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2020年(春秋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I)卷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439224 上传时间:2020-05-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昌市2020年(春秋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I)卷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南昌市2020年(春秋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I)卷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南昌市2020年(春秋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I)卷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南昌市2020年(春秋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消息正文的部分一般包括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四部分,它的最大特点是时效性和真实客观。B新闻特写兼有新闻和文学的特点,但是更接近通讯的题材,主要描绘新闻事件中的片段,着重描写精彩的瞬间,比如“飞天”凌空就属于新闻特写。C水经注是古代中国地理名著,共四十卷,是中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名著,并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作者是北魏时期的郦道元。D三峡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段峡谷的总称,郦道元三峡中写景的顺序是从夏秋春冬。2 .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累赘(li)无虞(y)契约悲天悯人(mn)诲人不倦(hu)B迸溅(bng)孱头(chn)矜持血气方刚(xu)忍俊不禁(jn)C颤抖(chn)吞噬(sh)羸弱海市蜃楼(shn)摒息凝神(bng)D炽热(ch)渺小(mio)俯瞰千钧重负(jn)心有灵犀(x)3 . 下列语句中,书写无误的一句是A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见,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B外祖母大人因年老关系,今年不比往年健康,但仍不缀劳作,尤喜纺棉。C授奖仪式每年于12月10日诺贝尔逝世周年纪念日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和挪威的奥斯陆举行。D到二十二日下午,我已歼灭及击馈一切抵抗之敌,占领镇江、江阴等广大地区。二、现代文阅读春在枝头已十分丁立梅乍暖还寒,然春天,还是大踏步地而来。河边的柳们,站在细细的风里,已然新妆已毕,都风情万种地袅娜着,春在枝头已十分。看春去呵,哪里的声音在唤。人在屋内坐着,是铁定坐不踏实的了。蠢蠢着,蠢蠢着。窗外的黄鹂,或是野鹦鹉的一声鸣啼,真正是要了人命。莫辜负了这大好春光哪,看春去呵,看春去呵。那人说,知道吗,沿河的梅花都开好了。那人说,知道吗,桃树的花苞苞都鼓鼓的了。那人说,知道吗,草地的小草也都返青了,绿绒绒的。那人说,再过几天,我们去看樱花吧。他每日上下班,都要经过三座桥,四条街道,和两个街边小公园。沿途植满花草树木,他的眼睛,在四时季节里,从不缺少缤纷热闹。我在他的叙述里,欢天喜地,热血沸腾。其实,哪里用得着他叙述!我知道的,我都知道这些的。花草树木有序,到哪山唱哪山的歌,它们都明白清楚着,从不怠慢任何一步。日月天地里,它们一步一个印迹,笃实稳妥,一丝不苟,有条不紊,信念坚定,又自在淡然。人在花草树木跟前,怎样的倾倒崇敬也不为过。它们永远值得我们人类学习。我在日历上开始涂抹,一页涂上赤橙黄绿,一页涂上红蓝青紫。去看花吧。去看草吧。去看叶吧。去看流水吧。去看青山吧。往那颜色深深处去,往那最是斑斓处去。也去看风筝,牵着梦想和欢笑,在天上飘荡。半空中,那些纷飞的欢腾,我可不可以把它叫做幸福?它有关活着,有关成长,有关陪伴,有关呵护,有关单纯,有关期冀,有关恩爱。俗世的所求,原不过是这些。想起新年里的一件事。大年初一,那人去所里值班,接到的第一个报警,竟是与死亡相关的。女人,吞药自杀。也才四十岁,样貌、家庭都不错,有儿念初中。然她一味苛求自己,事事都跟他人比,觉得不称心,不如意,活在自设的囚笼里。这次,儿子的期末考试考得不好,竟让她万念俱灰。遗书里她说,她活得太累了,她觉得自己这个做妈的,很失败。我替她的孩子累得慌,这一生这一世,那孩子该背着多重的包袱成长、前行?她为什么不等一等?只要她稍稍等一等,一个春天也就来了。再厚的冰雪,也会融化。再卑微迟缓的小草,也会发芽。我的阳台上,一盆枯萎掉的海棠里面,爆出了新芽。不过两三粒,紫红的,尚幼小。我不确定,那是不是海棠新爆出的芽。但我仍是很高兴。我很有把握地等着,一些日子后,它们定会捧出一盆的鲜活奔放来。纵使枯了萎了,只要一颗心,还在,一切都没有什么大不了的。真的,熬过了冬,熬过了冰雪孤寒山冷水瘦,也就有了欣欣向荣。只要你肯等,只要你愿意坚守和相信,便总有一份好意来回报你。4 . 文章标题“春在枝头已十分”出自悟道诗,作为本文的题目有什么含义呢?5 .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6 . 