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2)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449175 上传时间:2020-05-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2)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2)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2)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下列有关朝花夕拾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长妈妈睡觉在床上摆“大”字,将“我”弄得晚上睡不好觉。B“最平常的是“蟋蟀一对,旁注小字道:要原配”这是陈莲河给父亲开的药方。C“我”想去五猖会看“无常”,父亲却强迫“我”背鉴略,“我”感到很痛苦。D衍太太教唆“我”偷母亲的手饰卖钱并散布谣言。2 .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秀颀(q)差使(chi)踌躇(ch)殚精竭虑(dn)B簌簌(s)斟酌(zhu)濒临(bng)法家拂士(b)C迂腐(y)狡黠(xi)悄然(qio)诲人不倦(hu)D锃亮 (zng)翘首(qio)俯瞰(kn)春意盎然(ng)3 . 以下对诗歌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A诗的开头两句以夸张的笔法,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体现了诗人愉悦的心情。B诗中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来比喻人生道路中的艰难险阻。C诗中运用典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盼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心理。D诗的最后两句写出了诗人坚信远大的抱负必能实现的豪迈气概,4 .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当人的成就像氢气球一样向不可知的天空飞展,传统就是绑着氢气球的那根绳子,紧连着土地。 所以传统不是怀旧的情绪,传统是生存的必要。它使你仍旧朴实地面对生老病死,使你与春夏秋冬共同呼吸,使你的脚仍旧踩得到泥土。 你的手可以触摸到水感,你的心灵可以和两千年前的作者对话。 传统的气质氛围并不是一种肤浅的怀旧情绪。ABCD5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爬上山顶后,立刻恍然大悟起来,映入眼帘的是一望无际的大海,仿佛能包容下人内心一切的烦恼。B泰坦尼克号中,尽管杰克和露丝的身世背景大相径庭,但他们却在短暂的时间内对彼此产生强烈的好奇、探索和依赖。C各地应该重视人才,让人才迸发出创新的活力,让人才各得其所,各展其长。D近来,英美政客将警方正常执法与丧心病狂的暴行混为一谈,再次暴露了他们与违法暴徒内外勾结、沆瀣一气的真实嘴脸。6 . 下列依次填入文段画线处的句子,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_只有把“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紧密结合起来,知识才能化为力量,书本才能变成财富。想得很高,策划得很好,但一到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往往处处碰壁。尤其在现代社会,处处讲知识,样样要科技,一个“大老粗”怎么干得下去?只“行万里路”不“读万卷书”,那就更难成大事。所以“读万卷书”是我们所需要的,“行万里路”也是我们所需要的。光“读万卷书”不“行万里路”,那就只能是纸上谈兵。ABCD7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蜷曲(jun)熟稔(rn)祈愿(q)惩恶扬善(chng)B雏形(ch)亘古(n)嗔怒(chn)心无旁鹜(w)C回溯(shu)戏谑(xu)慰藉(j)通宵达旦(xio)D缄默(jin)羸弱(li)懊悔(o)风雪载途(zi)8 . 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今年春节,流浪地球火热来袭,不仅叫好却叫座,其火热背后的深层原因值得我们深思。B继承和发扬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C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使我们周围出现了大量的“低头族”。D南昌市文明办开展与策划“我爱南昌”的活动,得到许多市民的响应。9 . 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都德是法国著名的现实主义小说家,代表作有柏林之围最后一课。B阿长与山海经是朝花夕拾中的名篇。朝花夕拾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一部小说集。C杨绛,作家,文学翻译家。她的作品老王体现了知识分子的良知,呼唤人与人之间的平等。D“军书十二卷”“同行十二年”中的“十二”都是虚指。二、现代文阅读谁能润泽我们的生命尤今书对我而言,犹如空气。