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一章1主要调节社会经济活动的总量及其结构,以减轻经济周期的波动幅度,促进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市(宏观经济政策)2落后区域包括经济结构以农业为主的区域、地理位置边远的区域、自然条件差的区域等,其主要病症是(落后)3萧条区域主要是经济结构以传统的衰退产业为主的区域,其主要病症是(萧条)4膨胀区域主要是经济活动过于集中与产业布局过度拥挤的区域,其主要病症是(膨胀)5膨胀区域问题与问题区域是动态变化的,区域政策目标也不可能(一成不变)6落后区域的长期贫困是政府积极干预落后区域开发的(直接原因)7萧条区域的持续衰退是政府积极干预萧条区域调整与改造的(主要原因)1从全球范围来看,政府干预经济的思想逐步伟人们所接收是在(B)B20世纪40年代2从20世纪40年代以来,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采用的政策市(B)B宏观经济政策3从工具性质角度,区域政策可分为奖励政策和(B)B大棒政策4区域政策最早兴于(A)A美国和英国5几乎是各个国家都有的通病是(A)A落后病6西欧区域政策得以广泛运用的最直接的导火索是(B)B萧条病 7世界上许多国家的首都或主要市区都曾经或正在面临C膨胀病 8既可以消除膨胀地区的结构臃肿,为萧条地区重振雄风创造条件,又可以为落后地区奠定起飞的基础,消除这种多发症的良药是(A)A区域产业梯度转移9为了缩小区域经济差距,美国联邦政府全面推行积极的区域政策,以促进落后地区的发展,开始于(A)A区际关系协调10为了缩小区域经济差距,美国联邦政府全面推行积极的区域政策,以促进落后地区的发展,开始于(C)C20世纪50年代11全球公认的最先实施纯碎区域政策的国家是(C)C英国在众多的区域经济研究内容中,区域政策是区域经济研究的c归宿 多选微观经济政策主要是针对市场失灵而设计的干预工具,也成为微观管制。A价格管制 B反垄断政策 C公共产品政策 D再分配政策 2宏观经济政策主要是调节社会经济活动的总量及其结构,以减轻经济周期的波动幅度,促进经济协调发展。宏观经济政策主要包括(ABC)A财政政策B货币政策C国际收支政策3美国联邦政府展开规范区域政策的工作,主要是A机构设置B区域划分4根据区域政策比较成熟的国家的经验,区域政策研究主要包括(ABCDE)A区域政策的基本问题和问题区域反战政策研究B区域政策的理论基础研究C区域政策的制度基础研究D区域政策目标和方向研究E区域政策工具和评价研究经济政策:是指国家或政府根据特定的客观经济发展问题和经济规律的基本要求,对经济行为进行规范、引导、激励、约束的规定与工具。区域经济政策:又称为区域政策,是政府干预区域经济的重要工具之一,它通过政府的集中安排,有目的地对某些类型的问题区域实行倾斜,以改变由市场机制作为所形成的一些空间结果,促使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格局协调并保持区域分配合理。问题区域:也称为问题地区,是由中央政府区域管理机构依据一定的规则和程序确定的受援对象,是患有一种或多种区域病而且若无中央政府援助则难以靠自身力量医治这些病症的区域。区域战略:是国家为实现其宏观目标而确定的经济、人口、环境等如何在空间上组织的明确计划,或者说是一个重点空间蓝图性谋划,如西部大开发战略等。区域经济政策与一般经济政策的关系:两者在理论上有共同的渊源。区域经济政策应该属于经济政策大家庭中的一个成员,而且区域经济政策工具与宏观和微观经济政策工具有类似之处,但由于一般经济政策不会有目的地考虑空间问题,区域经济自产生之日起就有着一般经济政策不同的突出特点,只有区域经济政策与宏观经济政策相互协调、相互补充、相互支持,政府干预经济的目标才能真正实现。区域经济政策的分类有那些?区域政策除指区域经济政策外,还可能包括区域社会政策、区域创新与技术政策、区域人口政策、区域环境政策和区域文化政策等。简述区域经济政策的特点:1、 积极的区域倾斜,即对选定的区域单元予以利益补助。2、高度集中化。为什么确定区域政策目标比较困难?确定区域政策目标有四个方面的困难:首先,一些目标不容易量化,诸如经济增长率、失业率等指标可以数量化,但平等、协调等目标很难用单一指标量化。其次,目标的具体程度不易把握。再次,平等与效率有时不可能兼顾,区域政策制定者难以平衡各种类型区域的利益,在确定区域政策目标时往往需要考虑各个区域、各个阶层的利益,以进行综合权衡,有时区域政策目标是政治妥协的结果。最后,问题区域有多重类型,需要为不同类型问题区域确定不同的目标。也就是说,在特定时期,区域政策目标有多样性特点。空间经济研究的三个阶段:1、记述阶段,主要研究“什么地方有什么”。2、解释说明阶段,主要研究“为什么”。3、规划发展阶段,主要研究“那么该怎么办”。论述落后区域、萧条区域和膨胀区域的主要特点:1、落后区域包括经济结构以农业为主的区域、地理位置边远的区域、自然条件较差的区域等。这类区域不具备工业化的条件,或者说长期处于“低水平陷阱”之中,无力迈过工业化门槛而进入经济起飞阶段。其主要病症是落后,其突出特点是:经济结构落后,以农业为主,工作机会少;人民收入水平长期低下,贫困面大;地方财政拮据,政府无力支撑自立发展;资源利用水平很低,发展环境欠佳。绝大部分国家都有相对贫困的落后地区。2、萧条区域主要是经济结构以传统的衰退产业为主的区域,其重要病证是萧条。这类区域的典型点是:主要产业衰败,竞争力急剧下降;经济结构老化,结构转换乏力,经济增长速度下降,经济下滑;新工作机会少,失业率高居不下;人民生活水平逐步下降,人口大量外迁。因此,这类区域的表现是停滞不前与死气沉沉。3、膨胀区域主要是经济活动过于集中与产业布局过度拥挤的区域,其主要病症是膨胀。这类区域的典型特点是:人口与经济活动过于集中,负外部性突出;生产与生活成本日益上升,公共服务质量每况愈下;结构趋于老化,发展方向不明确;资源遭到破坏性开发,环境趋于恶化。论述区域经济政策、区域战略和区域规划的联系与区别:虽然区域政策在区域经济研究中占有十分关键的地位,但不能将区域政策同区域战略与区域规划 一谈。