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家国情怀》PPT课件.ppt

上传人:za****8 文档编号:12723224 上传时间:2020-05-19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25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编家国情怀》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编家国情怀》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编家国情怀》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编,家国情怀,如何理解国家?,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大学,国也者,非徒有土地人民之谓,谓以独立全能之主权,而统其居于同一土地之人民者。又谓国家者,则以视一国如一家之故。是谓故国者,吾人感觉中有形之名,而国家者,吾人理想中无形之名也。蔡元培,国家的概念,中国古代的国家观:“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天尊地卑乾坤定,卑高以成上下位,有君即有臣,有臣即有民。民积民成国,国积国成天下。唐才常集在现代,“国家”一词有两种基本的意义:一种含义是指社会上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进行统治的工具;另一种含义是指政治地理意义上的国家,例如俄罗斯、美国、法国、日本等等。对后一种含义应称为“国度”。王勇飞、王启富主编:中国法理纵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8月版,第75页。,国家乃是人民之事业,但人民不是人们某种随意聚合的集合体,而是许多人于法的一致和利益的共同而结合起来的集合体。古罗马西塞罗:论共和国,论共和国论法律(中译本),王焕生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39页。这一由全体个人结合所形成的公共人格,以前称为城帮,现在则称为共和国或政治体;当它是被动时,它的成员就称它为国家。法卢梭:社会契约论(中译本),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2526页。在我看来,国家是由人们组成的一个社会,人们组成这个社会仅仅是为了谋求、维护和增进公民们自己的利益。英洛克:论宗教宽容(中译本),吴云贵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5页。,国家的三层含义:,在英语中,一种是country,这是个自然概念,它是指主权范围内特定的地域、文化、历史、宗教等自然人文概念。在这个意义上,中国就是指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以及上面的物产资源、上面从古至今存在的文化、历史、宗教等。国家还有一种含义就是nation,指这块土地上的人种、民族。中国就是指中国人,就是指960万平方公里上的56个民族,就是指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中国必将走向世界,必将为世界所接受”,这里“中国”就是指中国人和中华民族。国家的最后一个含义就是state,是一个政治概念,是指掌握政权的政府,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工具。“中国派代表出席联合国大会”,这个中国是指中国政府。我们常说的祖国,就是指一个人的country和nation,是祖祖辈辈和我们血脉相连的国家,她不包含经常变更的state。,几个问题,国与家国家与天下国家与朝代国家与君主国家与个人国家与阶级国家与民族国家与世界,本编选篇及目的,人类奇葩(汉字五千年第1集解说词)中国科学对世界的影响【英】李约瑟中国之美【美】赛珍珠对中国文化的乡愁【日】吉川幸次郎爱国论梁启超论“爱祖国”【德】海涅黄河大合唱歌词光未然原乡人钟理和,大型人文纪录片汉字五千年,大型人文纪录片汉字五千年通过生动展示汉字产生、演变、发展的过程及在五千年中华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彰显中华文化独特魅力,讴歌中华文化优秀传统。汉字五千年呈现了波澜壮阔的语言文化发展史,勾勒出中国历史文化发展的清晰脉络。该片制作班底由曾制作过大型纪录片大国崛起和晋商的主创人员组成。摄制组历时两年,先后赴海外四大洲12个国家采访拍摄,采访上百位世界知名学者,试图通过文献资料、考古研究、访谈调研等多种表现形式,探索汉字的起源,展现灿烂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开启一扇深入中华文化本源、触摸中华文化核心价值之门,从而激起国人对中华文化追根溯源的激情,掀起对中华文化传承与弘扬的热潮。