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前两单元复习.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12722093 上传时间:2020-05-19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315.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哲学前两单元复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哲学前两单元复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哲学前两单元复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在一定意义上,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一、有关哲学概念的理解:1、哲学与生活(1)哲学源于生活。(哲学的起源),(2)哲学指导生活。(哲学的功能),哲学就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哲学的任务就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1)从字义上看:(2)从与世界观的关系看:(3)从与具体科学知识的关系看:(4)从与方法论的关系看:,2、哲学的含义,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包括两方面:一方面,另一方面,,3、哲学的基本问题(1)是什么?,(2)为什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它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4、哲学派别一览,注意:1、哲学的基本问题和哲学的基本派别不能等同。2、不能把“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混为一谈。,体现在可以通过对社会的弊端,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总之,任何反映时代的历史人物和客观要求的哲学,都可以成为这一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社会的变革。,5、正确理解“真正的哲学”,(1)含义:,(2)作用:,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的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6、全面认识马克思主义(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直接理论来源:,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一、有关物质的理解:1、物质的含义,(1)自然界具有物质性。(2)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3)人的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注意:物质的概念概括了宇宙间的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物质形态。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而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2、世界物质性原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态,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二、运动和规律:1、运动:(1)含义:,(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注意: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是运动,区别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唯一特性。,2、运动是有规律的(1)规律的含义:(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3)方法论:,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中都普遍遵循其固有规律。,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违背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在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一开始就是劳动的产物,社会的产物。,三、有关意识的知识点:1、意识起源和本质(1)从意识的起源看,,(2)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总之,物质世界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是人脑的机能。,(3)从意识的内容看,,(1)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2)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的反作用),2、意识的能动作用,3、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含义:(2)哲学依据:(3)必要性:(4)怎么做:,要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要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物质决定意识,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一)唯物论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原理内容】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方法论】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主观符合客观。2、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对物质具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阻碍作用。【方法论】我们要处理好主观和客观的关系,一方面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另一方面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3、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内容】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事物在运动变化发展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方法论】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错误倾向:反对否认规律的客观性和企图创造规律或消灭规律的唯心主义观点,反对不讲科学,不顾客观规律的冒险盲干的主观主义。,4、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但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方法论】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错误倾向反对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否认规律的客观性、盲目蛮干的唯心主义错误;也要反对片面夸大规律的客观性,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无所作为的机械唯物主义错误。,四、有关实践与认识的知识点:1、实践:(1)含义:(2)特点:(3)基本形式:(4)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这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变革社会的实践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注意:认识的来源是实践。认识的内容是客观事物。人们获得知识的途径有两个,参与实践获得的直接经验和学习间接经验。但归根到底都来源于实践。,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的特点。,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1)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是客观的。真理是有条件的。真理是具体的。,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实在性。在同一时间、地点、条件下,人们对同一事物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使用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成为谬误。,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如果人们不顾过程的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真理都会转化为谬误。,(2)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原理: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具有无限性,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二)认识论基本观点:1、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内容】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意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方法论】要求我们首先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还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2、真理的客观性原理【原理内容】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真理只能有一个。【方法论】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真理面前人人平等。,3、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原理【原理内容】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方法论】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错误在所难免,但要正确对待。,4、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原理【原理内容】认识具有反复性。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的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近5年高考题:1、(2009广东卷)关于运动有几种看法:甲说“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乙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丙说“飞鸟之景未尝动也”。这些观点按照顺序分别是()A辩证法、相对主义、形而上学B二元论、形而上学、辩证法C辩证法、相对主义、两点论、D辩证法、形而上学、相对主义,A,2、(2008广东)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是()可知论和不可知论一元论和二元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ABCD,B,3、(2007上海卷)旅行家保罗泰鲁游历中国中写到,“有昆仑山脉在,铁路就永远到不了拉萨。”然而,青藏铁路的建设者们依靠智慧和勇气,破解了多年冻土、高寒缺氧和生态脆弱三大世界难题,创造了“天健变通途”的人间奇迹。青藏铁路建成表明()A人类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自身B实践活动不受客观条件的制约C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创造一切奇迹D人类已经全面把握自然规律,A,4、(2011浙江)每天都会有新的盐分进入海水,海水中也会有一些盐分进入海床沉积层。新注入的盐分数量与海水里跑掉的盐分数量相抵消,海水的平均溶盐浓度保持稳定。这表明()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物质ABCD,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