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概论复习资料.doc

上传人:s****u 文档编号:12759013 上传时间:2020-05-2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言学概论复习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语言学概论复习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语言学概论复习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言学概论复习资料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题;分析题或者判断分析题;简答题;简析题 名词解释1. 重位:由重音位置变化区别意义的形成的音位叫“重位”或“势位”。2. 音素:是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根据音质的不同,对一串语音不断加以切分,直到不能切分为止,这样得到的语音就是“音素”。3.语境:语言的使用,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下进行的,这样的环境就是语境。语境对语言的使用有制约作用。4.共同语:民族内部共同用来交际的语言叫做共同语。5.音位变体:属于同一个音位的各个成员是该音位的不同变体。音位变体相互之间都是不对立的。不对立有两种情况,因此变体也有两类:1、自由变体即同一音位中的两个或几个变体可以在相同的条件下出现,但是没有区别意义的作用2、条件变体即同一音位的各个变体如果有互补关系,这些变体便是条件变体。6.语法手段:语法是词的构成、变化和组合规则的总和,变化和组合规则中表现形式可以归纳为若干类型,这就是语法手段,常见的语法手段有:词序,虚词,重音,声调等十类。7.义素:义素是构成词义的基本要素。8.合作原则:合作原则的基本点是,交际双方为使交际能顺利进行下去,双方必须合作,必须遵循四个准则:量的准则,质的准则,相关准则,方式准则。9.非音质音位:不是从音质角度划分的音位都是超音质音位,也叫非音质音位。10.复合词:复合构词就是词根语素加上词根语素构成一个新词,这样得来的合成词又叫复合式合成词,即“复合词”。11.词尾:指在词典中不显示但在句子中系统出现的附着于词的部分。12.区别特征:区别特征是某种语言或者方言系统中,一个音和另一个音区别开来的那些特征。13.词义:就是语言的意义,是语言形式表达的内容。词义是由理性意义和非理性意义两部分构成的。14.词序:词序是利用词在短语或句子中的排列顺序表示语法意义的手段。15.预设:广义上,预设指说话和写作时假定对方已知晓的信息。16.词的词汇意义:是词典中对词项所作的说明。 17.语法范畴:语法范畴是把语法意义概括起来的更大的类型。语法范畴必须通过一定的语法手段表现出来。18.基础方言:民族共同语是在某一种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作为民族共同语的基础的方言就叫做基础方言。19.单纯词: 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叫做单纯词。20轻音: 音节组合中某个音节听上去比较微弱的现象叫轻音。 21.音位 : 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22.超音质音位: 不是从音质角度划分的音位都是超音质音位,也叫非音质音位。23.合成词: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构成的词,叫做合成词。24音节: 是在发音时肌肉一次紧张形成的语音片段,是语音结构上的最小单位。25.书面语: 书面语是指人们在书写和阅读文章时所使用的语言。它是在口语的基础上发展来的,是在文字产生之后才出现的。26.任意性: 指与所指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通俗点讲,就是一个词语与这个词语所指的实物之间是随意的。 27.口语: 口语是口头交际使用的语言,是最早被人类普遍应用的语言形式。28.