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2019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卷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437032 上传时间:2020-05-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京市2019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卷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南京市2019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卷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南京市2019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卷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南京市2019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下列语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开卷未必有益,只有会开卷,开好卷,才能真正受益。B为了让他能像健全人一样成长,他的母亲在他上小学的第一天开始就成了他的同班同学。C战狼2保留了战狼大场面军队风的特点,延续了经典的现代搏击动作,贯彻了爱国主义的情怀。D随着056A型护卫舰遂宁舰入列命名授旗仪式在南粤某护卫舰支队军港码头举行,标志着该舰正式加入人民海军战斗序列。2 . 选出对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赏析不正确的一项(_)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A“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两句写出了诗人被贬的凄凉。B“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两句运用典故抒发人生感慨,内涵丰富。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描述形象,富含哲理,因此成为广为传诵的名句。D“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中的“君”指作者刘禹锡,“暂凭杯酒长精神”是说精神得以振奋。3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宽宥(yu)裨益(b)自诩(x)崭露头角(lu)B确凿(zo)客栈(zhn)镌刻(jun)繁弦急管(xun)C脸颊(ji)光纤(xin)赫然(h)期期艾艾(i)D旌旗(jng)咫尺(zh)寒噤(jn)姗姗来迟(shn)4 .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至若春和景明政通人和B而乐亦无穷也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C而或长烟一空或异二者之为D乃重修岳阳楼乃记之而去5 .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上了台阶,面前是一堵石墙,墙上密密麻麻地刻着牺牲烈士的姓名。”这句话中,第一个“上”是动词,第二个“上”是名词。B有些同义词所指范围有差别。例如“时期”和“时代”,前者指一段较短的时间,所指范围小;后者则指一段较长的时间段,所指范围大。C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D论语是一部儒家经典著作,是孔子写的一部书,共20篇。东汉列为“七经”之一,宋代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6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表示谦称的一项是( )A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B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C虞山王毅叔远甫刻。D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7 .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写文章最忌提笔就写,想到哪儿写到哪儿,文章全无脉络可言,要做到胸中有丘壑,一气呵成。B最近天气忽冷忽热,容易生病,儿童医院门前车水马龙,看病的人真多。C对于社会上的不正之风,我们不能熟视无睹,不动声色。D早在13世纪,卢沟桥就闻名遐迩,“卢沟晓月”很早就成为北京的胜景之一。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列短文,完成后面的题目。又是榆钱飞满天刘亚华“东家妞,西家娃,采回了榆钱过家家,一串串,一把把,童年时我也采过它。那时采回了榆钱,不是贪图那玩耍,妈妈要做饭,让我去采它。榆钱饭榆钱儿饭,尝一口永远不忘它”故乡那些熟透了的榆钱,像一只只美丽的蝴蝶,飘在优美的采榆钱歌声里,又像妈妈温暖的手,轻轻地把我牵回故乡。 故乡的春天似乎来得特别早,也许正是因为生在乡野,随处可见树枝的变化,花朵的盛放,野草的生长,让人明显地感觉到万物的萌动,一到春天,一切都显得那么生机勃发,让人不由自主地兴奋起来。