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五四学制)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443328 上传时间:2020-05-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五四学制)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七年级(五四学制)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七年级(五四学制)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五四学制)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学会欣赏人孙琴安对于艺术,会欣赏的人很多,但对于人的欣赏,有此意识或观念的人并不多,我也是在天命之年时悟出来的。在古代,曾有过许多友人、同窗之间互相欣赏的故事,伯排琴的知音之交自不待言,有的甚至在对手之间也时有发生。凡读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诸葛亮与司马懿,诸葛亮六出祁山,五次攻魏,碰到的老对手就是司马懿,二人足智多谋,旗鼓相当,诸葛亮唱空城计,司马懿上当,非但不恼火忌恨,反自叹不如;当加道诸葛亮将不久于人世,非但不幸灾乐祸,反赞其为“天下奇才也”。其对诸葛亮之欣赏程度,远过常人。诸葛亮去世,魏遂灭蜀,随后司马家族又代魏主政而建晋。以羊祜为军政重臣,出镇襄阳,与吴国大将陆抗为军事对手。二人虽各为本国军事统帅,然审时度势,皆以不战为方略,各保分界达十年之久。其间二人互相欣赏,互通使节,陆抗称赞羊祜之 “德量,虽乐毅、诸葛孔明不能过也”。而羊祜知道陆抗生病,特地馈赠良药派人送去,陆抗左右的人都不放心,怕有毒,劝陆抗不要服用,但陆抗毫不生疑,一边服用,一边为其辩护:“羊枯岂鸩人者!”羊祜去世,不仅晋国上下哀恸,就连”吴守边将士亦为之泣”。其德高望重,史亦罕见。都说“文人相轻”,实际上也有许多文人相重的例子。如李商隐与杜牧,李商隐写离愁别绪的诗最为擅长,但他在给杜牧的诗中却说:“刻意伤春复伤别,人间惟有杜司勋。”对杜牧的诗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再如,施蛰存、徐中玉、钱谷融都是华东师大名教授,我每次与钱谷融先生谈起徐中玉先生,他总谦虚地说:“徐先生学问博大精深,学通古今,我怎么能跟他比呢?”而我每与徐先生谈起施蛰存,他总说:“我中学读书时爱读小说,除了平江不肖生和鲁迅,还有施蛰存的小说,对我都有影响”语气中充满着敬意。我想,连对手之间都能够互相欣赏,文人之间也能相重,那么作为夫妻、兄弟、姐妹、妯娌、师生、朋友、同学、同事、邻居,甚至是上下级、前后辈之间,就更应该互相欣赏了。不过,要欣赏别人和被别人欣赏,似应首先具备两个条件。首先是理解。我们平时都说理解万岁,但到真需要理解时却又往往做不到。你要欣赏别人,就先得理解别人。如鲍叔牙之所以赏识管仲,就因为了解他的个性,为此管仲曾感慨:“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贫困,故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其次得有胸襟。“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但欣赏人却与利益无关,它往往出于一种由衷的钦佩与喜欢。你既然学会了欣赏一个人,也就意味着你对其缺点的包容;如你紧咬着别人的一点瑕疵不放,就很难学会欣赏。友人徐全荣说得好:“别人对你做了九件坏事,只做了一件好事,那我记住他做的这一件好事!”有这等胸襟与情怀,何愁不会欣赏人?(选自2018年2月8日文摘报1 .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 . 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 . 第段在文章结构上有何作用?4 . 试举一例,谈谈生活中应如何欣赏别人。阅读文段,回答问题那年春节黄咚咚那年我23岁,刚从学校毕业,在北京一家小型杂志社做小编,工资微薄,诸事不顺,一种莫名的孤独与无助时常萦绕心头。临近年关,还是要回家过年。我省吃俭用,总算节余下来几千块。我把钱取出一部分,准备回去孝敬爸妈。爸妈在老家经营一家小饭馆。店面开在镇上的小学门口,主要卖包子、馒头,中午兼卖些家常小菜和米饭。因为主要顾客是对面学校里的学生,所以饭菜价格都很低,利润非常少。我记得有一次回家,无意间听到父母闲聊,说最近面粉又涨价了,本来一个包子还有一毛多的赚头,这下可能连赚一毛钱都够呛。