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市2019-2020学年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语文试题(I)卷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442173 上传时间:2020-05-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口市2019-2020学年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语文试题(I)卷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海口市2019-2020学年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语文试题(I)卷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海口市2019-2020学年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语文试题(I)卷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海口市2019-2020学年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语文试题(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字词书写1 . 根据语境,给下面一段话中加点的字注音。“挟大江以为池,而崇山以为固”,襄城历史上一直是群雄角(_)逐的战场,兵家必争之要塞(_)。历经几千年战火与硝烟的洗礼,襄阳古城更显得砥砺沧桑,风骨卓然。二、现代文阅读阅读议论文,完成后面小题别让冲动挡着你回家的路10月28日上午10时8分,重庆市万州区一辆公交车与一辆小轿车在万州区长江二桥相撞后,公交车坠入江中。事故原因现已查明,系坐过站的乘客与司机激烈争执、互殴至车辆失控。一人错过了一站,二人发生争执,十四个人便错过了后半生,代价太过沉重。与其说,这是一场实在不该发生的意外事故,不如说,这又是一次情绪失控导致的悲剧。生活中,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很重要。人们常说:“冲动是魔鬼。”这句话在这起案件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人际关系大师约翰戈特曼经提出:对情绪的感知能力和掌控能力甚至比智商更重要,这些能力决定着一个人在社会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就和幸福感。你逞舌之快,说恶话,撂狠话,就很可能招致难以想象的后果,让情况急转直下。相反,善于管理自己的情绪,不轻易被激怒,不轻易攻击他人,才是一个人顶级的修养和能力。谁都会有情绪,但任由情绪主宰行动,归根结底还是对规则缺乏敬畏之心。人民日报发布坠江原因后,一位网友的留言点赞超过10万,他说:“那个攻击司机的女乘客不是垃圾人,就是平时我们生活的普通人,但是是那部分没有规矩意识的人。做事总是想着占便宜,投机取巧,插队,坐公交地铁逃票,对发生事故车辆遗撒货品进行哄抢,吃自助餐偷拿蒙骗、开车不按线排队总是插队的那类人,这些都不是什么伤天害理的大罪过,但是平时缺少对这类人的认真处罚,导致他们对规则的不重视,就是我们平时说的没素质。”基本上所有的人祸里,这种人一定是占最高比例的。会因为自己的家人迟到,而拦着高铁不让车开;会因为自己迟到上不了飞机,对工作人员进行打骂。人人都要盼望一个更安全的出行环境,社会也呼吁一个所有成员都遵守规范的秩序空间。勇气是需要规则支撑的,情绪更是要受规则掌控的。如果放任违规者横行,总有一天,灾难会蔓延到我们自身。牢记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事故的惨痛教训,别让你失控的情绪酿成人生的大错。而只有敬畏底线和规则,你的情绪才不会轻易失控。(青年文摘201823)2 . 请归纳本文的中心论点。3 . 选文第段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何作用?4 . 下面这句话能否放在文章第段作论据,请说明理由。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议论文阅读怎样读书才能取得效果?经验表明,处理好阅读中的“入”与“出”是关键所在。南宋学者陈善云:“读书须知出入法。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此论道出了读书的精髓。阅读中的“入”,是指对所读之书全身心融入,潜心对其进行研读与探索。就是读者通过文字去触摸作者的内心,与其进行心灵的对话。如此“入书”,方可“见得亲切”,实现双方心情的“契合”。在阅读中怎样“入”呢?一个方法是坚持“精思”。朱熹认为:“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就是说阅读要慢嚼细咽,通过揣摩语言,达到把握文章内容、体悟作品意蕴与情趣之目的。在熟读基础上精思,确为“入书”之妙诀。苏轼读陶渊明饮酒诗后写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苏轼发现“望”与“见”虽一字之差,但意境全异。何故?