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语言学概论期末复习.docx

上传人:s****u 文档编号:12810028 上传时间:2020-05-2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3.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英语语言学概论期末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英语语言学概论期末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英语语言学概论期末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章 绪论1.1 什么是语言1.2语言的性质(1)语言具有系统性(systematic)(2)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 语言符号是一种象征符号。(3)语言符号的任意性(arbitrariness)与理据性(motivation)(4)口头性(5)语言是人类特有的(6)语言是用于交际的寒暄交谈(phatic communion)马林诺夫斯基提出的,认为语言除了用于表达思想、交流感情外,还可以用语言营造一种气氛或保持社会接触。这种不用于表达思想、交流感情的语言使用,叫寒暄交谈。1.3语言的起源1.4语言的分类1.4.1系属分类(Genetic Classification)历史比较语言学通过比较各种语言在不同时期语音、词性、曲折变化、语法结构上的相同特点来建立语言族系。将语言分为语系(family)语族(group)语支(branch)语言英语、德语属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西日耳曼语支。法语属印欧语系罗曼语族中罗曼语支。汉语属汉藏语系汉语族。1.4.2 类型分类(Typological Classifacation)根据词的结构类型,可分为(1)孤立语(isolating language)又叫词根语,一个词代表一个意思,缺少形态变化,语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汉语是典型的孤立语。(2)粘着语(agglutinative language)简单词组成复合词,而词性和意义不变。在词根前、中、后粘贴不同的词缀实现语法功能。日语、韩语、土耳其语是典型的黏着语。(3)屈折语(inflectional language)词形变化表语法关系的语言。英语是不太典型的屈折语。(4)多式综合语(polysynthesis language)把主、宾和其它语法项结合到动词词干上以构成一个单独的词,但表达一个句子的意思。因纽特语是典型的多式综合语。根据句子的语序类型,可分为SVO、SOV、OSV、OVS等1.5语言的功能1.5.1 一般功能1.5.2元功能(metafunction)1.6什么是语言学(linguistics)1.7语言学中的重要区分(1) 语言(langue)和言语(parole/langage)索绪尔对语言和言语作出了区分。认为,语言是一个言语集团的所有成员共享的抽象的语言系统。言语是语言在世纪使用中的实现。语言是习惯、规则,而言语是对习惯、规则的具体运用。语言是抽象的、稳定的,而言语是具体的、变化的。索绪尔认为言语是纷繁多变的,容易引起混乱,无法穷尽的语言事实对于系统的语言研究是很困难的,语言学家应该从纷繁的言语中抽象出规则,并将其作为语言学研究的主题。即作为科学的语言学研究的对象应该是语言,而不是言语。(2) 规定(prescriptive)和描写(descriptive)如果一种语言研究是描写和分析人们实际使用的语言,那就是描写性研究。如果一种语言研究的目的是为人们如何正确使用语言制定规则,告诉人们应该怎么说,不应该怎么说,那就是规定性研究。在语言学史上的传统语法时期,语言研究的规定性的。现代语言学多为描写性研究。语言研究是描写还是规定是区别现代语言学和传统语法的重要标准。(3) 共时(synchronic)和历时(diachronic)在某一个时间点上对语言进行描写时共时研究;在某一个时间段内对语言的描写则是历时研究。共时是历时的基础,历时是共时的延伸。只有在对一种语言的各种共时状况都成功研究之后,才能对其历史发展中的变化进行研究。即索绪尔认为共时研究应限于历时研究。(3) 组合(syntagmatic)和聚合(associative)索绪尔认为,语言的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关系时任意性的,所以很难单独解释每一个符号的意义,而必须从符号与符号之间的关系来了解符号的价值。组合关系结构的要素之间的关系,是水平关系(链条关系)。聚合关系时一个结构中某个特定位置上可以互相替换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是垂直关系(选择关系)。