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的理论.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12719580 上传时间:2020-05-19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821.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心理学的理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发展心理学的理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发展心理学的理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章人类心理发展的理论,第一节精神分析学派的心理发展观第二节行为主义学派的心理发展观第三节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观第四节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第五节朱智贤的心理发展观,第一节精神分析学派的心理发展观,一、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观,1、弗洛伊德生平,2、弗洛伊德心理学思想,心理发展阶段说,(3)弗洛伊德的本能理论,(4)心理性欲发展阶段理论,弗洛伊德认为整个身体都是性快感的源泉,但不同的发展阶段,性快感的集中部位不同,据此他提出了心理性欲发展阶段理论。,(1)弗洛伊德的意识结构理论,(2)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5)心理防卫机制,弗洛伊德心理发展理论简评,人格发展理论特别强调人格形成与儿童早期经验有关,与父母的教养态度有关;让人们看到动机、情绪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同时改变了传统心理学重理念轻意欲、重意识轻无意识的倾向;本能决定论,过分强调性的作用有谬误,同时将人看得过分消极;研究对象取自少数精神病患者;缺乏科学依据,难以重复验证。,第一节精神分析学派的心理发展观,二、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1、埃里克森生平,2、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理论,二、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1、埃里克森生平,ErikErikson(19021994)美籍德国儿童精神分析医生,当代精神分析自我心理学的最知名人物。,心理上的同一性危机生物学的同一性危机,同一性,1902年6月15日出生于德国法兰克福;,1927年受邀到维也纳一所学校工作;,1929年与加拿大籍教师琼谢尔逊结婚;,1939年迁往加利福尼亚,加入美国籍;,1950年离开加利福尼亚,儿童与社会;,1969年埃里克森回到哈佛医学院;,1902年1994年,1933年迁往波士顿,私人开业;,他的著作有:1950儿童和社会ChildhoodandSociety1958少年路德:精神分析和历史的研究YoungManLuther.1964领悟与责任InsightandResponsibility.1968同一性(青少年与危机)Identity:YouthandCrisis.1969甘地的真理:论好战的非暴力根源GandhisTruthBS*u1973共同点的研究InSearchofCommonGround1974新的同一性维度Dimensionsofanewidentity:The1973jeffersonlectureinthehumanities.1975生命历史与历史时刻LifeHistoryandtheHistoricalMoment1977玩具和理由:经验仪式化的阶段ToysandReasons:Stagesintheritualizationofexpericence1979同一性与生命周期:一种新观点Identityandthelifecycle:AReissue1982生命周期的完成TheLifeCycleCompleted1986老年人的重大事件VitalInvolvementinOldAge,人格发展的八个阶段:(1)婴儿期(0-2岁):获得信任感,克服怀疑感;(2)儿童早期(2-4岁):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3)学前期(4-7岁):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4)学龄期(7-12岁):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5)青年期(12-18岁):形成角色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6)成年早期(18-25岁):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7)成年中期(25-50岁):获得繁衍感,避免停滞感;(8)成年后期(50岁以后):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和厌倦感;,2、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婴儿期:信任感不信任感,此一阶段,如果婴儿能够得到温暖、抚摸、爱和生理的关怀,获得满足,就会形成对他人的信任;如果父母对孩子不够关心,婴儿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父母的冷漠或感情上的拒绝,会使孩子形成对他人的不信任。当然这种信任或怀疑要到成年才明显表现出来。