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2019版中考二模语文试题D卷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438403 上传时间:2020-05-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2019版中考二模语文试题D卷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辽宁省2019版中考二模语文试题D卷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辽宁省2019版中考二模语文试题D卷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辽宁省2019版中考二模语文试题D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莅临(1)粗犷(kung)憔悴(qio)咄咄逼人(zhu)B侍弄(sh)坍塌(dn)啄食(zhu)人迹罕至(hn)C怂恿(sng)诅咒(z)抽噎(y)参差不齐(c)D虐待(yu)滑稽(j)中伤(zhng)随声附和(h)2 . 填入下面语段空缺处的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芹菜大致可分为两类:旱芹和水芹。_。不过,空心芹菜似空心之竹,易于让人生发联想,觉得像人,很是有一些“虚心”的意思。空心芹菜,炒食时,容易散裂,嚼头不足,味道也不佳。 旱芹,有实心和空心两种。水芹,多在湖沼陂泽之地,南方较多。 北方人所种、所食,大多是旱芹;实心芹菜,茎梗圆实、脆生,炒食,清香四溢,极是可口;ABCD3 .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A听了这个幽默的故事,他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B同学们之间一定要和谐相处,相敬如宾C起伏的群山鳞次栉比,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夜色中。D农民种庄稼也要因地制宜,才能保证有个好收成。4 .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家要注意规范用药,尤其是这些抗生素的用量,必须请教医生,切忌不要自行使用。(“切忌”改为“切记”)B艺人们过去常遭白眼,如今却受到人们的青睞,在这白眼和青睐之间,他们体味着人间的温暖。(“温暖”改为“温情”)C2018年顺德美食节将于上个月7日在大良徳胜广场圆满结東,为游客奉上了一场欢乐盛宴。(删去“将”)D2018年10月,华为公司推出的最新款手机初步定价大约1万元左右。(删去“大约”或“左右”)5 . 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其核心无外乎浓缩为一个字-“仁”。我们要把仁爱之心推向天地万物,达到仁者与天地为一体的境界 。有人是这么说的: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人能思考,人有独属于自己的高尚。我们要自爱,爱惜自己的身体。我想说,人的高尚之处还在于他能不断提升自己的灵魂,这就涉及到做人的问题上了。何谓人也?这就是孔子所说的“仁”的三个层次。我们要泛爱,以仁爱之心待所有人。ABCD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老妪梁晓声那个老妪是一个卖茶蛋的老妪。在12月的一个冷天,在北京龙庆峡附近。儿子要作一篇“游记”,我带他到那儿“体验生活”。卖茶蛋的皆乡村女孩儿和年轻妇女。就那么一个老妪,跻身她们中间,并不起劲儿地招徕。偶尔发一声叫卖,嗓音是沙哑的,所以她的生意就冷清。老妪锅里的蛋未见得比别人锅里的小。我不太明白男人们为什么连买茶蛋都要物色女主人。老妪似乎自甘冷清,低着头,拨弄煮锅里的蛋。时时抬头,目光睃向眼前行人,仿佛也只因为不能总低着头。目光里绝无半点乞意。我出于一时的不平,一时的体恤,一时的怜悯,向她买了几个茶蛋。活在好人边上的人,大抵内心会发生这种一时的小善良,并且总克制不了这一种自我表现的冲动。表现了,自信自己仍立足在好人边上,便获得一种自慰。老妪应找我两毛钱。我则扯着儿子转身便走,佯装没有算清小账。儿子边走边说:“爸,她少找咱们两毛钱。”我说:“知道。但是咱们不要了。大冷的天她卖一只茶蛋挣不了几个钱,怪不易的”于是我向儿子讲,什么叫同情心,人为什么应有同情心,以及同情心是怎样一种美德两个多小时后,我和儿子从公园出来,被人叫住竟是那老妪。袖着手,缩着瘦颈,身子冷得佝偻着。“这个人,”她说,“你刚才买我的茶蛋,我还没找你钱,一转眼,你不见了”老妪一只手从袖筒里抽出,干枯的一只老手,递给我两毛钱,皱巴巴的两毛钱儿子仰脸看我。我不得不接了钱。我不知自己当时对她说了句什么而公园的守门人对我说 :“人家老太太,为了你这两毛钱,站我旁边等了那么半天!”我和儿子又经过卖茶蛋的摊前时,见一老叟,守着她那煮锅,如老妪一样,低着头,摆弄煮锅里的蛋。