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2019-2020学年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语文试题C卷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578950 上传时间:2020-05-1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太原市2019-2020学年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语文试题C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太原市2019-2020学年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语文试题C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太原市2019-2020学年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语文试题C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太原市2019-2020学年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语文试题C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下面对一则应用文错误的修改,不恰当的一项是( )征稿启示为了响应“创卫生城市,建文明家园”的号召,我校文学社面向全体同学征集以“文明卫生城市创建”为话题的文章。文体不限,千字以内。请将稿件送至我校文学社编辑部。此致敬礼!2017年11月10日富国路中学文学社编辑部征稿启示为了响应“创卫生城市,建文明家园”的号召,我校文学社面向全体同学征集以“文明卫生城市创建”为话题的文章。文体不限,千字以内。请将稿件送至我校文学社编辑部。此致敬礼!2017年11月10日富国路中学文学社编辑部A“征稿启示”中的“启示”应改为“启事”。B不需要写“此致”和“敬礼!”,应当将其删去。C应该注明截止时间,这样便于收齐稿件。D日期“2017年11月10日”应该用大写,不能用阿拉伯数字表示。2 . 下列有关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水浒中鲁智深,绰号“花和尚”,性格上疾恶如仇,豪爽直率而又粗中有细。“倒拔垂杨柳”“醉打蒋门神”“大闹野猪林”等都是有关他的故事。B朝花夕拾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的一部散文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五猖会藤野先生等都是其中的作品。C骆驼祥子中既有人物肖像描写,又有人物心理刻画,从不同角度对人物性格和命运展开叙述,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D凡尔纳没有到过海底,却通过非凡的想象力,在海底两万里一书中,描绘了人们在大海里的种种惊险奇遇。3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紫藤萝瀑布的作者是宗璞,原名冯钟璞。文章选自其著作铁箫人语。B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南方的民歌,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C伟大的悲剧作者是茨威格,奥地利作家。代表作有象棋的故事三位大师等。D最苦与最乐的作者是梁启超,别号饮冰室主人,思想家、学者。二、现代文阅读阅读文段,回答问题人生一课蔡良一次,我为培训中心代课,只来了四个学生,我认认真真地上了两个半小时。回家天黑路滑,跌了一身泥。事后,有个朋友好心地劝我:干嘛要这样认真,出两个思考题糊弄一下不就行了?我说:“我不能辜负那四位顶着风雨来上课的学生。”他似乎很不理解。其实,我还有段心事没有说出来。在我上大学二年级的时候,一个周末下午,有堂选修辅导课。教师是从另一所大学请来的。当时开学不久,再加上是周末,学校组织了好几个活动,班里的同学都忙得不亦乐乎,谁也没心思去上什么课了。我正准备参加一场年级足球赛,成天忙着在足球场上训练,当然也不准备去听课,尤其是这种辅导课。跑到足球场,才发现没带足球鞋,只好又转身回教室。