全片包括“人类奇葩、高天长河、霞光万道、内在超越、翰墨情怀、天下至宝、浴火重生、芳华永驻”八集。该片用讲故事的方式,借助32个富有代表性的汉字,将隐藏在文字背后的人以及历史充分展示出来,生动描绘了一幅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长卷,具有很强的史料性、权威性和鉴赏性。,汉字网()的介绍,汉字是世界上唯一不曾中断的、现在仍然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的表意文字。但到目前为止,世界上还没有人拍摄过一部完整、系统地叙述汉字历史的影片。在影像传媒如此发达的时代,对于一个极为珍视历史的民族来说,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现在,我们制作一部关于汉字文化史的影片,正是希望能够弥补这种遗憾,任何文字都是文化的载体,国学大师饶宗颐先生说:“造成中华文化核心的是汉字,而且成为中国精神文明的旗帜。”因此,解读汉字本质上就是解读中国文化。一个国家经济地位的上升必然会导致民族地位、文化地位的提升。据统计,现在世界上有超过5亿外国人在学习、使用汉字。但是由于种种历史的、现实的复杂因素,世界上对于汉字,乃至于对于中国文化的理解并不是完全正面的。在这种背景下,利用影像这种最客观、影响面最广的传播工具,塑造汉字的历史,并以此对中国文化的根本特性做出一种权威性的解释,应该是中国,这个以汉语为母语的大国,必须承担的义务和使命。直到今天,我们都找不到任何一个可以跟汉字相媲美的文化形式,她既延续着我们的传统,又没有受到大的摧残。在她庞大的王国中,在她子民的每一个身影中,不仅丰富地隐含着我们文化的密码,而且处处保留着我们民族岁月的印痕。我们希望通过对汉字3000多年历史的重建和梳理,完成一次对本民族文化的自觉皈依,建立一条其它民族走近中华文化本源、触摸中华文化核心价值的便捷通道。这项工作也许可以成为以汉字为主要载体的中华文化,真正走向世界,成为一种世界文化的起点。,专家评论:,造成中华文化核心的是汉字,而且成为中国精神文明的旗帜。国学大师饶宗颐中华文化就是一个很大的圈,圆心无处不在,圆周无迹可寻,中文就是它的半径,中文走得越远,圆就越大。台湾诗人余光中我们博大精深、灿烂无比的文化是建立在汉字基础上的,离开了汉字,我们民族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观复博物馆馆长马未都,第一集:人类奇葩,本集是全片的开篇,通过汉字与世界上其它文字的命运对比,凸现出汉字在人类文明史中独树一帜的地位。作为世界上生命力最长的文字,汉字保存了人类历史上最为丰富的文明纪录。这些纪录中不仅包括了汉语民族的,同时也包括周边民族的。匈奴、突厥、蒙古、党项等民族,朝鲜、日本、印度等国家的许多文明成果都是因为汉字才得以留存。汉字不仅为世界上超过三分之一的人提供了交流的工具,而且汉字作为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为基督教文明、伊斯兰文明,提供了对比、认知、借鉴、甚至是自我修正的对象。汉字所承载的一些基本理念,例如“民胞物与”、“仁”、“理”等等,为人类文明的未来发展提供了一种选择的可能。,终将要回归繁体字?专访汉字五千年总策划兼撰稿指导麦天枢(节选)南方周末记者陈一鸣,南方周末:汉字五千年对中华文明的关怀,与以往有什么不同?麦天枢:我们有意把汉字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以便使叙述建基于深厚的历史土壤之上。说白了,我们想做一部文化纪录片,而不是一部文字专业纪录片。以汉字作为基本线索回观历史,可分为三个阶段“五四运动”之前,中华文明树大根深,是一个封闭自足的社会;“五四运动”之后,中国进入“历史虚无主义阶段”,我们的历史被视为纯粹的罪恶和负担。这两个阶段,回观历史的主体都是社会精英阶层。近30年的历史回观有两个特征:首先我们第一次能够以理智和平静的心境看待自身历史;其次,这次历史回观是在国际交往、大众参与的基础上进行的。,南方周末:汉字五千年的核心价值何在?麦天枢:首先,汉字五千年是在大众传媒上以公共文化产品的形式面对我们的历史,这是它最重要的价值。其二,争取站在中华文化自身的立场上描述中国历史,跳出了“五四运动”以来盛行的两种历史叙述方式首先是意识形态的方式,这种方式来自西方,它将历史划分为不同发展阶段,强行将中国历史纳入这个框架,无论如何都难免削足适履之痛;其次是西方中心论的历史叙述方式,它没有脱离“发展”和“进步”这个价值判断,没有平衡的、平等的全人类立场。在今天看来,这种叙述方式显然也缺乏对中华历史的尊重。,南方周末:现在有一种巨大的声音,就是向传统寻找自尊、归宿和未来。您怎么看待这个潮流?麦天枢:我之所以参与汉字五千年,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看到了这种趋势。历史虚无主义者必将丧失思考和言说的根据你爱说可以说别的国家,别说中国;你一旦说中国,无论如何,它几千年就是这样过来的。这些历史虚无主义者如果能在春节前夕坐上卫星,看看中国上亿人浩浩荡荡地全国大搬家,就会明白历史和传统是无法虚无的。