在作者看来,幸福都与什么有关?请结合文章内容回答。7 . 文章记叙的是新年里的一件事,请用简练的语言加以概括这件事。8 . 读了文章,你收获了什么人生哲理?请结合自己生活经历谈谈体会。母亲的栀子花繁花落幕,夏日登场,又到栀子花开时节。绵绵不断的梅雨,催育着栀子花蕾,络绎不绝地含露绽放。每当看到那一片片像雪花般铺陈在绿色灌木丛中的栀子花,我都不禁停下脚步,俯下身子,闻闻那沁人心脾的清香。对栀子花,我有一种别样的情愫,既感到亲切,又会生出一丝惆怅,忍不住想起老家,想起如今只能在梦中见到的母亲。母亲特别喜欢栀子花,不管家搬到哪里,她都会在房前屋后栽上几棵。上世纪70年代初,母亲在房子的西头栽了两株栀子树。由于母亲的精心照料,栽下去仅仅两三年工夫,就长得亭亭如伞,枝繁叶茂了。过往的行人总夸奖这两棵栀子树,母亲听了乐呵呵的,仿佛是在夸她的孩子。每到初夏,大小枝丫挂满了花蕾。母亲再忙再累,每天早晚都会在栀子树旁左看右瞧,把过厚的叶片剪掉,凝望花蕾细看,似乎在琢磨着每个花蕾绽放的时间。受母亲影响,我们也喜欢上了栀子花,经常留意栀子树的变化,到了花开季节,每天都要在树旁流连几回。那时乡下农活繁重,生活清贫单调,盛开的栀子花总能给我们带来许多欢乐。记得有个闷热的黄昏,空气潮得可以挤出水来,母亲说:“今晚肯定有大雨,明早栀子花就开了。”我们顿时兴奋起来,拉着母亲的手,捂着煤油灯就跑去看栀子树。果然,在向阳的枝丫上,不少花蕾已由青泛白,有的还咧开了小嘴。姐姐告诉母亲,明天开的第一拨花,她想送给她的几个好姐妹,母亲爽快地答应了。那一夜电闪雷呜,雨打着树叶哗哗响个不停,我们等着花开,觉也睡得不踏实。天一亮,一家人就迫不及待去看栀子花。真如母亲所料,经过一夜暴雨洗礼,栀子树上不少花蕾已经绽放,有的完全开放露出了花蕊,有的欲开还羞像个小喇叭,白嫩欲滴,清香扑鼻,煞是可爱。我们雀跃着抢摘花朵,母亲一边摘一边帮姐姐把花插在辫子上、刘海儿旁,姐姐也在母亲梳得发光的发髻后别上两朵。花摘完了,母亲把花分成四份,一份给姐姐,满足了她昨天提出的要求;一份让我送给老师;一份送给帮过忙的邻居;最后留些用水瓶子养着放在家里。母亲微笑着对我们说:“我们没什么东西送人,送几朵花表明我们心里记得人家的好。”那时父亲在外乡工作,很少顾得上家,母亲一个人拖着五个孩子,日子过得十分艰难,没有好心邻居的帮衬,有些坎还真不好迈过去。最让我们记忆犹新的,是母亲用栀子花作彩礼定亲的事。我二哥经人介绍,认识了邻村一个条件不错的姑娘。对方提出一要看儿郎,二要看家庭条件,一旦看不上,亲事也就吹了。那个年代定亲兴送自行车、手表、缝纫机“三大件”。我们家穷得叮当响,根本拿不出,一家人很是着急。最后,母亲对我二哥说:“我的儿郎优秀,不愁她看不上。她要是图钱财,这样的媳妇不要也罢,就送她栀子花吧。”果然如母亲所料,没有送上贵重的彩礼,我嫂子娘家虽有几分不悦,也还是同意了这门婚事。母亲虽然目不识丁,但她对自己的孩子充满信心,相信只要努力,日子会一天天好起来。栀子花开,端午节便到了。五六月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母亲常为三顿饭犯愁,包粽子的糯米更是稀缺货。但她不能让孩子们只眼巴巴地看着别人吃粽子,为了糯米,花多大代价也值得。包粽子时,我们围坐在母亲身边,跟着母亲学。当香喷喷的粽子出锅,一家人欢天喜地围坐,吃着说着笑着,屋内粽子香,门前栀子香,其情其景,让人永生难忘。母亲离开我们后,老屋前的那两棵栀子树寂寞无主,日渐枯萎,最后只好将它们挖掉。每次回到老家,不见昔日的栀子树,心里觉着空落落的。只能站在家门前,静静地想,想母亲和她的栀子花。许多时候,我也会问自己,像母亲这样一位在苦水中泡大、没有文化、毕生清贫而平凡的妇女,是以怎样的一种情感去热爱、呵护那些栀子花的?而那栀子树、栀子花又赋予了母亲怎样一种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我只知道,在那么困难的时代,在与母亲相守的日子里,我始终能感受到力量的力量,的力量,这力量伴我坚定前行;我还能体会到爱一对的挚爱,对的挚爱。这爱,单纯且执着,细腻而温暖,一如那株在我人生路上,在我心中,静静而持久绽放的母亲的栀子花。(选自光明日报2016819,作者蔡建和,文章有删改)9 . 通读文章,从母亲的角度梳理文章內容。_关爱花树,影响我们_以花代礼,搞定亲事_10 . 结合语境,分析第段画线词语的表达效果。母亲再忙再累,每天早晚都会在栀子树旁左看右瞧,把过厚的叶片剪掉,凝望花蕾细看,似乎在琢磨着每个花蕾绽放的时间。11 . 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段画线句。母亲微笑着对我们说:“我们没什么东西送人,送几朵花表明我们心里记得人家的好。”12 . 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填写恰当词语,将第段结尾处语句补写完整。13 . 本文是回忆母亲的散文,说说文章以“母亲的栀子花”为题目有什么好处。三、对比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甲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乙文)吾室之内,或栖于椟,或陈于前,或枕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痛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则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耶!”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陆游筑书巢注:椟:这里指书橱。妻子:妻子和儿子。觌(d):相见。14 . 用“/”划分以下句子的节奏,每句只划一处。(1)谈笑有鸿儒(2)吾饮食起居15 .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1)无丝竹之乱耳(_)(2)俯仰四顾无非书者(_)16 . 