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2019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I)卷(练习)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440560 上传时间:2020-05-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2019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I)卷(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重庆市2019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I)卷(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重庆市2019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I)卷(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庆市2019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下列词语的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潇洒建树巨额眼花潦乱B监视操纵桅杆阵耳欲聋C馈退坠毁紧绷惮精竭虑D浩瀚遗嘱娴熟白手起家2 . 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一部长篇讽刺小说,作者为吴敬梓。B经典名篇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是契科夫,他的代表作是羊脂球。C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集中表现了统治集团之间政治和军事斗争。D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3 . 下列没有语病的项是( )A他从上中学的第一天起,就坚持每天写日记。B阅览室里有各种学生们喜欢阅读的图书杂志。C济南的冬天,是个令人向往的地方。D我们必须及时发现并改正自己的缺点。二、现代文阅读阅读散文,完成下面小题。槐花约谢冕春日,友人捎话说,中天门的槐花开了。他记得我与槐花有个约定。十年前的那天,华北平原正吹着暖风,一片葱绿,槐花花事已过。清晨,约几位朋友登泰山,望不尽的奇峰峻岭,一派令人惊叹的“青未了”!约行两小时,艰难的盘山道走过,迎面而来的是一片开阔地,中天门到了!令人惊喜的是,在平原已过了季节的槐花,在中天门竟以漫山遍野的灿烂迎接我:花若有待!我知道,槐花隐忍着推迟她的花期,等着我的到来。平原的槐花我见过,燕园的槐花也很有名,但那些花景是散落各处的,总在隐约仿佛之间。而中天门不同,是集聚性的、无保留的、竭尽心力的绽放,不!简直是喷发!那情景,那气势,一如充盈在齐鲁大地无所不在的侠气与柔情,令人感到温暖。极目望去,眼前涌动的花海,白花花的竟是让人心惊的明亮!在道旁,在岭崖,在山谷,到处是她飘洒的璎珞。浅浅淡淡的绿中泛着明媚耀眼的白,在明亮的阳光下闪着光芒。多情的让人心疼的中天门槐花!为了迎接我的到来,她用浓郁的、甜蜜的香气蒸薰着我,多让人心醉的缱绻缠绵!那是我首登泰山,是数十年的圆梦之举。我不是旅行者,也非香客,而是朝圣者。我知道山势奇陡,数十里的山道,七千多级的台阶,还有那让人惊心动魄的十八盘。但我决心一步一步地从山下拾级而上,用一步一步的攀登表示我的虔诚,用一步一步的跋涉丈量它的伟大。它不单是一座风景山,更是一座文化山。风景优美的山,并不罕见,而文化积蕴深厚的山,名世者稀。武当有道,普陀有佛,武夷有儒,但泰岳却是集大成者。登泰山就是向中华文明的朝圣之举,就是用自己的身体来阅读一部浩瀚的华夏文明史。中华文脉的气韵都荟萃在它的山岚之间,历代帝王留下的封诰碑石,摩崖上的诗文墨迹,多少先贤汗水和墨香播撒在泰山的盘山古道上。我来北地数十载,所居城市离泰山并不远,有诸多机会可向它礼敬,因为景仰,所以肃穆,我总惮于冒然登临。登泰山是我生命中的一个节日,我要在最庄严的日子,以最虔诚的心情,用最郑重的方式表达我最深沉的敬意。这是至少一个甲子的等待。我与泰山的约定如金石,践约选择的就是那一年,那一月,那一日,那一刻。中天门似是久待后的欣喜,它以满山满谷的槐花云、槐花雪、槐花风、槐花雨,来回应我们的约定。那次登临后,我寻求再次登山的机缘。五年后重登泰山,陪同者易人。四月,山中微寒,花时尚早。我暗下决心,相约十年为期,重践槐花之梦。这就到了此年、此月、此日、此刻。朋友记得我的心愿,恐我误了花期,提醒我:中天门的槐花开了。我如听天音召唤,摈弃手边俗务,跃身而往。较之十年前,身边多了几位陪同者,均儒雅时贤,一路言谈甚欢。抵中天门,但见满谷槐花汇成了溢满岱宗的香雪海。自2004年首次登临,阅槐花盛事于中天门,至今近十载。2013年春日,我如约前来,花事如海,真情如梦,十年旧约,两不相忘。都言花能解语,我言花有信、有情、有爱。中天门的槐花,齐鲁大地的情义之花!永远的槐花之约,我来了,你就开了!(选自光明日报2013年10月25日,有改动)4 . 结合全文,简要概括中天门槐花的特点。5 . 为什么作者说自己“不是旅行者,也非香客,而是朝圣者”?请结合本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 .