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马铃薯病害幻灯》PPT课件.ppt

上传人:za****8 文档编号:12668518 上传时间:2020-05-13 格式:PPT 页数:102 大小:5.7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B马铃薯病害幻灯》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2页
《B马铃薯病害幻灯》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2页
《B马铃薯病害幻灯》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铃薯主要病害防治简介,内蒙古包头市大西北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世界杰出华商协会会员,声明本幻灯所介绍的防治资料,系各地经验,我们将各地资料综合供农民朋友参考。是否作为您的防治方案,还需请您根据本地病害情况请教当地植保专家。内蒙古包头市大西北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马铃薯病害分类真菌性疾病:晚疫病、早疫病、黑痣病、立枯丝核菌病、粉痂病、叶枯病、疮痂病、早死病(黄萎病)、白绢病、干腐病细菌性疾病:黑茎病(黑胫病)、环腐病、青枯病、软腐病。病毒性疾病:卷叶病(PLRV)、X病毒病Y病毒病、S病毒病、M病毒病等其他:支原体病、肿瘤等。,马铃薯真菌性疾病,马铃薯晚疫病(PotatoLateBlight),马铃薯晚疫病又称疫病、马铃薯瘟,是一种导致马铃薯茎叶死亡和块茎腐烂的毁灭性病害。在多雨、冷凉、适于晚疫病流行的地区和年份,植株提前枯死,损失20%-40%。曾引起爱尔兰饥饿,导致约100万人死亡。,.常见症状马铃薯晚疫病,主要侵害叶、茎和薯块。最早发生在下部叶片。叶片染病,先在叶尖或叶缘生水浸状绿褐色斑点,病斑周围具浅绿色晕圈。湿度大时:病斑迅速扩大,呈褐色,产生一圈白霉(孢囊梗和孢子囊),叶背最为明显。干燥时:病斑变褐干枯,质脆易裂,不见白霉,扩展慢。茎部或叶柄染病,显褐色。-,马铃薯晚疫病薯块,马铃薯晚疫病病叶薯块,马铃薯晚疫病病叶,马铃薯晚疫病,一、症状(symptom)危害叶片和块茎,叶片受害,一般从叶尖或叶缘开始。病斑初为水渍状褪绿斑,潮湿时迅速扩大,可扩展到叶的大半甚至全叶。无明显的病健交界线,扩展后病斑腐败变黑,病斑边缘有一圈白色稀疏的霉层,叶背霉层更加明显。干燥时,病斑干枯呈褐色,不产生霉层。块茎症状为局部的浅层干腐,薯块表面呈凹陷淡褐色病斑,病斑下面的薯肉有不同深度的褐色坏死。,马铃薯晚疫病田间,马铃薯晚疫病病叶,二.病原,致病疫霉(Phytophthorainfestans)属鞭毛菌亚门疫霉属菌丝无色无隔膜,孢囊梗无色,具3-4分枝,无限长,在产生每个孢子囊的部位,孢囊梗膨大成节状,节基部钝圆而顶端尖细。孢子囊单胞无色,卵圆形,顶端有乳状突起。病菌有明显的生理的生理分化,可分为许多生理小种。病菌寄主范围窄,自然情况下只侵染马铃薯和番茄。,马铃薯晚疫病三.病害循环,初侵染: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病薯中越冬,也可以卵孢子越冬,但病株茎、叶上的菌丝体及孢子囊都不能在田间越冬。在双季作薯区,前一季遗留土中的病残组织和发病的自生苗也可成为当年下一季的初侵染源。传播:病菌的孢子囊借助气流进行传播。病薯播种后,多数病芽失去发芽力或出土前腐烂,另一些病芽尚能出土形成病苗。病菌以幼苗茎基部沿皮层向上发展,形成通向地上部的茎上条斑,病苗和病菌长期共存,温湿度适宜时,病部产生孢子囊,这种病苗成为田间的中心病株。病菌能借助土壤水分的扩散作用而被动的在土壤内移动,还可以在病薯与健薯上繁殖。,马铃薯晚疫病侵入与发病:低温高湿条件时,孢子囊吸水后间接萌发,内含物分裂形成6-12个双鞭毛的游动孢子,在水中游动片刻后,便收缩鞭毛,长出被膜,成球形,随即长出芽管。当温度高于15时,孢子囊可直接萌发成芽管。再侵染:中心病株上的孢子囊借助气流传播,萌发后从气孔或表皮直接侵入周围植株,经过多次重复感染引起大面积发病。病株上的孢子囊也可随雨水或灌溉水进入土中,从伤口、芽眼及皮孔等处侵入块茎、形成新病薯,尤以地面下5cm以内为多。,马铃薯晚疫病病害循环图,四.发病条件,气候条件:此病是一种典型的流行病害,气候条件对病害的发生和流行有极为密切的关系。以温度,湿度影响最大。当条件适于发病时,病害可迅速爆发。(孢子囊的形成要求相对湿度在90%以上,而以饱和湿度为最适。孢子囊萌发的方式和速度与温度有关。菌丝生长适温20一23,孢子囊形成适温1922,10一13形成游动孢子,温度高于24,孢子囊多直接萌发,孢子囊形成要求相对湿度高于97,萌发及侵染均要有水滴。)雨水少,温度高,病害发生轻。品种抗病性:马铃薯的不同品种对晚疫病的抗病性有很大差异。马铃薯对晚疫病菌的抗病性以下两种:(1)寡基因遗传的小种专化性抗病性。(2)非小种专化性的,多基因遗传部分抗病性或田间抗病性.,马铃薯晚疫病,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薯块中越冬。播种带苗薯块,导致不发芽或发芽后出土即死去,有的出土后成为中心病株,病部产生孢子囊借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形成发病中心,致该病由点到面,迅速蔓延扩大。