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2020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I)卷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572212 上传时间:2020-05-1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自治区2020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I)卷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内蒙古自治区2020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I)卷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内蒙古自治区2020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I)卷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蒙古自治区2020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单选题1 . 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用镶有金刚石的玻璃刀裁划玻璃B天然气用作燃料C水制冰块D铜用于制造导线2 .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 )A点燃酒精灯B倾倒液体C液体加热D检查装置的气密性3 . 下列说法中,用图示不能加以说明的是A分子、原子都可以构成物质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C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4 . 将O2、C、CO、CuO、CaCO3、稀盐酸六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单独或两两混合反应生成CO2的化学反应有( )A3个B4个C5个D6个5 . 丁酸乙酯(C6H12O2)是一种无色具有菠萝香味的液体,常用作食品、饮料的添加剂。以下关于丁酸乙酯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丁酸乙酯中碳、氢、氧三种元素质量比为3:6:1B丁酸乙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C丁酸乙酯由碳原子、氧原子、氢原子构成D丁酸乙酯中含有20个原子6 . 下列有关物质燃烧现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木炭燃烧后生成黑色固体B铁丝伸入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大量的白色烟雾D硫燃烧后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7 . 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B氢气用作高能燃料C焦炭用于冶炼金属D二氧化碳用作气体肥料8 . 在试管甲和试管乙中放入等质量的氯酸钾,然后在试管甲中加入一定量的二氧化锰,分别加热至充分反应,下图对该实验产生气体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描述合理的是( ) ABCD9 . 下列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正确的是( )A2Fe6HCl=2FeCl33H2BZnCuSO4=ZnSO4CuC4Fe3O2=2Fe2O3DNa2CO32KNO3=2NaNO3K2CO310 . 如图所示的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表示碳原子根据图中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以上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B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C物质 X 的化学式为 H2OD两种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为 22:9二、填空题1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臭氧(化学式为O3)是淡蓝色气体,大气中的臭氧层能有效阻挡紫外线,保护地球的生存环境,但目前南极出现了臭氧层空洞,并有继续扩大的趋势材料2复印机在工作时,会因高压放电产生一定浓度的臭氧,长期吸入大量臭氧会引起口干舌燥,咳嗽等不适症状,还可能诱发中毒性肺气肿。材料3臭氧发生器是在高压电极的作用下,将空气中的氧气转化为臭氧的装置。利用臭氧的强氧化性,可将其应用于游泳池、生活用水、污水的杀菌和消毒。(1)请总结臭氧的有关知识: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2)请从分子构成的角度,指出氧气和臭氧的不同点:。(3)写出材料3中氧气转化为臭氧的化学方程式:。(4)已知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可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磷在臭氧中燃烧与在氧气中燃烧相似,生成物也相同。请写出磷在臭氧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5)从上述材料中可见臭氧对人类有利有弊。请再举出一种物质,并说出其利弊:12 . 请写出下列化学反应的化学式表达式(例如:木炭在氧气中燃烧C+O2CO2下同),并标明反应基本类型。(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 )反应;(2)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 )反应;(3)碳酸受热分解。13 . “共享单车”是指在公共场合所提供的共享服务的自行车,由于符合“低碳出行”的理念,颇受年轻人的喜爱。(1)“低碳出行”中“低碳”指的是较低的_气体排放;(2)采用钛合金车架的“共享单车”质量轻便,承重强度高。钛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其中X=_;(3)采用实体轮胎的共享单车可有效防止爆胎。而普通自行车夏天容易爆胎,请用分子的观点解释“夏天易爆胎”的原因:_;(4)扫描二维码可以租“共享单车”,二维码的制作材料一般是用PVC不干胶贴纸。PVC(化学式为(C2H3Cl)n)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14 . 根据下列五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以上粒子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_和_、_和_;属于原子的有_,属于阳离子的有_(2)写出以上粒子能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_(3)B在化学反应中,易_电子变成_(填“阴”或“阳”)离子(4)最外层电子层达到稳定结构的是_15 . 