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基础题库.doc

上传人:s****u 文档编号:12781970 上传时间:2020-05-2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基础题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教育学基础题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教育学基础题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学基础题库一、单项选择题1.近代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在世界教育学史上被认为是“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该教育家( A )。 A赫尔巴特 B康德 C培根 D杜威2.当今社会,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是“教育先行”,这充分体现了教育的( C )。 A文化功能 B政治功能 C经济功能 D人口功能3.“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这句话反映了( A)。 A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B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C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D教育与科技的关系4.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的双生子爬梯实验,充分说明了个体的发展是( B )决定的。 A环境 B遗传 C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D学校教育5.在教育教学中采用“拔苗助长”、“凌节而施”的办法,这是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C )。 A阶段性 B差异性 C顺序性 D不均衡性6.“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 B )对人身心发展的影响。 A遗传因素 B环境因素 C学校教育 D个体因素7.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是遵循了教学的( B )。 A.主观性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8.“ABCD模式”是典型的( B )的编写方法。 A.生成性目标 B.行为目标 C.表现性目标 D.一般性目标9.“教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具体叙述、描绘事物和现象的方式。”这种方法属于( B )。A 讲解 B讲述 C讲读 D讲演10.教案的核心部分是( A ),具体到一节课的教学内容的详细安排、时间分配和教具的具体运用等。 A.教学目标 B. 教学方法 C.教学过程 D.布置作11. “教育”一词,在中国最早见于( A )。 A孟子尽心上 B中庸 C学记 D荀子修身12.提出“教育的方法必须成为一种科学”,主张在大学讲授教育学的教育家是( B)。 A夸美纽斯 B康德 C柏拉图 D昆体良13.赫尔巴特的( D )被公认为是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 A爱弥儿 B林哈德与葛笃德 C大教学论 D普通教育学14.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A )。 A政治制度 B生产关系 C生产力 D生活方式15.教育中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这是符合人的发展的( B )。 A平衡性 B顺序性 C互补性 D个别差异性16.个体身心发展的差异性要求( B )。 A教育工作要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C教育教学工作要抓关键期 D教育工作要根据不同年龄分阶段进行17.在中国古代不是“外铄论”的代表人物是( B )。 A孔子 B荀子 C孟子 D墨子18.德育过程是对学生进行知、情、意、行培养的过程,其实施顺序是( D )。 A以“知”为开端,情、意、行依次进行 B以“情”为开端,知、意、行依次进行C以“行”为开端,知、情、意依次进行 D视具体情况,可以有多种开端19.“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反映教师劳动的( B )。 A创造性 B示范性 C长期性 D复杂性20. 常言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话表明教师劳动具有( D )特点。A复杂性 B示范性 C创造性 D长期性21.我国宪法和法律中规定的少年儿童合法权利,下面选项不符合要求的是( D )。 A生存的权利 B受教育的权利 C受尊重的权利 D平等娱乐的权利 22.西方的“武士七艺(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下棋、吟诗)”属于( B )。 A活动课程 B学科课程 C综合课程 D显性课程23.下列不属于生成目标的代表人物的是( D )。A斯坦豪斯 B罗杰斯 C杜威 D泰勒24.学记中提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这是遵循了教学的( C )。 A主观性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25.“教师对某个概念、原则、定理、定律等加以解释、剖析、论证的方式。”这种方法属于( A )。A 讲解 B讲述 C讲读 D讲演26.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B )。 A课外辅导 B上课 C备课 D布置作业2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表明孔子强调( B )。A启发式教学 B学习与思考相结合C因材施教 D学习与行动相结合28.“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这体现了教师劳动的( D )。 A长期性 B复杂性 C示范性 D创造性29. 学生的年龄特征应包括那两个方面的典型特征( B )。 A认识和情感 B生理和心理 C情感和意志 D气质和性格30下列说法是杜威实用主义教育学的论点不是( C)。A教育即生活 B学校即社会 C五指教学 D做中学31在欧洲的奴隶社会出现过两种著名的教育体系是雅典教育和( B )。A绅士教育 B斯巴达教育 C教会教育 D骑士教育32“蓬生麻中,不服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说明(A )在人的发展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A环境 B遗传 C教育 D人的主观能动性33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C )。A涂尔干 B卢梭 C赞科夫 D杜威34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有顺序性,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该注重(D )原则。A 因材施教 B集体教育 C启发诱导 D循序渐进3620世纪20年代,在美国一些学院和大学教授经典著作的“不受约束”的青年教师形成了一个小团体,其中核心人物是赫钦斯。这些青年教师为宣传自己的观点,发表了大量的著述和演讲,因而逐渐扩大了影响。人们把他们称为“名著仔”。艾德勒不满意这个称呼,提出他们应该自称为永恒主义者,那么永恒主义者的思想观点属于( A )。A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B经验主义课程论C存在主义课程论D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37( C)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教育和评价教育质量的基础性文件。