中国人之所以不计代价和成本地流动,就是为了满足大团圆这样一个情感需求。这样大规模的移民每年都在上演,周而复始,从不中断。这就是能够看得到的传统,它充满感情,因而具有力量。,南方周末:回到汉字上,也有好多人提案,回归正体字,或者繁体字,您对这个怎么看?麦天枢:有恢复的理由。简体字是全球化压迫、效率压迫导致的,为了使更多人口识字而发明的,有其时代的合理性。但手写时代已经结束了,键盘写作时代来临了,此时繁体和简体在写作上的成本差异不大。简体字与传统有距离,而繁体字与传统直接对接。不过这不仅仅是观念问题,更是社会效益问题,既包括经济效益也包括文化效益。一定要想清楚,回归繁体字我们将支付多少成本,这是要算账的。第二,还要论证回归繁体的文化收益有多大。南方周末:您有没有一个明确的倾向,支持还是不支持?麦天枢:我认为,最终要回归繁体字。从台湾、香港的经验来看,繁体字并不影响表达效率和精确性。过去几千年的历史比我们三十几年简体字的历史重要得多。,中国科学对世界的影响英李约瑟,中国大哲学家冯友兰,在四十多年以前写了一篇论文,题目是何以中国无科学。他在文中说:我要斗胆的下个结论:中国不曾有过科学,因为根据中国人的价值标准,中国不需要科学。中国的哲学家不需要科学的确定性,因为他们想知道的只是自己;同样的,中国哲学家不需要科学的力量,因为他们想征服的只是自己。对他们而言,智慧的内容并不是知识,而智慧的功能也不在增加身外的财富。,中国之美美赛珍珠,真奇怪!不知怎的,只有当我的思绪与养育我的祖国中国联系在一起时,我才能这样有条不紊地思考各个民族的差异。那么,中国究竟美在何处呢?反正它不在事物的表面。她的美是那些体现了最崇高的思想,体现了历代贵族的艺术追求的古董、古迹,这些古老的东西,也和它们的主人一样,正慢慢走向衰落。,这个国家的许多特色是我们所热爱的,而现在中国的古典美谁来继承?盲目崇洋所带来的必然堕落怎样解决?难道说随着人们对传统的抛弃,我们也必须失掉庙宇的斗拱飞檐吗?倘若一定要我找出中国之美的瑕疵来,我只能说它太隐逸,太高雅了,多数平民很少能享受,这美本来也是属于他们的,而那些公侯之家或宗教团体却将它据为己有,许多人无法获得审美知识,因而无法充分享受生活的乐趣。几百年来,那些极为贫困和没有文化的人们,只能默默地降生,又默默地死去,对那种妙不可言、令人倾倒的美漠然视之,无动于衷。追求美成了贵族社会、有闲阶级的特权,穷人们则认为那只是富人的消遣,与自己无缘。,普通中国人需要培养审美情趣,去发现他周围有待于挖掘的美。一旦他懂得了美的意义,一旦他认识到美根本不存在于那令人讨厌的、要价四角的石板画中,甚至也不完全存在于有钱人的那些那些无价之宝中,一旦他认识到美就存在于他们庭院之中,正等待他从粗心懒散造成的脏乱环境中去发掘时,一种崭新的精神将会在这片美丽的大地上传播开来。,不,我认为每个儿童的心田里,都能播下爱美的种子。尽管困苦的生活有时会将它扼杀,但它却是永生不灭的,有时它会在那些沉思冥想的人的心田里茁壮成长,对这些人来说,即使住进皇宫与皇帝共进晚餐也远非人生之最大乐趣。他们知道自己将永远不会满足,除非他们以某种方式找到了美,找到人生之最高境界。,对中国文化的乡愁日吉川幸次郎,然而不管怎么说,中国的思想,都是人类的故乡之一,一到某种时刻,有意无意的,就在讲述着对它的乡愁。,爱国论梁启超(郑师渠:梁启超:近代阐发爱国论的第一人),近代中国,内忧外患,国难当头。也正因为如此,志士继起,爱国主义空前高涨。梁启超不仅是近代著名的爱国者,而且也是近代最早揭橥现代意义的爱国主义旗帜和系统阐发爱国论的第一人。爱国或爱国主义,成为一种自觉的思想主张与社会伦理,是与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相适应的。在戊戌维新时期,梁启超综合进化论与康有为的“合群”说,撰成说群一文,将“合群”理念所包含的现代爱国主义的意蕴,进一步丰富和突显了。他说,“合群”就是要使国人万众“一心”,如此则国强,足与他群竞;反之,则人人皆知有己,不知有国,一盘散沙,“亡国”不可避免。文中“爱国”一词虽未出现,但现代意义的爱国主义思想主张,已是呼之欲出了。,梁启超最终形成并明确地提出爱国主义的思想主张,是在1899年。其最重要的标志,就是本年2月发表的长文爱国论。这里的“爱国”一词,是近代史上首次出现的。该文也是近代论爱国的第一篇文章。梁启超在文中强调,爱国是现代社会最重要的伦理。他说:“夫国家者,一国人之公产也”,它与被专制君主视为一人私产的传统国家,已是不可同日而语。所以,“爱国乃天下之盛德大业”,国人当明白个人小我对于国家大我的责任。不是说身家不当爱,而是说没有国家作后盾,身家便失去了安全的保障,“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所以,说到底,有国才有家,爱国便是自爱,“人而不知自爱,固禽兽之不若矣。”这说明,梁启超的爱国思想不仅超越了“忠君”的传统,而且已由“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简单的进化论层面,跃升到了以建立民族国家为基点的社会政治论的基础之上,从而具备了更加完整的现代意义。,在梁启超看来,国势日危,讲爱国首先必须考虑如何救国;真正的爱国者,应当认真思考救国良策并将之付诸实践,他称之为:“按脉论而投良药”。