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2020年(春秋版)中考语文试题(II)卷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440633 上传时间:2020-05-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2020年(春秋版)中考语文试题(II)卷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重庆市2020年(春秋版)中考语文试题(II)卷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重庆市2020年(春秋版)中考语文试题(II)卷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庆市2020年(春秋版)中考语文试题(I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下列朝代、国籍、作者、作品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A观沧海 东汉 曹操B天净沙秋思 元代 马致远C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鲁迅 朝花夕拾D金色花 英国 泰戈尔二、字词书写2 . 根据拼音写汉字万h藏云_ lio望 _ 污gu_精su _ qi意_ bo贬_三、基础知识综合3 .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各题。陶然亭是清代名亭,为中国四大历史名亭之一。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工部郎中江藻奉命监理黑窑厂,他在慈悲庵西部构筑了一座小亭,并取白居易诗“更待菊黄家酿熟,与君一醉一陶然”句中的“陶然”二字为亭命名。清代二百余年间,此亭美誉长盛不衰,成为北京城中一处名胜古迹。陶然亭有三大匾额:最早的是建亭人江藻亲笔题写的;另有书画大师齐白石题写的篆书,沉厚宽博,笔象朴拙;还有现代学者郭沫若所题的行书,舒展灵动,收放自如。楹联亦有三副,其中最有名的一副是光绪皇帝的老师翁同龢所书的“烟藏古寺无人到,”。,使陶然亭成为旅游观光热门景点。园内林木葱茏,花草繁茂,楼阁参差,亭台掩映,景色宜人。湖心岛上,有锦秋墩、燕头山,与陶然亭成鼎足之势。锦秋墩顶有锦秋亭,其地为花仙祠遗址。亭南山麓有“玫瑰山”,其地为原香冢、鹦鹉冢、赛金花墓遗址。亭北山麓jng m( )( )的松林中,有著名革命者的高君宇、石评梅墓。游人流连园内,如历巴楚静美之地,似游吴越锦绣之乡,会感受到深邃的历史文化内涵。(1) 对文中加点字读音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朴拙(zhu)参差(c)B.朴拙(zhu)参差(ch)C.朴拙(zhu)参差(c)D.朴拙(zhu)参差(ch)(2)请按照拼音,将第段括号里的词语,用规范美观的汉字填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的空格内。(3)依据文意和相关书法知识,判断下列哪一项是郭沫若所题写的匾额A.B.C.D.(4)为第段提到的陶然亭中翁同龢所书的楹联选择下联,最恰当的一项是A.半亩红莲碧池沼 B.榻倚深堂有月来C.陶然暮鼓有钟鸣 D.云升湖上有客至(5)下面(甲)(乙)(丙)三个句子是第段开头的三句话,请你结合下文给这三个句子排序,排序正确的一项是(甲)光辉的革命史迹(乙)秀丽的园林风光(丙)丰富的文化内涵A. (甲) (丙) (乙) B. (甲) (乙) (丙)C. (乙) (丙) (甲) D. (丙) (甲) (乙)四、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各题。古代的私塾教育前不久,美国总统特朗普访华,他用平板电脑向习近平夫妇展示了他的外孙女阿拉贝拉唱中文歌曲、背三字经和中国古诗的视频。看到这个金发碧眼的小姑娘用美式中文有板有眼地背诵“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不由得感慨中华文化影响深远。在中国古代,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是学龄儿童的重要启蒙读物,他们在私塾通过吟诵这些经典文本掌握了最基本的读写能力,为之后通过科举考试、晋升仕途奠定了基础。私塾是我国古代社会一种开设于家庭、宗族或乡村内部的民间幼儿教育机构,与私塾相对应的“官学”是上层社会的教育组织,而私塾则相应承担了下层社会的教育功能。私塾教育所崇尚的德育之治、小众化授课模式,都在我国教育发展史上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在私塾里,学龄儿童们学习识字、写字、习经史、学六艺。据宋会要崇儒记载,宋代小学的要求是:“小学生八岁能诵一大经,日书字二百”;“十岁加一大经、字一百”;“十二岁以上,又加一大经、字二百”,当然,古代检查学生的学业,也靠考试。