三者的联系在于:他们都是政府支持区域发展与区域关系协调的手段;由区域战略到区域规划再到区域政策;干预手段越来越具体;三者都是政府干预区域经济的不可或缺的环节之一,区域政策与规划是对区域战略的支持,没有详细具体的区域政策与规划,区域战略很难实现,而且区域战略是制定区域政策与规划的前提,前者会影响后者且后两者是相互影响,相互支持的。三者的主要区别有两个方面:第一,三者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区域战略侧重于空间格局的谋划,其确定的是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一个区域内重点发展空间的方向;区域规划重点放在经济活动的空间安排或空间资源的合理利用上;区域政策主要涉及政策工具的选择。第二,三者的基本作用有一定区别。区域战略追求的是空间格局的优化;区域规划追求的是区域内资源利用的优化;而区域政策追求的是区域支持与解决区域问题的工具优化。第二章 区域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一、填空题1否认区域政策必要性主要有两个方面的依据,一是自由主义理论,二是(实际效果不明显)2依据各种理论对区域政策必要性的基本态度,众多的理论观点大致可归结为两类,即(自由主义)与干预主义理论流派。3自由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劳动力与资本等生产要素在市场力的作用下会在区域间流动,这种流动会自动地消除区域差距并使区域格局达到(均衡)4区域趋同理论是自由主义在区域经济格局演变方面的(理论拓展)5任何利益主体,无论是个人、企业还是政府,都是有理性的,总是要通过各种女里尽量使自身或相关主体的利益(最大化)6私人产品生产领域的利益矛盾及由此而造成的损失还可以“(公用地悲剧)”来说明。7资金外部性是指通过(市场机制)的传导作用而产生的外部性。二单项选择题1在20世纪30年代前,风靡于西方的经济学思想流派是(A)A自由主义2缪尔达尔在20世纪50年代对区域经济学的主要贡献是将积累因果机制扩展到了区域领域,他称之为(A)A回流效应3干预主义在区域研究中应用的忠实支持着与早期的开拓者是(B)B缪尔达尔4一般经济学中干预主义思潮的先驱是(C)C凯恩斯5在1961年粗略地提出了具有空间意义的“主导企业”并于1965年完善了这一概念的人是(A)A佩鲁 6贸易保护主义的理论思潮可追溯到15世纪兴起的B重商主义7李斯特依据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变化而提出的交替使用的贸易政策为(D)D自由贸易保护贸易自由贸易8美国收人财政部长亚历山大汉密尔顿首次提出的政策主张是(A)A保护幼稚工业9、20世纪70年代以来,从各方面论证政府干预必要性的保护理论很多,其中影响最大的“新贸易理论”的提出者是B克鲁格曼10自由主义在区域经济格局演变方面的理论拓展是(C)C区域趋同理论11区域经济差距的存在骑着住在地位的是(B)B回流效应12形成于20世纪40至50年代的中心外围理论主要阐明发达国家和落后国家间的中心外围不平等体系及其发展模式与政策主张,其提出者是(D)D普雷维什13 1980年美国著名区域经济学阿朗索在评述经济发展模式时,提出了一个描述经济发展过程的变化次序的模式,即D钟形模式14制度经济学中的一个非常著名的例子,论证了一个结论,即如果一种公共资源没有排他性产权,则这种资源的过度利用不可避免。这个例子是(D)D公用地悲剧多项1自由主义以新古典理论为核心,新古典理论的主要基本假设是A自由竞争B生产要素充分就业C资本和劳动力充分流动2早期的分工理论主要有(ABC)A绝对利益理论B比较利益理论C要素禀赋理论3在区域经济差距较大时,企业区域行为具有制造与扩大利益矛盾的一些特征如A向心聚集效应B机会主义行为C产业结构趋同1.自然的增长率:指劳动与资本可供利用量、技术存量,可利用的技术进步等因素确定的潜在经济增长力,是在长期内人口增长和科技进步所允许达到的最大增长率,是由最佳的储蓄率和资本/产量比率决定。2.有保证的增长率:是企业家根据对收入与需求的趋势预期认为合理的增长率,是由合意的储蓄率和合意的资本/产量比率决定。3.区域分工:是指国内各区域在充分利用区域内优势的基础上实行区域专门化生产,并通过区域交换实现其专门化部门生产的产品价值并满足自身对本区域不能生产或生产不利的产品的需求,从而扩大区域的生产能力,以图增进区域利益。4.后发优势:即落后区域可通过外溢效应和学习获得比发达区域更快的人力资本增长速度,大而赶上发达区域.塔穆拉的模型强调了知识和人力资本在缩小区际差距中的作用,但他与其了新古典区域经济学家一样犯了一个明显的错误,即他们想象要素是完全流动的,不需要付费的.5效率工资:即货币工资增长率与劳动生产率增长率之比.区际外部性:所谓区域经济活动的区际外部性,是指一个区域的经济活动对其它区域产生的不由其它考虑或承担的或正或负的影响,如一个区域造林命名其他区域的水土流失减少、一个区域生产的污染物损害其他区域的生产与生活环境、一个区域的产量增加或价格下调使其他区域的生产函数或消费函数改变等都是区际外部性.区域信息不对称:在经济博弈中的一些参与方拥有而另一参与方不拥有信息或不同的参与方所拥有的信息量与质存在差异.区域经济”囚徒困境”的实质是什么?在区域经济领域,”囚徒困境”所导致的局部利益与总体利益的矛盾是市场难以解决的问题,这是政府运用区域政策干预区域发展的重要理由.这种理由可从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两个方面分析.私人产品生产领域的”困境”主要表现是滥用数量一定的有效需求和争夺原材料.私人产品生产领域的利益及由此而造成的损失还可用”公用地悲剧”来说明.分析传统区域分工理论的主要缺陷:传统的区域分工理论具有一些明显的局限,概而言之主要有:1、传统的区域分工理论都是通过假定其它因素一致的情况下讨论区域分工的原因的,忽视了区域分工影响因素的复杂性。