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整理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doc

上传人:s****u 文档编号:12811845 上传时间:2020-05-26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整理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8年整理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8年整理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学平时作业(一)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2分)1、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是提示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P32、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P163、知觉:是大脑对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P344、感觉:是大脑对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其个别属性的反映。P255、长时记忆:是存储在一分钟以上,时间很长甚至是终生的记忆,从理论上说长时记忆可以是永久存在的。 P756、学习:是个体在一定情境下由于反复地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P80二、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10分)1、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是( C、冯特创立世界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P72、属于普通心理学的是(C、情绪心理学 )P103、注意的集中性表现在( B、心理活动的紧张度和强度 )P614、在简单任务下,注意的广度是( C、59 )个单位。735、教师一边讲课一边观察学生听讲的情况,这属于( D、注意的分配 )P626、“早晨的太阳比中午的太阳大”,这是( C、错觉)P457、人们的知觉能把当前客观刺激中缺少的东西在主观上进行补充,着说明人的知觉有(B、整体性)P358、从信息加工的观点看,记忆的基本过程是( B、编码存储提取)P699、遗忘曲线表明,人类的遗忘规律是( B、先快后慢 )P7710、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感觉器官的事物( B、个别)属性的反映。P25三、多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10分。)1、心理学是一门( ABC)P6-8A、研究脑功能的科学 B、实验性的科学C、边缘性的科学 2、下列属于弗洛伊德的贡献的是( ABC)P14A、提出潜意识的概念 B、梦的分析 C、人格结构理论3、注意的种类有( ABC )P64A、不随意注意 B、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 4、记忆主要有两大类( CD)P70 C、陈述性记忆 D、程序性记忆5、记忆的三个系统是( BCD)P71 B、长时记忆 C、短时记忆 D、感觉记忆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 试述心理学的功能。P18答:心理学能够帮助我们认识内外世界、调控行为、预测未来、改善和提升生活质量。了解心理学的这些功能,会对我们的生活、学习与工作具有积极作用。2、 试述注意的品质?P61-63答:注意的品质包括:(1)注意的广度;(2)注意的稳定性;(3)注意的分配;(4)注意的转移。3、 知觉有哪些特征?P34(1)知觉的整体性;(2)知觉的选择性;(3)知觉的理解性;(4)知觉的恒常性。4、记忆的三个系统有什么特点?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P71-76答:记忆三个系统分别是:、一是,感觉记忆,特点:a、感觉记忆是对外界信息的直接编码,是外界刺激的真实模写或副本,具有鲜明的形象性。b、感觉记忆以感觉痕迹的形式登记下来,保持时间非常短暂。c、感觉记忆的容量一般在920个字母或物体,甚至更多。d、在感觉器官中储存的信息经注意、编码后进入短时记忆,不被注意的则自动消退。二是,短时记忆,特点:a、短时记忆的编码方式有两种:听觉编码和视觉编码。b、在适时记忆中,可以存贮的信息量是个组块。c、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对短期记忆的检索是一个从头至尾的系列扫描。d、短时记忆的遗忘:主要是干扰信息引起的。复述可以防止短时记忆中的记忆由于受到无关刺激的干扰而发生遗忘。三是,长时记忆,特点:a、长时记忆的编码就是把信息纳入已民用工业的知识框架。编码形式主要有:语义关系编码、以语言的特点为中介进行编码、进行主观组织。b、长时记忆的存储:保持时间长,可以是终生,记忆容量大,一般认为可以达到5万到10万个组块,甚至无限。长时记忆中信息的存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c、长时记忆的信息提取有两种方式:再认和回忆。、它们之间的关系: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是根据信息在记忆中存储时间的长短和编码方式的不同而分为的记忆的三个系统。这三个子系统处在记忆系统的不同阶段,相互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5、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对我们的教育有何启发?P87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心理学应该讨论完整的人,强调人的价值,强调人有发展的潜能,而且有发挥潜能的内在倾向即自我实现的倾向。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个人潜能的充分发展,是其人格的发展和自我的发展。