不过,在梁启超爱国主义的思想中,有一重要的观点值得重视。他认为:如同医生看病,药方当随病情的变化而变化,不能一成不变一样,爱国固然是无条件和绝对的,但具体的政策与主张,因时因人而异,也不应当是凝固的。这个原则对于持论不同的爱国者来说,就是当尊重意志自由和追求殊途同归的互补性;对于真诚爱国的个人来说,也应当承认人的认识有一个过程,自觉今是而昨非,因而适时修正其救国主张,也是允许的。所以,他曾多次这样说:“真爱国者,其所以行其爱国之术者,不必同,或以舌,或以血,或以笔,或以剑,或以机;前唱于而后唱喁,一善射而百决拾,有时或相歧相矛盾相嫉敌,而其所向之鹄,卒至于相成相济,罔不相合。”若能从梁启超爱国主义思想自身的逻辑看问题,我们对于他一生多变,便不难有“同情的理解”。例如,戊戌政变后,他亡命日本,思想日趋激进,甚至一度同情革命。1903年后又退回渐进立场,主张“开明专制”,不惜与革命派为敌。如此等等。以往论者多斥之为反动倒退,实际上,他的多变容有是非之分,但其爱国的初衷一以贯之,却被简单地抹杀了。,在近代史上,强国梦与亡国论,常常交织并起。梁启超难能可贵,即在于虽经历了千辛万苦,对中华民族的必定复兴,终其一生,坚信不疑。梁启超认为,国家与个人一样,“生于希望”。所以,爱国者必当是对国家的复兴抱无限的希望者。他对持“中国必亡”论者,深恶痛绝,以为持是论者,即是亡中国之人。晚年梁启超在给子女的信中表达了同样的情感。可以说,他是不屈不挠,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振兴祖国的事业。梁启超的爱国主义思想在晚清还不免染上了浪漫的色彩;但是,入民国之后,则愈趋理智、开阔与深沉。这主要表现在他进一步将爱国论与自己提出的“国民之自觉心”相联系,从而展现了新的境界。“国民之自觉心”的内涵主要有四:其一,“健全的爱国论”。梁启超强调要坚决反对盲目排外、虚骄自大、苟安自欺、病态的国人心理;要提倡“健全的爱国论”。他说:“我们做中国公民,同时做世界公民。所以一面爱国,一面还有超国家的高尚理想”。,其二,养成“科学的国民”。梁启超早年的爱国论,强调开民智,培育人才。晚年的他投身新文化运动,倡导科学,又进而提出了“科学的国民”的概念。他指出,历史已证明了“科学的战胜非科学的”乃是一种必然趋势,固守非科学的态度,只能被淘汰。所以,要救国,“除了提倡科学精神外,没有第二剂良药了”。其三,救国当“从国民全体下工夫”。受五四运动和战后世界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影响,梁启超爱国主义思想与民主运动的联系愈益深化。他反省过去的立宪派、革命派都无非依靠少数官僚军阀,脱离多数国民,“各走了一条错误路”;因而主张两派的爱国者都应当幡然改过。他说:“质而言之,从国民全体下工夫。不从一部分可供我利用的下工夫,才是真爱国,才是救国的不二法门。把从前做的一部分人的政治醒转过来,那全民政治才有机会发生哩。”不管梁启超所谓的“全民政治”事实上还存在着多少误区,从倡言抽象的“爱国必自兴民权始”,到主张改弦易辙,真爱国必“从国民全体下工夫”,其爱国主义思想毕竟是与时俱进,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面。其四,发展民族的“文化力”。梁启超强调,所谓“中国人之自觉”,就应当包含“文化的自觉”。爱国必须爱自己民族的文化,“人人存一个尊重爱护本国文化的诚意”;增强本国的“文化力”,就是要善于“拿西洋的文明来扩充我的文明”,以发展民族的新文化并助益于全人类的文明。梁启超集思想家与政治家于一身,其爱国论不是抽象的说教,而是与其政治论相一致,故虎虎有生气,在近代不同的历史阶段上,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即便是在今天,也仍有许多值得我们去借鉴。,文章解读:,泰西人之论中国者,辄曰:“彼其人无爱国之性质,故其势涣散,其心耍懦。无论何国何种之人,皆可以掠其地而奴其民。询其何故,则曰支那人不知爱国故。哀时客曰:呜呼!我四万万同胞之民,其重念此言哉!欧人曰:“支那人无爱国之性质。”我四万万同胞之民。其重念此言哉!其一雪此言哉!,中国“隐而未发”的爱国性质,哀时客请正告全地球之人曰:我支那人非无爱国之性质也。其不知爱国者,由不自知其为国也。四万万同胞,自数千年来,同处于一小天下之中,未尝与平等之国相遇,盖视吾国之外,无他国焉。故吾曰:其不知爱国者,由不自知其为国也。故谓其爱国之性质,隐而未发则可,谓其无爱国之性质则不可。于何证之?甲午以前,吾国之士夫,忧国难,谈国事者,几绝焉。自中东一役,我师败绩,割地偿款,创巨痛深,于是慷慨忧国之士渐起,谋保国之策者,所在多有。非今优于昔也,昔者不自知其为国,今见败于他国,乃始自知其为国也。,“爱国之心”如何发之?,夫爱国者,欲其国之强也,然国非能自强也,必民智开,然后能强焉,必民力萃,然后能强焉。故由爱国之心而发出之条理,不一其端,要之必以联合与教育二事为之起点。一人之爱国心,其力甚微,合众人之爱国心,则其力甚大,此联合之所以为要也;空言爱国,无救于国,若思救之,必藉人才,此教育之所以为要也。,“国权”?“民权”?,哀时客曰:呜呼!