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ppt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12785153 上传时间:2020-05-24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3.7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如何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如何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全球化的角度阐释文化软实力&如何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Logo,软实力,目录,一,文化软实力,二,全球文化软实力掠影,三,中国文化软实力,四,如何发展中国文化软实力,五,Logo,一.软实力,1.起源约瑟夫奈,生于1937年,1964年获哈佛大学政治学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曾出任卡特政府助理国务卿、克林顿政府国家情报委员会主席和助理国防部长。后来重回哈佛,曾任肯尼迪政府学院院长,现为该院教授。约瑟夫奈是国际关系理论中新自由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以最早提出“软实力”(SoftPower)概念而闻名。他在1990年出版的注定领导世界:美国权力性质的变迁一书及同年在对外政策杂志上发表的题为软实力一文中,最早明确提出并阐述了“软实力”概念。“软实力”随即成为冷战后使用频率极高的一个专有名词。在2004年出版的新著软实力:世界政治中的成功之道一书中,他又对“软实力”概念进行了补充。,2.含义软实力(SoftPower)是相对于硬实力来说的,是指一国通过吸引和说服别国服从你的目标从而使你达到自己目的的能力。来源于政治价值观(当这个国家在国内外努力实现这种价值观时)、文化(在能对他国产生吸引力的地方起作用)及外交政策(当政策被认为合法且具有道德威信时)。,3.与硬实力的关系硬实力:硬实力(HARDPOWER)是指支配性实力,包括基本资源(如土地面积、人口、自然资源)、军事力量、经济力量和科技力量。硬实力偏向用胁迫、交易等方式达到自己的目的;软实力则是用吸引和议程设置方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含义:文化软实力是指软实力中来源于文化的部分,是国家软实力的核心因素,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感召力。文化软实力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历史、民族精神、道德以及核心价值观。软实力的核心是文化,而且主要是文化中的核心即价值观。,二.文化软实力,早在1989年柏林墙倒塌之前,电视、电影早就“穿墙而过”影响了一批人。如果没有西方流行文化经年累月传递的那些影像,没有它们“搞破坏”,光凭锤子和压路机是难以推到柏林墙的。约瑟夫奈,文化软实力来源于文化,即文化是文化软实力的资源。但是,并非所有的文化都可以转化为文化软实力。只有那些具有生命力和创造力的文化资源才有可能转化为文化软实力。正如王沪宁所说,只有把优秀的文化遗产激活成为文化创新的原动力,并使之通过跨国界传播,成为其他国家和国际社会的基本价值观或主流文化,那么发源这种文化的社会才能获得巨大的软实力。,体现和维护本国国家利益的思想、观念和原则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和广泛接受,可以影响他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行为,减少自己的对外政策实施中遇到的抵制和阻力,从而有助于一国在国际交往中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增进自己的国家利益。正因为文化软实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关系到一个国家维护自身国家利益实现自己战略目标的能力。,为什么要发展文化软实力?,三.全球文化软实力掠影,从我们大街小巷流行的肯德基、麦当劳快餐到各种名牌奢侈品;从iphone手机到年轻人渴望的自由生活方式,从美国大片电影到美国梦,从常青藤联盟到华尔街,美国的吸引人的生活方式可以说侵占了世界能通信息的每一个角落一提到美国,很多人会想到自由、平等、梦想、个人价值等词,很多人对这些美好的词充满了向往,1.美国,美国文化发展的现状:文化软实力强,影响范围广,但增长空间不大,冷战结束后,美国文化及其价值观的全球扩张迎来了历史性的机遇。随着前苏联的解体,以及所谓的民主化“第四波浪潮”的持续冲击,美国价值观得以在地域范围上向东欧、俄罗斯、中亚各国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传播扩散。美国文化挟全球化之力大规模扩张,其标榜的价值观跟随英语、好莱坞影片、可口可乐、麦当劳迅速扩散到世界多个角落。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软实力。美国在全球范围内推广美国的民主和价值观。20世纪90年代以后,文化生产成为美国最富于活力并为美国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产业。(2000年美国的版权产业产值达到4572亿美元,占GDP的10%。2001年美国文化产品出口达700亿美元。2002年美国占全球3330亿美元网上交易总额的64%,美国音乐制品占全球音乐市场份额的1/3强,美国2002年游戏产出占全球40%强),(1)将提高文化软实力纳入本国的国家安全战略或国家发展战略之中,从国家战略的高度进行统筹规划和协调实施。