当我一头冲进教室,脚步却不由自主地停住了:教室里空空荡荡,只有一位埋头擦汗的白发老人坐在前排。我不觉一楞,才想起今天下午有课。不知为什么,心里有些紧张,便把脚步放轻放慢向座位走去。“来上课的?”一个沉着的声音在教室前排响起,我感到有一种深邃的目光在望着自己。我没敢吭声,坐在座位上套好足球鞋,就在我刚想站起来的时候,他突然转过身来,一字一句地对我说:“一个人我这课也要上,不能辜负你。”这句话就如同一枚钉子,把我钉在凳子上。他走上讲台,背影有些苍老,但脚步却很坚定。我看见他打开厚厚的一叠教案,然后转身,一丝不苟地写下一行板书,他的声音依然沉着,而且洪亮,空空荡荡的教室里响起了一种震撼人心的回声。我悄悄地把那双足球鞋脱了,又悄悄地拿出课本,仔细地放好,用一种近乎虔诚的心情去捕捉老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后来有很多球场上的同学都回来了,和我一样,端坐在课桌前,听这位白发的老人给我们上课。事后我才知道,他们在操场上等我,老不见人,便来找我。却在窗外看到教室里的情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从后门悄悄溜进了教室。这堂课时间过得真快,我真希望时间能过得慢点,好让更多的同学来听他的课,好像只有这样才不辜负他的一片心。下课了,他拍拍身上的粉笔灰,向我点了点头,夹起讲义走出教室。望着他的白发和微驼的背,我的眼睛有点湿。以后,我没有再遇到这位教师,可他说的那句话却深深地铭记在我的心里。真的,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我们都不应该辜负别人的信任和尊重,也许只有这样,真诚地对待生活,回首往事时,我们才不会有什么愧疚和遗憾。4 . 第一段的最后一句中所说的“心事”指的是什么事?这句话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5 . “我”不准备去听课的理由有哪些?6 . 从文中找出一个生动传神的比喻句,并说说它的好处。7 . 本文的标题是“人生一课”,可文中并未记叙老师讲课的内容,应该怎样理解这个标题?浅谈快餐式阅读“5分钟读完一本名著”、“3分钟看完一部电影”、“10分钟带你了解历史”类似的短视频节目如今在网络上大行其道,从点击量和点赞量看,受众不少。显然此类节目击中了人们的痛点:一方面渴望文化与娱乐,一方面没有时间或者舍不得花时间,于是能够“速成”的办法就格外受欢迎。但是,这种典型的快餐文化很可能会让你欲速不达、南辕北辙时间和精力没少花,但收获寥寥。快餐文化的特点当然是快,但代价是剥离了丰富的内容,只剩下光秃秃干巴巴的几条梗概。看了这些节目,你可以知道故事脉络、记住几个人名,但作品中原有的丰富的细节、细腻的情感、精彩的故事全都与你无缘了。有的人觉得名著篇幅太长、内容艰深、阅读门槛比较高,于是看这些视频版的“缩写本”聊备谈资,更有人连电影、电视剧都要用3分钟看完。快餐文化的出现与流行并非今日始,但显然,互联网使快餐文化大范围流行成为可能,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更给快餐文化按下了快进键。就以某知名短视频应用来说,短短15秒的视频怎么可能完整反映一部名著,于是只好加快语速、精简内容。限制节目时长或字数,这是移动互联网应用普遍采取的策略,好处是用户上传的内容因短小精悍所以又快又多,但害处是用户在快速浏览中很容易迷失,难以集中注意力,导致认知能力、分析能力下降,思维趋向于表面化。国内外都曾做过实验,在浏览社交媒体若干分钟之后,再让用户去背诵文章和做数学题,正确率都会下降。以往人们都认为互联网拯救了碎片化时间,使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地利用碎片化时间提高效率。但现实使碎片化反客为主,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于用碎片化的时间去阅读(准确地说是观看)碎片化的内容。虽然古人也曾有“马上、枕上、厕上”的利用碎片化时间的阅读,但所读的内容并不碎片化。今天的快餐文化与数十年前的快餐文化相比,一个重要的特征是逐渐远离文字而趋向视频。视频的直观、形象和快速,是文宇和图片都不能比拟的。但企图用短短几十秒的视频来获取信息,其实并不成功,由文字到图片,由图片转到视频,的确是便捷了,但对想象力和思考力的调用却越来越少。人类通过阅读文字来传承思想文化的历史已数千年,而视频成为媒介主流的历史不过数十年而已,不论是从人类的认知习惯还是就历史积累而言,视频都是不能与文字相提并论的。