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康复法学考试重点.doc

上传人:s****u 文档编号:12751262 上传时间:2020-05-2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7.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统康复法学考试重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传统康复法学考试重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传统康复法学考试重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章 概述1.传统康复方法学: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于伤病早期介入,以保存、改善和恢复患者受伤病影响的身心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的一系列传统治疗方法。2.理论基础:以中医学理论为指导贯穿三个基本观点,整体观、辩证观、功能观。方法论上则体现为正气为主、杂合而治、治未病。功能观:是建立在中医学恒动观基础之上的,注重功能训练,运动形体,促使精气流通,不仅使患者具体的脏腑组织恢复生理功能,更重视促使患者恢复日常生活、社会生活和职业工作能力的思想。治未病: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方面。未病先防就是在疾病尚未发生之前采取某些预防措施避免其发生;既病防变则是在得病之后特别是发病之初针对疾病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病情加重趋势和已经萌芽的先兆症状及早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治疗,以阻止或扭转病情的发展和转变,促使疾朝痊愈方向转化3.三国名医华佗模仿虎、鹿、熊、猿、鸟的动作编成了五禽戏,是世界医学史上第一套由医生编成的医疗体操专著。元代忽思慧编撰的饮膳正要是我国古代最完备的饮食康复专著。隋代巢元方所撰的诸病源候论不仅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论述病因、症候学专书,也可视为我国古代第一部采用医疗体育对一些疾病进行康复治疗的专著。外台秘要可以视为中国古代有关康复技术的专书。黄帝内经不仅提出了中国传统康复方法的理论依据与治疗原则,而且还记载了许多使慢性疾病得以康复的具体方法。强调疾病康复应当考虑人体的身心功能以及自然、社会和环境的综合因素,强调全面康复的原则。是传统中医康复医学的理论基础,其中有关整体辩证康复观和杂合而的治的综合治疗和调理思想,一直为后世医家进行中医康复治疗是所遵循的法则。清代沈子复编撰的养病庸言是清代出版的有关传统康复方法学的专著,养病(康复)不同于治病(临床医疗)及养生(卫生保健)。4.传统康复方法的特色和优势:(1)整体康复与辨证康复相结合;(2)预防与临床康复相结合;(3)内治与外治相结合;(4)自然康复与自疗康复相结合;(5)低成本、广覆盖、技术实用。5.传统康复方法与现代康复方法的联系与区别传统现代基础理论传统文化和中医理论现代科学康复方法针灸、推拿、中医等医学、教育、职业、社会大部分以支持性、补偿性为主康复对象基本一致。