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概论讲课重点内容及思考题.doc

上传人:s****u 文档编号:12771445 上传时间:2020-05-2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免疫学概论讲课重点内容及思考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免疫学概论讲课重点内容及思考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免疫学概论讲课重点内容及思考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免疫学概论讲课重点内容及思考题2015.12.1第一章 免疫概论1. 免疫的概念:机体识别“自己”、排除“非己”,维持内环境的平衡与稳定的功能。2. 免疫系统的生理功能:(1)免疫防御:清除病原微生物及其它抗原性异物;(2)免疫自稳:清除损伤或衰老细胞(3)免疫监视:清除突变或畸变细胞,防止肿瘤发生、杀伤病毒感染细胞。3. 非特异性免疫(天然免疫)的特点:(1)出生时已具备(早)(2)可稳定性遗传给后代(3)作用广泛:无特异性(4)个体差异不大4.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的特点:(1)出生后受抗原刺激产生(2)具有特异性(针对性)(3)一般不能遗传(4)个体差异大(5)具有记忆性5.特异性免疫的组成和功能?是由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组成,前者是由B淋巴细胞,后者是由T淋巴细胞承担。B淋巴细胞形成浆细胞,进而产生抗体,发挥体液免疫功能;T淋巴细胞可以形成致敏淋巴细胞和淋巴因子,发挥细胞免疫功能。6. 天然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及其主要特点。 天然免疫是指机体在长期种系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在接触外来侵染物之前就已经存在的天然防御功能,又称为天然免疫、固有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1)出生时已具备(早);(2)可稳定性遗传给后代;(3)作用广泛:无特异性;(4)个体差异不大。特异性的免疫又称获得性免疫,是一种经由与特定病原体接触后,产生能识别并针对特定病原体启动的免疫反应。特点是:(1)出生后受抗原刺激产生;(2)具有特异性(针对性);(3)一般不能遗传;(4)个体差异大;(5)具有记忆性。7. 免疫细胞有哪些?其主要功能?8. 免疫学与食品科学的关系?9. 食品免疫学食品免疫学属免疫学范畴,其侧重点是应用免疫学理论和技术,研究和探索食品营养与免疫、食品中一些特殊营养素活性物质和功能因子实施免疫调节的机理,利用抗原-抗体反应特点实施对各类物质的免疫检测。第二章 免疫系统1. 免疫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和各自有什么功能?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2.免疫器官的组成以及各免疫器官的特点、功能。 免疫器官包括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 其中中枢免疫器官包括骨髓(腔上囊)和胸腺。(1)骨髓主要功能为: 产生各种血细胞,包括免疫细胞; B、NK细胞分化成熟场所。(2)腔上囊是鸟类动物特有的免疫器官,具有训化B淋巴细胞成熟作用,和骨髓是类同器官。(3)胸腺是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外周免疫器官 包括淋巴结、脾脏和粘膜相关淋巴组织。(1)淋巴结是T细胞核B细胞定居和增殖的场所,的能为:A、过滤和清除异物作用(过滤淋巴液)B、免疫细胞(主要为T细胞)定居和免疫应答发生的基地 C、完成淋巴细胞再循环的主要场所 。(2)脾脏的功能;脾脏是体内最大的免疫器官,功能是:A、血液滤过功能;B、免疫细胞(主要为B细胞)定居场所C、产生免疫应答。(3)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是是广泛分布于粘膜固有层的淋巴组织,功能是产生IgA的主要淋巴组织,对粘膜表面防卫具有十分重要意义。3. 