病叶上的孢子囊还可随雨水或灌溉水渗入土中侵染薯块,形成病薯,成为翌年主要侵染源。病菌喜日暖夜凉高湿条件,相对湿度95以上、1822条件下,有利于孢子囊的形成,冷凉(10一13,保持1-2小时)又有水滴存在,有利于孢子囊萌发产生游动孢子,温暖(2425,持续58小时)有水滴存在,利于孢子囊直接产出芽管。因此多雨年份,空气潮湿或温暖多雾条件下发病重。种植感病品种,植株又处于开花阶段,只要出现白天22左右,相对湿度高于95持续8小时以上,夜间10,13,叶上有水滴持续1114小时的高湿条件,本病即可发生,发病后1014天病害蔓延全田或引起大流行。,马铃薯晚疫病耕作与栽培措施: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的地块发病重,平地较垄地重。密度大或株形大可使小气候湿度增加,也利于发病。施肥与发病有关,偏施氮肥引起植株徒长,土壤瘠薄、缺氮或黏土使植株生长衰弱,有利于病害发生。增施钾肥可减轻危害。,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十项技术美国Dakota大学Gudmeslad博士1、种植无病种薯,这样风险更低;2、避免在离树或高压线太近的地方种植,以利飞机喷洒。把没有喷到药的地方进行人工不喷;3、进行田间调查,对高发区多加注意;4、控制杂草和寄住;5、封垄前至少施用12种杀菌剂,因为封垄前很难使杀菌剂到达基地;6、避免灌溉障碍;7、采用不同的喷施方式避免漏喷;8、在马铃薯快速生长阶段和利于晚疫病浸染的天气,要严格按照严密的防病日程进行防病;9、如果使用杀菌剂的间隔大于7天,就应该施用较高浓度的杀菌剂;10、杀死晚疫病的中心病株,并剔除周围大约6米范围内的植株。,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技术预测方法,根据“严重值”和“有利晚疫日”数作出防治建议的预报表,“有利晚疫病日”:5日平均温度25.5,最近十日内雨量总和3.0厘米,可作为“有利晚疫日”的标准。最低温度低于7.2的日子则不能作为“有利晚疫日”。温度是限制因素,只要有24天最低温度不低于7便有发病的危险。在春旱地区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湿度,两天中有7次记录相对湿度达75%就会导致中心病株的出现。“严重值”是人为设定的数值测算很麻烦。建议在没有专业人员做预测的情况下,根据上述温度和湿度观察田间中心病株的出现及时剔除并喷施农药。,代森锰锌、甲托预防一般,目前反映用58%瑞毒霉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可将防效提高到90%以上,预报通讯代号:-1不需要喷药,0报警,17天喷一次,25天喷一次,马铃薯晚疫病五.病害控制,(1)选用抗病品种。各地可因地制宜选用不同抗病品种。(2)选用无病种薯,减少初侵染源。做到秋收入害、冬藏查害、出害、切块、春化等过程中,每次都要严格剔除病薯,有条件的要建立无病留种地,进行无病留种。(3)播种前用大西北牌多元微肥-薯类茎块根类专用肥拌种,并在苗期、蕾期、花后块根膨大期叶面喷施,每次每亩200克兑30公斤水。可有效的提高抗病力,有效减轻病害的发生,减少农药的用量。等到发病才喷施则无法发挥最佳作用。这是很重要的。,马铃薯晚疫病(4)加强栽培管理。适期早播,选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田块,促使植株健壮生长,增强抗病力。(5)发病初期开始喷洒40%三乙膦酸铝可湿性粉剂2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或64%杀毒矶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0%琥乙膦铝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2%克露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72.2%普力克水剂800倍液、1:1:200波尔多液,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病后1014天病害蔓延全田或引起大流行。中国农科院防治方案:1、如果种薯带病,出苗后1015天喷施全络代森锰锌(如新万生、大升等)防治早疫病预防晚疫病。新万生施用量每亩200克,亩用水量不低于50公斤。2、晚疫病药剂防治:回暖后视降雨和空气湿度情况(日均气温1025、空气相对湿度80以上,连续5天)每隔710天防治一次。第一次喷施甲氨基丙酸脂类化合物(25%阿米西达3040毫升,兑水50公斤),第二次喷施800倍液的72.2%霜霉威(普力克),第三次视情况可喷施银发利(亩用量7080毫升)或者53%金雷多米尔(亩用量100150克)等,一般三次即可。,不同杀菌剂喷施3次后马铃薯晚疫病病情指数和防效张掖市农科院2008年,马铃薯晚疫病不同药剂防效(喷施4次,隔10日一次)西吉县马铃薯产业服务中心2008年,注意:各地病情及病菌的抗药性不同,仅供参考,马铃薯早疫病(AlternariasolaniE11etMartJonesetGroul)在叶片上产生近圆形褐色至深褐色病斑,上面有黑色同心轮纹和少量黑霉,病斑外面有黄色晕圈;茎部病斑同叶部病斑基本相似;薯块形成暗褐色圆形病斑或不规则形病斑,稍凹陷,病斑下面组织干腐变褐。