如图是氢分子(H2)和氧分子(O2)运动的示意图。根据图回答:(1)仔细观察上述粒子运动的示意图,分子运动速率最快的是_(填序号)。(2)在A、B和C中,能比较得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的是_(填序号)。(3)从图中可见,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除温度外,还与_有关。(4)举一个能说明“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的生活实例_。16 . 用正确的化学用语填空(1)3个汞原子(2)1个氢氧根离子(3)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4)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17 . (1)按人类开始使用铁、铝、铜这三种金属的先后排序为_(用元素符号表示)。(2)在空气中_制品(填“铝”或“铁”)更耐腐蚀。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3)人们大量使用的是合金而不是纯金属,这是因为合金具有更多优良性能,例如钢比纯铁硬度_(填“大”或“小”)。三、实验题18 . 综合探究:I.某小组同学利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了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40C,棉花的着火点150C。步骤:将U型管放入冷水中,打开K1,关闭K2,向型管中充入氧气。两端棉花都不燃烧。步骤:打开K2,关闭K1,向U型管中充入二氧化碳,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后,将型管放入80C热水中。两端棉花都不燃烧。步骤: 步骤:打开K2关闭K1,向U型管中充入二氧化碳。燃烧着的棉花熄灭。(1)步骤的实验目的是_。(2)步骤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_。(3)步骤的操作及现象是_。(4)步骤中燃着的棉花熄灭的原因是_。II.食用碱的主要成分是Na2CO3 (常含有少量的NaCl)。课外探究小组为测定市售食用碱中Na2CO3的含量,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 (提示:碱石灰是氢氧化钠和氧化钙混合物)实验操作:(1)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称取11g食用碱样品加入锥形瓶中;(3)打开K1,关闭K2,向装置中缓慢通入一段时间空气,称量D装置质量为92g;(4)打开K2,关闭K1,缓缓滴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5)关闭K2,打开K1,继续向装置中缓慢通入空气数分钟;(6)称量D装置质量为96.4g。讨论:(1)实验中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其优点是_;(2)在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前,先通一段时间空气的目的_,充分反应后向装置中通入空气的目的_。(3)如果没有C和E装置,所测定的碳酸钠的含量将_;数据处理:根据实验结果,求食用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请写出计算过程)_19 . 某班同学分四个小组进行氧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制取气体的部分仪器或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仪器的名称:B_,C_。(2)第一组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那必须要增加的一种仪器是_,与上图仪器中的_(填字母)组成一套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他们用该方法制取氧气,实验过程中试管发生了炸裂,请你帮他们分析试管炸裂的可能原因是_。(写一条即可)(3)第二组同学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能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原因是_。实验结束后,取下带导管的橡胶塞,用_取出棉花,将废物倒入指定容器。(4)第三组要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首先对铁丝要做一些准备操作,第一步是_,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5)第四组要做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他们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在集气瓶底部留少量水,水的作用是_。20 . 用如图所示的三组实验来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在实验一中,将一瓶二氧化碳沿烧杯内壁慢慢倒入小烧杯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由此可以得出二氧化碳的性质是_。实验二中,向集满CO2的试管内倒入约占试管容积三分之一的澄清石灰水,旋紧胶塞,持续振荡一定时间,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充分振荡后,试管内压强_试管外大气压强(填“”或“=”或“”)。实验三中加入石蕊试液的目的是_,然后向其中一支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溶液变_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本实验中用两只试管的目的是_。四、简答题21 . 如图 A、B、C 是三个研究物质组成的实验,从研究方法得知:(1)A 实验室利用可燃物红磷消耗瓶内的氧气使瓶内压强减小来推测空气中氧气的含 量,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B 实验得到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结论,理论依据是_。(3)C 实验可通过检验燃烧产物推断可燃物组成,如将 1.5g 某有机化合物在空气中充分燃烧,测定生成了 4.4g 二氧化碳和 2.7g 水,如果此物质相对分子质量为 30,则可推 断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五、推断题22 .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已知A为红棕色粉末,为有毒气体,F为红色固体单质,它们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回答问题。(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_;_。(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第 9 页 共 9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