免疫细胞来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胸腺是T淋巴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骨髓是B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体液免疫应答基地。3.T、B细胞的抗原识别受体分别是TCR,BCR。4. NK细胞及其主要功能 NK细胞是一群既不依赖抗体,也不需要抗原刺激和致敏就能杀伤靶细胞的淋巴细胞。其主要功能是a.不依赖抗原刺激,能直接杀伤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并具有杀伤胞内寄生菌和真菌作用。 b.抗体依赖的细胞毒作用;NK细胞可结合并杀伤被抗体IgG包被的靶细胞 c.产生免疫因子,调节免疫应答。7. 细胞因子具备的特点是:高效性;重叠性;多效性。第三章 抗原1. 抗原( antigen,Ag ):是一类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发生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免疫应答产物(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2. 抗原的两种特性:免疫原性和抗原性 3. 免疫原性( immunogenicity ), 能刺激机体发生免疫应答,产生相应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的能力。 4. 抗原性 ( antigenicity ) , 能与相应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能力。 5. 凡具有免疫原性和抗原性的物质称为完全抗原。只有抗原性而不具有免疫原性的物质称为半抗原。 半抗原 + 蛋白质 完全抗原 赋予半抗原以免疫原性的蛋白质称为载体。2. 抗原的特征:(1)异物性:是抗原免疫原性的本质。异种物质:抗原与机体亲缘关系越远,组织结构差异越大,异物性越强,免疫原性也越强;同种异体物质 :HLA(人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ABO血型抗原;自身组织成分或结构改变后。动物来源的抗毒素对于人体而言即是抗体又是抗原。(2)特异性:是免疫应答最重要的特点。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及其与应答产物发生反应所显示的专一性,即某一特定抗原只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且仅能与该抗体或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4. 抗原决定簇:指存在于抗原分子表面的能决定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又称为表位。6. 根据产生抗体时需否Th细胞的辅助,可将抗原分为 胸腺依赖抗原 、胸腺非依赖抗原两类。胸腺依赖性抗原:指需在抗原提呈细胞参与及T细胞辅助下,才能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性物质,称为 TD-Ag。8. 影响抗原诱导免疫应答的因素有哪些?(1)抗原的理化性质化学性质:蛋白质多糖脂类核酸;分子量大小:抗原的分子量一般10 kD,分子量越大,免疫原性越强;结构的复杂性:免疫原性物质须有复杂的化学组成和特殊的化学基团;分子构象:抗原变性后构象表位的改变会影响抗原的免疫原性;易接近性:抗原表位是否易被淋巴细胞的抗原受体接近的程度;物理状态:聚合状态单体,颗粒性可溶性。(2) 宿主方面的因素遗传因素:个体对抗原刺激产生应答的能力受遗传因素控制,由MHC控制了不同机体对同一抗原的不同的应答强度;年龄、性别、健康状况:青壮年幼年和老年,雌性雄性。(3) 抗原进入机体的方式剂量:适中,不能过高和过低;途径:皮内皮下腹腔注射静脉注射口服;次数:适量,不要太频繁;佐剂:选择合适的佐剂。第四章 抗体1. 抗体是指浆细胞分泌的能和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是指具有抗体活性的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抗体和免疫球蛋白的关系:抗体是免疫球蛋白,并非所有的免疫球蛋白都具有抗体活性。2. 