。M/G/1排队系统:是单服务台系统,其顾客到达服从参数为的泊松分布,服务时间属一般分布。随机排队模型:称服务员个数为随机变量的排队系统为随机排队服务系统,相应的模型为随机排队模型。综合题部分一、某系统由8 个子系统组成部分,已知8 个子系统间的可达矩阵R如下。现根据可达矩阵R,求出8 个子系统的结构模型。解:根据可达矩阵R得如下数据表1(3与6相同,去掉6选3为代表元素)寻找各级的最高级要素集 第一级的可达集与前因集 数据表1要素SJR(SJ)(对应R行中的1)A(SJ)(对应R列中的1)RA11,5,711222,4233,53342,444553,5,75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