任何理论都是思想抽象化的结果,都是建立在一定的假设基础之上,而因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区域分工理论当然也不例外。2、传统的区域分工理论忽视了制度这一重要因素的影响。在现实中,制度规则及其变迁方向、交易费用、产权安排都会对区域分工产生重要影响,特别是在特定制度背景下这些因素对区域分工具有决定性影响。3、传统的区域分工理论忽视了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的矛盾,其理论结论都有一个基本的假设前提,即区域关系只能是和谐的竞争关系与合作关系,区域竞争是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中进行的,区域经济主体不存有“有限理性”问题。从区域要素流动的非均衡性谈区域经济政策的必要性?区域间企业部分是在不完全的市场中进行的,除产品市场垄断外,还侦破要素垄断,而且从全国利益最大化角度安排资源区域分配不一定于每个区域都有利.区域要素流动的运输成本与摩擦成本不可能为零.区域要素流动有可能不是减少而是增大区际要素价格差.即使是实现了前述三个均衡条件,各个 区域从要素流动中所获取的利益也是不均等的,其原因在于各区域的要素禀赋结构与产出结构不尽一致.一些要素的区际流动会受某些非经济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影响下的要素区际流动是否合理本身并不一目了然.第三章 区域管理机构设置与区域经济政策程序1区域管理机构,也称区域政策机构一般指区域管理中的(决策制定主体)2在实践中,区域政策首先要明确的是制度基础问题,包括区域管理机构设置与组织安排和(问题区域)识别问题。3许多国家的时间表明,区域管理机构设置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区域政策的(效应与效益)4地方政府主要从事改善地区投资的活动并(吸引投资)5区域政策本身科学合理与否,其试试效果是否理想,一方面受区域政策机构设置和组织的影响,另一方面也会受到区域政策(程序)的影响。6在欧盟有一句常被引用的格言,某事在委员会成事在(理事会)。1在发达国家,区域政策的决策权主要掌握于(A)A中央当局2中国目前的区域管理机构采用的模式是B分离的职能部门模式 3专门的职能部门模式是指区域政策有特定的中央政府机构来制定实施的制度模式,采用这种模式的国家有(D)D意大利4经常为认为是欧洲最集权的国家是(D)D法国5 1963年为了更好地协调各机构的区域政策行动,法国成立了一个负责区域政策的新机构,这是一个负责鼓励巴黎以外区域开发的国家机构,这机构是(C)C DATAR 6英国区域管理机构设置经历的模式转变过程为(A)A集中职能一二分职能一分权职能一联合职能 7区域管理机构向中央政府提出提案,政府依照一定法规决定是否采纳,而不需要通过立法机构。这种程序在区域政策制定程序中属于(B)B不需协商程序8指中央政府在作出重大决定前必须征得立法机构的同意的程序。而不需要通过立法机构。这种程序在区域政策制定程序中属于(A)A同意程序B合作程序C共同决策程序D和协商程序9赋予理发机构更大的权利,允许其有二读权,并赋予区域管理机构居中协调的任务。这种程序在区域政策制定程序中属于(C)A协商程序B同意程序C合作程序D共同决策程序10区域政策决策机构不通过中间层而直接作用于受益者的一种程序,这种主体间作用关系的形式为(C)C直接方式11欧盟的最高立法机构(D)D部长理事会12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多边金融机构是(A)A欧洲投资银行1一般而言,区域政策程序是一个循环往复的、交互作用的过程,包括(ABCD)A议程设定B政策制定C政策实施D政策监督与评价2区域政策决策时主要表决方式有(ABCD)A简单多数B绝对多数C特定多数D一致同意3区域政策制定与实施过程中发挥作用玉具有利益的相关者主要有(ABCD)A直接受益者B扶着为区域政策项目提供资源的主体C间接受益者D扶着确保区域政策结构不偏离预期目标的主体 1.专门的职能部门模式:指区域政策由特定的中央政府来制定实施的制度模式。单一制国家一般采用这种模式,例如法国与意大利。2.联合的职能部门模式:指区域政策由中央政府内的几个部门联合运作的制度模式,这种模式主要见于英国、瑞典与丹麦等国。3.区域政策组织:是指在一个规范的框架内相互作用的一系列区域政策行为主体及其相互关系安排。4.区域政策程序:是规范区域政策制定、实施、监督与评价的一套具体规则,包括区域政策制定程序和监督与评价程序。5.协调程序是指在区域管理机构向中央政府提出提案时,必须同时送交立法机构,并请其表达意见。6层层传递方式是指按层次逐步转移区域政策再分配利益,决策机构不直接而是通过多种中间层次间接地作用于问题区域的企业或个人。7. 项目自我监评:指项目执行者或受益者对区域政策项目的实施过程与结果的一种自我评价。1. 区域管理的机构设置一般有几种主要制度模式?各种制度模式可以归纳为三类,即分立的职能部门模式、专门的职能部门模式和联合的职能部门模式。2. 分立的职能部门模式的缺陷体现在那些方面?分立的职能部门模式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调动有关部门参与区域开发的积极性,但其缺陷是十分突出的,主要有(1)部门间的区域政策经常会发生矛盾,各部门的利益与目标不尽相同,矛盾甚至是冲突难以避免;(2)有可能造成区域政策项目重复,浪费公共资源;(3)区域或地方争取区域政策资源的成本大3.分析比较各种的职能部门模式?考察各国的区域政策机构协会发现,分立的职能部门模式是不可取的,专门的职能部门模式和联合的职能部门模式各有所长,也就是说,将区域政策统一在一个专门的部门中或将区域政策活动分解到几个部委都是可行的模式,两种模式各有长处。专门的职能部门模式可使区域政策行动高度统一协调,而联合的职能部门模式既可在一定程度上保持政策的统一与协调,又可充分发挥有关部门与地区在区域政策决策中的作用。