,马铃薯早疫病为害叶片正、背面症状,马铃薯早疫病(AlternariasolaniE11etMartJonesetGroul)病原Alternariasolani称茄链格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图13-7)。菌丝丝状有隔膜。分生孢子梗单生或簇生,圆筒形,有17个隔膜,暗褐色,顶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长棍棒状,顶端有细长的嘴胞,黄褐色,具纵横隔膜。,马铃薯早疫病的发病条件:早疫病对气候条件的要求不如晚疫病严格,较高的温度和湿度有利于发病。因此7-8月雨季温湿度合适时易发病,若此期间雨水过多、雾多或露水重、暴风雨次数多,发病重。,马铃薯早疫病(AlternariasolaniE11etMartJonesetGroul),发生规律以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在土壤或种薯上越冬,借风雨传播,从气孔、皮孔、伤口或表皮侵入,引起发病。病菌可在田问进行多次再侵染。老叶一般先发病,幼嫩叶片衰老后才发病。高温多雨特别是高湿是诱发本病的重要因素,遇有小到中雨或连续阴雨或湿度高于70,该病易发生和流行。分生孢子萌发适温2628,当叶上有结露或水滴,温度适宜,分生孢子经3545分钟即萌发,从叶面气孔或穿透表皮侵入,潜育期23天。肥力不足、重茬地、低洼地、瘠薄地、浇水过多或通风不良地块发病较重。早疫病是马铃薯最普通、最常见的病害之一。该病很少危害年轻、生长旺盛的植株,而是经常在植株成熟时流行。,马铃薯早疫病(AlternariasolaniE11etMartJonesetGroul),马铃薯早疫病(AlternariasolaniE11etMartJonesetGroul),马铃薯早疫病(AlternariasolaniE11etMartJonesetGroul),马铃薯早疫病(AlternariasolaniE11etMartJonesetGroul),马铃薯早疫病(AlternariasolaniE11etMartJonesetGroul),防治方法(1)选用早熟耐病品种,适当提早收获。(2)选择土壤肥沃的高燥田块种植,增施有机肥,推行配方施肥,提高寄主抗病力。(3)发病前开始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4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400倍液、1:1:200波尔多液、77可杀得可湿性微粒粉剂500倍液,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4)用大西北牌多元微肥拌种和从苗期开始进行叶面喷施可提高抗病力,每次一亩用200克兑30公斤水,在苗期、蕾期、花后根茎膨大期及早喷施,才能有效减轻发病和病情;不要等发病才喷(微肥不是农药)。,马铃薯黑痣病马铃薯黑痣病是马铃薯丝核菌溃疡病的病原菌侵染所致,又称“黑色粗皮病、茎溃疡病”,是一种重要的土传真菌性病害。,其无性繁殖阶段是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solaniKahn)在幼芽上会出现黑褐色病斑或斑纹。致使组织生长点坏死,阻滞了幼苗生长发育。,马铃薯黑痣病幼苗症状:侵染幼芽顶部的斑病导致晚出苗或不出苗。轻微下陷的褐色溃疡在大小个形状上有所不同。,马铃薯黑痣病传布方式:该病菌以菌丝体的形式可随植物残体在土壤中越冬,也可以菌核形式在块茎上或土壤里存活过冬。第二年当马铃薯播种后,在适宜的温湿度下,病菌侵染幼芽,并迅速在细胞内扩散,进入皮层和导管组织,从芽条基部产生的侧枝也可被病菌侵染。在生长季节又可侵染近地表的茎、地下茎、匍匐茎和块茎。该病菌能在较大温度范围内生长,菌核在830之间皆可萌发担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3,低温潮湿的环境利于该病的生最适宜该病害发展的土壤温度为l8。当外界条件不适宜快速出苗时,如低温和土壤过湿它会对幼芽产生极大的危害。,黑痣病防治措施农业措施选用无病种薯,培育无病壮苗,建立无病留种田。由于菌核能长期在土壤中越冬存活,可与小麦、玉米、大豆等作物倒茬,实行三年以上轮作制,避免重迎茬。只有长时间的与谷物类或牧草类轮作,才能降低该病害发生。浅种发芽很好的块茎,减少幼芽在土壤中的时间也可减轻危害。通过用土壤杀菌剂,如(五氯硝基苯)混合在种植带上,可降低该病害的发生。用木霉和双核丝核菌作为生物防治可减轻此病害。注意地块的选择,应选择地势平坦,易排涝,以降低土壤湿度。适时晚播和浅播,以提高地温,促进早出苗,减少幼芽在土壤中的时问,减少病菌的侵染。一旦田问发现病株,应及时拔除,在远离种植地块处深埋,病穴内撒人生石灰等消毒。,黑痣病防治措施化学防治(目前尚无很满意的药物)药剂拌种,为防种薯带病和土壤传染,栽种时薯块用多菌灵等内吸性杀菌剂稀释液浸种或25适乐时、35满适金等药剂稀释后拌种。用大西北微肥拌种和叶面喷施可减轻病害。垄沟药剂喷雾用25的阿米西达(Amistar)悬浮剂等,在种薯播种到垄沟后马上进行沟内喷药使药物均匀喷到土壤和芽块上,然后复土;进行土壤消毒,用土壤消毒剂PCNB(氯硝基苯)混合在种植带上,可降低该病害的发生。