偶尔发一声叫卖,嗓音同样是沙哑的。目光偶向眼前行人一睃,也不过是任意的一睃,目光里绝无半点乞意。比别人,生意依旧冷清人心的尊贵,一旦近乎本能的,我们也就只有为之肃然了。我觉得我的类同施舍的行径,在于那老妪,实在是很猥琐的6 . 请将“我”与老妪之间的故事情节补充完整。(1) _(2) _老妪久候还钱7 . 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袖着手,缩着瘦颈,身子冷得佝偻着。8 . 画线句子在文章中出现两次,有何妙处?9 . 如何理解“我”是“活在好人边上的人”这句话的含义?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梁衡语文学习的方法固然很多,但我以为最基本的也是最简便的方法就是背书。一切知识都是以记忆为基础的。语文学习更是如此。要达到一般的阅读、书写水平,你总得记住几千个汉字;要进一步使文字自然、流畅、华丽、优美,你就得记住许多精词妙句;如要再进一步使文章严谨、生动、清晰、新奇,你就得记住许多体式、结构。正像跳舞要掌握基本舞步一样,只有肚子里滚瓜烂熟地装上几十篇范文,才能循规为圆,依矩成方,进而方圆自如,为其所用。至于文章内容的深浅,风格的高下,那是其他方面的修养,又当别论。当然,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便于记忆,所以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时要尽量讲清字、词、文章的含义。但遗憾的是人脑的生理规律正好相反,年轻时长于记忆,稍长时长于理解,如果一切等理解之后再记便会“失之东隅”。因此有必要少时先背诵记忆一些优秀诗文,以后再慢慢加深理解。我国古代的幼儿语文教学多用此法,现在国外教育也很注意这点。苏联在小学低年级教材中就加进普希金的诗歌,让学生背诵。这种知识的积累方法,好比先贮存上许多干柴,以后一有火种,自然会着。前不久,我在娘子关看瀑布,那飞泉后的半壁山上长满青苔葛藤,密密麻麻,随风摆动。我观察良久,总难对眼前景物加以描绘。猛然想起柳宗元在小石潭记里“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的描写何其传神!当初对柳文只是记住了,理解得并不深,现在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印证,便立即融会贯通。这有点像老牛吃草,先吃后嚼,慢慢吸收。但是假如牛事先不吃进草去,它闲时卧在树下,就是把自己的胃囊全翻出来,也是不会反刍出新养分的。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文章之“炊”,就是从字、词、句之“米”组成的。要使自己的语言准确、生动,便要有足够的后备词句来供选择,这就要记要背。比如那鸟的动作吧,小时作文只须一个“飞”字,就全部解决。后来背的诗多了,脑子里记下许多:燕剪春风、鹰击长空、雁横烟渚、莺穿柳带等,以后再遇到写鸟时,就很少以一“飞”字来搪塞了。可现在也常遇到这种情况,那笔握在手里,却晃来晃去,半晌落不下去,好像笔干得流不出墨一样,其实是脑子里干得想不出恰当的词,这时就更恨当初记得少了。强调背和记,决不是限制创造,文学是继承性很强的,只有记住了前人的东西,才可能进一步创新。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名句都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作。宋词人秦观的“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就是从隋炀帝杨广“寒鸦千万点,流水绕孤村”的诗中化来的;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则脱胎于庾信的“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就是毛主席诗词中也有不少如“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取于古人的句子。试想王勃肚子里如果不装有前人的那么多佳词丽句,决不可能即席挥就那篇滕王阁序。高明的文章在熟读前人文章的基础上,不但能向前人借词、借句,还能借气、借势,翻出新意。文章相因,从司马迁到韩愈、柳宗元,再而苏轼、欧阳修,总是在不断地学习、创造、再学习、再创造。你看,人们现在不是多记住了秦、王等后人的名篇佳句,倒忘了杨、庾等前人的旧作吗?这正说明文学在继承中前进。我们应该多记多背些最新最美的诗文,好去提高语文水平,到时也会压倒秦观、王勃的。10 . 文章是从哪四个方面论述中心论点的?请概括。11 . 简要分析文章第段的论证过程。12 . 文章语言不乏生动之处,请从第段中列举一处并分析其表达效果。13 . 从作者的观点出发,你认为语文学习在多背的同时还应注意哪些问题?三、句子默写14 . 文言文默写1)世有伯乐,_。千里马常有,_。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作者指出决定战争胜负的三要素及其关系的句子(即中心论点)是:_,_。3)得道者多助,_。