免疫球蛋白的水解片段1) 经木瓜蛋白酶水解IgG,得到3个片段,2个相同的Fab段和1个Fc段: Fab段抗原结合片段(fragment antigen binding),每个Fab段由一条完整的L链和一条约1/2 的H链组成,具有抗体活性,能和一个抗原结合表现为单价。Fc段可结晶片段(fragment crystallizable)由二条羧基端1/2H链组成,不能和抗原结合,但有Ig的其他活性。 2 )经胃蛋白酶水解IgG,得到2个片段,F(ab,) 2具有双价抗体活性片段pFc小分子多肽碎片,无任何生物活性。3. 根据免疫球蛋白重链的结构和抗原性的不同,将其分为 五 类,其中,产生最早、分子量最大的是_IgM ;主要在粘膜局部发挥抗感染作用的是sIgA ;在血清中含量最多的是 IgG 。4. 新生儿通过自然被动免疫从母体获得的Ig是IgG。5. 机体初次受微生物感染时,血中最先增高的免疫球蛋白是IgM。7抗体初次应答的特点是抗体生成的潜伏期较长。8. 抗体的生物学活性1)特异性结合抗原 2)活化补体 3)与组织细胞表面Fc受体结合 1. 介导I型变态反应 2. 调理吞噬作用 3. 发挥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ADCC)4)通过胎盘9. 多克隆抗体(Polyclonal antibody) 用传统的抗体制备方法,将抗原物质注入动物体内获得的免疫血清,是机体多个B细胞克隆针对抗原分子上的不同抗原决定簇产生的混合抗体,这种用体内免疫法制备的免疫血清称为多克隆抗体.10.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b,McAb) 概念:由B细胞杂交瘤细胞株针对一个抗原决定簇产生的纯抗体称单克隆抗体。特点:纯度高、特异性强、效价高、很少有交叉反应。已广泛用于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如:作为诊断试剂用于许多血清学检测,用于治疗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抑制同种异体移植排斥反应。第五章抗原抗体反应与食品检测1. 抗原抗体反应指抗原与相应抗体之间所发生的特异性结合反应,是免疫球蛋白分子上的抗原结合位和抗原分子上的抗原决定簇相互吸引以及多种分子间的引力参与下发生的反应。抗原抗体反应可发生于体内,也可发生于体外。2. 抗原抗体结合力有: 电荷引力 、 范德华力 、 氢键结合力 和 疏水作用力 。3. 抗原与抗体反应特点:1)特异性:抗原抗体在化学结构和空间构型上呈互补关系,两者结合具有高度特异性。2)按比性:两者分子比例合适时才出现最强的反应。3)可逆性:改变pH和离子强度是最常用的促解离方法。 4)阶段性4. 抗原与抗体反应的影响因素1)抗原抗体性质:互补程度2)酸碱度:pH 6-83) 温度:37 度4)电解质:0.85%氯化钠或各种缓冲液5. 利用抗原抗体反应的实验 免疫凝集试验 免疫沉淀反应 免疫标记技术 其他 颗粒抗原(例;细菌、红细胞)或可溶性抗原结5. 免疫凝集试验 颗粒抗原(例;细菌、红细胞)或可溶性抗原结合于不容性载体微粒上后与相应的抗体在适当的条件下,经一定时间后凝集成肉眼可见的凝集物。6. 免疫沉淀反应 免疫沉淀反应(precipitation)是指可溶性抗原(细菌培养液、细胞或组织浸出液、血清蛋白等)与相应抗体特异结合后,在电解质参与下出现的沉淀现象。该反应多用于半固体琼脂作为介质,抗原抗体在凝胶中扩散,在比例合适处形成白色沉淀。7. 免疫标记技术immunolabelling technique 指用荧光素,放射性核素,酶、化学发光剂等作为追踪物,标记抗体或抗原进行的抗原抗体反应。具有灵敏度和特异性高,快速,可定性、定量等检测。3. ( A )以下免疫学检测技术中,最为灵敏的方法是( )A、放射免疫测定 B、免疫荧光技术 C、免疫酶标技术 D、间接凝集反应3. 酶联免疫法(ELISA):将已知抗体(抗原)包被于载体上,再加上抗原-抗体反应使酶标记抗体(抗原)结合在载体上,经洗涤去除游离的酶标记抗体(抗原)后加入底物显色,定性或定量分析有色产物确定待测物的存在与含量的检测技术。第六章 免疫应答与食品免疫调节1.免疫应答:抗原物质进入机体,激发免疫系统发生一系列反应以排除抗原的过程。即免疫细胞识别、摄取、处理抗原,继而活化、增殖、分化,产生免疫效应的过程。免疫耐受:指机体免疫系统接受某种抗原刺激后产生的特异性免疫无应答状态。2. 免疫应答类型 (一)根据效应机理分为 1.体液免疫 B细胞活化产生特异性抗体发挥免疫效应; 2.细胞免疫 特异性T细胞活化发挥免疫效应。 (二)根据效应结果分为 1.生理性免疫应答 清除有害物 2.病理性免疫应答 引起组织损伤或功能障碍。 