设立了各种各样的政府和非政府机构,专门负责执行向海外推行其文化与价值观。(如美国总统直接领导的国家安全委员会高度重视运用美国文化软实力维护美国的国家安全特别是文化价值观安全。美国新闻署负责实施美国对外文化战略开展公众外交以维护美国国家安全。创立“富布赖特基金会”,资助美国和其他国家学者、学生的交流学习;在肯尼迪政府的支持下,成立和平队,向发展中国家派遣志愿队员,以扩大美国的政治与文化影响,等等。此外,美国政府还建立“全国民主基金会”,致力于促进美国民主在海外的传播。),美国如何提高软实力,(2)建立了完善的文化政策法规体系1929年世界经济大萧条时期。在政府的主导下,一系列促进文化发展的政策法规出台,包括联邦戏剧计划、联邦音乐计划、联邦艺术计划、联邦作家计划和历史调查记录计划等。经济恢复以后,美国政府对文化的政策倾斜并没有改变。如1965年,美国政府出台了国家艺术及人文事业基金法,其他与文化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还有文娱版权法、合同法和劳工法等。1996年出台了电信传媒市场竞争与解禁法案会。,(3)通过发展文化产业提升软实力文化产业包括出版业、电影业、电视业、广播业、音像业、广告业、演艺业、网络业等方面。比如好莱坞在贩卖美国电影这一特殊商品的同时,以其为载体,推广着美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美国电影蜘蛛侠复仇者联盟等体现了美国精神中的个人价值和超级英雄主义。(4)以产品为载体,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输出文化及价值观。例如可口可乐、肯德基、麦当劳、苹果在世界各地的风靡。一个印度家庭形容他们外出吃麦当劳是品尝一小块“美国”。,美国提高文化软实力的缺点,(1).片面强调美国价值观的普适性,(2).单向推销美国价值观体系,我们想到欧洲软实力的时候会想到蒙娜丽莎的微笑,这样一幅历史上的名画,非常神秘,而且让大家所有去卢浮宫去看画展的时候所有人都围在这里,很小的一幅画却具有非常强大的吸引力,很多人也是从世界各地赶过来就为了看这样一幅画,体现出强大的吸引力。或是英国的大本钟,戴熊皮帽的卫兵等,英国也是一个世界上非常有名的旅游圣地。或者是德国的啤酒,大家在向往这些生活。以上这些都是会产生软实力的文化资源。,2.欧洲,欧洲文化发展的现状:欧洲拥有较大并且影响深远的文化软实力和丰富的文化软实力资源。,欧洲拥有强大并且影响深远的文化软实力及丰富的文化软实力资源,如悠久的历史、丰富的语言体系、灿烂的文化艺术成果、艺术、文学、音乐、设计、时尚和美食等。全世界使用最广泛的十种语言中有一半是欧洲语言。西班牙语将伊比利亚半岛和拉丁美洲连在了一起;英语是美国和英联邦国家的共同语言。法国在诺贝尔文学奖上独领风骚;英国、德国、西班牙分别位列三、四、五位。英国、德国和法国在音乐销量上,紧随美国和日本,居第三、第四和第五位。德国和英国的书籍销量在全球列第三第四位。英国和德国在吸引政治避难申请方面,高居前两位。欧洲流行音乐在全球追随者众多。欧洲跨国公司拥有一批享誉全球的品牌。,欧洲如何提高文化软实力,(1).国家高度重视,政治支持文化影响力。1883年法国就建立了法语联盟,在世界各地讲授法语,推广法国文化。从1959年起,法国开始制定“关于在国外扩张和恢复法国文化活动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9591963),后来又陆续制定了“二五”、“三五”计划等。法国的国际文化交流支出从总数和人均来看都居于世界第一的位置。由此可见法国对发展和运用文化软实力的高度重视。英国在一战后国际地位下降,面对其他欧洲国家的文化攻势,英国急起直追从1920年起开始制定自己的对外文化政策。20世纪30年代后英国成立了专门的机构负责协调和组织实施对外文化交流活动,扩大英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英国外交部还成立了公众外交总司,积极开展对他国的公众外交,影响他国公众舆论,培养亲英的统治精英,为英国积累了文化软实力。英国还通过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和海外办学,扩大了自身的文化影响力。,1990年英国率先调整自己的文化战略,提出了建设“创造性的未来”的国家文化艺术发展战略。1998年英国出台的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明确地提出了创意产业(creativeindustries)的概念,并要求政府“为支持创意产业而在从业人员的技艺培训、企业财政扶持、知识产权保护、文化产品出口方面”做出积极努力。1998年欧盟理事会文化指导委员会确定将建设“创造性的欧洲”作为自己的战略目标。欧洲各国此后都出台了自己的文化政策,积极扶持本国创造性产业培养人们的创造性能力,同时注重发挥私人部门和企业对文化发展的推动作用。以英国为例。为扶持文化产业发展,英国采取了如下措施:(1)保护和发展本国文化,提高全民的文化意识和素质;(2)提倡创新,鼓励优秀艺术门类的发展,培养和保护重点人才;(3)加强艺术教育和文化管理专业投入,培养富于创造性、懂经营的人才;(4)发行国家彩票,建立彩票收入拨款机制,投资于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和人才培养,(5)积极扩大英国文化在海外的影响,重点支持海外市场开发和文化产品的出口;(6)加强旅游、画廊、博物馆、文化遗产等部门的协调配合,(2).将文化视为一种创造财富增加价值的创造性产业,集聚各方力量大力发展本国的文化产业。,到2006年,英国大学在世界各地拥有3000多个海外办学项目,参加英国大学海外办学的学生达到20万人,还有50万人为获得英国职业资格而在海外学习。英国英语教学项目出口2003年已经达到103亿英镑。英国还针对一些发展中国家提供教育培训和国际援助项目,通过培养亲英的精英人士进行文化渗透。