,儿童早期:自主羞耻感和疑虑,在这一阶段,儿童产生触摸、探索和自己动手的愿望,表现出自控能力的增强,父母通过鼓励孩子尝试新本领,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但如果对孩子尝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事故”,比如摔跤、尿床等,表现出嘲笑,或者一切包办代替,对孩子过度保护,孩子可能就会怀疑自己的能力,对自己的行为感到羞耻。,学前期:主动感内疚感,在这一年龄段,儿童开始表现出主动精神。通过让孩子自由地做游戏、提问、运用想象和选择活动,父母可以强化儿童的主动性。如果父母总是严厉地批评儿童,不让他们玩游戏,不鼓励他们提问,孩子会认为积极主动参与活动是错误的,从而产生内疚感。,学龄期:勤奋感自卑感,这一阶段的儿童开始学习那些社会认为重要的技能。如果儿童在制作、绘画、阅读等学习中因为自己富有成效的活动得到赞扬,他们会形成勤奋的倾向。如果儿童的努力被训斥为添乱、幼稚和胡搞,他们会形成自卑的倾向。,青春期:自我同一性同一性混乱,个体在这一时期主要回答一个问题:“我是谁?”。青少年必须把自己所扮演的学生、子女、朋友、恋人等不同角色在自我感觉上整合,形成统一的自我,即同一性。如果无法形成这种角色认同,青少年会陷入同一性混乱的痛苦中。自我同一性:是指个体对自己的本质、信念和重要特征前后一致及连续完整的意识,个人的内部状态和外部环境的整合和协调感。它既包括自我认识,也包括自我的情感体验。,成年早期:亲密感孤独感,这一阶段,个体开始进入亲密的恋爱和正式建立婚姻,开始真正承担社会义务。个体感到自己在生活上有亲近他人的需要。如果个体无法和他人建立亲密关系,会陷入深深的孤独中。,埃里克森认为,只有具有自我同一性的青年才敢于和他人建立亲密关系。,成年中期:繁殖感停滞感,此一阶段,个体保持平衡的主要动力来自于指导下一代的兴趣。繁殖不仅指生育和照料孩子,而且指在工作中创造事物和思想。发展的任务是要形成创造力感,避免自我关注和停滞不前。,成年晚期:自我完善感失望感,这是一个反省的时期。一生充实和对自己负责的人会有一种完美感,自尊自重,这样他可以带着尊严面对衰老和死亡。如果带着遗憾看以前的生活,老年人会产生一种绝望感,觉得生活中失去了很多机会,自己失败了。,弗洛伊德强调人的生物性,埃里克森既考虑生物学影响也考虑文化和社会因素,抛弃性本能中心。埃里克森把人格的发展看作是贯穿终生的渐进过程,分为有固定顺序的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特定的发展任务,这些任务都是由个体的生物成熟与社会文化的要求之间的冲突产生的。每个任务都有积极和消极两个端点,个体的发展水平就处于两个端点之间,健康人格倾向于积极的那一端。解决每阶段的发展危机个体就顺利地发展至下一个阶段,否则个体将会遭遇到适应的困难,并进而影响到以后各个阶段的发展。,埃里克森心理发展理论简评,与弗洛伊德的区别强调自我和理智的力量;更强调文化的影响;,一、华生的发展心理学理论二、斯金纳的发展心理学理论三、班杜拉的发展心理学理论,第二节行为主义学派的心理发展观,1、华生生平JohnB.Watson,一、华生的发展心理学理论,1878年1月9日出生于美国一个农庄中。,1894年福尔满大学学习哲学,1900年入芝加哥大学研究哲学与心理学,1903年获芝加哥大学心理学博士学位,1908年霍普金斯大学正式教授,1913年、1914年、1915年、1919年,1920年(42岁)离开学术界,1958年9月25日逝世,“一个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1913)宣布了行为主义学派的三个原则:(1)心理学应该研究行为,而不是意识;(2)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也应该是客观的方法,比如观察法;(3)心理学研究的目标是为了“预测人的行为,并控制人的行为”。,2、华生的心理学思想,行为主义的创始人华生宣称心理学应把人的行为当作研究的对象.行为就是有机体用来适应环境的反应系统。它的构成单位是反射,而反射就是刺激(stimulus)与反应(response)的联结。(SR)根据这样的定义,华生把心理学简化为研究SR的科学,任何复杂的行为,都是刺激与反应的关系,心理学就是研究刺激与反应之间的因果关系.,(1)否认遗传。华生否认遗传的原因行为取决于刺激,而刺激是客观的不是遗传的生理的遗传并不引起机能的遗传华生理论以控制为目的,而遗传是不可控的(2)夸大环境和教育教育万能学习理论:用外部刺激塑造行为(S-R)(3)儿童情绪发展研究,小艾尔伯特的条件性恐惧形成的实验,以证实情绪也是后天习得的。,简评:华生主张对儿童心理进行客观研究,使得心理学的科学意味更浓,这点是应当值得肯定的;但他忽视生物因素和认知因素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否定意识、否定儿童主动性的机械唯物主义观点则是错误的。,二、斯金纳的发展心理学理论,1、斯金纳生平,2、基本心理学思想,B.F.Skinner,19041990是新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他的思想在心理学研究、教育和心理治疗中仍然被广为应用。,1、斯金纳生平(19041990),1904年3月20日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1922年进入汉密尔顿学院主修英国文学,1926年毕业,转入哈佛大学心理系。,1930年获硕士学位,1931年又获博士学位,19371945年在明尼苏达州立大学教心理学,19451947年任印第安那大学心理系主任,1947年重返哈佛大学,心理学系的终身教授,1975年退休,1990年8月18日逝世,桑代克(Edward.Thorndike18741949)美国心理学家,动物心理学的开创者,心理学联结主义的建立者和教育心理学体系的创始人。,桑代克对猫的学习实验笼,主要著作:,有机体的行为:一种实验的分析(1938年)沃尔登第二(1948年)科学与人类行为(1953年)言语行为(1953年)学习的科学和教学的艺术教学机器(1968年)自由与人类的控制超越自由与尊严(1971年)。