学习是一个有意义的心理过程,强调学习内容与个人之间的关系。意义学习包含 4 个要素:第一,学习是学习者自我参与的过程,第二,学习是学习者自我发起的,第三,学习是渗透性的,第四,学习的结果是由学习者自我评价。对当前教育实践的启示,人本主义学习论重视学习者高层次学习动机的激发,强调充分发展学习者的潜能和积极向上的自我概念、价值观和态度的体系,从而使学习者成人格充分发挥作用的人。教师要做一个学习的促进者,教师要尊重学习者,无条件的接受学生。 五、分析与论述(每小题14分,共28分。)1、举例说明什么是错觉,日常生活中你是如何利用错觉来美化生活的?P452、试述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在学习中,你一般采用哪些方法来减少遗忘?P76-80心理学平时作业(二)(第五、六、七、八章)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2分)1、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又称辐射思维,是指根据已有的信息,从不同角度出发,寻找多种可能性答案的一种思维活动。P982、原型启发: 是指从事物的相似或类比中看到或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P1053、动机: 动机是引起和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P1354、诱因: 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叫诱因。P1385、情绪: 情绪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P1156、心境:心境是一种具有感染性的,比较平稳而持久的情绪状态。P126二、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16分)1、多数情况下,出现梦境是在( D、快速眼动)睡眠阶段。P542、动机的强度与工作效率的关系是( C、倒U型关系)P1393、顺利完成活动所必备的心理条件,叫( C、能力)P1554、智商高于( B、130)者为智力超常。P1715、某年龄组的智力测验平均分数是80分,团体标准差为10分,小李的分数是90分,他的智商是( C、115)P1656、需要是有机体内部不平衡状态的反映,表现为( B、有机体对内外环境的欲求 ) P1387、关于社会需要,错误的描述是( B、通过学习得来 )8、兴趣属于( D、内在动机 )P137三、多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16分)1、根据思维活动探索目标方向的不同,可将思维分为( AB)P98A、聚合思维 B、发散思维2、下列属于无意想象的是(AC)A、情景想象 C、梦3、动机的功能包括( ABCD )P135 A、激活功能 B、指向性 C、调节功能 D、维持功能4、情绪状态的划分以情绪的( AB)为标准。P115A、速度 B、强度5、根据需要的不同性质,可将动机分为( CD )P136、137 C、外在动机 D、内在动机6、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必备的条件有( ABC ) A、明确的目的 B、一系列的操作程序 C、有认知的成分7、快速眼动睡眠阶段的特点有(ABCD)P54 A、眼球快速移动 B、持续10分钟左右 C、梦境开始出现 D、心跳和呼吸节律上升8、马斯洛认为缺失性的需要包括( ABCD )P137、138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C、爱和归属的需要 D、尊重的需要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简述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及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P99-103解决问题思维过程一般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四个阶段组成。解决问题是一种极为复杂的心理过程。人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受到对问题的认知方式、定势、功能固着、迁移、知识经验等心理因素的影响。2、说明动机、需要和诱因之间的关系。P138动机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行为活动的内部动力;需要是由人的生理或社会的、物质或精神的某些缺失与不平衡引起的机体的状态;需要是人的行为活动的内在动因,具有驱动行为的动力特征。正是需要推动着人们积极活动,去追求一定的目标,以满足人的生理和社会需要。没有需要,便没有人的一切活动。需要越强烈,由它引起的活动就越有力;但我们是否最终产生动机和行为,往往不仅仅由内驱力决定,在一般情况下,还需要一定的外部条件,这个外部条件就是所谓的诱因,现代心理学越来越重视诱因对个体动机行为的影响。许多动物实验表明,内驱力并不能直接推动机体的动机行为,只是使机体处于更易反应、准备反应的状态,诱因才能使机体真正产生动机,导致行为发生,因此,也要重视和强调诱因对个体动机的作用。3、非言语情绪表达方式有哪些?P119答:非言语情绪表达方式包括:面部表情、姿态表情、语调表情。4、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P170-172(1)能力发展的水平差异 (2)能力发展的早晚差异, (3)能力结构差异(4)能力发展性别差异5、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受到哪些条件的制约?P173(1)个人先天的生物因素的影响,如遗传;(2)个人后天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家庭环境、学校教育以及个体自身的努力等。(3)这些先天和后天的因素交织在一起,共同影响个体能力的发展过程与水平差异。五、论述(每小题13分,共26分)1、创造性思维有什么特点?如何激发创造性思维?(谈谈你的建议,并列举两种具体的思维训练方法)P1042、 什么是工作动机的双因素理论?阐述如何使用该理论以激励员工的工作动机。P150心理学平时作业(三)(第九、十、十一章)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4分)1、认知方式: .