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 声现象章节练习题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663523 上传时间:2020-05-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 声现象章节练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 声现象章节练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 声现象章节练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 声现象章节练习题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单选题1 . 将拨响的琴弦用手一按,响声立即消失原因是( )A声音被手挡住了B声音被手吸收了C琴弦的振动停止了D以上说法都不对2 . 小燕家进行了以下几项装修,你认为哪一项不能减弱噪声( )A安装空调B封闭阳台C给卧室铺地毯D安装双层玻璃窗3 . 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B汽车安装的倒车雷达是利用电磁波工作的C声源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D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都伴有次声波的产生4 . 关于“隔墙有耳”一词蕴含的物理意义的说法中:固体可以传播声音;声具有能量;声能传播信息;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其中正确的是ABCD5 . 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波是一种电磁波,但它不能在真空中传播B高速公路两侧安装透明板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C“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声音的音调高D通常女声比男声“尖”,这是因为女声音调高6 . 天坛公园的回音壁是我国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回音壁应用的声学原理是A声音的反射增强原理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C声音的音调不同D发声的物体在振动7 . 下列估测,较合理的是A成年人步行的速度约为30cm/sB教室的课桌高约为800cmC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D一名中学生的质量约为1.5t8 . 在往保温瓶里灌开水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瓶里水位的高低,这是因为A灌水时,水越来越多,水的振动加快,因而音调越来越高B灌水时,加剧了瓶的振动,所以音调越来越高C灌水时,由于瓶内空气柱越来越短,空气振动频率变高,我们听起来音调越来越高D以上说法都不对9 . 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A笛子发出的声音是由笛子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B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C清脆的风铃声是通过空气传播进入人耳的D“公共场所禁止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在公共场所说话响度要小10 . 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D人们根据音调来辨别不同乐器的声音11 . 音乐小组的几位同学制作了各自的乐器,乐器发声的波形图如下图所示,对此说法错误的是( )A乐器发声时都在振动B乐器发声的响度相同C乐器发声的音色相同D乐器发声的音调相同二、多选题12 . 在下列事例中,利用声可以传递能量的是A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B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片C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D通过声学仪器接收次声波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三、填空题13 . 当音调或响度改变时,示波器上所显示的也会改变如图中给出了相同时间内两个不同音调或响度的发声体A和B振动的其中的音调高,而甲乙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形可知:是乐音的14 . 吉他演奏员来回移动手指按弦的位置来改变发声弦的长度,这是为了改变弦发声的_;“闻其声如见其人”是通过_来辨别的。15 . 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_;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_;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_;人们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是_ 。16 . 演唱会上,坐在后排的小陈可以清晰地听到他喜欢的明星的歌声因为歌手发出的声音经过扩音设备_大大增强.虽然看不清台上的歌手.但根据声音的_,也能辨认出演唱的歌手.17 .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后面提出的问题材料:气温影响着地面附近的空气状况,气温越高,地面附近空气变得越稀薄,声音在其中的传播速度越快大,因而声速与气温有关晴天的中午,地表迅速升温,地表附近的气温较上层的气温高,声音在地表附近的传播速度较上层快,所以地面上的声源发出的声音向四周传播时是向上拐弯的(1)赤日炎炎,在沙漠里即使相距不太远的人也难以听清对方的大声喊叫,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声源传播时向_(上 / 下)拐弯(2)“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在清冷的深夜,姑苏城外寒山寺的钟声的传播路径向_(上 / 下)拐弯18 . 往保温壶灌开水时,能根据声音的变化判断水是否灌满。灌水时听见的声音是由_振动产生的。刚开始灌水时,听到声音比较沉闷沙哑;水快灌满时,声音又比较清脆悦耳,于是他明白刚开始灌水发声的音调比快灌满时发声的音调_(选填“高”或“低”),同时也说明了声音可以传递_(选填“信息”或“能量”)。19 . 将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让另外一个人敲一下铁管的另一端,你会听到两次声响,两次分别是从_和_传来的。20 . 声音是由物体_产生的,平时我们听到声音主要是通过_传入我们耳朵里面的。21 . 一个声源2min内振动了720次,它的频率为是_Hz,人耳_(能/不能)听到该声音;许多青少年在“变声期”感觉到自己的声音“变粗”,这里的“粗”指的是声音的_发生变化(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22 . 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发生8.1级强震,地震发出的是_声波,我们看到的电视画面是由同步通讯卫星通过_传递到全国各地23 . 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_而形成的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_s以上,人耳就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是_m在屋子里说话比在操场上说话听起来更响亮,原因是屋子的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与原声延迟时间_,最终_四、实验题24 . 如图所示是小明家挂的金属管风铃,微风吹过,金属管风铃发出悦耳的声音。小明想探究管子发出声音振动的频率与长度、直径的关系。他选取了材料与管壁厚度都相同,长度和直径都不相同的三根直管,将他们用细线悬挂,敲击后,测出各自发出声音的频率。数据如下:编号长度/cm直径/cm频率/Hz1201.521312302.012843502.5656(1)敲击金属管时,声音是由金属管_产生的,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金属管,则金属管发出声音的_将不同。(2)三根管中音调最低的是_号管。(3)根据表中数据,能否得出“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随长度、直径的增大都会减小”的结论?请说明你的理由答:_(选填“能”或“不能”):理由:_。(4)如果想得出管子发出声音振动的频率与直径的关系,则需再增加一根长度为20cm直径为_cm的金属管。25 . 李楠同学看到演奏者在拉二胡之前先调节琴弦的松紧程度,她想,是不是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跟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呢?她找来橡皮筋,用牙齿和手把橡皮筋拉开,拨动时,改变松紧程度,听起来音调确实不同(1)她得出的结论应该是:橡皮筋拉得越紧,其音调越(2)她经历的探究过程是:提出问题,、设计并进行实验,分析论证五、综合题26 .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潜艇的“耳目”声呐潜艇最大的特点是它的隐蔽性,作战时需要长时间在水下潜航,这就决定它不能浮出水面使用雷达观察,而只能依靠声呐进行探测,所以声呐在潜艇上的重要性更为突出,被称为潜艇的“耳目”。声呐是利用水中声波对水下目标进行探测、定位和通信的电子设备,是水声学中应用广泛的一种重要装置。声呐能够向水中发射声波,声波的频率大多在10kHz30kHz之间,由于这种声波的频率较高,可以形成较指向性。声波在水中传播时,如果遇到潜艇、水雷、鱼群等目标,就会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波被声呐接收,根据声信号往返时间可以确定目标的距离。声呐发出声波碰到的目标如果是运动的,反射回来的声波(下称“回声”)的音调就会有所变化,它的变化规律是:如果回声的音调变高,说明目标正向声呐靠拢;如果回声的音调变低,说明目标远离声呐,这种现象叫做多普调高效应Doppler effect。(1)人耳能够听到声呐发出的声波的频率范围是_Hz到_Hz。(2)在月球上不能用声呐技术来测量物体间的距离,因为_。(3)如果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发出的声波信号在10s后接收到经潜艇B反射回来的信号,且信号频率不变,则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是_km,(设声波在海水中传播速度为1500m/s。)(4)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继续监控潜艇B,突然接到潜艇B反射回来的声波频率是变高的,则潜艇B是_(选填“远离”或“靠近”)潜艇A,现测出潜艇B的速度是10m/s且大小不变,方向始终在潜艇A、B的连线上,经过两分钟后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为_m。第 6 页 共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