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绪论》PPT课件.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12756229 上传时间:2020-05-22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2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组织行为学-绪论》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组织行为学-绪论》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组织行为学-绪论》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组织行为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许玉林,组织行为学简介,组织行为学(又称:组织行为管理学、管理心理学)是系统研究组织中人的行为的学科;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和应用倡导以人为中心的现代管理观念,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理论和实践基础。组织行为学主要关心管理实践中两个核心命题一是提高工作绩效;二是提高人在工作中的满意度。,行为的特征,行为是人说的和做的行为具有一种以上的测量标准行为可以被观察、描述和记录行为对外界环境产生影响行为受规律的支配行为可以是公开的,也可以是隐蔽的,如:玛利坐在计算机前给父母写信,敲击键盘:一种行动过程实际操作具有测量的标准速度和正确性可以观察的过程一系列动作的完成对环境产生影响计算机显示内容是有规律的用计算机是学习的结果公开的和隐蔽的显现的和思维的,一、为什么人是重要的经营要素企业的本质专业化的产物企业生存的保障竞争优势企业的竞争优势资本:人力资本和非人力资本价值特性:抵押和看护人力资本的不可分割性决定了他的价值越高,流动性越强,管理越难。,经济学的观点:剩余控制权剩余索取权责任与利益体现在二者的关系上。管理学的观点: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人力资源观点:人与工作的匹配组织行为观点:工作绩效人的满意度,二、管理者的角色行为,1、管理者的任务经营助手:经营理念、方针、目标。管理业务:保证部门工作顺利完成。实施业务:业务的具体操作,包括:重要的;不可授权的;下属能力不能完成的。,2、管理者的关系工作任务角色目标?方法?实行?我管理者的角色我是谁?我应该如何做?我是怎么做的?,他们人际角色领导?同级?下属?合作者?客户?供应商?,3、管理者的职能,计划,协调,指挥,组织,控制,4、管理者的目的完成工作目标提高工作绩效建立工作团队提高员工对工作的满意度,三、如何完成管理者的角色,1、建立工作规范业务流程:能让工作关系解决的问题,不要依靠人的关系来解决。2、建立工作绩效评价体系工作绩效考核与工作绩效改进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是管理者的重要职能,3、运用管理技能执行工作行为1)了解自己如何开发自身的管理才能?2)了解管理者管理和影响力?3)了解管理的团队团队是如何建成的?4)组织激励?,组织行为学的研究主要包括:组织中的个体行为;组织中的群体行为;组织中的领导与决策行为;组织中的激励行为;组织中的工作行为;组织设计与组织发展(变革);组织文化与组织建设。,第一部分:绪论,第一部分:绪论第一章:组织行为学的历史演变第二章:组织行为学的基本范畴第三章:组织行为的研究方法,第一章:组织行为学的历史演变,第一节:管理科学的发展历史一、早期管理时间:十九世纪以前手工业生产机器生产的转变生产力水平低、规模小、人数少特点:简单管理工作专业化水平低劳动效率低,二、科学管理(时间: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代表人物:1、泰勒(F.W.Taylor)美18561915生平:1874年小公司学徒,1878年在一家钢铁公司作工,6年内:工人、领班、车间工长、车间主任、总机械师、总工程师,因此有长期进行工厂管理的经验,科学管理原理1911例外管理:一般事务下属处理,重要事务、未完成计划由主管来管理;时间动作分析;计件工资制;二者的侧重点是一致的老板和工人实现最大的富裕研究工资和发挥最佳能力的关系,1900年:著名的“搬铁块”实验(92磅的生铁搬到车厢)选出一个身体强壮的宾西法尼亚的荷兰人叫施密特进行实验(“计件工资”、包干)原来搬4.7-4.8吨1.15美元/吨后来搬12.5吨1.85美元/吨,方法:按照一定的工作要求去做(搬走放休息搬走放休息)“铁锹实验”、“金属切割”实验,泰勒的4条管理原则给每个人工作的基本组成部分提出科学的工作方法科学地挑选、培训、教育、培养工人与工人热忱合作,确保所做的工作符合已提出的科学原理在管理者和工人之间基本实现工作与责任的对等分工,管理者承担那些比工人更具有适应性的工作,2、法约尔(H.Fayol)法18411925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1916企业经营有六种职能活动: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资金活动、会计活动、管理活动。