组合是个语言要素之间的排列,聚合是各语言要素之间的选择。(4) 语言能力(competence)和语言运用(performance)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是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Chomsky)在句法理论要略中提出的一对概念。语言能力指一个理想的语言使用者关于语言规则系统的潜在语言知识。语言运用则指在语言交际中这种语言知识的实际使用。一个语言使用者具有一套内化的语言规则,这套规则使他能够说出和理解无限多的句子并能够辨别句子是否合乎语法,是否具有歧义。每一个理想的语言使用者的语言能力都是完美的、稳定的,具有普遍性。而语言运用则是不完美的、易变的,具有偶然性。索绪尔的语言和言语的区分与乔姆斯基的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之间的区别在于。索绪尔的语言是一个社会的观点,认为语言是社会的产物,是适用于一个言语集团的一套约定俗称的习惯和规则。乔姆斯基的语言能力是个人大脑的特征,是一个心理学的观点。1.8语言学的运用第二章 语音和音系2.1 语音及语音学2.1.1什么是语音2.1.2语音学及其研究对象2.1.3语音学的分支学科2.2 发音(1)发音器官(2)音素(phone)音素是从音质的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音素分为元音音素和辅音音素。2.3 国际音标(International Phonetic AlphabetIPA)国际音标是1888年由国际语音学会创制的,用来记录一种未知语言语音的符号系统。国际音标的原则是“一个音素,一个符号;一个符号,一个音素”。国际音标标音有宽式标音(broad transcription)和严式标音(narrow transcription)两种。宽式标音是音位标音,严式标音是音素标音。2.4英语的元音和辅音2.4.1元音2.4.2 辅音2.5音位2.5.1什么是音位2.5.2归纳音位的方法和原则2.6 最小对立对(minimal pairs)2.7区别性特征(distinctive features)2.8 序列限制规则(sequential constraints)2.8.1什么是序列限制规则2.8.2英语中的序列限制规则若词的开头是l或r,则其后必为一个元音。除部分叹词外,每一个词至少要有一个元音。三辅音序列通常为:S+清塞音+流音 2.9 音节(syllable)2.9.1英语的基本音节结构节首(onset)+节峰(peak/nucleus)+节尾(coda)2.9.2英语的音节结构特点(1)一个音节必须要有一个节峰。(2)节峰通常由元音充当。最小的音节是单个元音。(3)节首辅音和节尾辅音都可省略。首辅音可出现1-3个,节尾辅音可出现1-4个。(4)一个音节有节尾辅音,叫闭音节(closed syllable)。(5)一个音节没有节尾辅音,叫开音节(open syllable)(6)英语中有闭音节词,也有开音节词,但充当开音节节峰的只能是长元音和双元音。2.10 重音(stress)2.11 声调(tone)2.12 语调(intonation)第三章 形态学和词汇形态学(morphology)是语法学的一个分支。它研究词的内部结构和构词规则。3.1词和词类3.1.1什么是词词是“最小的自由单位”(Bloomfield),即词是语言中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单位。3.1.2词类(word classes)(1)开放词类(open class)和封闭词类(closed class)封闭词类:介词(preposition)、限定词(determiners)、代词(pronouns)、连词(conjunctions)、情态动词(modal verbs)、基本动词(primary verbs)开放词类:名词(nouns)、实动词(lexical verbs)、形容词(adjectives)、副词(adverbs)(2)变化词(variable words)和非变化词(invariable words)根据词形是否呈现出有规律的变化,把词分为变化词和非变化词。变化词:名(数)、代(性、数、格)、动(时体)、形(级)、副(级)非变化词:连、介、叹词等(3)词汇词(lexical words)和语法词(grammatical words)根据词的功能,把词分为表达词汇意义的词汇词和无词汇意义,只有语法功能的语法词。词汇词:名、动、代、形、副、数语法词:连词、介词(4)实词(cotent words)和虚词(empty/function words)根据词所表达的意义,分为实词和虚词。实词指那些具有词汇意义的词,虚词只表语法关系。实词表达语言的主要内容,虚词则从语法角度把它们连接起来。实词即词汇词,虚词即语法词。3.2 形态(morpheme) 3.2.1词素/语素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单位(不能再拆分)。