4.简述区域政策实施的组织机构层次及不同层次组织间的关系区域政策实施的组织机构有国家、区域与地方两个层次。(1)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关系是区域政策组织中的最重要的关系之一。在集权制国家,地方政府在区域政策组织中处于从属于中央政府的地位,没有最终决策权,其区域政策行动要以中央政府决策为依据。但在一些联邦制国家,中央与地方政府关系要复杂一些。地方政府主要从事改善地区投资环境的活动(通过发展基础设施、改善环境、建设住房等)并吸引投资。地方政府对新投资的兴趣取决于地区的社会经济状况。(2)中央政府与区域层次的国家管理机构间的关系,区域当局主要从事援助分配与对采纳的决策进行控制与监督。它们还就小规模项目进行独立的决策,其所能决定的最大投资规模与援助的性质通常由中央政府确定。区域当局一般是中央政府的一个部门或派出机构,必须接受中央政府统一领导。(3)地方政府与区域层次的国家管理机构间的关系,区域层次的国家管理机构既区域当局是管理跨地区行动与问题的机构,直接隶属于中央政府,或者是中央区域管理机构的派出机构。这种机构与地方政府之间会形成密切的合作关系,同时会引导、协调与约束地方政府行为。4.什么是区域政策下放?区域政策下放这一提法本身就存在多种理解:一种理解是区域政策决策权力由中央政府向区域或地方政府转移;另一种理解是区域政策实施权力由中央政府向区域或地方政府转移,并在决策时引入考虑区域或地方政府与公众利益和意见的机制。5.完善、有效的监督与评价程序包括哪些方面?完善、有效的监督与评价程序包括区域政策项目自我监督与评价、地区团队监督与评价、区域团队监督与评价、国家团队监督与评价及各种监督与评价间的相互参照、对比与影响。项目自我监评:项目自我监评是指项目执行者或受益者对区域政策项目的实施过程与结果的一种自我评价。地区团队监评:为了保证地区的需要和关注的问题在监督过程中得到反映,需要组建(在没有地区团队的地区)、扩大(在地区团队不健全的地区)或确认(在已有地区团队的地区)地区监督与评价团队。区域团队监评:区域团队是多方参与、广泛包容 并与地区团队相互影响的区域监督与评价组织。区域政策制定程序可分为哪几种?在不同的区域政策制定程序中,立法机构的作用有何不同?一般而言,根据立法机构在区域政策决策中的参与程度与地位的不同,区域政策制定程序可分为五种,分别为不需协调程序、协商程序、合作程序、共同决策程序和同意程序。(1)不需协调程序是指,区域管理机构向中央政府提出提案,政府依照一定法规决定是否采纳,而不需要通过立法机构。在立法机构权力小或制度不健全的国家,这种程序较为常见。(2)协调程序是指,在区域管理机构向中央政府提出提案时,必须同时送交立法机构,并请其表达意见。(3)合作程序赋予立法机构更大的权力,允许其有三读权,并赋予区域管理机构居中协调的任务。(4)共同决策程序是为提高立法机构的地位所设计的复杂的决策程序。(5)同意程序是指中央政府在作出重大决定前必须征得立法机构的同意的程序。由不需协商程序协商程序合作程序共同决策程序同意程序,立法机构的作用是逐步增大的。第四章 区域经济政策的作用对象1区域政策的作用对象又称为(区域政策方向)主要是指问题区域。2为题区域的空间范围越大,所需的政府支出(越多)3加权指数法在实际应用时要解决三大关键问题,即(原始标准选择)基表权重选取和同质性范围的确定。4功能区域划分有两个基本方法,即空间相互作用分析和(流分析)5在制定大范围膨胀区域政策时,(黑白模型法)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1 在许多国家,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是(B)B人均GDP 2 人类发展指数是一个综合经济、健康和教育指标的指数,它的值域为(C) C0,1 31994年美国商务部的经济分析局提出了经济环境核算框架,目的是建立卫星账户,根据资源枯竭和污染来调整GDP。这一框架被称作(C)C绿色GDP 4目前许多国家座位问题区域识别与区域规划制定的基础(C)B规划区域的划分C标准区域的划分D均质区域的划分5美国划分经济地区所依据的基本空间单元是(C)C县6问题区域中的落后区域和萧条区域识别属于(A)A 均质区域划分问题B功能区域划分问题 C标准区域划分问题7问题区域中的膨胀区域属于(B)B功能区域划分问题8一般而言,问题区域识别的最简单的方法是(B)B指标分析法9在美国和英国,最早考虑的问题区域识别的主要标准是(B)A表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B高失业率10目前,大多数国家的问题区域识别通常采用一套社会经济或生态指标体系,这些指标科大致分为反应生活质量的指标和表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和(B)B反应环境状况的指标11先根据综合判断分别给予每个代表各个标准的指标一个具体的权重,然后将所有指标的权数加总,得到一个综合反应区域发展状况的指标,并将综合分值与平均值之差不超过标准离差的区域归为一类。这一方法是(A)A指数加权法12因素分析法是一种较复杂的问题区域识别方法,也是一种常用的统计方法,该方法的提出者是(A)A贝里13在制定大范围膨胀区域政策时,得到广泛运用的方法是(A)A黑白模型法B图论方法C分组分解聚类分析D流分析法1通常在识别问题区域前需要明确一些主要问题,包括(ABCD)A问题区域的识别机制B问题区域的范围大小C基本空间单元的选择D指标类型的选择 2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有(ABCD)A人均GDP B经济结构 C区域层次输出生产水平 D指标结构状况 3、随着研究手段的进步,许多区域经济学家提出了大量划分均质区域的方法,主要有(AB)A指数加权法B因素分析法1.区域划分是指区域边界的识别,在区域政策研究中指标准区域与问题区域的识别。2.