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学情调研语文试题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577825 上传时间:2020-05-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学情调研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学情调研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学情调研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学情调研语文试题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下列加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纤细(xin)猗郁(y)根深蒂固(t)省悟(xng)B嶙峋(xn)狡黠(xi)惴惴不安(zhu)秀颀(q)C悖谬(bi)灼伤(zhu)坦荡如砥(d)无垠(yn)D恫吓(h)酝酿(ning)引吭高歌(kng)熟稔(rn)2 . 下列各组词语字形无误的一项是( )A嫩芽沉寂淡雅烦闷时辰浑为一谈B牵挂依恋搓捻激荡冷漠鸦雀无声C取诀惨境停滞聪慧离谱喜出望外D婉转遗撼嘹亮栅栏憔悴花团锦簇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买一个奇迹小女孩走进自己的房间,从衣橱里取出储蓄罐,打开盖子,把钱倒在地上,认真地数了起来。为了确保准确无误,她数了三遍。她小心翼翼地把硬币放回储蓄罐,合上盖子,带着它悄悄地从后门离开了家。她走过六个街区,来到一家招牌很显眼的雷克斯奥尔药店。她耐心地等待药剂师接待自己,但药剂师正忙着与旁边的一个人交谈。这位衣着考究的男士是药剂师的哥哥,几个小时前刚从芝加哥赶来看望弟弟。小女孩动了动脚,好让鞋子发出声音。见药剂师无动于衷,她又使出最大力气清了清桑子,依然没有效果。最后,她从储蓄罐中取出25美分,把它放在了柜台上。“你想要点什么?”药剂师的语气似乎有些不耐烦。“我想跟你谈谈我的弟弟,”小女孩以同样的语气答道,“他现在病得非常非常厉害。我想买一个奇迹。”“对不起,你说什么?”药剂师问道。“他叫安德烈斯。他的脑子里长了一个不好的东西,我爸爸说只有一个奇迹才能救他。你告诉我,一个奇迹要多少钱?”“小姑娘,我们这里不卖奇迹。很遗憾,我确实帮不了你。”药剂师的语气缓和了下来。“我这里有钱,”小姑娘说,“如果不够,我会再想办法。你只要告诉我卖多少钱就好。”这时药剂师的哥哥加入了对话,他问这位小女孩:“你弟弟要哪种奇迹?”“我不知道,”小女孩睁大了眼睛,“我只知道他病得非常非常厉害,妈妈说需要立刻动手术,但爸爸没有钱。所以我想用自己的钱。”“你有多少钱?”这位来自芝加哥的男士问。“1美元11美分,”小姑娘用自己刚刚能听见的声音回答,“这是我所有的钱,但如果需要,我可以再想办法。”“哦,正好,”这个人笑着说,“针对小朋友的奇迹价钱恰好是1美元11美分。”他一手拿起钱,一手拉起小姑娘的小手说:“带我去你住的地方。我要见一见你的弟弟和父母,再看看我有没有你要的奇迹。”这位穿深色西装、戴红色领带的人就是神经外科专家卡尔顿阿姆斯特朗医生。安德烈斯的手术完全免费,他在芝加哥住院期间也没有被收取任何费用。爸爸和妈妈说起整个事情的经过时都感到非常幸运。妈妈说,能做这个手术是一个真正的奇迹,这一定要花很多钱。听到这里,小女孩笑了。家里只有她知道这个奇迹的真正价格1美元11美分,再加上一个小姑娘的坚定信念。(摘自智慧,有改动)3 . 请写出标题中“奇迹”的两层含义。4 .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5 . 画线的句子在文中有何作用?6 . 读了此文后,你有怎样的感悟?请写一写。阅读怀疑与学问,完成下列小题。“学者先要会疑。”程颐“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根据。事实和根据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自己亲眼看见的,一种是听别人传说的。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说得如何凶险,那便是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自己亲自去视察。做学问也是一样,最要紧最可靠的材料是自己亲见的事实根据;但这种证据有时候不能亲自看到,便只能靠别人的传说了。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随便轻信的态度,便是怀疑的精神。这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便要问问:这是谁说的话?最先见于何书?所见的书是何时何人著的?著者何以知道?我们又听说“腐草为萤”,也要问问:死了的植物如何会变成飞动的甲虫?有什么科学根据?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我们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否则便是盲从,便是迷信。孟子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要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需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发展起来。许多大学问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著者的意思。法国的大哲学家笛卡尔也说:“我怀疑,所以我存在。”他的哲学建立在对事物的怀疑和明辨上。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古往今来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起来的。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也就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7 . 解释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2)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8 . 文章开头引用北宋两位哲学家的名言,提出了本文怎样的观点?9 . 文中第段画横线的语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10 . 第段波浪线句中有四个以“常常”开头的短句,它们的顺序是否可以任意调整?为什么?11 . 文中第段“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需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这句话对文章的内容和结构有什么作用?