一个语素可能是一个完整的词,也可能使一个词缀(affix)。3.2.2 语素变体(allomorphs)同一语素在不同的构词环境中会有不同的形式,这些不同的形式就是语素变体。语素变体可分为:(1)语音条件变体:变体的选择由基础词的语音形式决定。如:英语中的复数的语素变体有s (pests) 、z (dogs)、iz (houses),动词过去式的变体有t(stopped) 、d (played)、id (wanted)(2)语素条件变体:变体的选择由基础词的词汇形式决定。如:英语中的不规则复数、不规则的动词3.2.2 语素类型(1)自由语素(free morpheme)和粘着语素(bound morpheme)根据语素是否可以独立使用,可以分为自由语素和黏着语素。自由语素是可以独立成词的语素。如:teach粘着语素即词缀(affix),通常要附着在其他语素上。有前缀(prefix),如:un-、in-、dis-;中缀(inffixes),如men、mice、 feet;后缀(suffixes) ,如:-er、-ed等。(2)屈折语素(inflectional morpheme)和派生语素(derivative morpheme)粘着语素可根据是否构成新词分为屈折语素和派生语素。屈折语素:对一个已有的词汇项提供更多的语法信息。英语中多为后缀,如-s、-ed派生语素:指完全创造一个新词的语素。英语中的前缀和部分后缀,如-er、dis-3.3 屈折与构词3.3.1屈折(inflection)指区别统一词汇单位不同语法形式的任何形式或形式改变。屈折是语法关系的标志,这个关系是通过添加词缀实现的。添加对象往往是名、动、代、形等实词。词缀只表示数量、人称、体、格、语气、时态等语法关系。不改变被添加成分的语法范畴。3.3.2 构词法(word-formation)3.4 词位(lexeme)3.5习语(idioms)和谚语(proverbs)第四章 句法句法是一个由一套数量有限的抽象规则组成的系统。这些抽象规则成为句法规则,根据句法规则,不同的单词组合在一起产生符合语法的句子。句法学是研究语言中词组合成句子的规则。它研究句子结构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组成句子序列的规则。句子语言中最大的语法单位。4.1句子结构4.1.1句子的线性排列:传统语言学认为,当说出、听到或读出、写下一个句子时,句中的词单位是按照线性排列在一起的。4.1.2等级结构(hierarchical structure):布龙菲尔德(Bloomfield)认为,句子的结构不仅仅是线性(linear)的,而且是等级结构,有些词之间的相互关系比其他词之间的关系更密切。4.1.3直接成分分析法(1)成分(constituents):整个句子和名词词组、动词词组都叫做结构。单词叫做成分。直接成分(immediate constituents)是直接谓语结构体层面之下的成分,最后一层的成分即语素,叫最终成分(ultimate constituents)。(2)直接成分分析法(immediate constituents)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派的句子分析方法,是对句子句法结构组合形式层次性的分析,把句子的各个部分不断一分为二知道不能再切分为止。也叫层次分析法或二分法。直接成分分析法的缺点:不是所有结构都能被分为两部分(3)用直接成分分析法分析歧义句42内向结构和外向结构4.2.1内向结构(endocentric constructions)又叫向心结构。是一个其分布功能可以等于其中一个充当助词或中心词的成分的结构,也叫主词结构(headed construction)。一般说来,名词短语、动词短语、形容词短语和副词短语都是内向结构。根据内向结构中主词的数量,又分为从属内向结构和并列内向结构从属内向结构(subordinate endocentric constructions):凡是结构中只有一个支配性主词,其他成分为该主词的修饰成分,这样的结构成为从属内向结构。并列内向结构(coordinate endocentric constructions):凡是结构中有一个以上句法地位相等的主词,互不依靠,这样的内向结构成为并列内向结构。4.2.2外向结构(exocentic constructions)指一个其分布功能不等于它的任何一个成分,没有明显主词或中心词的结构。如:介词短语、条件从句、简单句等。4.3 句子结构类型4.3.1简单句(simple sentence)包含一个主谓结构,能够独立作为句子的单句。4.3.2并列句(coordinate/compound sentence)又叫复合句。是由and、but、or之类的连词连接在一起的两个单句组成的句子。两个单句的地位相同,都可以作为独立单句存在,一个不从属于另一个,它们的关系是并列的。4.3.3复杂句(complex sentence)包含两个以上的单句,其中一个可以包含在另一个句子中的句子。