榆钱是榆钱树盛开的果实,一团团,一簇簇,清新鲜嫩,榆钱生长期不长,若不及时采摘,便会随风飘下,轻如蝶翼。 还是早春,抬眼看高大的榆钱树,枝头上早挂满了果粒状的榆钱包。小伙伴们总是急不可耐,想吃榆钱的味儿,常常趁大人不注意,爬上树摘了榆钱包,剥开还显青涩的榆钱包,塞进嘴里慢慢品味,提前享受榆钱带来的春天的味道。 渐渐地,榆钱包长大了,长结实了,待到清明前后,榆钱就打个哈欠,满足地伸个懒腰,绽开绿色的笑脸,这喜人的绿色,映亮了孩子的脸,也映亮了大人们的脸。这时,会爬树的孩子,麻利地攀上树干,摘下榆钱放进嘴里,让自己先品个够,然后,得意洋洋地摘下好些榆钱串儿,掷下树去。看着大家欢喜地捡,欢喜地吃,心里也是美滋滋的。 小时候缺少吃食,每到四五月间,更是青黄不接的时候,家里的粮食根本无法填饱肚子,这时候,母亲便带着我们去采榆钱。榆钱树高大挺拔,爬上去很困难,母亲便找来一根细长的竹竿,绑上镰刀,然后将竹竿伸进浓密的枝叶间,看准又浓又密的榆钱串儿,轻轻地往下一捋,一串串嫩幽幽的榆钱就飘下来了。母亲负责采摘榆钱,我负责在地上捡,这儿一串,那儿一串。我躬下身欢快地捡,母亲笑嘻嘻地叮嘱我:“别踩着榆钱啦,可嫩着呢,慢慢捡。” 家乡人对于榆钱的吃法很有研究,不仅拿榆钱蒸麦饭,还做榆钱丸子、榆钱粥、榆钱窝窝,无论哪种做法都是极其美味的。我最喜欢吃的就是蒸麦饭和榆钱粥。将洗净的榆钱拌上盐,拌上玉米面或白面放蒸锅里蒸上半小时,拌上用辣椒和豆豉等调成的作料,香得令人垂涎欲滴。榆钱粥的做法更简单,将米粥煮到九分熟时,放入洗净的榆钱,撒上香葱,榆钱粥清爽嫩滑,滋润心肺,难怪欧阳修在吃过榆钱粥后称赞:“杯盘粉粥春光冷,池馆榆钱夜雨新。”榆钱,这大自然自有的美食,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人,听奶奶说,榆钱救过不少老百姓。 又是榆钱飞满天的季节,此刻,我不由得想起故乡的那些榆钱,那些美味的榆钱,是不是被人遗忘了飘散在风里,飘落在游子回家的梦境里? (选自思维与智慧下半月2017年6期)8 . 文章主要记叙了哪两件事?用简练的语言概括。9 . 用采榆钱的儿歌开头,有什么作用?10 . 试选择角度品析下面语句。待到清明前后,榆钱就打个哈欠,满足地伸个懒腰,绽开绿色的笑脸,这喜人的绿色,映亮了孩子的脸。11 . 分析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看着大家欢喜地捡,欢喜地吃,心里也是美滋滋的。12 . 你怎么理解“那些美味的榆钱,是不是被人遗忘了飘散在风里,飘落在游子回家的梦境里? ”的含义?阅读清新的回忆,完成后面问题。(9分) 清新的回忆1994年8月15日,我乘坐斯堪迪纳维亚航空公司的班机从莫斯科飞抵斯德 哥尔摩,这是我第一次踏上北欧的土地。常说的北欧五国包括瑞典、挪威、丹麦、冰岛和芬兰,其中前四国的语言文化相当接近;芬兰与爱沙尼亚、匈牙利的语言类似,同在印欧语系之外,所以算是北欧国家里的另类。欧洲北部的人民对四季的转换特别敏感,这也难怪,因为漫长的冬季不仅冰天雪地,而且白昼短的让人心烦。幸好,我的首次北欧之旅是在一年中最好的夏季,第一站就是美丽的瑞典首都、北方水城斯德哥尔摩。飞机抵达已是六七点钟,但天色仍然早得很。快捷地办好瑞典入境手续, 我们推着行李车走出阿拉达机场,第一个感觉就是环境异常地整洁、空气异常地清新。也许这与来自较为破旧的俄罗斯有关,但在多年后走过很多发达国家的今 天,我仍清晰地记得瑞典给我的第一印象,那就是无与伦比的整洁清新。车子飞驰在从机场通往市区的高速公路,路边是一块块错落有致的田野风光,这儿一片金黄,那儿一畦碧绿,不时看见通勤或者长途的火车优雅地驶过高低起伏的原野。但抵达瑞典的第一天,我还没有见到这座北方名城的最大特色,即纵贯环绕全市的河道与海湾。好在第二天,我就坐上了观光游艇一览这个北国水城的秀色。斯德哥尔摩本来就是飘在海上的城市,据说全城由八九个大岛组成,崎岖海岸线边的小岛更是星罗棋布。这几天丽日晴空,正是全年的最佳旅游时节,游艇上各国游客吹着清爽的海风,面对海天一色、城在水中的美景赞不绝口。导游是个体格健壮的当地姑娘,她操着流利标准的英语向大家介绍沿途的景点。后来经过比较,我发现欧洲北部的人们说英语确实非常地道,特别与法国、东南欧相比;后来就明白其中的道理了,一是他们的母语大都与英语同属日尔曼语系,二是欧洲一体化的步伐至少在文化层面已经席卷西北欧,再有教育得力。说到瑞典姑娘,这可是个盛产西方美女的国度,从早期的电影明星嘉宝到当代风靡全球的流行歌手层出不穷,今日看到这里的如画美景似平大悟:有道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啊。再联想到瑞典人的音乐天分,这个国家的官方语言虽然不是英语,却出产了众多事誉西方的英文流行组合。瑞典的工业基础也实力强劲,一大批响当当的跨国企业都从瑞典走向世界,这也奠定了该国在本地区的老大地位。人杰地灵的瑞典,主要城市都面水而建,斯德哥尔摩称得上世界同类水上城市的代表作。其实不只是靠海的城市需要水。走遍全球后我总结到,凡是历史文化名城都离不开水的滋润,这水可以是天然的河道,如拥有赛纳河的巴黎;可以是人工运河,如莫斯科和阿姆斯特丹;还可以是天然或人工的湖泊,如今日的德国新都大柏林。当然海滨的名城更是数不胜数。有了水,整个城市就像人有了眼睛一样有了灵气和生机。我国的历史名称也不例外,江南水乡和京杭运河两岸曾兴起了多少美丽的城市,可惜到了近代随着河水的逐渐消失而繁华不再。想到这里,真希望我们现在还享有天赐秀川、良湖的城市如杭州、苏州、武汉、岳阳,北方的泉城济南,或祖先开凿有人工湖的北京等名城,都能珍惜这城市的性灵和生命的源泉,永葆一方生机活力。13 . 全文移步换景,由景到人、由景到理,既写了迷人的景色,又写了哲理的思考,请围绕题目“清新的回忆”,仿照示例完成下列填空。(2分)(1)作者对瑞典景色的清新回忆有这样几点(至少写两点):示例:整洁清新海天一色,城在水中。(2)作者对瑞典人的清新回忆有这样几点(至少写两点):14 . “不时看见通勤或者长途的火车优雅地驶过高低起伏的原野”一句中“优雅”一词给你怎样的阅读感受,请用自己的语言加以简要描述。(2分)15 . 