功能区域:又称“节点区域”或“极化区域”,是指有一定的功能内聚性、个组成部分相互以来的空间单元,其重视的是各组成部分的功能联系而非同质性。3.标准区域:是指名称被标准化并被编码的、范围相对固定的、作为区域政策与规划制定基础的多级规划区域体系。五 简答题 1.确定区域经济政策方向需要具备哪些基本前提?(1)需要专门的职能部门负责(2)需要标准区域与问题区域区 划体系(3)需要有一个平衡经济、政治与民族问题的长远战略(4)需要却经济研究者,政府职能部门与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5)需要建立定期调整机制(6)需要一定的政府基金作为支撑手段2.选择衡量问题区域发展水平的指标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可获得性 可接受性 可比较性 明确性3. 区域划分经历了哪个阶段?不同类型的问题区域识别分别对应于何种类型的区域划分?区域划分是指区域边界的识别,在区域政策研究中指标准区域与问题区域的识别。匀质区域:匀质区域又称同质区域,是在某些标准方面有同一性的空间单元; 功能区域:功能区域又称“节点区域”或“极化区域”,是指有一定的功能内聚性、个组成部分相互以来的空间单元,其重视的是各组成部分的功能联系而非同质性。 标准区域:是指名称被标准化并被编码的、范围相对固定的、作为区域政策与规划制定基础的多级规划区域体系。4.标准区域划分的原则是什么:标准区域划分一句的主要原则有:(1)同质性,即同一个区域内个地区具有一定程度的一致性;(2)内聚性,即每个标准区域都应有一个中心城市作为核心;(3)行政可行性,即标准区域界限应尽可能不打破行政区界限;(4)历史性,即标准区域应兼顾地区间已经形成的传统联系与文化特色;(5)系统性,即标准区域应是一个多级系统;(6)完整性,即每个标准区域应具有一定的实力,而且各区域的规模不能相差太大。5.作为功能区域的问题识别方法主要有那些?功能区域划分有两个基本方法,即空间相互作用分析和流分析,前者侧重于理论观察分析,而后者侧重于实际观察分析。六、论述题GDP作为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指标存在哪些缺陷?人们提出了哪些主要替代指标?GDP在量度经济福利方面的不足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除不能真实反映区域购买力水平差异外,其主要缺陷有(1)GDP是一个度量区域内生产的概念,而非收入概念。(2)不能全面反映区域内收入分配状况。不能反映区域经济增长过程中的社会代价。(4)不能正确反映各区域人民所享受的福利。(5)忽视非交换的产品与劳务。(6)GDP只依靠官方的报表。人们提出的主要替代指标有: HDI,人类发展指数;ISEW与GPI;绿色GDP(Green GDP) 人类发展指数的值域为0,1第五章一填空题1移民就业可产生多种有益的效果,但对一个区域而言,移民就业只是一种辅助手段,问题区域的全面发展与振兴归根到底要靠(区域整治与产业振兴)2结构性迁移障碍是指迁入地与迁出地的期望存在(矛盾)3移民就业即移工作就劳动力,是通过将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到问题区域以为那里存在的大量失业者提供(发达地区)4移民就业即移工作就劳动力,是通过将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到问题区域以为那里存在的大量失业提供(工作机会)5在经济方面,区域间移民的障碍主要由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迁移费高)另一方面是存在结构性迁移障碍。6在非经济方面,区域间移民的障碍有两个主要方面,即安土重迁的传统观念和(户籍制度)7在最困难区域和潜力最大区域间进行选择时,一般遵循(最有潜力者)优先原则。8全民啊发展与增长中心选择实际上是(分散与集中)之争。9从一般政策分析角度来说,存在两种类型的目标,即成果目标和(管理目标)10根据重要程度可将区域政策目标分为主要目标和次要目标,主要目标是解决区域问题的(关键),是首先次要目标的前提,而次要目标是对主要目标的补充。11振兴落后区域的经济是缩小区域经济差距的关键,因而是区域政策的(主要目标)1问题区域中处境最差的区域是(B)B最困难区域2问题区域中潜在发展能力最大的区域是(A)A潜力最大区域 3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是“地区繁荣”政策的支持者,其理由的阐述是未然“地区意识”这个概念而展开的,这支持者是(A)A博尔顿 B温尼克 C史密斯 D斯彭斯4 长期而言,区域政策的战略选择应该将重点放在(A)A结构调整与优化 B充分就业 C人民富裕 D地区繁荣5集中发展思想主要源于(A)A增长极理论 6分散发展思想主要源于区域经济学或城市经济学家面对的(A)A膨胀问题 B萧条问题 C落后问题 d边远地区7从一般政策分析角度来说,存在两种类型的目标,即成果目标和(C)A开放目标B封闭目标C成果目标D区域目标8根据具体的区域政策所针对的主要问题,区域政策目标可分为(A)A区际目标和区内目标B主要目标和次要目标 9政府调控区域经济关系与格局所实现的目标的明确表述,这种目标是(B)A区内目标B封闭目标C 管理目标D成果目标10最早明确区域政策目标的国家是(B)B英国C法国D意大利11座位欧洲区域政策的主要财政工具的欧洲结构基金经历了(B)改革A二次B三次C四次D五次12 1988年欧洲结构基金改革最终确定的“机构基金规定”依据的新提出的原则有(C)A二项B三项C四项D五项13收益与成本的比率最大化,或者是实际的产出与最大可能产出之比最大化指的是(A)A效率B效益C效果D比率14各区域利益主体在经济活动中的机会均等,公平竞争以及付出的女里和所获得的利益严格对应,指的是A经济上的区域公平15一切区域的利益主体与公民拥有平等的参与国家事务的权利与人权,指的是(B)B政治上的区域公平 16各区域的利益主体与个人基于人有共同的类本质而充分享有人格上的平等,指的是(C)C道德上的区域公平1移民存在经济与非经济方面的障碍,在经济方面区域间移民的障碍主要有(AB)A迁移费高B存在结构性迁移障碍 2移民存在经济与非经济方面的障碍,在非经济方面区域间移民的障碍主要有(CD)C安土重迁的传统观念D户籍制度 3人民富裕是指政府选择问题区域内的人口座位政策援助对象,着眼于解决这些人口的(ABCD)A失业B贫困C教育D卫生4人民富裕是指政府选择问题区域内的人口座位政策援助对象,着眼于解决这些人口的(ABCDE)A经济目标B社会文化目标C技术目标D生态环境目标E政治目标1.