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物理试题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663579 上传时间:2020-05-1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物理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物理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物理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物理试题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单选题1 . 下列情景中形成的像,属于实像的是( )A湖面的倒影B用放大镜看数字C小孔成像D海市蜃楼2 . “小小竹排江中游”,我们说坐在竹排上的人是静止的,则所选取的参照物是A山B竹排C江边的树D迎面开来的船3 . 下列有关生活中一些物理数据的估测中正确的是A住宅楼一层的高度约为3mB正常人的心跳每秒约60次C一个中学生的体积约为2m3D一节初中物理课的时间大约45s4 . 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老师讲课时声音洪亮是指声音的音调高B真空不能传声C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D在城市主要道路两边,安装噪声监测仪,可以减弱噪声5 . 下列现象形成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是( )A初春,晨雾弥漫B盛夏,河床干枯C晚秋,朝露晶莹D严冬,霜打枝头6 . 下列成语与光的折射现象有关的是( )A立竿见影B镜花水月C坐井观天D海市蜃楼7 . 如图所示,在“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若将蜡烛依次放在a、b、c、d四点,则在光屏上得到的像最大时,蜡烛一定是放在Aa点Bb点Cc点Dd点8 . 小明用焦距为10厘米的凸透镜做成像规律实验,记录了光屏上成清晰像时的四组数据(如表),其中明显错误的一组是A甲B乙C丙D丁9 . 下列数据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一中学生重约为500NB一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0kgC课桌高度约为2mD人步行的速度约5m/s10 . 有关如图所示各图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图甲为小灯泡灯丝中的电流与灯泡两端电压的关系图象B图乙为某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象C图丙为真空中电磁波周期与频率的关系图象D图丁为一定条件下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之间的关系图象二、填空题11 . 夏季,当你在河岸边漫步时,有时会看到“鱼在云中游”的美景。你看到的鱼是由于光的_形成的像,水中的云是由于光的_形成的像,这两个像是否全是虚像?_(选填“是”或“不是”)你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鱼,是由于光射到鱼身上时,发生了_(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的缘故。12 . 如图 2016 年 10 月 17 日 7 时 30 分,“神州十一号”飞船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 射,随着火箭腾空而起,我们看到火箭底部涌出庞大的“白气团”,这是利用水_(填物态变化名称)吸热来保护发射台底。“神州十一号”与“天宫二号”成功对接后,若认为“神州十一号”处于静止状态,则选取的参照物可能是_。13 . 如图,通过倒车雷达判断车离物体的距离,这主要是利用了_(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能传递_14 . 纳米技术是指纳米单位内的科学技术,它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前沿。纳米(nm)是_的单位。15 . 如图,小明从眼镜上取下一块镜片,透过镜片观看邮票上的文字。小明所用的镜片是_透镜,所成的是_像(选填“虚”或“实”)。小明将此镜片放在蜡烛和光屏之间,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然后在镜片前放置一眼镜(如图所示),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向后移动光屏,像又清晰了。此眼镜是_(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16 . 在太阳、星星、月亮、萤火虫、霓虹灯、宝石、水母、白炽灯、蜡烛中,属于自然光源的是_;属于人造光源的是_;不属于光源的是_;可能属于光源也可能不属于光源的是_(填序号)三、实验题17 . 小明想了解不溶于水的化工原料石英粉的密度,已知水的密度为水,他利用天平(含砝码),一个玻璃杯、足量的水,就能完成测量石英粉密度的实验。下面是小明的实验步骤:(1)用调好的天平测量空玻璃杯的质量m0,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的质量、游码在称量标尺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空玻璃杯的质量m0=_g。(2)给玻璃杯中装适量石英粉,使其表面水平,并在该水平面对应杯壁处做标记,测量出_的总质量m1。(3)将石英粉全部倒出,给玻璃杯装水至标记处,测量出_的总质量m2。(4)写出石英粉密度的表达式=_。(用相应的符号表示)(5)这种测量方式所测得石英粉的密度比实际值_(选填“偏大”或“偏小”)。(6)小明测算石英粉的体积使用了下列3种物理方法中的_。A控制变量法B等量替代法C类比法18 . 物理实验课上,同学们分了若干小组做“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和“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两个实验:(1)实验甲小组的小聪同学在烧杯中加入碎冰,等冰熔化成水再进行加热直至沸腾在此过程中他通过测量绘制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通过图象你认为冰在熔化过程中的特点是:_,表示冰熔化是_段(2)乙和丙两组同学虽然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而且同时开始实验,但是水开始沸腾的时间不同,两组同学把数据综合绘制在同一个“温度时间”图象中,如图2所示,分析a、b两组图象不同的可能原因:_(3)实验中为了减少从开始加热到沸腾所用的时间,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写出一种即可)(4)为了说明水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如何操作_19 . 