互补反义词: 一个论域只涵盖两个事物,而指称这两者事物的词有反义关系的反义词。29.语义场: 通过不同词之间的对比,根据它们词义的共同特点或关系划分出来的词。30.语气意义:反映说话人使用句子的目的和说话人情绪的意义就是“语气意义”,语气意义包括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不同的意义。31.组合关系: 两个或两个以上同一性质的结构单位按照线性的顺序组合起来的关系。 32.双语现象: 双(多)语现象也叫双(多)重语言制,是个人或言语集团使用两种或几种语言的现象。33.洋泾浜:一是指那些词义被衍化,语法、语音不规范的语言:二是指那种带中国腔调, 使用汉语组词规则的蹩脚英语;三是指带有浓重地方口音的外地上海话。 34.语流音变:说话时音位和音位之间能够互相影响而使前音或后音发生某种变化,这种变化发生在语流中,所以叫做“语流音变”,又叫“联音音变”。有多种,常见的有同化、异化、弱化、加音、脱落、换位等。35.组合关系:两个或两个以上同一性质的结构单位,按照线性的顺序组合起来的关系就是组合关系。36.借词:民族之间各种形式的接触,必然引起语言的接触,从而导致互相借用语言成分,其中最普遍的是词语的借用,即借词。37聚合关系:组合体中的各个单位往往可以被其他单位替换,这些可以通过联想、进行类比形成的语言单位间相互替换的关系就是聚合关系。38.地域方言:在每一个语言地域分布的不同部分,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变异,不同于其他亲属方言。这种具有变异的地域性语言,称为方言,又称地域方言,是共同语的地域变体。39.意译词:是利用本族语言原有的构词材料和造词规则构成新词,创造新词语,去表达外来的事物。40.音质:指声音的个性或品质。41.句子:是具有一个句调,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的语言单位。42.辅音:气流在口腔或咽头受到阻碍而形成的音叫做辅音,又叫子音。43.歧义:句子的表达形式相同,但意义不同,称为同形异义句,也称歧义句。简答与论述1、汉语普通话“资”“知”“鸡”的韵母分别是i,汉语拼音方案却只用一个符号i来标写,请运用音位理论说明其中的原因。答:(1)普通话韵母i是音位/i/的三个音位变体。(2)根据归纳音位的互补原则和语音相似原则,几个各有自己出现环境从而不在相同语音环境中出现的音,彼此之间的差别不能起区别意义的作用,当它们在语音上又相近时,就可以归入同一个音位。普通话韵母只出现在舌尖前声母之后,如“资” ts ;韵母 只出现在其他声母之后,如“知” ts ;韵母i出现在其他声母之后,三者分布互补,语音相似,可以归纳为一个音位。(3)汉语拼音方案用符号i来标写i三个韵母,采用的是音位标音。2、人类语言的特点有哪些?答:(1)功能开放。人类的语言是开放的系统,能够传递无限丰富的信息,现实中的万事万物,不拘范围,不论题材,语言都能谈论。动物“语言”所能传递的信息固定有限,是封闭的系统。(2)构造灵巧。开放的功能要求语言有高度的运转能力,这要靠语言本身的构造来保证。人类语言具有远非动物“语言”所能企及的合理、灵巧构造。这是由“任意性”“离散性”和“层级性”三个要素决定的。(3)习得。是人类语言区别于动物“语言”的第3个方面的特点。各族幼儿习得语言的共性都经过一些共同的阶段,咿呀期、独词句阶段、双词句阶段、电报体阶段、接近成人阶段。动物“语言”是与生俱来的本能,不用学习,人类的语言都要经过传授才能习得。 3、举例说明词义的关系有哪些?答:客观事物之间有一定的联系。用以指称事物的词,其词义之间也有一定的关系。这些关系可以分为:相同关系、相反关系、包含被包含关系、离散关系、类比关系。(1)相同关系。用不同的词指称相同或相近的事物,这些词的词义就有相同关系。词义相同,指词义的概念内容相同。例如:自行车脚踏车单车。(2)相反关系。两个词分别指称不同的事物,而这两个不同的事物的本质属性或基本特征刚好是相反的,这两个词的词义就有相反关系。如:轻重,上下,悲哀欢乐等。(3)包含被包含关系。又分为上下义关系、组成关系,他们各自还可以细分。例如:房子=客厅+卧室+书房+(4)离散关系。一组词的词义之间没有上面提到的那三种关系,就是处于离散关系,如:校长房子苹果。(5)类比关系。处于离散关系的词义有些可以找出它们是处于类比关系的,往往发生在两个多义词的两个义项之间。如:本,可以指树木的根部,也可以指经商投下的资金。