复杂句的两个单句语法地位不平等,一个从属于另一个,被包含或从属于另一个单句的句子通常叫做子句/从句(the incorporated/subordinate clause/embedded clause),包含或主导子句的句子叫做主句(matrix clause)。 子句在主句中相当于一个语法单位,可以充当主、宾、同位语和状语。主句和子句之间往往有一个从属性的连接词(subordinate),它不仅标志着子句的开始,还显示子句在主句中的功能。4.4语法范畴 通过语法形式表达出来的语法意义的类别叫语法范畴。语法范畴是同类的语法意义的进一步概括。(1)数(number) 是表示客观对象数量的范畴,指把所指从一个和多于一个中区别开来的曲折范畴。英语中有数量范畴的有名词、动词、人称代词、指示代词。(2)性(gender)指依照性别把名词分成不同类别的语法范畴。语法性(grammatical gender)不等同于自然性(natural gender)。英语中具有性范畴的是名词、人称代词。(3)格(case)即用词性变化表达名词、代词在短语和句子中跟其他词发生的种种关系。原始印欧语有8个格,现代英语中只有主格、宾格和属格。(4) 时(tense)和体(aspect)时态:表明相对于说话时刻,事件所发生的时间的曲折范畴。是以说话时为基准的句子所表事件、命题所在的时间位置。(客观)体:相对于具体时间段而言,是区分时间地位的动词范畴的总称。“观察时间进程中事件构成的方式。”(主观) 4.5转换生成语法(transformation-generative grammar)1957年,乔姆斯基(Chomsky)提出转换生成语法(transformation-generative grammar),简称TG。4.5.1转换和生成TG提供一个描写人类语言的模型。TG试图找到一个规则系统,这个规则系统能够反映某种个语言的母语人形成合语法的句子的语言能力。“生成”:提供可以被用于生成合语法的句子的规则。“转换”:基本的句子可以被转换为同义的短语或更复杂的句子。4.5.2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根据TG的理论,每个句子都由两个层次的结构组成:表层结构(deep structure)是语言的形式结构,转换后的阶段(a post-transformational stage),是在交际中直接可见的句子的真实形式。语音深层结构(surface structure)是思维形态结构,转换前的阶段(a pre-transformational stage),是相对抽象的句子结构。语义 语言的生成,是心理上的认知(深)经过一个投射、衍生的变化过程(转换)演化成具体的语言形式(表)的过程。4.5.3短语结构规则乔姆斯基的TG追求用一种高度抽象的形式化原则来揭示人脑模糊的语言生成机制,这就要求对句子的各种组成成分进行形式表达。句子的结构表达式(改写规则):SNP+VP(句子S改写为名词短语NP和动词短语VP) 在成分结构树形图中,一个成分包含所有的在其下的小成分,每个分支点叫节点(node),节点与每个成分的句法范畴相对应,成为短语标记(phrase marker)4.5.4移位NP移位(NP-movement)被动句是主动句经过NP移位产生的。WH移位(WH-movement)主要发生在wh-问句中,陈述句变疑问句经历了wh-移位。第五章 语义学语义学(Semantics)是研究语言意义(词的意义和句子意义)的科学。5.1意义理论5.2 Leech 的七大类意义5.3 歧义(ambiguity)5.4 研究语义的三种方法5.4.1语义三角形理论(semantic triangle)该理论是由Ogden和Richards提出的。指一个词的符号代表的事物,通过利用“概念”在语言使用者的大脑中和这个词的形式相联系,即词语所指事物间没有直接关系,而是以概念为中介的。5.4.2刺激反应论(stimulus and response theory)以布龙菲尔德为代表的行为主义语言学家认为:一个语言形式的意义是说话者在一个特定语境中说出这个语言形式,这个语言形式在听话者身上引起了反应,这个反应就是这个语言形式的意义。SrsR刺激反应论的优点在于用动态的视角研究语义产生的过程,重视语言行为和语言效果之间的联系。缺点在于:并不是所有的词语都能引起反映;对于同一个语言符号,来自不同文化圈,甚至同一文化圈的人也可能有不同的反应。5.4.3 Fries对意义的区分5.5 语义场和语义关系5.5.1语义场(semantic field)语义场理论是20世纪30年代发展起来的。语义场理论认为,语言的词汇不是简单的独立词项的列表,而是组织成一些区域,即“场”。场内的词以各种方式互相联系互相定义。单个词的意义依赖于相同词汇、概念场中的其它词的意义。同一个语义场的词语是在同一个语义要素支配下组成的。同一个语义场的词语互相依存、互相制约,一个词词义范围的扩大或缩小会影响周围的词语。5.5.2语义关系(1)同义关系(synonymy)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之间是同义关系。具有同义关系的词叫同义词(synonyms)。