盖因陶诗所表达的是辞官归田后的喜悦之情,故用“见”字来表达悠然自得之感。若改为“望”,变为主动寻求,就不但破坏了全诗的意境,而且也与陶渊明的节操相悖。苏轼的体会,表明他对全诗意蕴和诗人的心境都有了深刻认识;这种认识若离开了对全诗全身心的“入”,离开反复思索,是无法达到的。阅读中的“出”,是指读者能站在更高层次,对所读之书做出分析判断,能从新的角度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哲学家叔本华就主张读书要与书本拉开距离,不要“入”书过度,要敢于并善于从书本中走出来。这样读书,方可避免“是别人在代替我们思想,我们只不过重复他的思想活动的过程而已”;方可在读后能解其意、识其旨、得其要,真正做到“用得透脱”。鲁迅早年读过不少进化论书籍,曾一度相信社会进化论:“总以为将来必胜于过去,青年必胜于老年。”后来,他在生活中发现了青年们在阶级斗争中分化的事实,“目睹了同是青年,则分成两大阵营,或则投身告密,或则助官捕人的事实,我的思路因此轰毁。”就这样,他对这种理论产生了怀疑,并由此发现其诸多偏颇和谬误。于是,他摒弃了从书本中得到的旧认识、旧观点,在斗争中树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他的这段经历和思想转化过程,对于阅读时怎样“出”于书,怎样“用得透脱”,很有启示意义。阅读,要“入”,也要“出”。“入”是“出”的基础,不“入”则无所谓“出”;“出”是“入”的目的,不能“出”就失去阅读的价值与意义。既能“入”又能“出”,才是阅读者必须掌握的秘诀。5 .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6 . 请简要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7 . 第段加点的词“这样”在文中指代什么?8 . 读了全文,联系实际,谈谈你对第段画线句子的感悟联想。三、文言文阅读(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范仲淹,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其二岁而孤,母更适长山朱氏,从其姓,名说。少有志操,既长,知其世家,乃感泣辞母,去之应天府,依戚同文学。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举进士第,为广德军司理参军,迎其母归养。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节选自宋史范仲淹传有删改)(注释)孤:幼年丧父。适:出嫁。应天府:宋代较早的一所官学化书院。戚同文:北宋初年著名的教育家,应天书院的奠基人。9 .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_)(2)不以物喜(_)(3)去之应天府(_)(4)仲淹不苦(_)10 . 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每句断1处。(1)是 进 亦 忧 , 退 亦 忧(2)乃 感 泣 辞 母11 .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微斯人,吾谁与归?(2)冬月惫甚,以水沃面。12 . 乙文中范仲淹具有哪些品质,请结合选文加以分析。四、句子默写13 . 根据原诗文填空。(1)_,定然有美丽的街市。(天上的街市郭沫若)(2)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_,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纪念白求恩毛泽东)(3)_,应傍战场开。(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4)晴空一鹤排云上,_。(秋词刘禹锡)(5)论语中阐释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4)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想象回家团聚后剪烛西窗,共话今宵的情景的句子是:_,_。(5)诫子书中阐释过度享乐和急躁对人修身养性产生不利影响的句子是:_,_。五、诗歌鉴赏阅读诗歌,完成后面小题。客晓(清)沈受宏千里作远客,五更思故乡。寒鸦数声起,窗外月如霜。14 . 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寒鸦数声起,窗外月如霜”的画面。15 . 诗的三、四两句写景有什么作用?六、语言表达16 . 2019年已经来临,在新的一年里,你有何新的打算(目标或计划),你将如何去实现?请写出来与大家分享。(不少于80字)七、名著阅读17 . 请你根据评论选择相应的名著。(1)一部记述十九世纪中叶俄罗斯农村生活的随笔集。(_)(2)美丽纯净的牧歌情感,包含着深切忧患的思索。(_)(3)不同风俗的国家,各式各样的人物,想象奇特,构思新颖。(_)A镜花缘B湘行散记C猎人笔记八、作文18 . 作文题目:向着美好奔跑要求:文体自选;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不得透露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字数不少于600字。第 5 页 共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