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考试论述题.docx

上传人:s****u 文档编号:12746260 上传时间:2020-05-2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6.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哲考试论述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马哲考试论述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马哲考试论述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三个陕西是指“富裕陕西、和谐陕西、美丽陕西”。建设富裕陕西、和谐陕西、美丽陕西,是“中国梦”在陕西的具体实践,是陕西人实现“中国梦”的“陕西梦”,是全省人民的共同期盼和为中国梦增添浓墨重彩的陕西华章。(1)积极推进城镇化。按照“做美城市、做强县城、做大集镇、做好社区”思路,积极打造大中小城市布局合理的城镇体系。推动西安建成彰显中华文化魅力的国际化大都市,把西咸新区建成创新城市发展的示范。推进有条件农村居民进城落户,继续实施好陕南、陕北避灾扶贫搬迁工程,进一步扩大重点示范镇范围。积极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模式,支持延安等城乡统筹发展实现率先突破。(2)大幅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把城乡居民增收作为重中之重,全力打好城乡居民增收攻坚战,力争2020年城乡居民收入达到或赶超全国平均水平,人民生活更加富足殷实。实现农民收入超常规增长,切实提高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健全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医疗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和住房保障制度,发挥国有资本收益调节收入分配的机制,积极探索以房养老等新模式。(3)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围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立健全涵盖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职业教育的现代国民教育和公民终身受教育体系,完善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保障体系、大病救助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重大传染病应急防治机制,重点推进公共资源配置向农民、低收入群体倾斜,向县城、乡镇和农村社区倾斜。建立健全党委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4)推动文化发展繁荣。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延安精神,努力践行陕西精神。全面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高标准、高水平建设文化基础设施,创作陕西特色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具有国内外广泛影响力的文化精品。创新文化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打造文化支柱产业。(5)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充分发挥作用,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全面推进依法治省,探索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6)加快建设美丽陕西。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认真落实我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优化生态建设布局。加快“一山一江两河”综合整治,巩固退耕还林、封山禁牧、小流域治理和水源地涵养等成果。大力推进淘汰一批、转移一批、提升一批、兼并一批企业,集约节约利用资源,实施关中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程,推进“气化陕西”,加快关闭西安等大中城市周边的燃煤锅炉、改造西安周边一百公里内的燃煤电厂,搞好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2.3、怎样理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 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到党的十九大对主要矛盾做出新的概括,这不仅生动地诠释了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建设发展所取得的全方位、开创性的重大成就,更是对我国发展新阶段的重大研判,突出了我们党一以贯之的人民情怀,更加关注人民日益增长的需要变化,更加强调人的全面发展,指明了我们今后发展的主攻方向和主要手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主要矛盾的新变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人民需要全方位升级成为主要矛盾中主体需求的新趋势,社会生产的显著性提高成为主要矛盾中客体供给的新现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凸显成为主要矛盾中矛盾主要方面的新难题。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进行了科学判断和准确表述,是对马克思主义矛盾学说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一)人民需要的全方位升级是主要矛盾中主体需求的新趋势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的历史性成就,实现了深层次、根本性的历史性变革,人民物质文化需要的满足程度已经得到了极大的跃升。在即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时代,人民群众的需要已经整体上从生存型向发展型和自我实现型转向,对发展质量的要求更为凸显,这集中体现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日益增长、更为丰富的向往。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方面是物质文化需要这些基本的“硬需求”,这方面的需求在新时代不仅并没有消失,相反在基本满足的基础上有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则是随着民主意识、公平意识、法治意识、参与意识、监督意识、权利意识的不断增强,人民为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而提出更为广泛、更高层次的需要,即人民的需要从物质文化领域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全面拓展。从主体需求的新变化来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既反映了近 40 年来改革开放取得的辉煌成就,又体现着国家发展的人民立场,更蕴含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矢志不渝的为民情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伟大信念。(二)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性提高是主要矛盾中客体供给的新现象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需求的新变化从根本上取决于社会生产的新进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需求最终由社会生产的发展状况所决定和制约。所以,新时代主要矛盾新论断的最为重要的依据在于“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 落后的社会生产整体上已经不再落后,甚至在世界上名列前茅,进而带动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升级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日益增长的多方位需求。