A教学计划 B课程大纲 C课程标准 D培养方案38第斯多惠有一句名言:“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这句话体现了教学的(B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因材施教39“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这是充分运用了下列哪一种德育方法( A )。A陶冶教育 B榜样示范法 C实际锻炼 D品德评价40教育要适应人的个别差异性,做到( D )。A循序渐进 B防微杜渐 C教学相长 D因材施教42中国古代的“礼、乐、射、御、书、数”属于( C )。 A.综合课程 B.活动课程 C.学科课程 D.相关课程43.课程设计的“目标模式”是由( D )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提出的。 A.斯坦豪斯 B.博比特 C.杜威 D.泰勒44.1632年,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写出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是:( B )A.普通教育学 B.大教学论C. 教育论D. 理想国45.下列不属于儒家经典“四书”的著作是:( C ) A.论语 B.孟子 C.春秋 D.大学46.教育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A.教育的历史继承性B.教育的滞后性 ( A )C.教育的目的性 D.教育的阶级性51. 杜威所主张的教育思想被称作是: CA.存在主义教育思想 B.要素主义教育思想C.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D.永恒主义教育思想52. 我国中小学的“双基”教学是指:AA.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B.基本理论,基本技能C.基础知识,基本理论 D.基础理论,基本原理53. 提出“长善救失”、“教学相长”的教学思想的著作是:CA.论语 B.孟子 C.学记 D.劝学篇54. 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C 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 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C.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55.在西方教育史上,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作为科学教育学产生的里程碑的著作是:BA.大教学论 B.普通教育学C.民主主义与教育 D.新教育大纲57.首先提出普及初等教育思想并详细论证班级上课制的教育著作是:C A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B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C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D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58. “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可一到人手里,就全变坏了。”这句话出自哪本教育名著:AA爱弥儿 B.教育漫话C.普通教育学 D.人的教育59教育史上两大对立学派传统教育派与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CA凯洛夫和赫尔巴特 B杜威和赫尔巴特 C赫尔巴特和杜威 D夸美纽斯和杜威 60.(B )具体规定某门课程的性质与理念、课程目标与内容标准、课程实施建议等,是编写教科书、检查教学质量等的直接依据。A.课程计划 B.课程标准 C.教科书 D.教学计划61基于每一所学校及学校所在社区的特殊需要而开发的课程,称为:A A校本课程 B校本课程开发 C国家课程 D国家课程开发62.“伤仲永”的故事说明遗传在人身心发展中具有(B )。 A决定作用 B生理基础 C主导作用 D内在动力63.“最近发展区”理论假设的提出者是( B )。A赞科夫 B维果茨基 C皮亚杰 D布鲁纳64.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D )。 A社会本位 B个人本位 C社会要求与个体发展的统一 D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65.在教育目的的问题上,法国教育家卢梭主张体现了教育目的( D )。 A社会效益论思想 B教育无目的论思想 C社会本位论思想 D个人本位论思想66.马卡连柯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尊重一个人”。这句话说明的德育原则是:DA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 B.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C.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D.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67.一节好课最根本的标准是:DA.目的明确 B.内容正确C方法恰当 D学生的主体性的充分发挥68.在17世纪,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B )。A北欧的尼德兰 B捷克的夸美纽斯 C法国的斯图谟 D德国的福禄贝尔72.下面不是遗传决定论的代表是( D )。 A高尔顿 B孟子 C霍尔 D洛克73.教育的直接目的是(D )。 A培养人的生存能力 B培育“四有”新人 C促进社会的发展 D促进人的身心发展74.品德形成的基础是( D )。 A道德行为 B道德意志 C道德情感 D道德认识 75学生的“向师性”和模仿性的心理特征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具有( A )。A示范性 B复杂性 C主体性 D长期性76课程实施的忠实取向即( A )。A教育者“忠实”地落实课程设计者的意图B教育者忠于自己的教育观念来实施课程C教育者以社会目标为依据来实施课程D教育者以教参为依据来实施课程77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 D )。 A. 人 B. 学校 C. 理论知识 D. 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78在教育学史上,一般把夸美纽斯的( A )看成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 A大教学论 B.理想国 C教育论 D.普通教育学79课程的表现形式为课程计划、教材和其他参考资料以及( C )。A教学计划 B课程大纲 C课程标准 D培养方案79“学而时习之”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D)。A理论联系实际 B启发原则 C循序渐进 D巩固性原则80.一般认为,班级授课制在我国正式实行是在 ( C ) A 明朝中期 B清朝初期 C清朝末年 D辛亥革命以后81.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提出的著名教育原则是 (B ) A社会化活动原则 B教学中教育性原则C自然后果原则 D知行统一原则82.德育个体性功能的最高层次是 ( C )A生存性功能 B发展性功能 C享用性功能 D教育性功能83.在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转化中,教育者要处理好 ( C ) A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B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C教育与自我教育的关系 D灌输与疏导的关系 84.