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单元检测题(二)历史试题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622446 上传时间:2020-05-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上册单元检测题(二)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八年级上册单元检测题(二)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八年级上册单元检测题(二)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上册单元检测题(二)历史试题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历史往往赋予各个时代不同的主题。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主题是A民主、科学B独立、自主C自强、求富D救亡、图存2 . 如果你想去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现场感受爱国主义教育,就应该前往( )A南京B遵义C上海D延安3 . 下列人物中,被誉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的是A康有为B梁启超C陈独秀D孙中山4 . 胡适在1923年的一封信中说:“25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是创造了三个新时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新民丛报;一是新青年。”胡适所说的“三个时代”是A辛亥革命、护法运动、新文化运动B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护国运动C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D戊戌变法、护国运动、护法运动5 . “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这是董必武同志于1961年写的怀念战友的诗句。下列关于诗中的“会”表述正确的是A1921年7月在北京召开B选举毛泽东为中央局书记C通过了党的纲领D始终在一个地方召开6 . “灯闪着,风吹着,蟋蟀叫着,我坐在床上看书。月亮出了,风熄了,我应在院中唱歌。”这是溥仪(1906-1967)在17岁时写的一首新诗。这种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写作的现象,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的大力提倡分不开?( )A洋务运动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D文化大革命7 . 陈独秀认定:“只有德先生和赛先生才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这“两位先生”是( )A自强求富B民主科学C救亡图存D爱国进步8 . 甲、乙两位同学对20世纪初的中国历史进行学习研究后,发表了以下看法。甲:20世纪初的中国,已出现了民主政治的曙光。乙:很可惜,民主与近代中国擦肩而过。下列史实能支持甲、乙同学观点的是A甲:百日维新乙:戊戌政变B甲:辛亥革命乙:革命果实被窃取C甲:洋务运动乙:北洋舰队全军覆没D甲:北伐战争乙:国民革命运动失败9 . 19001949年间,生活在北京的人们不可能看到的A八国联军的罪行B人民解放军武力解放北京C市民积极参加五四运动D二十九路军奋勇抵抗日寇10 . 在俄国1861年改革的同时,中国正开始进行洋务运动。这两次改革的共同点是A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B都取得了成功C都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D都发展了军事工业11 . 对比同类历史事件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关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和中国新文化运动相同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都反对黑暗的封建制度B都主张维新变法C都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D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12 . 1916年,青年杂志正式更名为新青年,其中“新”的含义包括A出国留学的青年B具有民主思想的青年C维护清朝统治的青年D遵循“孔孟之道”的青年13 . 1915年至1916年,南方将领唐继尧、蔡锷、李烈均等在云南宣布独立,并且出兵讨袁,史称护国战争。这里的国指的是A太平天国B清朝政府C中华民国D中华帝国14 . 1903年,发表传诵一时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明确指出以革命推翻清王朝,实行民主共和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由之路的是A严复B陈天华C周容D章炳麟15 . 新文化运动中,进步的知识分子高举“科学”的大旗,其直接目的是: ( )A反对旧文学B反对旧道德C反对独裁专制D反对迷信盲从16 .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这一历史事件的深远意义在于A使中国摆脱了殖民统治B推翻了中国的封建帝制C开启了中国近代化历程D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17 . 下面图片中的历史人物在中国近代不同时期都做出过重大贡献。他们所起的共同作用是康有为孙中山毛泽东A推动了民主政治进程B引起了社会的巨大变化C推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D领导了反对旧政权的斗争18 . 观察如图所示的资料卡我们可以知道,此事件( )A表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B导致了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C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D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序幕19 . 某班板报出现了如下版块:“开天辟地”“北伐凯歌”“星火燎原”“万里长征”。这期板报最合适的主题是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B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C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D科学技术的成就20 . “他是20世纪中国走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伟人,他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以下属于“他”的活动的是成立兴中会主持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逼迫宣统帝退位成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约法ABCD21 . 陈旭麓认为甲午战争促成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民族认识的亟变。这种“亟变”不包括A改变现存政治制度以救亡图存B宣传马克思主义C实业救国D引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步观点22 . 1912年2月12日,清宣统帝颁布逊位诏书,宣布退位,有人因此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版的“光荣革命”。这一观点认为中英两国的相似点是( )A都避免了更大的流血牺牲,减少社会动荡B都改变了两国的社会性质C都保留君主制,没有完成革命任务D都通过和平方式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23 . 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提到:“(1903年)梁启超否定了儒教中的狭隘忠诚和以家庭为中心的自私观念,主张集体的民主和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材料中梁启超观点提出的背景不包括A中华民族危机的加深B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C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D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24 .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进程中一座重要的”民族丰碑”。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是A共同纲领B中华民国约法C中华民国宪法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5 . 有关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说法不正确的是A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B成立临时参议院C颁布中华民国约法D采用公历二、综合题26 . 图片资料是了解历史的重要途径之一,以下图片折射出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请根据图片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图一中的企业性质是什么?这一性质的企业请再举出1例?举出从事这一运动的代表人物1例?(2)图二中的人物进行了什么变法?其结果如何?(3)图三中的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其颁布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是什么?(4)图四中的新青年杂志的创办,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其两面大旗是什么?(5)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如下:请填出空格的内容。三、辨析题2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俄罗斯现代化的第一个高峰发生在十八世纪初以后的彼得大帝至叶卡捷琳娜时期第二个高峰发生在亚历山大二世统治时期,1861年改革是当下受到高度关注的一次自由主义导向的改革第三个高峰也就是前苏联时期。冯绍雷普京和俄国政治(1)结合所学,分析彼得大帝和亚历山大二世统治时期是俄国现代化前两个高峰?材料二:“在西方列强手下遭到的第二次失败,使中国少数知识分子再次重新考虑他们传统的准则和政策。他们的对策是所谓的“自强”运动这一“自强”运动注定要失败”(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2)材料二中的“第二次失败”,“自强”各指什么?结合所学说明“自强”运动注定要失败的理由?(3)分析中俄两国在19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变革的共同原因?第 7 页 共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