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2019-2020年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I)卷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438995 上传时间:2020-05-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自治区2019-2020年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I)卷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内蒙古自治区2019-2020年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I)卷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内蒙古自治区2019-2020年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I)卷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蒙古自治区2019-2020年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下列有关作家作品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在作者蒲松龄笔下,狐却成了一种富有灵性的动物,幻化为人,与痴情书生演绎出一段段缠绵的恋情B项链是法国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他与俄国的契诃夫,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讲故事的人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我国作家莫言的一篇演讲词,莫言因一系列乡土作品充满“怀乡”“怨乡”的复杂情感,被称为“寻根文学”作家。C鲁迅,原名周树人,他在作品中塑造了许多人物形象,其中闰土、孔乙己和狂人、阿Q、阿长、范爱农都是其小说集呐喊中的人物。D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讲述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亡史,反映了封建社会广阔的社会现实,作者是清代小说家曹雪芹。2 . 下列作家、作品连线有误的是( )A杨利伟航天员天地九重B纪昀宋代文学家象棋的故事C茨威格奥地利作家三位大师D刘慈欣科幻作家三体二、基础知识综合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凌乱,他是无xi及此。闻先生的书桌,零乱不堪,众物腾怨,闻先生心不在焉,抱歉地道一声:“秩序不在我的范围以内。”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霄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目不窥(_)园兀(_)兀穷年无xi(_)及此(2)文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3)“兀兀穷年”在文中的意思是_;“沥尽心血”中的“沥”的意思是_。(4)文段中的画线句分别运用了_和_的修辞手法。三、现代文阅读阅读从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中节选的文字,完成914题。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污蔑。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4 . 段中“一条新生路”指的是( )A自夸“地大物博”B信“国联”C求神拜佛,怀古伤今D相信自己的力量,号召全国民众团结起来抗日救亡5 . (小题2)段中“脂粉”的修辞方法和含义是( )A借代,指为国民党反动派涂脂粉的人B借喻,比喻国民党反动派的御用文人C借代,指国民党反动派的欺骗宣传D借喻,比喻国民党反动报刊上的欺骗宣传6 . (小题3)段“这一类的人们”指代错误的一项是( )A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舍身求法的人等B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C被喻为“中国的脊梁”的人们D“有确信,不自欺”的中国人7 . (小题4)选文正面立论的论点句是( )A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B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C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D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8 . (小题5)段中除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外,还运用了( )A引用论证B对比论证C比喻论证D正反论证9 . (小题6)作者在文中运用的驳立结合的方式是( )A先驳后立B先立后驳C边驳边立D边立边驳独坐夕阳里郭枫薄暮时分,独坐在学校操场的草地上,在空旷静寂之中,我感觉今天的黄昏极美。天气新晴,料峭的春寒,抖落在薄暮里,仍有沁人的凉意。夕阳,挂在脱尽了叶子的凤凰树梢上,许是奔波了一整天的缘故,光线里已经没有了热和力,却充满了梦幻的色彩。整个操场,黄橙橙、亮晶晶,像撒上一层金沙似的。天上云霞更美,空气的每一个粒子,都染上了颜色,跳跃着,流动着,分秒之间便有种奇妙的变化。华丽的金、鲜明的橙、酡醉的红、神秘的紫从夕阳的中心向四处荡漾开,幻化成一片绚丽的异彩。可是,每一种颜色都带着黄蒙蒙的底子。这种黄,像秋叶一般的冷艳,也像秋叶一般渲染着浓郁的落寞;整个大地,整个天空,都笼罩在这奇瑰的光之网里。夕阳真美!美得多么令人心悸。安谧的校园,被暮色浸透了。细柳、扁柏小池、曲径一切都蒙上凄迷的调子,带着些凉薄的意味。独有一圃大理菊却盛放着,葱葱郁郁地开出一片花海。在沉沉的夕阳影里,鲜明极了。那些硕大的花朵,每一朵都像一团火球,逼近去凝视,火球中含蕴着生命的烈焰,让人有灼热的感觉。