生物防治用木霉菌(Trichoderma)双核丝核菌(Rhizoctonia)作为生物防治可减轻此病害。,马铃薯立枯丝核菌病,病原RhizoctoniasolaniKtihn称立枯丝核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初生菌丝无色,直径4.98?8.71um,分枝呈直角或近直角,分枝处多缢缩,并具1隔膜,新分枝菌丝逐渐变为褐色,变粗短后纠结成菌核。菌核初白色,后变为淡褐或深褐色,大小0.5*5mm。菌丝生长最低温度4,最高3233,最适23,34停止生长,菌核形成适温2328。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以病薯上的或留在土壤书的菌核越冬。带病种薯是翌年初侵染源,也是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该病发生与春寒及潮湿条件有关,播种早或播后土温较低发病重。该菌除侵染马铃薯外,还可侵染豌豆。,症状主要为害幼芽、茎基部及块茎。幼芽染病有的出土前腐烂形成芽腐,造成缺苗。出土后染病初植株下部叶子发黄,茎基形成褐色凹陷斑,大小1一6cm。病斑上或茎基部常覆有紫色菌丝层,有时茎基部及块茎生出大小不等(1.5mm)形状各异的块状或片状、散生或聚生的小菌核;轻病株症状不明显,重病株可形成立枯或顶部萎蔫或叶片卷曲。,马铃薯立枯丝核菌病,马铃薯立枯丝核菌病防治方法(1)选用抗病品种。(2)建立无病留种田,采用无病薯播种。(3)发病重的地区,尤其是高海拔冷凉山区要特别注意适期播种,避免早播。(4)播种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浸种10分钟。(5)用大西北微肥拌种和叶面喷施可有效减轻病害。,马铃薯粉痂病病原属鞭毛菌马铃薯粉痂病真菌。流行情况病菌以休眠孢子囊球随种薯或病残体越冬。病薯和土中病残体为病害的初侵染源,远距离传播主要依靠种薯,田间传播主要通过浇水、病土、病肥等。休眠孢子囊在土中可存活45年,条件适宜时萌发产生游动孢子,游动孢子静止后成为变形体,由根毛、皮孔或伤口侵入,寄主生长后期在病组织内形成海绵状孢子囊球,病组织溃解,休眠孢子囊球又落入土中越冬或越夏。土温1820,土壤湿度90左右,pH4.75.4适宜病菌生长发育,田间发病较重。马铃薯生长期降雨多、夏季凉爽利于发病。病害轻重主要取决于初侵染数量和程度。-,马铃薯粉痂症状此病主要为害块茎和根部。块茎受害,初在表皮上出现褐色小点,外围具有半透明晕环,以后小斑逐渐隆起膨大成大小不等的疱状斑,表面破裂,散出大量暗褐色粉末状物,即病菌休眠孢子囊球。病斑破裂后,表皮反卷,下陷呈火山口状,外围常具有木栓化斑环。,病原属半知菌广生亚大茎点菌真菌。病菌在叶片上不常产生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器近球形,散生于寄主表皮下,有孔口,分生孢子器直径100220微米。分生孢子长椭圆形至近圆筒形,单胞,无色,大小为1528微米34.5微米。病菌可产生微菌核,其表面光滑,近圆形,直径3090微米。-流行情况病菌以菌核或以菌丝随病残组织在土壤中越冬,也可在其他寄主残体上越冬。条件适宜时通过雨水把地面病菌冲溅到叶片或茎蔓上引起发病。以后在病部产生菌核或分生孢子器借雨水或浇水扩散,进行再侵染。温暖高湿有利于发病。土壤贫瘠、管理粗放、种植过密、植株生长衰弱的地块发病较重。-,马铃薯叶枯病,症状:此病主要为害叶片,多是生长中后期下部衰老叶片先发病,从靠近叶缘或叶尖处侵染。初形成绿褐色坏死斑点,以后逐渐发展成近圆形至V字形灰褐色至红褐色大型坏死斑,具不明显轮纹,外缘常褪绿黄化,最后致病叶坏死枯焦,有时可在病斑上产生少许暗褐色小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有时可侵染茎蔓,形成不定形灰褐色坏死斑,后期在病部可产生褐色小粒点。马铃薯叶枯病叶:,症状此病主要为害叶片,多是生长中后期下部衰老叶片先发病,从靠近叶缘或叶尖处侵染。初形成绿褐色坏死斑点,以后逐渐发展成近圆形至V字形灰褐色至红褐色大型坏死斑,具不明显轮纹,外缘常褪绿黄化,最后致病叶坏死枯焦,有时可在病斑上产生少许暗褐色小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有时可侵染茎蔓,形成不定形灰褐色坏死斑,后期在病部可产生褐色小粒点。,马铃薯叶枯病,后期症状,初期症状,马铃薯叶枯病,田间症状,防治方法选择较肥沃的地块种植,掌握适宜的种植密度。增施有机肥,适当配合施用磷、钾肥。生长期加强管理,适时浇水和追肥,防止植株早衰。用大西北牌多元微肥拌种加喷施可防止植株早衰、减轻病害。必要时进行药剂防治,发病初期选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40多硫悬浮剂400倍液、45噻菌灵悬浮剂1000倍液喷雾。马铃薯叶枯病为害田间症状(见右图)。,粉痂病,疮痂病,疮痂病,马铃薯疮痂病,为害症状危害马铃署块茎,块茎表面出现近圆形至不定形木栓化疮痂状淡褐色病斑或斑块,手摸质感粗糙。通常病斑虽然仅限于皮层,但被害薯块质量和产量仍可降低,不耐贮藏,且病薯外观不雅,商品品级大为下降。马铃薯块茎表面先产生褐色小点,扩大后形成褐色圆形或不规则形大斑块,因产生大量木栓化细胞致表面粗糙,后期中央稍凹陷或凸起呈疮痂状硬斑块。病斑仅限于皮部不深入薯内,别于粉痂病。,马铃薯疮痂病为真菌性病害,病原为疮痂链霉菌Streptomycesscabies(Thaxter)Waks.etHenrici.。