4、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什么?答:(1)“符号”有一个根本的特性,那就是任何符号都是约定俗成的,符号的物质实体和表示的意义之间没有必然的理据联系。语言符号也是一种符号,所以也有“任意性”。(2)例如,说汉语的人把“凹下去”的地方讲座“坑”,跟keng这个语音想结合而不同别的语音相结合,这没有什么必然的理由,完全是创制者主观确认的结果。但是,一旦一个语言符号制定并进入交际后,就不能再随意改变了。(3)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不是说人们可以任意给事物或现象命名,可以任意使用和制造语言符号,或任何语言符号都是任意的,都是没有理据的,等等,而是应该理解为单纯的初始的语言符号的物质实体和所表达的意义之间没有必然的理据。5、复合词可以分为哪几类?答:按照语素与语素之间的组合关系,复合词可以分为一下几类:(1)并列式复合词。各个词根平等排列。如:人民,美好 即联合式短语(2)偏正式复合词。前面的词根修饰、限制后面的词根。如:天气,温度 定中、状中关系等(3)述宾式复合词。动词性词根支配、制约后面的词根,如:取巧,动员 动宾式(4)述补式复合词。后面的词根补充说明前面的词根,如:限定,改善 描写动作发生后所处的状态(5)主谓式复合词。后面的词根陈述前面的词根,如:自立,心细 主谓关系6、举例说明言语接触可能产生的结果答:(1)语言接触有不同的类型,会产生不同的结果,语言成分的借用与吸收、双语现象、语言的转用、方言的我混合等,都是语言互相接触的结果。(2)语言成分的借用和吸收,最为突出的是词语的借用,此外还有音位及音位组合形式的借用和语法的借用。(3)说不同民族语言的不同民族的接触可能导致出现语言转用。(4)说不同民族语言的不同民族的接触可能导致出现洋泾浜语或克里奥耳语等语言混合现象。 7、从声音的产生方面看,音质的不同取决于哪些条件?(67页)答:音质是最基本的要素,因为它是一个声音区别于其他声音的基本特征。影响音质的三个因素有:(1)发声体的性质不同;(2)发音方法不同;(3)共鸣器的形状和大小不同。语音中的音质也取决于上述三方面的因素,即(1)声带振动不振动,这是发音体方面的因素。(2)肺里呼出的气流所碰到的阻碍用什么方法克服,这是发音方法方面的因素。(3)肺里呼出的气流在什么部位受到阻碍,如果没有受到阻碍,口腔的形状又是什么样的,这些都会造成共鸣腔的不同形状。8、举例说明常见的语流音变现象。答:在语流中由于受各种音位相邻的影响,或者说话的高低、快慢、强弱因素的影响而在发音上产生的某种变化。包括:同化、异化、弱化、脱落、增音。 (1)同化:两个相邻不同的音位,其中一个受另一个的影响,变得跟它相同或相似。如英语中表示复数的s,在清辅音后念清音s,如books,在浊辅音后念z,如dogs。同样的音位,就是受到前面的辅音的影响而念不同的音位,就是被前面的辅音同化了。 (2)异化:两个相同相近的音位,其中一个由于某种原因变得跟它不同。普通话中的变调是典型的异化现象。比如上声,两个上声相连,前一个上声变成阳平,如老虎、展览、打死、纸马、管理”;而上声在其它声调前一律念半上,即21调,如马上、理由、揽车”。不”在去声前念阳平,在其它声调前念本音。可见在普通话中非音质音位中的调位也有变体音位,比如上声实际上有214、35、21三个变体形式。 (3)弱化:语流中,有些音位的发音变弱,不那么清晰,这种现象就是弱化。普通话的轻声就是比较典型的弱化现象。如头在木头、念头、苦头”中变成了轻声,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妹妹、天天、玫瑰、西瓜”等词语的第二个音节往往也念轻声。 (4)脱落:弱化进一步强化,丢失了某些音位,或在快速发音的过程中省略了某些音位,这就形成脱落。如北京人口语中的“俩”“仨”“甭”都是由于脱落而合成一个音节的。 (5)增音:语流中为了发音的方便或者为了自然流畅而增加了原来没有的音。如汉语普通话中“啊”的音变。 9、语言演变的规律有哪些特点? 答:(1)渐变性。马克思认为,语言从旧质过渡到新质不是经过爆发,不是经过消灭现存的语言和创造新的语言,而是经过新质要素的逐渐积累,旧质要素的逐渐消失来实现的。所以语言的演变具有渐变性。 (2)不平衡性。语言演变的不平衡性,主要是指语言系统的各个要素的发展速度不同,有快有慢。这是由语言系统的各个要素与社会发展的联系的密切与否决定的。 