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2019-2020年度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单元检测(I)卷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449088 上传时间:2020-05-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合肥市2019-2020年度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单元检测(I)卷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合肥市2019-2020年度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单元检测(I)卷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合肥市2019-2020年度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单元检测(I)卷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合肥市2019-2020年度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单元检测(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越是一知半解的人,往往越是喜欢高谈阔论。B他才思敏捷,写文章时,没有丝毫寻章摘句的痕迹。C李老师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在教学中常常吹毛求疵。D名著隽永耐读,如果读法得当,你就会感到开卷有益。2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项是( )A我本来就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却硬要派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B他在学校运动会上打破多项纪录,这让此前成绩平平、鲜为人知的他成为全校师生关注的焦点C这次选举,本来他是最有希望的,但由于他近来的所作所为不负众望,结果落选了。D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姗姗来迟,首集的开播就给了我们新的观感诠释了美食背后的工匠精神。3 . 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经典咏流传将诗词与音乐相融合,古典韵味和现代旋律相得益彰,让传统文化在古今观照中得到传承和发扬。B流浪地球将以人为本、和谐共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理念表现得栩栩如生。C清水绿岸,鸟语花香。枣城湿地公园的美景让人心旷神怡。D学校不断加强作业教学改革,对于体验式的作业,鼓励孩子们尽可能自己完成,避免家长越俎代庖。4 .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言是固定的,有迹象的;意是瞬息万变,漂渺无踪的。B和情绪意旨所附丽的语言,都要尽美尽善,才能引起美感。C假使笔之于书的和存之于心的珠两悉称,丝毫不爽,这是不是文学上所应希求的一件事了?D在这种极形之下,未死之前当然有一种悲伤惨戚、目不忍堵的一顷刻。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不求甚解选段,完成后面的问题。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实也不尽然。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他在五柳先生传这篇短文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人们往往只抓住他说的前一句话,而丢了他说的后一句话。应该承认,好读书这个习惯的荞成是很重要的。如果根本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那末,无论说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就都毫无意义了。而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对于这一点,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见解。所以,他每每遇到真正会意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都忘记吃了。这样说来,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可见这不求甚解四字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诫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列宁就曾经多次批评普列汉诺夫,说他自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而实际上对马克思的著作却做了许多曲解。我们今天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著作,也应该抱虚心的态度,切不可以为都读得懂,其实不懂的地方还多得很哩!要想把经典著作读透,懂得其中的真理,并且正确地用来指导我们的工作,还必须不断努力学习。要学习得好,就不能死读,而必须活读,就是说,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在这一方面,古人的确有许多成功的经验。诸葛亮就是这样读书的。