它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而我,时时刻刻都需要它。自童年开始,我便明白,肚子饿了,找食物吃;眼睛饿了,找书看。我的双眸,时时都处在饥饿的状态中,只要一书在手,我便如蚁附膻,既有“蚕吞桑叶”的快乐,亦有“蜂儿采蜜”的满足。略识之无,我便发现,屋子里的每一寸空隙,都漂浮着一缕一缕的书香。视线所及之处,有书;视线不及之处,亦有书。高高低低地叠着、密密麻麻地堆着;疏疏地散放着、齐齐地排列着。书和屋子,你依我依地化成了一个圆满的整体。在那如饥似渴地从书籍汲取营养的童稚时代,我们的物质生活是捉襟见肘的。书却为我营造了一个金光灿烂的世界。父亲总是买书,不是一册册地买、而是一摞摞地买,当他把书提进门时,忙家务的母亲总是很快地把湿漉漉的手抹干了,把那一摞书当成瑰宝一样,小心翼翼地捧过来,欢天喜地地拆看。万籁俱寂时,母亲在荧荧灯火下执卷而读的样子,真是美丽。微鬈的睫毛静静地在眸子下方印着扇形的影子,脸上浮着一抹蜻蜓点水式的、若有若无的笑意。她低头看书。我仰头看她。她快乐地沉浸在文字那个神秘莫测的世界里,而我,向往那个世界。于是,跌跌撞撞地闯了进去。最初,一知半解,等一进入情况,便痴痴地迷上了,书,自此成了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成家之后,整间屋子氤氤氲氲都是书香。我站着读、坐着读,躺着也读。我读书的时候,孩子也人手一册地读。一家大小静静地、齐齐地读书的那种感觉,美好到了极致,幸福到了极点。站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突然想起青少年时代的一件往事。那时,零用钱有限,想买书,只能将钱一点一滴地储存起来,存够了,才得以一偿夙愿,那一回,看中了赛珍珠的译著大地,翻来覆去地看,爱不释手,可是,没有钱买。一连两三周,上书局时,总先去看看那部小说还在不在,如果还在,便抽出来,用手轻轻摩挲一番,才恋恋不舍地放回去。后来,学校考试,忙着温习功课,没上书店。考完试后,钱也储够了,便风风火火地赶往书店。可是,那部朝思暮想的书没了。我觉得心里有一种说不清的疼痛,在书架旁晃来晃去,像个无主孤魂。阅读,是一种多功能的活动,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浸润活动。许多散文和小说,都不着痕迹地蕴藏着隽永可贵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它会在阅读的过程中,慢慢地流入读者的内心深处,那种影响力,是巨大而深远的。台湾漫画家蔡志忠说过:“要成为出色的漫画家,非得喜欢读书不可。画只是技巧,出色的漫画,出自无穷的想象。不读书,就表示没有好奇心,怎么可能画出精彩的漫画?”实际上,阅读所能带来的脑力冲击,大得超乎想象。它足以将水面上的一个小涟漪化为滔天巨浪,从而创造出一个个奇迹。阅读带来的大快乐,是任何其他的活动都难以相比的。当它让你哭时,那种感动,能够进入心坎很深的地方;当它让你笑时,那种快乐,像是融化在心上的一块糖。它时而像铁锹,在你心叶上挖出一个个痛楚的窟窿;时而像辣椒,辣得你汗如雨下却又拍案叫绝。有时,它像雷像电,狠狠地劈下来,将迷糊混沌的你震醒;有时,它又像云像雾,让你腾云驾雾、浑然忘却世间的一切烦恼。我觉得自己最大的“成就”是:以书为种子,在孩子的心田里种下了一株快乐的树。这树,永不枯萎。(本文原题为书)10 . 作者认为读书有哪些益处?请分条列出。(用原文回答)11 . 第段回忆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并说说表达了作者当时什么样的心情?12 . 从修辞的角度简要说说第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13 . 文章最后一段作者欣慰地写道“我觉得自己最大的“成就”是:以书为种子,在孩子的心田里种下了一株快乐的树。这树,永不枯萎。”联系全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14 . 从小到现在,你读过许多文章、书,请把对你影响最深的一篇文章或一本书推介给大家,并简述推介的理由。15 . 下面两个句子哪个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原句: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改句:孔乙己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三、对比阅读阅读咏雪,完成各题。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16 . 下列选项每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俄而雪骤/暴风骤雨B公欣然曰/不以为然C差可拟/阴差阳错D因风起/因材施教17 . 翻译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谢太傅寒雪日内集翻译:谢安在一个冬雪纷飞的日子里,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理解:短短八个字,交代了时间、地点、故事的社会背景和主人公、事件的起因等,体现了文言文语言的精练。B与儿女讲论文义翻译:跟他的子女一起谈论诗文。理解:谢氏家族是世代诗礼之家,谢安遇到雪天无法外出,有时间和子女“讲论文义”,体现了对他教育的重视。C公大笑乐翻译:谢安听了开心的大笑起来。理解:从“公欣然”和“大笑乐”可以看出谢安一家人亲密无间的感情,能够感受到古代人美好的家庭生活情趣。18 . 