法国将文化外交上升为国家战略。对外文化交流由法国政府或准政府机构推动,彼此之间有着明确的分工和目标。法国在许多国家建立了“法语联盟”等传播法语和法国文化的机构。目前有1040个法语联盟遍布世界五大洲136个国家,拥有学生46万名。德国政府将对外文化交流作为本国对外政策的三大支柱之一,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德语教学和公共外交,扩大自身文化影响力。“德语之声”尽量以客观、中立、平衡的新闻报道和评论来吸引国外听众。德国的大学和基金会在吸引留学生和访问学者、开展国际学术交流方面积极主动,有效地扩大了德国思想文化在海外的影响力。,(3).积极主动地开展对外文化产品销售、文化交流和信息传播。,3.日本,日本的文化可以说是吸收了中国的大唐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产物。二战以后,日本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软实力非常低,二战后日本不仅是经济的重建,也是文化软实力的修复。,BBC对于全球主要国家在世界当中的认可度,或者是国家形象的指标的这样一个调查。2007年我们可以看到日本和加拿大从正面形象来看是并列第一的。他在所有27个国家当中加拿大和日本正面形象并列第一。2008年日本和德国并列第一。2011年日本的国家正面形象的指标还是有所提升,但是其他国家提升的更快,所以他和欧盟并列第三。我们需要考察的一点就是在2010年的时候他的负面指标也增加了,增加了一个百分点。我们需要看到的一点就是在所有的这样一个国别,通过国别的划分,对日本的这样一种认知,大部分国家都是持正面态度的。除了拉美地区的墨西哥以及中国。中国对日本的好感度是最低的,负面印象是最高的,这是2011年。中国这一个印象一下把日本整体形象的平均分拉下来的。我们看一下2012年、2013年BBC的调查,日本他的国家形象仍然是排名第三。从这个数据大家可以看到近些年日本在全球这样BBC的国家形象调查,连续几年,它不是某一年,而是连续几年当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总体上来说在整个受调查对象国当中他的国家形象还是相当好。所以我们讲日本的这样一种文化软实力的建设应该是颇有成效。,日本文化发展的现状:文化软实力较强,文化产业发达。,(1).国家确定了文化发展的总体大纲1977年日本的福田赳夫首相就提出了“福田三原则”确立了文化外交的这样一个理念。1979年又提出了“文化立国”的口号,一直到1995年“文化立国”战略正式地提出。(2).从制度上为文化战略的推进提供保障颁布著作权法知识产权基本法文化产业促进法文物保护法等。,日本如何提高文化软实力,(4).打造文化产业链。如动漫产业等。,(3).创新文化内容,做到兼容并蓄。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kitty猫,这个是中国人非常熟知的一个形象。但是大家是否知道这个kitty它不是日本本土货,它是舶来品,从哪里舶来呢?英国,kitty的本名叫kittywhite,它的父亲和母亲分别是GeorgeWhite和MaryWhite,就这样的一种是英国的祖先来到了日本,日本把它包装打造之后成为了日本文化的象征。这个让很多人为之感叹。,(5).完善教育科技体系。日本的这个教育体系的构建应该说是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并且有非常完备的法律体系。(6).走向国际实施品牌战略。日本政府,包括现在的安倍政府都提出了酷日本的口号,就是cooljapan,酷这个词还是来自于我们刚刚提到那位美国学者提出来的。日本国民的酷总值对日本有一个启发,所以日本现在以利于打造酷日本的形象。通过日本的服饰、文化、饮食等等这些方面来打造,给人打造一种cooljapan。,四.中国文化软实力,1.中国文化软实力发展的总体状况第一,中国的文化资源十分丰富,但文化竞争力非常弱小。中国文化历史悠久,且其历史发展脉络从未被打断,这种文化发展历史造就了中国的文化资源大国地位,也使中国文化具有其他国家文化所没有的厚重感。西方学者也认为,几千年的文明史使中国文化资源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但是,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文化传统只是提升中国文化竞争力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只有把优秀的文化资源激活成为文化创新的原动力,并使之通过跨国界传播,成为其他国家和国际社会的基本价值观或主流文化,那么发源这种文化的社会才能获得巨大的软实力。,第二,中国文化品种丰富,但文化产业起步较晚,我国文化产业竞争力仍然难以与发达国家相比,文化品牌严重缺乏,文化品牌国际化程度非常低。中国文化品种繁多,在繁多的中国文化产品中,我们很难找到国际知名的文化品牌。虽然在进入新世纪以后,中国的文化创意已经成为全球创意产品的第一生产国和出口国,但创意产业出口主要集中在文化产品制造,如工艺品加工、设计产品加工等,而拥有核心的版权内容的产品输出仍然不多,尤其是视听内容产品及版权贸易还相当匮乏。真正的文化品牌是民族的,也是国际化的,而国际化品牌的多少和品牌国际化程度的高低恰恰是检验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和文化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志。纵观我国的文化品牌发展,还存在内外失衡的现象,即文化产业总体结构仍偏重内向型,核心文化产品的国际市场开发力度不足、程度不高。,第三,文化平台多,但缺乏文化营销的有效手段。