如果仅仅用视频作为媒介而远离文字,那就意味着放弃了一座宝库,这对于我们传承文明、创新文化是极为不利的。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绝不是文化的正途,速生者往往速朽。如何更好地利用互联网这一工具为人类服务,需要我们严肃思考、认真对待。而今之计,只有对快餐式阅读保持高度清醒,用沉静取代浮躁,用踏实取代肤浅,才能避免快餐文化带来的不良影响。8 . 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只有对快餐式阅读保持高度清醒,用沉静取代浮躁,用踏实取代肤浅,才能避免快餐文化带来的不良影响。B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于利用碎片时间阅读或观看,古人也曾有“马上、枕上、厕上”的利用碎片化时间的阅读。可见今人、古人的阅读都是碎片化的。C几千年以来人类通过阅读文字来传承思想文化的历史,而数十年来视频逐渐成为媒介主流,随着时代的发展,视频将逐步取代文字。D对某知名短视频应用来说,只要加快语速、精简内容,短短15秒的视频就可以完整反映一部名著。9 . 以下能作为本文论据的选项是( )A鲁迅先生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写作上了。”对读书人而言,就是应该合理地利用碎片化时间。B江苏昆山玉峰实验学校十几年来,开展每日午读、亲子读书会、阅读节等活动,让孩子们真正爱上阅读。小学六年时间,一个孩子竟能阅读1700本课外书。C陶渊明的读书技巧就是“不求甚解”。他在自传性短文五柳先生传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D“读书无源委,有如断港流”,是在告诫人们,掐头去尾、删段减句地读书,就像把河水截断,这样怎么能读好书呢?10 . 选文第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并结合原文,说说快餐式阅读的弊端。阅读父亲的阳光,回答问题。秋后的阳光在乡下变得金贵起来。父亲往坡地上收完了玉米,一棒一棒剥去苞叶,就在厦台上垒成圆柱,当清早第一缕阳光照射大地,一堆堆玉米就开始展露金黄的颜色,孩子一般笑开了脸。但父亲自己不笑。六十出头的年岁,常年经风受雨上山下田,他早把自己的一副身板练成了一个刻度精准的气象表,乘着这几天筋骨舒适,他得赶紧往水田里抢收稻谷。晴朗的阳光下,那一丘黄澄澄的稻谷,尽显丰收之色。父亲着急得很,清早出门时太阳还没上来,往田埂上一走,那双“解放牌”胶鞋立时就让秋露湿了个透。但父亲没有放慢脚步,走到自家田里往齐腰的稻穗前一弯,就把自己也弯成了一穗稻谷。愈是成熟,就愈应该变得涵养和谦逊起来。父亲到了这个年岁,腰身早已脆如薄纸,稍稍一弯,整个身子就痛得几将折断。在岁月的磨砺中,父亲习惯了容忍与沉默,弯不成腰,他就选择蹲坐,甚至跪立。窸窸窣窣的谷穗碰响,伴着霍霍的镰刀连动,父亲将丰收的喜悦整齐地码在茬口之下,散发出清甜的谷味芳香。但他却来不及自己品味,农忙时节的洱源坝子,抢收就如救火,劳苦的父亲就把自己当作一只扑火流萤,毫不保留地把一个身子往烈火里扑。雨水稠密的滇西十月,往往天晴不过三日。秋后的阳光变得吝啬起来,时而云朵盖上,天空就变得不再明朗。父亲焦心不安地直起身子,风恰好在这时刮来,父亲就在风里打了一个寒颤,瘦弱的身体就和他早前安下的稻草人一起抖动起来,吓跑了一群抢食的鸟雀。父亲就势一通手舞足蹈,“呜呜”地大声鸣叫,盖住整个坝子的鸟雀就被他风一般地赶上天空。从稻子插到田里的第一天起,父亲就把这一丘稻子当作他呱呱坠地的孩子,除草挑稗,把这田当作一块上好的绢布,把自己当作一个心灵手巧的妇人,一针一针在这田里编织出一幅锦来。转眼光阴如逝,父亲就在这田里织了整整六十年。在他精明的人世哲学里,有田也就有粮,有粮了他就可以养家糊口,培儿育女,起房盖屋,过安逸舒心的日子。可父亲最终却失算了,身至暮年,期望大半辈子的安逸就和养大的子女一样,一个个都远离而去。勤劳成性的他怎忍心土地闲着?就在一个个阴晴无定的日子继续走上田头,弯着老腰照旧在他的地里织起锦来。天还在变。父亲焦心起了家里晒场上的荚豆,当初被套种到了玉米地里,成熟之后绿皮干脱成了黄皮,却还死死连着豆心。父亲收回来就铺在场心里让太阳晒,直待黄皮干透变白,渐渐裂开炸出豆子,回来再使上一阵连枷,方能收获一袋成色姣好的豆子。云层变得更加厚实,接着一阵雨水下来,父亲和他的一丘稻子被淋了个全透。开初父亲还不想就此休息,可雨水打得他睁不开眼睛,要紧的是雨水还夹着雷电,乌天黑地里忽然一个彻亮地狂闪,稍稍四五秒钟过后,轰隆隆的雷声就把整个坝子都震得地动山摇。吓得父亲只好拾起镰刀,躲到村边的屋檐下避起雨来。向来本分的父亲,就用自己一辈子的老实巴交,敬畏着故园土地上的一切神灵。