认知方式是指人们在对事物、现象或人进行认识的过程中,个人所偏爱使用的加工信息的方式,也叫认知风格。 P1822、气质: 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脾气、秉性。P1853、性格:性格是一种与社会相关最密切的人格特征,在性格中镶嵌了许多社会道德含义。P1864、自我:又称自我意识,是对自己存在的觉察,对自己所有身心状况的认识,其中包括生理状况、社会地位、动机、情绪状态、能力以及其他许多方面。P2025、社会惰化: 个体在与其他人一起完成任务时付出的努力要比单独完成时少的现象叫做社会惰化。P2456、归因: 归因是指人们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进行分析,并对这种行为的原因进行解释和推测。P2167、从众: 是指人们由于受到群体的影响,将自己的观念或行为朝着与大多数人一致的方向改变。P236二、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10分)1、“活泼、好动、乐观、灵活,缺乏耐心和毅力,稳定性差”。其气质类型是( B、多血质)P1852、反应慢但精确性高的认知方式属于( B、沉思型)。3、人格特质理论的创始人是( D、奥尔波特 )P1874、卡特尔的16PF测验测的是人的( C、根源特质 )P1875、个体接受他人的请求并做出与他人期望相一致的行为,这现象叫( B、依从)P238三、多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10分)1、场独立性的人( BC )P183 B、对自然科学知识更感兴趣 C、处理和加工信息不依赖外部环境2、气质的基本类型有(ABCD)P185A、胆汁质 B、多血质 C、抑郁质 D、粘液质3、性格( ABCD )P186A、有优劣之分 B、包含有社会道德的意义 C、结构复杂 D、稳定和可塑4、从众的原因有( BC )P237 B、对自己缺乏信心 C、希望被人喜爱5、孤独是( ABD ) A、一种主观上的感觉 B、对人际关系的体验 D、可由人格因素造成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6分)1、人格由哪些成分构成?影响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有哪些?P182、191答:(1)一般认为,人格由以下几部分构成:认知风格、气质、性格、自我调控系统。 (2)影响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有很多,生物遗传因素、家庭因素、童年经历、学校教育、社会因素、自然环境等都对人格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简而言之,人格是在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下逐渐发展形成的。2、气质与性格有何区别?P185、186答、性格是一种与社会相关最密切的人格特征,在性格中镶嵌了许多社会道德含义。性格是后天在社会环境中逐渐形成的,是人的最核心的人格差异,受人的价值观、道德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影响。所以性格有好坏之分。体现了一定的阶级性与道德性。性格表现了人们对现实和周围世界的态度、并显示在他的行为举止中。、而气质则具有天赋性,没有好坏之分。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气质可塑性极小,变化极慢;性格可塑性较大,环境对性格的塑造作用较为明显。 3、什么是刻板印象?它有什么特点?P207、208答:(1)刻板印象就是对某一社会群体的一个概括,认为这个群体中的人都具有某些相同的特征,无视成员之间实际存在的差异。(2)刻板印象的特点:是“最省力的规则”,具有稳定性。刻板印象通常是保守、僵化的,并且具有对抗相反信息的能力。刻板印象是一种图式,当人们发现信息和已有图式不同时,只会将其作为一个特例,而不会改变自己的图式。还有一点,人们更容易对不太接触的群体形成刻板印象,这种印象一旦形成就不容易改变,因为很少有机会去充分接触这个群体而获得新的印象。虽然刻板印象具有很强的稳定性,但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4、影响侵犯行为的主要因素有哪些?P235、236答:(1)影响侵犯行为的因素可分为:个人因素,包括A型人格、性别和归因偏差。环境因素:又可分为:高温和媒体影响。环境因素最为关键。(2)因为正如关于侵犯的社会学习理论所指出的那样,人们可以从暴力电视、电影、电子游戏中学到各种各样的暴力行为。那些血腥暴力的电子游戏可能引发人的攻击性思维和行为,并减少亲社会行为。 5、如何自我完善?P204人们都希望快乐长寿,而不再感叹“人生苦短”。健康的自我能让人们快乐而充实地生活与工作。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延伸自我、创造自我是自我完善的四部曲。6、说明影响从众行为的主要因素。P237、238答:(1)群体因素。A、群体成员的一致性愈高,从众行为愈高;B、群体的凝聚力愈大,对个体的吸引力就愈强;C、群体大小也会影响人们的从众行为。(2)人格、文化差异。那些对于“肯定性”需求较高的人,如缺乏自信的人,更容易受到群体的影响。生活在强调“集体合作”的文化中的人们更容易从众。 五、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 面对成功和失败,有哪些归因方式?举例说明不同的归因方式对你的工作学习有何影响。P216-2202、人际吸引受哪些因素的影响?P224选择您的一位友人,分析他(她)是如何成为您的好朋友的。P224-226心理学平时作业(四)(第十二、十三、十四、十五章)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1、工作倦怠: 又称职业枯竭。它是与工作相关的一系列症状,是一种情绪衰竭、人格解体、个人成就感降低的综合症。P2532、应激: 是指在意外的、紧急情况下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P1263、心理发展: 心理发展指个体从出生到心理成熟阶段(成年早期)所发生的心理变化。P2934、依恋: 是指婴儿与父母或其主要看护人之间建立起紧密的情感联系。P3055、性别角色: 由于人们的性别不同而产生的符合一定社会期望的品质特征、思想方式和一定行为模式。P305二、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10分)1、抑郁症在类别上属于( A、心境障碍 )。