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蓟县古代建筑》PPT课件.ppt

上传人:za****8 文档编号:12724178 上传时间:2020-05-19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6.6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蓟县古代建筑》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蓟县古代建筑》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蓟县古代建筑》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蓟县古代建筑,登盘山舍利塔宝塔真同霄汉齐,苍茫一览众山低。凭高无限登临兴,回首长空又日西。王熙,千年古刹,“寺”的本义是宦官和官吏办公的处所。经典释文中说:“寺,本亦作侍。寺人,奄人也。”奄即宦官,后来称太监,故“寺”最初的本义是从“侍”这一意义而来的,乃是宦官的意思。秦汉时期,中央一级的常设机构有太常寺、大理寺等。太常寺是掌管宗庙礼仪的机构,大理寺为中央的审判机关。秦汉两代建立的“三公九卿”制,三公的官署称为“府”,九卿的官署称为“寺”,即所谓的“三府九寺”。东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年),印度高僧摄摩腾和竺法兰跟随汉王朝派往西方寻找神佛的使臣,用白马驮着佛经和佛像来到了洛阳。这两位印度僧人被安排到接待诸王和外国人的鸿胪寺居住。第二年,汉明帝下令在洛阳城雍门西面,按天竺僧伽蓝摩(该梵语的意思是“僧众所住的园林”)样式为这两位印度僧人建造了一些房屋,这些房屋依照当时的习惯,也被东汉王朝称为“寺”。隋唐以后,寺作为官署的称谓越来越少,而逐渐演变为中国佛教建筑的专用名词。,独乐寺,俗称大佛寺,位于天津蓟县城内西大街。传说安禄山起兵叛唐,在此誓师,因他想做皇帝,“思独乐而不与民同乐”而得寺名。古寺建于唐贞观十年,辽统和二年(公元984年)重建,是中国仅存的三大辽代寺院之一,为国务院1961年首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津门十景之一。独乐寺现已列为申报世界历史文化遗产预备清单名录。,独乐寺位于蓟县城武定街北侧,它始建于天宝十一年,辽代重建。关于独乐寺的得名,这里有三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独乐寺的主体建筑是十一面观世音的内部,就是一颗参天而立的独梨树;第二种说法是,安禄山起兵反唐,这里是誓师地,他“盖思独乐而不与民同乐”,故名独乐寺:还有一种说法是,“佛家清心寡欲,独以普渡众生为乐”故名独乐寺。,独乐寺有三部分组成,东路是清朝皇帝辟建的行宫,西路是僧房,中路由山门,观音之阁,八角亭,卧佛殿,三佛殿组成。整体建筑布局简洁,主题突出,宏伟庄严。,独乐寺五最,观音阁是我国仅存的最古老的木结构高层楼阁;观音像是我国仅存的最大古代泥塑之一;山门为现存最早,等级最高的庑殿顶山门;山门正脊上有最早的鸱吻;独乐寺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梁思成先生如此评价独乐寺:“独乐寺观音阁及山门,在我国已发现之古木建筑中,固称最古,且其在建筑史上之地位,尤为重要”“观音阁,山门,其年代及形制,皆适处唐宋二式之中,实为唐宋间建筑形制蜕变之关键,至为重要。