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7 . 文章以“槐花约”为题,请就全文的内容谈谈作者有哪些“约定”?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读书的“体”与“用”杨平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是一种“读书”的动物。以往,“读书人”的称谓专属于少数人;如今,在“全民阅读”的时代,读书已成为大众普遍拥有的权利。伴随人类文明的发展,尤其是知识生产的积累,读书越来越成为现代人的一种生活方式。然而,为什么读书?读什么书?怎样读书?读书有用抑或是无用?这些围绕“读书”而产生的问题似乎都悬而未决。关于读书,可以从“体”与“用”这两个方面来理解。大致上说,“体”指的是事物的本性、本根、本体,而“用”则是指“体”外化而生成的功用功能。从“用”的层面看,开卷有益,学以致用。这里的“有益”和“致用”都意在表明读书确实包含着实用的功利诉求。从这个角度考量,读书利国利民、利人利己。通过读书,人们可以获得生存技能以创造财富改善生活;通过读书,人们可以到达更高的社会阶位而改变命运。然而,对实用功利的追求只是读书的一个方面,过分地强调读书的实用功能,往往会遮蔽读书的根本要义。“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这种劝学篇,主要用读书的好处和用处来激励人们学习,会养育狭隘的读书观念。从“体”的层面看读书,也就是探究读书这件事情的根本意义是什么。当我们说“人是一种读书的动物”时,就意味着读书是一种专属于人的活动,读书与做人几乎就是同一件事情。读书的根本要义是“人性养成”“人文化成”。从这种意义出发来理解读书才可能达到读书的至境。一般来说,受功利之“用”驱使的读书可归为“要读书”一类,而怀有“体”之情怀的读书则可称之为“好读书”。“要读书”乃是“五经勤向窗前读”,与之相反,“好读书”偏偏是“闲来无事好读书”。以前读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里面说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常常觉得不着边际。因为既然是读书,便应该正襟危坐,皓首穷经,衡量得失,怎么能“不求甚解”呢?读书而不好好学习,兴之所至,随性自然,算是什么好学上进?后来,渐有所悟,是因为明白了孔子的感叹:十年有五而志于学,五十而知天命。这是孔子对于知识与人生宿命的感叹,“知天命”后也就熄灭了“志于学”的功利之心,最终达到“从心所欲”、领悟人生的境界了。归根到底,“要读书”致力于实用知识,“好读书”致力于人生体悟。后者往往可以不执着于书本身,前者却陷于斤斤计较。带着患得患失的心去读书,有时候就会执着于一念而忘记了风来水面与月到中天。雅文深境,幽思明悟,在一方局促的生命空间里,俯仰于天地大化之间,不正是读书的根本意义之所在吗?8 . 下列对读书的“体”与“用”的联系和区别,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读书的“体”与“用”从不同方面回答了“为什么读书”这一问题。B读书的“用”就是读书的“体”外化而生成的实用功能。C读书的“体”与“用”的差别就是读书有用与无用的差别。D对读书的“体”与“用”的不同追求体现了不同的价值追求。9 . 下面能证明第段中“过分地强调读书的实用功能,往往会遮蔽读书的根本要义”这个观点的一项是( )A因为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所以“读书无用论”逐渐抬头,在中西部及农村边远地区尤甚,大有蔓延开来之趋势。B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C入大学而教之以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D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10 .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论述的观点是读书的“体”,根本要义是也就是“人性养成,人文化成”。B文章第段中论述读书的“用”,作者主要通过举例的论证方法证明读书的实用性。C本文第段“书中自有千钟粟”意思是通过读书考取功名,就有荣华富贵,这是古人用读书的功利性对世人的劝学。D第段最后一句“不正是读书的根本意义之所在吗?”是反问句,结尾用反问句进一步强调读书的根本要义,深化文章的中心论点。三、句子默写11 . 默写。 几处早莺争暖树,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_,乌蒙磅礴走泥丸。(毛泽东长征)_,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角声满天秋色里,_。(李贺雁门太守行)_,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海内存知己,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_,坐断东南战未休。(辛弃疾南乡子)已亥杂诗中诗人从大自然生生不息的规律中得到启发,富有哲理的句是:“_,_”。