花朵的颜色缤纷:粉白色的那种固然娇媚,深紫色的那种固然艳丽,不过,有一种橙红色的更让我喜爱。这种花,也不知道每一朵是由多少花瓣组成的,但见一圈一圈的花瓣,密密地排列着;中心是耀眼的赤红,向外层展开去,花瓣渐渐变大,颜色渐渐变淡,最外一层,乃变成明亮的橙黄了。花瓣,毛茸茸的,闪着丝绒般的亮芒;却又透明得像玻璃似的流转着夺目的晶莹。这一圃大理菊,怎会开得如此茂美呢?也许,这就是春花对于生命的讴歌吧!散步在花径上的女孩是谁呢?十七八岁吧,还正是白色小马般的年龄,春云初展般的面容,却偏爱拢起一缕闲愁,轻锁在眉峰上。她有时低头寻思,有时向天边凝望,是在想什么?还是在期待什么?是要一个多彩的梦,还是要一个灿烂的明天?她的眼睛闪动着光芒,小小的唇紧闭着,倔强而高傲,绿色的夕阳映照着她红润的面庞,夸耀着一个蓬勃的生命。晚风轻拂,飘动着她的头发也飘动着她的衣裳,她轻盈地漫步在花径间,好像踏着无声的旋律在舞蹈!她是谁?这不必追问,她是青春的形象。太阳沉得更低了,已敛尽了光芒,红彤彤的,像一轮又大又圆的月亮。它被淡蓝的暮云烘托着,庄严而祥和地步向沉静的世界。白昼即将尽了。(a)大理菊仍热情地燃烧着。(b)女孩还留连在晚霞中。(c)独坐在夕阳里,在朦胧的光影中,我的心灵却被眼前的这三件事物落日、花朵和青春启发得清朗了。我的心灵好像一湖清波,澄明地映出了生命的过去和未来。你没觉察到吗?在宇宙间一切事物都有其相似的一面。伟大如太阳,冉冉初升时何等辉煌!日正当中时何其壮烈!可是当它散尽了热力,失去了光芒之后,仍将归于平淡。渺小如花草,当其默默地钻出地面,平凡的样子,虽不能邀得人们的一顾,但在生命力展开的一刻,却灿烂得令人目眩!而后便萎落飘零了。人,谁没拥有过可做的青春呢?可是谁也不能扭转那大自然的大手,终将走上衰老的归宿。然而,我们又何必憾恨?不见那落下去的夕阳,是多么和平静美吗?不见那怒放的春花,是多么热烈、疯狂吗?我们生活在天地间的人,若能献出自己的热力,如骄阳之热烈;若能展开自己的热爱,如春花之绚丽;那么,生活过而非白活,热爱过而有真爱,短暂的一生便不只是一生。独坐在夕阳里,昼和夜的羽翼同时覆盖着我。我感到昼的光明也感到夜的阴暗,感到时间的短促也感到生命的无限。恍惚间,我已不是我。我,和那些花草,那些树木,那流荡的云,那吹拂的风:是同样的存在。紫色的雾升起了,包笼了所有的形象。一切,渐渐地模糊,渐渐地不见。10 . 文章主要是通过哪几个画面来展现黄昏的美的?_。11 . 注意下面两个句子中的加横线词,并回答问题。(1)文中“从夕阳的中心向四处荡漾开,幻化成一片绚丽的异彩”这一句中的“荡漾”一词用得好不好?请说说你的看法。_。(2)倒数第二段中作者说:“在宇宙间一切事物都有其相似的一面。”这“相似的一面”指的是什么?_。12 . 文中a、b、c三个短句分别作为三个自然段,有何作用?_。13 . 联系全文内容,请品味“独坐在夕阳里,昼和夜的羽翼同时覆盖着我。”这个句子好在哪里?_。14 . 找出文中的主旨句,并谈谈自己的理解。_。四、句子默写15 . 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江山代有才人出,。,天下谁人不识君。,一览众山小。学而不思则罔,。古往今来,写春天的句子屡见不鲜,如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的“几处早莺争暖树,。”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的,草色遥看近却无。朱自清春中的“春天像健壮的青年,。五、对比阅读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注释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俟等待。欤y句末语气词。16 . 解释下列加点字(1)尊君在不(2)下车引之(3)故人曰(4)明日早17 . 翻译下列句子。(1)与人期行,相委而去。(2)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18 . 根据语句意思,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君与家君期日/中B下车引/之C起不/食待之D令人/求故人19 . 读了甲段和乙段之后,你一定对“守信”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请结合文段内容并谈谈你对“守信”的看法。六、诗歌鉴赏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20 . 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此诗登临怀古,画面暗淡,意中有象,虚实结合。B首联以传说落笔,从虚处生发开去,为黄鹤楼罩上一层神秘的色彩。C颈联是诗人想象雨后天晴,登楼远眺,亲人相见的情景。D诗中“萋萋”一词同“凄凄”意思相近,写出鹦鹉洲上草木萧索凋零的景象。21 . 诗歌的尾联抒发诗人怎样的情感?七、语言表达22 . 下面这段话不够简明,请将修改后的文字写在空白处。篮球比赛结束后,比赛完的队友们一个个都坐上大巴走了。大巴是学校的车,学校有好几辆大巴和小轿车。我没有上车,而是一个人默默地走回家。我在回家的途中,紧锁着眉头,无奈地叹息,我心里很难受,不禁为比赛的失利感到难过。那个夕阳西下的黄昏,到家门口后,我一个人站在家门口,独自伫立在余晖之中,久久不想回去。提示:抓在叙事的主题,去掉偏离中心的语句;删掉语义重复的词语,使表达更简明。八、名著阅读23 . 名著往往是”经过时间检验和沉淀”的”磨脑子”的书。请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题作答。(1)水浒中有“真假李逵”的故事,请结合故事情节简述李逵的性格特征。(2)西游记中也有“真假美猴王”的故事,请结合故事情节简述孙悟空的性格特征。九、作文24 .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人生,就像一次征程。有阳光明媚,鲜花盛开的陪伴,也有一路坎坷,荆棘遍布的阻碍;有幸福、坚强、勇敢会相随左右,也有虚荣、懦弱、自私阻挡我们前行的脚步但只要我们勇于超越自己,越过那一道道墙,我们的人生之路就能走得更稳健、更顺畅。请以“越过那道墙”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1)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如必须出现,一律用代替。(2)文体自定(诗歌除外)。(3)不少于600字。第 8 页 共 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