绝对同义词(absolute/true synonyms)意义完全相等,在任何时候都可以替换的词。严格说来,语言中并不存在绝对同义词。相对同义词(relative synonyms)概念意义相同,内涵意义的某一个方面(来源、搭配意义、情感意义、语体意义、语义程度等)有细微差别的词。(1) 反义关系(antonymys)意义相反或相对才词之间是反义关系。具有反义关系的词叫反义词(antonyms)。互补反义词(complementary antonyms):意义上绝对矛盾,对一个的否定意味着对另一个的肯定,非此即彼,非彼即此。如:alivedie等级反义词(gradable antonyms)具有可插入中间状态特性的反义词,等级是程度问题。等级反义词的语义两极相比较而存在,具有语义的相对性。如:hotcold关系反义词(relational opposites):指语义关系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一项词义的存在以另一项词义的存在为前提的反义词。行为活动的反向对立:comego社会关系的反向对立:husbandwife空间或时间的反向对立:abovebelow(4)上下义关系(hyponymy)词的含义间有特殊一般的语义关系。即“x是y的一个种类”。意义上抽象的词叫上义词(superordinate),意义上具体的词叫下义词(hyponyms)。同一组下义词地位相同,相互之间成为并列下义词(co-hyponyms)。(5)整体部分义关系(meronymy)词的涵义有整体部分关系。即“x是y的一部分。”5.6一词多义与同音/同形异义5.6.1一词多义(polysemy)5.6.2同音/同形异义(homonymy)5.7语义分析(semantic analysis)5.7.1成分分析(componential analysis)结构主义语言学家提出的一种分析词汇意义的方法,依据这种方法,所有实词的意义都可以分解成比词更小的“语义特征”(semantic features)和“语义成分”(semantic components)。语义成分分析就是从一组意义相关的词语中抽取其共同特征的方法。这些共同成分就是语义成分,或称义素(semes)。语义成分分析法借鉴音位学中区分音素和语音区别性特征的方法,对词的意义构成也进行切分。语义成分分析法用大写词表示语义成分,用+表存在,-表相反。语义成分分析法的优点在于能够揭示词的语义关系(同义、反义、上下义)。能够判断词语搭配是否合理,判断句子意义能否被接受。局限在于语义特征的数量限制、语义特征的提取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并且二元分析对语义的复杂性来说有很大局限,还可能有循环定义之嫌。5.7.2述谓分析(predication analysis)述谓分析是又Leech提出的一种分析句子语义的手段。述谓分析结构中,述谓结构(predication)是基本单位,它是对一个句子的抽象概括。一个述谓结构包含论元(argument)和谓词(predicate)。论元是与谓语有直接语义关系,并受谓词支配的语义成分,是述谓结构逻辑上的参与者,一般是一个句子中的名词性成分。谓词是对论元的述说,或者陈述一种与轮原件的逻辑关系。句子的语法形式不影响述谓。根据论元的数量,将述谓结构分为单位述谓结构(one-place predication)双位述谓结构(two-place predication)三位述谓结构(three-place predication)缺位述谓结构(no-place predication)。第六章 语用学和语篇分析语用学是从功能的角度研究语言使用。它关注语篇中意义如何从说者/作者传递到听者/读者的规则。是研究特定语境中的话语生成与话语理解的。语用学所关心的是说话人(或写作者)所传递的和听话人(读者)所理解的意义。6.1语用学和语义学的区别语义学关注的是语言本身的意义,即抽象的、内在的、语言本身的特性句子意义。语用学关注的是不能直接仅从语言本身得出的意义,而是交际过程中语言意义的表达和理解话语意义。6.2言语行为理论(speech act theory)言语行为理论是语用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最早由20世纪50年代后期英国哲学家Austin提出的。传统上,哲学家们认为句子要么是陈述一个事实,要么是描述一个事实。哲学家们所关心的是如何验证某一陈述是真实的还是谬误的。Austin认为,语言除了表述作用外,还有多种多样的非表述作用。语言的用途不应该仅仅是陈述事情,语言常用来“做事情”,语言交流的基本单位不是语句,而是通过这一语句引起的言语行为,每一语句都可以引起一定的言语行为。表述句(constative)断言或陈述事实,描述状态、报到事态,是可验证的。(言有所叙)施为句(performative)不是报道、描述和表述功能,而具有实施某些行为的功能,是不可验证的。(言有所为)言语行为理论认为,说话人在说话同时实施了三种行为:言内行为(locutionary act)指说话这一行为本身。