据王粲的英雄记钞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看来诸葛亮比徐庶等人确实要高明得多,因为观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当然,这也不是说,读书可以马马虎虎,很不认真。绝对不应该这样。观其大略同祥需要认真读书,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宋代理学家陆象山的语录中说:“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这也是不因小失大的意思。所谓未晓处且放过,与不求甚解的提法很相似。放过是暂时的,最后仍然会了解它的意思。(有删改)5 . 根据语境,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1)好读书,不求甚解(2)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6 . 结合全文,分析第自然段的作用。7 . 文章第自然段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8 . 来代朱熹说:“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这种读书法与文章中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法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请阐述理由。阅读母亲的栀子花一文,完成下列小题又到了栀子花开的时节。绵绵不断的梅雨,催育着栀子花蕾,它们像一个个小轱辘日渐生长,络绎不绝地含露绽放。对栀子花,我有一种别样的情愫,见到它们就像见到阔别的乡友,既感到亲切,又会生出一丝惆怅,忍不住想起老家,想起如今只能在梦中见到的母亲。母亲特别喜欢栀子花,不管家搬到哪里,她都会在房前屋后栽上几蔸。上世纪70年代初,我们家因园田化建设又一次搬家,母亲在房子的西头栽了两株栀子树。由于母亲的精心照料,栽下去仅仅两三年工夫,就长得亭亭如伞,枝繁叶茂,高过人头。过往的行人总不忘夸奖这两棵栀子树,母亲听了乐呵呵的,仿佛是在夸她的孩子。每到初夏时节,大小枝丫挂满了数不清的花蕾。母亲再忙再累,每天早晚都会在栀子树旁左看右瞧,把过厚的叶片剪掉,盯着花蕾细看,似乎在琢磨着每个花蕾绽放的时间。受母亲影响,我们也喜欢上了栀子花,时刻留意栀子树的变化,特别是到了花开季节,几乎每天都要在树旁流连几回。那时乡下农活繁重,生活清贫单调,栀子花的开放总能给我们带来许多欢乐。记得有个闷热的黄昏,空气潮得可以挤出水来,母亲说:“今晚肯定有大雨,明早你们就等着看栀子花开吧。”我们顿时兴奋起来,拉着母亲的手,捂着煤油灯就跑去看栀子树。果然,在向阳的枝丫这边,有不少花蕾已由青泛白,有的还咧开了小嘴。姐姐告诉母亲,明天开的第一拨花,她想送给她的几个好姐妹,母亲爽快地答应了。那一夜电闪雷鸣,雨打着树叶哗哗响个不停,我们等着花开,觉也睡得不踏实。天一亮,一家人就迫不及待地去看栀子花。真如母亲所料,经过一夜暴雨洗礼,栀子树上不少花蕾已经绽放,有的完全开放露出了花蕊,有的欲开还闭像个小喇叭,在层层绿叶的衬托下,白嫩欲滴,清香扑鼻,煞是可爱。我们雀跃着抢摘花朵,母亲一边摘一边帮姐姐把花插在辫子上、刘海儿旁,姐姐也在母亲梳得发光的粑粑头后别上两朵。花摘完了,除了留些用水瓶子养着放在家里,剩下的就准备送人。母亲把花分成三份,一份给姐姐,满足了她昨天提出的要求,一份让我送给老师,一份送给帮过忙的邻居。母亲说:“我们没什么东西送人,送几朵花表明我们心里记得人家的好。”那时父亲在外乡供销社工作,很少顾得上回家,母亲是“半边户”,一个人拖着五个孩子,日子过得十分艰难,没有好心邻居的帮衬,有些坎还真不好迈过去。最让我们记忆犹新的,是母亲用栀子花作彩礼定亲的事。我的二哥经人介绍,认识了邻村一个条件还不错的姑娘,对方提出要“看人家”,一看儿郎,二看男方的家庭条件,一旦看不上,亲事也就吹了。那个年代定亲时兴的是送自行车、手表、缝纫机“三大件”,我们家穷得叮当响,根本拿不出钱来买这些东西,一家人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最后,母亲对我二哥说:“我的儿郎优秀,不愁她看不上。她要是图钱财,这样的媳妇给我也不要,就送她栀子花吧。”果然如母亲所料,没有送上贵重的彩礼,我嫂子娘家虽有几分不悦,也还是同意了这门婚事。母亲虽然目不识丁,但她对自己的孩子充满信心,相信只要努力,日子会一天天好起来。栀子花开,就意味着端午节快到了。五六月间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母亲常为三顿饭犯愁,包粽子的糯米更是稀缺货,但她不能让孩子们眼巴巴地看着别人吃粽子,为了籴到糯米,花多大代价也值得。包粽子的时候,我们围坐在母亲身边,跟着母亲学。母亲包得又快又好,我们包出来的样子却总不好看。当香喷喷的粽子出锅,一家人欢天喜地围坐在一起,吃着说着笑着,屋内粽子香,门前栀子香,其情其景,让人永生难忘。母亲离开我们后,老屋前的那两棵栀子树寂寞无主,日渐枯萎,全无生机,最后姐姐和姐夫只好将它们挖掉。每次回到老家,不见昔日的栀子树,心里觉着空落落的,只能站在家门前,静静地想,想母亲和她的栀子花。许多时候,我也会问自己,像母亲这样一位在苦水中泡大、没有文化、毕生清贫而平凡的妇女,她是以怎样的一种情感去热爱、呵护那些栀子花的?而自强的力量感恩的力量伴我坚定前行,我还能体会到一种爱对生命的热爱,对儿女的深爱,这种爱,单纯且执着,细腻而温暖,一如那株在我人生的路上,在我的心中,静静而持久绽放的母亲的栀子花。9 . 本文写了“母亲”的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10 . 结合全文,说说题目“母亲的栀子花”的作用。11 . 品读第段中划线的句子,从细节描写和修辞手法中任选一个方面进行赏析。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善于“折叠”自己陈大昊把51张白纸重叠在一起,厚度最多不过几厘米。但把一张足够大的白纸折叠51次,厚度竟然超过了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人生从来不是平铺直叙,好比白纸一般,如何“折叠”自己,决定着人生的厚度、事业的成败。