管理只是企业活动的一种管理五个要素: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十四项管理原则1、劳动分工、2、权力与责任、3、劳动纪律、4、统一指挥(命令统一)、5、统一领导(即一项工作只能由一个人领导)、6、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7、员工的报酬、8、集权(中)管理、9、等级制度、10、良好的工作秩序、11、公平管理、12、人员的稳定、13、创造性、14、团队精神,3、韦伯(M.Weber)德18641920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理论官僚模型一种理想的组织结构:组织必须有等级,有分工,有体系,有权限,有升迁制度,有纪律,有理性指导原则组织的特点:精确性、稳定性、纪律性、可靠性,4、厄威克(L.Urwick)英1891管理的要素、组织的科学原理、管理备要组织的八原则:目标原则职责原则组织阶层原则控制广度原则专业化原则协调原则明确性原则相符原则,5、克里克英1937年与厄威克合编管理科学论文集将古典管理理论系统化,提出:管理七职能论(POPCORB)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预算由上可见,古典管理理论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管理思想和体系,三、现代管理时期(时间:二次世界大战后)管理科学:运筹学、数量分析、系统论、决策科学等在管理中的应用特点:强调科学方法、系统分析、建立数学模型、运用计算机技术、决策科学化、不重视人,与管理科学并行发展的行为科学学派人际管理学派心理学、社会学时间:二十世纪20年代开始于美国系统管理学派企业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时间:二十世纪70年代,,第二节: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发展,组织行为管理学是行为科学在管理中应用的直接产物一、行为科学观念的产生:古典管理不重视人的因素人是生理的和社会的双重实体突出了人的重要性,二、霍桑实验:芝加哥西部电气公司的霍索思工厂主持人梅奥(E.Mayo,1880-1949),哈佛大学企业管理研究生院工业关系学研究室主任,原籍澳大利亚罗特列斯伯格(F.J.Roethelisberger1898-1974),哈佛商学院人类关系学教授W.B多哈姆,哈佛商学院人类关系学教授时间:1927-1932年,分为三个阶段,1、试验室照明实验(1924-1927)研究目的:各种照明度对工作效率的作用试验组(照明增加):产量上升对照组(照明如常):产量也上升有一组照明减少产量也增加结论:认为并非照明因素在起作用,2、继电室装配实验(1927-1932)目的:工作条件与工作效率的关系实验条件:不同的工作设计、工作日与工作周期、工间休息、建立个人与团队的工资制度结果:产量上升30%迟到缺勤率下降15.2%-3.5%假设影响的因素:a)摆脱了疲劳感b)去掉了单调感c)增加了工资的刺激d)改变了管理方法实验假设基本上都被否定,主要原因:女工的态度有了变化,这与试验室的自由气氛、管理宽松、亲近有关最终结论:工人的自身感受、理解能力和态度发生了变化,提高了工作效率3、采访研究(1928-1934)通过谈话让工人发泄不满涉及人员21000名工人,寻求工人不满意因素、需求等后被发展为间接法,是心理学的一种很重要的研究方法找出了一些工人的动机因素,4、观察研究(1931-1932)银行报务观察室研究十四个男性与监督人员共同工作结果:任何工作团体都可构成一个有固定行为准则的复杂社会组织,并享有正式组织的感情需求非正式组织的研究(小团体研究),整个实验最终结论:工人并非“经济人”个人的态度对行为起重要作用管理人员的作用非常重要团结奋斗对达成组织目标和满足工人满意度的作用非正式组织的问题霍桑实验的启示:社会心理因素士气问题非正式组织问题建立新型领导,三、心理技术学斯腾(L.W.Storn德国人)劳动心理学的鼻祖职业选拔、职业培训、疲劳问题、劳动合理化问题人-机关系问题,四、群体动力学:其他心理学研究马斯洛理论等勒温(K.Lewin德国人)“场理论”Bf(P、E)B:行为P:个人E:环境用于群体动力的研究,诸如:规范、沟通、领导等,五、社会测量理论莫里诺(J.L.Moreno)角色扮演的心理剧广泛的社会心理调查为研究企业行为提供了工具,六、行为科学的正式提出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开创了运用多学科研究人类行为1949年在芝加哥大学开办了一个跨学科大会,正式命名为综合性学科行为科学:研究人的行为1956年英国出版了第一期行为科学杂志在上述基础上,将行为科学的原理、研究应用于管理,出现了管理心理学组织行为学,七、组织行为管理学的产生特征:研究组织中人的行为管理哲学观念发生了六个大的变化:人性是坏的人性是好的固定看人发展看人回避对人的评价对人的承认和肯定不承认人与人的差异人际之间有差异丛单纯职业和工作看人从整体看人只注重人际之间的竞争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上述观点是美国行为科学家坦南鲍姆和哈维斯提出的,行为科学的定义:美国:管理百科全书1982年“行为科学是指运用自然科学的实验和观察方法,研究在自然和社会环境中人(和低等动物)的行为的科学。