4) _,奉命于危难之间。5)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_,_,_,_,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6)生,_;义,_;二者不可得兼,_。鱼我所欲也(孟子)7)亲贤臣,远小人;_;亲小人,远贤臣,_。8)夫战,勇气也。_,再而衰,三而竭。_,故克之。曹刿论战9)吾妻之美我者,_;妾之美我者,_;客之美我者,_。邹忌讽齐王纳谏四、诗歌鉴赏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15 . 从词中你看出了词人怎样的形象?16 .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五、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各题。秦将伐魏。魏王闻之,夜见孟尝君,告之曰:“秦且攻魏,子为寡人谋,奈何?”孟尝君曰:“有诸侯之救则国可存也。”王曰:“寡人愿子之行也。”又北见燕王曰:“先日公子常约两王之交矣。今秦且攻魏,愿大王之救之。”燕王曰:“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田文曰:“夫行数千里而救人者,此国之利也。今魏王出国门而望见军,虽欲行数千里而助人,可得乎?”燕王尚未许也。田文曰:“臣效便计于王,王不用臣之忠计,文请行矣。恐天下之将有大变也。”王曰:“大变可得闻乎?”曰:“秦攻魏,而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秦已去魏,魏王悉韩、魏之兵,又西借秦兵,以因赵之众,以四国攻燕,王且何利?利行数千里而助人乎?利出燕南门而望见军乎?”燕王曰:“子行矣,寡人听子。”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选自战国策,有删改)17 . 下列对句中加点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王闻之闻:听说B寡人愿子之行也愿:愿望C燕王尚未许也许:答应D王且何利利:好处18 .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寡人愿子之行也肉食者谋之(曹刿论战)B臣效便计于王皆朝于齐(邹忌讽齐王纳谏)C夫行数千里而救人者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鱼我所欲也)D以国之半与秦以君为长者(唐雎不辱使命)19 . 下列句子,与“此国之利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以告先帝之灵(出师表)B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醉翁亭记)C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D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醉翁亭记)20 . 下列对文本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得知秦国将要攻打魏国的消息,魏王连夜去见孟尝君询问对策。B孟尝君认为,如果有其他诸侯国的救援,魏国就可以得到保全。C起初,燕王以连续两年收成不好和路途遥远为由婉拒救助魏国。D孟尝君提醒燕王,秦王攻占魏国后马上就会组织联军进攻燕国。21 .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秦且攻魏,子为寡人谋,奈何?(2)秦攻魏而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六、名著阅读22 . 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作答。行者道:“你若到他水中与他交战,却不要恋战,许败不许胜,把他引将出来,等老孙下手助你。”八戒道:“言得是,我去耶。”说声去,就剥了青锦直裰,脱了鞋,双手舞钯,分开水路,使出那当年的旧手段,跃浪翻波,撞将进去,径至水底之下(西游记第二十二回)八戒“当年”的身份是什么?擅长什么“手段”?七、作文23 . 请以“有一种力量叫”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1)半命题作文要在题目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词语(如诚信、执着、坚持等),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2)除诗歌、戏剧外,自选文体,文章不少于600字,严禁抄袭。(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第 8 页 共 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