联系上下文,说说句子“但抵达瑞典的第一天,我还没有见到这座北方名城的最大特色,即纵贯环绕全市的河道与海湾。好在第二天,我就坐上了观光游艇一览这个北国水城的秀色”在文中的作用。(3分)16 . 作者认为,水对于城市有何重要作用?请你以自己身处或周边的城市为例子,说说城市的美化和建设问题。(2分)三、对比阅读比较阅读大道之行也和桃花源记节选,按要求回答问题。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选自礼记)乙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选自桃花源记)17 . 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选贤与能(通“举”,选拔)B男有分,女有归(职分,指职业、职守)C盗窃乱贼而不作(小偷)D货恶其弃于地也(厌恶)18 . 下面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道之行也的主旨是阐明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B“天下为公”是说所有的社会成员都要有公心,为人民多做好事。C桃花源记选段写了渔人进入桃花源,看到源内优美的环境,源中人快乐、幸福、安定的生活,并体会到他们的心情。D“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不太合乎实际。桃花源人是秦朝时进入此“绝境”的,是与外人“间隔”的。从秦到晋太元年间有五百多年,桃花源外的人衣着变化很大,桃花源中人衣着不可能“悉如外人”。19 .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20 . 甲文中阐述的“大同社会”与乙文中描绘的“世外桃源”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四、句子默写21 . 用课文原文填空。(1)相顾无相识,_。(王绩野望)(2)烈士暮年,_。(曹操龟虽寿)(3)_,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4)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_。(苏轼记承天寺夜游)(5)_,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_。(吴均与朱元思书)(6)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从植物变化的角度写景的诗句是:_,_。五、课内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22 .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不亦说乎(2)人不知而不愠(3)吾日三省吾身(4)不逾矩23 .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24 .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从_、_、_三个方面反省自己,从中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_的修养。25 . 经过了两千多年,孔子的话仍然闪烁着夺目的光彩。请从论语中选择一则,谈谈对你的启发。六、语言表达26 . 假如明天是你爸爸或妈妈的生日,你忽然具备了金色花中小男孩的神力,你准备变作什么来表达你对他们的爱意?在贺卡或明信片上写一段话送给你的爸爸或妈妈,用“假如我变成了_”作为这段话的开头,表达你对爸爸或妈妈的爱。七、名著阅读名著阅读27 . 填空题五猖会中“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_。二十四孝图中写“我”儿时就不喜欢“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的故事,进而引发了对那种不顾人情甚至灭绝人性的所谓_的批判。28 . 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作答。只见妖精一只手举着火尖枪,站在那中间的一辆小车儿上,一只手捏着拳头,往自家鼻子上捶了两拳。八戒笑道:“这厮放赖不羞!你好道捶破鼻子,淌出些血来,搽红了脸,往那里告我们去耶?”那妖魔捶了两拳,念个咒语,口里喷出火来,鼻子里浓烟迸出,闸闸眼火焰齐生,那五辆车子上,火光涌出。行者被他烟火飞腾,不能寻怪,看不见他洞门前路径,抽身跳出火中。语段叙述了哪个故事情节?请写出。八、作文29 . 请以“冬日的阳光”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1)要写出真情实感。(2)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班级、姓名。(3)不少于600字。30 . 以下两题选做一题,要求:除诗歌、戏剧外,体裁不限。 表达真情实感。字数不少于600字。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1)快乐来自成功、梦想、坚持生活中,你也一定有过这些快乐吧!正是因为享受成功,胸怀梦想,执著坚持你的快乐才那么真切,那么难忘,那么令人回味无穷。请将题目“快乐,来自于”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2)家是什么?是难舍的亲情,是温馨的集体,是亲爱的祖国。在这里,父母用慈爱的伞为儿女撑起一方晴空,儿女用孝顺的心给父母奉上一缕慰藉;在这里,洋溢着浓浓的师生之情,伙伴之谊请你以有家真好为题,写一篇文章。第 9 页 共 9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