如宋代,老师会逐日测试学生的学习,这叫“日考”;另外还有“月考”“季考”等。名目繁多,花样翻新,看来就算穿越回到古代,也别想乐得清闲。到了明代,理学家沈鲤记载:“朔望日考试,分等第,行赏罚。”每月的初一、十五都要考试,还要排名次、挨鞭子,想想也真是怕怕的。现代的中小学经常分“特优班”“重点班”“普通班”,其实这种区分古已有之,如宋徽宗政和四年十二月,颁布小学条制,实行“三舍升补法”,班级分为“外舍”“内合”“上舍”三种。新生皆分在外舍,成绩好的升入内舍;内舍生考得好的,升入上舍。看来从古至今,学校都是一个竞争激烈的地方。古代私塾盛行体罚。东汉王充在论衡自纪篇中称:“书馆小僮百人以上皆以过失袒谪,或以书丑得鞭。”到明代,学生逃学,连家长都要跟着受罚。明代泰泉乡礼乡找中规定:“无故而逃学一次,罚诵书二百遍;二次,加扑挞,罚纸十张;三次,挞罚如前,仍罚其父兄。”古人还会直接请家长或长者坐进教室参与班级管理,类似于现在的家长委员会。明代官员叶春及在惠安办学时即如此,其石洞集惠安政书中这样记载:“轮笃实老成者二人,平旦生左右塾,以序出入。”古代私塾还很注重德育,对学生日常行为的考查较为严格。如明代有的小学设立“杨善”簿”“改过簿”“记过格”,好事坏事均记录在案,作为学生升学录取时的参考。这种“功过簿”并非由老师填写,如明代儒学家刘宗周,其家塾修业课程中,要求学生早上起来第一事就是填“记过格”,上列数百种日常行为,有“微过”“隐过”“显过”“大过”“丛过”“成过”等六项评语,让学生自己评价昨日表现,敦促学生“三省吾身”。看来在古代私垫当一名合格的小学生也没那么简单,要背经史子集,还要懂得仁义礼智信。“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确是亘古不变的道理。(选自青年文摘,有删改)4 . 文章段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私塾教育?5 . 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各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6 . 下面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片段,也描述了私塾教育,它印证了本文哪一段的内容?请简要分析。“人都到那里去了?!”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蹬几眼,大声道“读书!”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慢车滋味当火车一次次地提速,并飞快进入动车高铁时代后,我却时常回想起曾经坐过的那一趟趟开往远方的慢车。记忆里乘坐的第一趟慢车是去常州的,那是我外婆带我回她的老家。火车从上海北站发出,似乎开了许久,停靠在一个有着一排白色栅栏的月台边。外婆问我,你想伸伸腿吗?那就下车去走走吧。我不敢走远,就围着白色栅栏转了一圈,就是这么一会儿,我却被栅栏边一簇野菊花深深吸引住了。至今,我依然认为那是我一生中唯一打动过我的花朵。返回车上,我问外婆,现在是不是离开上海很远了?外婆回答我,不远,还在上海呢,这里是安亭。火车又开了,然后又是一个一个小站停过去,开的时候,速度也很慢,因为我可以很容易地把掠过车窗的树木一棵一棵地数过去。这趟车开了约莫八九个小时才到达终点站,但我把以前没有看到过的那些农田、山峦、河流,还有铁路边上走着的男女老少,都看进了眼里。我一点都不觉得慢,我还打算就这么一直坐下去,外婆拉了拉我,说“到了,下车吧”的时候,我说怎么这么快呢?当然,坐慢车也有觉得很慢的时候。好几年的春节,我都是跟着父亲乘闷罐子货车回宁波过年的。春节期间的火车票很难买,这闷罐子货车还是早早在单位里登记了才坐上的。货车里里外外都刷得漆黑,车厢里没有窗子,只在车门口开了一个小孔,还挂着一盏汽灯,那灯光煞白煞白,很是刺眼。发车后,汽灯熄了,只有一个垂着的灯泡,露出一点儿昏黄的光晕。闷罐子货车没有座位,拥挤着的乘客们只能席地而坐;车厢两边各有一条窄窄的布帘,后边放着两个便桶。照旧是慢车,一站站地停靠过去,只不过不开门,也不上下乘客,算是直达列车。我看不到外面,便觉得这车开得好慢。不断地问父亲到了没有,父亲不回答我,只是不断地轻轻地拍着我的后背。我把头靠在父亲的腿上,头顶上那个犹如蛋黄的悬着的灯泡,随着火车的颠簸左右晃荡,我看着看着慢慢进入了梦乡。许多年后,回忆起这样的慢车,也许有过的不好受都淡忘了,留存的只有像那淡黄灯光一般的温暖。我曾坐慢车去过更远的地方,比如北京,比如广州,比如齐齐哈尔。开往京城的列车是在晚间经过徐州车站的,我趴在窗前,只见或是分岔或是交汇的铁轨显得有些诡异,扑朔迷离地向四面八方伸展,而后消逝在夜色深处,心里陡然升起一种茫然感。后来,我一整夜都没睡着,枕着车轮咣当咣当的铿锵之声,看着投进窗子里来的忽明忽暗的幽微灯光,想象这列车若是另外选择了一条轨道,那会把我载向何方?我乘坐的从哈尔滨开往齐齐哈尔的慢车是在寒冷的冬日发车的,那是另一番滋味了。车厢里人声鼎沸,烟雾酒味弥漫,混浊和杂乱让我有些不快。我照例把头靠在车窗上,无奈厚厚的玻璃窗上满是雾气,看不见外边。