(三)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凸显是主要矛盾中矛盾的主要方面的新难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 。发展的不平衡主要指各区域各领域各群体发展不够协调,从而制约了整体水平的提升。在经济总量不断增长、经济增速稳步提高的同时,全面依法治国任务依然繁重、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程度有待加强,文化创造的活力没有得到最充分的激发,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脱贫攻坚任务艰巨,生态环境问题没有得到充分的解决、兼顾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发展目标没有完全实现,军民融合发展还需要进一步落实。发展不充分主要指一些地区、一些领域、一些方面还存在发展不足的问题,表现为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高,各领域的低端供给规模普遍较大,供给与需求之间存在脱节,导致人民美好生活的高层次需求难以得到有效满足,同时,发展的投入产出比较高,发展的可持续性备受考验,发展潜力还有待进一步挖掘。发展本身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打破平衡、实现充分的过程,不平衡不充分是常态问题,但是,当发展到了一定阶段,不平衡不充分成为制约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因素,它就变成了主要矛盾中矛盾的主要方面,我们必须紧紧围绕它、时刻关注它、认真解决它。4、从“一带一路”战略谈谈习近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一带一路”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路径从人类历史的发展全局来看,“一带一路”既是经济发展的过程,也是东西文明对话的过程,更是建构未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在此意义上,“一带一路”建设既是宏大的经济工程,也是艰巨的文化工程。“一带一路”是实现陆海乃至整个人类协调发展的大理念,是实现各个民族、各个文明共生共荣的大智慧。(一) 基本目标和思路“一带一路”的根本目标在于实现人类的和谐发展,以建构面向未来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目标是建立在经济协调和高度发展的基础上,“一带一路”建设的基本思路,首先是在经济领域,要以经济互动搭建起 “一带一路”的大通道。其次,把握好 “带”和 “路”的不同属性和特点。要把 “一带一路”上升到文化领域和层面,在经济发展中实现文化的共生与共荣。再次,在打造好经济带、文化带的基础上,把 “一带一路”与人类共同命运的目标指向结合起来。无论是 “一带”还是 “一路”,都是是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种路径,是服务于全体人类和谐共生的。这种人类崇高目标和可能路径的统一,既是中国和谐文明传统的结晶,也是其对未来人类社会的一种阐释。(二) 机遇与资源我们正在迎来实施 “一带一路”战略的难得的时代机遇:一是我们国力的空前提升与国家和民族自信心的确立,初步实现了由过去相对弱势的被动应付向主动作为、主动承担相应国际责任和义务的转型;,二是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印度等文明古国的逐渐崛起,为传统大陆文明形成合力有所作为提供可能,我们不仅遇上了难得的机遇,也拥有相应的资源:一是经过改革开放而积累起来的经济基础即国家实力,成为推进 “一带一路”的坚实后盾;二是文化资源,我们既有在东亚地区处于主流地位的儒家文化,也有能够与周边国家实现交流和互动的天然媒介即众多跨界民族及其文化,可为我们与周边乃至世界的互动搭建起天然渠道和平台;三是作为文明古国和发展中国家,我们与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广泛和深厚的历史和现实的纽带和互补性,可为我们提供共有共享的理念基础。(三) 基本步骤与措施面对机遇,我们应有步骤地抓紧推进 “一带一”路建设:第一步是当前已经开始启动的经济带建设。我们所拥有的雄厚财力和高铁、高速路等现代技术,可在这方面大显身手;第二步是与经济步骤相适应和配套的文化带建设。特别是在陆路方面,要积极开展周边外交,充分挖掘和利用跨界民族等资源,搭建尽可能符合实情,又能发挥其多方功能的平台。同时,在继续加强金砖五国 (包括印度、俄罗斯) 和上合组织(包括俄罗斯、中亚) 机构下与相关国家互动的同时,利用伊核谈判突破的机遇,加强与 “一带”沿线地区重点国家尤其是伊朗、土耳其等国家的沟通与交流,形成一个与阿拉伯/伊斯兰国家的合作互动机制;第三步是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个由东方/佛教文明,经阿拉伯/伊斯兰文明到西方/基督教文明的对话互动机制,致力于覆盖全球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一带一路”所包含的理念和所提供的战略路径,使“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了现实的可能性,理应加倍珍惜,全力推进!5、论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伟大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行动指南,为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一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理论概括和经验总结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产生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历程,是对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理论概括和经验总结,是新时代的思想精华。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中国具体实际,科学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势,顺应新时代实践要求和人民愿望,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促使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第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问题导向,针对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勇担重任,直面矛盾,解决问题。为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党对人民许下的庄严承诺,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上实现突破,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最根本的保证,紧紧围绕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落实管党治党责任,着力加强党的制度建设,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牢笼,以零容忍的态度惩治腐败,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第二,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有机整体。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了现代化建设各领域统筹协调、共同发展。第三,推进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走和平发展道路,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实现自身发展进步的同时,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为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提供机会、创造条件。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使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成为同世界各国合作共赢的事业。二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又立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际,实现了对党的指导思想的创新和发展。