国之存亡,种种盛衰,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彼东西之国,何以淳然日兴?我支那何以莆然日危?彼其国民,以国为己之国,以国事为己事,以国权为己权,以国耻为己耻,以国荣为己荣;我之国民,以国为君相之国,其事其权,其荣其耻,皆视为度外之事。呜呼!不有民,何有国?不有国,何有民?民与国,一而二,二而一者也。今我民不以国为己之国,人人不自有其国,斯国亡矣!国亡而人权亡,而人道之苦,将不可问矣!泰西人曰:支那人无爱国之性质。呜呼!我四万万之同胞之民,其重念此言哉!其一雪此言哉!,中国之“奴性”与爱国心之缺失,故欲观其国民之有爱国心与否,必当于其民之自居子弟欤自居奴隶欤验之。后世暴君民贼,私天下为一已之产业,因奴隶其民,民畏其威,不敢不自屈于奴隶,积之既久,而遂忘其本来也。西人以国为君与民所共有之国,如父兄子弟,通力合作以治家事,有一民即有一爱国之人焉;中国则不然,有国者只一家之人,其余则皆奴隶也,是故国中虽有四万万人,而实不过此数人也。夫以数人之国,与亿万人之国相遇,则安所往而不败也。,国乃国民之公器,国者何?积民而成也。国政者何?民自治其事也。爱国者何?民自爱其身也。故民权兴则国权立,民权灭则国权亡。为君相者而务压民之权,是之谓自弃其国;为民者而不务各伸其权,是之谓自弃其身。故言爱国必自兴民权始。所谓英、法、德、美诸邦,其进于今日之治者,不过百年数十年间事耳。而其所以能进者,非有他善巧,不过以一国之人,办一国之事,不以国为君相之私产,而以为国民之公器,如斯而已。,尊君与兴民权,问者曰:“子不以尊皇为宗旨乎?今以民权号召天下,将置皇上于何地矣?”今惟以民权之故,而国基之巩固,君位之尊荣,视前此加数倍焉。然则保国尊皇之政策,岂有急于兴民权者哉!,李兴濂:梁启超的,梁启超所著爱国论发表于1899年,距今近一百多年了。梁启超作为中国伟大启蒙主义思想家,有其见解独到之处,爱国论的基本思想对我们现在实现民主、自由、宪政仍有不可替代的启发和指导作用。在梁启超所处的时代,人们普遍认为中国人没有西方人那样爱国,认为中国的积贫积弱,腐败没落是中国民众不知道爱国造成的。对此,梁启超认为:中国人的不爱国,是由两点造成的。其一是中国人不知道有国,晚清以前,中国人闭关锁国,盲目自大,以“天下”表达国家的概念,把周围的一切国家都看成蛮夷之地,不成其为国家。既不知有国,当然也就不会爱国了。其二,后来虽然知道有国,但不知道国家有自己一份,不把自己当成国家主人,认为国家是人家的,是当政者的。既然国家不是自己的,又有什么理由爱呢?,梁启超根据这两种情况,提出要对民众进行启蒙教育,让他们知道国家是他们的,他们有权参与国是的管理,“以国为已之国,以国事为已事,以国权为已权,以国耻为已耻,以国荣为已荣.不有民,何有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说的不只是责任,还有权益,民众不仅要承担国家兴亡的责任,还承受国家兴亡所带来的利益和损害。民权兴则国权兴,民权亡则国权亡。梁启超认为:国家是由具体的人组成的,几千年来中国人不懂得争自由和民权,这是国家不能强大的根源。“国者何?积民而成也。国政者何?民自治其事也。爱国者何?民自爱其身也。故民权兴则国权立,民权灭则国权亡。为君相者而务压民之权,是之谓自弃其国;为民者而不务各伸其权,是之谓自弃其身。故爱国必自兴民权始。”显然,在他看来,民众争民权才是真正爱国,因为没有民权就没有国权。现在人们认为人权高于一切甚至在主权之上,其实早在一百多年前,梁启超就已经提出了这样的思想认识。,一般人以为治国之道,无非就是增强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梁启超认为,单凭“练兵和理财”并不能使国家强大和有尊严,治国之本在提升民权。“有民权则兵可以练,否则练而无所用也;有民权则财可以理,否则理而无所得也。”为什么把民权看得这么重呢?他认为,只有民众把国家的事当成自己的事,他们才会在国家遇到危难时拼命舍家纾难,卫国的实质是卫自己。如果没有民权,民众认为国家的兴亡和自己生命财产没有关系,或者认为换个统治者比现在的统治者会更好,就不会为国家的事出力。在财政问题上,梁启超认为,国家财政只能用于公众之事。如果真正用来办公众之事,虽然和民众要的钱多,也不会有什么怨言;相反,所收民众之财用于官员挥霍,或是财政不透明,暗箱操作,官为民贼,就是收的钱再少也不行,一个小钱儿人们也会有意见。所以他主张在办国事之前,要把用钱的事项方案向民众公布,让民众决定此事该不该办。事前有预算,事后有明细,这是以一国之财办一国之事,不是谁家的私事。,梁启超认为,国家和国民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有主权在民的国家,也有民众没有主权的国家。他说:“有国家之竞争者,有国民之竞争者。国家竞争者,国君糜烂其民以与他国争者也,国民竞争者,一国之人各以性命财产之关系而与他国争者也。孔子之无义战也,墨子之非攻也,孟子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也,皆为国家竞争者也。”在他看来,爱国,实质上就是爱主权在民的国,就是爱“国民”,而不是爱独裁统治者。只有主权在民的国家,才是具有主权意义的国家。