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考试复习题.docx

上传人:s****u 文档编号:12744656 上传时间:2020-05-2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0.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修考试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思修考试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思修考试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期末考试复习题1.大学的学习理念和优良学风是什么?学习理念:自主学习、全面学习、创新学习、合作学习、终身学习。优良学风:勤奋,严谨,求实,创新。学习方法:学好科学理论,掌握基本知识,注重联系实际,坚持学以致用。2如何理解道德和法律的关系?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提供价值基础。思想道德为法律制定,发展和完善提供价值准则,是法律正义性,合理性的重要基础。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提供制度保障。法律为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并推动思想道德的传播与践行。(3)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道德与法律共同发挥作用。思想道德与法律都是调节人的思想行为,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 3我国为什么要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应如何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为何:第一,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需要;第二,构筑国家共同思想道德基础的需要;第三,形成国家社会基本价值标准的需要;第四,抢占文化发展制高点的需要。大学生如何学习践行:(1)深化理性认知,准确把握其基本内容、精神实质、重大意义和实践要求,增强价值判断力;(2)增进情感认同,自觉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心灵,明确时代和人民赋予的责任;(3)注重实践履行,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真正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4、 什么是理想、信念?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有什么重要意义?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目标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18页倒数第6行)意义:(1)理想信念指引奋斗目标。(2)理想信念提供前进动力。(3)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5、 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信仰?大学生应如何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为什么:(1)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真理。(2)马克思主义具有持久生命力。(3)马克思主义以改造世界为己任。(23页第25行及24页第2行)(4)马克思主义科学预见人类社会最终必然实现共产主义。(24页第11)如何:(1)确信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真理性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客观真实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并真诚信奉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指南。真诚认同马克思主义所描绘的共产主义理想社会制度。(2)自觉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武装自己的头脑,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决与非马克思主义思潮和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等思潮决裂。(3)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马克思主义,参与到马克思主义所倡导的改造世界活动中去,汇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力量。6、大学生如何做到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大学生肩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重任,只有把实现理想的道路建立在脚踏实地的奋斗上,才能放飞青春梦想,实现人生理想。(1)立志当高远。(2)立志做大事。(3)立志须躬行。7、 中国精神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要弘扬中国精神?主要内容:(1)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2)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什么: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1)是实现民族复兴的精神引领;(2)是凝聚中国力量的精神纽带;(3)是提升综合国力的重要保证8、 什么是爱国主义?如何理解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内容:(1)爱祖国的大好河山;(2)爱自己的骨肉同胞;(3)爱祖国的灿烂文明。时代价值:(1)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2)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3)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9、 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大学生应如何真正成为改革创新的生力军。(1)树立改革创新的自觉意识。(2)培养改革创新的责任感。(3)增强改革创新的能力本领。10、 什么是人生观?人生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人生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主要内容: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11、 如何理解“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段话?(1)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2)社会关系的总和决定了人的本质(3)人在社会关系中塑造自我,形成人生观12、如何理解“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这一观点?(1)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2)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态度;(3)人生目的决定人生价值标准。13、评价人生价值的标准是什么?如何实现对人生价值的正确评价?根本尺度:个人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普遍标准:劳动以及通过劳动对社会和他人做出的贡献。14、什么是道德?道德具有哪些功能和作用?定义:道德是以善恶为评价方式,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来发挥作用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功能:认识功能、规范功能和调节功能。作用:(1)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服务,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2)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有着重大的影响,(3)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4)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5)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是调节阶级矛盾和对立阶级之间展开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15、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是什么?