四、对比阅读(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 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乙)臣有二马,故常奇之。日啖豆至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宁饿死不受。介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节选自岳飞论马)注释介:披上战甲。褫(ch):解除。12 .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_)(2)比行百余里(_)13 . 翻译下列句子。(1)安求其能千里也?(2)介而驰,其初若不甚疾14 . 在第二段文字中,作者直接描写马的“才美”“外见”的句子是15 . 这两段文字表面谈马,实则议论如何对待人才。它们都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五、诗歌鉴赏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暮江吟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注)瑟瑟:原义为碧色珍宝,此指碧绿色。可怜:可爱。真珠:即珍珠。16 . 诗中表现了秋天夕阳的柔和与江面的平静,给人以安闲、舒适之感的字是“”。17 . 诗人为什么觉得“九月初三夜”是“可怜”的?试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六、语言表达18 . 请在七年级语文下册一二三单元的课文中再选两篇课文,根据所选课文的内容,仿照划线句子的形式,续写两句话。“分)经过半个学期的语文学习,我们渐渐变得成熟了。蓦然回首,我们发现,七年级下语文带给我们太多太多的感悟和体验。在光末然的黄河颂里,我们感受到黄河万丈狂斓的气势。_,_; _,_。七、名著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青春终于胜利了。保尔没有死于伤寒。这是他第四次死里逃生。在床上整整躺了一个月之后,苍白消瘦的保尔已能够勉强用两条摇摇晃晃的腿站起来,摸着墙壁,在房间里走动。他母亲搀着他走到窗口,他向街上望了很久。雪在融化,积成了小水洼,在早春的阳光下闪亮,外面已经是初次解冻的温暖天气了。窗户跟前的樱桃树上,神气活现地站着一只灰胸脯的雀儿,不时用狡黠的小眼睛偷偷地瞧保尔一眼。“怎么,我是和你一起熬过冬天的吗?”保尔用手指敲着窗户,轻声说。母亲惊诧地看了他一眼:“你在那儿跟谁说话?”“跟雀儿它飞走了,真狡猾。”他无力地笑了一下。但是他一想到,明天他就要离开这里,回到那个大城市去,再度和他的朋友们,同志们,所有那些亲爱的人们在一起,他又高兴了。19 . 对于下面表述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保尔有“四次死里逃生”的经历,文段中所说的伤寒痊愈是他第四次死里逃生;第一次是他在与波兰白军的战斗中,头部受重伤。“他一想到再度和他的朋友们,同志们,所有那些亲爱的人们在一起,他又高兴了”,因为这些人在保尔的革命里程中给予了他很大帮助其中朱赫来是保尔的精神导师,指引保尔成为具有钢铁般意志的革命英雄。A对 对B错 错C对 错D错 对20 . 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自传味道的小说,是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在双目失明、全身瘫痪之后,强忍病痛在病榻上历时三年写成的。B小说中饱受病痛折磨的保尔只能通过写作缓解内心的恐惧,在进行文学创作时,他的内心是脆弱的,几近自我毁灭。C在保尔身上凝聚着那个时代最美好的精神品质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D人应该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当回忆往事时,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是保尔留给我们的启示。八、综合性学习21 . 读书批注。批注是常用的读书方法,指阅读时把读书感想、疑难问题等,随手批写在书中的空白处。批注的内容大体可以归为三类:A.注释。读书时,遇到陌生或难懂的字词、诗文等,可查阅工具书,写在空白处。B.提要。边读边用精炼的语言把某段的中心意思记下来。C.批语。读书时,可能会产生各种感想、见解、疑问,随手记录在书的空白处。(1)图1所示的批注属于_(A.注释 B.提要 C.批语)(2)图2所示的批注属于_(A.注释 B.提要 C.批语)滹沱河似乎没有远走,像是整个地陷落进了深深的大地的内部,它随时能走出来。(文章节选)“说来就来”,滹沱河真是一条神秘而又刚烈的河!(批注)(图示1)清河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文章节选)“朝闻夕死”语出论语里仁:“朝闻道,夕死可矣。”(批注)(图示2)九、作文22 . 岁月如歌,初中生活的最后一个学期,同学们准备分工合作,制作一本班史,为三年的青春时光留下一份永久的回忆纪念。班史由班级大事年表、专题作品(如我们的老师一次难忘的运动会)、班级逸事、同学素描等部分构成,现在请你为班史撰写一篇序言。要求:1.不得出现真实姓名。2.不得少于600字。第 9 页 共 9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