把下雪的情景分别比作“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你认为哪个比喻更生动形象?请说明理由。19 . 中国古代有很多“少年早慧”的故事。请你根据上文和下面两则链接材料,概括说明“少年早慧”在谢道韫、夏侯荣、戴震身上分别有怎样的体现。(链接材料一)荣,字幼权。幼聪惠,文帝闻而请焉。宾客百馀人,人一奏刺,悉书其乡邑名氏。客示之,一寓目,使之遍谈,不谬一人。帝深奇之。(链接材料二)授大学章句,至“右经一章”以下,震问塾师:“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又何以知为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师应之曰:“此朱文公所说。”即问:“朱文公何时人?”曰:“宋朝人。”“孔子、曾子何时人?”曰:“周朝人。”“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曰:“几二千年矣。”“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师无以应,曰:“此非常儿也。”注:荣:夏侯荣,三国魏将。刺:名帖,相当于现在的名片。寓目:观看,过目。大学章句:出自四书集注,是朱熹对大学的注释和补充。震:即戴震,清代著名语言文字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朱文公:即朱熹,宋朝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四、句子默写20 . 在下列各小题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诗文名句或作家、作品。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_ ,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2)_,但余钟磬音。(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3)角声满天秋色里,_ 。(李贺_)(4)_,寒光照铁衣。(木兰诗)(5)抽刀断水水更流,_ 。(_)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6)出淤泥而不染,_(周敦颐爱莲说)(7)安得广厦千万间,_ ,_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五、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晋大夫伯宗之妻也。伯宗贤,而好以直辩凌人。每朝,其妻常戒之曰:“盗憎主人,民爱其上。有爱好人者,必有憎妒人者。夫子好直言,枉者恶之,祸必及身矣。”伯宗不听,朝而以喜色归。其妻曰:“子貌有喜色,何也?”伯宗曰:“吾言于朝,诸大夫皆谓我知似阳子。”妻曰:“实谷不华,至言不饰,今阳子华而不实,言而无谋,是以祸及其身,子何喜焉!”伯宗曰:“吾欲饮诸大夫酒,而与之语,尔试听之。”其妻曰:“诺。”于是为大会,与诸大夫饮。既饮,而问妻曰:“何若?”对曰:“诸大夫莫子若也,然而民之不能戴其上久矣,难必及子。子之性固不可易也,且国家多贰,其危可立待也。子何不预结贤大夫,以托州犁焉。”伯宗曰:“诺。”乃得毕羊而交之。及栾不忌之难,三郄害伯宗,谮而杀之。毕羊乃送州犁于荆,遂得免焉。注释:伯宗:春秋时期晋国大夫。阳子:思想家。实谷:生长米的谷子。至言:好的言语。戴:拥戴。贰:背叛,指有二心。州犁:伯宗的儿子。毕羊:晋国的贤士。栾不忌:晋国政治家,主持国政。三郄:郄氏家族的三人,掌握军政大权。21 .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1)枉者恶之恶:_(2)是以祸及其身是以:_(3)既饮既:_(4)子之性固不可易易:_22 . 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两处)吾 欲 饮 诸大 夫 酒 而 与 之 语 尔 试 听 之23 .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有爱好人者,必有憎妒人者。(2)然而民之不能戴其上久矣,难必及子。24 . 伯宗的妻子是明智的人,她的明智表现在哪两方面?25 . 伯宗是一个怎样的人?六、综合性学习综合性学习2018年母亲节到来之际,你所在的学校准备开展以“感恩母亲”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你参加活动,完成以下任务。26 . 请你根据活动主题,拟写一条宣传标语,要求:突出主题,不超过20字。27 . 在主题班会上,同学们表达了对母亲的感激之情。请仿照甲、乙两人的发言形式,续写你的发言。甲说:“母爱是一缕灿烂的阳光,温暖我的心灵。”乙说:“母爱是一片宽广的大海,包容我的错误。”你接着说:“母爱是。”七、作文28 . 作文。人们常说,要感恩生命中所有的遇见。每一个瞬间,每一番经历,一人,一事,一草,一木,一言,一笑都在为精彩的的人生助力,都在为伟岸的人格奠基。(1)请以“感谢你,让我成为更好的自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2)内容真实,感情真挚;不得抄袭、套作。(3)行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第 8 页 共 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