3. 单核巨噬细胞的功能 吞噬和杀伤作用: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都具有很强的吞噬能力。组织中的巨噬细胞可吞噬和杀灭多种微生物和处理凋亡细胞。特别是结合有抗体和补体的抗原更容易被巨噬细胞吞噬(抗体和补体的调理作用)。 抗原提呈作用: 加工处理抗原,启动适应性免疫应答。 合成、分泌各种活性因子:许多酶类(如中性蛋白酶、酸性蛋白酶、溶菌酶) 和细胞因子4. 抗原提呈细胞(APC):能摄取、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递呈给T淋巴细胞的一类免疫细胞,在机体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也称辅佐细胞(accessory cell)。包括: B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等。4. 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即 感应阶段 、 反应阶段 、效应阶段。5. 免疫应答可分为B细胞介导的 体液免疫 和T细胞介导的 细胞免疫 两种类型。6. 体液免疫的生物学效应,主要包括: 中和作用 、 激活补体引起溶菌 、 溶细胞作用 、 介导ADCC效应 、免疫调理作用 、 参与超敏反应。7.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histocompatibilitycomplex,MHC):指某一物种的某一号染色体上编码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控制细胞间相互作用、调节免疫应答的一组密切连锁的基因群。人的MHC称为HLA。8. Ts细胞对免疫应答起负调节作用,通过释放 可溶性细胞因子 来实现下调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作用。9. 免疫耐受指机体经某种Ag诱导后形成的特异性免疫无应答状态。 意义:免疫耐受对机体的好坏,取决于免疫耐受的对象。对自身组织成份和移植物的耐受是生理和治疗上的需要,否则,会导致自身免疫病和移植排斥反应。对感染的病原体或肿瘤细胞抗原不发生免疫耐受,则能建立特异性免疫应答,从而发挥免疫防御和免疫监视功能,否则,疾病发展或迁延。因此,临床上有建立免疫耐受和打破免疫耐受的需求。10. 免疫调节:机体通过多方面、多层次的正负反馈机制控制应答的强度和时限,以维持机体生理功能的平衡与稳定的过程。其主要作用是排除外来抗原,减少对自身组织的损伤,维持机体的平衡与稳定。 包括:一、 分子水平的调节抗原的调节;抗体的调节1)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增加抗原浓度可增强免疫应答。抗原在体内可被分解、中和及清除,而浓度逐渐降低,免疫应答的强度不断下降,抗原剂量过高过低免疫耐受2)抗原竞争:结构相似的抗原之间相互干扰特异性抗体应答 3) 抗原活化诱导的细胞凋亡。4)抗原进入途径:皮下注射应答;口服耐受(2)抗原性质影响免疫应答类型 1)多糖类抗原IgM;蛋白质体液、细胞免疫。 2)可溶性抗原体液免疫;颗粒抗原细胞免疫; 3)一般抗原1/106T细胞,超抗原1/20 T细胞 二、免疫细胞水平的调节三、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调节 2. “食品免疫”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免疫新概念,指的是让人们从日常的普通食品中长期、稳定地获得人体防病抗病所必需的天然免疫球蛋白和各种活性因子。食品免疫通常有两种方法:其一是通过基因工程让食品含有抗原,人们食用后相当于接种了某种疫苗,以激发人体免疫系统;另一方法是经常直接服用含有人体防病抗病所必需的免疫球蛋白食品,提高人体免疫功能,达到强身健体抵御疾病的目的。3. 免疫食品是指食品中含有某种适宜的活性物质,它能够调节人体先天性和获得性免疫功能,从而可以增强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增强机体抗感染能力、抗肿瘤能力以及维持自身生理平衡的能力。4. 还有一类免疫食品是指食品本身含有抗体或抗原,通过摄食可使机体获得主动免疫或被动免疫。5. 免疫食品主要有以下几类: 含“抗原”的食品抗原是指能激活人体免疫系统、诱导免疫机制的物质。食用含“抗原”的食品后,相当于接种了某种“疫苗”,从而激发人体免疫系统产生出抗体,抵御病毒的侵害。