在这里,梁启超用“国民”表达的是国家和民众一体的国家概念,是真正有主权意义的国家。他认为离开自由和民权就不会有国,没有也就谈不上爱。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当然也不是一个什么政治集团的天下。代表国家的是全体国民。如果一个政府以公共权力压制和剥夺国民的自由和民权,这就是在破坏国家的完整,是最大的犯罪。但是梁启超也认为,如果国民不知自伸其权,任其政府胡作非为,从对国家所造成的伤害上讲,所犯罪行也同样大。梁启超最推崇西方民主国家关于“民主自由是用血换来的”说法,认为对独裁暴政不但不应该爱,还应该起来反对。反对独裁暴政不是不爱国,正是爱国的具体表现,不这样做,才是犯罪。,梁启超认为真正的爱国就是要争作国民的所有权力。敢于争,就是爱国。民权兴则国权兴,民权亡则国权亡。真正的爱国者,他们所争的“个人之权”,就是国家之权。梁启超认为:没有民众不愿意自伸其权力的,只有当政者不愿意还政于民。如果当政者压制民权,坚持独裁暴政,民众对此群起而抗争,这正是国民应该尽到的责任。梁启超一百多年前就有如此之真知灼见。可惜的是直到今天,还有相当多的人不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爱国,不知维护自身的权力,反而把坑国害国行为视为爱国,把维权抗暴行为视为不安分。梁启超对这些人的描画可谓入木三分,说这些人“受制于民贼政体之下,如盲鱼生长黑壑,出诸海而犹不能视;妇人缠足十载,解其缚而犹不能行。故步自封,少见多怪,曾不知天地间有所谓民权二字。”这些人不但自甘奴隶地位,见他人的维权行动,还“瞿然若惊,蹴然不安,掩耳却走”或“从而非笑之。”实在让人深感痛惜不已。,论“爱祖国”德海涅,“黄金的安琪儿”与“火红的雄狮”爱国与去国理智之爱与情感之爱,“老兄!我奉劝您别叫我在您的商标上画个黄金的安琪儿,而让我画上一头火红的雄狮。我已经画惯了红狮。您会发现:即使我为您画的是黄金的安琪儿,可是看起来它还是象一头火红的雄狮。”从那时起,画安琪儿用的黄金色在我的颜色板里几乎干涸了。润湿地留下的只剩那刺眼的红色,象血一样,只能用它画红狮。是的,我的下一部作品一定会是一头红狮,敬请敬爱的读者根据上述的自白赐予谅解。,“我又感动又伤心地哭了一上午,痛苦的眼泪流个不已!哦,我从来不曾想到我竟是这样热爱我的祖国!好比一个学物理的可能不知道血液的重要性,要是旁人抽掉了他的血,他就会跌倒下来。”就是这样。德国,这就是我们自己。那些移居人就是血液的洪流,从祖国的伤口滚滚地向外流,消失在阿非利加的沙漠上。因此我看到那些移居人时,突然就变得虚弱无力了。,越大地过海洋投奔他乡,离祖国往非洲热带地方。停留在德意志国境线旁,挖掘起故乡土捧握手上。亲吻我故乡土感激家乡:多谢你赐与我蔽身草房;多谢你赐与我饮料食粮;多谢你保护我让我长成。多谢你,亲爱的祖国家乡!,听到他们说话时,我不禁大吃一惊他们说的是德语,是许瓦本的土话。我不用思索就知道这些是移居人。我走近去,仔细地看了看,就在这时候我感到一阵急剧的痉挛,这种感觉是我一生中从来不曾有过的。全身的血液突然升向心室,冲击着肋骨,象是血液要从胸膛里冲出来,象是血液不得不赶快冲出来。呼吸抑止在我的喉头。不错,我所遇到的就是祖国要身。在那些车上坐着的就是黄金发的德国,那诚挚的蓝眼睛,那亲切而又顾虑多端的脸庞,嘴角边带带着愁人的浅薄。这种浅薄曾经使我感到无聊和气恼,现在却使我痛心地感动了,泪为谁流:海涅的一次心灵震荡雷颐,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爆发,经过三天巷战后,工人、学生和市民推翻了查理十世的专制统治。消息传来,德国诗人海涅(HeinrichHeine)兴奋不已,写下了“我是剑,我是火焰”这样激情洋溢歌颂革命的诗句,在沉闷已久的德国突然点起一朵眩目的小小火花。他的思想当然为普鲁士德国的专制统治者所不容,于是被迫流亡法国,开始了长期的流亡生涯。流亡生活是痛苦的,对于一个诗人来说,不得不离开自己的母语“语境”当然更加痛苦,对祖国的思念也更强烈。,(海涅:论“爱祖国”,中译本,外国散文名篇选读,作家出版社1988年版,第210页),历史的裂缝:近代中国与幽暗人性/雷颐/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一天天色已近黄昏,他在法国西北一座小城的海滨大路上,看到许多农家的大车缓缓挪动,车上坐着妇幼老人,男人在下面跟车慢慢地走着。突然,他象受到电击一般:这些人在说德语!“就在这时候我感到一阵急剧的痉挛,这种感觉是我一生中从来不曾有过的。全身的血液突然升向心室,冲击着肋骨,象是血液要从胸膛里冲出来,象是血液不得不赶快冲出来。呼吸抑止在我的喉头。不错,我所遇到的就是祖国本身。”听到久违的母语,见到这么多同胞,多愁善感的诗人不禁潸然泪下,急忙走过去与他们用德语自己的母语交谈,此时此刻他感到这些金发碧眼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就是德国、就是祖国本身。他曾深责德国人的平庸,为之气恼,此时,在异国他乡遇到自己的同胞,“却使我痛心地感动了”,现在“流落国外,尝尽艰苦,看到祖国处于困苦的境地,所有这一类记忆全从我的心灵中消失了。