第一,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渊源。第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新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第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新时代新问题,系统回答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 、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人民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又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第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新的思想武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主要矛盾、总体布局和战略布局、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新时代的强军目标、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第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凝聚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团结奋进的思想基础。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经过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检验,能有效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理论,其理论内涵、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逐渐被广大人民群众理解、认同和接受。第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行动指南作用的发挥关键在于将其贯彻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全过程。 当前发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行动指南作用,最关键的是将其贯彻到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实践中。四 、 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足现代化建设实际和改革开放伟大实践,有力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美丽中国全面发展。使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使中华民族迎来了由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从而为全球广大发展中国家呈现了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现代化之路。同时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宽广的全球视野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为实现全球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第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立足基本国情和现代化建设实际,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有效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成功指引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在现代化建设道路上不断前进,为最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了坚实基础。第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持久价值和永恒魅力,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倡导的重义轻利和共享理念,期望国家在交往中寻求最大公约数,通过增量实现利益最大化,实现双赢和共赢,为缓和以至消除国家之间利益冲突,建立公正、合理、和谐的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提供了新的思路。第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实现全球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一带一路”倡议。6、谈谈精准扶贫思想与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之间的关系?一、精准扶贫思想的产生与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扶贫一直是党中央根据国内情况尤其是农村贫困状况开展的重点工作 。2013 年 11月 ,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此后 ,中共 中央办公厅及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关于精准扶贫开发的方案与通知 。“精准扶贫”从理论到实践,进而形成科学系统的思想,其不是凭空而生抑或纸上谈兵,而是针对中国新形势下扶贫工作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的新举措,具有创新性 、长远性 、战略性,是对以往扶贫工作的继承、发展 、补充 、完善。二、社会主义本质思想的产生与发展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是不断探索的过程 。20世纪 80 年代起,邓小平多次提出 “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并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多角度 、多层次的阐释。1992 年春,邓小平视察南方并发表谈话,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经验,明确回答了社会主义本质这一重大问题 ,他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三、社会主义本质与精准扶贫思想内在关联在当代,习近平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追本溯源不难看出,精准扶贫是新时期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继承。首先,精准扶贫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重要目标。中国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仍存在一些现实问题东西部发展不均衡、少数 民族地区资源匮乏、偏远地区基础设施不完善、农村收入方式薄弱单一等。目前,我国贫困人口仍有数千万,帮助贫困人员脱贫,为贫困人员提供生活保障,提升贫困人员的生活质量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重要目标 。其次,精准扶贫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必要方式。社会主义以公有制为主体,不搞两极分化。所以,只有通过不断深化改革,推进精准扶贫,正确规划富与贫的资源分配,才能克服贫富分化,这也是社会主义道路的应有之义。最后,精准扶贫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经途径。精准扶贫是一种精致、准确、细化的扶贫方式。精准扶贫思想是在探索共同富裕的路线,是 “共同富裕”的发展和延伸。农村和贫困地区未实现小康,中国就不是完全的小康,贫困问题没有解决,中国就无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因而精准扶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工作和艰巨任务 ,是实现广大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经途径。