残疾、老年慢性病康复目的相同,回归社会书名成书年代作者穴名数备注黄帝内经战国时期黄帝160个左右为针灸学的发展奠定基础,针灸学的第一次总结针灸甲乙经魏晋时期皇甫谧349现存最早的针灸学专著 针灸学的第二次总结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北宋时期王惟一354设计了两具铜人针灸模型针灸大成明代杨继洲359继内经、针灸甲乙经后对针灸学的第三次总结针灸逢源清代李学川361强调辨证取穴、针药并重第2章 评定1.传统康复方法的原则:以功能为导向;注重全面康复;进行循证治疗;各康复方法的协同。2.分经论证:根据病变的部位分析其所属经络脏腑的方法。分经辨证:根据各条经络的生理、病理特点来分析临床症候的方法。分经治疗:根据经络的生理病理特点在相应的经脉进行治疗。第三章 经络腧穴1.经络:是经和络的总称,它内连脏腑,外络肢节,网络周身。经,又称经脉,有路径之意,经脉贯通上下,沟通内外,是经络系统中纵行的主干。络,又称络脉,有网络之意,络脉是经脉别出的分支,较经脉细小。2.腧穴:是脏腑经络气血转输出入的特殊部位。腧穴的作用:反映病证,协助诊断;接受刺激,防治疾病3.指寸定位法:1.中指同身寸,以患者中指中节桡侧两端纹头(拇、中指屈曲成环形)之间的距离作为1寸。2.拇指同身寸,以患者拇指的指间关节的宽度作为1寸。3.横指同身寸(一夫法),令患者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为标准,其四指的宽度作为3寸。骨度折量定位法:体表骨节为主要标志折量全身各部的长度和以宽度,定出分寸,用于腧穴定位的方法,又称“骨度分寸定位法” 经络系统的组成:四十二,一十五,奇经八脉浮生数: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二筋皮、十二皮部、十五络脉、孙络、浮络十二经脉循行顺序:手之三阴从脏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气血流注次序: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小未中,甲膀有肾心包戌,亥焦子胆丑肝通:肺-大肠-胃-脾-心-小肠-膀胱-肾-心包-三焦-胆-肝十二经脉表里属络关系:十二经脉在体内与脏腑连属,其中阴经属脏络腑;阳经属腑络脏,一脏配一腑,一阴配一阳,形成脏腑阴阳表里配对关系。手太阴肺经(属肺,络大肠)手阳明大肠经(属大肠,络肺)足阳明胃经(属胃,络脾)足太阴脾经(属脾,络胃)手少阴心经(属心,络小肠)手太阳小肠经(属小肠,络心)足太阳膀胱经(属膀胱,络肾)足少阴肾经(属肾,络膀胱)手厥阴心包经(属心包,络三焦)手少阳三焦经(属三焦,络心包)足少阳胆经(属胆,络肝) 足厥阴肝经(属肝,络胆) 4.腧穴的主治规律:(1)分部主治:腧穴都能治疗所在部位及邻近器官的病证。这是腧穴的近部治疗作用。即近治作用,所谓“腧穴所在,主治所在。(2)分经主治:腧穴能主治所属经脉循行部位及其深部组织、器官的病证。这是腧穴的远部主治作用。所谓“经脉所过,主治所及”。(3)特殊穴位主治:既不属于分部主治规律又不属于分经主治规律的一类独特的腧穴治疗作用。一是全身性治疗作用二是部分特定穴、奇穴的特定治疗作用三是长期的临床经验。5.特殊穴和特定穴的区别:十四经中具有特殊治疗作用,并按特定称号归类的腧穴,称为特定穴。既不属于分部主治规律又不属于分经主治规律的一类独特治疗作用的腧穴五腧穴:十二经脉在肘膝关节以下各有称为井、荥、输、经、合的五个腧穴合称“五输穴”。原穴:十二经脉在腕踝关节附近各有一个腧穴,是脏腑原气留止的部位,称为“原穴”,合称“十二原穴”。“原”即本原、原气之意,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络穴:络脉有经脉分出之处各有一穴,十二经肘膝关节以下各有一络穴,加上躯干前的任脉络穴,躯干后的督脉络穴合躯干侧的脾之大络,合称“十五络穴”。