说出词、短语和句子的行为,它是通过句法、词汇和音位等来表达字面意义的行为。(以言指事)言外行为(illocutionary act)是表达说话者的意图的行为,即说话本身也可能正在做出允诺,提出警告,是在说某些话时所实施的行为。(以言行事)言后行为(perlocutionary act)是通过某些话所实施的行为,或将某些话所导致的行为,它是华语产生的后果或引起的变化。(以言成事)言内行为是通过说话表达字面意义,言外行为是通过字面意义表达的说话人的意图,说话人的意图一旦被听话人领会,便可能带来后果或变化,这便是言后行为。实现言语行为的条件:根本条件、命题内容条件、预备条件、真诚条件。6.3间接言语行为(indirect speech act)6.3.1直接言语行为(direct speech act)和间接言语行为(indirect speech act)1975年,塞尔(Searle)以Austin的言语行为理论为基础提出直接言语行为和间接言语行为的区分。直接言语行为通过话语直接表达话语意图的言语行为。间接言语行为通过话语间接表达话语意图的言语行为。即通过实施某一种语言行为来间接地实施某一种言语行为。6.3.2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和非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conventional indirect speech act):指对“字面意义”作一般性退单而得出的间接言语行为。即根据句子的句法形式,按习惯可以立即推到出间接的“言外行动”。这类行为就是那些已经被约定俗成地表达了的间接言语行为,而且已经形成一种习惯用法或语言形式。其主要特征是:它的间接言外行动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固定在语言形式之中,并未人们普遍接受。如:疑问表请求。非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non-conventional indirect speech act)要依靠预警和说话双方共知的语言信息来推到,因此较复杂和不确定。它更多地取决于互知的背景信息和所处的语境,在这种言语行为中,人们所使用的间接言语行为句并不是间接言语行为的习惯表达方式,因而说话者的用意与其所使用的语句的字面意义之间关系较复杂,较不固定,而且因不同的语境而异。非规约性的间接言语行为比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的间接程度更大,听话人必须做出正确的推理才能理解说话人的意旨。6.4合作原则Grice提出的一个关于指导会话行为的原则,这个原则的内容包括一个合作原则和四个合作准则。合作原则指在言语交际过程中,谈话双方应当有一个共同的谈话目的,在这个共同的谈话目的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合作准则数量准则(Quantity Maxim)交谈中应包含交谈目的所需的信息,并且不超出所需信息。质量准则(Quanlity Maxim)说话要真实,不说自知不真实的话或缺乏足够证据的话。关联准则(Relevant Maxim)说话要贴切,要与谈话目的有关联,不能答非所问方式准则(Manner Maxim)说话要清楚明白,避免晦涩和歧义。会话含义即隐涵意义是说话人在遵守合作原则的前提下,故意违反某些合作准则而产生的言外之意。常规的会话含义具有四个特征:可推理性、可取消性、开放性、不可分离性。6.5礼貌原则6.5.1面子理论(Facing theory )也叫面子保全论(Facing saving theory)。20世纪50年代,英国社会心理学家Ivring Goffman从社会学角度提出面子(face)这个概念。他把“面子”界定为“一个人在某一具体交际场合中,通过采取言语动作而为自己获得的正面社会价值,是按照社会所赞许的属性而创造的自我形象。”面子理论设定社会集团中具有正常交际能力的人都是具有面子需求的理性人。“面子”即使每一个社会成员意欲为自己赢得的那种在公众中的“个人形象”(the public self-image)。面子分为积极面子(positive face)和消极面子(negative face)。积极面子是指需要得到对方的承认和喜爱,与对方达成共识。消极面子是指希望有自主的权利,不希望别人强加与自己,干涉自己的行为。6.5.2礼貌准则(1)礼貌策略在言语交际中,为了减少对面子的威胁,交际者应采取一些礼貌策略。这些礼貌策略分为积极礼貌策略和消极礼貌策略。前者是针对听话者的积极面子,表现为表扬对方的职业、地位,成就、相貌等。后者是针对听话者的消极面子,表现为自我克制,尽量不去侵犯对方的人身、财产、自由等。(2)礼貌准则:得体准则、慷慨准则、赞誉准则、谦逊准则、一致准则、同情准则。6.6 预设(presupposition)预设指暗含在语句中的一种预先设定的信息。6.6.1 语义预设(semantic presupposition)语义预设是指一个命题以另一个命题为先决条件。