连它的缺点都突然使我感到可敬可爱。我甚至对它那浅薄偏窄的政见表示和解。我跟它握手,跟每一个移居人握手,好象我是在和祖国本身握手,表示重新言归于好。”,“你们为什么要离开德国呢?”泪流满面的海涅问这些拉家带口走向异邦的德国人。“土地是好的,我们很想留在那里”,“但是我们呆不下去了。”他们如此回答。他们向海涅诉说生活在德国的苦难,诉说德国统治者的种种不法勾当。一位八十岁的老人向海涅解释说,他们之所以不得不背井离乡是为了孩子,因为孩子现在还小,更容易适应国外的生活,以后可能在国外得到幸福。这些人都不是一心造反的革命者,只是些想平平安安过日子的平民百姓,所以他们诉说时,常常这样感叹:“叫我们怎么办呢?叫我们来一次革命吗?”他们的诉说与悲叹在海涅心中顿又引起另外一种强烈震撼:“我在天地间全部神灵面前赌咒说:这些人在德国所忍受的十分之一痛苦就足以在法国引起三十六次革命,使得三十六位国君失去王位和头颅。”,此时德国尚处封建割据状态,有三十六个“国家”,自然有三十六个“国君”。这些流浪者立即得到了法国人的同情,不少法国人给他们各种帮助,海涅亲眼看到一个法国女乞丐把自己要来的面包掰下一块,递给一个可怜的德国小女孩。但海涅认为,虽然法国人极具同情心,不过他们也只能知道这些人物质上的痛苦,而不可能从精神上理解这些流亡者,他们根本不可能理解这些德国人为什么要离开自己的祖国。“因为统治者的压迫一旦使法国人感到不能忍受的时候,或者使他们感到过分不便的时候,他们绝不会想到逃走,而会给他们的压迫者一张出境证书,把那些压迫者赶出境去,自己却快活地留在国内。总而言之,他们会来一场革命。”深深地哀其不幸,又强烈地怒其不争,这也是海涅对“德国庸人”的矛盾态度。,这次短暂的相遇,在海涅心灵深处却引起了理智与情感矛盾的强烈冲突,激起长久的剧烈震荡。祖国的土地、村庄、河流、树林、宫殿、犁与剑、血与火、勤劳淳朴的人民、专制腐朽的统治者、故国家园之思、对统治者的憎恨愤怒以往许许多多的是是非非、种种爱恨情仇,一齐涌上心头,互相激荡,久久不能平息,他甚至象突得重病般虚弱不堪、丧魂失魄。他坦承,纵是笔能生花的诗人,这种矛盾、复杂的心情也“不是笔墨所能形容的”。但理智使他终不愿承认那突然袭来、急叩心扉的情感是“爱国主义”。他这样写道:“说实在话,这并不是一种突如其来的爱国主义所起的作用。我感到那是一种更高贵、更善良的东西。”因为“长久以来,凡是带有爱国主义字样的一切东西都使我感到厌恶。那些讨厌的蠢才,出于爱国主义而卖命地工作着。他们穿着合身的工装,当真地分成师傅、伙计和学徒的等级,行施着同业的礼节,并且就这样在国内进行争斗。是的,我看到这副化了装的嘴脸时,的确有些气恼。”他抨击所谓德国的爱国主义是粗野、狭隘的,这种爱国主义仇视文明、进步和人道主义。与此相反,“法国的爱国主义也在于热爱自己的家邦,而法国也同时是个文明之邦,是个人道的、进步之邦。上面提到的德国的爱国主义却相反地在于仇恨法国人,仇恨文明和自由。我不是个爱国者,因为我赞扬了法国,对吗?”(第213页)此时距拿破伦的法国入侵德国还不到三十年,历史的创伤远未痊愈,海涅逃往自己祖国不久前的敌国、并且公开赞扬敌国的制度和文化,不怕犯众怒、甘冒被斥为“卖国贼”的风险,的确需要非凡的识见与勇气。因为他坚信人道、进步、文明和自由是比所谓“爱国主义”“更高贵、更善良”的东西。,对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人们自然会有一种深深的眷恋,那种挥之不去、不招即来、刻骨铭心的乡愁,恐非“非流亡者”所能体味。诚如海涅所说,“爱自由是一种监狱花,只有在监狱里才会感到自由的可贵。因此,只有到了德国边境,才会产生对德意志祖国的热爱,特别是在国外看到德国的不幸时才感到。”祖国越是不幸,流亡在外对祖国的热爱却越强烈。在这种强烈的感情驱使下,人们极易产生海涅在乍遇同胞时沛然而出的那种感怀:祖国的缺点都“可敬可爱”,把统治者和祖国浑为一体,所以想对“浅薄偏窄的政见表示和解”,要“和祖国本身握手”以“表示重新言归于好”。其实,重要的是要将祖国、人民与统治者作出区分。冷静下来的海涅写道:“德国,这就是我们自己。那些移居人就是血液的洪流,从祖国的伤口滚滚地向外流”的确,祖国“就是我们自己”;因此要深思的是,究竟是谁给祖国造成深创巨痛,使祖国留下难愈的“伤口”。毕竟,海涅受过现代国家观念的深刻洗礼。,西欧中世纪占主导地位的是神权国家观念。奥古斯丁(St.Augustine)提出了影响极大的“上帝之国”和“人间之国”这种“双国”理论。“上帝之国”即基督教所说的天堂或天国,是上帝建立的光明的“神之都”:“人间之国”是魔鬼建立的世俗国家,是黑暗的“地之都”。所以“上帝之国”高于“地上之国”,教权高于王权,世俗政权必须服从以教会为代表的神权。在奥古斯丁之后,托马斯。阿奎那(ThomasAquinas)则从国家起源和国家目的这两方面把国家“神话”。他认为人天然是社会的和政治的动物,社会和国家正是适应人的天性需要的产物。但上帝是人和人的天性的创造者,所以从根本上说只有上帝才是国家和政治权威的创造者和最高主宰。另一方面,他认为国家的目的是使人类过一种快乐而有德行的生活,通过有德行的生活达到升入天国、享受上帝的快乐,因此从最终目的来说世俗国家也应服从教权。,但从13世纪下半叶起,现代国家观念开始出现,到16世纪末已基本完成。