谓为唐宋间式之过渡式样可也”,现在我们大家看到的这个建筑就是山门,他高10米,面阔三间,进深两间,中间坐穿堂,两侧是稍间。在山门的檐下有一块匾,上书“独乐寺”三个字,为明代大学士严嵩手笔,据说他在北方只留下六个字,另外三个字就是北京的“六必居”三个字。,整个山门是由12根粗大的柱子支挺的,柱头全部向内倾斜。它是我国古建筑的一个特点,称为侧角,使建筑物更加稳定,在山门的正脊上有两个饰物,尾巴向内翘起,似鸟非鸟,似鱼非鱼,叫做鸱吻。传说为龙生九子之一,能喷浪成雨,取喷水震火之用。龙有九子,分别是不同方面的人才,鸱吻是消防安全方面的专家,屋脊上的兽都是什么,囚牛,平生好音乐,今胡琴头上刻兽是其遗像;,睚眦(拼音:Yz),龙生九子之一,龙身豺首,性刚烈,最是好杀嗜杀好斗,刻镂于刀环、剑柄吞口。相貌似豺,好腥杀。常被雕饰在刀柄剑鞘上。睚眦的本意是怒目而视,所谓“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报则不免腥杀,这样,这位模样像豺一样的龙子出现在刀柄刀鞘上就很自然了。,狴犴(拼音:Bn),龙生九子之一,形象老虎,传说其好诉讼,故狱门或官衙正堂两侧立其形象。又叫宪章。相貌像虎,有威力,又好狱讼之事,人们便将其刻铸在监狱门上。虎是威猛之兽,可见狴犴的用处在于增强监狱的威严,让罪犯们望而生畏。,狻猊(拼音:Sunn),传说中龙生九子之一,形如狮,喜烟好坐,所以形象一般出现在香炉上,随之吞烟吐雾。又称金猊、灵猊。狻猊本是狮子的别名,所以形状像狮,好烟火,又好坐。庙中佛座及香炉上能见其风采。狮子这种连虎豹都敢吃,相貌又很轩昂的动物,是随着佛教传入中国的。由于佛祖释迦牟尼有“无畏的狮子”之喻,人们便顺理成章地将其安排成佛的座席,或者雕在香炉上让其款款地享用香火。,饕餮(拼音:Toti),传说中的一种凶恶贪食的野兽,形似狼,好饮食。钟鼎彝器上多雕刻其头部形状作为装饰。由于饕餮是传说中特别贪食的恶兽,人们便将贪于饮食甚至贪婪财物的人称为饕餮之徒。饕餮还作为一种图案化的兽面纹饰出现在商周青铜器上,称作饕餮纹。,椒图,龙生九子之一,形状像螺蚌,性好闭,最反感别人进入它的巢穴,铺首衔环为其形象。形似螺蚌,好闭口,因而人们常将其形象雕在大门的铺首上,或刻画在门板上。螺蚌遇到外物侵犯,总是将壳口紧合。人们将其用于门上,大概就是取其可以紧闭之意,以求安全吧。,赑屃(拼音:Bx),又名龟趺、霸下、填下,龙生九子之长,貌似龟,有齿,力大,好负重。其背亦负以重物,在石碑下的石龟为其形象。,螭吻,又叫鸱尾、鸱吻(拼音,Chwn、Chwi、Chwn),口润嗓粗而好吞,遂成殿脊两端的吞脊兽,取其灭火消灾。鸱尾到底是一种鸟还是传说中海上的鲸鱼没有确定的说法。也叫好望。形状像四脚蛇剪去了尾巴,这位龙子好在险要处东张西望,也喜欢吞火。相传汉武帝建柏梁殿时,有人上疏说大海中有一种鱼,虬尾似鸱鸟,也就是鹞鹰,能喷浪降雨,可以用来厌辟火灾,于是便塑其形象在殿角、殿脊、屋顶之上。,貔貅又名天禄、辟邪。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兽,龙头、马身、麟脚,形状似狮子,毛色灰白,会飞。貔貅凶猛威武,它在天上负责的巡视工作,阻止妖魔鬼怪、瘟疫疾病扰乱天庭。古时候人们常也用貔貅来作为军队的称呼。它有嘴无肛门,能吞万物而从不泻,可招财聚宝,只进不出,神通特异。现在很多中国人配戴貔貅的玉制品正因如此。