P2612、儿童同伴关系的最高形式是( D、友谊)P3073、心理卫生运动的倡导者是( D、法国人比奈尔 )4、“代币制”作为一种改变行为的技术,其理论基础是( B、行为主义理论)P2825、霍姆思的的研究表明,在一年内,应激强度最大的生活事件是( A、离婚)三、多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10分)1、柯尔伯格将儿童的道德发展水平划分为( ABC )P307-308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2、在心理治疗中,行为主义者常用的疗法有( ABCD )P278-282 A、放松训练 B、系统脱敏 C、厌恶疗法 D、行为矫正与代币法3、传统的精神分析疗法常使用的技术有( BCD )P276 B、自由联想 C、释梦 D、移情4、广泛性焦虑的基本特征包括( ABCD )P256 A、肌肉紧张 B、运动不安 C、广泛但短暂的焦虑 D、植物神经症状5、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主要表现有( AB ) A、反复发生的创伤性体验重现 B、持续的警觉性增高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影响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有哪些?P253 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有:(1)生物学因素,主要是遗传;(2)心理因素,个体的经历、创伤、对冲突和社会环境的体验对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3)社会文化因素,生活在社会环境中的个体,逃不开诸如贫穷、经济萧条、性别差异、社会压力等宏观因素的影响。2、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P251 世界心理卫生联合会提出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一是身体、智力、情绪的和谐;二是适应环境,在人际关系中能彼此谦让;三是有幸福感;四是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3、皮亚杰将儿童的认知发展划分为几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P299-301答: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可以分为四个有序但不连续的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从出生到2岁的婴儿,理解了客体恒常性,忙于发现感知与运动行为之间的关系。2.前运算阶段:2岁到7岁的儿童,开始运用符号来表示周围的人、物体和地点,他们能够通过表象和言语来表征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但其思维认识仍是直觉性的、非逻辑性的,而且具有明显的自我中心特征。3.具体运算阶段:7岁至12岁的儿童,能逻辑地思考事物,获得守恒的概念,思维具有可逆性,可以依据特性对物体进行分类,并按照一定的量度(如大小、高低)将物体依次序排列。 4.形式运算阶段。12岁至十四五岁的儿童,认知发展趋于成熟,能对抽象问题进行逻辑思维,思维具有抽象性。4、职业选择通常遵循的原则和方法有哪些?P321-323(一)职业选择的原则:现实性原则、兴趣原则、胜任原则、优势原则、发展原则、人职匹配原则。(二)职业选择的方法:(1)锁定目标;(2)把握信息,创造机会;(3)主动出击,自我推销。五、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1、用生活中的例子,说明艾利斯的理性情绪疗法的应用。P285、286理性情绪疗法的基本理论主要是理论,这一理论又是建立在艾利斯对人的基本看法之上的。艾利斯宣称:人的情绪不是由某一诱发性事件的本身所引起,而是由经历了这一事件的人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这就成了理论的基本观点。在理论模式中,是指诱发性事件;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是指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结果。 通常人们会认为,人的情绪的行为反应是直接由诱发性事件引起的,即引起了。理论则指出,诱发性事件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而人们对诱发性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解释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的更直接的原因。例如:两个人一起在街上闲逛,迎面碰到他们的领导,但对方没有与他们招呼,径直走过去了。这两个人中的一个对此是这样想的: “他可能正在想别的事情,没有注意到我们。即使是看到我们而没理睬,也可能有什么特殊的原因。”而另一个人却可能有不同的想法:“是不是上次顶撞了他一句,他就故意不理我了,下一步可能就要故意找我的岔子了。”两种不同的想法就会导致两种不同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前者可能觉得无所谓,该干什么仍继续干自己的;而后者可能忧心忡忡,以至无法冷静下来干好自己的工作。从这个简单的例子中可以看出,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与人们对事物的想法、看法有直接关系。在这些想法和看法背后,有着人们对一类事物的共同看法,这就是信念。这两个人的信念,前者在合理情绪疗法中称之为合理的信念,而后者则被称之为不合理的信念。合理的信念会引起人们对事物适当、适度的情绪和行为反应;而不合理的信念则相反,往往会导致不适当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当人们坚持某些不合理的信念,长期处于不良的情绪状态之中时,最终将导致情绪障碍的产生。2、面对压力,人们的应对方式一般有哪几种?你常用的应对方式是哪一种(举例说明)?P2533、结合实际谈谈影响职业选择与发展的个人因素。P31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