把下面两个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17 . 甲、乙两文所描绘的两屋风格迥异,显示了居室主人与众不同的性格。甲室和乙室的主人分别是怎样的人?四、句子默写18 . 用诗文原句填空。(1)苟全性命于乱世,_。(诸葛亮出师表)(2)_,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3)人生自古谁无死,_。(文天祥过零丁洋) (4)春蚕到死丝方尽,_。(李商隐无题)(5)余秋雨说:“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深刻的怀古之情、兴亡之叹。”许浑在咸阳城东楼中感慨道:“行人莫问当年事,_。”辛弃疾也感慨那千古兴亡之事都似“_”。(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张养浩面对“_,_”的潼关发出“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悲叹。(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五、诗歌鉴赏阅读诗歌,回答问题。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19 . 填空。(1)“草盛豆苗稀”说明诗人_。(2)“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又说明诗人_。20 . 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开头两句起句平实,就像一个老农娓娓道来,透露了诗人热爱农村劳动的心情,给人以亲切感。B本诗三、四两句写一早一晚:早起去锄草,直到晚上才披着月光扛着锄头回来。截取两个片段归纳一天劳动的辛苦。C本诗五、六两句承上句而来,描绘了道路狭隘、草木丛生、夕露沾衣的画面,写诗人垦荒劳动的艰辛。D“但使愿无违”是全诗的主旨。“愿无违”表达出诗人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决心。六、语言表达21 . 语言运用在下面句中的横线处,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都到齐了吗同学们”老师说“到齐了我们就可出发了”七、名著阅读22 .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地名他很熟悉,即使有时候绕点儿远也没大关系,好在自己有的是力气。拉车的方法,以他干过的那些推、拉、扛、挑的经验来领会,也不算十分难。及至人们问到,“认识呀?”他就又像装傻,又像耍俏地那么一笑,使人们不知怎样才好。文中的“他”指的是(1)_,“他”的妻子叫(2)_。在文段中,“他”(3)_的理想在经历多次打击之后破灭,从而使他成为了一个(4)_的人。八、综合性学习23 . 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公民选择“低碳生活”,学校就此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材料一:所谓低碳,是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以二氧化碳为主)排放。低碳生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其实就是指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实现“低碳生活”最根本的因素是人。每个公民都应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改变固有的生活习惯,做一名“低碳生活”的践行者,并落实到吃、穿、住、行等各个领域。材料二:关于“不同人群对低碳生活”的调查(共1000人)认识与行为低碳理念生活方式生活习惯城镇初中学生85%65%50%做工人员75%70%65%退休老人50%85%90%(1)从材料一中提取:什么叫“低碳生活”?_(2)从材料二中提取:通过自己的观察,任选一个角度,得出一点感受或结论。_(3)这次社会实践活动需要完成一份宣言书的开头,请你根据所提供的语段,将所缺的句子补充完整。(与前一句语意相关、句式一致、字数相等)宣言书:低碳生活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社会责任。_,也是一种自觉行动。低碳生活是一种生活习惯,_。九、作文24 . 作文。一想到你呀/就让我快乐/就好比蜻蜓呀/看见绿草的油亮/像妈妈轻柔的歌唱一想到你呀/情不自禁的笑/天上的云/地上的野花/古老的活力/都等着一触而爆发/像爸爸中年的奔忙请以“一想到你呀”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除诗歌、剧本外文体不限;不要少于600字;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25 . 题目一:生活中,不经意间,有很多珍贵的东西被我们丢失了,或许是一段记忆,或许是一种情感,或许是一种精神,或许是一种思想请以“重拾”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如果选择题目一,请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3)卷面整洁,书写规范,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现与考生有关的真实人名、校名、地名等。第 9 页 共 9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