每个赚几分钱!他们每天凌晨三四点起来和面、发面、揉面,一个个拧下来,剁馅儿包好,守着灶火一屉屉蒸好,六点不到就开门。迎接第一波打着手电走路的学生和到镇上早市摆摊卖菜的小贩,一直到下午学校放学,小贩收摊,才能收拾碗盘,稍事休息。为了节省成本,爸妈没有另外请人手,两个人经常忙得一天下来都没有机会坐下来。而我每年几千块的学费,全是这一个包子赚一毛多,一个馒头赚几分钱攒下来的呀。我当时一下红了双眼,悄悄别过身,从他们身边默默走过,回到房里才让泪水落下来。那天,我把从银行取出的钱搁背包里放好,骑车去邮局,途中等了两个交通灯,依稀感到有人在推搡我,正值下班高峰期,不等我回过神,我已身不由己地连人带车被推搡着向前了。到了邮局,我赶紧把车停好,赶到柜台,准备拉开背包把钱拿出来。背包的拉链是开着的。我心里咯噔了一下,怀着残存的侥幸心理往包里掏了掏,钱已经不见了。那一瞬间我感觉浑身的血液仿佛一下子就冰凉了,大脑一片空白。我不知自己是怎么骑回住处的,失魂落魂般,只觉得一路上风吹在脸上,冷得彻骨。那天晚上我一夜没睡。无助与懊恼淹没了我。沮丧,难受,我甚至一下子不想回家过春节了。第二天,我便给家里打了电话。电话里我告诉妈,今年的票不好买,单位又正好安排了我值班,今年就不回去过春节了,等过了年,天气暖和了我再找机会回去。其实,我已经早早地买好了车票,小小杂志社也压根儿不需要值什么班。这是我多年来第一次说不回家过年,电话那头好像愣了愣:“哦,妈知道了,那你也要买点好吃的,找同学或同事一起过,不然一个人多冷清。”“好,你和爸爸也吃好喝好,过个好年。”挂了电话,我一个人呜呜地哭了出来。没想到,第二天上午接到爸爸打来的电话,他在电话里说,你妈一早天没亮就坐班车出门了,昨晚收拾了一晚上,说要到市里坐火车去北京看你,跟你一起过年。我惊呆了。那时我们那里并没有直达市里的长途车,从镇上去市里,得转上好几趟车,转的车也不能直达市里的火车站,而是到市里的长途站,然后再从长途站转车才能到达火车站,到了之后还得在拥挤的春运客流中排队买票,也不知道能不能买到,能买到哪一天的。何况,她只上到小学二年级,识字非常有限,这么多年几乎没有出过门,我简直不敢想。三天后,我在北京西站出站口的人山人海中,远远的寻到了她我的妈妈,脸兴奋得发红,穿着厚厚的棉衣,外面套着一件弟弟退伍后带回家的褪了色的军服,挎着一个领大的迷彩旅行袋,不用说,里面肯定装满了我爱吃的腊味、腌菜、腐乳、炒豆子,干豆角,地瓜条她的女儿说今年不能回家过年了,她便在严寒的年关奔波了三天两夜,坐了三十多个小时的火车,赶了两三千里的路,把故乡搬到漂泊的女儿身边来,把年味搬到她朝思夜想的女儿身边来。看见我的那一瞬间,她立在那儿,深深地舒了口气,疲惫的脸笑成了一朵花。而在我的心里,扑簌簌的眼泪已经流成了一条河就在那个春节之后,妈妈从北京回到老家不久,就因突发脑溢血,在四月里去世了。而妈妈跋涉千里赶来陪我度过的那个春节,成了我今生最后一个与她共度的春节。从此以后,我永失了这世间最爱我的人,也永失了我心底的故乡。(有删改)5 .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6 . 文章很大篇幅写爸妈在老家经营小饭馆的情形,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有什么用?7 . 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看见我的那一瞬间,她立在那儿,深深地舒了口气,疲惫的脸笑成了一朵花。8 . 文中三次写到我落泪,分别表达了什么情感?9 . 结合文章最后一段和材料链接谈谈你的感受。材料链接: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冰心繁星二、句子默写10 . 默写填空 _,徒有羡鱼情。晴川历历汉阳树,_。挥手自兹去,_。_,千山高复低。_,恨别鸟惊心。_,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请写出含有“云”的诗句,完整的一句。_三、课内阅读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11 . 下面句中划线的“之”,同“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之”用法相同的是A何陋之有B公与之乘,战于长勺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醉翁之意不在酒12 . (小题2)翻译下面句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13 . 写出文中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的句子。