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块结构与其相关理论的发展ppt课件

上传人:钟*** 文档编号:1275156 上传时间:2019-10-12 格式:PPTX 页数:17 大小:3.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板块结构与其相关理论的发展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板块结构与其相关理论的发展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板块结构与其相关理论的发展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板塊構造與其相關學說的發展,1,牛刀小試,何謂地殼均衡學說? 何謂海洋地殼、大陸地殼? 何謂軟流圈? 何謂大陸飄移學說? 何謂海底擴張學說? 何謂板塊構造學說? 海板塊?陸板塊?,2,地殼均衡學說,3,小試身手,EX1:假設海水厚4km,比重為1,海底沉積物厚2km,比重為2,海洋地殼厚5km,比重為2.85,海洋地殼下的地函厚24km比重為3.15,大陸地殼比重為2.7,試問大陸地殼約多厚?,因花崗岩較玄武岩輕,因此浮在地函上較輕的大陸地殼較海洋地殼厚,這就是地殼均衡說。,4,岩石圈與軟流圈,地震學快速發展之後,地球內部構造的情形已可由地震波的研究得到更精確的了解。 地表下65120km之間,S波波速開始變慢,至225km處又變快,其間稱為低速帶。而低速帶的存在顯示其具有較大之可塑性,並將之稱為軟流圈。,5,岩石圈與軟流圈,軟流圈的上層,波速隨深度增加的層次稱為岩石圈(海洋地殼、大陸地殼與上部地函)。 由於軟流圈可塑性很大,因此可以上下左右調整岩石圈。,6,大陸飄移學說,內容:現今六大洲的分布是由最初的盤古大陸經飄移之後而形成的。 創立者:西元1915年由韋格納A. weagner提出。 動力:最初提出時因沒有足夠的證據說明大陸漂移的來源,1950年後,由於海底不斷有新的資料發現,並且研究認為地函對流可推動大陸,此學說才因此被重視。而之後也因此導出海底擴張的概念。,7,大陸飄移學說,證據: 地理上的證據:非洲和南美洲海岸線契合。 地質構造上的證據:非洲與南美洲呈連續構造趨勢,礦床也一一對應。 冰川證據:在非洲、南美洲、馬達加斯加島、南極大陸、澳洲和印度半島上皆有冰川作用的痕跡,且冰川刻畫過的刻痕顯示這些大陸曾經連在一起。 古生物證據:非洲和南美洲的相當地層裡,有同種的陸生生物化石。,8,海底擴張學說,內容:地函內部的熱對流使上部地函物質熔解,自中洋脊處湧出,凝固後形成新的地殼,向兩側推擠;另一方面,老的海洋地殼於海溝處隨地函熱對流下沉進入地函,熔化成地函的一部份。 創立者:西元1962年由海斯提出 動力:學說認為海底擴張的動力為深部地函放射性元素的蛻變,放出大量熱能,使地函物質受熱上升,升至地殼後向兩側移動,逐漸冷卻而下沉,填補因受熱上升的地函物質的空缺。,9,海底擴張學說,證據: 地形方面:中洋脊的中央斷裂谷是玄武岩流湧出的所在,頂峰區與側翼區因新的海洋地殼生成而非常崎嶇,而海溝處為老的地殼進入地函的所在,因此下陷。 地質方面:海洋地殼都很年輕(因老的地殼已進入地函),而年紀自中洋脊向兩側漸老。 地球物理方面:地熱流量在中洋脊處最大,海溝處最小。,10,板塊構造學說,依據:綜合大陸飄移學說和海底擴張學說,並加入地震學資料。 組成:岩石圈(地殼+上部地函),漂浮在軟流圈之上。,11,板塊構造學說,動力: 板塊間相對運動的起源,一般認為係由地函內的熱對流,使剛性的板塊在塑性的軟流圈上做一種近乎輸送帶式的運動。 地球的自轉: 海洋地殼的擴張,似乎是圍繞著一個軸而進行著。 擴張軸幾乎與地磁軸符合,而與自轉軸間有一夾角。 暗示地磁的生成與地函的熱對流可能有相似的原因,而兩者又與地球自轉有密切的關係。,12,板塊構造學說,將全球岩石圈劃分為若干板塊,每一塊板塊可以個別包含大陸或海洋,也可同時包含兩者。 影響:1.海底擴張 2.大陸飄移 3.造山運動,13,駕輕就熟,地殼均勻學說: 大陸地殼與海洋地殼同樣浮在密度較大之地函上,因海洋地殼之密度較大陸地殼大,因此大陸地殼較厚。 軟流圈: 由地震波可得知地表下65120km左右到225km間為低速帶,推估其中組成物具較大之可塑性,稱為軟流圈。 大陸飄移學說: 認為原先全球只有盤古大陸,經分裂和飄移,形成目前大陸的分布情形。,14,駕輕就熟,海底擴張學說: 認為新的海洋地殼不斷在中洋脊湧出,老的海洋地殼在海溝處隱沒,海底因而擴張。 板塊構造學說: 綜合大陸飄移及海底擴張二學說,加上地震學資料,主張全球岩石圈分成若干板塊,每一板塊可包含大陸或海洋,也可同時包含,另外,主張各種地質現象是由於板塊的相對運動所造成。,15,問題討論,16,Thank You !,1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设计 > 毕设全套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