10、举例说明语言符号的离散性和层级性及其它们对语言的作用? 答:(1)语言符号的离散性是指话语并不是浑然一体的,而是可以分解成大小不等的组成成分。例如:“我写信”这句话,可以分解为“我”和“写信”两个组成成分;“写信”又可以分解成“写”和“信”两个组成成分。(2)语言符号的层级性是指说话中符号的组合是有层次的,而层次是两维的,跟线条性发生龃龉。比如:“我朋友不买书”这句话,“我”和“朋友”组合成“我朋友”;“买”和“书”组合成“买书”;“不”和“买书”组合成“不买书”;“我朋友”和“不买书”组合成全句。正是因为语言符号是离散的,才有可能依据线条性和层级性对这些语言符号进行不同的排列组合,使数量有限的语言符号通过这种反复的重新组合,可以表达无限的意义内容。 11、汉语组合歧义可以分为哪几类?层次分析法可以分化组合歧义吗?举例说明。答:1词形同而词性不同;2词形同而词义不同;3词跟短语同形;4层次可作多种切分;5句子成分可作多种分析;6施受同形;7领属关系和非领属关系同形。可以(例142页)分类:(1)词汇歧义。如:小吃店关门了。这个“关门”可以理解为已过营业时间了,也可以指已经停业。(2)语法歧义。如:学生家长都来了。这句可以理解为学生的家长都来了,也可以理解为学生和家长都来了。(3)语义结构歧义。如:连老王都打了。“老王”可以是“打”的施事,也可以是“打”的受事。 层次分析法可以分化组合歧义,但是不是所有的组合歧义都可以分化。分析时只管直接成分之间的语法结构关系,不管间接成分之间的语法结构关系或句法结构中实词与实词之间的语义结构关系。它只能揭示句法结构的构造层次和直接组成成分之间的显性语法关系,即语法结构关系,不能揭示句法结构内部所隐含的语义结构关系: 如:我在房顶上发现了他。由此并不能看出,是“我”在房顶上,还是“他”在房顶上,亦或是“我”和“他”都在房顶上。12“合作原则”必须遵循哪几个准则?答:(1)量的准则:所说的话提供的信息要与交际的目的相适应,既不超出也不少于交际目的的需要。 (2)质的准则:所说的话是真实的。 (3)相关准则:所说的话同对方的话题相关联。 (4)方式准则:说话简明清楚。13为什么说词和句子是语法结构中最重要的两个单位?答:(1)因为词和句子都既是基本单位,又是最终单位,它们可以把各种语法单位联系起来。(2)就词来说,词是构词的最终单位,下联语素和语素组,从造句来看,词是造句的基本单位,上联句子。(3)就句子来说,从造句看,句子是造句的最终单位,下联词和词组;从表达看,句子是表达的基本单位,上联句组。(4)词和句子既能联系上下级单位又能联系同级单位,处于中枢地位。因此两者是最重要的语法单位。14、现代汉语词典对“鸟”的释义是:“脊椎动物的一纲,体温恒定,卵生,嘴内无齿,全身有羽毛,胸部有龙骨突起,前肢变成翼,后肢能行走。一般的鸟都会飞,”一般人对“鸟”的词义的理解并非如此科学、准确,但并不妨碍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正确使用和理解“鸟”这个词。请根据有关词的“通俗意义”和“科学意义”的观点,对这种现象进行说明。答:(1)词的通俗意义是人们对事物所具有的一组非本质特征的反映,词的科学意义是人们对事物本质特征的反映。现代汉语词典给出的是“鸟”的科学意义,而一般人对“鸟”的理解是“鸟”的通俗意义。 (2)尽管通俗意义不太科学、准确,但一组非本质特征的总和也可以起到使不同的事物相互区别的作用,因而在日常生活中(专业活动除外),只要掌握了词语的通俗意义,就足以使人们正确的使用词语来指称不同的事物。 (3)词语的科学意义一般只用于特定的学科领域,而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通常都是按照通俗意义来理解和使用词语的。15、简要说明语言起源必须具备的三个方面的条件。答: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语言起源的学说,以及现代科学有关方面的研究成果,人们认为,语言的起源必须具备三方面的条件:(1)心理条件。人类的思维能力要发展到一定的水平,应该能够对客观世界的事物进行分类和概括,并具有一定的记忆和想象、判断和推理的能力,只有具备了这种心理条件,才有可能产生语言。(2)生理条件。人类的喉头和口腔声道必须进化到能够发出清晰的声音,只有具备了这种生理条件,才有可能产生有声语言。(3)社会条件。