将一支点燃蜡烛和光屏固定在光具座上,透镜在中间移动,下列情况不可能发生的是A没有位置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B有一个位置在光屏上成像,成等大、倒立的实像C有二个位置在光屏上成像,成放大、倒立的实像和缩小、倒立的实像D有三个位置在光屏上成像,成放大、倒立的实像;缩小、倒立的实像和等大、倒立的实像.20 . 如图,让一束太阳光照射三棱镜,射出的光射到竖直放置的白屏上(1)如果我们把一支温度计放在区域,发现温度计的示数_,说明这种光线具有_(2)在区域中我们看到彩色光带,这是_现象自然界中属于这种现象的有_(请举一例)(3)下列应用中:遥控器;验钞机;防晒伞,属于区域光线应用的是_(填序号)(4)如果在白屏与棱镜之间竖直放一块红色玻璃,则白屏上留下_(填“红色” “彩色光带”或“除红色外其他颜色”,下同)(5)如果把一张红纸贴在白屏上,则在红纸上看到_21 . 在“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处于图所示位置时,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烛焰像,可判断这个像是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保持透镜位置不变,若将蜡烛移至10厘米刻度处,为了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应将光屏_(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移动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_,若在水平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B,都无法使它与玻璃板前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选填合理选项)玻璃板未竖直放置;蜡烛A、B不等大;蜡烛A离玻璃板太近22 . 小组同学探究“冰的熔化特点”,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在实验过程中,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而是把装有冰的试管放在水中加热,这样做的目的是使试管_,某时刻温度计的读数如图甲所示,此时的温度是_。(2)小明绘制的温度时间图象如图乙所示。由图可知:冰是_(晶体/非晶体),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_(选填“上升”“不变”或“下降”),冰的熔化过程共持续_分钟。(3)加热到第4min时,物质的状态为_(液态/固态/固液共存)态;在相同的加热条件下,冰熔化成水后温度升高5所需的时间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熔化成水前温度升高5所需的时间。(4)另一组的小华也做了该实验,绘制的温度时间图象如图丙所示,乙、丙图象的差异可能是因为_。A小华用的冰较多B小华用酒精灯的火焰大C小华用的温度计分度值较大23 . 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实验中,某小组实验步骤如下:实验次数入射角反射角130302404035050A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硬纸板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如图甲所示。B让一束红光贴着硬纸板沿着某一角度射到O点,经平面镜反射,沿着另一方向射出,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入射光线EO和反射光线OF的径迹。改变光束入射的角度,多做几次,换用不同颜色的笔记录每次光的径迹。C取下硬纸板,用量角器测量ON两侧的和,将数据记录在下表中。D硬纸板是用两块纸板A和B连接起来的,把纸板B向前折或向后折,如图乙所示,观察反射光线。根据上述实验步骤,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中硬纸板显示出: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位于_两侧。(2)将一束光贴着纸板A沿EC射到O点,若将纸板B各前或向后折,目的是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_内;向前或向后折的过程中,在纸板B上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3)由实验步骤C可以得到的规律是反射角_(选填“”、“=”或“”)入射角。(4)在甲图中,如果将光线沿着FO射向平面镜时,你还会发现的规律是_。(5)如果实验中硬纸板放得没有与平面镜垂直,稍有倾斜,则当入射光贴着硬纸板射向镜面上的O点后,在硬纸板上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四、计算题24 . 1cm3的水中含有3.341022个水分子,那么一个水分子的质量是多少?若将1cm3的水分子平均分给世界上所有的人(全世界人口60亿),每人可得到多少个水分子?以上数据说明分子有何特点?25 . 小阳同学端午节和爸爸妈妈去广州姥姥家。小阳上网查阅地图知道家到阳春站的路程为6km,沿途交通管理部门安装的交通标志牌如图所示,爸爸开车去阳春站。选择坐K1206次列车,其列车时刻表如下表。求: (1)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家开车到阳春站的最短时间;(2)K1206次列车从阳春站到广州站运行的平均速度五、作图题26 . 一束光线从空气斜射向水面,请在图中画出这束光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27 .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AB所成的像。(_)六、简答题28 . 在森林中旅游时,请不要随意丢弃透明的饮料瓶,以防止引起森林大火,请解释其中的道理第 9 页 共 9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