区域政策目标:是指运用区域政策工具解决区域问题时所要实现的目的的明确表述。2.区域政策战略:是指为解决区域问题而明确的区域政策目标的大致方向,是以区域战略为基础、决定区域政策具体目标与工具类型的战略性选择,通常也称为区域政策界限。3.捐赠者偏好:是指区域政策资源的原始捐赠者(社会中的富有的纳税人)对政策取向的个人意愿表达。4.开放目标是确定反映区域问题的现状指标提高或降低的总体的目标,如提高问题区域的就业水平、缩小区域差距等。1.区域政策战略的几个重要选择是什么? 区域政策战略选择可分为区域间选择问题与问题区域内部选择问题两个方面。区域间选择问题主要有:是“移民就业”还是“移业就民”?是重“最困难区域”还是重“潜力最大区域”?问题区域内部选择问题主要有:是“繁荣地区”还是“富裕人民”?是重“充分就业”还是重“结构优化”?是“全面扶持”还是“发展增长极”?2. 移业就民的必要性可能性 接受产业转移的必要性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替代输入。(2)提供就业。(3)降低生产成本。(4)积累现代化的实力。接受产业转移的可能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由于上述迁移障碍的存在,问题区域不可能完全将希望寄托与人口迁移。另一方面,发达地区的成熟会对传统产业产生一股强大的“推力”,而且问题区域在医治区域病的过程中有必要吸收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这种必要性会促使在问题区域内形成一股“拉力”。当“推力”与“拉力”同时产生时,政府适时推动产业转移,能一揽子解决多种区域病。4说明需要量化区域政策目标的理由以及量化区域政策目标的难点 区域政策目标量化包括三个方面:(1)为每一个目标确定数量标准;(2)说明目标实现的时限;(3)给予每个目标一个权重,以确定各个目标的悠闲顺序。 区域政策是定者不愿意量化目标,原因有三个方面:首先,明确目标后若不能实现目标、政策制定者会有政治风险。第二,监督与评价区域政策存在操作上的困难。第三,监督与评价方法选择也是一个难题。5.区域政策目标协调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区域政策的初衷是消除区域间利益矛盾,但在现实中区域政策往往也是区域利益矛盾的重要诱因之一。因而,在确定区域政策目标时,就必须考虑到可能发生的目标矛盾及其引起的利益矛盾,主要有国家利益与区域目标间的矛盾、总体效率与区域平等间的矛盾以及区域间目标的矛盾。6.分析国家利益和区域目标矛盾产生的原因并对比分析解决这一矛盾的主要方法。关于如何解决这种目标选择矛盾,有三种观点:强化政府干预、强化市场机制作用、折中方法。效率,就是指收益与成本的比率最大化,或者指实际的产出与最大可能查处之比最大化。 区域公平有经济的、政治的与道德的三种评价标准。1.比较地区繁荣与人民富裕的优缺点。地区繁荣是指政府选择问题区域内的地区作为政策作为对象,其目的是促进整个地区的社会经济繁荣。人民富裕:是指政府选择问题区域内的人口为政策援助对象,着眼于解决这些人口的事业、贫困、教育和卫生等方面的问题。地区繁荣的战略选择着眼于缩小区域差距,选择的措施主要是针对特定区域范围的。人民富裕的战略选择眼于提高问题区域内贫困人口的生活水平。集中发展思想主要源于增长极理 简述区域公平经济的、政治的与道德的三种评价标准之间的关系? 三者的基本联系在于:道德上的区域公平是其他两种公平赖以确立的社会心理基础,因为不同地域的人都有作为人的基本人格与尊严要求,若区域间的竞争演化成弱肉强食,致使一部分区域的人丧失起码的人格尊严,则会造成不满乃至社会动荡,经济上与政治上的公平就会失去了基础。因此,可以认为,道德上的区域公平是区域经济效率的上限。 三者的主要区别:首先,三者的实现途径不同,经济上的区域公平依靠市场来维系,政治上的区域公平通过权利实现,而道德上的区域公平根植于内在化于人的良心。其次,三者的实现手段不能互换。第三,三者的追求结果不一致。第四,三者的功能不同。第六章1阿姆斯特朗与泰勒认为,引导劳动力与资本再布局的政策工具在区域政策中占有(主导地位)2微观政策工具可分为劳动力再布局与资本再布局两种,但在选择这两种工具时更重视(后者)3区域政策功能性质分类是一种根据在解决区域问题中的具体功能而对区域政策工具进行的分类方法,它将区域政策工具分为奖励工具和(限制工具)两种。4区域政策奖励工具又称“胡萝卜”政策,包括直接援助和(间接援助)两种。5拨款有许多其他的称谓,如补贴、补助、捐款、财政补贴等,在公共财政学中指上级政府向下级政府(转移资金)6政府向布局于或迁移到问题区域的企业提供的低于市场利率的贷款,指的是(优惠贷款)7创建工业与科技园区是治理区域问题的综合措施,即政府在问题区域内选择区位条件较好的地区建立工业园区或科技园区,(培育或吸引企业)8区域政策工具的选择与组合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制定综合区域政策;另一种是(制定区域政策包)1影响劳动力和资本再产业间区域间分配的措施,或者说是影响家庭与企业的区位决策的措施是(A)A微观政策工具2改变区域收入与支出水平的措施是(B)B宏观政策工具3在特定地区或区域范围内不同政策工具的协调一致性,指的是(B)A区域政策协调工具B辖区内协调工具 C辖区间协调工具 4不同层次辖区政府或机构的政策之间的协调措施是(C)A区域政策协调工具B辖区内协调工具 