病原属放线菌链霉菌马铃薯疮痂链霉菌细菌,其菌丝细长,有分枝、多核,直径为0.5-1微米,末端呈螺旋状,连续分割生成大量孢子。孢子圆筒形,无内生孢子,大小为1.2-1.5微米0.8-1微米。马铃薯疮痂病病菌一般在种薯上越冬,或在土壤中腐生。病土、带菌肥料和病薯是主要的侵染源。病菌一般经由土壤气孔从马铃薯表皮皮孔或伤口侵入,但在马铃薯块茎表皮木栓化后侵入较难。马铃薯疮痂病在土壤高温干燥情形下适宜发病,适宜发病温度为20-30。中偏微碱性砂壤土发病严重,PH值5.2以下土壤很少发病。白色薄皮品种易感病,褐色厚皮品种较抗病。-为世界性病害,除了土壤极酸地区外,各产地几乎都有发生,尤其在连作较重的地区、偏碱地和温室的马铃薯生产中,严重影响马铃薯品质和产量。该病害主要危害薯块,影响马铃薯的商品价值,同时降低马铃薯的耐贮性、质量及芽势。-,马铃薯疮痂病,马铃薯疮痂病,侵染循环病原在土壤中腐生,或在病薯上越冬。块茎生长的早期表皮木栓化之前病原从皮孔或伤口侵入后发病,当块茎表面木栓化后,侵入则较困难。适合该病发生的温度为2530。发生特点病薯长出的植株极易发病,健薯播入带菌土壤中也能发病。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白色薄皮品种易发病,褐色、厚皮品种较抗病。除为害马铃薯外,还可为害萝卜、芜菁等。防治方法1种子消毒播前用40%福尔马林120倍液浸种4分钟。2农业防治选用无病种薯,一定不要从病区调种。多施有机肥或绿肥,可抑制发病。与葫芦科、豆科、百合科蔬菜进行5年以上轮作。选择保水好的菜地种植,结薯遇干旱旱应及时浇水。3、适当施用酸性肥料和增施绿肥,可抑制发病。播前沟施50五氯硝基苯毒土(2-3千克/亩,拌细土5075千克配成毒土。4、大西北微肥拌种加喷施可有效减轻病害。4、药剂防治: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5000倍液,或新植霉素(100万单位)5000倍液,或45%代森铵水剂900倍液,或DT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DTM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加瑞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每隔710天一次,连续喷23次。,马铃薯早死病,病原VerticilliumdahliaeKleb.称大丽轮枝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菌丝无色,老熟后褐色,有分隔和分枝,大小252152169(m)。分生孢子梗基部始终透明,孢子梗上每轮具24根小枝,大小13.721.42.32.7(m),每小枝上顶生1个或多个分生孢子。分生孢子长卵圆形,单胞无色,大小2.39.11.53.0(m),能形成微菌核。症状又称马铃薯黄萎病或早熟病。发病初期由叶尖沿叶缘变黄,从叶脉向内黄化,后由黄变褐干枯,但不卷曲,直到全部复叶枯死,不脱落。根茎染病初症状不明显,当叶片黄化后,剖开根茎处维管束已褐变,后地上茎的维管束也变成褐色。块茎染病始于脐部,维管束变浅褐色至褐色,纵切病薯可见“八”字半圆形变色环。,播途径和发病条件该病是典型土传维管束萎蔫病害。病菌以微菌核在土壤中、病残秸秆及薯块上越冬,翌年种植带菌的马铃薯即引起发病。病菌在体内蔓延,在维管束内繁殖,并扩展到枝叶,该病在当年不再进行重复侵染。病菌发育适温1924,最高30,最低5,菌丝、菌核60经10分钟致死。一般气温低,种薯块伤口愈合慢,利于病菌由伤口侵入。从播种到开花,日均温低于15持续时间长,发病早且重;此间气候温暖,雨水调和,病害明显减轻。地势低洼、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灌水不当及连作地发病重。此外有报道V.albo-atrumReinkeetBerthold也可引起该病。-,马铃薯早死病,马铃薯早死病,又称马铃薯黄萎病或早熟病。发病初期由叶尖沿叶缘变黄,从叶脉向内黄化,后由黄变褐干枯,但不卷曲,直到全部复叶枯死,不脱落。,马铃薯早死病,防治方法(1)选育抗病品种如国外的阿尔费、迪辛里、斯巴恩特、贝雷克等品种较耐病。(2)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充分腐熟有机肥。(3)播种前种薯用0.2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浸种1小时。(4)与非茄科作物实行4年以上轮作。(5)用大西北牌多元微肥拌种加喷施,可有效减少发病,减轻病害。(6)发病重的地区或田块,每667m2用50多菌灵2kg进行土壤消毒;发病初期喷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一7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此外可浇灌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350倍液,每株灌对好的药液0.51或用12.5增效多菌灵浓可溶剂200一300倍液,每株浇灌100ml。隔10天1次,灌1次或2次。,病原SclerotiumrolfsiiSacc.