“折叠”是智慧的迂回。毛泽东军事生涯中的“得意之笔”四渡赤水,最初的作战计划并非如此。红军因为急于一口吃掉敌人,结果遇挫,被迫开始一渡赤水。红军在毛泽东的指挥下声东击西,穿插迂回,与敌人巧妙周旋,以三万劣势兵力牵着数十万敌人的鼻子走,成就了四渡赤水这一红军长征史上的光辉战例。这次行动,周恩来称之为走“之”字路。实践证明,最近的距离不一定是直线,而看似“折叠”弯曲的“之”字路线,往往是达到最终目的的最佳路径。成事的最高境界在于,以最小代价换取最大胜利。“折叠”是生动的重复。重复是工作生活的常态,许多人都在“重复昨天的故事”,但并非所有量的积累都能产生质的飞跃。老驴拉磨般的简单重复、机械重复,结局多是“原地转圈”“涛声依旧”。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曾说:“大部分人在二三十岁上就死去了,因为过了这个年龄,他们只是自己的影子,此后的余生则是在模仿自己中度过。” 在“折叠”中创新,在创新中重复,坚持“不作寻常重复”,进行生动的重复,方能书写出彩华章。“折叠”是耐心的坚持。有人做过一个计算:如果干一件事的成功率仅为1%,反复尝试100次,成功的概率竟然能达到63%。世界上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但有水滴石穿的奇迹。通向成功的道路好比一场马拉松,比拼的不是速度而是耐力。一直“折叠”下去,就能“撕小口打大仗、积小胜为大胜”,把简单做成不简单,使平凡变成不平凡。“折叠”是“折磨”的叠加。有人提出过“坎理论”,就是要过关卡,上台阶,好比爬山越岭,上到一定高度,就过了一个坎。成功多是苦难辉煌,成长多为浴火重生。想要前进,最快的脚步是“负重”,因为“挑担子的比散步的走得快”。走不出自己的“舒适区”,就是倒退的开始。其实,成长就是与自我的搏斗,与自我的较量,与自己较劲才能有长进。吃得苦中苦,方能有所成。敢于到吃劲岗位“淬火”,到艰苦一线“蹲苗”,在事上磨炼自己,用时间灌溉自己,多挑战“不可能”才可能超越自己,使人生不断迈向新的高度。人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可以增加人生的厚度。把握好“折叠”的学问,付诸有力的行动,就能成就精彩人生。(选自思维与智慧2019年第2期,有删节)12 . 针对“折叠”自己,本文提出了什么观点?请用一句话概括。13 . 第段提到51张纸重叠有何用意?14 . 第段主要运用哪种论证方法?意在说明什么问题?15 . 第段“淬火”“蹲苗”的比喻是为了阐明什么道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16 . 第段说“把握好折叠的学问”这是怎样的“学问”?三、语言表达17 . 下面语段中标序号的句子都有语病,请加以改正。读书是年轻人培养心智、创造性格、引导人生的重要途径。阅读电子书也好,阅读纸质书也罢,尽管形式不同,但可以殊途同归,关键是要把读者拉回到读书活动中来。我们应客观全面地看待电子阅读的兴起,在电子阅读和传统阅读之间正确取舍,使之达到共生共荣、相互补充。家庭、全社会乃至学校都应该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对年轻人的阅读行为进行合理引导。(1)第句搭配不当,应把_改为_。(2)第句成分残缺,应在_后加上_。(3)第句语序不当,应将_与_互换位置。四、综合性学习18 . 综合性学习榆林某中学八年级6班正在开展以“网络是把双刃剑”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各种场合总是低着头、专注于手机而冷落周围人(或对周围的世界漠不关心)的那类人,被称之为“低头族”。材料二:手机的作者刘震云所说:“我就觉得手机好像自己有生命,它对使用手机的人产生一种控制。”著名美食评论家沈宏非在博客中不无戏谑的写道:“自从上了微博之后,我的拍菜水准蒸蒸日上,吃菜的兴趣则江河日下。”材料三:“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这是网上流传很广的一句话。当这句话成为现实时,多少会有一些悲凉。2012年10月,青岛市民张先生与弟弟妹妹相约带着孩子去父母那里吃晚饭,饭桌上老人多次想和孙子孙女说说话,但面前的孩子们却个个抱着手机玩,老人受到冷落后,一怒之下摔了盘子离席。(1)根据材料和你的观察所见及生活经验,请你探究一下产生“低头族”的原因有哪些。(2)阅读材料,谈谈你认不认同“老人摔盘子离席”的做法,并具体谈谈你对这一事例的看法。(3)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你对如今中学生用手机的看法(两点即可)以及中学生应该如何正确使用手机(一点即可)。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人与人的交际,都在一定的场合进行。说话还应注意场合。在正式场合,必须zhung zhng( )、严肃;在非正式场合,可以tn shui( )直言;在喜庆场合,多讲些令人高兴的话 A在悲痛场合,不要任意说笑。言谈举止应与当时的气氛xi tio( )。19 .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20 . 在A处补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_ 21 . 李明很自信的报名参加班长竞选。 A假如李明当选了,你作为他的好朋友,该对他说些什么?好朋友:B假如李明落选了,你作为他的家长,该对他说些什么?家长:五、作文22 . 请以“难忘那的感觉”为题目作文。要求:(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补充的内容不超过6字;(2)自选文体(诗歌除外),自定立意;(3)用规范汉字书写,不少于600字;(4)不得抄袭、套作;(5)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第 8 页 共 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