6. 含抗体食品所谓抗体,是指在抗原刺激下,由浆细胞合成分泌产生的特异性免疫球蛋白。抗体食品中直接含有人体防病治病所需的免疫球蛋白,将免疫成分直接经口摄入,可防止病毒和有害细菌感染人体,减轻细菌和病毒对人体的伤害。7. 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的天然食品卫生部已经批准的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的食品。第七章 消化道粘膜免疫与肠道菌群1. 消化道粘膜免疫系统是由分布于消化系统黏膜内的淋巴组织组成。2. 粘膜免疫的功能:机体免疫防御的第一道防线;机体发生免疫应答的主要场所。3. 黏膜免疫主要产生的抗体是分泌型IgA或SIgA,具有局部抗感染作用。4. 肠黏膜免疫系统主要通过肠相关淋巴样组织和分泌型IgA起作用5. 人体肠道正常菌群生理功能包括:(1)生物拮抗作用:通过肠黏膜紧密结合构成菌膜屏障;通过占位效应、营养竞争及其所分泌的各种代谢产物(如酸性代谢产物,降低肠道pH,起到广谱抗菌的作用。)和细菌素等抑制条件致病菌的过度生长以及外来致病菌的入侵,减少有毒物质的生成,改善肠功能。(2)营养作用:益生菌利用本身所特有的某些酶类(如半乳糖苷酶等)补充人体在消化酶上的不足,帮助分解上消化道未被充分水解吸收的营养物质,有利于人体进一步吸收利用各种营养物质,增加人体必需的维生素(如维生素B, 维生素K)、氨基酸、微量元素、某些无机盐类(如钙、磷、铁、等)的吸收和利用。(3)免疫活化作用:活化肠黏膜内的相关淋巴组织,使sIgA生物合成增加,增强巨噬细胞吞噬活性等非特异性防御作用。发挥免疫佐剂作用,活化肠道黏膜内的相关淋巴组织诱导T、B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产生细胞因子,通过淋巴细胞再循环而活化全身免疫系统,增强机体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4)抗肿瘤作用:特别是激活巨噬细胞、NK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功能,并促使这些细胞释放免疫活性物质,从而发挥抑制肿瘤的作用。(5)抗衰老作用:肠道每天产生的腐败发酵产物、细菌毒素及致癌物等物质,一部分作用于肠管,一部分经过吸收,长时间对肝、心、肾和脑等重要脏器造成损害,引起肿瘤、动脉硬化、高血压、肝损害、自体免疫病和免疫力衰退等。第八章 食源性感染免疫及免疫预防1. 食源性感染疾病:由传染性病原引起,可分为感染性和毒素性食物中毒两类。2. 感染性食物中毒:摄入含有感染性病原的食物。3. 引起食物中毒的病原主要有病毒; 细菌及其毒素;真菌毒素。4. 食源性病原的来源主要是污染的食物;人畜共患病的患病动物的肉。5. 食源性病原感染人类的主要途径是:消化道。6.主要的抗食源性感染的免疫防线是消化道黏膜免疫。7.消化道免疫保护作用主要是通过屏障作用和黏膜免疫系统起作用。8. 侵袭力:病原微生物突破屏障并大量繁殖和扩散的能力。包括:粘附、定植和侵袭性物质。9. 构成细菌毒力的基础是侵袭力和毒素。10. 致病菌粘附于细胞是其致病作用的第一步。需要粘附素和受体;11. 定植:病原菌粘附于宿主黏膜细胞,并形成生物膜,隔绝抗微生物物质作用,并提供生长和繁殖的条件,这种粘附、生长和繁殖的模式成为定植。12.病原菌的逃逸可以通过荚膜、细胞壁脂多糖、溶血素和毒素抵抗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实现。13.阻止病毒入侵以非特异性免疫为主;细胞外病毒主要通过体液免疫中和及杀伤;病毒感染细胞由细胞免疫识别并杀伤;14.在控制病毒感染和促进康复起主导作用的是细胞免疫。15. 防止食源性感染的免疫学措施?(1)对人体进行免疫预防,如注射乙肝、甲肝、禽流感、轮状病毒等疫苗;(2)合理营养及摄入免疫增强类食品,如牛初乳,免疫乳,高免鸡蛋和卵黄抗体等。(3) 养殖过程使用疫苗从源头控制人兽共患病。第九章 超敏反应与食物过敏1. 超敏反应:指被抗原致敏的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引起的接受组织细胞损伤或生理功能紊乱。 2. 根据参与反应成分和临床症状不同分为4型。3. 型超敏反应 主要特征:(1)反应发生快,消退也快;(2)由IgE抗体介导;(3)组胺等生物介质参与反应;(4)主要引起生理功能紊乱,无明显组织损伤;(5)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4 参与型超敏反应的主要成分和细胞:1. 