现代国家观念以理性和经验论为基础,其主要内容是使“国家”摆脱中世纪的神权,反对君权神授观念,认为国家是人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创立的,强力才是国家和法律的基础。这种观念在马基雅维里(N.Machiavelli)的君主论中表现得非常明显,而集大成者,则是16世纪法国思想家布丹(JeanBodin)。布丹在国家六论中从人类历史经验出发,全面阐述了世俗化的国家起源论,认为国家起源于家庭,是许多家庭联合而成的集合体,所以家庭是国家的基础。而把家庭团体联合起来有两个重要因素:一是暴力,战胜者通过战争成为君主,把各小团体联合起来形成拥有主权的国家。另一重要因素是契约,他认为仅有暴力远远不够,还不足以建立国家。国家的建立还要有各家庭为了共同利益的相互契约、共同承认一个主权才能建立。这种暴力论和契约论混合的国家起源论,否定了国家神创论,并为契约论的发展埋下伏笔。而布丹最重要的贡献,是对国家“主权”(sovereignty)理论的阐发。他提出国家主权是在一个国家超乎公民和居民、不受法律限制的最高权利,主权是绝对的和永久的,具有统一性和不可分割性,是国家的最高权利,也是国家的本质特征,而掌握国家主权的人就是主权者。他进而提出了三种政体,即主权掌握在多数人手中的民主政体,在少数人手中的贵族政体和在一个人手中的君主政体。他认为君主政体是最好的政体形式,因此主张君主集权制,为“绝对王权”辩护,并以此反对教会特权和贵族的封建割据。同时,他认为公民的权利也应得到尊重,其中最重要的是自由和私有财产权,二者是先于国家的自然权利,而不遵守自然法的君主则是可以被推翻的暴君。在布丹之后,英国思想家霍布斯(ThomasHobbes)也从人性论和自然法角度,提出了较为完整的社会契约论,论证了国家主权的统一性、不可转移性和不可分割性。,虽然布丹和霍布斯都主张绝对君主专制,主张“朕即国家”,但他们理论的意义在于从人的眼光而不是从神的眼光看待国家,把把国家看作是实现纯粹世俗目的的纯粹世俗的政权,重要的是消除了国家的神圣性。主权论和契约论的提出,为以后“主权在民”理论提供了基础。此后的几百年间,西方许多思想家以此为平台,论证了“主权在民”,才是国家合法性的来源。洛克(JohnLocke)与霍布斯一样用自然法理论说明国家起源,但却认为自然法的主要内容是人们有保护自己生命、自由和财产不受侵犯的权利,人们订契约形成国家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保护自己的自然权利。同时,被授予权力的统治者也是契约的参加者,也要受契约束缚,如其违约,也要受惩罚,人们有权反抗,甚至重新订约,另立新的统治者。依据自然法则,伏尔泰(Voltaire)提出“人人自由,人人平等”理论。卢梭(J.Rousseau)的社会契约论明确提出国家主权应该永远属于人民。甚至政治观点一向谨慎的德国思想家康德(ImmanuelKant),也提出国家应建立在三个理性原则之上,即每个社会成员作为人都是自由的,作为臣民彼此是平等的,作为公民是独立的。因此有关个人与国家间的自由、平等、独立三原则也是公民承担国家政治义务的根本依据。,当然,这些思想家的思想、观点有许多重大不同和差异,但却有一最基本的共同点,就是主张国家的“主权在民”,从主权在民论证国家的合法性,这也是现代国家观念的主导思想。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国家的主权不在人民手中,也就丧失了合法性。在这种情况下,值得深思的是什么是“爱国”,爱什么“国”,怎样才是“爱国”,如何才能“爱国”“爱国”其实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海涅虽然深受现代国家观念影响,然而那种几乎是与生俱来的故国情怀却无法抛去,因此才怆然涕下。但在理智上,他不愿承认自己是因思念祖国而哭泣。他痛苦却冷静地写道:“我向你保证:我不是个爱国者。假如我那天哭了的话,那只是为了那个小女孩。那时天色已近黄昏。一个德国的小女孩,就是先前我在德国移居人群中注意到的那个,她独自站在海滨,象是在沉思,并且眺望着浩瀚无垠的大海”,黄河大合唱歌词光未然,一、黄河船夫曲二、黄河颂三、黄河之水天上来四、黄水谣五、河边对口曲六、黄河怨七、保卫黄河八、怒吼吧,黄河,原乡人钟理和,我不是爱国主义者,但是原乡人的血,必须流返原乡,才会停止沸腾!,扩展阅读篇目:,汉书苏武传班固爱国心与自觉心陈独秀中国根与美国籍杨振宁少小离家老大回我的寻根记白先勇我有一个梦想【美】马丁路德金,扩展阅读书目:,相像的共同体近代国家的产生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许倬云著,上海文艺出版社,2006家国天下,杨恒均著,世界知识出版社,2010巨流河,齐邦媛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0年,思考与作业,繁体字是中国文化的根吗?如何理解“对中国文化的乡愁”?为什么中国人一管就死,一放就散?如何理解晚清中国维新与革命的道路选择?阅读爱国的叛国者马思聪传有何感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