人类社会必须发展到一定的阶段,产生了相互交往的迫切需要,即“已经到了彼此间有些什么非说不可的地步了”,只有具备了这样的社会条件,才有必要产生语言16、语法意义的类叫作“语法范畴”,其中主要由词的变化形式表示的语法意义的类是“词法范畴”。请参考下面的答题示例,试定义和举例说明语言中其他几种词法范畴(答出5种即可)示例:“性”范畴是一种体词属性范畴,指在某些语言中表示人或事物有关性属的一组特征。如俄语、德语名词都分阳性、中性和阴性;俄语用词尾表示,德语用冠词表示。动物词语的性往往跟动物本身的雌雄有关,但其他词语可能与事故的性属性不一致。如德语“Das Sofa(沙发)”是中性,法语“le fauteuil(沙发)”是阳性。“太阳”一词在德语、法语和俄语中分别是阴性、阳性、中性。答:(1)“数”范畴:是表示事物数量的一组特征。与词汇上表示事物具体数量的数量词不同,一些语言的数范畴只是把可数的名词分成单数和复数,大多用词缀表示。如英语“househouses(房子)”,前者是单数名词,后者是复数名词。 (2)“格”范畴:是表示名词与其他词的语法结构关系的一组特征。如英语 “我”主格形式“I”,宾格形式“me”,属格形式“my”等。(3)“性”范畴:是根据不同的词尾或虚词给名词等分出的小类,这些小类往往各自存在一套形态变化系统。 (4)“时”范畴:是表示动词所反映的动作发生时间和说话时间的关系的一组特征。包括现在时、过去时和将来时等。如英语现在时“He works(他工作)”,过去时“He worked(他工作过)”。(5)“体”范畴:是表示动词所反映的动作行为进行状况的一组特征。如英语 “I am reading the book(我正在读这本书)”是进行体,“I have written the book(我写完了这本书)”是完成体。汉语在动词后面加“了、着、过”等助词表示相应的意义。(6)“人称”范畴:是表示动词与主语名词之间一致关系的一组特征。如英语现在时主语是第三人称单数时动词加“-s”,将来时主语是第一人称用助动词“shall”,其他人称用“will”。17、举例说明音位和音素的区别。答:(1)、音素是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音质不同,音素也就不同。而音位则是从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角度确立的语音单位。(2)、音位是对语言中的音素进行归类的结果。(3)、音位是抽象的,音素则是具体的。音位的抽象以具体的音素与音素之间的关系作为基础。(4)、几个音质不同的音素,只要处于互补关系,而且发音相似,就可以把它们看作是同一个音类的成员,归并为一个音位。18举例说明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的异同。答:二者的相同点:(1)、都是语言分化的结果,是语言发展不平衡性的体现;(2)、都没有全民性特点,社会方言通行于某个阶层,地域方言通行于某个地域,当然,就地域而言,地域方言在一定的范围内是有一定的全民性的;(3)、都要使用全民语言的材料构成。不同:(1)、 地域方言是语言因地域方面的差别而形成的变体,社会方言是由社会群体的不同性质而形成的语言变体. (2)、 由不同的职业、社会地位、政治信仰、受教育程度等因素或由这些因素构成的社区交际习惯所形成语言差异。主要差别是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以及一些特殊词汇的使用。19举例说明汉语普通话音节结构的主要特点。答:音节结构大致有下面四种:1领音;2起音+领音;3领音+收音;4起音+领音+收音,例子(81页)(1)、汉语音节最少1个音素,最多4个音素(2)、元音在音节中占优势。每个音节总要有元音,元音符号可以多至三个,并且须连续出现,分别充当韵头、韵腹和韵尾。(3)汉语音节可以没有辅音,辅音出现在音节的开头或者末尾,没有复辅音。(4)音节都有声调,都有韵腹(主要元音);可以没有辅音声母、韵头和韵尾。20举例说明音位为什么总是属于特定的语言或方言?答:(1)、每种语言或方言的音位都形成一个具有自已特点而不同于其他语言或方言的系统。处于不同系统中的音位是各不相同的,不同的系统里有不同的音素,因而有不同的音位。举例(略)(2)、相同的音素在不同的系统中所起的作用不一定相同,因而不同的语言或方言表面上相同的实际上并不能对等。21、以汉语“菜”、“兵”、“脚”为例,分析词义演变的几种结果?答:词义演变有3种结果:1词义的扩大、缩小和转移。