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九年级下册综合限时检测(第一~三单元)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622751 上传时间:2020-05-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九年级下册综合限时检测(第一~三单元)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历史九年级下册综合限时检测(第一~三单元)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历史九年级下册综合限时检测(第一~三单元)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九年级下册综合限时检测(第一三单元)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美国内战和俄国1861年改革解决了其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共同问题是A销售市场B资金C原料D自由劳动力2 . 马克思说:北方人看不惯南方人,南方人不服北方人。当前南北之问的矛盾不是别的,而是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斗争。这个斗争之所以爆发,是因为这两种制度不能再在北美大陆上和平共处了。其中“两种社会制度”是指( )北方资本主义经济南方封建经济北方奴隶经济南方奴隶制种植园经济ABCD3 . 印度和巴基斯坦常因殖民者遗留下的领土纠纷而冲突不断,造成了南亚地区长期的动荡和不安,印度独立前,是下列哪个国家的殖民地A英国B美国C法国D俄国4 . 某校九年级学生李强在学习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时,将它与俄国1861年改革进行了比较,概括出两次改革运动有以下相同点。其中正确的是( )A改革前两国同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C改革实现了农奴的“解放”D改革后都建立了民主共和政体5 . 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竞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材料中的“列宁的思路”是指( )A建立苏维埃政权B实施新经济政策C实行农业集体化D建立计划经济模式6 . 14051433年,中国明朝的郑和曾经7次下西洋,成为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他首次远航的时间比哥伦布的航行要早。A将近1个世纪B1个世纪C将近2个世纪D2个多世纪7 . 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下列选项中与这次改革无关的是( )A农民在法律上是自由人B使俄国摆脱了民族危机C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D农奴制残余仍大量存在8 . 有人说:“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20年的秋天阴云密布,1922年的春天阳光灿烂。”这里“阳光灿烂”的原因是A推行农奴制改革B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实施新经济政策D形成斯大林模式9 . 改革是发展的动力。下面使社会性质发生改变的改革有大化改新明治维新彼得一世改革1861年改革ABCD10 . 下列是一组人物图片展,其主题是“交通运输的开拓者”,你认为不适合这一主题的是( )A詹天佑B冯如C莱特D爱迪生11 . 1912年4月,“泰坦尼克”号客轮在从英国到美国的首航中不幸沉没下面是某历史兴趣小组搜集的该客轮的背景资料,其中符合史实的是( )使用电灯照明豪华客舱配置电脑采用蒸汽机组作为动力用无线电报与外界联系ABCD12 . “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名正言顺地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他们解除对于英王的一切隶属关系”这段文字应该是出自A拿破仑法典B人权宣言C权利法案D独立宣言13 . 图显示十月革命起义队伍最后进攻的地点是A斯莫尔尼宫B冬宫C彼得保罗要塞D邮政局14 . 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特点是( )A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B首先发生在英国其次发展到其他国家C主要发明来自手工工匠的经验D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15 . 列宁曾经评价说:“华盛顿会议为太平洋两岸的两个资本主义国家的战争埋下了火种。”这说明华盛顿会议没有彻底解决哪两个国家的矛盾( )A美国和德国B美国和日本C法国和德国D德国和英国16 . 19世纪60年代是资本主义制度巩固与发展的重要时期。但下列发生在这一时期的历史事件中,没有体现时代发展主流的是A美国南北战争B俄国1861年改革C日本明治维新D中国洋务运动17 . 1872年,法国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发表了著名作品八十天环游地球。当年环游地球可乘坐的交通工具有( )火车轮船汽车飞机ABCD18 . 如图是“西方列强占比变化统计表”。标题中省略的内容是A输华鸦片B军舰吨位C殖民地面积D工业生产总值19 . 标志着帝国主义在非洲长达500年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的事件是A埃及独立B印度独立C纳米比亚独立D古巴走上社会主义道路20 . 19世纪中后期,日本由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转变成一个近代资本主义国家,得益于A实施大化改革B发动“光荣革命”C实行1861年农奴制改革D实行明治维新二、综合题21 . 阅读材料,完成以下要求。材料一 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法美德力量对比英国法国美国德国1860年世界工业生产量12341910年世界工业生产量34121910年殖民地面积位次1245材料二:一把枪挑起一场战争。(1)依据材料一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德英法的经济发展有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导致这种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分析材料二所指的事件是什么?(2)一战后重建了怎样的世界新秩序?其实质是什么?(3)一战后召开的两次国际会议作出的决定对中国分别有什么影响?说明了什么道理2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读图说史)材料一:(1)图1和图2分别是哪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它们的动力机器分别是什么?材料二:1870年、1913年英、法、美、德四国工业生产总值在世界工业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2)根据材料二,指出英、美两国工业地位的变化。分析这段时间美国工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科技威力)材料三:军事科技的加速发展令人始料不及。在18991902年的第二次布尔战争中,一门5英寸口径的大炮还需要32头壮牛来牵引,到1916年,号称“陆地巡洋舰”的坦克就已经成为驰骋沙场的流动炮台到了20世纪90年代,海湾战争中一架F15E重型战斗轰炸机的攻击能力,相当于140门大炮同时发射的威力。(3)材料三中新式武器的使用有何影响?在当今世界,谁不重视科技,谁就会被淘汰。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23 . 社会主义革命和事业是20世纪影响最为广泛的事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1)十月革命爆发于俄国的哪个城市?其性质是什么?材料二19131925年俄国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表年份项目1913年1921年1923年1925年粮食产量(亿普特)39.7922.1334.5544.24历史经济成长历程(2)根据材料二归纳出19131921年俄国(苏俄)粮食产量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分析一下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3)概括19211925年苏俄(联)粮食产量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变化趋势的主要原因。材料三我们不得不付出代价,为苏联经济体制所固有的过分依赖原料工业和国防工业而损害日用消费品生产的发展付出代价为限制甚至压制企业、个人的创造性和进取精神付出代价。今天我们在收割那几十年的苦果,既有物质上的,也有精神上的。普京千年之交的俄罗斯(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三中“苦果”的根源是什么?24 .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李鸿章正是在上海战场亲眼目睹了西洋火器的威力后,才从一个传统的中国士人,转变为西方技术的终身信徒。他在寄给老师曾国藩的信函中自信地写道:“炮力所穿,无孔不入西洋炸炮,战守攻具,天下无敌”。外国人评点李鸿章材料二李鸿章办了多年洋务之后,在给曾国藩的信中写道:“惟中国政体,官与民、内与外均难合一抑实不如日本。”后来,曾为洋务运动旗帜的江南制造总局,被日军侵占,更名为“三菱重工株式会社江南造船所”。外国人评点李鸿章(1)概括材料一,指出李鸿章学习西方技术的直接原因是什么?举两例说明洋务派是如何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2)从材料二中分析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的原因。(3)结合所学知识,从近代化角度简要评价李鸿章。第 8 页 共 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