络穴不仅能治疗本经病症,也能治疗气相表里两经的病证郄穴:郄穴是十二经脉在四肢部经气深聚的部位,郄与“隙”通,是空隙、间隙的意思。大多分布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十二经脉,阴阳跷脉合阴阳维脉各有一郄穴,合为十六郄穴。阴经郄穴多治疗血证,阳经郄穴多治急性疼痛,八会穴:脏会章门、腑会中脘、气会膻中、血会膈俞、筋会阳陵泉、脉会太渊、骨会大杼、髓会绝骨第四章 推拿疗法1.推拿的治疗作用;调整脏腑;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理筋整复;滑利关节。2.推拿的治疗原则:治病求本;扶正祛邪;三因制宜;治未病;调整阴阳。3.推拿异常情况:软组织损伤;骨与关节损伤;神经系统损伤;休克;内脏损伤。4.推拿疗法的禁忌证:(1)未经诊断明确的各种急性脊柱损伤或伴有脊髓症状病患者,推拿疗法的运用会加剧脊髓的损伤。(2)由结核菌、化脓菌所引起的运动器官病症不宜进行推拿治疗。如骨结核、化脓性关节炎。此时,推拿的运用可使感染扩散。(3)各种骨折及严重的老年性骨质疏松病症患者。推拿会导致骨质破坏。(4)严重的心、肺、脑病症患者不宜进行推拿治疗。(5)体质虚弱,身体承受不起手法的患者,不宜使用推拿手法。(6)部分肿瘤患者不宜在发病部位进行推拿治疗。(7)各种急性传染病及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出血期,不应使用推拿,以免贻误病情。(8)有出血倾向或血液病的患者,推拿有可能会加剧局部组织缺血。(9)推拿部位有皮肤病变损害、烧伤、烫伤处不宜进行推拿治疗。因为,推拿手法可刺激皮肤加重皮肤损伤。(10)妊娠3个月以上妇女的腰腹部、髋部不宜施行推拿手法,因为手法的刺激会有引起流产的可能性。(11)精神病患者或情绪过于激动不能配合医生操作的患者。(12)过饥、过饱、疲劳、精神紧张者,应慎用手法或暂缓治疗。5.推拿治疗的注意事项:(1)辨证施法,严格操作。(2)治疗时要全神贯注。(3)手法力量要轻重适宜。(4)患者体位要安置得当。(5)医生要随时调整自己的姿势。(6)医生必须经常修剪指甲,保持双手清洁;手上不应当戴有其他饰品,以免擦破患者皮肤和影响治疗。冬天治疗时,双手要保持温暖,以免治疗部位受到凉的刺激而引起肌肉紧张。另外,除少数手法如擦、推、捏等法,直接接触患者皮肤操作外,治疗时必须用治疗巾覆盖被治疗的肢体或局部。6.推拿手法:(1)松动类手法:抖、摇、揉、擦、搓、拿、滚、拔伸法;(2)兴奋类手法:拍、捏、拨、推法;(3)镇静类手法:摩、理、按、点、抹法。7.正骨八法为摸、接、端、提、按、摩、推、拿。推拿分为温、清、补、泻、通、和、汗、散八种基本治法。内治法概括为“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法。第五章 针灸疗法1.毫针的选择和检查:毫针的选择:针尖:端正不偏,光洁度高,要尖中带圆,形如“松针”锐利适度,进针阻力小;针身:光滑挺直,坚韧而富有弹性;针根:处不可有剥蚀伤痕;针柄:金属丝缠绕要牢固不松脱,针柄长短、粗细适中,便于捏持施术。(1)检查针尖(2)检查针身(3)检查针柄(4)检查针根2.常用的进针法:(1)双手进针法:指切、夹持、舒张、提捏;(2)单手进针法;(3)套管进针法;(4)速刺法:插入、弹入。3.行针手法:进针后为获得针感,调控针感采取的操作方法称行针。基本手法有提插法、捻转法;辅助手法有循、刮、弹、摇、震颤、飞。4.留针法:是针刺得气以后,将针体留置在穴内一段时间的方法。可以加强针刺感应和延长刺激作用,还可以达到候气与调气的目的,主要有静留针法和动留针法。5.得气:是指毫针进针后施以一定的行针手法,使针刺的腧穴部位产生针刺的感应,这种针刺的感应称为得气。