,在山门的前两稍间有两尊辽代的金刚力士站像,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哼哈二将,从他们的嘴形和手形可看出,左边这尊闭口,握手为“哼”将,右边张口,伸手为“哈”将,他们都是4.5米高,肌肉隆起,威武雄壮,紧守着山门,他们站在此地已经是一千多年的历史了。,清光绪年间绘制的四大天王像。先看东侧:南方增长天王,手持宝剑;东方持国天王,手持琵琶。西侧的两尊:北方多闻天王,手持雨伞;西方广目天王,手握银蛇。四大天王手中所持之物组成一个成语“风调雨顺”,表达了我国老百姓的愿望。,南方增长天王,东方持国天王,北方多闻天王,西方广目天王,韦驮亭,亭内韦驮像,身着盔甲,表情肃穆,双手合十,怀抱金刚杵。据说韦驮的不同姿势对于行脚僧而言有着不同的意义,只要看见寺内的韦驮像双手合掌,表示寺庙里欢迎,路过和尚尽可大摇大摆进去,白吃白住;要是握杵拄地,表示寺庙不欢迎挂单和尚。还满有意思的佛家规矩。,我们面前的就是独乐寺的主体建筑“观音之阁”,它通高23米,从外观上看分为上下两层,实际上是三层,在它正中间有一个暗层,整个大阁最突出的特点是没有一根钉子,都是榫卯结构的,我们看这一朵朵的就是斗拱,方形木块为斗,长条拱木为拱,整个大阁共用了152朵斗拱。大阁的房顶为九脊歇山式,檐下有一块匾额“观音之阁“,它是李白的真迹,这块匾额已经收入全国名匾大全了,下面这块匾额是“具足圆成”它是咸丰的手笔,意思是说里面的观音已经修行圆满,具备成佛条件了。,十一面观音像,它通高16米,站在莲花台上,通过暗层,直达阁顶。观音有33种变化形式。十一面观音为其中一种,这种体裁在别处是绝对看不到的,因为就全国来讲,只有这里供奉的是十一面观音,它在世界上也仅存13尊。我们看整个观音略向前倾,给人以亲切感。它的两个飘带从手腕处一直垂到莲花台之上,实际上是起了支撑点的作用了。我们说这个观音是泥塑的,并不是说它完全是用泥堆起来的,它的内部有仿人体骨架的木结构,外面雕刻的是泥。,观音阁内有元代壁画,壁画上还写有当时捐赠寺庙者的名字与银两数目,当年捐赠银两给寺庙想必是件很荣耀的事情。当外面烈日炎炎,站在观音阁内却感到凉爽惬意,不知是否因为木质构造建筑的缘故?,乾隆御笔碑刻,共28块,诗文107篇,是乾隆皇帝临摹王羲之、颜真卿、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赵孟頫、董其昌、文征明、唐寅等名人书法,行草楷不同、大小字不等,或粗犷苍劲,或圆润秀丽,不仅是乾隆皇帝的书法真迹,而且是历代书法大家作品的汇集,弥足珍贵。,报恩院始建于明,清乾隆年间重建,四合院式建筑,为明、清两代僧人重要的礼佛场所。咸丰八年(1859年)仲秋,咸丰皇帝驾临独乐寺,应本寺方丈之请,为四合院题写“报恩院”。“报恩”二字在此有二层含义:自乾隆十八年后,独乐寺被辟为皇家禁地,本寺方丈皆为御封,报答皇恩,此为一义,二者:佛弟子怀恩四海,“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四重恩,即:佛恩、父母恩、众生恩、国土恩。,清代皇帝去东陵谒陵途中小憩的地方,也是天津地区仅存的一处行宫。在行宫回廊内有许多块乾隆御笔碑刻,行草楷不同、大小字不等,或粗犷苍劲,或圆润秀丽,很多作品反映了乾隆皇帝受佛、道、儒思想影响所持的中和、平常的修身之道。,塔,原指为安置佛陀舍利等物,而以砖石等建造成的建筑物,后来又泛指于佛陀生处、成道处、转法轮处、般涅盘处,乃至安置诸佛菩萨像、佛陀足迹、祖师高僧遗骨等,而以土、石、砖、木等筑成的建筑物。有关造塔的起源,可远溯至佛陀时代。根据记载,须达长者曾求取佛陀的头发等,以之起塔供养。佛陀圆寂之后,则有波婆国等八国,八分佛陀舍利,各自奉归起塔供养。