三、对比阅读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选自送东阳马生序)(乙)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颤(zhn)粥不充,日昃(z)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选自宋名臣言行录)注释孤:幼年丧父谓之孤。再适长山朱氏:改嫁到长山姓朱的人家。世家:身世。南都:地名。颤粥不充:颤,稠粥。充,充足。日昃:太阳偏西。六经: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经书。慨然:形容慷慨激昂。12 . 解释加点词的意思。(1)腰白玉之环(_)(2)同舍生皆被绮绣(_)(3)媵人持汤沃灌(_)(4)感泣辞母(_)13 . 下面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足肤皲裂而不知/范仲淹二岁而孤B当余之从师也/去之南都C以衾拥覆/辄以水沃面D余则组袍敝衣处其间/其如土石何(选自愚公移山)14 . 翻译句子。(1)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2)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15 . 两文段的主人公都克服了生活的艰难,勤奋苦渎,从文段中来看,二者的读书动力略有差别,请分别用自己的话概括,甲文宋濂是:_,乙文范仲淹是:_。反映古代名人苦读的成语故事有:_、_(要求填写两个)。四、情景默写16 . 默写填空。(1)_,白露未晞。(诗经蒹葭)(2)_,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3)兔从狗窦出,_。(汉乐府十五从军征)(4)感时花溅泪,_。(杜甫春望)(5)无可奈何花落去,_。(晏殊浣溪沙)(6)_,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7)乡愁,是萦绕在诗人心中挥之不去的情愫。王湾行舟江上,把乡愁寄予远飞的大雁,轻吟:“_?【1】_”(次北固山下);崔颢登楼远眺,把乡愁揉进浩渺的烟波,低叹:“_?_”(黄鹤楼)。五、诗歌鉴赏(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下列小题。渔家傲秋思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17 . 这首词的作者_(人名)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18 . 对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上片描写边塞秋色,以一“异”字统领全部景物特点,突出了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B“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一方面描写迥异域内地的独特景色,表现边塞的悲凉,同时也反映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C“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是全词的核心,下面提示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D“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将士们苦中作乐,夜深霜重之时仍在军营中奏乐欢闹的场面。19 .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抒发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怀?六、语言表达20 . 把括号内的三个备选词语分别填到下面句子中的横线上。地震是自然_中对人类_最大的_之一。(备选词语:危害 灾难 灾害)七、名著阅读名著阅读21 . 阅读西游记选段,回答问题。只见罗刹叫道:“渴了,渴了!快拿茶来!”近侍女童,即将香茶一壶,沙沙的满斟一碗,冲起茶沫漕漕。行者见了欢喜,嘤的一翅,飞在茶沫之下。那罗刹渴极,接过茶,两三气都喝了。行者已到他肚腹之内,现原身厉声高叫道:“嫂嫂,借扇子我使使!”罗刹大惊失色,叫:“小的们,关了前门否?”俱说:“关了。”他又说:“既关了门,孙行者如何在家里叫唤?”女童道:“在你身上叫哩。”罗刹道:“孙行者,你在那里弄术哩?”行者道:“老孙一生不会弄术,都是些真手段,实本事,已在尊嫂尊腹之内耍子,已见其肺肝矣。我知你也饥渴了,我先送你个坐碗儿解渴!”却就把脚往下一蹬。那罗刹小腹之中,疼痛难禁,坐于地下叫苦。行者道:“嫂嫂休得推辞,我再送你个点心充饥!”又把头往上一顶。那罗刹心痛难禁,只在地上打滚,疼得他面黄唇白,只叫:“孙叔叔饶命!”行者却才收了手脚道:“你才认得叔叔么?我看牛大哥情上,且饶你性命,快将扇子拿来我使使。”这段文字中的“罗刹”又叫,她因为与孙悟空结下深仇大恨。22 . 师徒四人历经千辛万苦,战胜了各路妖魔鬼怪,终于取到了真经,修成正果。这个故事带给你什么样的启示呢?23 . 某校初一(6)班同学在阅读西游记时,对猪八戒这个人物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为此语文老师组织了一场辩论。假如你是正方,针对反方辩词该怎么说?反方:我方认为,猪八戒好吃懒做,见识短浅,在取经的路上,意志不坚定,遇到困难就嚷嚷着要散伙。而且还经常搬弄是非、耍小聪明、说谎,又爱占小便宜,贪恋女色。是一个贪生怕死、自私自利的人。正方:八、综合性学习24 . 语文综合实践。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沈阳”名称演变时期战国辽宋元明清(崇德)清(顺治)民国至今名称侯城沈州沈阳路沈阳中卫盛京奉天沈阳(材料二)位于沈城北部的新乐遗址代表了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文化;沈阳故宫、福陵、昭陵宏伟壮丽、金碧辉煌,融合了当时东北亚地区满族、蒙古族、汉族建筑文化的精华;奉天落子、奉天大鼓、评词、高跷秧歌等艺术形式推进了清代各类艺术的空前发展。(材料三)如今,铁西新区、浑南新区的开发建设,使沈阳城市规模大大扩展。浑河已如穿过巴黎的塞纳河一样成为沈阳内河,河上提拉桥高耸,两岸公园林立,与贯穿沈城南北的金廊胜景交织成沈阳城区最瑰丽的景观。地铁、轻轨等现代化公共交通设施建成使用,为城市交通注入新的血液。沈阳城市品位不断提升,如一颗明珠闪耀在祖国的北方。问题:你从上面的材料中知到了沈阳是一座什么样的城市。九、作文25 . 请将下面的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记叙文。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等。书写不认真或卷面不整洁的扣13分。那一段的日子第 8 页 共 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