,2、斯金纳的发展心理学理论,斯金纳区分出应答性和操作性行为,更强调操作性条件反射的作用行为的强化控制原理强化是塑造行为的基础强化在行为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强调及时强化强化:正强化和负强化,比较经典性条件反射与操作性条件反射?,斯金纳的实验与巴甫洛夫实验有什么不同?,(1)在斯金纳箱中的被试动物可自由活动,而不是被绑在架子上;(2)被试动物的反应不是由已知的某种刺激物引起的,操作性行为(压杠杆或啄键)是获得强化刺激(食物)的手段;(3)反应不是唾液腺活动,而是骨骼肌活动;(4)实验的目的不是揭示大脑皮层活动的规律,而是为了表明刺激与反应的关系,从而有效地控制有机体的行为。,儿童行为的控制1.育婴箱的作用2.行为矫正3.教学机器和教学程序机器教学原则:小步子呈现、及时反馈、学生主动参加,简评:现代认知心理学,环境心理学,教学辅助机,新行为方法等,都受到了强化控制理论和实践的影响;但斯金纳过分强调由外部刺激所塑造的操作行为(强化物和惩罚物),而忽视了认知因素对社会学习的重要影响,同时,与华生一样,斯金纳否定意识,否定儿童发展的主动性等,这些都受到了严厉的批评。,三、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指出:“如果人只能从尝试的后果中进行学习,如果没有人教给孩子怎样游泳,没人教青少年怎样开车,如果学医的学生只能凭借从成功和失败的后果掌握必需技能来做手术,那么人类生存的希望会很小。”,1、艾伯特班杜拉的生平,Albert.Bandura1925/12/4出生在加拿大1949年在加拿大哥伦比亚大学获学士学位1951年美国衣阿华大学获心理学硕士学位1951年获心理学硕士学位1953年夏天斯坦福大学心理学系执教,主要著作:,青少年的攻击:1959社会学习与人格发展:1963行为矫正原理:1969心理学的示范作用:冲突的理论:1971攻击:社会学习的分析:1973社会学习理论:1977变化社会中的自我效能:1977思想与行为的社会基础:一种社会认知理论:1986自我效能:控制的实施:1997,(1)观察学习及其过程,班杜拉认为:学习不仅仅发生在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反射中,我们也能通过看、读或听说别人怎样行为来学习。例如:不能通过强化训练飞行员的驾驶行为,如果对孩子每个正确发音都强化那么孩子不能学会说话。,2、班杜拉的发展心理学思想,刺激反应学习:通过学习者的实际行动,同时接受直接反馈而完成的学习。观察学习:通过观察他人(榜样)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进行的学习。观察学习是一种间接学习,不必亲自去做出行为,也不用直接接受行为带来的强化。例子:拾金不昧的观察学习。,班杜拉认为行为的强化可以分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直接强化:通过外界因素对学习者的行为直接进行强化。替代强化:学习者如果看到他人成功和赞扬的行为,就会增强产生同样行为倾向;如果看到失败或受罚的行为,就会削弱或控制发生行为的倾向。自我强化:学习者以自我评价的个人标准来强化自己的行为,符合个人标准的行为受到自我肯定,凡不符合个人标准的行为受到自我批评。,观察学习的过程注意过程:是观察学习的首要阶段,决定着大量的榜样影响中选择什么作为观察的对象,并决定着从正在进行的榜样活动中抽取哪些信息。保持过程:把榜样行为反应模式以符号的形式保存在记忆系统中,以后才能根据言语符号来唤醒表象,并指导自己的行为。运动复现过程:决定那些已经习得的动作转变为行为表现的范围和程度。动机过程:包括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2)社会学习在社会化中的作用,攻击行为认为攻击性的社会化是一种操作条件作用性别角色获得模仿性别角色行为,受到强化;同时也观察学习他人的性别角色行为和后果亲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靠训练和强制命令效果不好,只有在观察学习中才有好效果,“波比娃娃”研究,简评:实验研究非常严格,经得起检验,对理解人类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理论反应了人类学习的特点,揭示了人类学习的过程,是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价值的。,第一,班图拉在其观察学习的研究中,注重社会因素的影响,把学习心理学的研究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结合;第二,班图拉吸收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第三,注重以人为被试的实验,改变了行为主义以动物为实验对象;第四,班图拉的概念和理论建立在丰富坚实的实验验证资料的基础上,其实验方法比较严谨,结论比较有说服力。,其理论的各个部分如何彼此关联,构成一个有内在逻辑体系、结论与方法井然有序的宏大框架,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忽视了发展变量的重要性;以儿童为对象的攻击行为研究存在有害于儿童之嫌;理论基本上是行为主义的,他虽然似乎也重视认知因素,但并没有对认知因素作充分的探讨,更缺乏必要的实验依据,他偏重的是人的行为的研究,在行为研究中没有给认知因素以应有的地位,而只是一般化地对认知机理作些简单的论述,因而他的理论具有一定的局限性。,18:46:38,48,1、论述维果斯基关于心理发展与教育教学的关系。2、简述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3、评述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