如何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基本精神:(1)重视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2)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3)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4)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5)追求精神境界,重视道德需要;(6)强调道德修养,塑造理想人格。如何做:(1)加强对中华传统美德的挖掘和阐发,(2)用中华传统美德滋养社会主义道德建设,(3)以开放的胸怀和视野吸收借鉴人类文明的有益道德成果。16、 中国革命道德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一、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三、始终把革命利益放在首位。四、树立社会新风,建立新型人际关系。五、修身自律,保持节操。17、 如何理解集体主义原则的科学内涵一、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二、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18、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过程中,为什么要强调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一、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二、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三、为人民服务体现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统一。19、 简述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请联系实际,谈谈大学生应当如何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社会公德主要内容:1.文明礼貌。2.助人为乐。3.爱护公物。4.保护环境。5.遵纪守法。当代大学生应该:1.认真学习社会公德规范2.自觉培养社会公德意识。3.努力提高践行社会公德的能力。20.大学生如何认识恋爱与婚姻家庭中的道德要求?恋爱道德:(1)尊重人格平等(2)自觉承担责任(3)文明相亲相爱。婚姻道德:(1)尊老爱幼(2)男女平等(3)夫妻和睦(4)勤俭持家(5)邻里团结。21、 什么是个人品德?谈谈如何加强个人道德修养。内容:个人品德是通过社会道德教育和个人自觉的道德休养所形成稳定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举措:1.提高个人道德修养的自觉性。2.采取有效的道德修养方法。3.积极参加社会实践22、 什么是法律?法律的本质与特征是什么?法律的历史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概念: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规定权利和义务,以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本质:阶级意志性,国家意志性,物质制约性。特征: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法律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历史:经历了奴隶制法律、封建制法律、资本主义法律、社会主义法律等阶段。23、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包括哪些环节?立法,执法,司法,守法。24、 如何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1.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与依法治国相统一。3.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4.加强宪法实施,落实依宪治国。25、 什么是法治思维?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和培养途径是什么?概念:法治思维指以法治价值和法治精神为导向,运用法律原则、法律规则、法律方法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思维模式。内容:法律至上、权力制约、公平正义、人权保障、正当程序。法治思维的培养途径有:学习法律知识、掌握法律方法、参与法律实践、养成守法和依法办事的习惯。26、 联系实际谈谈大学生应该如何尊重及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1、信仰法律2、遵守法律3、服从法律4、维护法律。27、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各有什么特点?如何正确理解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法律权利特征:(1)法律权利内容,实现程度受到社会物质制约.(2)法律权利内容,分配和实现方式因制度和国家法律不同有差异(3)法律权利不仅由法律认可,且受法律保护,不可侵犯。(4)法律权利必须依法行使。法律义务义务:(1)法律义务是历史的。(2)法律义务源于现实需要。(3)法律义务必须依法设定。(4)法律义务可能发生变化。关系: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密不可分,相互依存,互利共赢。没有权利,义务的设定就失去了目的和根据;没有义务,权利的实现也就成为空话。28、什么是宪法?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宪法为什么是根本大法:(1)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方面。(2)在效力上,宪法的法律效力最高。(3)在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宪法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4)对宪法的解释和实施有特别规定。宪法基本原则:党的领导原则;人民主权原则;人权保障原则;法治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29、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哪些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基本权利: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权; 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和取得国家赔偿权; 社会经济权; 文化教育权; 特定主体权利。基本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全国各民族团结; 遵守宪法和法律; 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依法纳税。30、 我国民法规定的民事主体制度、民事权利制度分别有哪些具体规定?如何理解? (1)民事主体制度:民事主体是指在民事法律关系中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民事主体有两方面的能力:民事权利能力、民事行为能力。(2)民事权利制度:民事权利概念:指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在民事法律关系中享有的具体权益,是民事立法的根本出发点和核心内容。民事权利内容:享有权利的人可以在法定范围内直接享有某种利益,或实施一定的行为。享有权利的人可以要求负有义务的人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的行为。享有权利的人在其权利受到侵犯时,可以自行保护或请求有关国家机关予以保护。民事权利特征:利益性;法定性;依赖性31、 什么是刑法?如何理解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刑法是统治阶级为了维护阶级利益和统治秩序,根据自己的意志,以国家的名义颁布的,规定犯罪、刑事责任与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原则:罪刑法定原则罪刑相当原则适用刑法一律平等原则。32、 什么是犯罪?如何理解我国刑法关于犯罪构成的具体规定?犯罪是指严重危害社会,触犯刑法并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犯罪构成:犯罪主体、犯罪客体、犯罪主观方面、犯罪客观方面。 犯罪主体:一般主体 特殊主体 犯罪客体: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 犯罪主观方面:直接故意:认识到了自己行为的后果,同时希望结果的发生;间接故意:认识到了自己行为的后果,放任结果的发生;过于自信的过失:认识到了自己行为的可能后果,同时轻信自己可以避免结果的发生;疏忽大意的过失:没有认识到自己行为的后果,但本来应该认识到。犯罪客观方面:危害行为 危害结果 犯罪的其它客观要件(时间、地点等)故意犯罪形态:犯罪预备:犯罪人为实施犯罪行为做准备,还未实施犯罪行为,由于犯罪人意志以外的因素,导致犯罪行为没有发生; 犯罪中止:犯罪人在实施犯罪行为的过程中,主动放弃了犯罪行为,或有效避免了犯罪结果的发生;犯罪未遂:犯罪人在实施犯罪行为的过程中,由于犯罪人意志以外的因素,导致犯罪行为停止; 犯罪既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