强调教育学的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基础的教育家是( A ) A赫尔巴特 B斯宾塞 C夸美纽斯 D杜威二、 名词解释1.德育:德育指道德教育,是教育者组织适合德育对象成长的价值环境,促进他们在道德价值的理解和实践能力等方面不断建构和提升的教育活动。2.人本位的价值取向:人本位的价值取向,即把人的价值看成高于社会价值,把人作为教育目的的根本所在的思想主张。3.教学原则:是在总结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对教学过程客观规律认识而制定的教学工作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4.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社会本位价值取向教育目的由社会的需要决定,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就是教育所要追求的根本目的。5.课程:广义的课程是指为实现教育目的而选择的教学内容的总和,包括学校开设的全部学科以及课外活动,如中学课程、小学课程等;狭义的课程指某一门学科,如语文课程、数学课程等。6.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相关理论的演绎或对教学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所形成的一种指向特定教学目标的比较稳定的基本教学范型。即有相对稳定的教学结构。7.教育目的:教育意欲达到的归宿或所预期实现的结果。8.班级上课制:班级授课制是指把年龄和程度大致相同的学生,编成固定人数的班级,教师按照各门学科的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组织教材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按照课程表规定的时间,向全班学生进行授课的教学组织形式。9.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从专业思想到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心理品质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比较成熟的发展过程,即由一个专业新手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或教育家型教师的过程。10.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根据课程计划制定的有关学科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它体现了国家对每门学科教学的统一要求,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也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11.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与体力,并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个性品质,促进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活动。12.活动课程:活动课程是以儿童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基础,打破学科逻辑组织的界限,通过儿童自己组织的一系列活动而实施的课程。13.教师专业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教育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己从教专业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14.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15.隐性课程:是指那些伴随着正规教学内容而随机出现的、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教育影响的那些内容。包括校容校貌、班风学风、人际关系、礼仪习惯、舆论等。16.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和学生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方式和手段的总称。17.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是指教师职业不断成熟、逐渐达到专业标准,并获得相应的专业地位的过程。三、简述题1. 简述环境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1)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 (2)环境对人的影响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3)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2. 为什么说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2)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是比较全面、系统、深刻的; (3)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4)教育的主导作用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3比较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优缺点。优点: 能最大限度地保持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能以最简约有效的形式将人类千百年来积累的知识有效地传授给下一代,易教易学,易于编制修订,也易于考核。缺点:分科过细,过多的强调逻辑知识,势必导致忽视学生的需要、经验的生活;较少考虑学科之间的相互关系,容易导致学科之间的对立和知识的割裂。(2)活动课程优点: 把科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有利于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实用型人才,培养交往和组织能力、创新和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缺点:使儿童获得的知识不系统、不完整,不利于高效率地传递人类的文化遗产,从而导致了教育质量的大幅度下降。4简述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1)师范教育。(2)新教师的入职辅导。(3)在职培训。(1分)(4)教师专业发展学校。(5)自我教育5. 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1)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的培养规格和教育结构。(3)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着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和改革。6简述班级授课制的缺点。缺点: 第一,难以完全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很难满足每个学生的特殊需要,因而容易忽视因材施教,不利于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 第二,教学活动的范围主要局限在课堂内,使学生对接触课外的社会生活实际,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都受到一定限制因此容易出现理论脱离实际的倾向,在一定程度上还可能影响到学生视野的扩展,理解的深化和知识的应用。 