14 . 本文在对陋室进行描写时,从、三方面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的节操和的情趣。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5 .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自李唐来( )不蔓不枝(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可爱者甚蕃( )宜乎众矣( )陶后鲜有闻( )16 . .选出划线词词义不同的一项( )A何:同予者何人何陋之有B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可以调素琴C独:晋陶渊明独爱菊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之:水陆草木之花莲之爱17 . (小题3)简答。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句子是: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句子是:3.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18 . 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19 . 本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许。但在我们生活中常听到人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呢?四、课外阅读(二)齐有富人,家累千金。其二子甚愚,其父又不教之。 一日,艾子谓其父曰:“君之子虽美,而不通世务,他日曷能克其家?” 父怒曰:“吾之子敏而且恃多能,岂有不通世务者耶?” 艾子曰:“不须试之他,但问君之子,所食者米,从何来?若知之,吾当妄言之罪。” 父遂呼其子问之。其子嘻然笑曰:“吾岂不知此也?每以布囊取来。” 其父愀然改容曰:“子之愚甚也!彼米不是田中来?”艾子曰:“非其父不生其子。”(注)克:胜任。多能:多种本领。 妄言:乱说,造谣。 愀然改容:神色变得严肃。改容,改变面色。20 .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其二子甚愚 艾子谓其父曰吾之子敏而且恃多能 若知之 21 . 下列句中“而”的用法和“而不通世务”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B拔山倒树而来C舟已行矣,而剑不行D温故而知新22 .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其父愀然改容曰:“子之愚甚也!彼米不是田中来?”23 . 你觉得文中的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结合文段内容阐述。五、综合性学习综合性学习。某班级开展了以“和”为主题的讨论会,以下是讨论会上所用的材料。(材料一)首届亚洲文明大会于5月22日闭幕。大会标志极具特色。图案主体部分由牡丹花衍生而来,六瓣互动的花瓣图形代表亚洲六个分区,并将抽象的人的形态融入其中,产生人与人之间手牵手连接沟通的视觉效果,象征亚洲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对话,体现了亚洲人民携手搭载的命运共同体。红、橙、黄、绿、青、蓝、紫的七彩颜色体现了亚洲各国国旗的色彩,也象征亚洲文明的绚丽多彩。图形中间嵌入了亚洲文明对话大会英文译名的缩写的首字母。(材料二)班级举行汉语周读书演讲活动,学习委小忠和语文课代表小永在书目的选择上各执一词,互不相让,最后发生争吵。24 . (材料一)中划线语的分句存在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ABCD25 . 课堂上几位同学根据(材料一)对“和的内涵”进行了探讨,请将对话补充完整。小忠:“命运共同体”概念的提出,体现了“和”的内涵。小永:我认为亚洲文明大会的标志的设计的形态、视觉效果、_、_、_等也体现了“和”的内涵。26 . (材料二)中,小忠和小永发生争吵,班主任让你劝和他俩,你将怎么劝?六、作文27 . 题目:有一种美丽叫互助要求: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人名。第 8 页 共 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