我国历代所建的舍利塔极多。据记载,三国时,有僧人感得舍利,孙权令人以铁槌击打而舍利不碎,因此建塔供养,这可能是中国建造舍利塔的开始。隋文帝之时,全国各地建舍利塔的风气极盛。公元601年602年,隋文帝并诏敕天下八十二寺立塔。其后,历代皆有造立、修治舍利塔的活动,白塔寺位于本市蓟县城西南隅,独乐寺正南300米。白塔旧称渔阳郡塔,建于辽统和年间,辽清宁四年(1058)重建,在明嘉靖、隆庆、万历和清乾隆年间重修。明嘉靖十二年(1533)在塔前修建观音寺,塔身白色,所以亦称观音寺白塔。塔平面呈八角形,通高30.6米,砖石结构。通体雪白,造型别致。由石基、亭阁式仿木结构的须弥座、塔身、覆钵、十三天相轮和塔刹组成,是印度佛教文化与中华民族文化融合的产物。塔门内有舞乐伎浮雕,刻工精细,栩栩如生,是研究辽代音乐舞蹈的重要例证。塔身南门内置佛龛,墙内有壁画;八个转角处造重层小塔,檐角系铜铎。塔基底部砌花岗岩石条,塔下部为密檐塔型,上部砌作覆钵式,造型奇特,是辽塔的代表作。,白塔寺共有三座大殿,塑有三组彩色佛像,分别是释迦牟尼和阿难、迦叶;观世音菩萨和龙女、善财童子;地藏王菩萨和张明父子。九尊塑像或宝相庄严,或谦恭有礼,或慈眉善目,恰到好处地表现了每个人物的身份特点。,须弥座有24组伎乐俑砖雕,笛筝齐奏,翩翩起舞,形成严肃而欢乐的礼佛场面。各角有硬朗汉雕像,姿态生动似在极力支顶塔身,塔身下层八角各有小塔,更陪衬孤高之白塔,其有众塔林立之感。上下三层各角共有24只惊鸟铃(铎铃),叮当作响,清脆悦耳。,福山塔位于蓟县五百户乡段庄子村东边的福山上,塔表面的装饰在后世修缮中有局部变动,如第一层塔身下的须弥座束腰,第一、第二层塔身的部分栏板,其余的则基本上是辽代原物。塔由基座、三层楼阁式塔身、塔剎三部分组成,平面呈八边形,残高1599米,原塔高约1945米。基座为石砌束腰形,每边长25米。第一层束腰须弥座下部作八面体,内镶“古浮屠”和“民国三年重修宝塔记事”石板。中部束腰处饰砖雕,题材为“松鼠葡萄”、“双凤戏牡丹”等。塔身表面多用雕砖砌成,斗栱、栏板、柱额、檐枋等都用特制的砖按照木结构形式拼装组成,雕刻精细,花卉繁缛,造型华美。三层塔身内各设一室,一层较高,为方形四角迭涩攒尖顶,室内放满宝塔偈语砖。二层亦呈方形,三层做圆形穹窿顶。三层塔室各不相通,不能登临。,休息,休息一会!,蓟县鼓楼,蓟县鼓楼矗立在城中心高高的城台上。东西面阔三间,南北进深两间、四周十根粗大的红漆明柱,周围出斗拱回廊,青瓦九脊歇山式屋顶。鼓楼南边正面高悬匾额,上书古渔阳三个苍劲浑厚的楷体大字,是清朝康熙年间蓟州知州张朝琮题写。背面匾额用相近字体上书畿东锁钥,落款为清朝道光年间知州华浚。城台上周围有垛口,城台下中间开拱形门洞,整体建筑古朴典雅,反映出蓟县城的古老特色。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蓟州为京畏要镇。枕山带河,重关复镇,递为应援,以翼蔽畿辅。故崇墉巨屏,特设守备,宿劲兵,丰储峙,以颛城守。,蓟县城原先为土城。明洪武四年(1371年),将土城包以砖石,周围九里十三步。城北有山冈阻挡,没有设门。城的东、南、西三面设门,门上建楼,城的四角建角楼。鼓楼建在城的中心。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清兵攻入蓟州,城被拆毁,鼓楼被焚。清朝顺治年间、康熙年间、道光年间,曾几次按明时原样重修,但或因地震、或因大火、或因年久失修,又几次毁坏。到抗日战争结束时,蓟县城上角楼全塌,城垣拆尽。城中鼓楼也破烂不堪。