我走到车厢和车厢的接壤处,空气凛冽了,窗子倒显出透明来。放眼望去,一片片的松林裹着白雪,扑面而来,又往后退去,那路径仿佛从自己的心中贯通而过。此时,回看车厢,忽然发现,那些嘈杂铺撒在无际而宁静的皑皑雪原上,竟是如此亲切和生动。我心里藏有一个愿望,有一天,能坐上开往拉萨的火车,最好还是慢车,这样,我就可以慢慢欣赏一路的风景了那次我是乘飞机进藏的,结果,激越的沱沱河、巍峨的唐古拉山、辽阔的羌塘草原、有藏羚羊奔跑的可可西里什么都没有看见。(取材于简平同名散文)7 . 阅读文章,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作者在乘坐一趟趟慢车过程中所品尝到的种种滋味。8 . 优秀的作品离不开巧妙的构思。构思是指作者在写文章或创作文艺作品过程中所进行的思维活动,包括确定主题、选择题材、研究布局结构、探索适当的表现形式等,请你任选一个角度对本文的构思之巧加以分析。9 . 作者赞赏“慢生活”,而现代社会又是“快节奏”的。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慢生活”和“快节奏”的看法。五、对比阅读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节选自出师表(乙)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腊,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节选自隆中对(注)每:常常,信然:确实这样。先主:刘备,就见:到那里拜访,杠委屈,驾:车马,惜车马指刘备,由是:因此。凡:总共。10 .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1)先帝不以臣卑鄙(_)(2)遂用猖蹶(_)11 . 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的画线句。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12 . 诸葛亮出师北伐上表陛下,语言堪称经典,结合有关内容简要分析其语言艺术特色。13 . 针对文中画线句有人提出了这样的看法:诸葛亮写出师表时刘备已经去世,那么,即使出师未果,也不会对“先帝之明”造成影响,所以诸葛亮的担心是多余的。请联系乙段试做分析?六、情景默写14 . 古诗文默写。(1)_,入日,渴,欲得饮。(夸父逐日)(2)此夜曲中闻折柳,_。(李白 春夜洛城闻笛)(3)_,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4)约客中“_,_。”含而不露地写出了诗人寂寞心情。(5)木兰诗中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场面激烈的诗句是_,_。(木兰诗)(6)人之立志,_?(彭端淑为学)(7)月下独酌、望月思乡,古今中外多少文人墨客与月结下不解之缘,请写出两句连续的带“月”的诗句:_,_。七、诗歌鉴赏阅读下面古诗词,根据要求回答问题。浣溪沙晏 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15 . 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曲新词酒一杯”写出了词人自吟自饮,借酒消愁愁更愁,孤单冷寂的情景,可感 可见。B“去年天气旧亭台”写词人由今思昔,对去年一次欢聚的追忆。“天气”依然是早春季节 ,地点是旧亭台。C“小园香径独徘徊”一句,“徘徊”反映心绪的彷徨不宁。“独”字更道出了孤寂之深, 伤感之重。D这是一首伤春怀旧之作。着重回忆往事,追忆昔日的欢聚,对比反衬别后的哀愁。16 . 赏析“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八、综合性学习17 . 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描写方法。(1)暮色中,第一颗星星出现在天空中,悬崖下面的地面开始变得模糊。( )(2)这太远,也太危险了;在悬崖的中途,我会逐渐感到虚弱、无力,然后松手,掉下去摔死。( )(3)他用非常正常的、安慰的口吻说道:“要吃晚饭了。”( )(4)突然,我向下迈出了最后一步,然后踩到了底部凌乱的岩石,扑进了爸爸强壮的臂弯里。( )九、命题作文18 . 按要求完成作文。 面对青春期,我们可能会叛逆;面对时间,我们可能会感叹其流逝:面对不样的事物,我们总会有不一样的体验和感受。请以“面对,我_”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将标题补全,抄写在答题卡上。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3、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人名。4、表达真情实感,书写工整,卷面整洁。第 8 页 共 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