C辖区间协调工具 5通过课税或许可制度,规定在特定空间范围的经济活动必须缴纳高额税收或获得许可证,指的是(C)C间接控制6几乎每个国家都运用的直接援助政策工具时(A)A拨款7通过劳动力补贴降低劳动力成本,从而导致企业用劳动力替代资本,创造更多的工作机会,这种效应是(B)A产出效应B劳动力踢开资本效应C间接效应D长期效应8劳动力与资本补贴会使企业生产成本下降,企业因此会扩大生产规模,这就是补贴的(A)A产出效应9选择资本补贴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这种补贴具有(D)A产出效应B劳动力踢开资本效应C间接效应D长期效应10发达国家向后工业化社会过渡需要将政府援助制度定位调整到的产业是(C)C第三产业11目前大多数国家的拨款重点仍放在问题区域的产业是(D)A第一产业B第二产业C第三产业D制造业12加速折旧是税收特权的一种特殊形式,采用这种政策工具的国家有(B)A中国B德国C俄国D法国13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维护是区域经济发展的(A)A关键因素14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园区建立于(C)C20世纪40年代 15目前在全球50多个国家建立的科技园区约有(D)D80016 1947年英国颁布实施“城镇与乡村规划法”,将二战时的战时建筑控制扩展到工业领域,正式建立了工业发展许可证制度,这是全球以立法形式实施的(A)控制措施。A第一个1劳动力再布局是提高劳动力区域间流动性的措施的总和,区域政策中的劳动力再布局政策可分为(ABC)A迁移政策B流动政策C改善劳动力市场效率政策2资本再布局工具时将生产能力从一个区域转移到另一个区域的措施的总称,区域政策中的资本再布局政策可分为(ABC)A迁移政策B流动政策C改善劳动力市场效率政策3在很多国家,直接援助主要有A拨款B优惠贷款C税收减免1.区域政策工具:所谓区域政策工具,是指为是i西安区域政策目标而运用的、针对区域问题的具体方法与措施。2.协调政策工具是指为避免政策资源浪费而慎重组合个中国工具、协调政府政策的措施。3. 间接援助是将问题区域而不是问题区域内的企业或其他主题作为区域政策工具作用的直接对象,通过在问题区域内创造良好的投资与经营环境而间接地援助问题区域内的企业。4. 发展基础设施是政府运用财政资源直接参与或通过制定优惠规定鼓励私人企业投资于问题区域内的基础设施建设,是通过改善基础设施来提高问题区域对企业的吸引能力的一种常用的政策措施。5.区域政策包是针对具体的区域发展项目或项目组而选择与组合的一揽子区域政策工具。6. 区域政策基金工具将各种区域政策资源纳入一个基金框架中进行统一安排,是协调政策工具矛盾的一种有效方法。1.协调政策工具包括哪些方面?协调政策工具可分为辖区内协调工具与辖区间协调工具两种。辖区内协调工具可分为两种:第一,不同微观政策间协调,如在一个区域内协调运用布局控制和投资鼓励政策;第二,宏观与微观政策协调,如投资鼓励和在基础设施项目上的财政支出的协调。辖区间协调工具包括两种:第一,中央与区域开发机构间政策协调;第二,区域开发机构同地方间政策协调。2. 拔款的会产生哪些效应? 对问题区域内的企业拔款有两种方式,即资本补贴和劳动力补贴。一般而言,资本补贴与劳动力补贴会产生多种效应,主要有劳动力替代效应、产出效应和间接与长期效应。3. 为什么需要将直接援助与间接援助结合起来使用?直接援助难以解决企业所面临的主要困难。在现实中,许多问题区域的新企业倒闭率非常高,特别是在宏观经济不景气时期。而且比较普遍的问题是,直接援助有可能使得企业产生严重的依赖性,一旦政府不能持续地对其予以援助,企业就会马上陷入困境。此外,从经济公平的角度来说,对企业的直接援助有可能损害市场公正。正因为如此,许多国家的政府将改善问题区域投资环境的举措作为和直接援助同样重要的区域政策工具。从长期来看,这类政策工具更加有效。几乎所有发达国家都越来越重视区域政策的间接援助工具。4、比较工业园区与科技园区的异同。工业园区与科技园区都是综合发展问题区域经济的重要措施,都以选定的区位为基础,以促进产业发展为重点。两者的区别是明显的。首先,园区的组织结构不同。其次,园区的产业发展方向不同。再次,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存在差别。5. 美国联邦政府区域援助工具案例说明了什么? 第一,具体工具的目的对象非常明确,预算规模也有明确规定。第二,奖励工具是常用的,其中拨款与贷款是常见的,而且间接奖励与直接讲理了是结合在一起的。第三,同欧盟一样,美国的区域政策工具主要是针对落后与衰退的农村地区,这是缩小区域差距的根本出路。第四,在政策资源分散时,需要一个协调机制,而且协调机构与掌握资源的机构应该是分设的,协调机构没有分配资源的权力,但有影响决策和权力。6. 总结盖尔森基兴合计园区案例的经验与问题盖尔森基兴市科技园区的成功因素包括:(1)有吸引力与有市场影响的思路。首先,为了取得成功,一个区域的经济重构应该从区域的历史与人民的潜力中去寻找发展突破口,必须避免分散力量。为了使尽可能多的阶层与个人接受引导,公开讨论并制定一个新思想,对推动边个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次,从实际操作层次上看,太阳能战略为新建的太阳能产业与传统部门间的合作提供了新的选择。最后,太阳能城市战略是一个改善盖尔森基兴位于鲁尔边缘的形象有效的工具。在市场推广过程中,科技园区发挥了重要作用。(2)外部支持 一个新产业集群的发展需要时间与大流量投资资本。在那些正在经历困难的经济转型的区域,投资需要勇气与公支持。没有州政府承诺和来自联邦与欧盟的支持,盖尔森基兴发展太阳能产业是不可能的。 (3)合作的地区环境 太阳能城市战略成功的一个极其翻天覆地的因素,是在参与各种项目的行为人之间有一个良好的合作环境。 盖尔森基兴市科技园区制约因素,主要有:(1)太阳能技术的市场仍然较小(2)R&D能力不足(3)制度环境(4)就业效应有限1. 