称齐整小核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有性态为Atheliarolfsii(Cursi)Tu.坏死型:叶、叶脉、叶柄及枝条、茎部都可出现褐色坏死斑,病斑发展连接成坏死条斑,严重时全叶枯死或萎焉脱落;卷叶型:叶片沿主脉或自边缘向内翻转,变硬、革质化,严重时每张小叶呈筒状。此外还有复合侵染,引致马铃薯发生条斑坏死。,马铃薯皱缩花叶,马铃薯病毒病田间,马铃薯病毒病症状,马铃薯病毒病图薯块和叶片,马铃薯病毒病-普通花叶病,卷叶型,马铃薯病毒病在块茎上的症状,马铃薯病毒病2.病原,马铃薯X病毒(potatovirusX简称PVX)在马铃薯上引起轻花叶症,有时产生斑驳或环斑马铃薯S病毒(potatovirusS简称PVS),在马铃薯上引起轻度皱缩花叶或不显症马铃薯A病毒(potatovirusA简称PVA)在马铃薯上引起轻花叶或不显症马铃薯Y病毒(potatovirusY简称PVY),在马铃薯上引起严重花叶或坏死斑和坏死条斑马铃薯卷叶病毒(potatoleafrollvirus简称PLRV)该病毒寄主范围主要是茄科植物,在马铃薯上引起卷叶症此外烟草花叶病毒(TMV)也可侵染马铃薯,3.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以上几种病毒除PVX外,都可通过蚜虫及汁液摩擦传毒。田间管理条件差,蚜虫发生量大发病重。此外,25以上高温会降低寄主对病毒的抵抗力,也有利于传毒媒介蚜虫的繁殖、迁飞或传病,从而利于该病扩展,加重受害程度,故一般冷凉山区栽植的马铃薯发病轻。品种抗病性及栽培措施都会影响本病的发生程度。,发病规律:侵染病原普通花叶病:由马铃薯X病毒(PXV)引起,病毒由带病种薯汁液接种传染。条斑花叶病:由马铃薯Y病毒(PYV)引起,病毒由带病种薯汁液接种,桃蚜侵染。卷叶病:由马铃薯卷叶病毒(PLRV)引起,病毒由带病种薯通过汁液接种,桃蚜传染。-传播方式种薯传播:马铃薯是一种块茎繁殖的作物,植株感病后,各种病毒都能通过带毒种薯的繁殖传播下去。-接触传播:种薯带毒后,可通过种薯切块、田间作业时健株与病株的接触磨擦以及操作的工具和昆虫的活动等构成侵染。、昆虫传染:通过刺吸式口器的蚜虫、叶蝉以及少数的甲虫在取食带毒的寄主植株和健株时构成传播。-,马铃薯病毒病,马铃薯病毒病防治方法,选用抗病或耐病丰产良种:针对当地病毒种类,选用适合当地种植的抗、耐病品种。我省比较抗病的品种是陇薯1号。采用无毒种薯:各地应因地制宜地建立繁殖无毒种薯基地,超级原种田应设置在高海拔的冷凉地带,一般生产田可通过夏播获得无病种薯,种薯基地要远离一般马铃薯生产田,并加强治虫防病等措施。有条件的地区可推广马铃薯植株的茎尖培养脱毒方法,即根据大部分病毒不能到达马铃薯植株生长点细胞中的原理,采用茎尖培养脱毒方法可获得无毒的马铃薯植株,能有效地控制病毒病,还可采用实生种薯脱毒。研究证明,三种病毒病都不能通过种子传染,故利用实生种子直播法可获得无毒的块茎。药剂防治:主要是喷药治蚜,特别是留种田更要加强防治媒介昆虫,一般在齐苗后或在田间出现个别蚜虫时,即应施药。施药方法同小麦中治蚜方法一致。(4)加强栽培管理:实行精耕细作,高垄栽培,加强培土,合理施肥,增施磷钾肥,用大西北牌多元微肥拌种加叶面喷施23次,能显著提高植株抵抗力显著减轻病害。留种田要及时拔除病株,以清除田间毒源。,马铃薯细菌性疾病,马铃薯环腐病,马铃薯环腐病又称轮腐病,俗称转圈烂、黄眼圈。是一种世界性的由细菌引起的维管束病害。1972年一次调查,病株率一般在20%,重病地块减产达60%以上。,1.症状,本病属细菌性维管束病害。地上部染病分枯斑和萎焉两种类型。枯斑型多在植株基部复叶的顶上先发病,叶尖和叶缘及叶脉呈绿色,叶肉为黄绿或灰绿色,具明显斑驳,且叶尖干枯或向内纵卷,病情向上扩展,致全株枯死;萎焉型初期则从顶端复叶开始萎焉,叶缘稍内卷,似缺水状,病情向下扩展,全株叶片开始褪绿,内卷下垂,终致植株倒伏枯死,块茎发病,切开可见维管束变为乳黄色以至黑褐色,皮层内现环形或弧形坏死部,故称环腐,经贮藏块茎芽眼变黑干枯或外表爆裂,播种后不出芽,或出芽后枯死或形成病株。病株的根、茎部维管束常变褐,病蔓有时溢出白色菌脓。,马铃薯环腐病薯块,马铃薯环腐病病状,一般病株前期生长正常,不表现明显症状。到现蕾开花后,病株症状陆续表现为萎蔫型。先是顶部叶片变小,叶缘向上卷曲,叶色变淡呈灰绿,接着一枝或数枝茎杆萎蔫垂倒,然后逐渐黄化枯死。枯死后叶片不脱落是萎蔫病株的一个特点。病株维管束切开后,变为黄褐色,花和浆果无病症表现。,马铃薯环腐病薯块,马铃薯环腐病2.病原,属病原细菌,密执安棒杆菌马铃薯环腐致病型(Clavibactermichiganensesubsp.Sepedonicum(Spieckermann&Kotthoff)Davisetal),异名环腐棒杆菌(Corynebacteriumsepedonicum(Spieck&Kotthoff)Skaptason&Burkholder)。菌体短杆状,大小0.40.60.81.2微米,没有鞭毛,单生或偶而成双,不形成荚膜及芽孢,好气。在培养基上菌落白色,薄而透明,有光泽,人工培养条件下生长缓慢,革兰氏染色阳性。,马铃薯环腐病3.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该菌在种薯中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病薯播下后,一部分芽眼腐烂不发芽,一部分出土的病芽,病菌沿维管束上升至茎中部,或沿茎进入新结薯块而致病。