变应原 (allergen )2. 抗体IgE 3. 细胞 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mast cell and basophil ) 4. 型超敏反应 (细胞溶解型或细胞毒型超敏反应) 概念:IgG和IgM类抗体与靶细胞膜表面相应抗原结合后,在补体、吞噬细胞和NK等细胞参与作用下,引起靶细胞溶解或组织损伤为主的病理性免疫反应。(故又名溶细胞型或细胞毒型超敏反应。)参与成分:抗体、补体系统、NK、巨噬细胞、靶细胞4. 型超敏反应 (免疫复合物型超敏反应 或血管炎型) 概念 由抗体与体内可溶性抗原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于组织中,通过激活补体和在血小板、中性粒细胞等参与作用下,引起的的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以充血水肿、局部坏死和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要特征5. 型超敏反应特点型超敏反应主要由细胞介导。致敏细胞及其释放的淋巴因子,活化的巨噬细胞释放的溶酶体酶以及致敏的联合作用,共同引起以单个核细胞浸润、组织变性坏死为特征的超敏反应性炎症。由T 细胞(CD4+Th1、 CD8+CTL)介导,单个核细胞浸润和组织细胞变性坏死为特征的炎症反应发生较慢,通常在机体再次接受抗原刺激后24-72小时方出现炎症反应6. 食物过敏也称(foodallergy)为食物变态反应(foodallergy)或消化系统变态反应(allergicreactionofdigestivesystem)、过敏性胃肠炎(allergicgastroenteritis)等,是由于某种食物或食品添加剂等引起的IgE介导和非IgE介导的免疫反应,而导致消化系统内或全身性的变态反应。 7. 食物过敏:食物中过敏原刺激机体产生的I型过敏反应是由于进食某种食物后造成的不良反应,有呕吐、腹泻及皮肤起疱等症状。8. (A )下列哪种细胞不参与I型超敏反应( )A、Tc细胞 B、肥大细胞 C、嗜碱性粒细胞 D、B细胞5. I、II、III、IV型超敏反应。 I型超敏反应:机体初次接触变应原后产生IgE抗体,当机体再次接触同样变应原,IgE致敏的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等即可释放炎症性介质,引起毛细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及平滑肌收缩为特点的病理变化,即I型超敏反应 。 型超敏反应:由IgG和IgM与靶细胞表面相应抗原结合后,在补体、巨嗜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参与作用下,引起靶细胞(多为血细胞,少数为组织细胞)损伤。又称细胞毒型或细胞溶解型敏反应。 型超敏反应:中等大小可溶性免疫复合物沉积于局部或全身的血管基底膜或组织间隙,激活补体和在血小板、中性粒细胞参与作用下,引起的以充血水肿、局部坏死和中性粒浸润为主的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又称免疫复合物超敏反应。 型超敏反应:Th细胞在接受抗原提呈细胞的抗原片段后被激活,转变为致敏T淋巴细胞,该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吸引巨噬细胞,或释放溶酶体酶等直接杀伤细胞,产生炎症性病理损伤。第十章 食物与肿瘤免疫1. 肿瘤抗原是恶性转化过程中出现的蛋白和多肽的总称。 按肿瘤抗原与肿瘤的关系,肿瘤抗原可分为两大类:1)肿瘤特异性抗原(TSA);2)肿瘤相关抗原(TAA)。2. 肿瘤特异性抗原是指肿瘤细胞所特有的,不存在于正常细胞上的抗原。TSA可在近交系小鼠通过肿瘤移植排斥反应实验,故又被称为肿瘤特异性移植抗原或肿瘤排斥抗原。3. 肿瘤相关抗原是指非肿瘤细胞所特有,也可存在于正常组织细胞特别是胚胎组织上的抗原。因而在肿瘤细胞和正常组织之间,TAA只显示量的变化.4. 与肿瘤逃逸免疫监视的因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1) 肿瘤细胞免疫原性低下2) 肿瘤细胞对免疫细胞的抑制作用5. 肿瘤的免疫治疗及策略:刺激或增补体内自身的生物反应调节物质去调动、完善和激活宿主免疫系统来消除肿瘤细胞并防止其复发和转移,包含主动免疫治疗和被动免疫治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