现在人们看到的蓟县鼓楼,是1983年以后几年内,由蓟县人民政府几次拨款修复的。,黄崖关长城,东达河北省遵化县的马兰关,西接北京平谷的将军关,全长42公里,是中国古长城的一部分,有楼台66座,即敌楼52座,烽火台14座,是京东军事险要之地。据史载,蓟县长城始建于北齐年间,秦汉以来,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是著名的雄关险隘。以后隋、明朝曾重修和增建。,蓟县长城,黄崖关亦称小雁门关。建于明代,是蓟县境内唯一的一座关城。海拔高度300米,关城东西两侧崖壁如削,山势陡峭雄伟,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是著名的雄关险隘。由于山崖在夕阳西照时,反射出万道金光,故名黄崖关。关城由正关、水关、东西稍城和烽火台组成。,水关是一座呈五孔桥式建筑,是万里长城中唯一水关。明永乐年(14031424)始建。全长75.5米,通高12.15米。控扼枸河谷地,东连太平寨,西接黄崖关城。上有垛口、射孔,下有铁栅栏,水能流而人马不能越。战时迎战敌兵,平时驻关收税。1996年残存关城再次遭到破坏,只剩北城墙卵石。,渔家傲登蓟县黄崖关长城,刘扬忠蓟北秋来风景异,晴空一碧明如洗。山似千夫排战队,身姿伟,天然屏障幽燕卫。高踞敌楼穷眄睇,戚侯按剑云天际。英气曾教强寇畏。干城倚,国魂增得峰壑丽。,隆庆三年(公元1569)年,戚继光调配士卒,开始了艰巨的筑台,修墙工程。黄崖关长城也在这一修筑工程之中。从公元1569年到1571年,整整用了3年时间,蓟州镇守范围内的长城修筑工程全部完工,在东起山海关、西至镇边的1000多公里防线上,矗立起1017座雄伟的敌台,随着地势,敌台高低相间,突兀参差,蔚为壮观。戚继光在每座台上,配备了固定的台军。他著有哨守条约,令各台官兵传习。随时提防边警。同时,他还规定了传烽办法:有敌台的地方,以敌台充当烽火台,没有敌台的地方以墩台充当,如有敌情,昼举烟,夜放火,同时鸣炮。为了便于守台士兵的记忆,还把各种敌情信号编成通俗、顺口的传烽歌,让士兵牢记心中。一旦发现敌情,三个时辰之内,就可以传遍整个蓟州防线。戚继光镇守边塞16年,敌人异常畏惧,始终不敢轻举妄动。,戚继光塑像,黄崖正关,又名八卦城,因城内有“八卦街”而得名。它是长城衙署、仓储所在地。东临枸河,西倚帽顶山。随山形地势修建,呈不规则刀把形,从东至西由瓮城、外城和内城三部分组成。城墙东、西、南三面设通衢城门和城楼,北城墙因防御需要不设城门,而在城台上建了俗称关帝庙的北极阁。,黄崖关长城算起来已经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了。整个长城原来是毛石垒砌的,到了明代的隆庆二年,戚继光调任蓟镇总兵,看到整个长城不太稳固,便上书朝廷在外面包了一层砖,所以叫包砖大修。现在看到的长城,都是明朝包砖形式的长城。黄崖关长城整个长城段全长四十一公里的长度,整个黄崖关长城是一个非常雄厚的防御体系。在关城最远处,两华里的山上有一个圆形的哨楼名字叫凤凰楼,它是全国长城沿线上最高大的圆形哨楼,也是黄崖关长城的第一道防线,当时可以作为瞭望也可以独立作战。黄崖关长城的第二道防线是长城的主体城墙,它城高墙厚,易守难攻。第三道防线为关城内一个非常玄奥的八卦城。通过这三道防线黄崖关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以“八卦街”的中央提督公署为基础建成了我国第一座长城博物馆,在街内还新建了颇具规模的黄崖关长城碑林,包括百将、百家碑林,毛泽东诗词墨迹碑林和篆刻碑林,以及百松园和竹刻名联堂等景点,在太平寨长城内侧广场的石台上还树起了戚继光石雕像,“庙”的历史比“寺”更为悠久,因为它是中国人供祭祖宗神位的屋舍,故又称为“宗庙”。