公认的行为科学包括心理学、社会学、社会人类学以及其他科学中观点与方法和这些科学相类似的学科。这些学科在过去的二十年中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研究工作环境中人的行为。”,第二章:组织行为管理学的基本范畴,第一节:组织行为管理学的科学概念一、定义:组织行为管理学也叫管理心理学、组织管理学、组织心理学等,组织行为管理学是系统的研究一个组织中所有组织成员,包括个人、群体、组织;以及组织与外部环境相互关系等多种行为的科学。研究重点: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二、学科性质:多学科性:综合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多层次性:研究组织中不同层次和整体的行为交叉性:需要多学科的交叉研究带有“学科群”的性质,不是单一学科,而是一门综合的学科,第二节:组织行为管理学的科学地位一、组织行为管理学的历史演变由于人是研究的中心,因此使行为科学成为以人为研究对象的学科中心,特别是表现在社会科学领域。二、主要社会科学对组织行为管理学的贡献(见下图),心理学,政治学,人类学,社会心理学,社会学,学习/激励/人格/知觉培训/领导有效性工作压力/个体决策绩效评估/态度测量员工选聘/工作设计工作满意度,群体动力学工作团队设计沟通/权力/冲突群体间行为,正式组织理论官僚主义/组织技术组织变革/组织文化,行为改变/态度改变沟通/群体过程群体决策,比较价值观比较态度跨文化分析,冲突/权力组织内政治,组织文化组织环境,行为科学,产出,分析单位,贡献,个体,组织系统,群体,组织行为学的研究,第三节:组织行为研究对象及应用一、研究对象:组织行为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有两个:一是工作的绩效(个体、领导、群体、组织、决策、综合绩效)二是对工作的满意度(各层次员工的满意度,以及如何提高他们的满意度)工作绩效与满意度之间的关系激励问题,二、应用领域:主要是在管理中如何预测、引导、控制和改变人的工作行为和态度应用上到组织决策,下到工人干活,涉及组织中的一切行为,发挥人的潜能和组织效能三、组织行为诊断的应用程序,第四节:组织行为研究准则一、研究组织行为的核心命题组织行为遵循人类行为的准则组织行为是由情景决定的组织行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组织行为代表一对结构变数和过程变数之间经常的相互作用如:组织结构组织变革的关系,二、组织行为是情景的函数:Bf(P.E)个人行为OBf(IC,OS,TI,PGP,SLS,OC,CI)OB:组织行为IC:个人的特性OS:组织结构TI:技术或生产的影响情景变量PGP:同事之间的群体压力制约着SLS:上级的领导作用组织行为OC:组织气氛IC:(组织文化、社会文化)文化影响(组织行为组织中个人的行为),三、组织是一个相互制约的系统,投入,产生,系统,目标技术结构人员构成政府工会,四、组织是静态与动态的结合组织结构是静态的,但组织是在运行的。因此组织是一个系统内部与外部不断交流变化的过程组织结构中的政策是固定的,组织行为是可变的医生与护士的关系按照规定医生的权力大,但是好的护士的作用比差医生大,这就是变与不变的关系,第三章:组织行为的研究方法,第一节:研究的原则一、客观性原则各项研究的客观性二、发展性原则研究的现时性、发展性和阶段性,把握行为历史条件的依据三、联系性原则:OR、SR、RR等制约因素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四、可控性原则实验条件控制,以便于找出单一因素的制约作用五、系统性原则多层次、多角度的交互分析六、可验性原则实验结论和研究结果可以证实、推广七、预测性原则对未来工作有指导意义八、科学性原则避免经验的过多干扰,第二节:研究程序和方法一、研究程序:归纳演绎综合分析观察个人、总体评价对行为群体、组织进行预测的行为反馈,对行为进行观察,得出初步印象性结论,分析原因、效果及各种制约因素和相互关系,对行为改变的预测、指导,提高领导效能,二、研究方法:常用的心理学研究方法观察法、谈话法、实验法(实验室、现场)、模拟法、问卷法、测验法(能力)、个案法、角色扮演法、综合评价法、作品分析法、经验总结法数据分析方法分类:具体应用应视条件不同采取综合的方法(见下表),思考题:1、从管理科学的发展看管理观念的转变2、对泰勒制与中国企业管理的思考3、如何通过对人的行为分析来考虑组织行为4、对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就是管理的最好实践(从研究方法来考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