雨过天晴,太阳淘气成了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金子一般惹眼的光亮,照得天空一碧如洗。抢收回来的父亲就把湿漉漉的谷子往晒场里铺。正午的太阳一下子变得很毒,父亲戴上草帽手把竹耙,勤手细脚反复翻晒,好似一下子回到田里,又开始了一个季节的开墒起垄、精耕细作11 . 阅读全文,请围绕“父亲”概括主要情节。父亲垒堆玉米_父亲稻田织锦_父亲被雨淋透_12 . 请联系具体语境,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从修辞的角度)但他却来不及自己品味,农忙时节的洱源坝子,抢收就如救火,劳苦的父亲就把自己当作一只扑火流萤,毫不保留地把一个身子往烈火里扑。13 . 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标题“父亲的阳光”既指自然界的阳光,又暗示了父亲一辈子在田地劳作的辛劳。B“在他精明的人世哲学里,有田也就有粮,有粮了他就可以养家糊口,培儿育女,起房盖屋,过安逸舒心的日子。”句中“精明”恰恰体现了父亲作为中国农民身上特有的憨厚、朴实。C文章第段说父亲“敬畏着故园土地上的一切神灵”,既写出了父亲的本分,又流露出对父亲迷信神灵隐隐的痛恨之情。D本文通过对父亲的描写,表现了父亲为了家人的幸福而终日劳作的品质,抒发了对父亲的赞美之情。14 . 比较本文第段画线句子和下面链接材料,请分别说说人物描写方法和抒发情感的异同点。(链接材料)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拗过去,拗过去。三、对比阅读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文后小题。(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乙)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15 .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影布石上:_如鸣珮环,心乐之:_树林阴翳:_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_16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 属予作文以记之B以其境过清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C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冷光之乍出于匣也D足肤皲裂而不知 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17 . 下列对两段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第二自然段正面写水,侧面写鱼;写的是鱼,见的是水。B(乙)文第一自然段先写滁人之游,再写太守与众宾的宴酣之乐,最后写太守的醉态。C(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被贬官后寄情山水的特殊心境。D(甲)文以记叙、描写为主,(乙)文则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加以议论。18 .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_)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_)19 . (乙)文中“醉”和“乐”反复出现,你认为二者之间有怎样的联系?四、句子默写20 . 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1)根之茂者其实遂,_。(2)学而时习之,_?(3)_,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4)_,因为意外的疾病或悲惨的事故随时都可以突然结束他的生命。(5)梦境是古诗词中常描述的内容。李清照在渔家傲中借“_,_”两句,幻想天帝关心她,灵魂得到虚幻的慰藉;辛弃疾在破阵子中,想象出征前遍分将士烤炙、奏乐的诗句是“_,_”。