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已经认识到文化在国际竞争中的重要作用,因而加大了文化平台建设,尤其是在世界各国都在构筑新的中国文化平台,以传播中国文化,其中包括各种各样的“中国文化艺术节”、“中国文化周”、“汉语年”等,遍布世界各国的孔子学院和孔子学堂,对传播中国文化更是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提升文化影响力仅仅靠文化平台是不够的,还需要进行有效的文化营销。中国的各种文化平台基本上是政府或类政府单位构建的,很少借助于市场的作用。这样,一方面由于政府的色彩过浓而被外界视为“中国文化侵略”,另一方面政府运作往往具有不可持久性,文化平台很可能就成为文化“烂尾工程”。,2.中国文化软实力发展的机遇与挑战虽然中国文化软实力存在着种种劣势,但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仍然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且机遇大于挑战。,机遇:1.中国有着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传统文化和丰富的人文、自然资源,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化渊源的大国,传统文化繁星浩瀚,且在人类文明史上独树一帜。丰富的文化资源和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为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参与文化竞争和增强文化竞争力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2.在全球化进程之下,中国文化竞争力的发展获得了世界文化资本和先进技术的支持,从而有利于优化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竞争力提升的投融资体制。3.美国等西方国家文化发展的全球文化大市场理念,为中国文化发展和文化竞争力的提升提供了重要借鉴。,挑战:1.文化安全面临挑战。中国文化参与全球文化竞争直接面对的是西方发达国家文化的大规模进入和渗透。西方凭借其科学技术和文化设施的优势,控制文化资源和市场,在对中国进行资本、技术、商品输出的同时,也倾销其文化和价值观。2.文化产业面临严峻挑战。西方文化产业技术先进、经营成熟、市场竞争力强;相反,中国文化产业起步晚、经营幼稚、市场竞争力非常弱。3.中国文化管理体制自身的挑战。中国文化领域的改革相对滞后,特别是文化体制的改革可以说还刚刚启动。,五.如何发展中国文化软实力,1.从国家战略层面制定宏观的文化软实力发展规划。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2013年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2.完善文化相关法律法规,形成完善的文化发展的体系与制度。3.发挥市场作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4.开发中国传统文化资源。发展中国文化竞争力首先要开发和挖掘中国的传统文化资源。这是中国文化的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能陷入文化保守主义,也不能对西方所谓的“普世价值”顶礼膜拜;既要防止文化自负,也要防止文化自卑,在文化自信中走向文化自觉,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自强。,5.推进中国文化创新文化创新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文化创新必须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文化的目的是塑造国家品格、提高国家品位。反过来,文化要塑造国家的品格就需要不断创新。6.坚持走国际化发展之路,提高中国文化产业的国际地位。文化发展必须融入全球化的进程,这是文化产业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文化产业不仅要立足本国,而且必须面向世界。只有在参与全球竞争的情况下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其一,要在全球化的市场框架中构思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规划。其二,增强文化竞争力必须要打造文化品牌,特别是要采取国际化的文化产品制作、传播方式来打造中国特色、中国风格的文化品牌产品。其三,充分利用经济领域走出去积累起来的市场和经验,大力支持文化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第四,要在不断提高文化产品的技术含量和技术水平的同时,全方位整合文化资源,加快推进文化资源集约化经营战略。,参考文献,软实力约瑟夫奈中国软实力郑彪中国文化软实力评估与增进策略:一项国际比较的研究胡键(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200020)欧洲软实力建设与启示梁亚滨(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博士)日本文化软实力建设:经验与启示陈积敏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博士,结束语,毫不夸张的说,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把文化软实力的发展情况看做股市的话,中国就是那最大的一支潜力股。实现中华的伟大复兴与文化软实力的提高密切相关。作为一名大学生,这句话与大家共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