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4月学业水平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443405 上传时间:2020-05-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4月学业水平模拟考试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九年级4月学业水平模拟考试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九年级4月学业水平模拟考试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4月学业水平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南联大之所以被称作“奇迹”,不仅在于它拥有大师,更在于它培养了许许多多的大师。虽然它只存在了8年左右,却被很多人称为中国教育史上的一座丰碑。B北京人艺再度上演茶馆,以此“镇院之作”纪念老舍先生诞辰120周年,也再一次在舞台上呈现了传承经典的意义。C如何让沉睡在博物馆里的优秀传统文化受到青年一代的喜欢和接纳?是博物馆人应该思考的问题之一。D从杜甫诗句的警策、凝练方面,繁衍出了韩愈、卢仝等用语“奇险”的一派;从杜甫诗歌注重社会现实生活方面,又滋生了白居易、元稹等人的“新乐府”诗。2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经济是否迅速发展,关键在于能否加速培养出大量的高水平技术、管理人才。B我们学校的课改成果昭然若揭,国内外同行大加赞赏,纷纷前来观摩学习。C传统文化如“四书五经”对初中生可能比较陌生,但对语文老师却是熟悉的。D学校对极少数不尊重教师、无理取闹的事件,及时进行了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3 . 下面句子中加横线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今天天气很好,我们一起去登山,享受大自然的天伦之乐。B课堂上,语文老师幽默的语言,常常让学生忍俊不禁。C沿着晃动的梯子,我小心翼翼地爬上了沾满灰尘的小阁楼。D老师的举动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全场鸦雀无声。二、现代文阅读4 . 选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人生差异在读书任何一个人,不论是官是民,是忙是闲,或多或少都有点业余时间。倘若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以不同的态度,不同的方式支配业余时间,其结局或收获也大不相同。鲁迅先生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来写作,最终成为伟大的文学家。相反,有的人虽有才气,但因不懂得珍惜业余时间,得过且过,终其一生,别无建树。不过,依我看,人生的根本差异在于读书。因为,读书至少有三大“好处”。读书可以“明目”。俗话说,站得高,看得远。一个人热爱读书,坚持读书,就能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就会使自己“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在大是大非面前,不随波逐流,不人云亦云。读书可以“清心”。当今社会,市场经济大潮澎湃,街头巷尾灯红酒绿,堪称诱惑多多、考验多多。唯有能够静下心来坚持读书学习的人,才能做到清心静气,淡泊名利,不为名所累,不被利所惑。读书可以“强体”。21世纪是竞争的世纪。不仅国与国之间充满竞争,人与人之间也充满了竞争。因而人们都希望自己素质强一些,形象好一点,以适应竞争,赢得竞争。而一个人外塑形象也好,内强素质也罢,没有捷径可走,唯有老老实实读书,才能充实自己,提升自己;才能丰富知识,增加营养,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首先,要乐于读书。生命有限,知识无穷。人生在世,要做的事情很多。尽管如此,也要养成勤于读书、乐于读书的良好习惯。其次,要善于读书。古人云:开卷有益。然而,今天看来不尽然。因此,要善于择书而购,捧书而读。这样,才不至于读了坏书,中了邪气。再次,要巧于读书。要通过消化吸收,去粗存精,把前人、他人的知识内化成自己的智慧,并用以知道实践,推动工作。(选自2011年1月24日解放日报 作者张桂辉)5 . 文章第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论证了什么观点?6 . 文章关于读书的好处的分论点提出有何特点?有何效果?7 . 文章-段之间缺少必要的过渡,请你补出:8 . 文章-段是否属于并列结构,请讲出理由。9 . 你认为-段是否恰当地阐明了文章的中心论点?10 . 请你写出一句读书有益于人生的诗句或格言。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乙】马援字文渊,扶风茂陵人也。援年十二而孤,少有大志,诸兄奇之。后转游陇汉间,常谓宾客曰:“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初,援军还,将至,故人多迎劳之。平陵人孟冀,名有计谋,于坐贺援。援谓之曰:“吾望子有善言,反同众人邪?昔伏波将军路博德开置七郡,裁封数百户;今我微劳,猥享大县,功薄赏厚,何以能长久乎?先生奚用相济?”冀曰:“愚不及。”援曰:“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男儿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手中邪!”冀曰:“确为烈士,当如此矣。”(注释)马援:东汉名将。反同众人邪:反而同众人一样(来吹捧我)吗?开置七郡:开拓疆土,增设了七郡。猥:说话人表示谦卑的词。奚用相济:用什么来帮助(我)?11 .