三、社会主义本质观下的精准扶贫工作对策社会主义本质要求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根据精准扶贫与社会主义本质的关联研究,以及“六个精准”的方向与要求 ,精准扶贫工作可从以下几方面展开。(一)明确主体,精准识别,以人为本要按照以人为本的理念,遵循公开、公平、民主、合规的原则,做好调查、建档、评议、监督、审核工作 ,以识别真正需要帮扶的贫困户。同时,还应针对确立的贫困户,建立动态、多元的数据库,以及时获取帮扶的贫困户信息,了解具体的帮扶情况,进而提高扶贫效果 。(二) 因户而施,精准帮扶,授渔非鱼精准扶贫应实现从“大水漫灌式 ”的全面扶贫到“滴灌武 精准扶贫的转变。扶贫并小是一刀切、大而全的工作,扶贫要深入了解和分析贫困人员致贫的原因,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扶贫方案。“授之以渔而非鱼”,即通过更加明确的目标、有力的措施、有效的行动,提高精准度,让贫困群众真正得到实惠。(三)科学规划,精准管理,运筹帷幄精准扶贫不是盲目无章的工程 ,而是系统的工程,在宏观上,政府应科学规划与指导;微观上,应运用信息化手段对受扶人员和帮扶人员进行信息化管理。(四)责任清晰,精准考核,重视反馈扶贫成效如何,是否达成既定目标,需要及时有效的考核与评估。同时,通过定期走访受扶户,了解他们对扶贫政策与措施的看法,以对精准脱贫的效果进行定量考核,打破地方政府的信息垄断权,进而真正实现扶贫目标。习近平总书记的精准扶贫思想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的新产物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人民走向共同富裕的精神武器。7.共产党宣言是科学共产主义的伟大的纲领性文件,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诞生的重要标志,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开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共产党宣言发表一百六十多年以来,尽管世界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也随之发生改变,其中的许多原理和观点不仅没有过时,特别是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发展仍然具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启示。启示一:要用共产党宣言的基本原则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宣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源头和思想源头。共产党宣言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有大半个世纪了,过去我们是在革命年代研究共产党宣言,现在是在改革开放条件下研究共产党宣言,试图从共产党宣言本身所讲的方法论和其所提供的一些基本思路,回顾和展望中国社会主义本身的发展。恩格斯曾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启示二:理性认识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国家和资产阶级共产党宣言以尚处于资本主义工业化早期阶段的欧州为写作的社会舞台,早期的资本主义既展现了令人惊叹的创造力,也相当程度地暴露了它令人恐惧的破坏力。所以,共产党宣言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的是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但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采取的并不是简单否定的态度,而是采取理性分析的态度。资本主义作为一个制度,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从现在来看,它所容纳的全部生产力还没有完全发挥。因为在某种意义上,资本主义还在不断地发展,还在前进,尽管步子很慢,有时候也遭到挫折,比如2008年延续至今的金融危机。但总体来讲,资本主义还在往前走,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对资本主义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即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确实是这样,社会主义必然要代替资本主义。但是这个代替的过程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历史过程。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几十年,甚至于也不是一两百年就能够完全实现的。启示三: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要和社会发展相适应“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的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是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里面讲过的一段非常著名的话,也是马克思特别精辟、精彩的论断。它点明了人类未来的归宿和人类社会的远景。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命题。每个人都可以结合社会的需要和自己的兴趣、特长,全面地发挥自己的潜能,既为社会作出最佳的贡献,又使自己成为真正全面发展的新人。当然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历史的过程,要和社会的发展相适应,现实的个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一方面,人是社会发展的目的,人本身的发展是衡量社会进步的尺度。另一方面,社会发展为人的发展提供物质和精神的基础和条件,决定并影响着人发展的程度和方向,人的自由与发展只有在自然、社会、人和谐统一的条件下才能实现。社会和谐的最高境界也即自由人联合体的实现。8、“三大攻坚战” 是什么?内涵是什么?内容是什么?(一)“三大攻坚战”是什么?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这一重要论断,体现了强烈的使命担当、问题导向和底线思维。(二)“三大攻坚战”基本内涵:(1)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重点是防控金融风险,要服务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促进形成金融和实体经济、金融和房地产、金融体系内部的良性循环,做好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和处置,坚决打击违法违规金融活动,加强薄弱环节监管制度建设。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支出的公共性、普惠性。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一是要增强风险防控意识。要登高望远、居安思危,全面、清醒、深刻、与时俱进地认识和把握当前和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中潜在的各种重大风险,找到防范化解的有效办法;二是要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坚决避免发生系统性、颠覆性风险;三是要积极防范、有效化解重点领域的重大风险。加强对国际国内重点领域重大风险因素的调查研判、系统评估和科学管控,积极消除或控制各种存量风险,有效预防或减少各种增量风险。(2)精准脱贫攻坚战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要保证现行标准下的脱贫质量,既不降低标准,也不吊高胃口,瞄准特定贫困群众精准帮扶,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发力,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加强考核监督。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一是要进一步强化责任担当;二是要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协同发力的大扶贫格局;三是要坚持突出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堡垒;四是要深入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五是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高精准脱贫效果的可持续性。