得气意义:是针刺产生治疗作用的关键,是判断患者经气盛衰、取穴准确及疾病预后、针治效应的依据,是针刺过程中进一步实施手法的基础。6.头皮针法原则:头上分区,区上定经,经上选穴。额区、顶区、颞区、枕区。7.电针的波形有连续波、疏密波、断续波、锯齿波,中风后偏瘫用断续波、密波,腰腿痛用密波或断续波,坐骨神经痛用疏密波、断续波,面瘫用疏密波注意事项:1、使用前检查性能是否完好2、调节电流时不可突然增强3、毫针若表面氧化不宜使用4、心脏病患者应避免电流回路通过心脏5老年体弱醉酒饥饿过饱等不宜电针。8. 灸法:是用艾绒或其他药物为主要灸材,点燃后放置在腧穴或病变部位,进行烧灼、熏熨,以温热性刺激及药物作用,温通气血、扶正祛邪,以防治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分类:艾炷灸、艾条灸、温针灸、温灸器灸。9. 拔罐方法:留罐法、走罐法、闪罐法、刺血拔罐法、留针拔罐法。10. 针灸处方原则:补虚泻实、清热温寒、治病求本、三因制宜。选穴原则:近部选穴、远部选穴、辨证选穴、局部选穴、随症选穴。11.配穴方法:按经脉配穴法(本经配穴法、表里经配穴法、同名经配穴法)按部位配穴法(上下配穴法、前后、左右)。针灸疗法临床主要用于四个方面:针灸治疗、针灸保健、针刺麻醉、经络腧穴诊断。治神法:又称守神法,指医者在针刺过程中,通过对病人的神经调摄和医者本身的意念集中等,使针下得气甚而气至病所,提高临床疗效的发法治神法在针刺过程中的重要性:进针时,医者要全神贯注,目无旁骛,属意病者,审视血脉,令志在针,意守针尖,迅速刺入皮下。进针后,医者专心体察针下得气情况,合理调整针刺深度和方向,并注意病人神情变化,及时施行补泻手法。针刺后,嘱患者稍事休息,安定神态,勿大怒、大喜、大悲、大忧,以免神气耗散。第八章 临床疾病治疗1.颈肩部疼痛:1)推拿疗法:治疗原则:活络止痛,疏利关节。常用手法:一指禅推法、滚法、点揉、拿法、擦法、按法、点法、拨法。操作方法:在枕部、颈部、肩部以一指禅推法、滚法、点揉、拿法缓解局部肌肉痉挛;点揉风池、翳风、扶突、缺盆、肩井、天宗、秉风、曲垣、肩贞、肩髎、曲池、外关、合谷、后溪等穴1min;膀胱经及背部督脉自上而下做推法,肩部沿手太阳小肠经和少阳三焦经做擦法,以疏通经络,行气活血,从而缓解局部肌肉痉挛;针对肩部运动功能受限可做摇法。注意事项:推拿顺序从上而下、中央到两边、健侧到患侧,力量由小到大,层次由浅到深,使肌肉充分放松。不可使用颈部摇法,以免加重眩晕。2) 针灸疗法:3) 颈痛:风池、大椎、天柱、后溪、肩井、肩贞、风府、天宗、颈部夹脊为主穴。辨病取穴:落枕加落枕穴,将风池、颈夹脊穴改为阿是穴。肩痛:肩髃、肩前、肩贞、阿是穴为主穴。2.腰背部疼痛:主穴:背俞穴、夹脊穴、肾穴、大肠俞、腰阳关、委中、阿是穴。辨病取穴:腰肌劳损、扭伤,首选水沟、腰痛穴;腰椎间盘突出加夹脊穴。3.上肢疼痛:主穴:肩髃、肩贞、曲池、外关、合谷、阿是穴。辨病取穴:肱骨外上髁炎加肘髎、手三里、手五里;肘部扭伤取曲池、小海、天井、少海;腕部取阳池、阳溪、阳谷、外关、大陵。治则:通经活络止痛,温经散寒,清热消肿,兼活血祛风。下肢疼痛:主穴:脊背:大椎、身柱、腰阳关、夹脊;髋部:环跳、居髎、承扶、风市;膝部:血海、梁丘、膝眼、阳陵泉;小腿部:足三里、丰隆、条口、承山、悬钟;踝部:丘墟、解溪、商丘、昆仑、太溪;足部:行间、太冲、内庭、涌泉。治则:通经活络止痛,温经散寒,清热消肿,兼活血祛风。4.头痛:前额部:头维、印堂、合谷、内庭;后枕部:天柱、脑户、后溪、昆仑;颞部:风池、太阳、外关、足临泣;巅顶部:百会、四神聪、太冲、至阴。5.全身性运动功能障碍(如脑卒中后偏瘫):1)急性期:醒脑开窍针法。主穴:内关、人中、三阴交。配穴:极泉、委中、尺泽;吞咽障碍加风池、翳风、完骨;语言不利加廉泉,金津、玉液放血。