2义项的增减。3词语感情色彩的转移。(分析见230页)(1)“菜”词义演变的结果是词义的扩大。它的本义是可以吃的草本植物,以及用这类植物做成的菜肴(即素菜),但现在荤、素都称“菜”了。所以词义扩大了。(2)“兵” 词义演变的结果是义项的减少。它在以前有很多义项,指兵器、军械,指士兵,指军队,指用兵器杀人,指戕害等等,但是现在汉语中的“兵”没有用兵器杀人、戕害的意思。所以是义项减少了。(3)“脚” 词义演变的结果是词义的转移。它在以前是人的小腿,但是现在变成了人或动物的腿的下端、接触地面支持身体的部分。22、试述语言符号的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的联系:(1)组合关系是聚合关系形成的标准(2)组合关系又必须得到聚合关系的支持。(3)组合关系仍是第一性,一切语言单位都必须经过组合在言语中出现。(4)从各种各样的组合关系中人们才能通过联想、类比发现聚合关系。区别在于:(1)语言的组合关系说明了语言结构的规则,语言的聚合关系说明了替换规则。(2)组合规则着眼于结构单位的横向联系,聚合规则着眼于结构单位的纵向替换。(3)组合规则使得语言符号的结构呈现出有序性,聚合规则为句子的生成提供了无数的可能,大大地简化了语言系统。23、简述国际音标的优点。(1) 记音准确。国际音标坚持“一个音标记录一个音素,一个音素只用一个音标记录”的原则,即一个音素只用一个符号表示,一个符号只能代表一个固定的音素。基本上可做到使不同的发音者看见同一个音标能据以发出相同的音,各种语言中的同一个音能用相同的符号记录(2) 形体简单清晰,便于学习运用。(3) 使用灵活。国际音标表上的符号是有限的,在记录一些语言时,不免要碰到一些比较特殊的音素,因此可以根据国际音标制定的原则,创造新的符号。(4) 有利于学习语音。我们学习一种语言的语音,如果掌握了国际音标,不但可以做到无师自通,而且还可以准确细致地掌握语音音素,很好地区别易于混淆的音素。(5) 有利于语音研究。研究语音,难免要涉及到古音和方音,这时就需要一套音标来标注相关的音素,国际音标可以说是最好的选择。24、汉语的语素、音节和汉字是一一对应的吗?答:字的意义也就是语素的意义。但是,语素、音节和汉字不完全是一一对应的。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在汉语中,一个语素通常是一个音节、一个汉字。比如:电、脑、水、稻等等。但语素和汉字不是一一对应的,也有些语素是多音节的,也即几个汉字。如:葡萄、好莱坞,它们分别是两个音节(汉字)和三个音节(汉字)。还有的时候,一个语素是一个汉字,两个音节。如:哩yngl。25、举例说明组合歧义有哪些主要类型? 同38题26、“盘子里的菜他们都吃了”有歧义,造成歧义的原因是什么?答:(1)、词汇因素:词形同而词性不同和词形同而词义不同 (2)、语法因素:词跟短语同形、层次可作多种切分、句子成分可作多种分析 (3)、语义因素:施受同形、领属关系与非领属关系同形。27、举例说明汉语基本词组的几种主要类型。答:1、主谓短语,如精神|饱满 2、述宾短语,如上|小学 3、述补短语,如站|住 4、偏正短语,如北国的|雪 5、联合短语,如工人和农民。28、什么是反义词,请举例简述反义词的类型答:两个词分别指称两个不同的事物,而这两个不同的事物的本质属性或基本特征刚好是相反的,这两个词的词义就有相反关系,这两个词就是反义词。处于反义关系的一对词有两种情况:1、互补反义词,一个论域只涵盖两个事物,而指称这两事物的词有反义关系,这一对反义词是互补反义词。如:生与死。2、若指称处于联系链两端的事物的词有反义关系,这对反义词就是程度反义词。在连续链上还能有若干对反义词,它们也是程度反义词。如:冷与热。29、简答产生双语现象的具体社会原因。答:双语现象指个体或群体使用两种语言的现象。:使用不同语言的人杂居。外语教育。30、为什么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答:人与人的交际主要靠语言来维持。有了语言,生活在社会中的人才能相互沟通,组织起来,彼此协调,保证共同生产、共同生活、共同斗争的进行。没有语言,人和人之间的联系就会感到极大的困难。语言是组成社会的不可缺少的因素。所以语言的第一功能是充当社会的交际工具。同时交际又是语言的基本职能。31、元音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71页) 答:元音是气流通过声门振动声带后,在口腔里不受阻碍而发出的响亮的音。 (1)、舌位的前后:舌头最高部位移向口腔前部时发出的元音是前元音,如i、y等,如果舌面缩向口腔后部便是后元音,如u/o/a等,舌面居中的是央元音。 (2)、舌位的高低:常见元音分高、半高、半低、低四度。高元音如i/y/u等,半高音如e/o等,半低元音如 等,低元音如 等。71页 (3)、唇形的圆展:双唇拢圆发出的元音y/o/u等叫圆唇元音,反之则是非圆唇元音,如i/等。(4)发元音的时候,声道完全开放,呼出的气流在整个声道内顺利流通而不受任何阻碍。(5)元音发音时呼出的气流比较弱,无特别紧张的器官。(6)元音是一个音节里的主要成分,一个汉语音节最多可以有3个元音音素。普通话语音共有 10 个元音、 39 个韵母,韵母和元音这两个概念是不能相互替代的,凡元音都是韵母而韵母却并不只是元音,一个韵母的构成可以不止一个元音。32、从句子语义结构上看,A组的两个句子之间有何不同?B组的两个句子之间又有何差异?A1 他正在找工作。A2 他来北京找工作。B1 那几盘菜他毫不客气地全吃光了。B2 那几盘菜他一点不剩地全吃光了。答:(1)A1是一个简单述谓结构。 (2)A2是一个复合述谓结构。 (3)A2是由“他来北京”和“(他)找工作”两个述谓结构复合而成。 B组 (1)B1中的状语“毫不客气地”在语义上指向施事“他”。 (2)B2中的状语“一点也不剩地”在语义上指向受事“那几盘菜”。33、语言符号的特性主要有哪些?(至少说出四点)答:(1)符号和语言符号,“能指”和“所指”。能指是能够指称某种意义的成分;给符号所指的意义内容创制一个专门术语,称为“所指”。 (2)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符号”有一个根本的特性,那就是任何符号都是约定俗成的,符号的物质实体和表示的意义之间没有必然的理据关系。 (3)语言符号的强制性。正因为语言符号是社会约定俗成的,因此在同一社会,同一时代,对使用同一种语言的每一个社会成员来说是强制性的,是不能任意改变的。 (4)语言符号的可变性。但是社会在发展,生活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这一切使得语言在功能上的分化和发展。但是这种变化和发展在正常情况下是十分缓慢的。 (5)语言符号的离散性。说话只能一个字一个字、一句话一句话的说,因此,语言符号是离散的,可以分解的,并且在时间这根轴上是成线性排列的。 (6)语言符号的线性特征。34、例举一个语音中的音位和音位变体?答:(1)音位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通过语素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音位符号用前后各一条斜线标记,如i音位记作/i/。同属一个音位的各个成员是该音位的不同变体。(例子76页)(2)音位变体又分为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首先,自由变体,如兰州话中的n和l便是/n/音位的自由变体。然后是条件变体,如现代汉语的普通话的pb同属/p/音位,它们之间有互补关系,所以是/p/音位的条件变体。35、应该如何理解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答:口语是语言的第一种客观存在形式,而书面语是第二种客观存在形式,任何一种语言总是先有口语,后有书面语,任何一种书面语又都只能是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的,并且或迟或早的总是要随着口语的演变而演变。古往今来只有极少数语言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了相应的书面语,大多数语言只有口语,并不存在书面语。36. 什么是语法手段?请举其中的两种加以说明。答:(1)语法手段:语法是词的构成、变化和组合规则的总和,变化和组合规则中表现形式可以归纳为若干类型,这就是语法手段。 (2)语法手段的类型:a.词序 是利用词在短语或句子中的排列顺序表示语法意义的手段。例如汉语的“修好了长堤”中,“修好”与“长堤”之间是动宾关系;在“长堤修好了”中二者之间却变成主谓关系。b.