礼祀祭法中说:“天子至士,皆有宗庙”、“天子七庙,卿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在古代,“太庙”是帝王的祖庙,其他凡有官爵的人,也可按制建立“家庙”。汉代以后,庙逐渐成为祭祀中国的一切圣贤、神灵的处所,如孔庙、武侯庙、关帝庙、岳王庙、龙王庙、孟姜女庙、屈原庙、妈祖庙、山神庙、土地庙、城隍庙等。另外,皇宫的前殿也称为庙,所以朝廷也称为“庙堂”、“庙廊”。如宋代著名文学家范仲淹就有名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鲁班庙,生活中人总离不开衣食住行。住则须土木建筑,而土木建筑的祖师爷即是鲁班,故此鲁班庙遍及天下。不过,一般鲁班庙附属于庙宇一隅,如北京朝阳门外东岳庙,西道院竟先后建有两座鲁班殿。真正像盘山脚下,蓟县城内,独门独院的鲁班庙,全国不多见。蓟县鲁班庙,又称公输子庙,清代官式建筑,始建何时已不可考,一说为唐尉迟敬德所创建。据碑刻所记,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重修。,鲁班庙尽管大殿为九脊歇山顶,且饰以绿琉璃瓦,也不过面阔三间,绝没有佛家寺院中又是天王殿四大天王守护,又是大雄宝殿阿难,迦叶、侍奉那般宏伟气派。鲁班庙门庭冷落,犹豫着推开山门,门内照例是柜台,内有香烛可供游客购买。两侧柜台内,各有一座彩塑神将,一执鞭,一仗剑。穿过山门,便直通大殿,两厢几间配殿,整座院落,简明朴素,倒也与鲁班身份相符。本来,他就不是帝王天子,王公贵族,也不是仙宗佛祖,只是一位技术高超的工匠,世称“天下之巧匠”。鲁班生于春秋末年,名公输般,因是鲁国人,又叫鲁般(班)。他善于总结创新,发明制造了铲、刨、钻、锯、曲尺、墨斗等许多工具。曾为母亲木制一辆马车与机器人,待母亲坐上,机器人便驱赶着马车走了。,蓟州文庙,据明熊相蓟州志记载:“蓟州儒学,在州治西北。自唐以来,亦即有址。金天会间(11231135年),知州高遽,崇其堂宇。”康熙蓟州志载:“州学创于何代,无从稽考,现有辽金时碑,大约与郡治同时兴建。”金正隆元年间,元至顺、至元、至正年间,明洪武、成化、正德、嘉靖、万历年间多次修缮增大。“规模壮丽,庙貌崇巍”。明崇祯壬午(1642年),清兵入关,被烧毁。清代,历任州牧余时进、胡国佐、董廷恩、张朝琮、赵锡蒲等屡次重修和增建。,文庙砚水湖该井当年水深甘冽,传说文人如能饮一杯孔庙井中“圣水”,就能笔下生花,文思如涌泉,蓟县文庙现存主体建筑大成殿,面阔五间,前后出廊,用七檩。顶部为硬山筒瓦,台基为条石垒砌。殿前有月台,是祭祀孔子的场所。台前石阶、俑路与戟门相接。戟门面阔三间,用五檩;顶部硬山,筒瓦;台基石料均为大青石。东、西庑台基与月台平,各五间,硬山合瓦。大成殿、东西庑与戟门构成四合院。院内有五棵古松,虽院落不大,却给人以宏敞精致,堂堂正正之感。戟门东侧有名宦祠,面阔三间,墙壁上镶有赵孟頫书醉翁亭记碑。东侧为乡贤祠,戟门前有泮池,池上有并排石拱桥三座,称登瀛桥、建于康熙三十四年(公元1695年)。泮池前有棂星门,石质,四柱三门。文庙建筑整体为四合院布局,至今保存完好。现存建筑有戟门3间、先师殿5间、东西两庑各5间、棂星门、泮池、石桥,大成殿前出廊,有月台,台前有古松、古槐、石碑。布局严谨,层次分明。,今天,就到这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