2)恢复期:以督脉和下肢三阳经腧穴为主,辅以手足厥阴经。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以针刺为主,平补平泻;肺热伤津、湿热浸淫者,清热祛邪、通行气血,只针不灸,泻法;脾胃虚弱、肝肾亏虚者,补益气血、濡养筋脉,针灸并用,补法。主穴:以督脉和下肢三阳经腧穴为主及夹脊穴;环跳、委中、阳陵泉、足三里、悬钟、三阴交;上肢:肩髃、曲池、手三里、合谷、外关;下肢:髀关、伏兔、丰隆、风市。6.头面部中枢运动功能障碍(如面瘫):1)推拿疗法:点按法、一指禅推法、揉法、摩法。2)针灸疗法:以面颊局部和足阳明经腧穴为主。主穴:阳白、四白、颧髎、颊车、地仓、翳风、合谷。辨证加减:风寒证加风池,风热证加曲池,抬眉困难加攒竹,鼻唇沟变浅加迎香,人中沟歪斜加水沟,颏唇沟歪斜加承浆,恢复期加足三里。操作:面部腧穴行平补平泻法,恢复期可加灸法;急性期手法不宜过重,肢体远端的腧穴行泻法且手法宜重;恢复期在合谷行平补平泻法,足三里行补法。7.言语障碍针灸治疗:体针主穴:廉泉、哑门、风池、风府。8.吞咽障碍的针灸治疗体针主穴:廉泉、哑门、天突、风府。耳针取穴:神门、交感、皮质下、食管、贲门。9.认知功能障碍:体针主穴:百会、神庭、四神聪、太溪、肾俞、三阴交、心俞。耳针取穴:皮质下、交感、心门、脾门、肾门10.排尿功能障碍:三阴交、阴陵泉、膀胱俞、太溪、太冲、中极、八髎穴为主穴。11.排便障碍:主穴:大肠腧、天枢、支沟、上巨虚、曲池、足三里。辨证取穴:神阙、气海、中脘、三阴交用于血虚者。12.心功障碍:主穴:内关、心俞、厥阴俞、大陵、膻中、气海、中脘,或点刺大椎、风门、肺俞,起针后拔罐。辨证取穴:痰多加丰隆、足三里;喘重加定喘、风门;反复感冒加大椎、三阴交。13.肌肉骨骼系统:曲池、合谷、足三里、太冲心血管系统:神门、内关、心俞呼吸系统:肺俞、太渊、足三里消化系统:合谷、天枢、上巨虚、足三里、大肠俞泌尿系统:肾俞、膀胱俞、中极内分泌:脾俞、肾俞、足三里中枢神经系统:内关、太冲、三阴交14.肌肉骨骼病损所致功能障碍的针灸取穴治则: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针刺为主(陈伤者可灸),泻法。行痹兼活血祛风,痛痹兼温经散寒,着痹兼除湿化浊,热痹兼清热消肿;行痹、痛痹、着痹针灸并用,泻法;热痹只针不灸,泻法。处方:以局部和邻近部位循经取穴为主。颈部:大椎、天柱、风池、后溪;肩部:肩髃、肩髎、臑俞、肩贞、天宗;肘部:曲池、小海、尺泽、天井、少海;腕部:阳池、阳溪、阳谷、外关、大陵、腕骨;脊背:大椎、身柱、腰阳关、夹脊;腰部:肾俞、腰阳关、腰眼、委中;股部:伏免、殷门、承扶、风市、阳陵泉;髀部:环跳、秩边、居髎、承扶;膝部:膝眼、鹤顶、梁丘、阳陵泉、膝阳关;踝部:解溪、昆仑、申脉、照海、丘墟。简答1、请用1寸毫针针刺自身的合谷穴?体位:坐位或卧位。定位: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消毒:手消毒,针具消毒,针刺部位消毒。针刺:单手进针,直刺0.50.8寸2、请1.5寸毫针针刺自身的足三里穴?体位:坐位或仰卧位。定位: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消毒:手消毒,针具消毒,针刺部位消毒。针刺:单手进针,直刺1寸3、请1.5寸毫针针刺自身的三阴交穴?体位:坐位、仰卧位或侧卧位。定位: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消毒:手消毒,针具消毒,针刺部位消毒。针刺:单手进针,直刺11.2寸4、请1.5寸毫针针刺自身的阳陵泉穴?体位:坐位或卧位(仰俯侧皆可)。定位: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消毒:手消毒,针具消毒,针刺部位消毒。