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会天大雨_(2)为天下唱,宜多应者_(3)援谓之曰_(4)确为烈士,当如此矣_12 . 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A佣者笑而应曰足肤皲裂而不知B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欲自请击之C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D男儿当死于边野又留蚊于素帐中13 . 用现代汉语解释【甲】文中的句子。(1)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_(2)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_14 . 【甲】文中陈胜、吴广为了鼓动人心、树立威信,做了哪两件事?请用四字短语概括。15 . 【甲】文段中的陈胜和【乙】文段中的马援虽然生活时代不同,人生经历不同,但他们身上却有着共同的精神品质。请你根据选文内容作简要概括。四、句子默写16 . (1)请补充下面的诗句(三选二,如全默写,按前两句判分)_,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俗子胸襟谁识我,_。秋瑾满江红_,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2)请默写范仲淹渔家傲秋思的上阕或者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下阕,并写出题目。_五、诗歌鉴赏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小题。踏莎行(宋)晏殊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春风不解禁杨花,濛濛乱扑行人面。翠叶藏莺,朱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17 . 请对下阕中的“藏”字进行赏析。18 . 词中划线的最后两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六、名著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下列小题。1956年2月29日夜亲爱的孩子:昨天整理你的信,又有些感想。关于莫扎特的话,例如说他天真、可爱、清新等等,似乎很多人懂得;但弹起来还是没有那天真、可爱、清新的味儿。这道理,我觉得是“理性认识”与“感情深入”的分别。感性认识固然是初步印象,是大概的认识;理性认识是深入一步,了解到本质。但是艺术的领会,还不能以此为限。必须再深入进去,把理性所认识的,用心灵去体会比如你自己,过去你未尝不知道莫扎特的特色,但你对他并没发生真正的共鸣这一回可不然,你的确和莫扎特起了共鸣,你的脉搏跟他的脉搏一致了(傅雷家书节选)19 . 傅雷家书是傅雷写给儿子_的,“书”指的是_。20 . 在这封家书中,傅雷为什么多次提到莫扎特?七、综合性学习21 . 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公民选择“低碳生活”,学校就此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材料一:所谓低碳,是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以二氧化碳为主)排放。低碳生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其实就是指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实现“低碳生活”最根本的因素是人。每个公民都应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改变固有的生活习惯,做一名“低碳生活”的践行者,并落实到吃、穿、住、行等各个领域。材料二:关于“不同人群对低碳生活”的调查(共1000人)认识与行为低碳理念生活方式生活习惯城镇初中学生85%65%50%做工人员75%70%65%退休老人50%85%90%(1)从材料一中提取:什么叫“低碳生活”?_(2)从材料二中提取:通过自己的观察,任选一个角度,得出一点感受或结论。_(3)这次社会实践活动需要完成一份宣言书的开头,请你根据所提供的语段,将所缺的句子补充完整。(与前一句语意相关、句式一致、字数相等)宣言书:低碳生活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社会责任。_,也是一种自觉行动。低碳生活是一种生活习惯,_。22 . 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读书是长期的一个需要付出辛劳的过程。因此,不能心浮气甲zo( )、浅尝辄止,而应当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水滴石穿。正如荀子在劝学中所说:“不积乙跬( )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现实中,不少人都有长期坚持、积少成多,最后取得惊人收获的读书经历。(1)根据第句中甲处的拼音写汉字,给第句中乙处加点的汉字填上拼音。甲: _乙:_(2)请解释第句中“不积跬步”的意思。_(3) 第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_八、作文23 . 大街上的人流车流,菜市场里的熙熙攘攘,操场上的热火朝天,教室里的你问我答,阅览室里的静寂无声各种各样的场景,在我们的生活与学习中随处可见。而在这众多的场景中,有没有一种场景令你特别难忘,总会想起呢?请以“总会想起那个场景”为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第 7 页 共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