(3)污染防治攻坚战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要使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重点是打赢蓝天保卫战,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调整能源结构,加大节能力度和考核,调整运输结构。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一是要清醒认识治理污染的紧迫性和艰巨性;二是要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污染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 必须统筹规划、整体推进,但在具体操作中,又要分清轻重缓急、抓住主要矛盾;三是要构建全民共治的污染治理体系;四是要构建污染防治长效机制。(三)三者关系三大攻坚战既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攻克的现实难题,又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坚实保障。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保障;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全面小康社会重要的衡量标准之一。9、谈谈习近平绿色发展理念的深刻内涵?一、绿色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绿色发展理念是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和谐共生、和谐共荣为目的的发展道路、发展体制、发展方式和发展目标的价值选择,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生态文明理念的基本内容,其核心是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和永续发展,与其它四大发展理念共同构成“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是指导和引领我国“十三五”时期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本理念。首先,绿色发展理念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当代体现。要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以实现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必须坚持绿色发展,走绿色发展道路。其次,绿色发展理念是生态文明理念的基本内容。作为指导当代经济社会发展新理念的绿色发展理念,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最后,绿色发展理念融贯于五大发展理念之中,共同构成“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二、绿色发展理念的精神实质对绿色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的探讨,是为了彰显其精神实质,提炼其对指引我国“十三五”时期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应具有的方法论意义。绿色发展理念的精神实质就在于要求我们必须走绿色发展道路,其目的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共荣共生和永续发展。绿色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理念,必须把它放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中去解读,其蕴含的精神实质也必须放到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中去理解。因此,要从自然观、历史观、实践观和价值观四个层面来对其精神实质进行阐释。首先,在自然观上,坚持绿色发展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就指出, “自然界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 “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正是人通过人的实践活动改造自然界并创造了人本身。在当代社会,坚持绿色发展,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好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生态文明社会,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自然观。因此,绿色发展理念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即“天人合一”的马克主义自然观。其次,在历史观层面,坚持绿色发展体现的是人的活动的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历史就是人的有目的的活动。但是,人的活动在其现实性上是受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所制约的。总之,人的活动必须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必须将其置于环境的承载力之内来进行活动,真正实现人、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绿色发展理念倡导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的新型发展理念,正是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精神品质的体现。再次,在实践观层面,坚持绿色发展要求做到绿色发展的过程与结果的统一。绿色发展的过程与结果的统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绿色发展的总体布局必须科学合理。二是在绿色发展的实践活动中,必须认真按照总体布局的具体举措和发展目标,并根据各地方、各领域的实际来贯彻实施。三是科学制定绿色发展的考核办法和机制。四是注重绿色发展成效,形成良性的反馈机制,不断修正绿色发展活动过程中的不足,以形成绿色发展的良性机制。最后,在价值观的层面,坚持绿色发展要求做到绿色发展的行为、结果与目的的统一。绿色发展的行为和结果对绿色发展的目的就有了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方面,绿色发展行为必须遵循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的基本原则。另一方面,绿色发展的结果是检验绿色发展目的是否实现以及实现到什么程度的试金石。三、绿色发展理念的时代意义党中央在综合国力得到显著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经济发展进入中高速增长的背景下,把绿色发展作为引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理念提出来,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第一,坚持绿色发展,呼应了人类对建设美丽家园的时代主题。在“可持续发展”的主题上,在建设“美丽地球”的共同目标上,全世界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和各个地区已经结成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第二,坚持绿色发展,彰显了中国对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的决心和信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彰显了我们国家对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的决心和信心。第三,坚持绿色发展,深刻地表达了我国人民对建设美丽家园、优美环境的美好夙愿和强烈呼声。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升,人民的生活条件得到根本改善。但是,随着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带来的环境恶化、生态失衡等生态环境问题也给人们带来了烦恼和痛苦,坚持绿色发展,就是要把通过绿色发展创造的绿色成果给人民带来真正实惠,以增进人民福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