简述并评价传统的区域政策工具的类型。传统的方法将区域政策工具区分为微观与宏观政策工具。微观政策工具是影响劳动力与资本在产业间和区域间分配的措施,或者说是影响家庭与企业的区位决策的措施;宏观政策工具是改变区域首付与指出水平的措施。协调政策工具是指为避免政策资源浪费而慎重组合个中国工具、协调政府政策的措施。区域政策中的劳动力再布局政策可分为三种:迁移政策、流动政策、改善劳动力市场效率政策。 区域政策中的资本再布局政策可分为三种:税收与补贴、改善资本市场效率、管理控制。分析并对比劳动力再布局工具和资本再布局工具。 区域政策中的劳动力再布局政策可分为三种:第一,迁移政策,即诱导劳动力供给在区域间转移;也就是将问题区域的劳动力供给诱导到存在工作机会的区域;第二,流动政策,即诱导劳动力在问题区域内部不同工作岗位与不同产业间转移;第三,改善劳动力市场效率政策,即政府通过建立就业信息服务网络、加强职业培训与再培训和在迁移目的改善住房、学校、社交、娱乐和文化设施条件等措施,提高劳动力的流动效率,使区域工资率差与劳动生产率差相吻合。这三个方面的措施的目的都是尽可能使劳动力供给与需求相匹配,提高劳动力的流动性。 区域政策中的资本再布局政策可分为三种:第一,税收与补贴,即通常所说的财政刺激,包括对投入、产出与技术的补贴。第二;改善资本市场效率,即提高资本区域间流动性的措施,主要有奖励资本流动、提供资本流动信息服务,平衡布局金融机构和限制资本市场上的地区与民族歧视等。第三,管理控制,即政府对在某些区域的资本布局或扩张课以重税,实施许可制度或干脆明文限制。2.按功能性质分类,区域政策可分为哪几种?这种分类的优点是什么?区域经济政策功能工具分类的有点在于:第一,依据功能性质不同进行分类,可对工具的主要功能和性质一目了然;第二,这种分类法基本上包括了主要的财政、金融、行政手段,而且还强调了基础设施建设和建立工业与科技园区这几种具有区域经济特点的工具,从而突出了区域政策工具的重点与特色,避免了照抄一般经济政策分类;第三,排除了非区域政策工具,使政策工具同前面各章节所规定的区域政策内涵、作用方向与目标等保持了逻辑的一致性。3.比较控制措施的优缺点 控制措施有许多明显的优点:第一,由于这种措施采取了一定程度的行政强制,其在转移制造业方面的效果好;第二,由于只花费少量行政成本,控制措施的政府成本较低,第三,控制措施是一种灵活的政府工具。第四,控制措施可在政府与打算进行新项目投资的企业之间建立一个交流渠道。 控制措施的缺点有三个:一是过去受到限制的区域,特别是内城地区,由盛转衰,继续限制其发展会恶化其发展环境,导致一系列严重的社会经济乃至政治问题。而是若这种区位对企业具有吸引力,则过于严格的控制会使企业作出如下选择:要么完全取消其增长计划,要么转而在国外投资或扩张,或者在问题区域建立企业但效率损失十分大。 增长极战备的核心观点为是存在关键产业。关键产业是同其他产业具有很强的向前联系与向后联系的、处于主导地位的产业,这种产业能推动问题区域的增长,是增长极中的“增长发动机”。 区域政策工具的选择与组合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制定综合区域政策;另一种是制定区域政策包。第七章1不发达区域可分为两种类型,即农业区域和(自然条件极端区域)2伦敦的内城地区政策所导致的是“地区繁荣”而非(人民富裕)3不同地方的发展政策之间的矛盾在现实中普遍存在,最常见的冲突起源于(地方保护政策)4在地区间利益矛盾与冲突激烈时,一些国家在制定区域政策时会专门对地方发展政策作出规定,并提出明确的(区域合作政策)5促进内生发展的区域合作有两个主要途径,即产业集聚政策和(公共部门支出政策)6协调地方发展政策的具体规则有多重,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比较常用的有两种,一种是区域税基分享法。另一种是(统一奖励政策法)1在西方国家,萧条区域也称萧条的老工业区域危机工业区域,基本上对应用于中国的(C)C老公也基地2目前人们已经认识到了经济发展的周期性特点,从理论上系统总结这一规律的是(D)D康德拉季耶夫3现实中,萧条区域发展政策吸引的主要产业是(D)B资本密集型产业C技术密集型产业D资本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4几乎所有的不发达区域都位于(C)C边缘区域5中国的主要落后区域位于(C)C西部地区和各省市区的边缘6一般认为,加速落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键是(A)A工业化 B信息化 C农业现代化 D经济多样化7发达国家农业区域发展政策主要是支持农业现代化以及为实现这个目标所需要的基础设施建设,这一政策适应于(B)B二战后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8那些经济密度过大,以至于出现了明显的聚集规模不经济的区域是(C)C膨胀区域9、20世纪40年代就开始执行膨胀区域分散化政策,全球资本主义国家中最早控制最大的聚集体发展的国家是(A)A英国10绝大部分国家放松或完成放弃控制聚集体的政策实在(C)C、20世纪80年代 11能抑制恶性竞争,减少公共政策资源的浪费兵提高利用效率,使各地区都获得单个地区实施地方保护政策所不能获得的利益的是(A)A区域合作 1在制定萧条区域政策时,一般可采取的识别标准有(ABC)A初始发展的时间 B经济活动密度 C突出的社会经济问题 2一般而言,支持自然条件极端区域的政策措施主要有(ABCD)A基础设施建设 B支持建设高质量住房以及社会和文化服务设施 C注重环境保护 D给予税收特权 企业布局惰性:某一企业一旦布局于一个区域,就难以通过迁移的办法改变其区位,或者即使能迁移,也会因成本太高而得不偿失。2.内城地区是指首都或其他大都市的中心地区,在控制聚集体发展政策与城市郊区化的双重作用下.城市内部发展过程中空间分化加剧所导致的新问题区域。3.子区域政策是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