五、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晚 春韩 愈百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英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21 . 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赏析诗中“知”和“斗”的表达效果。22 . (2)请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话描绘“扬花”“漫天作雪飞”的情景。六、名著阅读23 . 走进西游记、海底两万里。(1)唐僧西天取经,历经十四个寒暑,横跨十万八千里之遥,途径不少奇异的国度,其中你印象深刻的两个国家是、。(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却说那师父驾着白鼋,那消一日,行过了八百里通天河界,干手干脚的登岸。三藏上岸,合手称谢道:“老鼋累你,无物可赠,待我取经回谢你罢。”老鼋道:“不劳师父赐谢。我闻得西天佛祖无灭无生,能知过去未来之事。我在此间,修行了一千三百余年;虽然延寿身轻,会说人话,只是难脱本壳。万望老师父到西天与我问佛祖一声,看我几时得脱本壳,可得一个人身。”三藏响允道:“我问,我问。”那老鼋才淬入水中去了。上文描写的是唐僧前往西天路上的一段经历。后来,取经归途中他们重逢,老鼋驮着唐僧行快到通天河东岸时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请你简要概述。(3)海底两万里描绘了美丽迷人的珊瑚王国,在这里发生的事件是( )A森林打猎B章鱼来袭C安葬船员七、综合性学习(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也许是因为年龄的增长吧,我对二十四节气越来越在意了。对,在意。春夏的几个节气感觉还好些。秋天就不同了,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像坐滑梯似的,止都止不住;况且它们的手一个比一个凉,表情也一个比一个冷漠、生硬,但又不得不跟着它们一步步地往岁月深处走,哪怕后退半步也是不可能的。走着走着,一场铺天盖地的白霜便突然降临了。其实,这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是突然的。但我们还是喜欢用“突然”来表述那些出乎意料的现象。就说惊蛰吧,也不是陡然的一声响雷这么简单。据我多年的观察,惊蛰也有着怀柔的一面,在它到来之前,常常会有几个暄透的好日头,笑容可掬的样子,把藏匿于瓦砾、枯草里星星点点的残雪悄悄消融掉,再把僵硬的泥土弄得酥软了,然后才是一记重雷。乡村就有这么个好处,它使你觉得这世界上的一切东西,都是有根有脉、有因有果的。比如霜降,它的威严是由立秋、处暑、白露、秋分一点一点铺垫起来的,只有当这些“法律程序”走完了之后,它才冷下面孔说“不”。而它一旦说“不”时,就是铁板钉钉的事了。节气就是这样有规矩,也守规矩,该冷的时候冷,该热的时候热,该立的时候立,该废的时候废。然而冷与热,立与废,都使你心服口服。24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处暑(ch)规矩(j)B处暑(ch)规矩(ju)C处暑(ch)规矩(j)D处暑(ch)规矩(ju)25 . 下列文中加点字笔顺不正确的一项是:A“比”字的笔顺依次:横、竖提、撇、竖弯钩B“可”字的笔顺依次:横、竖钩、竖、横折 、横C“由”字的笔顺依次:竖、横折 、横、竖、横26 . 下列对语段中划线句子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句将立秋、处暑、白露等节气的依次到来比喻成坐滑梯,巧妙地写出了天气变化很快。B句用“手”和“表情”的变化来告诉我们气温越来越低,运用了排比的手法,生动传神。C句以霜降的寒冷是由“立秋、处暑、白露、秋分一点一点铺垫起来”为例,具体地说明“这世界上的一切东西,都是有根有脉、有因有果的”。D句中的“有规矩”和“守规矩”形象地说明了节气是自然规律的体现,来去有序,因果相循。八、作文27 . 作文人只有摆脱依赖,才能成长为自己所希望的模样。不少中学生一方面追求自主独立,另一方面又不能摆脱对大人的依赖。你有这样的经历或体会吗?请从“独立”与“依赖”的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自选。(2)不少于500字。(3)不得透露个人信息。第 10 页 共 10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