针刺:单手进针,直刺或向下斜刺11.2寸。5、请1寸毫针针刺自身的昆仑穴?体位:坐位或卧位(仰俯侧皆可)。定位:在足部外踝后方,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消毒:手消毒,针具消毒,针刺部位消毒。针刺:单手进针,直刺0.50.8寸。6、请1寸毫针针刺自身的太溪穴?体位:坐位或卧位(仰俯侧皆可)。定位:在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消毒:手消毒,针具消毒,针刺部位消毒。针刺:单手进针,直刺.0.8寸7、请1.5寸毫针针刺自身的曲池穴?体位:坐位或卧位(仰俯侧皆可)。定位: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消毒:手消毒,针具消毒,针刺部位消毒。针刺:单手进针,直刺11.2寸8、请模拟夹持进针法,并说明此法用于何处穴位?用左手拇、食二指持捏消毒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露出针尖,将针尖固定在腧穴表面,使针身垂直,在右手指力下压时,左手拇、食指两指同时用力,将针刺入腧穴,此法适用于长针的进针。9、请模拟提捏进针法,并说明此法用于何处穴位?用左手拇、食二指将针刺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上端将针刺入。此法用于皮肉薄部位的进针,如印堂等10、请模拟舒张进针法,并说明此法用于何处穴位?用左手食、拇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向两侧撑开,使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肤弛部位的腧穴。11、请模拟指切进针法,并说明此法用于何处穴位?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按在腧穴位置旁,右手持针,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此法适宜于短针的进针。12、请持针模拟提插补法操作,同时以语言旁白(说明)?提插法是将针刺入腧穴的一定深度后,使针在穴内进行上、下进退的操作方法。把针从浅层向下刺入深层为插;由深层向上退到浅层为提。针下得气后,先浅后深,重插轻提,提插幅度小,频率慢,操作时间短者为补法。13、请持针模拟提插泻法操作,同时以语言旁白(说明)?提插法是将针刺入腧穴的一定深度后,使针在穴内进行上、下进退的操作方法。把针从浅层向下刺入深层为插;由深层向上退到浅层为提。针下得气后,先深后浅,轻插重提,提插幅度大,频率快,操作时间长者为泻法14、请持针模拟捻转补泻的补法操作,同时以语言旁白(说明)?针下得气后,捻转角度小,用力轻,频率慢,操作时间短者为补法;拇食指捻转时,补法需以大指向前,食指向后,左转为主。15、请持针模拟捻转补泻的泻法操作,同时以语言旁白(说明)?针下得气后,捻转角度大,用力重,频率快,操作时间长者为泻法。拇食指捻转时,泻法需以大指向后,食指向前,右转为主。16、请模拟操作艾炷灸的直接灸(包括艾炷的制作)?用艾绒捏成上尖底平的圆锥形小体,安放在穴位上,点燃其尖端以施灸,每燃烧1枚艾炷即为1壮。将灸炷直接放置在皮肤穴位上施灸,按其对皮肤刺激程度的不同,又分为瘢痕灸和无瘢痕灸两种。17、请模拟操作艾炷灸的隔姜灸(包括艾炷、姜片的制作)?是用姜片做隔垫物而施灸的一种灸法。将鲜生姜切成直径大约2-3cm,厚约0.2-0.5cm的薄片,在中心处用针穿刺数孔,以便热力传导。将姜片置于穴位上,再将艾炷置于姜片上,点燃施灸。