适合此菌生长温度2023,最高3133,最低12。致死温度为干燥情况下50经10分钟。最适pH6.88.4,传播途径主要是在切薯块时,病菌通过切刀带菌传染。,4.病害控制,防治策略应采取以加强检疫,杜绝菌源为中心的综合防治措施。(1).严格执行检疫制度(2).建立无病留种基地(3).选用健薯,汰除病薯(播种前把种薯先放在室内堆放5-6d,进行晾种,不断剔除烂薯,使田间环腐病大为减少。此外用50ug/kg硫酸铜浸泡种薯10min、用大西北牌多元微肥拌种有较好效果。提倡小种薯作种,避免切刀传染,如用切块播种,应进行切刀消毒。)(4).培育和选用抗病品种(5).栽培管理:加强水肥管理,用大西北微肥从苗期开始喷施,提高植株抗病抗逆能力。,马铃薯黑胫(茎)病病原Erwiniacarotovorasubsp.atroseptica(VanHall)Dye称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马铃薯黑胫亚种,属欧氏杆菌属中造成软腐的一个低温类型。菌体短杆状,单细胞,极少双连,周生鞭毛,具英膜,大小1.31.90.530.6(m),革兰氏染色阴性,能发酵葡萄糖产出气体,菌落微凸乳白色,边缘齐整圆形,半透明反光,质粘稠。该菌适宜温度10一38,最适为2527,高于45即失去活力。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种薯带菌,土壤一般不带菌;病菌先通过切薯块扩大传染,引起更多种薯发病,再经维管束或髓部进入植株,引起地上部发病。田间病菌还可通过灌溉水、雨水或昆虫传播,经伤口侵入致病,后期病株上的病菌又从地上茎通过甸甸茎传到新长出的块茎上。贮藏期病菌通过病健薯接触经伤口或皮孔侵入使健薯染病。窖内通风不好或湿度大、温度高,利于病情扩展。带菌率高或多雨、低洼地块发病重。,马铃薯黑胫病症状主要侵染茎或薯块,从苗期到生育后期均可发病。种薯染病腐烂成粘团状,不发芽,或刚发芽即烂在土中,不能出苗。幼苗染病一般株高15一18cm出现症状,植株矮小,节间短缩,或叶片上卷,褪绿黄化,或腹部变黑,萎蔫而死。横切茎可见三条主要维管束变为褐色。薯块染病始于脐部,呈放射状向髓部扩展,病部黑褐色,横切可见维管束亦呈黑褐色,用手压挤皮肉不分离,湿度大时,薯块变为黑褐色,腐烂发臭,别于青枯病。,马铃薯黑胫(茎)病防治方法:(1)选用抗病品种如抗疫1号、胜利1号、反帝2号、渭会2号、渭会4号和渭薯2号等。(2)选用无病种薯,建立无病留种田,(3)切块后用大西北牌多元微肥浸种,再草木灰拌种后立即播种。(4)适时早播,促使早出苗。(5)发现病株及时挖除,特别是留种田更要细心挖除,减少菌源。(6)种薯入窖前要严格挑选,入窖后加强管理,窖温控制在14,防止窖温过高,湿度过大。(7)用大西北牌多元微肥拌种和叶面喷施能减轻病害,特别是减轻后期病害,但要从拌种开始。,马铃薯青枯病病原Pseudomonassolanacearum(Smith)Smith称青枯假单胞菌或茄假单胞菌,属细菌。菌体短杆状,单细胞,两端圆,单生或双生,极生1-3根鞭毛,大小0.92.00.50.8(m)。在肉汁陈蔗糖琼脂培养基上,菌落圆形或不整形,污白色或暗色至黑褐色,稍隆起,平滑具亮光,革兰氏染色阴性。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随病残组织在土壤中越冬,侵入薯块的病菌在窖里越冬,无寄主可在土中腐生14个月至6年。病菌通过灌溉水或雨水传播,从茎基部或根部伤口侵入,也可透过导管进入相邻的薄壁细胞,致茎部出现不规则水浸状斑。青枯病是典型维管束病害,病菌侵入维管束后迅速繁殖并堵塞导管,妨碍水分运输导致萎蔫。该菌在10一40均可发育,最适为30一37,适应pH68,最适pH6.6,一般酸性土发病重。田间土壤含水量高、连阴雨或大雨后转晴气温急剧升高发病重。,马铃薯青枯病症状病株稍矮缩,叶片浅绿或苍绿,下部叶片先萎蔫后全株下垂,开始早晚恢复,持续45天后,全株茎叶全部萎蔫死亡,但仍保持青绿色,叶片不凋落,叶脉褐变,茎出现褐色条纹,横剖可见维管束变褐,湿度大时,切面有菌液溢出。块茎染病后,轻的不明显,重的脐部呈灰褐色水浸状,切开薯块,维管束圈变褐,挤压时溢出白色粘液,但皮肉不从维管束处分离,严重时外皮龟裂,髓部溃烂如泥,别于枯萎病。,马铃薯青枯病【防治方法】(1)实行与十字花科或禾本科作物4年以上轮作,最好与禾本科进行水旱轮作。(2)选用抗青枯病品种,并选择无病地育苗,采用高畦栽培,避免大水漫灌。播前用大西北牌多元微肥浸种后用草木灰拌种。(3)清除病株后,撒生石灰消毒。(4)加强栽培管理,采用配方施肥技术,从苗期开始喷施大西北牌多元微肥23次,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或草木灰,可改变微生物群落。还可每亩施石灰100150公斤,调节土壤pH值。(5)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用硫酸链霉素或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或农抗“401”500倍液、25%络氨铜水剂500倍液、77%可杀得可湿性微粒粉剂400500倍液、50%百菌通可湿性粉剂400倍液、12%绿乳铜乳油600倍液、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700倍液灌根,每株灌对好的药液0.30.5升,隔10天1次,连灌23次。