第三,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及学习潜能的发挥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造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7简述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课程的结构设置。(1)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2)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开设技术类课程,积极实行学分制管理; (3)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并作为必修课程;(4)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深化“农科教相结合”和“三教统筹”等项改革,试行通过“绿色证书”教育及其他技术培训获得双证的做法,城市普通中学也要逐步开设职业技术课程。8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基本因素有哪些?(1)教学目标是否明确。(2)教学内容是否正确。(3)教学方法是否恰当。(4)教学结构是否紧凑。(5)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是否高。9 简述良好师生关系构建的基本策略。(1)了解和研究学生。(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3)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4)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5)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健全人格。10.简述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1)备课(2)上课(3)布置、检查课外作业(4)课外辅导(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11教育的经济功能体现在哪些方面?(1)教育所培养的劳动力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3)教育是产生新的科学技术知识的手段。12.简述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2)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3)遗传素质的成熟制约着身心发展的水平及阶段。(4)遗传素质仅为人的发展提供物质前提,而不决定人的发展。13. 简述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两者的区别。两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1)目的不同 :学科课程向学生传递人类长期创造和积累起来种族经验和精华 ;活动课程让学生获得包括直接经验和直接感知的新信息在内的个体教育性经验 。(2)编排方式不同 :学科课程重视学科知识逻辑的系统性 ;活动课程强调各种有教育意义的学生活动的系统性。(3)教学方式不同 :学科课程侧重系统知识的讲授 ;活动课程侧重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经验 。(4)评价 :学科课程强调终结性评价,侧重考察学生学习结果 ;活动课程重视过程性评价,侧重考察学生的学习过程 。 14我国目前的教育目的是什么?并谈谈自己的理解与认识。(1)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第一,教育目的对教育活动具有质的规定,其一,教育目的对教育活动具有质的规定。二是对教育对象发展具有质的规定。第二,教育目的具有社会性和时代性。四、论述题1.学记中强调“学不躐等”,“不凌节而施”,否则“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这句话体现了什么教学原则?并阐述该教学原则及贯彻要求。2.论述“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之间的关系。回答要点:(1)解释什么是素质教育及其特点;(2)解释什么是应试教育及其特点;(3)两者之间的关系。3.试述全面发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回答要点:(1)解释什么是全面发展教育、素质教育;(2)两者间的关系。4. 为什么要因材施教?依据因材施教原则你认为应当如何进行教学改革?回答要点:什么是因材施教,实施因材施教的依据,然后对教师的要求。5. 为什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要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 答案要点: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是知、情、意、行的培养过程。(1)思想品德是有知、情、意、行四个要素组成的。(2)思想品德的发展是各构成要素协调统一的发展。6.论述启发性教学原则的含义及其基本要求。7.论述教学目标设计的含义以及一个规范明确的行为目标的表述应该包含哪几个部分?(1)教学目标设计是对教学活动预期所要达到的结果的规划,它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2)一个规范、明确的行为目标的表述应当包含4个因素:行为主体、行为动词、情境或条件、表现水平或标准。5、 案例分析题1.一位青年教师讲秦牧的土地一文时,对其中精彩段落动情地高声朗诵。教师:“骑着思想的野马,奔驰到很远的地方,收起缰绳,回到眼前灿烂的现实。”话音刚落,一位学生站起来说:“老师,野马怎么会有缰绳?”教师毫无准备,不耐烦地说:“你总钻些牛角尖,学习成绩会提高吗?”学生脸涨的通红,自尊心受到打击,欲言又止。请运用学过的课程与教学原理来分析该教师的行为是否妥当,并为他设计处理办法。2.陶行知是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一次,陶行知看到学生王友用泥块砸同学,当即制止,让他放学后到校长室。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王友已经等在门口准备挨训了。没想到陶行知却给了他一颗糖,并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很准时,我却迟到了。”王友惊疑地瞪大了眼睛。陶行知又掏出第二颗糖对王友说:“这第二颗糖也是奖给你的,因为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就停止了。”接着陶行知又掏出了第三颗糖:“我调查过了,你砸的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遵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且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王友感动极了,哭着说:“陶校长,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是自己的同学”陶行知这时笑了,马上掏出第四颗糖:“因为你正确地认识错误,我再奖励你一颗糖” 结合案例,说说“四颗糖”的故事对你的启示。3.某教师回到办公室说:“二年级二班的学生真笨,这堂课我连续讲了三遍,他们还是不会。我是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了,他们不会我又有什么办法?”根据材料分析,这位教师全面发挥了主导作用吗?如何理解教师主导作用?4.几个学生正趴在树下兴致勃勃地观察着什么,一名教师看到他们满身是灰的样子,生气地走过去问:“你们在干什么?”“听蚂蚁唱歌呢。”学生头也不抬,随口而答。“胡说,蚂蚁怎会唱歌?”老师的声音提高了八度。严厉的斥责让学生猛地从“槐安国”里清醒过来。于是一个个小脑袋耷拉下来,等候教师发落。只有一个倔强的小家伙还不服气,小声嘟囔说:“您又不蹲下来,怎么知道蚂蚁不会唱歌?”请运用教育学中有关教师、学生的理论对该教师的行为作一评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