当患者感觉温热,局部皮肤汗湿红晕时,可换艾炷再灸,不换姜片,灸510壮。如初灸l2壮时,自觉灼痛,可将姜片略向上提起,然后放下,此种灼痛非真热,是药性刺激所致,故必须以小艾炷灸之,如灼痛不可忍耐,可移动姜片,然后再灸之。18、请模拟操作艾炷灸的隔盐灸(包括艾炷的制作)?是用食盐作隔垫物而施灸的一种灸法,用于脐窝部。将纯净干燥的食盐填平脐孔,上置大艾炷施灸。当患者感到温烫时,将大艾炷剩余部分去掉,换炷不换盐,以感到温热舒适为度,可灸59壮。19、请持针针刺操作,后使用温针灸,同时以语言旁白(说明)?先针刺得气后(针刺的消毒要考察),将毫针留在适当深度,再将艾绒捏在针柄上由下端点燃直到艾绒燃完为止。或在针柄上穿置一段长约12厘米的艾条施灸,使热力通过针身传入体内,达到治疗目的。20、请模拟操作艾条灸的温和、雀啄、回旋灸?(1)温和灸将艾条燃着的一端靠近穴位熏灼,距皮肤23厘米,以患者有温热舒适为度,可固定不移,每处灸510分钟,至皮肤稍有红晕。(2)回旋灸又称熨热灸。将点燃的艾条悬于施灸的部位平行往复回旋移动,使皮肤有温热感,距皮肤23厘米,灸2030分钟。(3)雀啄灸将点燃的艾条于施灸部位上约3厘米高处,对着穴位,像小鸟雀啄米样,一起一落,忽近忽远地灸,每处灸5分钟。21、请模拟操作火罐的闪火法?用镊子或止血钳挟住燃烧的95%酒精棉球,在火罐内壁中段绕1-3圈后,迅速退出,然后将罐罩在施术部位。此法较安全,不受体位限制,节约棉球,注意切勿将罐口烧热,以免烫伤。22、请模拟操作火罐的架火法或投火法?架火法是准备一个不易燃烧及传热的块状物,直径2-3厘米,放在应拔的部位上,上置小块酒精棉球,将棉球燃着,马上将罐子扣上,立刻吸住,可产生较强的吸力。投火法是将酒精棉球或纸片点燃后,投入罐内,然后速将火罐罩在施术部位。此法适于侧面横拔,否则会因燃物下落而烧伤皮肤。23、请模拟操作火罐的闪罐?罐子拔上后,立即起下,反复吸拔多次,至皮肤潮红为止。多用于局部皮肤麻木或机能减退的虚证病例。24、请模拟操作拔罐的坐罐与起罐?拔罐时,一般留罐10-15分钟,待局部皮肤瘀血时,将罐取下。取罐时,左手扶住罐身,右手按压罐口的皮肤,使空气进入罐内,火罐即可松脱,不可硬拉或旋动,以免损伤皮肤。若罐大而吸附力强时,可适当缩短留罐的时间,以免起泡。若烫伤或留罐时间太长而皮肤起水泡时,小的勿须处理,水泡较大时,用消毒针将水放出,涂以龙胆紫药水后,覆盖敷料,以防感染。25、请持三棱针,模拟操作点刺放血,并以语言旁白说明?检查针具无误后,选好点刺之穴位血络,局部用酒精行常规消毒;术后右手持针,左手固定待刺部位,将针尖对准选好之血络,迅速刺入约0.10.3cm立即出针;用手指轻轻挤压点刺穴位周围皮肤,挤出少量血液,用干棉签擦之,再挤压12次,放出适量血液后,用干棉签压迫止血。26、请持针针刺,模拟操作电针使用,并以语言旁白说明?用前检测电针好坏,将2支毫针常规消毒第六章 传统运动疗法1.传统运动疗法包括中医针灸,推拿,中药内外治法,传统太极拳,八段锦。2.传统运动疗法的主要作用:调摄情志,恢复肢体功能,促进代偿功能。应用原则:松静自然、准确灵活,因人而异、因时制宜,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注重“三调”、练养相兼。其中三调即调形、调气、调意。第七章 中药疗法1.中药外治出现的异常情况有疼痛、过敏、感染、水泡、中毒2.中药外治法的优点:1、治法多样,多途给药2、直达病所,定位用药3、适应症广,禁忌症少3.热敷疗法:是采用药物和适当的辅料经过加热处理后,敷于患部或腧穴的一种方法。它借助温热之力,将药性由表达里,通过皮肤毛孔,循经运行,内达脏腑,温中散寒,畅通气机,镇痛消肿,调整脏腑阴阳,从而达到治病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