语义预设是从语句的意义或命题的真假值来考察和定义的。语义预设是建立在句子或命题的真值之上的,句子或命题仅仅是根据逻辑和语法来考察。按照语义预设的真假值来分析,预设得不到满足,句子无意义。但事实上,在语言的运用过程中,有些话语不是真假值可以衡量的,但是话语是有意义的。6.6.2 语用预设(pragmatic presupposition)(1)语用预设关注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的关系。它可以被定义为说话人和语境中句子的适当性(得体性)之间的关系。指那些对语境敏感,与说话人和听话人的信念、态度、意图有关的前提条件。语用预设具有共知性、恰当性和可取消性。(2)预设触发语(presupposition triggers):在命题中,产生预设的特定词语。也叫前提触发语。专有名词和定指、叙事动词、选择限制性动词、状态变化动词、重复类副词、强调结构6.7交换结构和相邻语对6.7.1语篇(text)语篇是语言使用的单位,定义语篇的主要标准是看是否是一个完整的语义单位。6.7.2交换结构(exchange)交换结构是对话语篇的最小单位。一个交换结构可能是双方的问答,也可能是互致问候,或典型的三段式交谈。6.7.3相邻语对(adjacency pair)(1)相邻语对是会话结构的基本单位。指两个会话参与者之间单个“刺激反应”序列。这种成双成对出现的语句就是相邻语对。(2)优选(preference):由于文化、环境、政治等原因,在特定的语境中,会存在一种答复优于或更先于另外一种答复的情况。这就是所谓的优选。优选是说话人在进行答复时进行的选择。选择通常分为合意与不合意两种。合意的应答通常更直接,没有较长的延时或明显的停顿。不合意的应答则是标记性的,常出现停顿、延时等语言特征。(3)前置语列(pre-sequence)日常会话中,为了避免可能出现的某些尴尬局面,在实施某一言语行为之前,先要对实施这一行为的条件进行试探,这种为试探条件而进行的预备性对话,叫前置语列。6.8衔接(cohesion)语篇衔接指的是将句子或话语等较大单位的不同部分联系起来的话段或篇章的表层结构特征。衔接手段分为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语法衔接包括指称(照应)、替代、省略等。词汇衔接包括同现、复现等。6.8.1 指称(reference)指称也叫照应,是语篇中的指代成分(reference item)与所指对象(referent)之间的相互解释关系。是语篇实现其语法上(结构上)的衔接和语义上的连贯的一种主要手段。在语篇中,如果对于一个词语的解释关系不能从本身获得,而必须从该词语所指的对象中寻求答案,这就产生了照应关系。(1)根据指称对象是在语篇语境中还是语篇语境外,可分为:外指(外照应)exphora:所指对象无法在语篇中找到参照点。听话人需要从情景语境、文化语境以及人们的共识中识别所值对象,所以指示成分和所指对象之间没有涉及语篇衔接问题。内指(内照应)endophora:所指对象可以在语篇中找到参照点。内指分为回指和下指。回指(anaphoric reference)指照应上文出现过的成分,指示成分的所指对象在语篇的上文。下指(cataphoric reference)指照应下文将要出现的成分,指示成分的所指对象在语篇的下文。(2)根据实现照应的手段,分为人称照应(personal reference)照应中最常见的一种,指通过人称范畴(包括人称代词、物主代词、领属代词)进行照应。人称照应也分为内指和外指。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分别指称说话人和其他听话人的,所指对象是不言而喻的,所以通常是外指。第三人称除了说话人和听话人之外的人,是内指,且主要是回指。人称照应中只有第三人称具有内指的语篇衔接功能。指示照应(demonstrative reference) 指说话人通过之名事物在时间或空间上的远近来确定所指对象。在英语中,主要通过this、that、these、those、here、there等来实现的。比较照应(comparative reference)通过形容词、副词的比较级形式和其他一些具有比较意义的词语实现的照应。比较照应分为一般比较(general comparison)和特殊比较(particular comparison)。一般比较比较的是事物间的相似性和相异性。如:same、equal、identical、different、else。特殊比较是对某一数量或质量进行比较。如:better、more、less等。6.9替代和省略根据语言的经济原则(Economy Principle),人们在会话中或语篇中,会尽可能低避免重复,使表达简洁、紧凑,但又不失清晰,不致歧义,并且使上下文衔接连贯。6.9.1替代(substitution)指的是用替代词(pro-word)来代替上文中出现过的词、词组、分句或其他语法结构。(1)名词性替代(Nominal substitution):指用一个名词来替代另一个名词。