(目前尚无理想的药物,前4项是重要的),马铃薯软腐病病原有3种。Erwiniacarovorasubsp.carotovora(Jones)Bergeyeta1.称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胡萝卜软腐致病变种和E,caritivirasybso.atroseptica(VanHall)Dye称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马铃薯黑胫亚种及E.chrysanthemiBurkhBurkholder,McFaddenetDimock称菊欧氏菌。菌体直杆状,大小130.5一1(m),单生,有时对生,革兰氏染色阴性,靠周生鞭毛运动,兼厌气性。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原菌在病残体上或土壤中越冬,经伤口或自然裂口侵入,借雨水飞溅或昆虫传播蔓延。,马铃薯软腐病症状主要为害叶、茎及块茎。叶染病近地面老叶先发病,病部呈不规则暗褐色病斑,湿度大时腐烂。茎部染病多始于伤口,再向茎干蔓延,后茎内髓组织腐烂,具恶臭,病茎上部枝叶萎蔫下垂,叶变黄。块茎染病多由皮层伤口引起,初呈水浸状,后薯块组织崩解,发出恶臭。,马铃薯软腐病初期症状:接触地面的小叶软腐茎块症状:皮孔感染,微微有软腐,马铃薯软腐病防治方法:(1)加强田间管理,注意通风透光和降低田间湿度。(2)及时拔除病株,并用石灰消毒减少田间初侵染和再侵染源。(3)避免大水漫灌。(4)用大西北牌多元微肥拌种和喷施,能提高植株抵抗力减轻病害。(5)喷洒50百菌通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2绿乳铜乳油600倍液、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马铃薯病害新的防治思路和方案马铃薯的各种病害发生后虽然多数可以用农药控制住,但损害已形成而早疫病、晚疫病发生时是多数地区伴有雨天,很难喷施农药。目前主张是做到“防病而无病、防病而不病”和“防病治虫”新观念。以提高植株的抗病力为重点结合农药预防,是当今较为经济合理的方案。此方案为:1、播种前用大西北牌多元微肥“薯类茎块根类专用肥”拌种(浸种、淋种)再用草木灰拌种,针对有些疾病还须用不同的农药拌种;2、苗期57片叶时(在苗高20公分之前)用大西北牌多元微肥“薯类茎块根类专用肥”200克兑30公斤水叶面喷施一次;(早用效果好)3、现蕾期用大西北牌多元微肥“薯类茎块根类专用肥”200克兑30公斤水叶面喷施一次;并同时加入防病农药如“杜邦克露”、“甲霜锰锌”等,尤其是在有疫情天气时;4、块根膨大初期用大西北牌多元微肥“薯类茎块根类专用肥”200克兑3040公斤水叶面喷施一次,同时加入农药(同上),不论有无疫情天气。如疫情发生,则每隔6天进行一次农药喷施,视疫情喷施34次。(机械化喷施依用水量不同另设计剂量)喷施微肥的成本远远低于农药的费用,而且还增产。5、上述方案可显著减轻病害甚至阻止发生,可减少农药使用12次。,防止切块腐烂的措施切块后用大西北牌多元微肥浸种或拌种,然后等薯块上水分干后(约几十分钟)再用草木灰或药剂拌种。1、草木灰拌种:切块后每50公斤种薯用2公斤草木灰和100克甲霜灵加水2公斤进行拌种,拌种后不积堆、不装袋,置于闲房地表2448小时后即可播种。2、药剂拌种:用2公斤70甲基托布津加1公斤72%的农用链霉素均匀拌入50公斤滑石粉成为粉剂,每50公斤种薯(切块)用2公斤混合药拌匀,要求切块后30分钟内进行拌种处理。3、切块时,应注意使伤口尽量小,而不要将种薯切成片状和楔状。注意拌种后不可晒更不可装在袋里晒。,切刀一定要消毒,避免因切块增加病害传播和引起种薯块腐烂而导致缺苗。许多病害如马铃薯病毒病、晚疫病、青枯病、环腐病等可通过切刀传播。切刀消毒法:切块使用的刀具用75%的酒精或0.5%的高锰酸钾水溶液消毒,做到一刀一沾,每人两把刀轮流使用,当用一把刀切种时,另一把刀浸泡于消毒液中,换一把刀,防止切种过程中传播病害。方法是:发现病烂薯时及时淘汰,切刀切到病烂薯时要把切刀擦拭干净后再用酒精等进行消毒。,马铃薯切种薯切刀消毒法,包头市大西北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不断追求大西北牌多元微肥与农业生产相适应,不断探讨提高作物抗病害能力和提高作物品质。该叶面肥通过向作物提供各种营养物质、酶促物质、自由氧清除剂、细胞膜稳定剂和最新抗病组合,从而提高植株体内抗病诱导因子和综合内源激素的水平,实现二者的平衡,最终表现为保护细胞膜的完整,使各种不良环境伤害及病原侵害作用大大降低,作物表现出抗病力、抗旱、抗低温胁迫、抗干热风和水涝能力的提高,同时光合效率也提高,农药用量也减少,作物品质也提高。近年来,由于复种指数高,马铃薯的各种病害发生频繁,农药使用也频繁,病原微生物对农药的抗性在增加,许多病害药物也难于防治,惟有提高植株自身的抗病能力,才能减轻和防止病害流行。应用大西北牌多元微肥进行种子处理和叶面喷施,能有效提高马铃薯植株抗病抗旱能力,并使光合效率提高、单株结薯率增加,大薯率增加,品质提高,增产增收。,谢谢!欢迎探讨和合作包头市大西北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世界杰出华商协会会员,提高农民的科技知识就是珍惜土地资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