虚词,又叫辅助词,这些词是专门用来表示语法意义的,一般不表示词汇意义。如现代汉语的“把”、“被”、“但是”、“而且”、“吗”、“吧”等。“吧”“吗”“被”等虚词都是粘着形式。 c.构形后缀(词尾)例如英语的bookbooks(s表示复数) d.内部屈折 是靠词根中元音或辅音的变化表达不同语法意义的手段,如英语footfeet。 f.声调 声调在许多语言里不只能区别词义,而且也是区别语法意义的手段。如:普通话中的“好”,读上声是形容词,去声是动词。 g.重叠 如:走走走,调整调整调整37. 举例说明语言的发展演变体现在哪些方面。答:语言的发展演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先来看语音的演变。当人们用现代的语音读古人的诗时,常常觉得它们的韵并不十分和谐,例如唐代诗人杜牧的山行):按照诗律,诗中的“斜、家、花”三个字应该是押韵的,但用今天的普通话去读,“斜”与后两个字并不押韵,这并不是因为古人用错了韵,而是因为古今汉语的语音已发生了变化。 (2)再看看语汇方面的演变。在新词大量产生的同时,一些旧词也在退出社会的交际活动而逐渐消亡。 (3)第三看一下语义的发展演变。语义的发展演变在词义上表现得比较明显,比如“脸”原来指两颊的上部,北宋词人晏殊的词中有“轻红淡白匀双脸”的句子,其中的“脸”就是这个意思,后来“脸”的指称范围扩大了,用来指整个面部。(4)语法的发展演变。比如在先秦著作中,疑问代词做宾语或代词宾语出现在否定句中时,一般都置于动词之前,如:“吾谁欺?欺天乎?”,到了现代汉语里,这些宾语都要放到动词之后,(5)最后,除了语言系统内部各组成部分的发展演变之外,在一定的条件下,一种语言的内部会分化出不同的方言,有些方言在一定的社会政治历史条件下还可能成为不同的语言;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一种语言也可能消除方言分歧,走向统一,不同的语言也可能通过各种方式统一为一种语言,这些现象也都是语言发展演变的重要方面。38. 区分语言和言语有什么意义?答:、(1)“语言”和“言语”是从言语活动这种社会现象中区分出来的,语言等于“言语活动”减去“言语”。 (2)“语言”是社会的,是言语活动中社会成员约定俗成共同使用的部分,是一个有规律可循的抽象的均质的系统。“言语”则是个人的,是言语活动中具有个人特色的部分,不是全社会共同使用的,因此是异质的。 (3)“语言”是主要的,而“言语”是次要的、从属的和偶然的。语言学应该以“语言”为研究对象,而“言语”问题可以另行研究。 (4)区分了“语言”和“言语”,就纯化了语言学的研究对象,把研究对象限制在一个内部均质的系统范围内,这就使语言学成为一门现代意义上的真正科学。区分“语言”和“言语”对现代汉语的研究也具有重大意义,要求研究者从相对均质的语料中去寻找具体语言的内部一致规律。39. 论述汉语的语素与音节和汉字的关系。举例说明。答:(1)语素是最小的有意义的语言单位;音节是在发音时肌肉的一次紧张形成的语音片段,音节是语音结构上的最小单位。 (2)汉语都是方块字,一个字又是一个音节,这个字或音节往往有一个意义,所以一字一音,单音成义,这确实是汉语语素的一种特点,通常也可以这样来辨认汉语的语素。但是其他语言的语素并不是都是汉语这样。比如:汉语的“计算机”不管以汉字还是音节或者语素划分都是“计/算/机”。但是英语的“thinking”从文字的角度划分是整个的“thinking”,从音节上划分是“thin/king”,而从语素划分是“think/ing”。可见形音义三位一体并非普遍现象。 (3)另一方面,即使是汉语的语素,严格说来也不等于一个音节或一个汉字。从语素和汉字的关系看:首先,汉语的字不一定都有意义。大多的汉字是有意义的,如:“人、车、看”,但也有的汉字是没有意义的,如:“咖、啡、葡、萄”。当然只有有意义的汉字才是语素,而没有意义的汉字就不可能是语素了。 (4)即使有意义的汉字也不一定只有一个意义。比如:“开会/会计”等,这些字严格来说都应该是有几个意义就算几个语素。可见实际上只有当一个汉字有意义,并且只有一个意义的时候,才等于一个语素,否则就不能简单的说等于语素。只不过汉语中这样的语素很少,所以,一般又可以把意义明显不同的字算作不同的语素。 (5)因此,无论哪种语言,字是文字单位,音节是语音单位,语素是词汇单位,它们有一定联系,但并不能简单对应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