在英语中,常见的名词性替代词有one/ones、the former/the latter、the same(2)动词性替代(verbal substitution):用动词do来替代前述动词或动词词组的语言现象。(3)分句性替代(clausal substitution):英语中某些分句,特别是宾语从句,有时可用替代词so/not 来代替。So代替肯定式,not替代否定式。6.9.2省略(ellipsis)(1)名词性省略(Nominal ellipsis):指在名词短语内的省略,包括名词、名词的修饰成分及整个名词短语。(2)动词性省略(verbal ellipsis):指在动词词组中的省略,包括动词、助动词及整个谓语。(3)分句性省略(clausal ellipsis):省略整个分句或分句的一部分。6.9.2词汇衔接(lexical cohesion) 词汇衔接指语篇中出现的一部分词汇相互之间存在语义上的联系。(1)同现/搭配(collocation)词汇同现指个别词项共同出现的倾向性。(2)复现/重复(reiteration)包括五种形式:重复、同义、反义、上下义、整体-部分义。第七章 语言和社会文化7.1 语言变体(language varieties)指具备相同社会特征的人在相同的社会环境中所普遍使用的某种语言表现形式。“语言变体”是一个内涵很宽泛的概念,大至一种语言的各种方言,小至一种方言中某一项语音、词汇或句法特征,只要有一定的社会分布的范围,就是一种语言变体。 7.1.1在语言接触中产生的语言变体(1)通用语(Lingua franca)通用语是一种语言变体,是使用不同的语言的人之间进行交际的媒介,它是由于各种原因不同语言背景的人进行交际所接受的一种共同语。共同语可以不同民族间的共通语(如英语),也可以是一个民族的本族语(如普通话),也可以是没有母语人,只有简单的词汇和语法结构的混合语。(2)皮钦语(Pidgin)指不同种语言混和而成的混合语。特点是词汇量很小,没有固定的语法、句法。从语言学的观点看,皮钦语只是语言发展的一个早期阶段,指在没有共同语言而又急于进行交流的人群中间产生的一种混合语言,属于不同语言人群的联系沟通用的语言。使用皮钦语的人在本族群内或家庭内仍然使用本族群的固有语言。皮钦语在外来者的经济文化不占有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只是一种短暂的语言现象。(3)克里奥耳语(creole)克里奥尔语是由皮钦语发展而来的。把皮钦语就作为母语传递给后代,随之就发展成克里奥耳语。克里奥尔语词汇量扩大,且形成了严密固定的语法。 通用语、皮钦语和克里奥尔语这三个概念容易混淆。从语言学角度来看,通用语是一种多语接触区各语种社区通用的语言,它有可能是一种自然语言,也可能是一个混杂语,皮钦语是混合语,它不够完善、功能有限,不是任何一个语言社区的母语。克里奥尔语是皮钦语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较完备的语言,它能覆盖一切生活中需要表达的现象,是皮钦语使用者后代的母语。 (4)世界语(Esperanto)是最为广泛使用的人工语言。1887年波兰眼科医生柴门霍夫(azarz Ludwik Zamenhof)在印欧语系的基础上创制的。其定位是国际辅助语言,不是用来代替世界上已经存在的语言。今天,以世界语为母语的人士约1000人。能流利使用的人估计十万到两百万人。7.1.2同一语言的变体(1)地域方言(regional dialect)地域方言是语言的地域性变体。一般说来,同一种地域方言分布在同一个地区或同一个地点。也有在地域上不相连属的,从而形成方言岛(speech island)或方言飞地(outlier)。地域方言之间最显著的区别一般在语音方面,但语法和词汇也可有不少区别。地域方言的差别是很大的,许多语言都存在着无法相互通话的地域方言。事实上,地域方言与独立语言之间是没有明确的界限的,有许多地域变体(例如汉语的地域变体),究竟是方言还是独立语言都存在争议。(2)社会方言(social dialect)社会方言是语言的社会性变体。使用同一种地点方言的人,因职业、阶层、年龄、性别、语用环境、个人风格等不同,语言特点也有不同。社会方言最常见的显著差异在词汇方面,有时也有发音、音位的差异。一般来说,社会方言的差别较小,可以自由通话。(3)标准方言(standard dialect)标准方言不是某个社会群体或社会阶层的语言变体,而是在若干方言之上经规范之后的变体,它已超越了地区的限制,成为全社会通用的交际手段,是一种超方言变体。它也是官方、教育和大众传媒的工具,是有威望的语言变体,是全社会成员学习和仿效的对象。(4)族裔变体(ethnic varieties)7.2 语言和文化萨丕尔-沃尔夫假说(Sapir-Whorf Hypothesis)一种语言的结构会影响使用者的习惯性思维。语言范畴一旦组成连贯的系统,就有可能影响一个人的世界观。强势:语言决定论语言形式决定思维,对现实的感知不能独立于语言。弱势:语言相对论语言影响思维,语言创造某些认知上的偏向,引导我们注意现实的某些方面,语言差别反映思维差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